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权力

合集下载

领导科学(2章权力)

领导科学(2章权力)

组织中的权力
权力的有效/无效应用
人与人之间 的权力来源 ●奖赏权 ●强制权 ●合法权 ●专家权 ●参照权 ●关系/资源权
对他人 的影响
权力效应模型
状态背景
(动用权力的能力
权力来源 和个性的影响) 权力的感知效应
“政治活动”
第三节
开发足够的权力基础
一、 确认组织内权力所在 1.从部门的水平 2.部门负责人的水平 3.与权力相关的职位的特点
权力的影响效果
权力来源
潜在反应
强制权力
报酬权力
抵制
合法权力
服从
专家权力 关系权力 参照权力
承诺
四、非职位权力影响力的发挥
1.以崇高的品德赢得部属的敬重。 2.以广博的学识取得部属的信赖 3.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为部属所钦佩 4.以优良的领导作风获得部属的亲近 5.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博得部属的信服 6.以优良的精神风貌为部属所称道 ……
二、权力的基础 (一)弗伦奇(French)和瑞文(Raven)的权 力基础论
参照性权力 基于一个人的吸引力及友情。 他人服从是因为他们尊敬与喜欢权力拥有者。
关系/资源权力 由于领导者为下属提供了他 们需要的资源或因为他和另一个可以影响下属状 况的强有力人物密切相关,使得下属服从。
(二)约翰.P.科特的权力来源
四非职位权力影响力的发挥组织中的权力人与人之间的权力来源奖赏权强制权合法权专家权参照权关系资源权对他人的影响权力的有效无效应用权力效应模型状态背景动用权力的能力权力来源和个性的影响权力的感知效应政治活动第三节开发足够的权力基础一确认组织内权力所在1
第二章 领导者影响力的来源---权力
第一节 权力
一、权力的定义 权力(power)指一个人(A)用以影响另一 个人(B)的能力,这种影响使B做在其他情况 下不可能做的事。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二章 政治权力

2.多元主义模式
社会由多个“少数”集团来统治。 是介于精英主义和传统民主主义之间的中间 立场。 不同的少数(精英)决定或者影响不同领域 的决策,是权力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
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比较
3.法团主义模式
社会中一些群体 组合成为社团并进入 决策程序是实现权力 分配的有效途径。
社团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代表, 在承认国家垄断权力的同时也分享 了政治权力。
知识的过程。但要记住,建立在财富之上的暴力
永远是权力运动的最坚实的后盾。
四、政治权力的特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权力的性质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权力主体所代表
的利益决定的。因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权力的
根本性质,首先是它的阶级性,政治权力是统治阶 级镇压和剥削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这一根本性质的大背景下,政治权力在运动 中还表现出一些具体的特征。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1.权力分配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在社会契约论的“主权在民”
原则的指导下、在同封建君主贵族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
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决定了它不可能充分地反映全社会 的普遍利益。由于经济上的不平等,使他们不能对政治产生 直接的有效的影响,从而导致政治人格与经济人格的分裂。 这也正是资产阶级民主或权力分配制度的局限性的症结所在。
韦伯同样以权力来定义国家:“如果行政官员在
一个特定领土内持续贯彻其命令中,成功地支持了 独掌合法使用权力的权力,那么这个带有连续组织
(1864—1920)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 和社会学家,被公 认是现代社会学和 公共行政学最重要 的创始人之一。
的强制性政治社团就是国家。” “权力”是指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排除抗 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 么。

第二章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第二章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  (《地方政府与政治》PPT课件)
◆横向结构指同级人民政府之间和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之间 所构成的合作协调的平行关系。
◆立体结构,则指地方人民政府按行政区域分布而形成的, 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的三维结构。
3 第三节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结构
二、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内容结构
1. 行政立法与行政命令制定权
2. 行政执行权
从结构的角 度来考察
3. 行政领导权 4. 行政管理权
三、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运行结构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运行结构,是地方人民政 府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在运行过程中所形 成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
◆决策权是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共 事务,达成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的前提;
◆执行权是对宪法、法律法规、决定、命令和公 共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地方人民政府的核心工作;
◆再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对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规范。
◆最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 作用,必须强化对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规范。
4 第四节 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规范
二、规范地方人民政府权力的内容
(一)规范地方人民政府权力体制
(二)规范地方人民政府职能


(三)规范地方人民政府决策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政府权力结构变动处于一个双向 过程,一方面是权力高度集中,一方面是权力下放。改革开放前30 年主要是集中,后30多年主要是下放。与此同时,在集中过程中有 下放,在下放过程中有集中。
1.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改 革开放前的地方 人民政府权力结 构的变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 围绕政府权力结构展开的,主 要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人民政府 关系以及调整政府规模,改革 的主要内容是下放权力以及政 府机构和人员的精简。

政治学理论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学理论第二章:政治权力

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理解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 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 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 1. 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 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是 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 团体,如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 人。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 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 1. 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 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 是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权力 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 权力类型。
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章 政治权力
关键词: 政治权力 权威 合法性 本章重点: 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的核心 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本章应该重点理解 政治权力的基本含义,政治权力的类型划 分,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以及不 同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学导论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6. 制度基础。作为一个国家政治权力 衡量指标的综合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该国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绩效。新制度主义 研究表明,国家的兴衰成败与政治制度及 其决定的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 可以认为制度本身是政治权力的最根本基 础,它直接决定了作为权力基础的武力、 财富、知识等因素。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 操纵性权力: 在前两种权力类型中,权力主体与权 力客体存在明显的沟通关系,操纵性权力 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 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 权力主体的目标。操纵性权力形成于政治 社会化过程中,如作为宣传手段的“洗 脑”。 4. 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 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 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马克斯·韦伯将 这一类型引入政治学研究。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教程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教程

第 2 章
6、中国致公党
1925年在美国成立 主要由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
的代表性人士组成
在全国19个省市区建有地方组织,成员近3万人 现任主席万钢
第 2 章
7、九三学社
1944年创建,后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正式成立
第 2 章
2、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39年成立,1944年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由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界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 在全国29个省区市建有地方组织 现任主席张宝文
第 2 章
3、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成立 主要由工商经济界人士及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 在全国30个省区市建有地方组织,成员10万多人 现任主席陈昌智
第 2 章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于国家机构体系的首要地位
第 2 章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与机构
(一)人民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1、概况
全国人大代表经间接、差额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城乡比例、少数民族、军队、归国
第 2 章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
州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 5 年以
上的党龄。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 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
有 3 年以上的党龄。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
开两次。
第 2 章
3、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成员、书记、副书记由同级委员会全体 会议选举,并报上级委员会批准后产生 在同级委员会全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的职权 在下届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工作,直至产 生新的常务委员会

2024年高一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一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____字)第一章政治与人民生活1. 政治的概念及作用- 政治的本质和特征- 政治与生活的关系- 政治的作用和意义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等- 公民的政治义务:宪法法律维护、参政议政等3. 政治参与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意义和路径4. 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公民道德- 建设政治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二章政治思想、理论与制度1.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梦”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党的领导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党的领导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4. 中国共产党党史- 党的创建和发展- 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第三章国家和政权1. 国家及其基本特征- 国家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国家的组成- 国家的作用和属性2. 国家的形式与制度- 国家形式的多样性:民主制、专制制度等- 国家制度的选择:议会制、总统制等3. 国家的权力与分权- 国家的权力来源和性质- 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4. 政权的性质和稳定- 政权的定义和性质- 政权的获取和稳定第四章政治行政体系1. 政治权力关系与政权形式- 政治权力的关系:上下关系、横向关系等- 政权形式的选择:议会制度、总统制度等2. 政治行政体系的组成与功能- 政治行政体系的组成:国家主席、政府等- 政治行政体系的功能:决策、管理、执行等3. 政府及其职能- 政府的定义和职能- 政府的层级结构- 政府的分权与权责清晰4. 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 法治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的建设第五章政治经济体系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政治对经济的影响2.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3.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点- 国家利益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4. 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的必要性和方式- 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限制第六章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1.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式2. 政府公信力与社会治理- 政府公信力的形成和维护- 社会治理的原则和途径3.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和要素- 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和机制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共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 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第七章政治与国际关系1. 国际关系理论- 不同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造主义等2. 国家间关系与国际秩序- 国家间关系的特点和演变- 国际秩序的特征和作用3. 现代国与国际组织- 现代国家与历史国家的区别和联系-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作用4. 中国与世界-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对外政策和主张这些都是____年高一政治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考试的重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二章 利益、权力、权利与政治

第二章 利益、权力、权利与政治

这种差异和重合,形成了社会主体之间
的不同利益关系。
二、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是利

益的载体,所以,利益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
这个人可以是个人、群体,如政党、国家。就是说, 利益关系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政党、
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与政
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关于利益关系,有三个相关问题。
如果不是民主制度,而是其它制度,就可能只维护一
种利益,其它利益就会失去存在的空间。
⒉共同利益
所谓共同利益是指不同社会主体利益中的相同 部分,或相互重合的部分。共同利益来源于“利益 社会性”的特性。前面我们说,任何社会主体的利 益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正是利益实现 的这种社会性,使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具有了部分 重合,即产生了共同利益。 之所以又叫第三种利益是指它是在两种不同利益基 础上形成的,又独立于这两种利益。 比如,西东部的共同利益,不能说它是东部利益, 或西部利益。再比如公共工程修路,符合各自的利 益,但不能还原为一方的利益。
需要获得了社会性内容就成为一种利益,就是说,当 人的需要由社会来分配时,需要就转化成一种利益。 即自我需求被赋予了社会特性就是利益。 粮食是人生存的必需品,是每一个人生命的需要,但 粮食的生产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共同生产的,而共 同生产的成果就要在生产者之中进行分配。 从需求的角度看,是个人的需要;但从社会的角度看, 粮食又是以分配的方式获取的,这样,分配就成为利 益的分割、配臵。个人需要被赋予了社会特性。需要 转化为利益。
统国情不同造成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等。
二是纵向利益矛盾,即处在不同层次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 如个人与群体、集团与社会、个人集团与国家等。纵向矛盾实 际上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矛盾。纵向利 益矛盾一般是由利益分割的不合理引起的,如个人与集体、个 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割不合理。

政治学讲义第二章 权力

政治学讲义第二章 权力

二、权力、权威与暴力
1、权力与权威 共同点:要求服从、具有支配的性质; 区别:
2、权力与暴力
共同点: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支配者的自由意志 构成威胁和压制; 区别:
三、谁得到了权力?
1、个性论:权力是与个性有关的; 2、资源论:权力的大小是与资源的占有成正比的; 人格 财富 组织 武力 象征 知识
人类政治文明史就是这四种政治权力的争夺史和控制史: 第一,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政治权力对于政治共同体的相对 作用各有不同; 第二,四种权力都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互相 牵制、互相作用; 第三,四种权力各有其独立性;
三、政治权力:精英的、大众的,抑或多元 的?
1、大众主义:主权在民; 杰斐逊模式,激进主义模式 缺陷:第一、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下降;第二、多 数暴政风险; 2、精英主义:政治权力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寡头统治铁律 3、多元主义:前提是人民民主,途径是通过众多专 门的、竞争性的集团来控制政治过程;
第二章 权 力
第一节 权力的定义
一、权力的界定 1、罗素的定义:有预期的努力地结果; 2、马克斯· 韦伯的定义:意味着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中哪怕是遇到反抗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3、彼得· 布劳:权力的天平室对称的,权力是一种 交换;
权力的三个特征:
第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二、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在权力关系 中总是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在被支配地 位; 第三、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一、合法性的政治意义
合法性:指政治权力符合政治共同体普遍约定的 一种“正当性”,“符合法律规定”只是合法性 的一个层面。 合法性的政治意义在于: 建立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支持体系,以制衡于 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支配体系。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试题纲: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p4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罗万象,其基本线条是,第一,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认为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派生的事物,受到更深层的经济结构的制约,这一论断分析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二,政治就是知阶级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说,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

应该说,这些论断反映了经典作家们所处的时代特征。

但同时,列宁也告诫我们,政治的范围很广泛,不公涉及敌对阶级间的关系,也涉及其他类型时势阶级关系户,不仅阶级之间,而且阶级内部也存在政治。

第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经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内容的规定,具体地说政治就是要争取政权和保持政权,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而政治统治的工具便是国家机器。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内容的规定既说明了政治的核心,又为后人认识政治的概念拓展了思路。

第四,认为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和政治规律似乎又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因而它是一门艺术。

以上述可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为人类认识政治现象作了了革命性贡献。

2、什么是政治和政治学?p5、p14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第一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寻求一种途径以决定这些资源和代价是如何分配的。

第二,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第三,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政治权力1、什么是政治权力?p25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马工程课程:政治学概论之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实行民主集中制 目的是要保证人民行使 国家权力,实现“一切 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 原则
第二,除由国家权力机关行 使国家立法权外,对国家的 元首权、行政权、审判权、 检察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也都有明确的划分
第三,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法律和做出其他决定,均 经过充分协商讨论,并以 投票表决等方式通过;国 家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
(2)纵向权力的协调和制约
使中央和地方政权机关所拥有的权力在运 行过程中以一定的方式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相互协调和制约
精品课件
第二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的历史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 的内容。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都要采用 一定形式才能实现其阶级统治。国家的内容回答 什么阶级统治什么阶级的问题,国家形式则回答 统治阶级如何统治的问题。
精品课件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我才是 老大--特蕾莎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 同的政体,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 期,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统而 不治
相同性质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比如英国、美国同为资产阶级国家,英国采取 立宪君主制度精,品课美件 国则实行总统共和制;
不同性质的国家也可能会有相同的政体,比如雅 典奴隶制共和国家,现代国家也有共和制度。
第四,按照在中央统一领导 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 积极性的原则,划分中央和 地方的国家机构的职权
制,集中行使权力
精品课件
3.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是国家层级权力相互关系及 其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1)纵向权力的划分和配置
通过适当的方式和程序,将国家权力分别 配置给中央政权机关和地方政权机关
精品课件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案例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案例

权力
政党
法律
人民代表 大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各民主党派情况
党派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成立时间
1948年1月1日 1941年3月19日 1945年12月16日 1945年12月30日 1930年8月9日 1925年10月10日 1946年5月4日 1947年11月12日
中国机构及其领导人资料
• /GB/8198/351134/index.html#a1
2.1 政党与政府
2.1.1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地方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1.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党 的 中 央 组 织 党的中央委员会
• 中国的权力现状
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利具有最高领导地位 2、军权作为强力部门由党中央指挥 3、人大权力是党中央权力的一部分 4、行政权力对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5、司法权力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协商性质
中国的权力结构仍然表现出中央集权特点,政治权力、军权、立法权、司法权力、行政权力都表现出中央集权的倾 向,概括为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体制,尤其以政治权力、军权和司法权为突出;2015年出现了司法权上收和 法权下放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党委的最高领导地位;微观上说,在中央,掌握政治权力和军权的总书记掌握最 高权力,在地方,各级党委书记掌握最高权力;集权带来的家天下现象在重演,权力家族腐败现象触目惊心;集权的传 统在传承,分权的趋势在萌芽,依法治国在路上。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二章  政治权力





权威:是指特定的领导人赢得服从的能力。 合法性是对政府的尊奉,主权是对国家的尊奉,而权 威则是对领导者个人的尊奉。 权威依赖于人们服从领导的义务,这种服从来自于领 导者所属职位的合法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 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合法的权威。 虽然有些权威来自于职位,但它也必须加以培养。像 合法性一样,权威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联。 仅仅占据职位并不足以支配权威。有权威者还必须让 自己受到尊重。有效的权威要求有力的、公正的和明 智的领导者。任何腐败的污点都会使权威受到削弱。
(Charisma)

现代政治学中,具有人格魅力的政治 家都被称为里斯马型的政治家。如列 宁、毛泽东、邱吉尔、罗斯福,还有 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希特勒。




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 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即要获得被统 治者的心理认同。 实现合法性权力主要通过信仰体系和有限政 府。信仰体系为统治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 合法性权力的关键是权威。权威与权力的不 同之处在于它被认为是正当的权力。 面对权力,人们反对或支持;面对权威,服 从则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抵制权力是 合法的,抵制权威则是不合法的。

2.政治权力的来源 [美]迈克尔· 罗金斯《政治科学》: 为什么有的人拥有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政治 权力呢?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文化的、 理性的和非理性的解释都被提出来用以回 答这个问题。
生物学: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生物学解释, “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现代生物学的解 释是领导者是人类的天生的行为,是代代相 传的。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很少有比权力更复杂的事物,也很少有象权力 那样经常被粗劣地简单化了的事物。

第二章 政治权力

第二章  政治权力

选民的资格

财产资格 居住资格 年龄资格 教育资格 性别资格
中国的选民资格

选举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 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 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第二十六条 第二款还规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 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综合以上法律条款,依法取得选举 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法律条件有四:一必须是中国公民,二必须 年满18周岁,三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四必须具有行为能力。

(3)社会化—政治社会化 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有有 意识的学习,有无意识的学习,但学习传播是 有选择的,不管传播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传播中,往往故意歪曲、篡改或隐瞒事实 的某些方面,这种广告式的说服似乎丑化了政 治的形象,但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都认为,操纵 性说服是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戴着面具,虚伪 的由来。

2.财富 以财富的多少或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来解释 政治权力,是一个古老的、著名的、流传甚广 和有说服力的解释模式。 经济权力制约着政治权力,因为一定阶级 在经济领域内对其他阶级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必 然使其在政治领域中掌握对其他阶级的统治权。
马克思指出:“寡头政治无论如何都不能 理解下面这一简单事实:政治权力只是经济权 力的产物;使寡头政治让出经济权力的那个阶 级必然也会争得政治权力。”(千万不要穷 横!)来自候选人的资格
国籍资格 年龄资格 居住资格 职业资格
中国的候选人资格
(一)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 剥夺政治权利的;(二)被羁押,正在受侦查、 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 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三)正在取保候审 或者被监视居住的;(四)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五)正在受拘留处罚的。” 以上五种人有 选举权,但没被选举权。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
会资本的形成变得困难——人际关系淡漠、 功利化
• 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维系的 必要基础。
•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 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 实际运作状况。
• 4、政治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 综上,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 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 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 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 理解政治文化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 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
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 第二,其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
的统一。 • 第三,具有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
• 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 体现于权力运作之中,建立在政治权力的结构和
政治权力的主体结构之上 • 1、政治权力的结构涉及以下方面: • 首先,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 • 其次,权力运行的层次性——间接性作用普遍→
变形(“踢皮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再次,权力运行的时间性——时间对权力作用有
• ——兼顾了以上三种观点
•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 的政治互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
•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 与创新的统一。(不是简单的复制、 拷贝)
•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 不断扬弃的过程,再社会化
• 三、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滞后性。 • 第四,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的亚
政治文化。——不是铁板一块、非同质性
• 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 1、政治认知性成分 • 2、政治情感性成分 • 3、政治评价性成分 • 三者符合心理学的认知程序,是依次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第4版)配套题库-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政治权力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对此概念应作如下理解:(1)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要素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权力主体是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

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政治强制力,但这并不排除半强制力量和非强制力量的作用,因为政治权力的本质包含着生物的因素、经济的因素和心理的因素。

(2)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3)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2.政治权力是如何实施的?答:(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

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

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

这样才能保持政治权力的威力。

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一种强制性权力往往表现为行动者之间相互威胁。

威胁的目的是改变对方的行为,因而使用威胁必须审慎、适度和可信。

行使强制性权力的目标是通过威胁来达到预期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为了实行威胁,如派遣军队。

然而,由于可信性对成功运用强制性权力极为重要,有时确实有必要实施强力的威胁。

强力和权力不是同义词,但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作为功利性的政治奖励,主要包括财富、职位、雇佣、荣誉及权力(权力既可以作为手段,也可以作为目的)。

政治的本质就是给予与索取的关系。

这并不是说权力是平等地分配的,相反,政治权力从未被平等地分配过。

权力存在的本身就说明一个集体组织中的不平等关系,把统治(管理)他人的权力赋予某些人,并强迫被统治(管理)者必须服从。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

政治学思考题标准答案(完整版)政治学思考题答案(完整版)————————————————————————————————作者:————————————————————————————————日期:2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2、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3、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5、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一、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二、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政治学原理讲义

政治学原理讲义

政治学原理讲义目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二、政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三、政治的作用第二节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二、政治学的发展第三节我国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我国政治学的任务二、政治学研究方法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第一节政治关系一、政治关系的含义二、政治关系的特征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四、行为主义的政治系统论第二节政治结构一、政治结构的含义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现代西方政治权力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三、美国的政治结构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一、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第三章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制度的含义一、政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二、政治制度的作用三、影响政治的基本要素第二节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奴隶制政治制度二、封建制政治制度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第三节两种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政治利益分析第一节利益集团一、利益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二、利益集团第二节利益的表达方式一、对抗性的表达二、非对抗性的表达第三节利益综合一、利益综合的过程二、利益综合的基本原则第四节政治平衡一、政治平衡的本质是利益平衡二、政治失衡是利益关系失衡的外在表现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概念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和特征二、公共政策的特征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公共政策的规划二、公共政策的执行三、公共政策的评估第三节公共政策决策的基本规则一、西方国家的政策决策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决策第四节公共政策的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对国内的主要功能二、公共政策的对外功能主要是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第六章政治录用第一节政治录用的标准一、政治录用的含义二、政治录用的标准第二节封建社会的政治录用一、世袭制二、官吏选拔制度三、科举制度第三节现代西方的政治录用制度一、政党体制中的政治录用二、公务员体制下的政治录用三、双重录用体系的分析第四节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一、我国干部制度的基本内容二、中国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第五节政治转型中的腐败问题一、社会性腐败二、政治性腐败第七章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第一节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广泛性三、意识形态的内容与功能四、政治舆论五、政治法律第二节政治文化一、政治文化的内容二、政治文化的功能三、政治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四、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五、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与集体主义的政治文化第二节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与功能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第八章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第一节政治变迁的思考:政治民主一、关于民主的理论二、民主的本质三、政治民主的基础四、民主的基本类型五、基层民主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节政治改良:正常社会的永恒努力一、政治改革的含义二、政治改革的条件三、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第三节政治革命:过去的结束,现在的开始?一、政治革命的含义二、政治革命的条件三、政治革命的作用第四节革命到革命后政治转变一、革命后政治的基本含义和任务二、革命后政治建设的基本条件三、革命后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五节政治发展与政治现化代:向着更高的政治文明一、政治发展学说的兴起二、政治发展的含义三、政治发展的目标四、政治发展的动力五、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六、政治发展与政治参与七、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八、政治合法性附录政治学研究常用的统计数字和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恩格尔系数三、基尼系数四、现代化指标体系五、城镇化水平参考书目前言——政治科学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本书本书是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本科生课程建设项目的一个部分,体现出我们的特色的内容主要在第五、九两章。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第二章:《政治学概论》之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要点

第二章 第一节
• (1)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国家功能性权力相互关系和运 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上 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 • 不同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原则: • 奴隶与封建制国家 集权制原则 • 资本主义国家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 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集中制原则
• (一)权力腐败的实质
•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 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人 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一般作为“权力腐败”概念的简称。仅《牛津英 语词典》就下了9个 定义,至于专家学者见仁见智的论断 那就不可胜数了。 • 但不管人们从什么角度去认识腐败,我们都可以看出 这样一些带共同性的东西:第一,腐败的基础是利用公众 和社会赋予的公共权力,没有公共权力,就不可能有巧取 豪夺的机会和条件。第二,腐败是对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 的侵占或损害,否则就不会引起公众的愤恨和不满。第三, 腐败必定是对社会制度、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违反和亵渎, 是对他人的基本权利的侵犯,否则,就不会出现反腐败的 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 以上两种观点虽着眼点不同,但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 “权力” 的特性,而且,其共同点是:都把权力看成是 一种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造成某种特定的局面或结果, 即使他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目的性。 他们皆指出了权力 影响力过控制力,但未揭示权力的来源、基础,不过在一 定程度上触及到了权力的本质。 • 因此,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给权力下如下定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权 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 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 力。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 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02-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02-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反映在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必然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个要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体系中是一种最突出的关系,即突出的地位导致了突出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第二节“党政关系”一一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的体现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就是执掌政权;执政党,就是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并组织政府的政党。

•在不同的国家,执政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英国、日本等实行内阁制(或称议会制)的国家,执政是指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选举并在议会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

–在美国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连带关系,总统与议会分别选举产生,执政党即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总统所在的这个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的多数党。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l)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2)轮流执政,即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3)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4)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有四:第一,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立法权。

执政党对司法活动、军队的调动,对相当一部分立法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而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

第二,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政治关系与权力政治的概念与特征一、政治的概念(一)汉语“政治”词源古代汉语中的“政治”并不是一个词,而是由两个词构成的词组。

其中“政”即君主的之事,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

《左传·昭公六年》:“启以夏政,而作禹刑”。

《左传·襄公十七年》:“大乱宋国之政”。

“治”即治理、得到治理,指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与“乱”对应。

《墨子·兼爱上》:“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有“文景之治”、“八王之乱”的说法。

“政”与“治”二词连在一起构成词组,意思是君王的政事得以治理,是国家统治秩序得到大臣们较好的维护,社会安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贾谊《新书·大政》:“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也。

”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o "希腊语" 希腊语πολι?。

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o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o "城堡" 城堡或\o "卫城" 卫城。

\o "古希腊" 古希腊的\o "雅典" 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2页。

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o "城邦" 城邦的代名词。

政治成为了城邦公民参与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2页。

中文里现代的“政治”一词,来自于\o "日本人" 日本人翻译西方语言时用\o "汉字" 汉字创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词。

当英文的Politics 从\o "日本" 日本传入\o "中国" 中国时,人们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

\o "孙中山" 孙中山认为应该使用“政治”来对译,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二)政治概念的内涵什么是政治?今天,在我们的习惯术语中,“政治”一般包括立法、内政、外交、司法、革命、政党、选举、游行等等活动在内。

这是政治概念的外延。

政治是什么?对于政治概念的内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王浦劬认为: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杨光斌说: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2X年版,第8页。

王松和王邦佐的观点是:政治是指一定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政权、巩固国家政权,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王松、王邦佐主编:《政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我们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政治是与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狭义社会现象等并列的社会现象简单地说,经济现象是以追求钱财为目的的活动,政治现象是以追求权力为目的的活动,文化现象是以追求精神利益为目的的活动,狭义社会现象是以追求人际和谐为目的的活动。

,指人们参与、组织和争夺国家权力(公共权力)并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具体社会事务的活动(或行为、过程),包括组织政党、选举、制宪、立法、决定国家重要政策和重大决策、监督政府、行政、司法、军事等活动。

上述中国政治学者关于政治的观点均为简单地说,经济现象是以追求钱财为目的的活动,政治现象是以追求权力为目的的活动,文化现象是以追求精神利益为目的的活动,狭义社会现象是以追求人际和谐为目的的活动。

狭义政治概念的经典性解释者是美国法学家古德诺,他在其著名的《政治与行政》一书中阐述道:“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 [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由于人们常将“国家意志的表达”理解为立法,故古德诺的“政治”定义尚不及列宁的“政治”定义来得具体和明确。

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文稿》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列宁文稿》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407页。

政治生活、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过程四个词语的基本含义相同,指的都是政治现象,只是侧重点略有区别。

二、政治的特征(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441页。

(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任何一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要想改变或巩固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贯彻执行其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对整个社会进行阶级统治的目的,都必须首先掌握国家政权。

列宁说:“在全部政治活动和国家活动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国家政权。

” 《列宁全集》第19卷,《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96页。

(三)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

” 《列宁选集》第4卷,《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版,第370页。

第二节政治关系一、政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政治关系是人们在进行政治活动时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们在追求国家权力(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现实政治的属性,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它是阶级社会中人类政治活动的必然产物,特定政治关系一经形成,就反过来规约人们的政治行为。

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相比,有三个特征:(1)政治关系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政治角色既包括个人,如公民、政治家、政府官员,也包括集体,如政党、政治团体、政府机关、国家等。

(2)政治关系是个人和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政治生活之外发生的任何关系都不是政治关系,即使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例如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就不是政治关系而是经济关系。

(3)发生政治关系的直接动因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利益。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90页。

我们认为,政治关系与政治相对应,也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参与、组织和争夺国家权力(公共权力)并运用国家权力管理具体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狭义政治关系仅指人们参与、组织和争夺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政治关系的种类政治关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政治网络系统,由众多错综复杂的政治网络组成。

我们认为,这个网络中最重要的狭义政治关系有以下六种:第一,国家主人(君主或人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

这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关系。

在君主制国家,主要表现为君主与政府的关系;在民主制国家,主要表现为人民与国家的关系。

第二,公民(国民)与国家的关系。

这种关系经法律调整通常表现为公民权利与国家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权利的责任)的关系。

第三,政党与国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执政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

第四,政党与政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

第五,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议会、国家元首、政府、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之间的关系,有的国家主要表现为立法机关、政府、法院之间的关系,有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最高权力机关与国家元首、政府、法院、检察院、军事机关等之间的关系。

第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包括中央与一般地方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中央与自治地方单位的关系。

三、政治关系的本质(一)政治关系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对社会政治进程产生什么影响,归根结底是由他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的。

如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个人或集团与处于被统治地位的个人或集团在政治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关系。

从总体上说,社会的政治关系一般总是与经济关系相适应。

如封建的经济关系必然产生封建的政治关系,而封建的政治关系则体现着封建的经济关系。

从最终意义上说,一定的政治关系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并为一定的经济关系服务。

虽然一定的政治关系集中地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但是影响政治关系的因素除了经济关系之外,还有文化关系、狭义社会关系等。

(二)政治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指的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社会联系。

利益关系包括利益主体之间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利益联系。

在纵向上,它包括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

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

在横向上,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同一层次的社会群体之间乃至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利益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会联系网络。

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特性。

第三节权力一、权力什么是权力?权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权”字有两种含义,一是衡量审度,二是制约别人的能力。

西方的“权力”一词的基本含义是能力、技巧或禀赋。

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把权力、权威或规则在公民中的分配当作区分公民素质的标准。

近代的马基雅弗利把权力理解为统治者个人的权势。

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X年版,第2页。

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

”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92页。

美国的丹尼斯?朗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

[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X年版,第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