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原文及赏析《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原文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每当它响起铃声,我总是急切地跑向它,因为那意味着有人可以和我聊天,分享故事。
而我最期待的是和“问讯处”的小精灵聊天,她的声音温柔而耐心,无论我有多少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
一天,我心血来潮,想知道她的名字。
然而,当我问她时,她却说:“我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这让我很感动,我意识到她真的是一个用心去倾听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话接线员。
后来,有一次我遇到了麻烦,我拨通了问讯处的电话。
虽然当时我很着急,但听到她的声音,我立刻感到安慰。
我告诉她我的问题,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给了我很好的建议。
我立刻感到不那么焦虑了。
从那以后,我更加珍视和她的每一次通话。
虽然我从未见过她,但我知道她是一个用心去倾听的人,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赏析《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温馨感人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与一个电话接线员之间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关爱的美好情感。
首先,课文的背景和人物刻画非常生动。
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电话这一特殊的沟通方式,展现了一个耐心、关爱他人的电话接线员形象。
其次,课文的主题明确,思想内涵深刻。
通过描述小孩与电话接线员之间的交流,强调了用心倾听的重要性。
这种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是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真诚的关爱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最后,课文的语言简洁流畅,表达清晰。
作者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伏笔和照应等手法,使得课文更加完整和连贯。
综上所述,《用心灵去倾听》是一篇充满温情和哲理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简单而感人的故事,向我们传递了用心去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
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教材分析】《用心灵去倾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
本篇课文讲述了小岛上出现了一种神奇的声音,三个孩子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声音是小兔子的哭声。
他们感到小兔子很孤独,于是放生了他,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
作者借助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从心灵去倾听,会让我们更能理解生命,更加珍惜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心灵去倾听的内涵和重要性;(2)掌握本篇课文的内容,尤其是生词的读音和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图片、音像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了解和感悟;(2)通过阅读文章、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1)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动物、自然界之间的深厚联系,珍爱生命,爱护自然;(2)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用心灵去倾听的重要性,珍惜与他人的交流,拥有健康、创造性的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词语积累:听、声音、心灵、孤独、放生2、活动导入:通过校园、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入本课话题。
二、阅读课文1、整体感知:整个故事的情境和大意2、逐生段感受课文内容。
⑴第一段:探讨声音、听和用心灵去倾听的内涵。
⑵第二、三段:通过对小兔子哭声的描述,交代了小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为进一步讨论打下基础。
⑶第四、五段:探讨了孤独感的产生,引导学生反思草率、轻率地评价别人所带来的后果,并调动学生积极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最后一段:通过小孩子的放生,展示了孩子们用心灵去倾听,换来了心灵的回应,证明了生命间的联系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3、重点词语解释:小兔子、孤独、放生4、语言点讲解:谁看每日新闻联播,谁来贯穿语言点的讲解。
三、情景图示1、听一段声音和看一张和动物有关的图片(如小兔子、小鸟、小狗)并配合不同的情景、声效等多种素材,体验“用心灵去倾听”,感受生命的力量。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优秀5篇)《用心灵去倾听》课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灵去倾听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还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3、领悟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书写“人”字,走进真情。
1、谈话导入:共同书写“人”字,感受人性真善美,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充满真情的西班牙故事《用心灵去倾听》2、师生写课题。
3、齐读课题。
说说你从课题中能锁定的关键词是什么?你认为倾听是一种怎样的听?二、检查预习,梳理文意。
1、课件出示生字词,齐读并理解“问讯处”和“从未谋面”的词语意思。
2、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3、也就是声讯台,把谁和谁联系在了一起?4、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感悟,体会真情。
(一)苏珊,一个普通的接线员,而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她已经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你能从文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二)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三)【合作探究】:速读文章5——11自然段,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那些帮助?这些帮助重要吗?独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苏珊为“我”所做的事;对学:哪件事最让自己感动,用笔圈画关键词(人物言行,心理描写),与同桌交流呀。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word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12*用心灵去倾听一、教材阅读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
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词句解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词句解析理解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店铺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词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文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
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
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1)用心灵去倾听本文是略读文,文章略长却语言平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倾听这个话题引入。
尽可能快地切入主题,让学生在速读中去了解文章大意。
并以此问汤米与苏珊素未谋面,而汤米却称之为第二母亲,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将学生带入品味人物的环节。
在品味人物时,主要抓住第二母亲来做文章。
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去感悟句子中透露的慈母般的关爱。
并以这些句子为抓手,通过朗读,谈体会来达到认识苏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的目的。
我发现对苏珊那种关爱孩子、用心与孩子交流的品质体会得越深,对后文体会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越有帮助。
因为解决为何汤米对苏珊有如此高评价这个问题后,随即引入苏珊是如何看待与汤米之间的交往的?这个问题。
其实,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来回答。
可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对这个道理理解得透彻。
所以说能够深入地去品味第一个问题,并由之转向苏珊用心去倾听的根本原因在于——她从中获得的快乐与幸福。
那么对于理解那个深刻的道理就容易些了。
而由于总是在略读课上无法对文章来一个准确的授课内容的把握,导致这些部分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机会还是不够的。
因而学生在品读的时候也是触及皮毛,自然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这个难点攻关不佳了。
(教学反思参考2)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一文要学生掌握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懂得用心灵去倾听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这个道理。
同时,要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因此在设置本课教学重难点上偏重了体会用心灵去倾听中蕴含的哲理,同时也注意在学生交流中体会词句的作用。
本文是略读课文,文章略长却语言平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倾听”这个话题引入。
尽可能快地切入主题,让学生在速读中去了解文章大意。
并以此问“汤米与苏珊素未谋面,而汤米却称之为第二母亲,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将学生带入品味人物的环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十二课 用心灵去倾听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9篇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1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什么是问讯处?用一个词说出你亲身实践后,对问讯处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起去倾听一个来自西班牙的也是有关问讯处的真实故事。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故事,注意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同桌轮流接读故事,若有读错的地方请真诚地指正。
读后完成填空:《心灵的倾听》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写的,先写____,再写____,接着写____,最后写____。
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课文主要写的是____。
3、简单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三、研读感悟1、这是一个发生在西班牙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预设:⑴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感到安慰)⑵“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
(悦耳?请用悦耳的声音说这句话。
苏珊为什么要用悦耳的声音问“我”?再读句子。
)⑶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当我听不懂时,她总是“一遍遍”地解释给我听,虽然对成年人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如此的幼稚和简单,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有爱心。
齐读,读出苏珊的爱心来。
)⑷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一起读“我”说的话。
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六年级上册12《用心灵去倾听》课件
如果你是汤米,你 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 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 对你的安慰.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 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你心中的苏珊吧!
会用心灵去倾听 能用行动去帮助 一心为他人着想 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 „
知识延伸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值得我们用心灵去倾听的 有些什么呢?
人间真情冷暖
怕让我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
善良、乐观
学习写作方法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 明。你可以找出来吗?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 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 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 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 ‘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 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 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 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 带来快乐与幸福。
自读自悟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 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想一想: 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边读边画出主要人物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 苏珊交往的过程。 ⑵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文中标注出来
读一读 品一品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 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 你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 心理的语句),并多读几遍,做简 单的批注。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 由得放声大哭。
《用心灵去倾听》公开课教案
《用心灵去倾听》公开课教案《用心灵去倾听》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二、教材分析课文真实的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的交往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深切的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本文的语言朴素,平凡中饱含深情,读起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我”与苏珊之间的真情(二)、方法与过程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充分运用以问逐次揭示中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1、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感情。
执教:姚华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那么陌生的老人,给了“我”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用心灵去倾听(二)、初读感知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师生共同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大意(讲故事)。
生字、词处理:多音字(着:zhuó装、zháo迷、听zhe),(乘:chéng机、千shèng之国)。
无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兴高采烈:心情很愉快;彼此见面(三)、研读感悟1、谁用心去倾听,从何看出?(苏珊,我告诉她我叫汤米,我也知道了她的真实名字:苏珊。
)2、课文一开始就就是汤米诉说烦恼的情景吗那么又是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哪些段在讲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家有台电话,我以为它是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3、由于什么事情后,我向苏珊开始诉说我的烦恼?(我的手被锤子敲伤之事。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件-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 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 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
——卢梭
• 当你听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 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让大家永远记住帮 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呢?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 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 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本文多处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请 找一找
• 所谓前后照应,就是有点内容文章前面提 到了,后面再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容易把 事情说得更加清楚,完整,思路更加明确, 使文章前后见的联系更加紧密。前后照应 的内容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有 一定的间隔。
这些事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件呢?把感动你的语句划出来,做批 注,准备与大家交流。
(特别注意那些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是 找到了希望,“我” 把希望寄托在那 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 苏珊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 一下子得到了抚慰,我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 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苏珊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 苏珊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 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向母 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爱与孩子交流, 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 心灵守护神。
• 苏珊—用心 倾听
•
我----快乐成长
课文以“用心灵去倾听”为题有什么用意?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 时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苏珊说小鸟到另外一 个世界去唱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教案12*用心灵去倾听一、教科书分析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三、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老师:珊娜和渔夫生活贫困,乐于助人;在一个残疾青年的善意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让“我”轻松阅读;清晨的树林里,一位听我弹钢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
世界上到处都是真理!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实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倾听”是什么样的倾听?(仔细听)你是如何用心倾听的?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进入课文并仔细感受。
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流畅正确的阅读,在不流畅的地方做标记,然后再读一遍。
你可以在你有特殊经验的句子下面划线。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感人的故事?(引导并理解“我”和苏珊之间的沟通过程)4你画了什么句子?你能给大家读一下吗?谈谈你的经历。
(学生们畅所欲言)三、学习和理解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但我真的很想认识苏珊,她从未见过面,但却像我的第二位母亲。
(齐读)(2)妈妈,那是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但我把素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位母亲。
对苏珊的评价真高!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很忙。
面对我的帮助,如果有人改变了我该怎么办?(被忽视,粗鲁地打断了……)苏珊不是这样的。
她把母亲的爱献给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孩子。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课件-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 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 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
——卢梭
• 当你听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 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让大家永远记住帮 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呢?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 遍地向我解释。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
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为我解释。在 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到 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 个世界去歌唱。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 时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苏珊说小鸟到另外一 个世界去唱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苏 珊的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 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是指——————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出 了什么?
1.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 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 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我 ”帮助,痛苦时给予“我”安慰。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苏珊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 苏珊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 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向母 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爱与孩子交流, 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 心灵守护神。
2021/1/9
• 苏珊—用心 倾听
•
我----快乐成长
2021/1/9
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两句 话,说说“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 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 (1)、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 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 重要。
六年级上册12《用心灵去倾听》课件
本文多处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请找一找
所谓前后照应,就是有点内容文章前面提到 了,后面再交代一下。 这种写法容易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完整, 思路更加明确,使文章前后见的联系更加紧 密。 前后照应的内容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过程 中,有一定的间隔。
知识延伸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 灵去倾听的有些什么呢?
人间真情冷暖
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 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 就会亲如兄弟。 ——卢梭
如果你是汤米,你 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 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 对你的安慰.
问讯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 医院、车站、码头、机场。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 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在外国,还设有电话问 讯处,这种就相当于中国的“114”、“12580”,可 以随时随地询问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询问电话等等。
词语
作者简介
顾周皓,男,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 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 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 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 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 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 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 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 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 士.
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两句话, 说说“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 听彼此的话语。
(1)、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 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 多么重要。 (2)、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 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 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第12课用心灵去倾听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 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段“我
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 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 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
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你心中的苏珊吧!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 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 世界去歌唱。”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 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但是我非常想认 识苏珊,认识这个 从未谋面却如同我 第二个母亲的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 层次分明。你可以找出来吗?
1、第14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 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理’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值得我们用心灵去倾听的 有些什么呢?
人间真情冷暖
如果你是汤米, 你会对去世的苏珊说 些什么?请写几句话 感激她对你的安慰.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 通顺、读正确,得不畅的地方再多读一遍。
2、想一想: 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边读边框出主要人物以及关键词]
⑵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边读边在文中标注出来]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 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 你的句子(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 心理的语句),并多读几遍,待会 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重、难点突破】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用心灵去倾听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F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学提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解答,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分层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我”与苏珊交往过程这条主线来理解。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
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重、难点突破】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
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解答,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分层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我”与苏珊交往过程这条主线来理解。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
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教学提示:这是在要求学生交流他们预习时的所得与所疑,帮助他们顺利地理解课文。
找到的句子可以是自己有所收获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
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学生理解困难或有误的时候予以指导。
要对学生的理解多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参考:
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
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
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
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有感情地朗读最能感动你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提示: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从中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感情。
要求学生先读,然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自己有没有读出这种感情,要以情促读,读中悟情。
采用学生互评与教师指导的方法。
教学提示: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五、讨论:你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学提示: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且要明白其实作者也是在教育我们要学会用心灵倾听别人的诉,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教学参考: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苏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对于文中的孩子,苏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六、你能发现在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学提示:意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通过分析文章的写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解答即可,如有疏漏,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板书设计(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