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课

合集下载

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一)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 六国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生产发展。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一、智者的选择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 统治方式,鲜卑族从游牧生活转向以农业为主的 定居生活;黄河流域的已有的文明基础为改革奠 定了基础。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 北魏统治面临危机,必须做出抉择。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 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
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方少数民族和中 原汉族居住地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这也是 我国古长城沿线。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长 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几次农牧 民族军事对峙,比如北方十六国与南方东晋政权的对峙, 北朝与南朝的对峙,辽、西夏和金与两宋的对峙等,都是 伴随着寒冷期的到来而形成的。根据气象学家的报告,中 国第二个寒冷期是东汉至隋朝(公元初至7世纪),第三 个寒冷期是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期(11至13世纪),第 四个寒冷期是元末明初到清末(15至20世纪)。每当寒 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 原。这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 个阶段恰好与三个寒冷期的时间基本吻合。
(2)迁都洛阳对改革的深入有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1、历史线索
北方
东 汉
南方
魏 蜀 吴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西晋
东晋
隋 朝
东魏 北朝: 北魏 南北朝 南朝: 宋 西魏 齐 梁

《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
(客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主要原因)
五、意义:
●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 运动(性质)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 六、教训:
导中国民主革命的 重任
高考真题
[2004全国文综Ⅳ22] 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 度》主张有:( )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反映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迫切愿望 C、农民阶级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农民产生了影响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 直接原因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材料四: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和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 了“拜上帝会”组织。
组织:“拜上帝会”。
二、经过 ● 兴起与发展
1853.3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例题: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 相比,最突出的进步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反封建反侵略 C、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D、颁布《资政新篇》
【探索活动2】《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为何都无法实行?
①客观上:没有一定 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 田方案。 ②主观上:平均分配 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 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 想,根本无法实施。 ③根本上:违背了社 会发展规律。 ①客观上:当时 处于战争环境; ②主观上:它不 是农民革命实践的 产物,没有反映农 民当时最迫切的愿 望和要求。 ③根本上:由于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 础和实施条件;
专题三第一课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3、实践结果:进行百日维新,因慈禧太后发 动“戊戌政变”而失败。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 旭、杨
锐、 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4、维新变法思想在 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具有爱国性:以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 动员和指导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进步性:改革封建制度,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 启蒙意义: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 世界,追求新思想,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 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 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上有利于革命 思想传播。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 和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思想: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 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维护清王朝统 治。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挽救清政府统 治。 3、实践结果: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宣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破产。原因: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 文化。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背景:维新思想发展原因
(1)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2)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符合潮流。
⒈反对君主 专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⒉主张君主 梁启超 必然,宣传民权学说。 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 ⒊变法图存 谭嗣同 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⒋发展资本 主义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时间:1953年。

(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工业化成就:①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

②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

③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

(2)措施:(3)实质: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期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危害:“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起因、过程、主要领导人物、重要战役和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运动对社会改革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它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哪些意义?
4.学生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整理出讨论结果。
5.各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事件,培养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史实,帮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书籍,如《天平天国史》。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拓宽知识视野。
5.结合课堂所学,布置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从太平天国运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来应对当前的社会问题?要设计一道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成败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启示。此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3.影响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阅读下图:
(1)该图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势? (2)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提示:(1)民族融合。 (2)迁都,推行均田制,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 汉族通婚,改籍贯等措施。
一、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1)孝文帝改革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社会 动荡,统治危机四伏。
(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 土地制度 。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 财政收入 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
三、整顿吏治
1.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 租调 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措施 (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
[例]
(2010· 浙江高考)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说:)自
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 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 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
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 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 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
识记基础知识
理解核心要点
专 题 三
第 一 课
把握热点考向
基础随堂巩固
应用创新演练
知能综合提升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了解北魏政权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 第 一 课
的激化促使孝文帝做出改革的选择
2.掌握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整顿吏治的措施 和效果,迁都洛阳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 3.分析北魏革除旧俗、移风易俗的改革,理解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全面:本案例涵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意义和教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地点、领导者、主要口号和标志事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即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生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自然灾害的影响、民众不满情绪的蔓延等。
3.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关键因素,如社会矛盾、自然灾害、民众心态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包括社会矛盾的激化、自然灾害的影响、民众不满情绪的蔓延等。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强调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农民起义的地位和影响。
4.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重要事件。
5.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包括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三第一课孝文帝改革

2、整顿吏治
• 1、目的: 整顿吏治,巩固统治
• 2、措施: 俸禄国家筹集,制定惩治贪污办法 • 3、作用: 吏治得到改善,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 盾, 减轻人民负担。
3、迁都洛阳
㈠.迁都原因: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⑴政治: 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
大,阻挠改革 ⑵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⑶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⑷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㈡、迁都直接目的: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 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推行的均田制。
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 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移 风 讲汉话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易 改汉姓, 俗 定门第等级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通婚姻 改籍贯
政治联姻把两族利益联在一起
以洛阳为原籍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 建化进程
采纳汉族的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典章制度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胡 服
汉服
归纳综合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1、均田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革除旧俗(汉化)
均田制
演变: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进一步发
展,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
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
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1.均田制

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重工业基础差 苏联经验
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兰州 武汉 上海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 (1953—1956)
(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F g 乌鲁木齐 h
兰新铁路 包头
大庆油田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北京 大港油田 天津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兰州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铁人王进喜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大庆油田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 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 算机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 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53年
5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成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 认 大跃进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清 国 人民公社化运动 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实 文革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认清主要矛盾 设为中心 是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三 第一课 基础随堂巩固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三  第一课  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
1.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主”,建立起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
A.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B.克伦威尔的军队威望高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D.托利党力量单薄
解析:共和国成立后,政局一度动荡。

为巩固新政权,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政权,在此形势下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答案:C
2.英国内战中,既显示了克伦威尔卓越的统帅才能,又使战局出现转折的战役是() A.纳西比战役B.马斯顿荒原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D.约克镇战役
解析:马斯顿荒原战役使战局出现转折,克伦威尔的军队赢得“铁骑军”称号。

答案:B
3.下列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正确的是()
A.自始至终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出生于新贵族,只代表新贵族利益
C.实行军事独裁,是反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D.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40年,终于1688年,克伦威尔去世时革命尚未结束,故排除A项;克伦威尔实行的军事独裁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在当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必要手段,故排除B、C两项。

答案:D
4.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从能力要求来看,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但是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

答案:D。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历史必修一学案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必修一学案专题三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惠阳中山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编写:黄春花审核:黄春花【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重点难点】重点:《天朝田制度》难点:农民阶级运动失败原因分析【课前预习案】――――边学边做一、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还是清朝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为什么?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会(1)拜上帝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合作探究:从拜上帝会的特点及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得出什么结论性认识?(3)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填表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填表太平天国的军事全盛(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一)«天朝田亩制度»(1)填表«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预习练习】1.太平军初建政权的地点是()A.桂平B.永安C.长沙D.南京2.太平天国东征的主要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B.巩固都城天京C.切断清朝财源D.扩大控制面积3.下列省份不属于太平军主要活动地区的是()A.广东B.江西C.浙江D.安徽【课堂合作探究】1、永安建制体现了农民阶级的什么局限性?产生了什么影响?2、北伐与西征、东征的关系?3、①为什么说«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实施?2、«资政新篇»(1)填表«资政新篇»(2)合作探究:①结合«资政新篇»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②«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③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继承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有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二)天京事变的过程:(三)原因、结果和影响合作探究:天京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思考: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有哪些?结果怎样?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时间、标志、原因合作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与教训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2)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斗争相比有什么新特点?(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留给我们哪些惨重的教训?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课堂检测】4.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  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型:新课制作:~~~ 审核:~~~ 使用时间:第十周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新特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比较。

自学质疑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原因⑴激化(原因)⑵的侵⑶(直接原因)⑷西方宗教的影响⑸“拜上帝会”的组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2、过程1.标志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事件是2.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事件是3.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4. 标志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鼎盛的事件是⑴北伐:目的:,分散清军兵力,减轻天京的军事压力。

败因: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没有援军,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及气候等方面的原因而失败。

意义: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⑵西征:目的:夺取长江中上游地区,巩固意义:最终西征军攻入江西,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⑶东征:目的: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断绝,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意义:东征军先后攻破江北和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

5.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6.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事件是7.太平天国前后期的纲领性文件各是和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中心:解决问题(2)内容: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方法: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

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1)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_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_太平天国运动_教学设计_人教版必修_一_专题三第一课

_太平天国运动_教学设计_人教版必修_一_专题三第一课
[设计意图: 此内容虽为学生 课外阅读部分, 但需让其明白: 1856 年为太平天国的全盛期, 为 理解“天京变乱”作铺垫。]
师: 就在这时, 太平天国领导 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 使 已有的大好形势急转直下。
( 出示太平天国形势变化曲线 图, 并简要介绍“天京变乱”情况)
师: 变乱为什么会发生? 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精品课堂
设计
着影片《太平天国》的主题曲 共同重温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 选择学生熟
悉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 能
有效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离, 让学生有亲切感; 用影片 史料渲染气氛, 有助于引起
—— —人教版必修( 一) 专题三第一课
学生探究的兴趣。] [新课教学]
◇胡 虹
( 一) 体会农民群众的艰
政新篇》。但《资政新篇》除洪秀全 没能使太平天国的形势出现好转。 解决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具
表示大多赞同外, 在太平军内部 那么, 太平天国究竟为什么会失 体实践问题)
并没有引起积极反映, 也没有实 败? 它给后人又留下些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讨论,
行过。这是什么原因?
( 四) 感悟农民运动的丝丝余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军威武不屈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3. 柱 子 为 什 么 要 去 参 加 太 平
师: 大家想过没有, 太平天国 军? 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起到
为什么 1853 年定都天京后, 1856 了什么作用?
年就达到全盛期, 但到 1864 年就
4.妞子可以参加太平军吗?
失败了? 下面, 我们从其治国方案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精品课堂
想社会?
合已有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

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开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开 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立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立力量,首先 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根本建立。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方案及五年建立方案纲要的指示? [史料解读] 从史料一可以看出“一五〞方案的主要工业成就分布在东北,从图中 给出的成果可以看出主要是重工业。 史料二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开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 防建立的需要。
[问题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方案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 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 路交通十分兴旺。 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根底。 ③由于当时这些工程主要由苏联援助建立,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 比较方便。
3.“一五〞方案 (1)根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开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根底;有步骤地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展社会主义改造 。 (2)工业化成就 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方案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 飞机 制 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 厂、 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新中国开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开展 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开场: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场纠正 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稳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到1965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开展。
4.十年建立成就 (1)工业 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 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根底行业。 (2)交通: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 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完毕。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必做练习】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此开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与此同时,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对外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时间:1956年底。

2.三大改造的方式(1)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思维点拨]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图解识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辛亥革命课件

辛亥革命课件

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 民主自由原则
民主共和 防止专制独裁
限制袁世凯独裁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 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 一座丰碑。

“民国约法创伟业 ”
三、辛亥革命的结果
专题三第一课

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 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 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 于旧历辛亥年。
一、武昌起义


背景、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政府卖国,人们不满加强。 2.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3.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兴起与同盟会的建立。 4.革命力量壮大,一系列武装起义。 5.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
议一议: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 胜利果实
图片一 孙中山提出辞职
图片二 “铁血共和终成空 ” 袁世凯北京就任大 总统 图三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问题探究一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迫使清帝退位并成 功攫取革命政权?
1、袁世凯实力强大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袁 抱有幻想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清帝退位诏书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 旨:……特率皇帝,将统治 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 国体,……由袁世凯以全权 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仍 合满、汉、蒙、回、藏五族 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 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 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钦此。 清帝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2、中共八大;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的调整
【历史情境】
1953年7月15日,毛泽东同志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十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在白玉基石上,标志着在中国东北的春城—长春市西南部的沃土上树起了开创中国汽车工业新纪元的历史丰碑。

——《第一汽车制造厂简介》一、过渡时期(1949——1956)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6—47,回答以下问题: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一五计划有什么特点?
3、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5、三大改造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6、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探究学习1】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概括材料一,指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探究学习2】农业合作化与小农经济的区别?
【历史情境】
1956 年 7 月 13 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上,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

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首批12 辆解放牌汽车缓缓驶下装配线。

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也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人民日报》2009 年8 月28 日第 005 版要闻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8—49,回答以下问题
1、中共八大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2、50年代末,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
3、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是什么?
4、十年探索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探究学习3】“大跃进”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材料一从1957年到1960年,重工业增长2.3倍,而农业下降22.8%。

……工业内部各部门,钢铁工业生产挤占大量的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据材料一、二,概括“大跃进”对国民经济的危害?
教训
【课堂总结】
1、构建知识体系
2、我的课堂反思
【巩固练习】
1、右图是我国“一五冶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
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2、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

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上作结论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论断
A.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B.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
C.与中共“八大”的决议相悖
D.对国民经济进行恢复调整
4、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5、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

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这表明中央
A.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
B.着力纠正“左”倾错误
C.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D.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