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PPT课件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措施PPT课件

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
个人卫生
加工食品前要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 服、帽和口罩。
环境卫生
保持厨房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 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滋生和 传播。
PART 04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
REPORTING
WENKU DESIGN
食源性疾病的报告与监测
食源性疾病报告
建立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等及时报告食源性疾病相关信 息。
影响经济发展
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可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影响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
损害国家形象
食源性疾病的频发和严重 程度可影响国家形象,降 低国际声誉。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04
人群普遍易感
食源性疾病可感染不同年龄、 性别和地区的人群,人群普遍
易感。
病原体种类繁多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且不断出现新的病原体。
阿米巴病
由阿米巴原虫引起,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摄入。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 等。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由于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素或污染导致的毒素引起。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亚硝酸盐中毒
由亚硝酸盐引起,常见于腌制食品或变质蔬菜。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紫绀、休克 等。
PART 03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食源性疾病监测
通过监测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数据,分析食源性疾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 供科学依据。
食源性疾病的现场调查与处理
现场调查
对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病因、溯源和流行病学关联,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

食源性疾病预防的预防措施

食源性疾病预防的预防措施

食源性疾病预防的预防措施一、引言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品或水源而引发的疾病。

这些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还可能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预防食源性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帮助大家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基础。

在处理食品时,应勤洗手、穿戴整洁的衣物和围裙,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此外,厨房用具和餐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确保食品来源安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和信誉良好的商家。

购买肉类、蔬菜等食品时,应注意检查其新鲜度和完整性,避免购买过期、变质或受污染的食品。

同时,储存食品时,应遵循“先入先出”的原则,避免食品过期。

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在烹饪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如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等。

在烹饪肉类、蛋类等食品时,要确保其完全熟透,避免细菌残留。

此外,剩余食品应及时冷藏,并在下次食用前彻底加热。

注意饮水安全饮用水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因此,要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在户外活动时,应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生水。

在家中,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机和水管,避免细菌滋生。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关键。

公众应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关注食品安全信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结论食源性疾病预防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个人卫生、确保食品来源安全、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注意饮水安全以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等。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应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可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

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

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一、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全球每年至少有6亿人患食源性疾病,可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二、食源性疾病基本特征1.不清洁的饮食史食源性疾病的患者均有不清洁的饮食史,一般是进食过被病毒、细菌或者细菌的毒素、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进食过含有能致中毒的化学物质的食物。

2.共同进食史共同进食不清洁食物、水的人,可以集体发病,没有进食可以不发病。

故食源性疾病多有聚集性,如家庭聚集、学校聚集、工厂聚集、餐饮单位聚集等。

3.潜伏期较短食源性疾病的潜伏期(进食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较短。

短者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即可以发病,长者一般也不会超过一周的时间。

4.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源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肠道的症状为主,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伴有腹痛或者不伴有腹痛,有些患者可以出现发热,有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体温正常。

不同类型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症状有的可能很严重,一些食源性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5.病程短病程相对比较短,一般几天的时间病程就可以彻底治愈。

一般愈后良好,但也有部分会产生后遗症。

三、怀疑食物中毒怎么办?1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中毒食物,尽快去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6.症状严重的可以打120呼救,尽快治疗,越早去医院越有利于抢救。

7.食物中毒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除毒物、控制感染、尽快补液和对症治疗。

8.在家自救的时候可使用紧急催吐方法尽快排除毒物,如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

早期的催吐、导泻非常重要。

9.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

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预防小贴土1.保持清洁勤洗手:餐前便后要洗手,生熟食品交替处理时也要洗手;餐具和厨具要清洁;厨房环境要清洁,注意防虫防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一、食源性疾病(一)概念: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二)基本要素:1.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2. 病原物是食物中的病原因子3.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或感染性表现(三)病原物:1. 生物性2. 化学性3.污染有害化学物质4.加工时产生有害化学物质:有机磷农药、重金属油脂聚合物多环芳烃(苯并芘)亚硝酸盐5.添加或误用有害化学物质:工业猪油矿物油工业酒精(一). 生物性病原物(1) 细菌及其毒素:人类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最主要的)(2) 病毒(3) 真菌及其毒素禾谷镰刀菌、黄曲霉毒素中毒(4) 寄生虫及其卵囊虫病和旋毛虫病(5) 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苦杏仁、木薯鱼、贝类毒蘑菇(真菌毒素中毒)菜豆、鲜黄花菜(6) 动植物贮藏时产生的毒性物质:组胺、龙葵素、亚硝酸盐(二)食源性疾病分类1、内因性食源性疾病:动植物天然存在的有毒成分2、外因性食源性疾病: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3、诱发性食源性疾病:食品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因化学或物理作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三)食源性疾病的范畴1、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疾病。

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摄入被肠道致病菌及病毒污染的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疾病3、食源性寄生虫病人畜共患寄生虫病4、其它食源性疾病:1.暴饮暴食引起的胃肠 2. 食物过敏(一般不算)(四)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1. 防止污染生物性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 化学性污染(chemical pollution)制定执行卫生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食品质量(四)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 原因分布:微生物>化学性>动植物性2. 中毒食品种类分布A,动物性食物:畜禽肉>水产品>其他b.植物性食物:果蔬类3. 季节性:细菌性食物中毒集中在二、三季节4. 地区性肉毒梭菌西北副溶血性弧菌沿海霉变甘蔗北方4、食物中毒发病特点(1)与食物关系明显: 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一致(2)潜伏期短发病突然: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有毒物质毒性进食量机体状况(3)临床表现相似: 病因相同症状类同(4)发病曲线无流行余波(流行尾端)(5)无传染性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一)病原学特点1.分类:(宿主特异性): 人类致病菌; 共同致病菌; 共同致病菌;对人类、动物均有致病性,如猪霍乱S、肠炎S等2 . 常见病原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毒性排序猪S > 肠炎S > 鼠S3.不分解蛋白质肉类被污染外观上无明显改变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二)流行病学特点地区性沿海地区季节性夏秋季中毒食品海产品1.来源嗜盐菌是分布极广海洋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及海产品海产品带菌率平均44%(五)预防1 . 防止污染: 重点防止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2. 控制繁殖: 低温贮存海产品防止嗜盐菌生长繁殖3 . 加热灭菌: 海产品须烧熟煮透4. 加醋浸泡:凉拌海产品洗干净后加醋浸泡10分钟有效杀灭嗜盐菌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一) 病原(1)性质:耐热,60℃1有菌毛,有的产生肠毒素(2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产生肠毒素(耐热、不耐热)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侵袭结肠粘膜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侵袭小肠粘膜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产生志贺样毒素河豚鱼中毒(globefish poisoning) 主要发生沿海地区,死亡率高达70%鱼体特征:鱼背斑纹体表无鳞四个牙齿鱼体呈椭圆型1 . 中毒特点(1)有毒成分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河豚毒素比较稳定、盐腌、日晒、煮沸、不能破坏(2)含毒部位毒性排序:内脏> 卵巢> 肾脏> 血液> 皮肤> 肌肉(3)季节性春季毒性强,夏秋季毒性弱。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课件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课件

食物过敏
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
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
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与人直接传染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A);食物中毒(B) 食用被霍乱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而感染霍乱 A 食用大量海鲜导致过敏 A 食用了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猪肉而引起的囊尾蚴病 A 禽流感 A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诱发的肝癌 A 暴饮暴食造成的急性胃肠炎 C 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而造成的紫绀 AB
(一)概念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
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基本要素 传播媒介——食物 病原物质——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三) 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针对病原菌特点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p455
病原学特点 相对耐热 ,70℃ 1 h灭活 在室温条件下,温度升高,肠毒素生成越快 肠毒素耐热,100℃ 30 m灭活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及来源
中毒食品:
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乳类及乳制品、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预防 ① 加强卫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 ③ 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化脓——调离) ⑤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

营养师考试之食源性疾病及预防

营养师考试之食源性疾病及预防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 (pathogenesis)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机理 (pathogenesis)
1 感染型 (infection type)
1)病原菌 胃肠道 繁殖 胃 肠 道 黏 膜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渗出等炎性 病理变化
2)死亡的病原菌 内毒素 刺激体温 调节中枢—体温升高
(二)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特点
3) 沙门氏菌病奶牛的牛奶
4) 蛋类污染 水禽及其蛋类带菌率 30%
-40%。
5) 烹调后的熟制品的再次污染
3 季节性特点 夏、秋两季
(三)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中毒机理 (pathogenesis)
感染型
(四)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临床特征
潜伏期(the incubation period): 12 – 36 h, 一般 12 – 14 h,短 6-8 h, 长 48-72h 特征:发热 腹痛 呕吐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学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菌:G(+),耐干燥,耐热 (80°C需30min灭活)
毒素:不受胰蛋白酶影响
218-248℃ 30min破坏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1 、剩饭
3.食品被污染原因:人和动物污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预防原则
– 防止污染 – 控制繁殖 – 杀灭病原菌
治疗原则
– 迅速排除毒物 – 对症治疗 – 特殊治疗
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菌 (disease-causing bacteria) G(一)杆菌,有鞭毛,能运动,兼性厌氧 常见的菌为 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 致病性最强 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eimurum) 食品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的各个环节防止各种生 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以预防食源性疾 病的发生。
LOGO
食源性疾病预防
2)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企业自律
引入GMP、HACCP
3)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减少家庭、机体食堂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
LOGO
食源性疾病预防
❖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病毒: ❖引起婴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毒:如轮状
病毒,柯萨齐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 冠状病毒等。 ❖引起甲肝流行的甲型肝炎病毒
LOGO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
3)真菌 ❖镰刀菌属(谷禾镰刀菌) ❖曲霉菌属产毒株 ❖毒蕈
LOGO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 一、微生物性病原物
4)寄生虫及其卵: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1996年5月下旬,日本几十所中学和幼儿院相 继发生6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多达 1600人,导致3名儿童死亡,80多人入院治疗, 这就是引起全世界极大关注的大肠杆菌O157中 毒事件。
❖ 1999年5月在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食 品”事件,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 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损失已 超过上百亿欧元。

7种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及预防措施

7种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及预防措施

7种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及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是由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往往由于食物、水源或环境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的污染而引起。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菌及预防措施。

1.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是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常见于肉类和禽类食品中。

其症状包括腹泻、发热、腹痛、呕吐等。

预防措施包括:-煮熟食物:确保肉类和禽肉彻底煮熟。

-卫生操作:避免生食与熟食的混合,保持食品和环境的卫生。

2.痢疾: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感染。

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和血液便等。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安全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确保水源为干净可靠的供水。

-手卫生:频繁洗手,尤其是在使用厕所后,帮助防止病菌传播。

3.诺如病:诺如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症状包括头痛、发热、肌肉疼痛、食欲不振等。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安全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确保水源为干净可靠的供水。

-较好的卫生:定期洗手,避免与疫区人员的接触,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

4.肠道易感染细菌的食物中毒:这种食源性疾病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包括:-适当加热和储存食物:确保食物充分加热和及时冷藏。

-定期洗手:避免细菌的传播,频繁洗手是必要的。

5.肉毒杆菌中毒:肉毒杆菌中毒是由于食用被肉毒杆菌和产生的神经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肌肉无力、视力模糊等。

预防措施包括:-适当处理和储存食物:肉类制品应用适当的烹饪方法,及时冷藏。

-避免吃过期食物:避免食用已经过期的罐装或包装食物。

6.水生食品中毒:水生食物中毒是由于鱼类或贝壳类食物中的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预防措施包括:-熟食:确保鱼类食物充分熟透。

-购买可靠的食材: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新鲜和高质量的水生食品。

7.食物中的寄生虫感染:食物中的寄生虫可以通过食用未经烹饪或含有寄生虫卵的食物而传播。

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重要议题。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摄入感染或中毒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对公共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食品中的食源性疾病以及如何预防其传播。

一、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常见原因食源性疾病往往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毒素引起。

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包括:沙门氏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肉类、家禽、鱼类、水果、蔬菜、蛋类、奶制品和水等食品传播。

二、保持食品的安全存储和使用1. 购买食品时,选择新鲜、无污染、无损伤的食品。

2. 将食品分开储存,以防止交叉污染。

储存生肉和海鲜的容器应该与其他食物分开,以防止细菌传播。

3. 严格控制食品的温度。

冷藏食品应储存在低温(4°C以下),而烹饪后的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以避免食品腐败。

4. 避免使用过期食品,尤其是肉和海鲜类产品。

过期食品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

三、正确处理和煮熟食物1. 彻底清洗食品。

应将蔬菜、水果和肉类等材料充分清洗,以去除可能的细菌和残留农药。

2. 熟食和生食分开加工。

切菜板、刀具等设备用于处理生肉类产品后应彻底清洁,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3. 将鸡蛋煮熟。

生鸡蛋中可能存在沙门氏菌,因此应煮熟或全熟食用,以确保安全。

4. 将肉类和海产品完全煮熟。

通过彻底烹饪可以杀死存在于生肉和海产品中的细菌。

5. 避免生食食品。

例如,避免食用生鱼片、生牛肉和生蛋黄等生食物品。

四、注意个人卫生和餐具清洁1. 食品加工前后,务必洗净双手。

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可有效去除细菌。

2. 使用干净的砧板和刀具进行食品加工。

定期更换使用老化的或破损的切菜板和刀具。

3. 餐具应当彻底清洗。

使用热水和肥皂清洗餐具和餐具。

餐具应完全干燥后才能再次使用。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1. 严格监管食品生产和工艺流程,确保食品安全。

2. 定期进行食品中毒事件的监测和调查。

对食品中毒事件进行追溯,找出问题源头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