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真菌-念珠菌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真菌-念珠菌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真菌-念珠菌感染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分析念珠菌感染的临床药师干预策略,并提供相关
建议。

病例描述
病人X,女性,年龄35岁,患有乳腺癌。

在接受放疗和化疗
的过程中,病人出现了发热、瘙痒和白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医生
怀疑为念珠菌感染,并进行了真菌培养,结果显示存在念珠菌感染。

临床药师干预策略
* 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情况,抗真菌治疗是必要的。

首选治疗药物为氟康唑,可以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每日剂量为200mg。

* 维护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惯:为了加强病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饮食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保持良好的卫生惯。

* 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定期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并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

*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病人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调整:根据病人的治疗反应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临床药师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

建议
*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真菌培养结果,及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 注意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干预。

* 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饮食建议、心理支持和教育。

结论
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对于抗真菌-念珠菌感染的病例,通过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综合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注意:本文档所述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和用药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病例背景
- 患者性别:男
- 年龄:60岁
- 诊断:Ⅱ型糖尿病
- 主要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二甲双胍(Metformin):开始剂量500mg,每日2次,饭后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使用阿卡波糖(Acarbose),开始剂量25mg,每日3次,饭前服用。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递增剂量。

- 胰岛素:如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需要,可考虑加用胰岛素治疗。

饮食控制
- 限制糖分和高糖食物摄入。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谷类、水果等。

- 分餐进食,控制食物摄入量。

治疗效果与随访
患者在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的共同作用下,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随访发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定期检测血糖、血压等指标,加强药物剂量和饮食调整。

总结
本病例中,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以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持续的随访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调整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将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管理。

以上是临床药师对抗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的总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普鲁卡因胺心律失常
案例背景
患者为65岁男性,因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入院治疗。

患者无糖
尿病,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其他心脏病史。

在入院前该患者使用了普鲁卡因胺。

诊疗过程
入院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疗。

经过心电图检查,确
认患者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

医生给予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问题分析
普鲁卡因胺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心脏过快
的产生。

但是普鲁卡因胺在使用中也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因此在
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

解决方案
临床药师应当对于普鲁卡因胺的使用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过往病史、目前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用药情况等。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结论
普鲁卡因胺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近年来,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临床药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药师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药学知识传授、合理用药指导以及药物安全监测等重要职责。

在临床药师培训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的方式,可以使培训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药学实践能力。

一、患者信息介绍患者张某,女性,50岁,因头痛、畏寒、嗜睡,持续2天前往医院就诊。

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为38.5°C,诊断结果为发热伴血液感染。

临床医生已开始联合抗生素治疗(头孢他啶+甲硝唑)。

二、病例分析在这个病例中,患者被诊断出发热伴血液感染,已经接受了合适的联合抗生素治疗。

作为临床药师,我们需要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评估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评估临床药师需要评估所给予的联合抗生素治疗方案是否适当。

例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我们可以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

在这个病例中,联合使用头孢他啶和甲硝唑是合理的,因为它们可以覆盖大多数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

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这个病例中,头孢他啶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而甲硝唑则可能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药师可以跟进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治疗反应,及时进行药物调整或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

3. 药物监测与药物治疗优化临床药师需要协助医疗团队监测药物浓度,并根据监测结果提供药物治疗优化建议。

在这个病例中,药师可以监测血清抗生素浓度,以确保药物在治疗期间保持合适的疗效。

此外,药师还可以就血清抗生素浓度进行解释和指导,确保患者遵守用药方案。

4. 药物知识传授和用药指导临床药师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和指导。

在这个病例中,药师可以解释联合抗生素治疗的理由,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强调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药师还可以向医疗团队提供最新的药物信息和指导,以帮助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P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

P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

P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病例分析是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的基础。

正确的书写病例分析能帮助临床药师记录患者信息、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沟通交流。

以下是P 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的相关讨论。

一、患者信息与主诉病例分析的第一步是准确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和主诉。

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主诉是患者描述的症状和病情。

在书写时,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二、现病史与既往史在病例分析中,现病史与既往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现病史是指患者当前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和发展过程,而既往史则包括患者以往的疾病史、家族史、手术史等相关信息。

临床药师在书写时应该注重细节,并尽可能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测结果,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三、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是对患者状况进行客观评估的重要手段。

临床药师在书写病例分析时,应该详细描述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例如,血压、心率、体重等体格检查指标的值,以及血液、尿液、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同时,注意对检查结果的解读和分析,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四、诊断与治疗方案在书写病例分析过程中,诊断和治疗方案是核心内容。

诊断是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应该基于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等,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临床药师在书写时应该逐步展开,清晰地解释诊断与治疗决策的依据,并合理安排治疗顺序和监测指标。

五、药物治疗与用药指导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也需要详细记录所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应的用药指导。

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用量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

此外,临床药师还需要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肿瘤-肺癌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肿瘤-肺癌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肿瘤-肺癌
病例背景
- 患者性别:男
- 年龄:65岁
- 过去病史:高血压、冠心病
- 主诉:咳嗽、咳痰、胸闷、气促
临床表现
- 体格检查:双肺听诊呼吸音减弱,散在湿啰音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显示右上肺团块
- 检验结果:痰涂片染色(阳性)、胸部穿刺活检(右上肺鳞癌)
诊断
- 初步诊断:右上肺鳞癌
- 分期:Ⅲ期(T2aN1M0)
治疗方案
- 化疗:根据分期,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 药物选择:方案一 - 单药方案
- 多西他赛:75mg/m²,每三周一次,共4-6个疗程- 或紫杉醇:175mg/m²,每三周一次,共4-6个疗程- 药物选择:方案二 - 综合化疗方案
- 卡铂:75-100mg/m²,每三周一次,共4-6个疗程- 多西他赛:75mg/m²,每三周一次,共4-6个疗程
肿瘤反应评价
- 血液学检查:每个疗程开始前进行
- 影像学检查: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
- 评价标准:RECIST 1.1
随访
- 化疗期间:临床评估、毒副作用监测、支持治疗
- 化疗后推荐CT复查:每3个月进行一次,至少持续1年
结论
- 对于右上肺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化疗后需根据肿瘤反应评价进行进一步治疗调整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密切随访,并对毒副作用进行及时控制和处理
以上是对于临床药师病例分析的一份抗肿瘤-肺癌文档。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2024)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2024)

引言概述:在药学领域中,临床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病例分析,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建议,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展示一个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的作用,并详细阐述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的药物治疗建议。

正文内容:1.患者病史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介绍患者主要症状描述患者过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患者家族病史情况2.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病史分析选取合适的药物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特点考虑患者特殊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3.药物治疗监测及调整设计合适的药物治疗监测方案监测血药浓度或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4.患者用药教育及药物依从性管理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药物治疗信息解答患者关于药物的疑问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并遵守医嘱分析患者可能的用药不良反应和如何应对5.病例追踪及评估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医生和患者需要的建议和支持总结:通过对这个临床药师病例分析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临床药师在药学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取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并通过监测、教育和追踪等手段跟踪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概述:临床药师是医院中的重要职业,他们负责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管理和监督。

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病人的病情和药物治疗情况,他们能够为医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病例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在不同病情下的工作和应对策略。

正文内容:一、病例1: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1.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生活习惯1.1.1详细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病因和发病机制1.1.2询问病人的血压监测情况和药物使用历史1.1.3了解病人的饮食和运动情况1.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1.2.1分析不同种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1.2.2考虑病人的血压水平和合并症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1.2.3评估药物的禁忌症和相互作用二、病例2: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调整2.1分析病人的血糖监测数据2.1.1了解病人的糖尿病类型和治疗目标2.1.2分析血糖监测数据的趋势和波动性2.1.3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2.2制定合适的胰岛素调整方案2.2.1根据血糖监测数据和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胰岛素剂量和使用时机2.2.2考虑胰岛素类型的选择和药物的副作用2.2.3提供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建议,辅助胰岛素治疗效果三、病例3: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评估3.1了解病人的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3.1.1分析病人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3.1.2考虑病人的免疫情况和既往抗生素使用史3.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3.2.1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3.2.2结合病人的肾功能和药物的代谢途径,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给药频率3.2.3考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四、病例4: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4.1分析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4.1.1了解病人正在使用的药物清单4.1.2检查药物清单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4.2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和临床表现4.2.1分析已知的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4.2.2判断病人是否出现了与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的不良反应4.3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4.3.1建议停用、更换或调整药物剂量4.3.2提供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教育和咨询,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五、病例5:多药耐药肺结核的治疗5.1了解病人的肺结核类型和耐药情况5.1.1分析病人的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5.1.2了解病人的治疗史和耐药情况5.2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5.2.1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结核药物5.2.2结合病人的肝功能和药物代谢途径,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给药方案5.2.3考虑多药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期限和并发症的预防总结: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地塞米松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地塞米松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地塞米松心律失常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例地塞米松使用后导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案例。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控制感染、改善炎症反应等。

然而,地塞米松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

在这个案例中,一位患者在使用地塞米松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这引起了临床药师的注意。

案例描述
患者为一名45岁女性,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她因病情加重到医院就诊,医生决定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剂量为每日20毫克,连续使用5天。

在开始使用地塞米松后的第二天,患者开始感觉心悸,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出现了明显的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跳过速和心跳不规则。

患者因为症状明显而再次就诊。

临床药师干预
临床药师与患者详细沟通了地塞米松的使用情况,并仔细询问了可能的其他药物使用,过敏史和既往病史。

在了解了患者的情况
后,临床药师怀疑地塞米松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诱因。

他建议患者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并告知医生有关心律失常的情况。

结果
患者在停止使用地塞米松后的几天内心律失常症状逐渐减轻,并最终完全消失。

进一步的心脏检查未发现异常。

结论
这个案例提示了地塞米松在某些患者中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风险。

临床药师在这个案例中起到了重要的干预作用,帮助患者停止了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并促使进一步的诊疗。

临床药师的临床判断和咨询对患者的心脏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艾滋病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艾滋病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病毒-艾滋病感染
病例概述
这是一位患有艾滋病感染的患者的病例分析。

该患者是一名30岁的男性,最近出现了免疫系统衰弱的症状,如频繁感染和长期发热。

患者状况
患者过去曾因使用共用注射器而被感染艾滋病病毒。

他的CD4细胞计数已经降低至200个/mm³以下,达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衰竭的标准。

治疗方案
鉴于患者的病情,我们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艾滋病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如下:
1. 西替利嗪(Zidovudine):作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降低病毒负荷,抑制病毒复制,并增加CD4细胞计数。

每日剂量为300mg,口服。

2. 拉米夫定(Lamivudine):与西替利嗪可联合使用,可增强抗病毒效果。

每日剂量为150mg,口服。

3. 三鸟西定(Efavirenz):作为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抑制病毒复制。

每日剂量为600mg,口服。

预期效果
通过抗病毒治疗,我们期望患者的病情能得到控制。

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病毒负荷,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

总结
艾滋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对于免疫系统衰竭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鉴于患者的病情,我们建议采用西替利嗪、拉米夫定和三鸟西定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预期通过治疗能够控制疾病,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XX,李XX,张XX. 肿瘤治疗药物手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培训--病例分析

1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病例的抗感染治疗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引起肺部、泌尿系统及烫伤创伤表面等感染。

目前,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策,对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病史简介患者,男性,74岁,身高170cm,体重63kg,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活动后喘累30+年”入院。

现病史:30+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以黄脓痰为主,伴活动后喘累,偶有痰中带血,于外院多次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自行吸氧治疗,病情仍反复发作,逐年加重,近半年一直卧床。

2+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咳黄脓痰、喘累明显,入我科行胸部CT示“双肺支扩伴感染”,考虑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双肺支气管扩张”,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20天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3天前,患者因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喘累加重,咳黄色脓痰,量多,痰中带血丝,伴发热、虚汗、胸闷,自测体温37. 8℃,自行服用“银柴冲剂”后体温有所下降,但上述症状未见缓解,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收入我科,急诊血气分析:pH 7.45,PCO2 38mmHg,PO2 55mmHg。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无其它基础疾病及伴发疾病。

否认其他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7.0℃,R30次/分,P 135次/分,BP 180/100mmHg,咽喉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胸廓正常、对称,右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双闻及湿啰音,少量哮鸣音。

余未见特殊。

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 3、支气管扩张症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显示“双肺间质纤维性改变伴支扩,并感染,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右侧胸膜增厚粘连”,给予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抗感染方面先予以莫西沙星(400mg qd)治疗,D14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显示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其余全耐药,但未使用头孢哌酮做药敏,医师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3g q8h),以上治疗30天后,患者咳嗽咳痰较前有所缓解,仍诉喘累,体温不高,哮鸣音较前明显减少,双下肢水肿缓解,复查两次痰培养仍为铜绿假单胞菌(半定量3+),药敏结果同上,患者主动坚持出院,予以签字出院。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细菌-尿路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细菌-尿路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细菌-尿路感染
病例概述:
患者信息:
- 年龄:52岁
- 性别:女性
- 主诉:尿频、尿急和尿痛
- 体征:腹痛、发热
- 检查:尿液培养显示细菌感染
背景信息: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特别是在女性中较为常见。

抗生素是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造成了挑战。

诊断及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主诉、体征以及尿液培养结果,确诊患者患有尿路感染。

治疗方案应包括以下步骤:
1. 细菌敏感性检测:为了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需要进行细菌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细菌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对患者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给予足够的治疗时间: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用药时间使用抗生素,确保细菌被完全清除。

4. 渗透疗法: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渗透剂进行预防治疗。

预后及随访: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尿路感染通常可以很好地治愈。

但需要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治疗,并进行相应的随访,以监测病情是否有恶化或复发的迹象。

结论: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细菌敏感性检测和药学咨询,可以提供最佳的治疗建议,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病例背景- 患者信息:男性,65岁- 主要症状:震颤、肌肉僵硬、运动缓慢、平衡问题- 家族史:无相关家族史诊断过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暗示可能患有帕金森病,但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临床医生根据以下信息进行了诊断:1.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出现手部震颤、肌肉僵硬,行走时姿势异常,对推动反应迟缓。

2. 病史:患者自3年前开始出现震颤,逐渐加重并伴随其他症状。

3. 非运动症状:患者还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便秘)和睡眠障碍。

4.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脑干、基底神经节和黑质的异常。

根据以上信息,患者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治疗方案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来缓解症状:1.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多巴胺促动物肌肉控制的药物,如左旋多巴(L-DOPA),以提高多巴胺水平。

2. 物理疗法:通过物理治疗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功能和平衡能力,例如物理康复训练和运动疗法。

3. 言语和语言治疗:为患者提供言语和语言训练,以改善发音和沟通能力。

4. 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人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调整。

预后和管理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症状随时间逐渐加重。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和监测,以及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以对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产生积极影响,如保持适当的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避免应激等。

参考文献1. Parkinson's Diseas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2. Pringsheim, T., Jette, N., Frolkis, A., & Steeves, T. D. (2014). The 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ovement Disorders, 29(13), 1583-1590.以上是对临床药师病例分析的抗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的文档。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感染-二重感染二重感染是指在一种感染的过程中又发生另一种微生物感染。

这通常是由于使用抗菌药物所诱发的。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口咽、皮肤、肠道、呼吸道及泌尿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菌,这些菌群在相互制约下处于平衡状态,一般不足为害。

但抗菌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菌群改变,使得耐该种抗菌药物的微生物引发新的感染。

新感染的细菌可能是在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害的寄生菌,由于菌群改变,其他能抑制该菌生长的无害菌为药物所抑制后转变为治病性菌。

作为一名临床药师,我参与了一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二重感染的治疗,并对该病例进行了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XXX,男,101岁,ID号:1004***268.于2015.4.24因咳嗽、咳痰1周入院。

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无发热,未予治疗。

1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咳嗽加重,咳较多白粘痰,较黏稠,不易咳出,憋喘加重,可闻及痰鸣音,无畏寒、寒战,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腹胀,为求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给予吸痰、吸氧治疗后,憋喘稍缓解,今日以“肺部感染”收入呼吸内科治疗。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0余年,具体治疗不详。

“高血压”病史半年,最高血压190/100mmHg,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详。

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乙肝、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3余年前曾因“腰部摔伤”后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具体诊断及手术方式不详,未遗留功能障碍。

40余年前曾行“左眼白内障手术”。

吸烟5支/日×30年,已戒烟30年,饮酒100g/日×10年,已戒酒10年。

查体:T36.7℃,P57次/分,R20次/分,BP133/69mmHg,身高170cm,体重45kg,双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相关检查结果:2015.4.25: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2015.4.27:真菌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菌株2015.5.12痰培养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15.5.5:WBC5.39×10^9/L、N61.7 %、RBC3.35×10^12/L、Hb 102g/L、PLT174×10^9/L, 11.3U/L、TP 30.8g/L。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引言:在临床药学领域中,药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与医生、护士和患者合作,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参与药物选择、监测和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病例介绍:患者张女士,45岁,乙肝患者。

她最近进行了肝功检查,发现肝脏功能异常。

根据检查结果,她被确诊为肝脏炎症加重。

现在她正准备开始抗病毒治疗,但不确定应该选择什么药物,并对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表示担忧。

角色分析:在这个病例中,临床药师扮演了导师和顾问的角色。

他们需要参与药物选择、监测和教育,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并有效地使用药物。

药物选择:对于乙肝患者,选择抗病毒药物非常关键。

临床药师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肝功能、其他潜在的并发症以及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这个案例中,药师可以对不同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比较,包括其疗效、药动学特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最终,药师可以为患者推荐最适合她的治疗方案。

监测:一旦开始药物治疗,临床药师需要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其他相关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

药师还可以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接受到全面的监测,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教育: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还承担着教育患者和他们的护理人员的重要角色。

他们需要确保患者了解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识别。

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书面教育材料、口头指导和可行的应对策略,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药物治疗。

案例分析:在这个病例中,张女士根据临床药师的建议选择了一种抗病毒药物。

药师详细解释了药物的特点、疗效、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开始治疗后,药师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监测,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他们还为张女士提供了一些应对不良反应的方法,帮助她减少不适感。

总结:临床药师在病例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哆嗦茶碱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哆嗦茶碱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哆嗦茶碱心律失常一例多索茶碱注射液引起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一、前言:多索茶碱为临床常用药,特别是呼吸内科,广泛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

多索茶碱属于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等作用,直接作用于支气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抑制哮喘的作用。

同时,本类药还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增强膈肌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多索茶碱造成的不良反应,本文针对临床上发现的静注多索茶碱诱发心律失常1例不良反应病例做一分析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二、病历摘要患者XXX,女,86岁,病历号:XXX以“反复咳嗽、憋喘2年,再发4天”为主诉入院,患患者2年前始出现咳嗽、憋喘症状,咳痰不多,为白色粘痰,感咽部不适,量不多,憋喘明显,无发热、胸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口服抗炎、止咳、平喘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每年发作数次,多在秋冬季节,天气转暖时症状可缓解,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平素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

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咳嗽、憋喘症状,咳痰不多,为白色痰,少量黄色痰,无发热,同时感咽部不适,异物感,于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给予输液抗感染、平喘及雾化吸入治疗(具体用药名称及用量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并出现头胀感、头晕症状,无发热,无恶心、呕吐。

今为进一步治疗来院,门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院。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可,饮食可,入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无乙肝病史及其密切接触者,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血制品输入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辅佐搜检:血常规:白细胞9.6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7%;血糖、肾功、离子大致正常;急诊血气阐发低氧血症。

诊断: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第1日,长期医嘱赐与哌拉西林舒巴坦 5.0gq8hivgtt抗感染;氨溴索30mgqdivgtt化痰;多索茶碱注射液0.3g bid ivgtt,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potid平喘治疗,。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皮肤疾病-湿疹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皮肤疾病-湿疹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皮肤疾病-湿疹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35岁- 主诉:患有湿疹,皮肤瘙痒,症状加重疾病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渗液和糜烂。

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刺激等。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病例分析该患者为女性,年龄35岁。

她主诉患有湿疹,皮肤瘙痒症状加重。

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我们发现她的湿疹发作频繁,且严重影响她的生活质量。

她之前曾尝试使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来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持久。

基于她的病情和病史,我们决定制定以下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1. 外用药物治疗:我们建议患者尝试使用非激素类的外用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衍生物,用于减轻皮肤瘙痒和红斑。

这些药物具有较小的副作用风险,并可用于长期治疗。

2. 保湿护理:干燥的皮肤容易引起湿疹发作,因此建议患者定期使用保湿乳液或霜剂,以保持皮肤湿润。

3. 避免刺激物:湿疹患者的皮肤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刺激物的影响。

我们建议患者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皮肤的物质,如氨基酸类洗涤剂、香料、染料等。

4. 饮食调整:尽管湿疹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惯,如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

5. 关注心理健康:湿疹不仅影响皮肤,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我们建议患者与心理咨询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心理支持和调理,以帮助缓解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

结束语针对这位湿疹患者,我们建议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外用药物治疗、保湿护理、避免刺激物、饮食调整和关注心理健康。

这些措施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疗效。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贝前列素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贝前列素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贝前列素心律失常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贝前列素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病例分析。

贝前列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电活动,使心律恢复正常。

病例分析
病例一
患者A,男性,年龄45岁,被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

贝前列素作为治疗方案被选择。

患者每日口服贝前列素25mg,经过4周的治疗,心律获得明显改善,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病例二
患者B,女性,年龄60岁,被诊断为室性心律失常。

贝前列素作为治疗方案被选择。

患者初期每日口服贝前列素50mg,但因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剂量被调整为每日25mg。

经过6周的治疗,患者的心律得到了控制,并未再出现不良反应。

病例三
患者C,女性,年龄35岁,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

贝前列素被选为治疗方案。

患者每日口服贝前列素50mg,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并且心律恢复了正常。

结论
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实践中,贝前列素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药物选择。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贝前列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并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贝前列素治疗心律失常时,临床药师应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90(10): 123-130.
2. 王五, 赵六. 贝前列素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药学杂志. 2019; 15(4): 456-462.。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咖啡因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咖啡因心律失常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咖啡因心律失常
简介
本文档是一份病例分析报告,侧重于咖啡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并针对该病情提供一些建议。

案例描述
患者为一名中年女性,主诉心律不齐、心悸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医疗历史和生活惯调查,发现患者每天摄入过量的咖啡因。

进一步进行测试,确认患者患有咖啡因引起的心律失常。

病情分析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效应。

对于某些人群,咖啡因摄入过量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跳过速、心律不齐等症状。

在该案例中,患者过量摄入咖啡因导致了心律失常。

治疗建议
1. 咖啡因戒断:建议患者停止或限制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

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可以减轻心律失
常症状。

2. 调整生活惯: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限制午睡时间
和睡眠不足,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良好的睡眠和生活惯对维
持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3. 医疗咨询: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论
咖啡因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病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
惯的改变,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咖啡因的摄入量,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和生活惯。

以上是对咖啡因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和治疗建议。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历信息病人姓名:___。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

既往病史:无病情分析根据病人提供的症状,初步判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可能性较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年女性。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尤其在早晨和休息后症状更明显。

同时,病人无其他明显的既往病史支持其他疾病。

检查与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诊,建议进行以下检查:血常规:可观察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

免疫学检查:如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的检测,有助于支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关节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炎病变和关节破坏情况。

治疗方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改善关节功能,并尽量防止进展和关节损害。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短期内使用,可迅速减轻炎症症状。

病情调节药物:如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DMARDs)和生物制剂,可降低疾病活动性和减缓关节破坏。

物理疗法:如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症状。

营养和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随访与预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治疗。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活动程度来调整。

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并减少关节损害的发生。

以上简要介绍了病人的病情和可能的治疗方案,希望能为临床药师提供一些参考。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和治疗方案,请进一步与医生或相关专家协商。

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

干货-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如何书写病例分析病例分析特指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一次典型药物治疗事件中的主要药物相关问题的描述,反映临床药师工作得失,供其他临床药师借鉴或推广,以提高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的专业技能[1]。

其不同于医师在诊疗过程中书写的病例分析。

因医师书写的病例分析往往是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极为特殊的情况,或极为罕见的病例,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甚至延误治疗的情况。

住院、门诊病历均可以选取为临床药师病例分析书写素材,可以与病人治疗同步,也可以是回顾性。

重点强调药物治疗事件的“精彩性”,一般应有的结果体现,强调药师的作用。

临床药师在书写病例分析时应注意做到讨论事件典型,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分析论据充分;事理结合,简明扼要、用语规范。

其篇幅一般较小,可以公开发表。

其功能为强化撰写者对不同药物治疗事件及其规律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临床药师文献检索及分析、归纳与总结问题的能力。

提升临床药师的专业视野和职业敏感性[2]。

临床药师书写的病例分析一般包括题目,前言,病史摘要,讨论与分析,小结,参考文献。

以下逐项介绍每部分内容书写要点及注意事项,以供临床药师参考。

题目题目应突出讨论主题,言简意赅,简洁清晰。

要求题目突出重点问题,不要夸大题目的范围,注意结论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尽量体现临床药师的作用。

选择好的治疗事件是写好病例分析前提,常见的题目的类型有以下4类:⏹药物治疗评价➢给药方案(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疗程、配伍禁忌及经济学等)➢疗效欠佳评价[3]、替代药物的选择与评价➢超说明书用药评价➢药动学评价(特别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4]等)➢药物监护的得失⏹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的、罕见的或严重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及体会[5-10]➢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等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11]➢药物引起药物热及药源性疾病等[12]⏹药物治疗监测➢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13]➢特殊情况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全、血透、CRRT等)特殊生理病病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对TDM监测的影响➢遗传因素及中药对TDM监测的影响[14]⏹患者用药习惯、依从性及用药教育用药过度➢依从性差➢华法林、免疫抑制剂等特殊教育问题[15]临床药师可围绕药物治疗各类问题进行药学诊断(Pharmaceutical diagnosis),进而鉴定患者特定的药物相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其专业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分析
一、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0岁,因尿黄1月,眼黄面黄伴皮肤瘙痒10余天入院。

患者缘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黄,未发现眼黄及皮肤黄染,近10余天来发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伴皮肤瘙痒,为进一步明确诊治而入院。

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伴黄疸。

二、入院检查
查体:T36.0℃ P66次/分 R 20次/分 BP 105/68mmHg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结膜无充血,巩膜中度黄染。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辅助检查:2011.10.3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1、胆系梗阻,考虑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所致。

2、胆总管末端泥沙样结石。

3、胆囊胆汁淤积。

2011.11.1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总胆红素189.7 直接胆红素162.5 谷丙转氨酶59 谷草转氨酶55碱性磷酸酶334
2011.11.2 十二指肠乳头活检病理诊断:“十二指肠乳头”中分化管状腺癌。

肿瘤标志物检查:CEA 1.73 CA199 48.93
三、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先行护肝治疗,待黄疸好转后于2011.11.7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手术持续时间4.5小时,术后体温超过37℃,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升至12.1*109/L,中性粒细胞正常。

临床医生予以止血、护肝、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后,2011.11.10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降至正常。

使用抗菌药物:2011.11.7 NS250ml+头孢替安2g 静滴一次(术前半小时)
2011.11.8-2011.11.10 NS100ml+哌拉西林舒巴坦5g 静滴 q12h 2011.11.8-2011.11.10 5%GS 250ml+阿奇霉素0.5g 静滴 bid
四、讨论:本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否合理?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手术最复杂手术之一,适合于治疗胰头部的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良性肿瘤、壶腹周围的肿瘤、严重的胰头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及胰外伤。

切除范围包括胆总管、胆囊、十二指肠、胰头、部分胃及空肠。

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时间长、吻合口多、引流管多、出血多,极易出现并发症【1】。

本例患者手术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步骤,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吻合口多,引流管多,从而使手术感染的因素和机会增多,因此应正确使用预防抗菌药物。

2、根据手术切口分类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于II 类切口手术,即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应使用头孢二代抗菌药物预防。

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2】。

3、头孢替安为半合成的注射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广泛的抗菌作用。

对伤寒沙门菌、淋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流感杆菌、克雷白杆菌属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肠道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吲哚阳性的普通变形杆菌、雷特格变形杆菌、摩根变形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液、肾组织及胆汁中浓度较高。

血清半衰期为0.6-1.1小时,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其次为胆汁排泄【3】。

本例患者术前30分钟使用头孢替安2g 溶于NS250ml中静滴。

使用头孢替安能
在手术部位(胆、十二指肠)有较高的浓度,达到预防感染的要求,为合理选择,即药物种类选择合理;给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给药时间合理;但使用溶媒量过大,不能在30分钟内滴完,达不到有效浓度,因此溶媒量使用不合理;手术时间持续4.5小时,而头孢替安半衰期为0.6-1.1小时,因此术中应追加一剂,以使预防用药能覆盖整个手术过程,使用次数不合理。

4、根据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导意见术后预防用药原则,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宜选择与术前相同的药物,II类切口手术使用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使用至48小时【4】。

本例患者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并且患者伴有梗阻性黄疸,根据资料,梗阻性黄疸对肝细胞及肝脏功能、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尤其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术后患者,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5】。

综合以上因素,该患者预防用药应使用至术后48小时。

5、本例患者术后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与阿奇霉素联合用药三天,超过48小时,经过与临床医生交流,临床医生考虑术后体温及白细胞均升高的因素。

6、术后感染判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④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6】。

患者术后仅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升高,不能作为感染的判断依据,考虑为术后吸收热及术后白细胞应激性升高所致,术后吸收热指无菌手术后38℃以内的轻度发热,一般在37.5℃至38.5℃之间波动,主要是无菌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以及手术应激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一般3天内会退热。

术后由于患者机体自我免疫反应,白细胞也会短暂的应激性升高。

7、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阿奇霉素为抑菌剂,,根据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及选药依据,均不宜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而且2个二线药物联用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不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8号文)的规定要求。

8、综上所述:本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9、在外科领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临床药师,只有与医护人员一起,掌握好适应症,选择适当药物和用药时机,并坚持短程用药的原则,才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和细菌耐药的产生,才能避免以后出现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外科学
【2】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3】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导
【4】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导意见
【5】
【6】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