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霍乱监测方法试行

合集下载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确保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有效地开展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在总结分析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从2006 年1 月1 日起实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对该规范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卫生应急办公室。

联系人:袁伯华张彦平联系电话:略传真:略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保障信息报告系统规范有效运行,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处臵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

[编辑本段]一、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

[编辑本段]二、基本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霍乱作为一种传染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控制和预防霍乱的传播,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霍乱监测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提高疾病预警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霍乱爆发的情况。

一、监测策略为了全面了解霍乱疫情的动态变化,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霍乱监测网点的建立。

这些监测网点覆盖了各个地区,包括城市、农村和边远地区。

监测网点负责对疑似霍乱病例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并向上级部门反馈疫情信息。

同时,还建立了霍乱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时必须及时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二、疫情监测在霍乱病例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各个地区还进行了疫情监测工作。

通过对疫情的动态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疫情的变化趋势,并对可能爆发的霍乱疫情进行预测。

这样可以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阻止疫情蔓延。

三、疫苗供应和接种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疫苗供应和接种系统。

在监测到疫情爆发的时候,及时调集足够的疫苗供应,并按照预定计划,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疫苗的紧急接种。

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霍乱病例的发生。

四、卫生教育和宣传除了对霍乱进行监测和控制外,全国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卫生教育和宣传活动。

宣传旨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引导人们养成勤洗手、饮用安全水源、保持环境清洁等良好卫生习惯。

同时,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霍乱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保障人们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五、国内外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了国内各级卫生部门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通过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持,吸取国际上先进的霍乱防控经验和技术,提升我国的防控能力。

同时,还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霍乱疫情。

六、全员参与霍乱监测方案的实施需要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

不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抗击霍乱。

公民应积极主动参与卫生宣传和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肠道传染病是影响我镇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高速运转,人口密度大、居住和生活条件拥挤,人流物流频繁等因素的存在,有利于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和病原体的扩散。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宝塔镇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制工作网络及运行机制,科学监测,及时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为我镇社会经济建设和居民生命健康服务。

一、病种界定本方案中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以下法定传染病:1。

霍乱;2。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3. 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4.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5。

伤寒和副伤寒;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7。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以下简称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二、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3。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4. 《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5。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三、目标1。

早期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例,识别和预警可能的暴发,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2. 建立健全腹泻病例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监测报告质量;3. 建立健全腹泻病原体检测网络,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检测水平;4. 掌握霍乱菌株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了解霍乱弧菌在水体、中存在和动态,明确菌型变迁与流行关系;5。

动态监测伤寒副伤寒、菌痢的病原变异、菌株耐药性的变迁情况;6。

建立良好的、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常规化运行机制;7. 建立一支锻炼有素、反应迅速的肠道传染病防控队伍,完善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贮备。

四、实施原则依法实施;政府主导;综合防治。

五、工作任务(一)疫情监测1。

网络疫情监测1。

1 监测网络组成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常规国家疫情网络、肠道门诊监测网络及发热门诊监测网络。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方案肠道传染病是影响我镇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的高速运转,人口密度大、居住和生活条件拥挤,人流物流频繁等因素的存在,有利于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和病原体的扩散。

本方案旨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宝塔镇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制工作网络及运行机制,科学监测,及时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为我镇社会经济建设和居民生命健康服务。

一、病种界定本方案中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以下法定传染病:1. 霍乱;2.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3. 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4.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5. 伤寒和副伤寒;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7.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以下简称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二、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3.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4. 《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5.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三、目标1. 早期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例,识别和预警可能的暴发,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2. 建立健全腹泻病例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监测报告质量;3. 建立健全腹泻病原体检测网络,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检测水平;4. 掌握霍乱菌株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了解霍乱弧菌在水体、中存在和动态,明确菌型变迁与流行关系;5. 动态监测伤寒副伤寒、菌痢的病原变异、菌株耐药性的变迁情况;6. 建立良好的、适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常规化运行机制;7. 建立一支锻炼有素、反应迅速的肠道传染病防控队伍,完善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贮备。

四、实施原则依法实施;政府主导;综合防治。

五、工作任务(一)疫情监测1. 网络疫情监测1.1 监测网络组成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常规国家疫情网络、肠道门诊监测网络及发热门诊监测网络。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
霍乱弧菌是一种引起霍乱的弧菌属细菌。

为了有效防控霍乱疫情,国家制定了
相关的标准方法来监测和检测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潜在威胁。

以下是关于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的介绍。

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三个方面。

1. 样品采集:根据国家标准方法,样品的采集需要遵循严格的卫生规范。

一般
来说,水样、食物样品和环境表面样品是常见的采集对象。

采集时需要使用无菌容器,避免样品污染。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采样点,确保能够准确反映被测对象的情况。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判定霍乱弧菌是否存在的重要环节。

通常采用培
养法进行分析,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温度和时间等。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其他细菌的污染,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也可以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检测方法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

3. 结果解读: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对于从采集到的样品中检出霍乱弧菌的,应
根据相应的标准或参考值来进行解读。

结果解读需要根据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的卫生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霍乱弧菌国标标准方法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检测霍乱疫情的重要手段。

准确采集样品、实验室分析和结果解读是该方法的关键步骤。

通过执行国家标准方法,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关于印发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的通知

粤卫办〔2011〕50号关于印发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传染病监测工作,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我厅组织修订了《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等6个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我厅于2005年印发的《广东省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监测方案》(粤卫〔2005〕62号)中相应传染病原监测方案同时废止。

实施过程中如遇问题,请迳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映。

附件:1.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疾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2.广东省人间狂犬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3.广东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4.广东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2011年版)5.广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1年版)6.广东省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监测方案(2011年版)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附件1广东省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2011年版)一、背景感染性腹泻是当今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每年发病在10亿人次以上。

感染性腹泻也是我国急性传染病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一组疾病。

广东省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霍乱等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感染性腹泻监测工作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对防控工作的更高要求。

鉴于感染性腹泻病原复杂多样,单一腹泻病原的监测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防控工作的需要,为系统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态势、病原特点等,我省组织专家在《广东省霍乱监测方案(试行)》(2005年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腹泻症状监测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扩大病原学监测项目,将霍乱弧菌、志贺氏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一并纳入监测体系,形成以霍乱、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和诺如病毒感染为重点的感染性腹泻疾病综合监测方案。

霍乱幻灯片-王英

霍乱幻灯片-王英

临床诊断病例
▪ 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1)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 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
(2)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 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3)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 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 状者。
鉴别诊断
➢大肠埃希菌性肠炎 ➢急性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毒性肠炎
预后
▪ 与霍乱弧菌的生物型、临床病情轻重、
治疗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
▪ 经积极治疗病死率已﹤1%; ▪ 老年、幼儿、孕妇及有并发症者预后差,
病死率在3%~6%
治疗
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 辅以 抗菌和对症治疗。
治疗(1)
延长、T波低平、U波; ➢ 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Kussmaul呼吸;神志意识障碍; ➢ 周围循环衰竭:严重失水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出现四
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
临床表现(4)
▪恢复期(或反应期):
➢症状缓解; ➢尿量增加; ➢体温回升,可有反应性低热;
可能是循环改善后肠毒素吸收增加所致
➢静脉补液:重度脱水、不能口服的
中度脱水及极少数轻度脱水者 ✓541 液 ( 每 升 含 氯 化 钠 5g , 碳 酸
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 糖20ml,防止低血糖)
治疗(4)
▪ 补液量及速度
成人 轻 3000-4000ml/d,5-10ml/min(1-2h); 中 4000-8000ml/d,20-30ml/min(1-2h);BP、P复
隔离:
▪ 隔离、报疫情, ▪ 排泄物彻底消毒 ▪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说明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说明书

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操作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本操作手册说明名 称: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版 本:1.0发布时间:2007年4月27日说 明:“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是“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可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医疗机构各类监测资料的管理及报告。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 “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

注:本操作手册会因系统的进一步修订而不断调整,最新版本的操作手册可通过系统中“操作手册下载”获得。

目录1. 前言 (1)2. 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 (1)3. 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 (1)4. 登陆方法 (1)5. 功能操作 (3)5.1报卡管理 (3)5.1.1添加报告卡 (3)5.1.2浏览报告卡 (6)5.1.3添加密切接触者 (11)5.1.4浏览密切接触者 (12)5.2个案查看 (12)5.2.1临床表现 (12)5.2.2流行病学追溯 (13)5.2.3实验室检测 (14)5.3监测点监测 (14)5.3.1肠道门诊添加 (14)5.3.2肠道门诊浏览 (15)5.3.3重点人群监测添加 (16)5.3.4重点人群监测浏览 (16)5.3.5外环境及食品监测添加 (16)5.3.6外环境及食品监测浏览 (19)5.3.7药敏监测添加 (19)5.3.8药敏监测浏览 (19)5.4突发事件查询 (22)5.5监测点管理 (22)5.6调查问卷 (24)5.7编辑公告栏 (24)5.8查看公告栏 (25)5.9更改用户名和密码 (25)5.10报表系统 (26)5.11操作手册下载 (26)6.退出 (2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I1.前言“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是“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霍乱病例网络直报、查询及监测点数据录入与分析等功能。

本系统安装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上,用户计算机上不需要安装本系统和任何特殊的软件,只要具备以下硬件和软件环境,通过IE浏览器输入指定的网址,就可使用本系统。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

2019/12/2
13
一、硬件设置要求(三类 )
2019/12/2
14
儿童腹泻的肠道门诊设置要求
14周岁以下儿童因腹泻就诊可在“儿内科” 就诊,儿科内应设置腹泻病专用诊室,其设 计要求应不低于本规范三类肠道门诊设置的 要求。
2019/12/2
15
二、操作要求1
开设时间:2017.4.1——10.31乡级以上医疗机 构开设肠道门诊
原则上设24小时门诊,24小时开诊有困难的 单位,要在急诊室落实相应要求(包括做好肠 道病人就诊登记,实验室检验登记),做好交 接班。
病例登记:所有就诊腹泻病例(包括初诊和复 诊病例)必须登记到《肠道门诊登记簿》。
2019/12/2
16
二、操作要求2-采样要求
腹泻病人标本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医护人员采集,并做好标本登 记。
2019/12/2
29
2016年肠道门诊存在问题
部分一类门诊在选址布局上欠合理,未配备专用 观察室,专用厕所;
三类门诊的指引标志不醒目,未安装沙门纱窗等防 蝇防蚊设施;
各地霍乱防制工作的不平衡,在疫情监测方面存在 差距,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区无霍乱疫情,疫情管理 方面存在着饶幸心理,部分肠道门诊形同虚设;
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 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7天 。
2019/12/2
26
霍乱
密切接触者
共同暴露史者; 病人和带菌者的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管理
自末次暴露起医学观察5天; 预防服药:2天; 采便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带菌者及时予以隔离治
疗,首次采样应在服药前。
2019/12/2
8
肠道门诊设置依据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和控制霍乱的流行,最大限度地减轻霍乱疫情造成的危害,控制其蔓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和《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1、医院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霍乱病人的医疗救治,并做好病人隔离、院内消毒、疫(病)情报告等工作。

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置专家小组:⑴医疗救护专家小组。

主要由传染(感染)科、内科、儿科、急诊科等专科的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完善医疗救治方案,参与病人的医疗救治。

⑵预防控制专家小组。

由流行病学、消杀和卫生监督等专业人员组成,参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⑶检测技术专家小组。

由病原学等方面检验专家组成,负责病原学、血清学样本的采集、运送、检测及结果的判定。

2、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个案调查。

3、感染性疾病科或肠道门诊负责完成门诊和住院腹泻病人的登记、样本采集、检索和报告。

预案启动条件在霍乱流行季节(5-10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启动预案。

1.以省为单位每年出现的首发病例。

2.以市为单位每年出现的1例以上的暴发点时。

二.流行范围1.流行范围波及2个或多个县的称为大范围暴发流行。

2.范围仅局限于数个乡(镇)的称为局部暴发流行。

3.范围仅局限于个别自然村的称为点状暴发流行。

三..诊断标准2.疑似病例: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的首发病人,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居室或护理),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可作为疑似病人报告。

四..疫情报告1.门诊医生在流行季节发现有霍乱典型症状时,应随时报告感染办,感染办立即报告宛城区卫生防疫站。

2.宛城区卫生防疫站在接到报告后随时对有可能出现霍乱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进行调查、迅速查明暴发原因和传播特征并作出结论。

卫生部:印发《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

卫生部:印发《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

卫生部:印发《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卫生政策》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卫生部近日印发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以下简
称《方案》)。

【总页数】1页(P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
【相关文献】
1.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改厕管理办法(试行)》和《农
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J], 无;;
2.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J], 无;;;;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J],
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预警症状监测方案(试行)》的通
知 [J],
5.卫生部:下发《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霍乱1

霍乱1
率多在1%以内,排菌期一般不超过7天。
3)近年已有动物(含水生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报
道。
流行病学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1)食物传播 2)水传播(污染的水体再污染食物成为爆发流行的主
要因素)
3)生活接触传播 4)苍蝇媒介传播
流行病学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霍乱弧菌后是否发 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特异性免疫力,隐性感染较 多。
霍乱临床类型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日 精神状态 声音嘶哑 皮肤弹性 口唇 眼窝 指纹 肌肉痉挛 脉 搏 收缩压 尿 量 脱水程序 轻 型 中 型 重 型 <10 正常 无 正常 正常或稍干 稍陷 不皱 无 正常 正常 正常或略少 无或相当 儿童体重5% 以下 成人体重2%3% 10-20 淡漠或不安 轻度 弹性减低,易抓起 干 明显下陷 皱瘪 可有痉挛 细速 12.0kPa~9.3kPa 400ml以下/24小时 儿童体重 5%~10% 成人体重4%-8% 20以上 极度烦躁或昏迷 声音嘶哑 弹性消失,抓起久不恢复 明显干燥 深陷,目闭不紧 干瘪 反复痉挛 弱速或不能触及 9.3kPa以下或测不出 无尿或<50 ml 儿童体重 10%以上 成人体重8%以上
(3)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 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 (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 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 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常规 涂片染色和悬滴标本镜检、制动试验 培养和分离,可疑或典型菌落与霍乱弧菌“O”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涉及,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

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爆发与流行。

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霍乱弧菌经水和食物传播,流行规律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沿海水域、河口和内陆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是霍乱弧菌的自然生境,在自然水体中霍乱弧菌依附浮游生物生存,监测研究发现霍乱的爆发流行与气候和水温、浮游生物的繁殖有高度的关联。

在我国这些水域同时也分布着海水、淡水产品〔本方案统称为水产品〕养殖基地。

霍乱病人粪便常污染人群生活邻近水体。

这些水体中以及水产品携带的产毒霍乱弧菌在人群霍乱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霍乱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病例、识别爆发、确定传染源,同时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变化以及环境水体和食品污染与流行的关系,掌握霍乱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爆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2、掌握我国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3、了解霍乱弧菌在我国水体中存在和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与沿海和内陆霍乱流行的关系。

三、监测定义1、腹泻病例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病例。

2、疑似病例具有以下三项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

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2).doc

全国重点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工作技术指南试行 (2).doc

全国传染病自动预警(时间模型)试运行工作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〇八年三月ﻬ目录二、ﻩ名词定义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预警基本原理及预警病种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警工作流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职责分工ﻩ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ﻩ系统安全与管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ﻩ系统运行与技术支持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ﻬ为规范和指导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应用“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预案和规范等,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一)为全国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工具,提高基层及时发现和识别传染病暴发的能力;(二)提高各级疾控机构传染病预警工作的效率,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自动预警.二、名词定义传染病预警:指在传染病发病异常增加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相关责任部门和机构及可能受事件影响的人群据此及时做出反应.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预警系统):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中新建的一套专用于传染病自动预警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县(区)为单位,建立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病例历史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根据时间进程动态计算病例数历史基线,每日将当前观察周期内病例数与历史基线进行比较,当观察周期内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可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阈值:指预警系统设置的预警界值,本系统采用历史发病水平的第50百分位数作为预警阈值,特殊病种则设为单病例预警。

预警信号:指当前观察周期内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系统自动发出的提示信息。

疑似事件:对预警信号提示的事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核实,结合当地实际不能排除疫情异常升高的可能,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事件.三、预警基本原理及预警病种(一)预警基本原理1.单病例预警指针对一些特殊的传染病,一旦发现1例,系统即实时发出预警信号.2.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当地传染病报告病例历史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动态计算传染病病例数历史基线,建立将当地当前观察周期(7天)内病例数与其相应历史基线实时进行比较的预警模型。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设计(试行)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设计(试行)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国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除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

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

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霍乱弧菌经水和食物传播,流行规律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沿海水域、河口和陆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是霍乱弧菌的自然生境,在自然水体中霍乱弧菌依附浮游生物生存,监测研究发现霍乱的暴发流行与气候和水温、浮游生物的繁殖有高度的关联。

在我国这些水域同时也分布着海水、淡水产品(本方案统称为水产品)养殖基地。

霍乱病人粪便常污染人群生活邻近水体。

这些水体中以及水产品携带的产毒霍乱弧菌在人群霍乱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霍乱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病例、识别暴发、确定传染源,同时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变化以及环境水体和食品污染与流行的关系,掌握霍乱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2、掌握我国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3、了解霍乱弧菌在我国水体中存在和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与沿海和陆霍乱流行的关系。

三、监测定义1、腹泻病例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病例。

2、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

(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

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

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

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霍乱诊断标准(WS289-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霍乱病例及带菌者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腹泻 diarrhea是指1d排便3次或以上且具有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临床症状。

3、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3.1.1 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d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d 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等饮食史。

3.1.2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3.2 临床表现3.2.1 轻型病例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

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

3.2.2 中、重型病例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3.2.3 中毒型病例为一较罕见类型(于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3 实验室检测3.3.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01群和(或)0139群霍乱弧菌,操作方法见附录A。

3.3.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01群和(或)0139群霍乱弧菌,操作方法见附录A。

3.3.3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操作方法见附录B。

3.3.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操作方法见附录B。

4、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5、诊断5.1 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符合3.3.1者。

5.2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5.2.1 具备3.1.2加3.2.1者;5.2.2 具备3.2.1加3.3.3者;5.2.3 具备3.2.1加3.3.4者;5.2.4 具备3.2.3加3.3.3者;5.2.5 具备3.2.3加3.3.4者;5.2.6 具备3.2.2者。

霍乱标本采集方法

霍乱标本采集方法

霍乱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
霍乱是烈性肠道传染病,检验标本主要以病人的大便为主,必要时呕吐物和被呕吐物污染的衣裤亦可作为标本。

一般采取新鲜粪便,或用棉拭子插入直肠内4~5cm采取。

病人标本最好床边接种,预计能在3h内进行培养者,可将肛拭子置于灭菌的含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中,或将10~15ml大便放在带盖的广口瓶中,送往实验室。

不能在3h 内进行接种或需送至较远实验室的,应将标本转至卡-布半固体运送培养基中送检,避免使用甘油盐水缓冲运送培养基。

送检标本应密封并派专人送达。

咽拭子标本
采集病人发病3 日内的咽拭子标本,用于病原检测。

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装有3-5ml 保存液(含5%牛血清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15ml 外螺旋盖采样管中,的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以防干燥,外表贴上带有唯一识别号码的标签。

4 暂存并在12 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 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 冰箱。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1、医院有导引标志,腹泻病诊室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作为霍乱监测哨点,对前来就诊的初诊腹泻病人开展“逢泻必采,有样必检”。 对病人暂时留观,进行及时补液抢救和隔离治疗,
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 (1)发病前5天有可疑饮食史(主要为食用过可疑海、小、河水产品);
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 一项重要措施。
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 1、门诊内部应设置防护分区,病人和污染路线相对分离。
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
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粪-口(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昆 虫媒介)
病原体:外界抵抗力和在外界的成活能力强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目前认为是唯一的传染源 明显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夏秋季
为什么要设立肠道门诊?
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 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 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 重要措施。
2、门诊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 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选址 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的独立区域,与普通门诊相隔离。
布局
门诊分设病人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门通道;设有污染、半污染和 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
总体 卫生 要求
设施
1、肠道门诊设立专用的诊疗室、输液抢救室、专用观察室、专用厕 所、专窗取药、医务人员更衣室等业务用房。
2、医院有分诊标志,肠道门诊各诊室或业务用房门口有醒目的标志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一、概述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也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

1993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也相继发生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

随后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霍乱弧菌经水和食物传播,流行规律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

沿海水域、河口和内陆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是霍乱弧菌的自然生境,在自然水体中霍乱弧菌依附浮游生物生存,监测研究发现霍乱的暴发流行与气候和水温、浮游生物的繁殖有高度的关联。

在我国这些水域同时也分布着海水、淡水产品(本方案统称为水产品)养殖基地。

霍乱病人粪便常污染人群生活邻近水体。

这些水体中以及水产品携带的产毒霍乱弧菌在人群霍乱的发生和传播中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霍乱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新病例、识别暴发、确定传染源,同时进一步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变化以及环境水体和食品污染与流行的关系,掌握霍乱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特制订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掌握疫情动态,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2、掌握我国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毒力、耐药性变化情况,监测菌型变迁与流行的关联性;3、了解霍乱弧菌在我国水体中存在和动态变化情况、以及与沿海和内陆霍乱流行的关系。

三、监测定义1、腹泻病例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状异常的病例。

2、疑似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病例。

(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发生泻吐症状者。

(3)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有呕吐,且粪便或呕吐物霍乱弧菌快速辅助诊断检测试验阳性的病例。

3、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三项之一者均可视为临床诊断病例:(1)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者;(2)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3)在一起确认的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4、实验室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样品培养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者。

(2)在疫源检索中,粪便或肛拭子样品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6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5、带菌者指无腹泻或呕吐等临床症状,但粪便中检出O1群或/和O139群霍乱弧菌。

6、临床分型(1)轻型: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2)中型: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3)重型: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中毒型(干性霍乱):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四、全国常规监测(一)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城镇于2小时内,农村于6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疫情,并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

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立即对病例(和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信息反馈”上传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在5-10月霍乱流行季节,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三前将上周霍乱疫情监测情况(见附表2)通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信息反馈”上传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括零报告)。

(二)腹泻病人检索1、肠道门诊的设立霍乱多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霍乱流行季节须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设立规范的感染科(肠道门诊),包括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指派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

并按要求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逢泻必登。

农村基层医疗单位确因人员与房屋条件不能单独设立时,也应在门诊指定专人负责或专桌诊治。

2、病原学检测各地必须做到逢疑必检,即对每一霍乱疑似病例必须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

在霍乱多发地区,以县为单位每年对腹泻病人的病原菌分离检索率不低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

3、工作职责样品采集: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负责采集病人、疑似病人的粪便和/或呕吐物,保存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并及时送抵相应的实验室检验。

样品的检验:具备条件的实验室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开展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菌株的血清分型。

其他病原学分析检测工作由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菌株的上送: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

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见附表4),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各医院临床实验室分离的霍乱菌株必须立即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鉴定。

各县(区、市)的首发病例菌株必须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其余菌株在一周内逐级上送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与保存。

各级医疗单位、研究所及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卫生部批准均不得保存。

所有菌株在上送的同时,须按要求(见附表4)提供菌株来源信息。

(三)暴发疫情监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验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主动搜索,及时发现带菌者,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填写个案调查表(见附表1),将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

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7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四)外环境及食品监测1、外环境监测在霍乱多发地区,根据当地霍乱疫情形势,开展环境水体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场、亚热带地区沿海水域、水产品码头、医院污水排放口、下水道排放口、肉联加工的出厂水、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池塘、湖泊、水井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源水等。

2、食品监测在霍乱多发地区,开展水产品以及其它食品的监测。

监测的重点包括市售水产品以及生冷、卤制食品。

在流行季节,各地按月定期开展外环境和食品的监测工作。

各省可根据本省情况确定监测工作量。

外环境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各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分离菌株应及时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上送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见附表5)。

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汇总表(见附表6)按月上报。

(五)病原学监测1、菌株的常规鉴定对获得的所有霍乱弧菌菌株均必须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O1或O139群血清学分群(型);以县(区、市)为单位的首发病例的菌株必须进行系统的生化鉴定、试管凝集试验、生物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药敏试验等项目;其余菌株的鉴定项目由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实际情况确定。

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部菌株的毒素基因(CT)检测(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82页的引物序列及PCR扩增方法),不具备检测条件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3、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PFGE的检测工作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PulseNetChina要求的标准方法完成。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选择代表性菌株开展菌株的PFGE分析。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对当年菌株的分离和分析情况,按“霍乱菌株实验室检测结果汇总表”(见附表7)的项目进行汇总,按年逐级上报。

4、耐药性分析各省由地市级或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分离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每季度选择一定数量代表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药物种类必须至少包括:强力霉素(DOX)、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SMZ)、丁胺卡那霉素(KAN)五种药物。

应用Kirby-Bauer纸片法进行检测,依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关于菌株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操作。

每次药敏试验必须用ATCC25922大肠杆菌做质控。

只有当质控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在允许范围内测试菌株的结果才可以报告。

ATCC25922的结果必须与测试菌株同时记录和报告在附表8中。

各省药敏结果按季汇总,并将附表8、附表9按季度逐级上报。

5、菌株的管理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分离的霍乱菌株,应送交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

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登记本,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