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概论-PowerPointPresentat
合集下载
多媒体技术概述(共 66张PPT)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公布了 MPC2 标准,对声音、图像、
视频和动画的播放、Photo CD 做了新的规定。多媒体个人计算 机市场协会 →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
1995年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公布了 MPC3 标准,为适合多媒体个 人计算机的发展又提高了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指标。Windows 95 问世,用户界面全面图形化,功能更强。个人计算机占据主导
地位。国际互联网络兴起,也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育与训练 商业教育培训
电子出版
休闲旅游
过程模拟
商业广告
信息管理
影视娱乐 网络世界
军事模拟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的表示 数据压缩 存储管理 网络传输 怎样在计算机中表示各种多 媒体信息。
多媒体技术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的类型 多媒体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主要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
媒体基本概念
定 义
媒体( Media ):信息的载体, 人们用于传播和表示各种信息的 手段。
多媒体技术发展简史
1990年 美国 Microsoft、荷兰 Philips 等公司成立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市场协会” ,制定了 “MPC 标准”,对计算机增加多媒体功
能所需的软硬件规定了最低标准的规范、量化指标及升级规范
1991年 1993年 等。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提出了 MPC1 标准。
多媒体技术关键特征
多媒体技术ppt课件

9
1.2.1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 多媒体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声像 等多种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装置)
• 多媒体操作系统(MPCOS) • 图形用户接口(GUI) • 支持多媒体数据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
10
1.2.2 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多媒体计算机的11基本硬件系统
1.3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 集成性 – 控制性 – 交互性 – 非线性 – 实时性 – 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 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8
1.2 多媒体计算机
• 多媒体计算机指能够对声音、图像、视频 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多 媒体计算机一般指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MPC),其主要功能是指可以把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和计算机交互式控制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的处理。
– 有损压缩可大大提高压缩比。
14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3.编码技术 • 统计编码:无失真编码。
– 根据信息出现概率的分布特性进行的压缩编码。出现概率越高,编码位 数越少。
• 预测编码:有失真编码。
– 根据原始的离散信号之间存在关联性的特点,利用前面的一个或多个信 号对下一个信号进行预测,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进行编码。
12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 数据冗余
– 目前计算机中使用的表示媒体,不管是图像还是声音, 记录下来的数据很多是与有用信息无关,或者说是重 复的、多余的,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冗余
• 数据冗余分类
– 空间冗余 – 时间冗余 – 编码冗余 – 信息熵冗余 – 结构冗余 – 知识冗余 – 视觉冗余
1.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 是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技术、压缩技术和解压缩 技术
1.2.1 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 多媒体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声像 等多种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和装置)
• 多媒体操作系统(MPCOS) • 图形用户接口(GUI) • 支持多媒体数据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
10
1.2.2 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方案
多媒体计算机的11基本硬件系统
1.3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 集成性 – 控制性 – 交互性 – 非线性 – 实时性 – 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 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8
1.2 多媒体计算机
• 多媒体计算机指能够对声音、图像、视频 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多 媒体计算机一般指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MPC),其主要功能是指可以把音频视频、 图形图像和计算机交互式控制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的处理。
– 有损压缩可大大提高压缩比。
14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3.编码技术 • 统计编码:无失真编码。
– 根据信息出现概率的分布特性进行的压缩编码。出现概率越高,编码位 数越少。
• 预测编码:有失真编码。
– 根据原始的离散信号之间存在关联性的特点,利用前面的一个或多个信 号对下一个信号进行预测,然后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进行编码。
12
1.3.1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 数据冗余
– 目前计算机中使用的表示媒体,不管是图像还是声音, 记录下来的数据很多是与有用信息无关,或者说是重 复的、多余的,这就是所谓的数据冗余
• 数据冗余分类
– 空间冗余 – 时间冗余 – 编码冗余 – 信息熵冗余 – 结构冗余 – 知识冗余 – 视觉冗余
1.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 是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技术、压缩技术和解压缩 技术
2024版《多媒体技术概述》ppt课件

多媒体分类
根据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可分为静态媒体和动态媒体;根据媒体 信息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媒体、听 觉媒体和触觉媒体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
01
02课件、在线教育、远程 教育等。
娱乐领域
数字音乐、数字电影、互动游 戏等。
信息传播领域
新闻发布、广告宣传、社交媒 体等。
MP4
压缩比大,图像质量较好,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和移动设备。
MKV
开放标准的多媒体容器格式,可包含多种编码的视频、音频和字幕流。
FLV
Flash视频格式,适用于网络传输和流媒体播放。
多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方法
使用专业软件转换
01
如Adobe Media Encoder、HandBrake等软件支持多种格式
04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WAV
Windows系统下的标准音频格式,音质好, 文件体积大。
MP3
压缩比大,音质较好,广泛应用于音乐播放 和下载。
AAC
高级音频编码格式,音质优于MP3,文件体 积较小。
FLAC
无损压缩音频格式,音质极佳,文件体积较 大。
常见视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AVI
Windows系统下的标准视频格式,图像质量好,文件体积大。
分类方法
根据压缩后的数据是否能够完全恢 复原始数据,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 损压缩。
常见图像压缩算法比较
01
02
03
JPEG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 技术,适用于Web图像和 数码相机,压缩比较高但 会损失图像质量。
PNG
采用无损压缩算法,支持 透明度和交错,适用于图 标、线条图等简单图像。
GIF
采用LZW压缩算法,支持 动画和透明度,适用于简 单图像和图标。
根据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可分为静态媒体和动态媒体;根据媒体 信息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媒体、听 觉媒体和触觉媒体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领域
01
02课件、在线教育、远程 教育等。
娱乐领域
数字音乐、数字电影、互动游 戏等。
信息传播领域
新闻发布、广告宣传、社交媒 体等。
MP4
压缩比大,图像质量较好,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和移动设备。
MKV
开放标准的多媒体容器格式,可包含多种编码的视频、音频和字幕流。
FLV
Flash视频格式,适用于网络传输和流媒体播放。
多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方法
使用专业软件转换
01
如Adobe Media Encoder、HandBrake等软件支持多种格式
04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WAV
Windows系统下的标准音频格式,音质好, 文件体积大。
MP3
压缩比大,音质较好,广泛应用于音乐播放 和下载。
AAC
高级音频编码格式,音质优于MP3,文件体 积较小。
FLAC
无损压缩音频格式,音质极佳,文件体积较 大。
常见视频文件格式及特点
AVI
Windows系统下的标准视频格式,图像质量好,文件体积大。
分类方法
根据压缩后的数据是否能够完全恢 复原始数据,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 损压缩。
常见图像压缩算法比较
01
02
03
JPEG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 技术,适用于Web图像和 数码相机,压缩比较高但 会损失图像质量。
PNG
采用无损压缩算法,支持 透明度和交错,适用于图 标、线条图等简单图像。
GIF
采用LZW压缩算法,支持 动画和透明度,适用于简 单图像和图标。
多媒体技术介绍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ABCD
音频编辑
对采集的音频进行剪辑、降噪、混响、均衡等处 理,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数据整合
将获取的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整合,以生成所 需的多媒体内容。
存储与播放
存储管理
01
采用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确保多媒体数据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媒体格式转换
02
将多媒体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以适应不同的应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多媒体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 有价值的信息和趋势,为内容创作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视频采集
将连续的图像和声音采集设备中,生 成连续的动态画面和声音。
数据获取
从数据库、文件、网络等来源获取多 媒体数据,包括文本、图片、音频、 视频等形式。
编辑与制作
图像编辑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色 彩平衡等操作,以实现美化和优化。
视频编辑
将多个视频片段进行拼接、转场效果添加、字幕 添加等操作,制作出完整的视频作品。
视频处理软件
总结词
视频处理软件用于视频剪辑、特效添加和后期制作,如Final Cut Pro、Adobe Premiere Pro等。
详细描述
视频处理软件支持视频剪辑、转场效果、字幕添加等功能,还提供了丰富的特效插件和调色工具,方 便用户制作出专业级的视频作品。
动画制作软件
总结词
动画制作软件用于创建二维或三维动画 ,如Flash、Animate、Maya等。
包括字体、字号、颜色、排版等,这些因素都 会影响文本的易读性和视觉效果。
文本的输入方式
可以通过键盘、手写、语音识别等方式输入文本。
图像
01
02
03
图像
多媒体技术概论PPT55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多媒体技术概论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0、学而不思
第1部分多媒体技术概述-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5/45页
多媒体系统软件平台
处理多媒体所需软件:
操作系统。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平台以操作系统为 基础,目前的广泛应用的Windows、UNIX、 Linux 操作系统都支持对多媒体信息的管理。 应用软件。此外处理不同类型的媒体及开发不同 的应用系统还需要不同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如 Microsoft MDK给用户提供了对图形、视频、声音 等文件进行转换和编辑的工具。 开发工具。为了方便多媒体节目的开发,多媒体 计算机系统还包括一些直观、可视化的交互式编 著工具,如动画制作软件Macromedia Director, 3DStudio,多媒体节目编著工具Authorware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45页
常见的感觉媒体
⑴ 视觉类媒体(Vision Media)包括图像、 图形、符号、视频、动画等。 ⑵ 听觉类媒体包括话音、音乐和音响。 ⑶ 触觉类媒体通过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使人能感觉到对象的位置、大小、方向、 方位、质地等性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9/45页
多媒体
上一页 下一页 第7/45页
不同类型的媒体
感觉媒体 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直接产 生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像、计算机中的文件等。 表示媒体 为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 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如各种编码方式。 表现媒体 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 换用的一类媒体。输入表现媒体,例如键盘、光笔 等,输出表现媒体、例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媒体 表示媒体(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存 储介质。例如硬盘、光盘等。 传输媒体 用来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 载体。例如光纤、双绞线等。
多媒体系统软件平台
处理多媒体所需软件:
操作系统。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平台以操作系统为 基础,目前的广泛应用的Windows、UNIX、 Linux 操作系统都支持对多媒体信息的管理。 应用软件。此外处理不同类型的媒体及开发不同 的应用系统还需要不同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如 Microsoft MDK给用户提供了对图形、视频、声音 等文件进行转换和编辑的工具。 开发工具。为了方便多媒体节目的开发,多媒体 计算机系统还包括一些直观、可视化的交互式编 著工具,如动画制作软件Macromedia Director, 3DStudio,多媒体节目编著工具Authorware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8/45页
常见的感觉媒体
⑴ 视觉类媒体(Vision Media)包括图像、 图形、符号、视频、动画等。 ⑵ 听觉类媒体包括话音、音乐和音响。 ⑶ 触觉类媒体通过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 使人能感觉到对象的位置、大小、方向、 方位、质地等性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9/45页
多媒体
上一页 下一页 第7/45页
不同类型的媒体
感觉媒体 指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直接产 生感觉的媒体。如声音、图像、计算机中的文件等。 表示媒体 为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 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如各种编码方式。 表现媒体 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 换用的一类媒体。输入表现媒体,例如键盘、光笔 等,输出表现媒体、例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媒体 表示媒体(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存 储介质。例如硬盘、光盘等。 传输媒体 用来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 载体。例如光纤、双绞线等。
多媒体概论ppt课件

– 看看自己手機的色彩可表現多少種顏色?畫面長寬 為?
– 數位相機500畫素代表的是什麼?
14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點陣影像與向量影像 本質
– 像素, 解析度, 色彩型式
影像來源
– 掃瞄器, 數位相機, 數位攝影機
數位影像處理 影像輸出
15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比較不同品質的影像
黑白
24
完整最新ppt
25
完整最新ppt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視訊方面
– 電腦視訊後製作-可以進行非線性剪輯,應用特效、 轉場、覆疊...等各種效果,產生精彩的影片 上網找找資料,非線性剪輯和傳統的線性剪輯 有何不同?
– 動態偵測-錄影監視畫面其內容亦由視訊所構成, 以數位視訊記錄錄影監視的內容可應用視訊比對技 術進行動態偵測,達到防盜的效果
12
完整最新ppt
音訊媒體
本質
– 聲波-類比訊號
數位化: 取樣 輸入音源
– 麥克風, 音響, CD…等電氣設備
形式
– 波形音訊, MIDI
輸出-喇叭: 單音, 立體聲, 環場音效… 音效卡
13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現今電腦普遍的影像色彩能力為224色 也就是16777216種顏色
影像畫面的品質由像(畫)素的多寡決定 問題思考
需大量儲存空間 視訊來源
– DV, 視訊擷取設備
視訊剪輯
19
完整最新ppt
動畫媒體
電腦動畫是應用電腦高速運算的產生所要畫面 的技術
視訊攝影中無法從真實世界拍攝出來的效果, 在電腦動畫世界中,都可以一一實現
類別
– 二維動畫 – 三維動畫
20
– 數位相機500畫素代表的是什麼?
14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點陣影像與向量影像 本質
– 像素, 解析度, 色彩型式
影像來源
– 掃瞄器, 數位相機, 數位攝影機
數位影像處理 影像輸出
15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比較不同品質的影像
黑白
24
完整最新ppt
25
完整最新ppt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
視訊方面
– 電腦視訊後製作-可以進行非線性剪輯,應用特效、 轉場、覆疊...等各種效果,產生精彩的影片 上網找找資料,非線性剪輯和傳統的線性剪輯 有何不同?
– 動態偵測-錄影監視畫面其內容亦由視訊所構成, 以數位視訊記錄錄影監視的內容可應用視訊比對技 術進行動態偵測,達到防盜的效果
12
完整最新ppt
音訊媒體
本質
– 聲波-類比訊號
數位化: 取樣 輸入音源
– 麥克風, 音響, CD…等電氣設備
形式
– 波形音訊, MIDI
輸出-喇叭: 單音, 立體聲, 環場音效… 音效卡
13
完整最新ppt
影像媒體
現今電腦普遍的影像色彩能力為224色 也就是16777216種顏色
影像畫面的品質由像(畫)素的多寡決定 問題思考
需大量儲存空間 視訊來源
– DV, 視訊擷取設備
視訊剪輯
19
完整最新ppt
動畫媒體
電腦動畫是應用電腦高速運算的產生所要畫面 的技術
視訊攝影中無法從真實世界拍攝出來的效果, 在電腦動畫世界中,都可以一一實現
類別
– 二維動畫 – 三維動畫
20
《多媒体技术概述 》PPT课件

第二部分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概述
概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9
a
2
Part 1. 媒体与数据流
本部分介绍多媒体系统的基本
1.1.1 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要素,首 先对多媒体这个术语的含义进行界
1.1.2 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定,然后对不同的媒体特征进行描 述,并指出多媒体系统的重要特性, 最后介绍多媒体系统中的数据流特
集成性 只要同时处理了多 Medium : [lat. : middle] An intervening substance (通过连toh续rr种coaurg媒rh媒iedw体o体hnic;)h、,som就但eth可这ing i以些s tra使条nsm用件itted直到现在才 交互性 A means of mass communication such as 在计算机ne“w中sp多ap得er媒, 到ma体g使az”in用e,这o。r t个elev提ision法. !! [from American Heritage Electronic Dictionary, 1991]
离散的数值组成,当它以15帧/秒显示时,人们就有连续感。
2003.9
a
5
1.1.2 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多媒多体媒系体系统统的的定特义征是:用计算机对一些独立的 信多息媒进体行系一统体化的的特制点作、处理、表现、存储和通信, 这一–些种信 离•媒注“连息 散体意M续必(的u时:型lt须组i不媒m间至e合是体无d所和i少(a关C”有离,任 媒 称通o)的散m媒我过何 体 为媒型b们体一i支 的 多n体媒所进a种任体谈持 系 媒ti行o连意论n一 统 体编组续的o种 都 系码合f“(时M均。多以 可 统e间可媒d上以?称i有体a)之”关为应)媒该体包和含
概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分类、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9
a
2
Part 1. 媒体与数据流
本部分介绍多媒体系统的基本
1.1.1 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要素,首 先对多媒体这个术语的含义进行界
1.1.2 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定,然后对不同的媒体特征进行描 述,并指出多媒体系统的重要特性, 最后介绍多媒体系统中的数据流特
集成性 只要同时处理了多 Medium : [lat. : middle] An intervening substance (通过连toh续rr种coaurg媒rh媒iedw体o体hnic;)h、,som就但eth可这ing i以些s tra使条nsm用件itted直到现在才 交互性 A means of mass communication such as 在计算机ne“w中sp多ap得er媒, 到ma体g使az”in用e,这o。r t个elev提ision法. !! [from American Heritage Electronic Dictionary, 1991]
离散的数值组成,当它以15帧/秒显示时,人们就有连续感。
2003.9
a
5
1.1.2 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多媒多体媒系体系统统的的定特义征是:用计算机对一些独立的 信多息媒进体行系一统体化的的特制点作、处理、表现、存储和通信, 这一–些种信 离•媒注“连息 散体意M续必(的u时:型lt须组i不媒m间至e合是体无d所和i少(a关C”有离,任 媒 称通o)的散m媒我过何 体 为媒型b们体一i支 的 多n体媒所进a种任体谈持 系 媒ti行o连意论n一 统 体编组续的o种 都 系码合f“(时M均。多以 可 统e间可媒d上以?称i有体a)之”关为应)媒该体包和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上讲:多媒体是指多种信息媒体的表现和 传播形式。
狭义上讲:多媒体是指人们用计算机和其他设 备交互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或指在计算 机中处理多种媒体的一系列技术。
多媒体的实质是将自然形式存在的各种媒体 数字化,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或处理,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7
多媒体技术
CD-I系统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CD-I可与家用 电视机、录像机及音响设备连接在一起,在系统的控 制下,把来自光盘的音频、视频和图像数据送给这些 家用设备。另一种方式是CD-I可以作为多媒体控制器 连接到其他微型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小型计算机上。
8
多媒体计算机
是指能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 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它集图、文、声、 像于一体并具有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应具备如下的特征: 1、光盘驱动器 2、高质量的音频卡 3、图文并茂的显示 4、多媒体窗口软件
9
1.1.3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
多媒体系统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
处理、编辑、表现、存储、通信或集成的信息系统。 它应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性:
5个感觉空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2、集成性:
多媒体信息的集成
集成性媒体设备的集成软硬件件集集成成
3、交互性:
10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2.1 信息载体革命的3个重要里程碑
无论信息处理技术多么先进,信息和信息技术 本身都要依托于一定的存储介质而存在,信息存储 技术在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信息载体的3次革命。 1、文字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脑外存储; 2、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复制; 3、现代计算机和互连网——实现了多媒体和信息 的共享。
11
1.2.2 媒体处理技术的历史发展与整合
❖ 从各类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从最早的 印刷术,到近代的电话、电报、电视的发明, 到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以至于现代的多 媒体技术,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以数字化 为基础的多媒体时代。
12
13
1.2.3 历史上的多媒体系统
➢ 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 Commodore公司于198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迄今已推出Amiga系统产品, 它们分别以M68000、M68020、M68030为CPU。为了 提高多媒体处理能力,Commodore在Amiga系统中 采用了用于动画制作、音响处理和图形处理的三 个专用芯片,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多任务的Amiga操 作系统,具有上下拉菜单、多窗口、图符等功能, 同时还配备了包括绘制动画、制作电视片头及作 曲等大量应用软件。
15
基于Motorola 68000处理器的Commodore Amiga系统 采用Hyper Card的Apple计算机(1984)
16
➢ Philips/Sony 公司的CD-I系统
1986年4月,Philips/Sony联合推出了交互式紧 凑光盘系统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同时 还公布了CD-ROM的文件格式。该系统把各种多媒体信 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在容量为650兆字节的只读光 盘上,用户可通过交互的方式来播放光盘中的内容。
14
➢ Apple的Hyper Card
1984年Apple公司推出的Macintosh机首次引入了 Bitmap(位图,或位映射)的概念和用图符(Icon)来作 为与用户的接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 是在1987年8月引入了“超级卡”(Hyper Card)之 后,使Macintosh机成为使用方便、能处理多种信息 媒体的计算机,Hyper Card是以卡片为节点的超级 文本系统,每一卡片不仅描述字符,还包括了图形、 图像与声音,使它成为当时唯一可与IBM PC分庭抗 礼的势力。
4
❖1.1多媒体的概念
❖ 1.1.1媒体及分类
纸介质
实际载体磁盘、录像带、录音带
媒体(承载信息的载体)
光盘、优盘 文字
逻辑载体图语像音
5
国际电信联盟(ITU)下属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 会(CCITT)把媒体分为以下五种: ❖ 感觉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 觉的一类媒体。
❖ 表示媒体:为了能更有效地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 体而人为研究和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 。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 处理技术和视频技术等集成在一起的技术。也就是 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 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 传输、处理和再现,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并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多媒体技术包括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音频和 视频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 式识别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等。
❖ 显示媒体: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 用的一类媒体,可分为输入显示媒体和输出显示媒体 两种。
❖ 存储媒体:用于存放数字化的表示媒体的存储介质 ❖ 传输媒体:用来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物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输介质
6
1.1.2 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
通常人们所说的“多媒体”是指感觉媒体的组 合,也就是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 媒体的组合。
2006.6 ❖ 薛为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陈启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 陈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 叶乃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论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 合技术,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集声音、文字和图象于一体,能使不同层次的用 户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丰富多彩。它的开发与应用, 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
智西湖
1
关于这门课
❖ 理论与实验 理论54课时 实验18课时 ❖ 课程安排 1-12、14章详讲 13、15、16章略
讲 ❖ 补充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沿介绍
2
参考书目
❖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初、中、高级),清华大学出版 社, 1999
❖ 陈文华《多媒体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张正兰《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狭义上讲:多媒体是指人们用计算机和其他设 备交互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手段,或指在计算 机中处理多种媒体的一系列技术。
多媒体的实质是将自然形式存在的各种媒体 数字化,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加工 或处理,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7
多媒体技术
CD-I系统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CD-I可与家用 电视机、录像机及音响设备连接在一起,在系统的控 制下,把来自光盘的音频、视频和图像数据送给这些 家用设备。另一种方式是CD-I可以作为多媒体控制器 连接到其他微型计算机、工作站以及小型计算机上。
8
多媒体计算机
是指能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 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它集图、文、声、 像于一体并具有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应具备如下的特征: 1、光盘驱动器 2、高质量的音频卡 3、图文并茂的显示 4、多媒体窗口软件
9
1.1.3 多媒体的关键特性
多媒体系统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
处理、编辑、表现、存储、通信或集成的信息系统。 它应具有以下特征:
1、多样性:
5个感觉空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2、集成性:
多媒体信息的集成
集成性媒体设备的集成软硬件件集集成成
3、交互性:
10
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2.1 信息载体革命的3个重要里程碑
无论信息处理技术多么先进,信息和信息技术 本身都要依托于一定的存储介质而存在,信息存储 技术在发展历程上,经历了信息载体的3次革命。 1、文字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脑外存储; 2、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了信息的复制; 3、现代计算机和互连网——实现了多媒体和信息 的共享。
11
1.2.2 媒体处理技术的历史发展与整合
❖ 从各类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从最早的 印刷术,到近代的电话、电报、电视的发明, 到20世纪40年代的计算机,以至于现代的多 媒体技术,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了以数字化 为基础的多媒体时代。
12
13
1.2.3 历史上的多媒体系统
➢ Commodore公司的Amiga系统 Commodore公司于198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迄今已推出Amiga系统产品, 它们分别以M68000、M68020、M68030为CPU。为了 提高多媒体处理能力,Commodore在Amiga系统中 采用了用于动画制作、音响处理和图形处理的三 个专用芯片,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多任务的Amiga操 作系统,具有上下拉菜单、多窗口、图符等功能, 同时还配备了包括绘制动画、制作电视片头及作 曲等大量应用软件。
15
基于Motorola 68000处理器的Commodore Amiga系统 采用Hyper Card的Apple计算机(1984)
16
➢ Philips/Sony 公司的CD-I系统
1986年4月,Philips/Sony联合推出了交互式紧 凑光盘系统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同时 还公布了CD-ROM的文件格式。该系统把各种多媒体信 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在容量为650兆字节的只读光 盘上,用户可通过交互的方式来播放光盘中的内容。
14
➢ Apple的Hyper Card
1984年Apple公司推出的Macintosh机首次引入了 Bitmap(位图,或位映射)的概念和用图符(Icon)来作 为与用户的接口。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 是在1987年8月引入了“超级卡”(Hyper Card)之 后,使Macintosh机成为使用方便、能处理多种信息 媒体的计算机,Hyper Card是以卡片为节点的超级 文本系统,每一卡片不仅描述字符,还包括了图形、 图像与声音,使它成为当时唯一可与IBM PC分庭抗 礼的势力。
4
❖1.1多媒体的概念
❖ 1.1.1媒体及分类
纸介质
实际载体磁盘、录像带、录音带
媒体(承载信息的载体)
光盘、优盘 文字
逻辑载体图语像音
5
国际电信联盟(ITU)下属的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 会(CCITT)把媒体分为以下五种: ❖ 感觉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 觉的一类媒体。
❖ 表示媒体:为了能更有效地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 体而人为研究和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 。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 处理技术和视频技术等集成在一起的技术。也就是 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 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 传输、处理和再现,使多种媒体信息建立逻辑连接, 并集成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
多媒体技术包括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音频和 视频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人工智能和模 式识别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等。
❖ 显示媒体:指感觉媒体和用于通信的电信号之间转换 用的一类媒体,可分为输入显示媒体和输出显示媒体 两种。
❖ 存储媒体:用于存放数字化的表示媒体的存储介质 ❖ 传输媒体:用来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物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输介质
6
1.1.2 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
通常人们所说的“多媒体”是指感觉媒体的组 合,也就是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 媒体的组合。
2006.6 ❖ 薛为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陈启祥《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 陈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 叶乃文《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3
第1章 多媒体技术概论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 合技术,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集声音、文字和图象于一体,能使不同层次的用 户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丰富多彩。它的开发与应用, 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带来巨大影响。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
智西湖
1
关于这门课
❖ 理论与实验 理论54课时 实验18课时 ❖ 课程安排 1-12、14章详讲 13、15、16章略
讲 ❖ 补充多媒体技术发展前沿介绍
2
参考书目
❖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初、中、高级),清华大学出版 社, 1999
❖ 陈文华《多媒体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张正兰《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