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华佗传学生
2019级医古文:02华佗传
![2019级医古文:02华佗传](https://img.taocdn.com/s3/m/e83ecb92c5da50e2524d7ff0.png)
軍吏梅平得病,除名還家。家居廣陵。未至二百里,止親 人舍。有頃,佗偶至主人許。主人令佗視平。
军吏:军官。 除名:退伍。
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当兵生病须退伍,退伍便 行除名。
广陵:郡名。卽今江苏扬州。 止亲人舍:住在亲戚家。 止:居住。 有顷:过了一会儿。 许:处。主人许,此指主人家。
佗謂平曰:“君早見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結,促去可得與 家相見,五日卒。”應時歸,如佗所刻。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征辟制也是汉代实行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 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太尉:汉代最高军事长官。 辟(bì必):征辟。如上所说。 就:赴任。
“区”有小意,“躯”即小身,即胎儿。
令:使。 不时:不能及时。 四物女宛(wǎn)丸:方剂名。
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佗令溫湯近熱, 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爲易湯,湯令煖之,其旦卽 愈。
之:到;去;往。之厕:如厕。 彭城:县名。即徐州,故址在今江苏铜山境内。 虿(chài):蝎类毒虫。 螫(shì是):蜇;刺。 无赖:无奈;没有办法。 (上注错误,应译为“不堪其苦,不可忍耐”) 温汤:加热汤药。“汤”古代有二义:
华佗的名与字之间,也应有联系。
《三国志》裴松之注道:寻佗字元化,其名宜为旉也。 元化:造化,即大自然。春天万物气舒,草木吐芽, 旉布而生,皆赖于造化之力也。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名旉。游學徐土,兼通數 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
沛国:汉代分封的一个王国。在今安徽、 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地区,以宿县为中心。
医古文
![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655e79ad02de80d4d8405d.png)
《扁鹊传》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伤寒论》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职称医古文考试《华佗传》章节练习(2016-10-2)
![职称医古文考试《华佗传》章节练习(2016-10-2)](https://img.taocdn.com/s3/m/0cebac721ed9ad51f01df2f7.png)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A.违背
B.背向
C.不顺
D.迎面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
A.痛苦
B.疾苦
C.劳苦
D.患病
在“小兒戏门前,逆见”(《华佗传》)中,“逆”之义为()
A.立刻
B.往往
C.迅速
D.就
在“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华佗传》)中,“苦”之义为()
A.确实
B.相信
C.信誉
D.信心
在“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华佗传》)中,“辄”之义为()
A.同“避”
B.回避
C.要求
D.征召。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华佗传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华佗传](https://img.taocdn.com/s3/m/084978a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6.png)
医古文重点整理-二华佗传二华佗传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文章难点:1.大量出现的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尤其是双音词)和同义复词。
2.文中出现较多的医学知识,如“外实”、“内实”、“内疽”、“肠痈”等,也记载了使用“麻沸散”的情况,应予以正确解释。
(一)用字1.通假字①去弆何忍无急去药。
②故固故当死。
2.古今字①尃敷一名尃。
②差瘥病亦行差③兒倪府吏兒寻、李延共止。
④酢醋蒜齑大酢⑤县悬县车边人命所县。
⑥属嘱属使勿逐。
⑦鬲膈佗针鬲。
⑧着着必燥着母脊。
3.异体字①虵蛇立吐虵一枚。
②欬咳军吏李成苦欬嗽。
③臃痈君病肠臃。
④怱匆怱怱不忍从求。
⑤輓挽引輓腰体。
⑥猨猿四曰猨。
⑦黏粘佗授以漆叶青黏散。
(二)词语1.游学:外出求学。
2.孝廉:汉代选举人材的科目。
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
后合称孝廉。
3.辟:征召。
4.就:依从。
5.且:将。
6.节度:指服药的注意事项。
7.壮:量词,一灸为一壮。
8.应:立即。
9.许:处所,此指部位。
10.行:辄,即。
11.刳:剖开。
12.止:居住。
14.饼:面食的统称。
15.逆:迎面。
16.相:指代“自己”。
17.货:钱财。
18.瞋恚:愤怒。
19.不快:有病。
20.不足:不值得21.寻:随即。
22.竟:果然。
23.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
24.脍:细切的鱼肉。
25.期:周年。
26.伤娠:小产。
27.案:察。
28.稍:逐渐;渐渐。
29.小:稍微。
30.故事:惯例,此谓按照惯例。
31.可:大约。
32.近:殆,大概。
33.当:方才,刚刚。
34.暂:短期。
36.累:频频,屡次。
37.敕:皇帝下令。
38.恃:依凭。
39.食事:谓食俸禄侍奉人。
40.信:确实。
41.收:逮捕。
42.考验:审讯验实。
43.首服:招供服罪。
44.含宥:宽恕;饶恕。
45.考竟:在狱中处死。
46.强死:谓死于非命。
47.将:将养。
48.己:已而,随卽。
49.故:特地。
50.见:被。
51.怱怱:卽匆匆,仓促貌。
华佗传文言文翻译
![华佗传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b84a0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7.png)
华佗传文言文翻译1. 《华佗传》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
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年已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像青壮年。
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药渣倒完后病就痊愈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原来的甘陵(诸侯国名)相的夫人有孕六个月了,腹痛不安,华佗诊察脉象,说:“胎儿死了。
”派人用手摸知道所在位置,在左边则为男婴,在右边则为女婴。
人说“在左边”,于是喂汤药流产它,果然产下男婴形状,随即痊愈。
县吏尹世苦手和脚燥热,口中干燥,不想听到人声,小便不顺畅。
华佗说:“试着做吃热食,出汗则痊愈;不出汗,此后三日内死亡。
”立即做吃热食而不出汗,华佗说:“五脏的元气已断绝在体内,当哭泣而死。
”果然如华佗所言。
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内热通过小便)拉出来,李延应当(把内热通过)发汗排出去。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
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它们应当不同。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c4bf25cc22bcd126ff0cdd.png)
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
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
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医古文-华佗传
![医古文-华佗传](https://img.taocdn.com/s3/m/1eae403da300a6c30c229fe2.png)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痛痒:偏义词,义偏于痛,指病痛。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寻:随即 竟:终于
何 幸 此 相 逢 ︒ 仍 知 流 泪 在 ︐ 庄 生 冀 绝 踪 ︒ 荀 氏 传 高 誉 ︐ 矫 首 浪 还 冲 ︒ 奋 髯 云 乍 起 ︐ 深 泉 固 九 重 ︒ 大 壑 长 千 里 ︐ 表 智 即 称 龙 ︒ 标 奇 初 韫 宝 ︐ 潜 蟠 得 所 从 ︒ 有 美 为 鳞 族 ︐
翻译
士大夫不能忍受疼痛,一定要去除它。 华佗随即下手,(士大夫)所病不久痊愈, 十年后终于死了。
何 幸 此 相 逢 ︒ 仍 知 流 泪 在 ︐ 庄 生 冀 绝 踪 ︒ 荀 氏 传 高 誉 ︐ 矫 首 浪 还 冲 ︒ 奋 髯 云 乍 起 ︐ 深 泉 固 九 重 ︒ 大 壑 长 千 里 ︐ 表 智 即 称 龙 ︒ 标 奇 初 韫 宝 ︐ 潜 蟠 得 所 从 ︒ 有 美 为 鳞 族 ︐Fra bibliotek 谢华佗传
针灸推拿本科18级01班 韩蕙心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
不快:身体不适
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
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
足:值得 故:特地
翻译
又有一士大夫不舒服,华佗说:“您病 得严重,应当开腹取疾。 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病不能使您 死,忍病十年,寿命也就全到尽头,不 值得特地剖腹手术。”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93882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b.png)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华佗传》原文及译文《华佗传》是记载了华佗一生经历的一本图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佗传》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华佗传》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医古文课外阅读
![医古文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d8ed5dfab069dc51220158.png)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解析《华佗传》課外閱讀1.断句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
為曹公所怒。
荀文若請曰。
佗術實工。
人命系焉。
宜議能以宥。
曹公曰。
憂天下無此鼠輩邪。
遂考竟佗。
至倉舒病且死。
見醫不能生。
始有悔之之歎。
嗟乎。
以操之明略見幾。
然猶轻殺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猶不能返其恚。
執柄者之恚。
真可畏諸。
亦可慎諸。
原夫史氏之書於册也。
是使後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賢者之論。
而懲暴者之轻殺。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
後之惑者。
後用是焉口實。
悲哉。
夫腎能不能無過。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請。
彼壬人皆曰。
憂天下無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歎。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
2.词語注释①工:高明。
②宥:宽恕。
③生:使活命。
④原:推求。
⑤轻:轻率。
⑥口實:藉口。
⑦苟:如果。
⑧壬人:佞人,巧言諂媚的人。
⑨曾:竟然。
⑩再:第二次。
3.句子今譯嗟乎。
以操之明略見機。
然猶轻殺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猶不能返其恚。
執柄者之恚。
真可畏諸。
亦可慎諸。
唉!憑着曹操的高明智谋和從事物的细微燮化中洞見先兆的能力,卻還像這樣轻率地殺害有才能之人;憑着荀文若智谋能力和地位名望,用明明白白的道理勸說曹操,卻還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消除。
掌權者的愤怒,真是可怕啊!也應當謹慎防止啊!4.文意理解①“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的意思是什么?其用意何在?意為從“佗恃能壓食事”到“太祖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疆死也…全部记载在史書上。
其用意是讓後來的掌權者宽恕才能之士的刑罰,採纳賢德之人的勸告,懲罰残暴之徒轻率殺害才士的恶行。
②作者認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如曹操之於倉舒之死一樣。
《伤寒论》序课外阅读1.断句夫傷於寒。
有即病者焉。
有不即病者焉。
即病者骚於所感之時。
不即病者遇時而發於春夏也。
即病招之伤寒。
不即病谓之温舆暑。
夫伤寒温暑。
其类雎殊。
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
2010级医古文:02华佗传(下)
![2010级医古文:02华佗传(下)](https://img.taocdn.com/s3/m/a96e0a4469eae009581bec63.png)
陈寿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後太祖親理,得
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 月。”佗久遠家思歸,因曰:“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
士人:读书人。
见业:立业。见:立。
《孟子·尽心上》:“修身见于世。”赵岐注:“见, 立也。”
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医生所谓“方技”一类,属 “贱业”。华佗过去曾被沛相举孝廉,太尉征辟,但 自己自视太高,固辞不就,现在沦为供人使唤、东奔 西走的私人医生,所以心理常常后悔。
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 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语:告诉。 欲得:要。
另如《大医精诚》:“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 视”。
劳动:运动;活动。 人得欲得劳动:人体要得到活动。 但不当使极尔:只是不应当使它疲劳罢了。
但……尔:只是……罢了。 极:疲劳,疲惫。
已故:因此。已,通“以”。 适:正好;恰好。 值:遇到;赶上。 见:被。 收:逮捕。 怱怱:仓猝;急急忙忙。怱,“匆”的异体字。 从求:向华佗求取。“从之求”的省略。 后十八岁:十八年后。 竟:果然。
廣陵吳普、彭城樊阿皆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
皆:都。 从:跟。 依准:依照。 多所全济:治好的病人多。这是主谓倒装,相当 于说“所全济者多”。 全,保全。 济,救济,救治。指医治好。
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分承的修辞格:上两句正常语序是“耳聪目 明,齿完牙坚”。
古人撰文有时采用句意分别承受的方法,亦即下 文数语分别承受上文数语。一般是在句子有至少 有两个并列的词组或分句,这样既可避文句板滞 之弊,又能收言简意赅之效。
阿善針術。凡醫咸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 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輒皆瘳。
医古文-华佗传(原文+重点释词+全文翻译)
![医古文-华佗传(原文+重点释词+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20cd695f01dc281e43af09f.png)
《后汉书·华佗传》释译张文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编辑部,北京100031)关键词:华佗传;《后汉书》;注释[原文]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1] ,一名旉[2] 。
遊學徐土[3] ,兼通數經[4] 。
曉養性之術[5] ,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
沛相陳珪舉孝廉[6] ,太尉黃琬辟[7] ,皆不就。
[注释][1] 谯(qiáo 桥):今安徽省亳(bó勃)县。
%[2] 旉(fū肤):同“敷”。
[3] 徐土:指东汉时徐州,包括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长江以北。
郡治在郯(tán 谈)。
今山东郯城县。
[4] 经:指儒家经典。
兼通数经: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5] 养性:即养生。
[6] 沛相陈珪:沛国的相陈珪(规)。
沛(pèi 佩)国:东汉时封的诸侯国之一,在今安徽宿县。
举:推荐。
[7] 太尉:东汉的三公之一,是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黄琬(wǎn 碗):黄琼之孙,字子琰。
董卓掌权,征[为司徒,迁太尉。
辟:征召任用。
[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华敷。
曾经游学徐州,同时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晓得养生的方法,年将百岁,还像年轻人的样子,当时人把他看成神仙。
沛国的相陈珪举荐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他都不依从。
[原文] 精于方藥,處劑[8] 不過數種;心識分銖[9] ,不假稱量[10] ,針灸不過數處[11] 。
若病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12] 。
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13] ,抽割積聚。
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14] ,—除去疾穢[15] ,既而縫合,傅以神膏[16] 。
四五日創愈[17] ,一月之間皆平復。
[注释][8] 处剂:开药方。
[9] 铢:汉代计量单位,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钱。
分铢:言量的细小。
[10] 假:借助于。
[11] 灸:即艾灸。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烧一定的穴位。
华佗传医古文
![华佗传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455b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6.png)
华佗传医古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遽人也,游学徐士,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隔,随手而差。
它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日: “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气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或请日:“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看之。
”太祖日:"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日:“此可以活人。
”更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日:“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围死也。
”。
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
![医古文之华佗传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b14d4cc0029bd64793e2c31.png)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一身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都没去就任。
华佗通晓养生的法术,当时的人认为他年纪将近百岁了,相貌却还有壮年人的面容,都很惊奇。
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疗疾病时,配制药物不过几味,心里熟悉药剂的分量,不须再用秤称或用容器量。
煮好以后便给病人饮用,告诉他服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华佗刚一离开,病人就好了。
如果应当用艾灸,也不过灸一两穴,每穴灸七八次,疾病也就应时除去,立刻痊愈了。
如果应当针刺,也不过针一两处。
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引某个部位,若针感已达到了你就告诉我。
”病人说“已到”,立刻就拔针,病也随手而愈。
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病块如果在肠里,就截断肠子,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缝好腹部的刀口,用药膏涂在上面,过四五天就好了,一点儿也不痛,病人自己也没有什么疼痛的感觉。
一个月之内,就长好伤口原甘陵相夫人怀孕六个月,腹部疼痛不安,华佗给她诊视脉象,说:“胎儿已经死了。
”让人用手探摸,了解胎儿所在部位,如果在左侧就是男胎,右侧就是女胎。
探摸的人说:“胎儿在左侧。
”华佗于是配制汤药打胎,果然打下一男形胎儿,妇人的腹痛病随即痊愈。
有个县吏尹世患了四肢烦动不安,口中干渴,不愿意听到人声,小便不通利的病。
华佗说:“做一些热食吃了试试看,如果能够出汗,病就能痊愈;如不出汗,三天后就会死去。
”就立刻做了热食,吃下后却没有出汗。
华佗说:“五脏的功能已衰绝于体内,将会在啼泣声中死去。
”果然像华佗说的那样。
郡府中的官吏兒寻、李延一块到华佗家,二人都头痛,浑身发热,患病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说:“兒寻应当让他下泻,李延应当发汗解表。
”有人质问他治法为什么不同。
华佗说:“兒寻内里邪气实,李延外表邪气实,所以治疗他们的方法应当不同。
医古文16
![医古文16](https://img.taocdn.com/s3/m/1764a464f61fb7360a4c6530.png)
华佗传二原文翻译: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①,一名旉②游學徐土③,兼通數經④.沛相陳珪舉孝廉⑤,太尉黄琬辟⑥,皆不就⑦曉養性之術⑧,時人以爲年且百歲⑨,而貌有壯容。
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⑩,不復稱量,煑熟便飲,語其節度,舍去輒愈②。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⑩,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若病結積在,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20,無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②,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②,一月之間,即平復矣。
注释:①沛國:汉代分封的王国。
譙(qiao憔):沛国县名。
今安徽亳(bo博)县。
2.旉:同“敷”。
③游學:外出求学。
徐土:今江苏徐州一带④經: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⑤沛相:沛国的相。
相,汉代王国的行政长官,相当于郡的太守。
舉:荐举;推荐。
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
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
合称孝廉。
⑥太尉:汉代最高军事长官。
辟(bi必):征召。
⑦就:赴任;上任。
養性:养生。
⑨以爲:认为。
且:将近。
⑩分劑:指药物分量和配伍比例。
①節度:指服药的注意事项。
舍去輒愈:华佗离去,病人就好了。
辄,就。
壯:量词。
一灸为一壮。
④應除:即时病愈。
应,即时,立刻。
⑤針:扎针;针刺。
用如动词。
G引某許:针感会引向某处。
许,处所。
①行差:行将病愈。
行,行将,将要。
差,同瘥”,病愈。
刳(ku枯):剖开。
⑩飲其麻沸散:让病人吃他的麻沸散。
饮,使…饮,使动用法。
②須臾:片刻;一会儿。
②膏摩:用药膏敷摩。
膏,用药膏,用作状语。
摩,敷摩。
②寤:醒。
此谓感觉、觉察。
翻译:华佗,字叫元化,是沛国的谯县人,另有一名叫旉。
曾到徐州一带寻师学习,同时精通几种经书。
沛国的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去赴任。
他通晓养生的方法,当时人觉得他年纪将近百岁,但是外表保持壮年人的容貌。
又精通方药,他治疗疾病,配制汤药只有几味,心中知道药物的分量和配伍比例,不再去称和量,煮熟了就让服用,告诉病人服药的规则,华佗离去,病人就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佗传
华佗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
公元208年去世。
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主要表现为:
1、擅长外科,有外科鼻祖之称。
2、发明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比欧洲人使用麻醉剂早一千六
百多年。
3、各科兼善,精通针灸。
4、医疗体育的积极倡导者,创造了“五禽戏”用于防治疾病,
增强体质。
《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旉--敷:据颜师古注,为“开舒”意,与“元化” 意思相合。
佗:即“它”,即“蛇”,即“虵”,即虫。
葛洪《抱朴子》“杂应” 称华佗为“华他”。
引申指身体。
《神农本草经》:“上药养命,……中药养性。
”
《千金方》:“春秋之剂,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用药不过二三,灸柱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
”
yu 告诉动词
①放下病人离开②谓病人服完药
副词
许,所古音相近。
许,从言,午声(hǔ)
所,从斤,户声(hù)“伐木所所。
”
须臾:一会儿,不久。
湔 jiān:冲洗。
膏摩:用药膏外敷。
膏:名→状。
手摸:用手按摸。
手:名→状。
下之:使……下,使动用法。
下男形:产下男胎。
名→动。
候:拜访。
见—现卒—猝
扶將:扶持。
扶,將,同义词连用。
郵:传递→经过→过失,过错。
胃管:胃脘。
管—脘
蠆:蝎子一类毒虫。
螫:蛰。
無賴:不堪;不能承受。
温湯:烧热水。
温,渐渐加热,形→动。
除名:辞职。
有頃:过了一会儿。
结:绳子打结→结实→深固
①昕卒頭眩堕車。
(通“猝”,突然)
②卒可得寐。
(终于)
③五日卒。
(死)
車載:用车载。
车,名→状。
餅:汤面。
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引陶宏景《药总诀》:“饼店蒜齑,乃下蛇之药”。
酢—醋虵—蛇縣—悬
逆:迎面。
《说文》:“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
脉:为……切脉,为动用法。
腥物:未经烹煮的食物。
此指生肉。
鬲—膈差—瘥
头风:类似神经性头痛病。
方隅《医林绳墨》:“浅而近者,多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
”
案—按
故事:乃汉魏以来之熟语,犹今语中的“先例”;“惯例”,为名词性结构。
此谓按照惯例,名→状。
母脊:指母体后腹部。
近:①近期;短期。
②近似,接近。
③大概
遠:古音 yuàn ,离。
《论语·颜渊》:“不仁者远矣。
”
皇疏:“去也。
”
辞以妻病:以妻病为辞。
辞:推辞,推托。
累:多次,累次。
反——返
厌食事:周寿昌曰:“食事即食功。
言厌以事取食。
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