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必修2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一)单元引言分析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

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

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二)本课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本课是中国农业文明史的开篇,具有开宗明义第一篇的作用,让学生初次了解一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如经济模式、经济特点、耕作方式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形成学习经济史的若干基本方法。以期通过学习使学习掌握感知中国古今农业及与世界范围内农业的关系,了解古代农业的统一性和中国农业文明的特殊性,可以起到古今联系、中外关联的教育效果。

教材第一目“农业的起源”主要介绍了我国原始农业产生的一般情况并指出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三大特点之一。第二目“从耒耜到曲辕犁”讲述古代农具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原始农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和唐代曲辕犁的出现。第三目“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主要列举了春秋战国和西汉时期水利建设的成就,说明农业的发展与水利设施的兴修密不可分。第四目“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介绍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重点讲述了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进一步认识小农经济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所起到积极作用和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初步历史评价能力。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史实分析和历史特征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史料搜集整理、问题探究、自主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参与度、思维度。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度(通过习题测验与辩论的方式达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前列,是我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先民的勤劳和智慧缔造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注三农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知识结构

(一)农业起源

1.农业的发明

2.农业格局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三)水利设施的完善

(四)耕作方式的变化

1.千耦其耘

2.个体农耕:自然经济

(五)古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