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一)
施乐审计案例
施乐审计案例【篇一:施乐审计案例】施乐公司简介施乐公司创建于1961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以及其业务伙伴——日本的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提供了全行业最齐全的文件处理产品和服务: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桌面软件、数码打印和出版系统、消耗材料、以及从现场文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的一系列文件管理服务。
windows下拉菜单静电复印机及普通纸复印机彩色复印机及激光打印机第一台全彩色网络激光打印机世界最快的数码彩色复印机第一套商用数字出版系统鼠标、个人电脑图形用户接口(gui)施乐公司舞弊案案件的起因2003年1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sec)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与施乐公司财务舞弊案相关的4名合伙人提起民事诉讼,指控毕马威及其4名合伙人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纵容施乐公司夸大65亿美元收入、高估15亿美元利润的造价行为。
该诉状称,毕马威及其4名合伙人涉嫌会计欺诈,请求法院执行强制令,要求毕马威退回所收取的审计费并支付罚金。
在其诉状中,sec指责毕马威及其相关合伙人没有履行其对施乐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守门员”职责,默许施乐公司采用违规会计操作手法。
多年来,毕马威及其相关合伙人一致对外宣称他们对施乐公司的审计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施乐公司的财务报告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毕马威出具无保留一件审计报告协助施乐公司掩饰其经营状况日趋恶化的事实,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造假事实施乐公司通过毫无依据的“高层会计调整”所做的假账非常明显,导致的业绩虚报也十分重大。
对此,有理由相信每位被告应当知情。
毕马威在欧洲、巴西、加拿大和日本的办事处曾多次就“高层会计调整”向这4位被告发出警告。
这些办事处的注册会计师比4位被告更了解施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财务和业务状况。
美国施乐造假
美国施乐造假虚报营业收入60亿美元背景知识:美国施乐公司作为世界复印机行业的巨人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首次推出办公用复印机,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施乐公司也因此垄断世界复印机市场长达10多年之久。
毕马威与施乐的密切关系至少可以追溯至30年以前,施乐曾是毕马威最大、最有声望的客户之一。
根据毕马威和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在1997至2000年期间,施乐向毕马威支付的费用共计6200万美元,但50%以上是税务和咨询费用,而不是审计费用。
毕马威参与施乐的从审计到税务计划的所有项目。
90年代末期,毕马威帮助施乐设计了旨在降低实际税率的计划。
案例正文:2002年4月,美国证管会的调查显示,施乐公司1997-2001年5年间虚报收入约30亿美元,并将其税前盈余提高15亿美元。
之后证交会对施乐公司处以了100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再次进行审计,彻底查清账目。
此后,施乐公司解聘了原负责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公司,改聘普华永道会计公司。
6月28日,美国媒体揭露出全球最大的复印机制造商、曾是美国“最可信赖的50家公司”的施乐公司(Xerox)自1997年至2001年间虚报收入60多亿美元,虚增利润14亿美元。
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违反公认会计原则将大量的租赁收入提前进行确认。
施乐公司宣布:该公司过去5年内虚报了高达64亿美元的设备销售收入,这5年的税前利润将因此下调14亿美元,虚报收入中有19亿美元尚需从2002年以后的业绩中扣除。
消息一出,当天纽约股市开市前,施乐的股价在电子交易系统中就已经猛跌了31%。
失信之处:失信主要指不信守经济合同的行为,特别是不信守信贷或赊销类合同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失信行为还表现为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商业欺诈、合同违约、恶意逃废债务等。
此案例中,施乐公司通过粉饰会计报表,在五年间虚报收入六十亿美元,明显属于商业欺诈行为。
他们的欺诈虽然没有特定于某一对象,但这种行为对广大的投资者都很不利,骗取了他们对公司的信任。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摘要: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
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法和动机;会计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
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利润操纵的方法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而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
从理论上说,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
而事实上有些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利用协议定价,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
①利用关联购销业务操纵利润。
例如:ST苏三山,1997年销售一批货物给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子公司,销售收入16002万元,销售成本14002万元,产生净利润2000万元,交易价格由协议确定。
这项交易利润占公司1997年利润总额的%。
②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
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企业之间是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的,但实际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拆借现象非常普遍。
如某公司对关联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按20%的比率收取固定回报,为企业创造了一大块利润。
③利用关联企业间的托管经营调节利润。
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及操作规范,托管经营就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另一方式。
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案例施乐公司主要从事各种复印机的生产、销售和租赁,同时,施乐公司还提供各种复印服务。
这些复印机的复印工作效率及特征各不相同,相应的销售和租赁计划也各不相同。
每年,施乐公司都要对投放多少台各种型号的复印机用于公司提供的复印服务进行计划,并且要对收回多少台旧复印机进行计划。
这些数据将为下一年的生产计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用于提供复印服务的各种复印机,即所谓的“服务基地”数量将影响参与提供复印服务工作的员工的人数、其需要的培训以及为这些基地服务所需的零配件存货的数量。
这类服务基地的情况还将影响到施乐公司生产的易耗品的销售。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1.施乐公司中各个部门之间应该怎样进行沟通?在预算过程中,怎样对一些关键的计划假设信息进行归集和共享?(1)答:通过预算来进行沟通。
预算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
在每一个阶段中,都需要各部门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以此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具体说来:Ⅰ、预算编制: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首先,企业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并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然后,各部门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接着,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并将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
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将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在此过程中,需要“诚心”沟通:即要求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编制预算,反馈信息,不隐瞒事实,使编制的各项预算指标与企业实际相符,提高预测的精确性,为预算管理起好步。
Ⅱ、预算执行。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调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面对预算调整时,预算专职部门需作详尽的调查,仔细分析原因。
案例分析
第一节项目操作一、案例题1、复印机生产企业施乐公司是1987年进入中国的,起初只是建立了一个销售机构,后为了满足市场对施乐复印机的巨大需求,组建了合资企业:上海施乐。
但是,施乐公司只管生产,把产品的销售交给中方负责。
对此,公司建立了由经销商所组成的基于“关系”的分销网络。
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地区分割性和运输问题,公司除了在大中型城市建立经销关系外,还与地方中介机构建立经销关系,因为这些地方中间商遍及全国,有着各种关系,可以使分销直至县乡。
为了实现50%的市场份额,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契约合作体系来保持分销网络的稳定性。
在第一年,公司询问经销商能够销售多少,根据经销商愿意和能够接受的数量签定协议。
主要经销商可以按此方法与下属经销商签定协议。
考虑到经销商的能力与忠诚程度,公司借助于产品质量与优良服务来确保经销体系的运转,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能够控制市场。
尽管许多经销商同时经销不同的复印机,如施乐、理光、佳能等等,价格竞争也已全面展开,但是许多客户还是购买价格略高一点的施乐。
施乐公司最终成功实现了对目标市场的占领。
请分析施乐公司的成功之处。
分析提示:利用中间商。
2、“中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对日产生冲击”。
日本政府2001年4月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蘑菇、大葱及其他进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为了对抗日本政府采取的对农产品的一般紧急进口限制措施,中国政府通过中央电视台,正式宣布将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机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这三种进口商品加征特别关税。
日本厂家2000年向中国出口了4.7万辆汽车,只不过是日本向世界出口量的1%。
但是,对华出口量数比上一年增长了36%。
试分析中国为什么选择上述三种产品,对其加征特别关税?分析提示:因为日对华出口的上述商品正在高速顺利增长,如报复措施生效,并拖延下去,各汽车厂家很可能失去对华商务的立足点。
关税保护作用。
3、“法国战胜日本的‘普瓦提埃之战’”日本录像机大量冲击法国市场:1981年头10个月,进入法国的录像机每月清关64000台。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美国国会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2002年10月公布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重述:趋势、市场影响、制度对策和存在的挑战》的报告。
报告称美国上市公司中由于会计违规而引起财务报告重新编制的次数从1997年的92次上升到2001年的225次。
根据这一趋势,GAO预计2002年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将比1997年增加170%以上。
报告显示,大规模公司由于利润操纵而引起财务报告重述次数增长尤为迅速,其中包括著名的施乐公司、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等等。
在众多会计违规处理中,由操纵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金额和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述次数仍然占总数的50%以上。
下面以施乐公司为例,分析其会计利润的操纵手段和动机,并讨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现状:一、施乐公司的两次财务报告重述施乐公司创建于1906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于2001年和200年两次重新编报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大幅下调收入和利润。
1、第一次财务报告重述:2000年6月16日,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分部设立的异常准备金(unexpected provisions)被公开披露。
由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调查。
2001年4月3日,施乐公司向公众透露将延迟向SEC提交2000年度财务报告(10-K表)。
原因是施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其外部独立审计师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将分别对财务报告进行复核。
2001年5月31日,施乐向SEC提交了复核后的2000年度财务报告,其中1998和1999年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被调整。
1998年度净利润下调122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30.9%;1999年度净利润下调85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6%。
在两年的时间内,施乐公司累计虚增利润达20700万美元。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美国施乐公司是一家主营复印机业务的跨国公司。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施乐公司就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办公设备的生产者,它生产的各种复印机名闻天下。
后来,施乐公司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日本复印机的威胁,为了巩固自己在复印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施乐公司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最先建立起基准测试( benchmarking )制度,向其它行业的优秀公司学习,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进人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施乐公司又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
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
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1997 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81 亿美元,居《财富》杂志世界 500 强第 209 位。
施乐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 JohnBrown)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要能够敏捷地利用知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当人类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施乐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了。
请用正式组织理论来分析这个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施乐传奇
从1907年建立之初,施乐(Xerox)似乎就是一个不愿改变的公司。
在它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种坚持有时成了顽固不化,有时却变成了坚持不懈。
天使与魔鬼总是一线之隔,这种刻骨的体会相信每一任施乐的CEO都会有过。
施乐诞生对于众多美国人来说,施乐是一个神话,而且是一个延续了70年的神话。
卡尔森的发明施乐公司的崛起凭借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静电复印技术(electrophotography),也被叫做施乐技术(xerography)。
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名叫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一个理发师的儿子。
卡尔森1906年出生于西雅图,大学毕业不久即遇到了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
倒霉的卡尔森向82家公司发出了简历,却没有任何回音。
最后他在纽约的一家专利事务所找到了一份极其枯燥的工作—誊写专利文献。
摆脱工作的枯燥与重复也许是卡尔森发明复印机的原动力。
在自己的公寓里,卡尔森开始了最初的研究。
灵感来源于当时鲜为人知的光敏导体,就是在光的照射下,导电性会增强的半导体。
整整三年时间,卡尔森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用于研究。
他选择了硫磺作为光导材料,刺鼻的气味让所有人对他的门口敬而远之,试验失败时所产生的爆炸也让邻居们怨声载道。
终于有一天,一个姑娘怒气冲冲地按响了卡尔森的门铃,但当围着橡胶围裙的卡尔森胆怯地打开房门时,姑娘被眼前这位神情局促但很有绅士风度的男人吸引住了。
结局像很多爱情故事一样,他们结婚了。
婚后的卡尔森在岳母的资助下,试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还雇了一位年轻的德国科学家柯乃伊(Otto Kornei)做助手。
1938年10月22日,试验终于成功了,卡尔森和柯乃伊在锌板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复印图像“10-22-38 ASTORIA”。
卡尔森在事后谈起这些发现时说:“创意并不会像魔术一样从天而降,你必须从其他地方获得灵感,而通常阅读其他领域的相关书籍会帮助你获得这种灵感。
”由于长期从事专利工作,卡尔森很快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是2297691.但是,当卡尔森带着自己的发明寻找投资人的时候,却四处碰壁。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美国国会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2002年10月公布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重述:趋势、市场影响、制度对策和存在的挑战》的报告。
报告称美国上市公司中由于会计违规而引起财务报告重新编制的次数从1997年的92次上升到2001年的225次。
根据这一趋势,GAO预计2002年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将比1997年增加170%以上。
报告显示,大规模公司由于利润操纵而引起财务报告重述次数增长尤为迅速,其中包括著名的施乐公司、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等等。
在众多会计违规处理中,由操纵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金额和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述次数仍然占总数的50%以上。
下面以施乐公司为例,分析其会计利润的操纵手段和动机,并讨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现状:一、施乐公司的两次财务报告重述施乐公司创建于1906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于2001年和200年两次重新编报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大幅下调收入和利润。
1、第一次财务报告重述:2000年6月16日,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分部设立的异常准备金(unexpected provisions)被公开披露。
由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调查。
2001年4月3日,施乐公司向公众透露将延迟向SEC提交2000年度财务报告(10-K表)。
原因是施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其外部独立审计师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将分别对财务报告进行复核。
2001年5月31日,施乐向SEC提交了复核后的2000年度财务报告,其中1998和1999年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被调整。
1998年度净利润下调122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30.9%;1999年度净利润下调85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6%。
在两年的时间内,施乐公司累计虚增利润达20700万美元。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doc8(1)
精心整理2019年-9月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动机1.股权融资,包装上市。
我国的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制度所采用的审批制、分额度指标和核准制的做法,均带有计划性的烙印,从而导致我国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 (即ST、。
上市公司为了免于ST、PT处理或摘牌,往往会通过利润操纵等会计造假手段与市场监管部门博弈。
4.配合庄家,操纵股价。
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个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而过强的投机性又容易滋生“庄家”行为。
由于庄家坐庄和出局的主要手段精心整理2019年-9月是炮制“题材”和披露“信息”,故而庄家的投机行为务必得到上市公司的密切配合才能奏效。
可见,庄家暴利操纵股价行为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利益紧密相连。
5.粉饰业绩,隐性分红。
上市公司委托人(公司股东)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其代理人(公司高管当局)的目标是管理报酬最大化,两者有着不同的利益。
当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的效果。
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收益率、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比率、偿债准备金等,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
当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业绩不佳,有关会计数据接近债务契约规定底线而面临违约风险时,公司高管当局就很可能通过利润操纵来逃避违约惩罚。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1.虚构业务,为我所用。
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会计报表,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段是虚构经济业务,包括虚构销售对象、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填制虚假发票和出库单、混淆会计科目等。
2.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
关联方交易主要包括母子公司间存货购销、资产置换、受托经营、资金往来、费用分摊等。
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使得控股公司可任意左右上市公司间的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利用协议定价而交换资产、分摊费用、转移利润,是某些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常用手段。
3.减值准备,蓄水调节。
一些上市公司形式上按会计制度规定运用预计资产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等方式,实际上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有的甚至将其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
简析施乐公司财务舞弊案
三、 施 乐舞弊 案 问题分 析
1 .独 立 董 事 。 在 施 乐 案 中 , 公 司 采 取 的 财 务 舞 弊 手 法 并
低, 但技 术服 务利润 却没 有受 到 多少影 响 。 因此施 乐 公 司采 取所 谓 的“ 合 理分 配” 手段 , 将一 部 分技 术服 务 的 收入 和 利润 转移 到销 售租 赁服务 商 , 这样 就可 以 在租 赁开 始 日确 认 更 多
过 美 国公 认会 计准 则的标 准 , 租赁 资 产 的公允 价 值 大于 其账 面 价值 的部分 可确 认为 当期销 售 利润 。因此 , 施 乐公 司在 每 期 收取租 赁费 时 , 故 意 过 高估 计 该 资 产公 允 价 值 , 以 此 多计 当期利润 。从 其效果 上看 , 是 将未 来 的利 息等 其 他 收入 计 为 当期收入 , 提前 确认 。然而根 据美 国公认 会计 准 则标 准 的相 关 要求 , 当期提 前 的 收入 是 没有 实 现 的 , 需 要 递 延 到 剩 余 出 租期 才能 实现确认 。除了高估 租 赁资 产 的公 允 价值 , 施乐 公 司还低 估租 赁服务 的公 允价值 来 增加 当期 利 润 , 再 配有 低 估
润, 以 达 到 公 司 的 盈 利 预 期 的 目的 。
施 乐财 务舞弊 案件 的真 相 将 公 之 于众 。同 年 6月 2 8日, 施
乐 提交 了 1 9 9 7年 到 2 0 0 0年 度 未 审 计 的 财 务 报 表 重 述 。 委
3 .提高设 备残 值 。施 乐公 司在其 租赁 期开 始后 , 随意 提 高租赁设 备残 值 。根据 美 国公认 会 计准 则 标 准 , 设 备 的残 值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件描述:美国施乐(Xerox)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
2000年,由于佳能的竞争,施乐股价跌至7美元以下,至2001年,施乐股价已跌再跌,进入严重亏损状态,,资产大幅缩水,2002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近年来的收入报表提出质疑,指控该公司有做假账嫌疑,并处以1000万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审计,彻底清查账目。
同年6约8日,施乐提交了的1997年至2001年的重述年度财务报表中,承认在此期间虚计收入64亿美元、税前利润14亿元。
施乐的会计欺诈案随即曝光,并在资本市场上激起轩然大波,成为财经界的热点问题。
作弊动机分析:施乐的财务诈欺主要动机还是出于利益驱动,归结几点:1.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促使公司股价保持良好走势。
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账面利润。
违规提前或延后确认利润、为了提高流动性而进行交易安排等,这些手段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以及公司内部制定的盈利目标。
通过这些会计操作手段虚增和平滑了公司的盈余数字,达到并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使得公司股价一直保持较好的走势。
2.使企业高级管理者保全职位并获取高额报酬。
施乐之所以要利用会计操纵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公司内部盈利目标和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因为这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包括报酬和职位。
正是依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酬金以及与股价直接相关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惜使用违法的会计处理来谋取高额的回报。
除报酬之外,职位的保全也是动机之一。
因为市场竞争使的没有创造出色业绩的管理层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会计利润又是评价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管理层有动机为保全职位而去操纵会计利润。
3.中介机构为保住重要客户并从中取得巨额服务收入。
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为施乐提供会计服务的毕马威屈服于施乐的违规,在职业规范和操守面前失去本色。
施乐审计案例
施乐审计案例【篇一:施乐审计案例】施乐公司简介施乐公司创建于1961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以及其业务伙伴——日本的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提供了全行业最齐全的文件处理产品和服务: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桌面软件、数码打印和出版系统、消耗材料、以及从现场文件生产到系统集成的一系列文件管理服务。
windows下拉菜单静电复印机及普通纸复印机彩色复印机及激光打印机第一台全彩色网络激光打印机世界最快的数码彩色复印机第一套商用数字出版系统鼠标、个人电脑图形用户接口(gui)施乐公司舞弊案案件的起因2003年1月29日,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sec)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与施乐公司财务舞弊案相关的4名合伙人提起民事诉讼,指控毕马威及其4名合伙人在1997年至2001年期间纵容施乐公司夸大65亿美元收入、高估15亿美元利润的造价行为。
该诉状称,毕马威及其4名合伙人涉嫌会计欺诈,请求法院执行强制令,要求毕马威退回所收取的审计费并支付罚金。
在其诉状中,sec指责毕马威及其相关合伙人没有履行其对施乐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守门员”职责,默许施乐公司采用违规会计操作手法。
多年来,毕马威及其相关合伙人一致对外宣称他们对施乐公司的审计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施乐公司的财务报告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毕马威出具无保留一件审计报告协助施乐公司掩饰其经营状况日趋恶化的事实,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造假事实施乐公司通过毫无依据的“高层会计调整”所做的假账非常明显,导致的业绩虚报也十分重大。
对此,有理由相信每位被告应当知情。
毕马威在欧洲、巴西、加拿大和日本的办事处曾多次就“高层会计调整”向这4位被告发出警告。
这些办事处的注册会计师比4位被告更了解施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财务和业务状况。
费用及利润-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1、上述公司200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是否合法?
2、公司利润分配的程序和内容有哪些?
讨论题:1、费用的发生一定会导致现金流出企业吗? 2、坏账采取备抵法核算是如何成为某些企业调节盈来自的工 具的?引导案例三
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二○○五年度股东大 会于2006年4月23日召开,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并聘请北 京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对大会进行见证,会议的召开符合《公司法》和 《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会议合法有效。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05年 度利润分配预案》。
经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公司2005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 19,472,446.42元,按10%提取法定公积金1,947,244.64元,5%提取法定 公益金973,622.32元,加年初未分配利润46,214,369.84元,减公司在 2005年度支付的2004年度现金股15,425,000.00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 润为47,340,949.30元(每10股未分配利润5.1626元)。公司以截止2005 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917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 利3元(含税),共计27,510,000.00元,剩余的未分配利19,830,949.3 元滚存到以后年度;公司本年度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十一章 引导案例一
2004年4月美国证监会对施乐公司发布诉讼公告,指控其财务舞弊。 1997年至2000年期间,施乐公司虚计收入64亿美元、税前利润15亿美 元。施乐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制造和销售办公成像设备,并开展有关的 租赁业务,提供相关耗材和服务。SEC在对施乐公司的起诉中反复提到 的最重大的虚计利润的会计手法是利用销售性租赁,在租赁开始日提 前确认与租赁有关的收入,从而使当期利润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
最新第二组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1.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促使公司股价保持良好 走势。 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账面利润。 违规提前或延后确认利润、为了提高流动性而 进行交易安排等,通过这些会计操作手段虚增 和平滑了公司的盈余数字,达到并超过了市场 的预期,使得公司股价一直保持较好的走势。 2.使企业高级管理者保全职位并获取高额报酬。 报酬:依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酬金以及与股 价直接相关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惜使 用违法的会计处理来谋取高额的回报。
•
进入2001年之后,施乐股价一跌再跌, 进入严重亏损状态,市值由原来的460亿 美元骤跌至80亿美元,资产的大副缩水。 2002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 施乐近年来的收入报告提出质疑,指控该 公司存在做假账嫌疑,并对施乐处以了 1000万美元的罚款(创下美国历史上金额 最大的企业财务违规行为罚金记录),同 时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审计,彻底查清账 目。同年4月8日,施乐宣布愿意接受美国 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条件并与其达成 和解。自此若隐若现的施乐会计欺诈案浮 出水面。
悲剧发生
•
1999年佳能以低于施乐15%的价格型欧美 市场大举进攻,取得巨大成功。2000年,佳 能在美国已把施乐挤下了第一把交椅,失去 了1/3的市场,再加上短期债券到期,无钱 兑现还债,陷入全面危机,公司收入持续下 滑,利润锐减。2000年IO月,施乐股价跌至 7美元以下,这也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2000年,施乐共实现收入187亿美元,其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99美 元、 2. 33美元、1.95美元。
• 提前确认租赁收入。 在租赁开始日提前确认与租赁有关收入,从 而使其当期利润指标达到华尔街的预期。另外, 施乐具体采取了“权益报酬率”和“利润标准化 ”来高估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给定租赁资 产的账面价值,其公允价值越大,租赁开始日可 确认的当期销售利润就越大。
美国施乐公司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介绍——1984年施乐的组织机构图
公司信息管理
公司办公室 David Kearns 首席执行官
Paul Allalre 主席
富士 施乐
发展与制造
美国市场部
国际事业部
多元化事业部
Frank Plop 部门副主席兼主席
其他职能部门 客户服务组
Rank 施乐
➢ 参照性权力 Clendenin在管理中平易近人,以理服人,善于与员工 沟通,员工对他比较敬重和喜欢
运用权力和网络概念解释Clendenin个人成 功和MDC成功?
Clendenin的个人成功与MDC的成功 通过奖赏性权力、决定性权力、专家性权力和
参照性权力等权力基础,Clendenin将自己的影响 力和权力进行合理的发挥,带来人性化、规范化 、系统化的管理,促使MDC稳定地发展和运行, 并带来了他本人和MDC的成功。
5
上行、横向、下行影响策略
6
他应该怎么去做?
Clendenin在施乐公司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
个人目标(HBS目标) “ 成为一个排名财富50强企业的足够成功的管理人
员,成为其他公司的董事,最终成为政府内阁级 的官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呢?
Clendenin在施乐公司的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
相关部门: 美国市场部
经理 跨国后勤优化部
相关部门: 发展与制造部
经理 跨国后勤优化部
相关部门: Rank 施乐
案例背景介绍——认识John A. Clendenin
我们讨论的问题
1
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是什么?
2
为什么承担起MDC的工作?
讲义12 施乐百员工顾客利润
五個主題
顧客 員工 財務績效 創新 價值
9
六個專案小組
財務績效小組 創新小組 價值小組 顧客小組 員工小組 衡量指標小組
10
企業的願景與價值觀
願景:三個擋不住 3C
吸引力擋不住的購物地點
吸引力擋不住的工作地點
=>吸引力擋不住的投資地點 符合三合一經營模式
價值觀:三P
施樂百的財務
跟員工解說公司營收的流向
所有權的精神
向員工介紹整體績效指標
16
三項行動
改變領導行為 改變獎勵與報酬制度 向下推行整體績效指標制度
17
改變領導行為
在公司上下個階層培養領導人 管理者必須要有的能力與特質,依照
整理出來的十二項標準,配合3P分類 三百六十度評估法 設置施樂百大學
員工增加價值(people)
員工
熱情對待顧客(passion) <=>顧客
績效導向領導(performance) 利潤
11
施百樂的成功公式
施樂百想要賺錢,就必須成為吸 引力擋不住的工作、購物地點,投資 者才有投資的意願
=> 工作 X 購物 = 投資
12
因果 – 從員工到利潤
吸引力擋不住的工作地點 吸引力擋不住的購物地點 吸引力擋不住的投資地點
目的:從顧客當中看出優缺點
20
結論
施樂百的光環褪色 領導者的格局與魄力 全面性變革,3P不只是口號 最適合文化 目前為止,非曇花一現: 2019年為世界百大企業(57),營收較
去年漲了4% 還有可能跌下去嗎?
21
Q&A
謝謝大家XD
22
顧客滿意度 員工態度 投資者報酬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一)
美国国会审计总署(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2002年10月公布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重述:趋势、市场影响、制度对策和存在的挑战》的报告。
报告称美国上市公司中由于会计违规而引起财务报告重新编制的次数从1997年的92次上升到2001年的225次。
根据这一趋势,GAO预计2002年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将比1997年增加170%以上。
报告显示,大规模公司由于利润操纵而引起财务报告重述次数增长尤为迅速,其中包括著名的施乐公司、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等等。
在众多会计违规处理中,由操纵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金额和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述次数仍然占总数的50%以上。
下面以施乐公司为例,分析其会计利润的操纵手段和动机,并讨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现状:一、施乐公司的两次财务报告重述施乐公司创建于1906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于2001年和200年两次重新编报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大幅下调收入和利润。
1、第一次财务报告重述:2000年6月16日,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分部设立的异常准备金(unexpectedprovisions)被公开披露。
由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调查。
2001年4月3日,施乐公司向公众透露将延迟向SEC提交2000年度财务报告(10-K表)。
原因是施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其外部独立审计师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将分别对财务报告进行复核。
2001年5月31日,施乐向SEC提交了复核后的2000年度财务报告,其中1998和1999年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被调整。
1998年度净利润下调122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30.9%;1999年度净利润下调85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6%。
在两年的时间内,施乐公司累计虚增利润达20700万美元。
显然,利润的下调和会计处理的更正是公司审计委员会和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分别进行的两项调查所导致的。
对施乐公司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墨西哥地区的业务及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
调查结果表明,在某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方面,施乐公司有违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违规行为。
调查结果还揭露了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墨西哥地区的某些高级经理合谋违反公司的会计政策和管理程序。
会计处理方面的违规主要有: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低估租用特许权的负债、设立非法准备金等。
2.第二次财务报告重述:2002年4月1日,施乐公司再一次提出重新编报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告,并将对刚刚公布的2002年财务报告做相应调整。
这次更正使得公司调低1997年至2000年的净利润,四年累计14.2亿美元,是其在经过第一次调整后的四年净利润总和的52.3%。
相关会计数字见表一:这次财务报告重新编报的主要原因是施乐公司在费用和收入确认方面违反了GAAP的会计处理规定。
二、主要会计操纵手段根据SEC的调查结果,1997年至2000年间,施乐公司利用违规会计处理隐瞒和歪曲了真实的经营状况,使其会计利润达到并超过华尔街的盈利预测。
这一系列的会计操纵是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手导演的。
调查结果表明:施乐公司的主要会计违规方式有:1、提前确认租赁收入施乐公司不断改变其租赁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却不披露相关会计收益的增加仅仅是来自会计处理的变更。
除了不进行相关披露外,施乐公司多数会计处理是明显违反GAAP的。
例如,在提高收取出租设备的租赁费时,施乐公司在当期确认了由于提高收费带来的收入的增加。
而根据GAAP的规定,这些收入在提高收费当期是没有实现的,要递延到剩余出租期才能进行确认。
2、任意提高出租设备余值施乐公司在租赁期开始后,任意调整出租设备的余值(即在出租期结束后的设备价值八公司通过调高设备余值来减少相应的成本项目,从而使季度报告的盈利水平达到公司内部和资本市场的盈利预期。
3、提前确认出租资产组合收益合约的收入施乐公司将各项出租资产进行组合,将来自于这些资产组合的未来租赁收入卖给投资者,这在实质上是一种远期合约。
GAAP规定,这类收入必须在租赁收入真正取得时才能确认相应的合约收入,而施乐公司在签定合约的当期就确认了所有收入并且没有披露相关内容。
4、操纵各项准备金施乐公司通过减少原先为了其他目的设立的准备金
余额来增加当期利润,这明显违反了GAAP的规定。
另外,在1995和1996两年内,施乐公司由于在与美国国税局(InternalRevenueService,IRS)的法律纠纷中胜诉而获得一笔利得。
根据GAAP的规定,公司应该在1995年和1996年确认相关法律费用时就全部确认这笔利得。
而施乐公司将这项利得递延到1997年至2000年之间进行确认,这种违背GAAP规定会计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随意操纵各年利润,以达到盈利预测。
5、未披露应收账款贴现业务证券分析师预测施乐公司1999年的流动性会提高,并且年末现金账户有大量余额。
为了达到这一预测,公司管理层让其最大的业务部门与当地银行进行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贴现。
这些交易对施乐公司1999年的经营现金流有重大影响,但公司却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做出相关披露。
有些贴现业务是有回购协议的,即施乐公司要在1999年末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再买回该应收账款。
公司不仅将其作为应收账款出售进行会计处理,而且第二年也不做应收账款回购时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