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改革情境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_方鸿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ly,2015治理改革情境下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方鸿斌,刘英明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治理改革情境下高校财务风险治理与防范工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
一。本文评述高校财务风险的演进历程,解读高校财务风险的时代特征,回顾政府及高校自身
的财务风险治理路径,总结高校财务风险治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构建了包括目标层、管理
层和基础层,涉及防范目标、程序方法、保障措施、防范主体和防范基础五个要素的高校财务
风险防范体系框架,分析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以及财
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高校治理改革;高校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5)04-0090-07
一、引言
伴随经济社会体制转型,高等学校①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逐渐转变成为面向竞争环境、按经济规律办学的实体[1]。增强高校自主权的时代要求与高度集中的高校管理制度之间的矛盾成为高校治理的顽疾,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管理制度成为高校治理改革的迫切需要。2014年10月,教育部核准发布了包含北京大学在内的9所学校章程,由此吹响了高校治理改革的新号角;2015年“两会”召开之际,学校治理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治理改革情境下,改革高等教育体制与优化高校内部治理机制成为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高校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高校财务风险的治理与防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纵观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一直将高校财务风险的治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彰显了政府完善财务制度以规避财务风险的决心;2014年以来教育部又接连印发了《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为治理改革情境下高校财务风险治理与防范工作的进行指明了道路。
二、中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演进述评
中国高校财务风险是社会变革的产物,萌生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05—2010年达到了一个高值水平,2010年以后高校财务风险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银行与高校采取了多种措施综合治理,高校财务风险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中国高校财务风险发展路线如图1所示。
①高等学校按照性质可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三大类,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除文件或
直接引用文献外,下文将高等学校简称高校。
收稿日期:2015-03-29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决策咨询攻关项目“省域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JG14DA05)
作者简介:方鸿斌(1991-),男,安徽黄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研究。E-mail:hongbinfang@ 刘英明(1974-),女,辽宁锦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研究。
7月15日出版
图1中国高校财务风险发展路线图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高校由中央及有关部门统筹管理,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在财务上,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依赖国家预算拨款,这个时期的高校没有经济效益观念,不实行教育成本核算,也不
承担任何经济责任[2]
。因此,这一阶段财务风险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并不明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校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此时高校开始构建“以国家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
,经费来源趋向多元化。
部分高校在此时进行了负债办学的尝试,取得了
不错的效果,但也为日后举债不当引发的债务风险埋下了隐患。与此同时,校办企业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而发展起步,高校开始加入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但市场的波动性也使得高校投资风险开始萌生。
20世纪90年代末,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高校学生的培养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连续多年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很多高校原有的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要,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管
理成本及基建支出陡增[4]
。高校开始面临严峻的财务管理形势:首先,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并没有大幅度增加[4]
。其次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为不增加受教育者的成本负担,国家要
求高校学生学费标准保持在2000年初期核定的
水平,不得提高[5]
。在巨大的收支缺口下,高校只有通过提高负债规模来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高校财务风险进入凸显阶段。
2005年底,高校负债规模首次突破两千亿元大关,此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更为明
显;高校校办企业萎靡不振,增大了高校投资风
险;利率的频繁波动,也使得高负债规模下的高校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高校的财务风险覆盖了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进入了一个高发阶段,成为了高校治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2010年以来,高校财务风险体现出新的特点。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盘活内部资源的双重努力下,高校的化债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银
行贷款债务规模大幅下降[4]
;国家宏观经济好转,使得高校面临的投资风险降低;2013年1月1日,财政部和教育部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开始施行,解决了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问题。至此,高校尽管尚未能够轻装前进,但已经不再负重前行[4]
。高校财务风险进
入一个相对的稳定阶段。
三、中国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解读
2005—2010年财务风险在各大高校的普遍出现使得财务风险治理成为高校治理工作的中心。2010年11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减轻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
意见》
,标志着中国公办普通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6]
。同时,中央及地方政府
针对高校财务风险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管理,高校财务风险由此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放眼全国各大高校,财务风险仍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广泛存在于资金的筹集、日常管理以及投资等高校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在表现方式上更加隐蔽,难以有效预测。
1.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态势仍需高度重视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指出:2014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比率超过4%。但早在2005年世界政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