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与政策研究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定义一、政策概念的演绎:从词源学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并无“政策”这一固定的社会科学范畴,只有“政”与“策”两个分开的词。

“正”的含义是“规范”、“控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政者,正也”。

术也”。

若将两词合起来则为“规范的计谋”。

中国现在使用的“政策”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从日本传来的。

汉唐以后中国许多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文字中出现“政”与“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西方文字。

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以后,就翻译为“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该词在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又传回中国。

另一说是由西方在中国的人士翻译出来的。

据载,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他曾在1895年上书清朝廷一份《新政策》,其内容是要求清政府设置新政部,聘请英美等国人士来主管新政。

其后,梁启超在1899年所写的《戊戌政变记》中开始使用“政策”一词,他认为: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

后来,孙中山也在文章中使用“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政策一词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成的“政策”概念,但是,与“政策”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词却早已存在。

人们早已在“政策”的系列上使用其他丰富多样的概念,如“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等。

可以将“路线”、战略”看作是“总政策”;将“政策”、“方针”看作是“基本政策”;将“策略”、“计划”、“措施”看作是“具体政策”。

在当代汉语中,人们在使用“政策”一词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用,讲“政策”时多指“公共政策”。

如《辞海》中,“政策”被解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因此,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将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有关上“规范的计谋”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同现代的公共政策结合起来。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写研究报告(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边际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核心概念:是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2.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 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 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政策科学构想》的 出版 。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 作用给予了重视。
•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 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 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 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 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 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 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 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 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 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 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课堂笔记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公共政策》课堂笔记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什么是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1、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1)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2)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1)党的政策:成为公共政策的形式:(1)直接的形式;(2)间接的形式: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

(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2)人大决策:人大决策主要采取的形式:(1)宪法;(2)基本法律;(3)法律;(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人大决定: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

2)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3)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的行为。

(3)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1)行政法规;(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3)部门规章;(4)地方性规章;(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2、纵向结构: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3、中国:1)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

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P19 含义。

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五、公共权力P20 含义。

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P23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 含义。

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 含义。

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二、政府支出三、公共政策范围P33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政府失灵P37含义。

缺点。

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二、市场失灵P40含义。

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三、契约失灵四、志愿失灵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五、社会失灵P43(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第二章政策分析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 含义。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笔记

公共政策学笔记前言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第一节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从一般政策到公共政策,突出的是公共政策活动中公共性的增强。

公共政策正是具有公共性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

这里讲的公共性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公共政策活动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二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执政党组织和政府部门需要运用公共权力;三是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需要协调的是公共利益;最后强调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坚持的是公共价值。

2、从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出发,可以做出如下的公共政策界定: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3、本书对公共政策的定义表明:(1)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做出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政治决定;(2)公共政策是执政党和政府立足于责任和能力范围,使社会达到善良治理的一种手段;(3)公共政策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满足多元利益需求的、事实和价值统一的能动活动;(4)公共政策是多个利益相关者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活动;(5)公共政策是强调使用方法、技术和程序的科学活动。

4、公共政策的一些基本特征:(1)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发现并确认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公共政策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前提);(2)公共政策活动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的;(3)公共政策活动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4)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5)公共政策活动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5、如何看待中外著作中多种多样的有关公共政策的定义?(1)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选择所为或所不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的定义曾被很多人引用。

这一定义强调了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政府选择的因素,强调了其中包含做与不做的决策,但缺乏或没有强调政府行动的因素。

(2)威廉.詹金斯“公共政策是由政治行动主体或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定的一组相关联的决策,包括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这些政策原则上是行动力所能及的。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分别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西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的法则三个方面进行。

在这一章中对我有影响的是公共政策在国家的地位:“在公共权威政治中,政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

在履行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功能时,无论对内的智能,还是对外的智能,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政策,以确定行动和行为依据。

”记得我以前在里时,学校集资建房,每个都可以买,但是我没有要,当时不知道这一政策对自己的益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时真的需要把握时机。

做一个智慧人没有政策能力是要吃大亏,就像我没有买房子,现在房子价格翻跟头似的上涨,后悔晚矣。

第二章是公共政策理论分别从三个方面即古代公共政策理论、近代公共政策理论、现代公共政策理论、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理论。

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句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我感觉公平对我们每都很重要。

在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中有一句关于西蒙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就是决策”。

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过程,而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第三章是公共政策主体,这一章分别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的直接主体、政策的间接主体。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公共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政府是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

狭义的政府: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建立的行政部门。

“政策的最大功能是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

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叫做社会公共权威。

其实这一章告诉我们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府,其实就是执政党。

政策的间接主体就是利益集团,其实政府本身并没有什么利益要求,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加工协调,以制定出趋向于各种利益的政策。

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绪论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一、政策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特殊意义上的政策、决策、决定,即当主题被限定为国家、政府、公共权力机关时,指的都是公共政策。

二、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三、公共政策的内涵1、定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

(一)社会公共权威:①横向划分:公共政策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三种形式构成②纵向划分:公共政策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如美国:横向:公共政策 = 立法政策 + 行政政策 + 司法政策纵向:联邦——州——地方政府县市镇特别区学区(二)特定情况(三)政策目标3、政策结构与类型元政策政策一般↓基本政策政策链(有先后)(比如中国历年的土地政策)、政策群↙↓↘具体政策具体政策具体政策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并产生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链和政策群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4、公共政策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管制作用③调控作用④分配作用主题:政府抑制房价政策(搜集资料、案例介绍、案例分析)第二章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一、公共政策主体定义: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它是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分类:标准的多样性①立法机关政府主体{ 行政机关核心主体{ 司法机关执政党公共政策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②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官方决策者{行政执行机关法院公共政策主体{利益集团政党非官方决策者{公民大众媒介(一)官方决策者a.立法机关b.行政决策机关c.行政执行机关行政执行机关对决策的影响:a)参与决策b)消极对抗c)技术性与复杂性d)政策边界的模糊性d.法院a)司法审查b)司法解释(二)非官方决策者1. 利益集团例如:美国利益集团向人民币施压2. 政党3. 公民二、公共政策客体(一)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二)目标群体政策行为的影响因素1. 政治社会化2. 传统因素3. 政策合理性4.成本效益5. 大局观念6. 规避惩罚7. 环境变化三、政策环境(一)公共政策与公共环境的关系(二)政策环境的构成1)自然环境2)经济环境3)政治环境4)文化环境5)社会环境第三章公共决策系统与决策体制—1 一、系统理论模型环境←←←←←←←←←←←← ↓ ↑ ↓ 支持 政策 ↑ 输入→→ 政治系统 →→ 输出 ↑ 要求 行动 ↓ ↑ ↓←←←←←←←←←←←←环境图解:① 输入:它是政策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某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② 转化:政策系统将复杂多变的要求转变成公共政策的过程 ③ 输出:政治系统推行公共政策或采取行动,向环境输出产品政治系统对社会需要的整合2.启迪从宏观角度思考公共政策分析:① 政治系统应提高对化你今年个的感知能力 ② 政治系统应完善内部机制,提升自身能力 ③ 公共政策输出符合环境(公众)需求3.不足:对政治系统的具体决策分析行为缺乏分析 二、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静态)地位与作用: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咨询系统是“思想库”或“智囊”系统;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执行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与化你今年个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监控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公共政策与政策研究(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与政策研究(学习笔记)

郭红玲《公共政策学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公共目的而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它表现为经过政治过程而选择和制订的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行为规则或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规定和命令、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

它具体体现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体现了具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威部门按照统治阶级或社会公众的意愿为社会生活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制定,又称为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

这一界定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政策规划相当于政策分析,即包括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议程;狭义的政策规划不包括这些内容,而专指政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与择优。

有学者将狭义的公共政策规划又称为公共政策策划,“就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设计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措施,起草和论证公共政策方案、运筹构思出谋划策的活动。

”(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从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主体就某个政策问题(而非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目标,并给出若干备选方案,经过严密的论证后,确定最后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一般具有动态性、指向性、系统性、前瞻性等特征。

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政策制定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2.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3.利益群体4.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5.社会舆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以公共政策作为主要手段和途径的政府公共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公众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其公共管理的根本宗旨只能是为人民即绝大多数公众服务。

这种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因此,公众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公共政策期末笔记

公共政策期末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二)我们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尽可能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政策过程,探求其规律,形成系统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其目的是要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三)内涵:1,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研究范围:政策系统;政策的本质、构成和功能;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政策的调整和终结等。

3,研究的方法: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相结合,既注重事实分析又注重价值分析。

定量分析:指在政策过程中对把有关的资料和信息用确切的数字定量化出来,建立数学模型,用数量关系分析研究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用数量描述研究结果的方法定性分析:运用直觉和判断等方法对被考察对象的成分或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有关的分析结果。

事实分析指的是要分析一项政策事实是怎样的,描述政策的内容,性质,结果等价值分析指的是要分析政策有价值吗?为什么要实行这项政策?5,研究的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决策行为的主体1,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2,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二)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P8)3,政策一般: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三)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它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

(四)政策过程:指政策系统运行的过程。

由政策制订、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等环节组成。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二)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第一:政治性与权威性、强制性政治性是指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治组织,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治行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现行的政治统治。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公共政策复习笔记

1、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内涵:1. 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和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四者的一般特征。

2.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3. 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4. 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5. 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公共政策的产生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所形成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4)有关的公共政策科学研究越来越与实际的政治过程相结合。

公共政策的本质与特征公共政策的本质:1. 社会本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2. 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 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2. 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3. 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 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6

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课堂笔记6

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标的确定 1、政策⽬标的特征: 1)问题的针结性; 2)未来的预期性。

2、确定政策⽬标的意义: 1)能为制定政策⽅案提供⽅向性指导。

2)能为政策⽅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的评估标准。

3、确定政策⽬标的原则: 1)实事求是; 2)⾯向未来; 3)系统协调; 4)明确具体; 5)伦理考量。

(⼆)公共政策⽅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的特征: 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

2、政策⽅案的设计: 1)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扣政策⽬标; (2)规划多重⽅案。

(3)⽅案彼此独⽴。

(4)⽅案要有创新。

(5)⽅案切实可⾏。

2)设计的阶段:(1)轮廓勾画。

(2)细节设计。

3、政策⽅案的评估与择优: 1)我们有必要关注⼀下评估和择优的标准问题。

2)⽅案的评估与择优,是在⽐较的基础上进⾏的判断和选择。

3)为了尽可能地做到判断和选择的正确,要注意使⽤“逆向决策”的⽅法。

4)⽅案的评估与择优,还须对择定⽅案进⾏审查和评定,即进⾏系统的、周密的论证。

4、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法: 1)预测性评估 步骤:(1)⽅案调查; (2)详细研究; (3)进⼀步的分析; (4)试验式证实。

依据:(1)理论假说。

(2)价值体系。

(3)分析⽅法。

⽅法:(1)德尔菲法。

(2)时间序列分析。

(3)投⼊—产出分析。

2)可⾏性评估 (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1、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 1)国家元⾸; 2)⾏政⾸长; 3)民意代表; 4)法官。

2、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 2)考量各⽅利益的平衡; 3)发挥个⼈决断的作⽤。

3、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 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政决策程序: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政⾸长的签署发布。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1)可以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有效预测;(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1)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2)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性(3)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①理性主义模型②渐进主义模型③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①机构—制度模型;②集团模型;③精英模型※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使用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政策结果;※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1)这种模式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2)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1)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2)理性人的公正,客观和理智是有限的;(3)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而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公共政策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4)理性人在决策中拥有的知识,信息都是有限的;※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德的修正:西蒙提出决策有限理性的命题,对其批评和改进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林德布洛姆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德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渐进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其两大命题为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的缺陷:其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1)以四项假设为基础;(2)把政策过程分为:①决策前②决策中③决策后;(3)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1)试图保留理性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的缺陷.(2)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些模棱两可;※政治系统模型:(1)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2)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3)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的系统运行过程;(4)其特点是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5)缺陷:适合宏观分析的模型,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机构—制度模型:(1)特点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2)是建立在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上的(如人们对一项决策的好坏,有无总是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起来,或自然而然的在两者间建立某种因果关系或相关性);(3)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①合法性②普遍性③强制性;※集团模型:(1)戴维.杜鲁门: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2)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3)特点: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4)缺陷: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德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精英模型:(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和米歇尔斯,经由熊彼特和拉斯韦尔进行民主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2)戴伊和齐格勒<<民主的嘲讽>>(3)认为实际的政治过程和决策过程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的(4)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1)建构的两种资源: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2)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3)“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①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②群众—领导性模型;③个别——一般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4)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式,它能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式和决策手段(5)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式,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我国“上下来去”模型的某一个亚模式中去的(6)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①港、澳、台因素论②华人经济圈论③儒家文化圈论④伟大人物论⑤政府功能论⑥国际形势论⑦政策决定论※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强制力。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1、陈振明喜欢用公共政策学2、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猪口孝,公共政策学。

3、我国学者正式试用这一名称是桑玉成,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4、王福生对“政策学”的界定是:从广义上说,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

5、政策学(中国)=政策分析(外国)=政策科学(外国)。

6、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一九五一年始创这门学科时使用政策科学名称7、我国用政策科学名称出书的是孙光笔张金马。

8、最早给政策学下定义的美国的伊斯顿罗斯威尔。

该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

他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9、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10、中国古代有着如此发达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是:(1)宗教不能解释而孔孟之道得以解释(大意);先秦时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又有科举制度;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做官路;11、十九世纪政治学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一条是约翰密尔和托克维尔比较方法与社会调查;另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通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对政治现象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和社会阶级的分析;1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2)他的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他的基本观点。

(3)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基础;13、克劳维茨的政策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对此进行分析)(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1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政策贡献:(1)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公共政策详细笔记

公共政策详细笔记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涵义,特征和功能,公共政策的类型,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公共政策的终结。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伍德罗威尔逊——公共政策是由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此看法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可以理解为5点:1、公共政策是政府的政策,是政府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政府活动产物。

2、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分配;3、公共政策对利益的分配是个动态过程,大致分为——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四个环节4、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的整体目标需要——政府对利益的追求;5、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有时间与空间限制的。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1、整体性:政策针对的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网结为一整体,相互关联。

要求政策要配套。

2、超前性: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和指南;【共同富裕政策】3、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主体,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

4、多样性: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等等5、合法性:内容上不和宪法、法律抵触抵触,程序上严格守法。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作用形式:直接引导、间接引导作用结果:正向引导功能与负向引导功能2、调控功能: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3、分配功能四、公共政策的类型五、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六、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七、公共政策的执行八、公共政策的评估九、公共政策的终结。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公共政策分析》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公共政策分析》一书的认真学习,使我对公共政策及其分析方法的有了初步的学习和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体会到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内涵,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现代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已不再是个别、单一、简单以及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是大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各类社会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能否在各种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的水平。

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的直接产品, 所以人们不仅关心政府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而且还关心政策是如何执行的, 以及如何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等。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十分有必要学习《公共政策分析》课程。

学习《公共政策分析》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清了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

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途径中,政府途径相比较其他途径的优势体现为:一是政府权威的广泛性,即除非遇到特殊的障碍,其权威一般能够遍及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地域和人群;二是政府是唯一的能够合法地使用强制力的组织。

对于国家政策而言,那些宏观调控政策,如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平衡等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人口数量膨胀和质量提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等等。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同时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消极的调控政策也被称为负调控功能。

这种消极作用,往往是因强调一种倾向而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所致。

比如,山西煤炭几乎是中国煤炭行业的代名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共生产煤炭约106.3亿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4以上;外调量约70多亿吨,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笔记1. 引言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和评估政策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对于实现社会发展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份导论笔记中,我们将探讨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2. 公共政策分析的概念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制定的政策进行全面、客观和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它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公共政策分析通常涉及到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并注重政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公众利益的影响。

3.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3.1 政策制定分析政策制定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一步,它主要涉及到确定问题、设定目标、选择政策工具、评估政策的预期效果等内容。

在政策制定分析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政策的目标、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可行性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决策树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SWOT分析等。

3.2 政策实施分析政策实施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二步,它主要关注政策在实施阶段的效果和影响。

政策实施分析需要考察政策实施的具体步骤、相关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等。

3.3 政策评估分析政策评估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第三步,它主要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政策评估分析需要考虑到政策的目标是否实现、政策的效率和公正性等指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指标评估、回顾性评估和前瞻性评估等。

4. 公共政策分析的应用公共政策分析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教育政策、环境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公共政策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政策,并提供决策支持与依据。

此外,公共政策分析还可以应用于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和社会责任。

5. 结论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

通过详细研究和评估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并为政府、组织和个人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红玲《公共政策学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为了实现一定的公共目的而实施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它表现为经过政治过程而选择和制订的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行为规则或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表达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规定和命令、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

它具体体现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体现了具有明确方向的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威部门按照统治阶级或社会公众的意愿为社会生活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策制定,又称为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

这一界定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政策规划相当于政策分析,即包括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议程;狭义的政策规划不包括这些内容,而专指政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与择优。

有学者将狭义的公共政策规划又称为公共政策策划,“就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设计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措施,起草和论证公共政策方案、运筹构思出谋划策的活动。

”(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从不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狭义的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主体就某个政策问题(而非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目标,并给出若干备选方案,经过严密的论证后,确定最后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一般具有动态性、指向性、系统性、前瞻性等特征。

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政策制定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2.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观3.利益群体4.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5.社会舆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以公共政策作为主要手段和途径的政府公共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公众利益进行协调和平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其公共管理的根本宗旨只能是为人民即绝大多数公众服务。

这种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因此,公众利益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进行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以实现持续不断增加公众利益的目的。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和象征功能。

这四种功能在政策实践中不能截然分开,任何政策都具有这四项功能,都是一种综合作用。

只不过,每项政策的功能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1.科学上或学术上的理由研究公共政策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政策起因、发展过程和它对社会的影响。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以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要揭示其本质和规律,从而增加人们对政策系统及过程的知识。

2.职业上的理由3.政治上及行政上的理由公共政策在政治上可以保证国家和政府采纳正确的政策,端正社会的发展方向,并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

公共政策研究可以为政治目的服务,可以使人们熟悉政治讨论并提高政治敏感度,在关注政策技术可行性的同时,关注政策的政治可行性;它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密切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促进两者的相互沟通和了解。

公共政策学已经发展为一个学科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方法论、政策制定系统及其改进和公共政策的发展这五个部分组成。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实质、原因和结果的科学,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政策研究应当遵循“以政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性定量化的价值导向”,因此从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来阐述公共政策是提高政策研究工作能力的必要途径。

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2)政策分析视角和分析路径的多样性;(3)在操作层面的多样性,即在在政策研究的程序和步骤,以及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应该说,研究路径和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公共政策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大有裨益。

然而,我们也看到,更加多元和综合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政策分析的成功,因为任何方法论都只能提供我们对这些方法的思考和理解,这些方法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展现其价值”。

(【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学导论》(第二版),谢明等议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任何一名社会科学家都不可能精通与政策研究有关的所有学科。

每个政策分析者也不见得都会成为他所从事的社会科学的所有分支领域的专家,但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谁要提高政策研究的工作能力,谁就必须一般性的了解各门社会科学能起到的潜在作用和它们的弊端。

”吴肇基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1月公共管理作为一门行为研究理论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一个由问题确立、解决方案提出,到政策、实施和评估效果的基本过程,这就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运行机制。

公共管理主要是公共管理机构就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诊断、分析规划,制定合理公共政策,然后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以公共管理的活动和实践为基础,对政府及其他公共管理机构的实践经验加以总计、概括、提炼和升华,使之更为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

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2.实体分析法3.系统分析法4.实验法5.比较分析法6.实践抽象法此外,调查研究、历史分析、计算机分析、对策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公共管理学的方法体系由一个显著特征,即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性、交叉性和多样性。

其他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特别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法对之完全适用。

常用的典型方法有: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案例分析、社会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

陈振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政策制定(policy-making)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何谓政策制定?政策科学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有些科学家如德洛尔将政策制定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

大多数政策科学家则对政策制定作了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理解为政策形成(policy formal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 formula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我们从狭义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制定。

一、政策议程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所构成。

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和阶段,而设立议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

P182系统议程政策议程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10点、策略4点、模型3点185陶学荣主编《公共政策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6年1月第1版公共政策制定公共问题概述一、公共问题的概念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面对现实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公共问题,任何国家的政府都要面临政策制定的任务。

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工作失误的重要保障。

政策制定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

一般来说,制定一项公共政策必然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再提升到政府议程,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过程。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社会实际状态与理想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不一定都具有公共性质,公共问题与社会问题并非同等概念,这是由两者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公共问题是大众的问题,是当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受到了威胁而出现的问题。

它超越了个人特定的环境和范畴,与人类整个的社会生活、制度或全部历史有关,公共问题有时也泛指那些人类社会存在的某种危机。

如:一户农民偶然欠收不是公共问题,但某个地区大面积的饥荒无疑就是公共问题。

一般来说,公共问题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问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公共问题的广泛影响力集中的表现在:它超越“私域”的范畴,并不仅仅影响单个的个人或团体,而对多数或绝大多数的人或团体产生普遍影响。

第二,公共问题具有影响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

公共问题超越人为的地理界限,它对所有个体或团体产生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个体或团体可以置身于这些问题之外。

因此说,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影响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公共性是公共问题与社会问题相区别的最本质、最为内在的特性。

二、公共问题的类型p1381.根据公共问题所属的不同领域划分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等2.根据公共问题的意义进行划分过失性公共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结构性公共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它涉及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如经济不平等带来贫富两极分化,种族歧视、民族矛盾、有政治不平等所产生的政府权力滥用等3.根据公共问题的性质不同进行划分可分为管制性公共问题、基础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和保障性公共问题。

三、公共问题对政策的压力1.公共问题的发展,使其向政策问题转化成为必然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成千上万、无边无际,旧问题刚刚解决或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已经产生。

人类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政府的功能和公共政策的意义就在于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所以说,问题是公共政策的起点。

问题的不断发展,使其最终成为政策问题。

一般来说,在政策问题进入议定程序之前,经过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发展过程,这样就形成了“公共政策问题链”。

2.公共问题的控制与解决,为政策制定带来压力140由于公共问题的责任主要承担者不是个人,而是政府。

因此,公共问题的有效控制与妥善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将公共问题上升到政府议程之中。

政策议程一、政策议程概述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所构成。

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和阶段,而设立议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起始阶段的功能活动。

关于什么是公共政策议程,国内外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

其中代表性观点有: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认为:“在人们向政府提出的成千上万个要求中,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得到公共决策者的密切关注。

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国内学者张金马将政策议程定义为:“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些需要给予考虑的事情。

”国内学者张国庆理解为:“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准备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