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失业人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失业人群”研究:失业大学生的现状与特点
陈彦龙
引言
近些年来,人们所说的失业人员往往指的是下岗者,但事实上,目前还存在另外一个日益增大的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他们在大学学历毕业后加入失业行列,他们大多是受到呵护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他们被劳动学研究专家和社会学家们称为“新失业群体”。
随着“老失业群体”的逐渐衰老和过世,随着“新失业群体”比例的增加,中国未来失业人员的主体和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不仅涉及到一个政策的衔接问题,更有可能引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新失业人群;现状;特点
“新失业人群”的形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承载社会、家庭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应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改善。现分析新失业人群下大学生就业的状与特点。
随着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膨胀,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正在由长期的“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使得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中国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已经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506万人,短短的8年时间内,招生人数增长了3.7倍。与此同时,毕业生数量也呈现出同步扩张的趋势。1998年,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人数为83万人,1999年为85万人,2000年为95万人,2001年为104万人,2002年为134万人.2003年为188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38万人,2006年为413万人。8年期间,毕业生总数增长了约4倍。每年净增70~100万大学毕业生。这一数据表明: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持续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将保持
并持续扩张。据统计,2000年,各类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人数为30万人,2001年为34.5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为52万人,2004年超过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6年接近100万人。历年的大学生失业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000年为31.6%,2001年为33.2%,2002年为27.6%,2003年为27.7%,2004年为24.6%,2005年为23.4%,2006年为24.2%。从长期发展趋势上看,虽然失业率处于动态下降状态,但总的就业形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依旧十分严峻。能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高校的声誉和发展。因而,如何在当今新的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
失业人群的特点
一、大学生失业现象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失业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以小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时代,是不存在失业现象的。在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时代,劳动者的失业是技术构成提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的失业,只不过是整个工业时代所存在的失业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从世界范围看,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存在着大学生失业现象,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例如在中国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在美国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则不足为奇。
我国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失业现象是取消大学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每个竞争者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的结果,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竞争力和积极性。我国之所以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劳动者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失业者,大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与能力来参与就业竞争。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追求个人的自由选择,大学生自主择业意味着他们在就业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所以,从表面上看,大学生失业现象造成了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导致了一些人对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错误判断,但实际上,大学生失业现象是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的一种必要代价。综上所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失业现象是在社会
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
二、大学生失业现象的被动性与主动性
在我国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失业者中,有一部分失业者是被动性失业者。他们之所以失业,确实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岗位,是严峻的就业环境造成的,而不是他们不愿意就业。这类大学生失业同其他失业者一样,具有被动性。但是,在大学生失业者中,有相当一批人是自愿失业者。所谓自愿失业者,是指那些可以找到就业机会但不愿意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包括那些找到了工作岗位且工作了一段时间但后来主动放弃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之所以失业,是因为他们所获得的就业机会低于他们的期望值。这些自愿失业者其实是一种出于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类大学生的失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失业者,他们的失业具有一种主动性。
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第一劳动力市场和第二劳动力市场。第一市场的工资较高,劳动条件较好,工作岗位较有保障,职业前景较好。第二市场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一般说来,第一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光顾第二劳动力市场,而第二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根本无法进入第一劳动力市场。在我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的时代,社会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第一劳动力市场的职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急剧增长,而第一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十分有限。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就业观念并没有随之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还保留着精英时代的思维定势,即认为大学毕业生必须进入第一劳动力市场,必须成为人上人,而不能进入第二劳动力市场成为普通劳动者,做一个人中人。正是在这种就业观念的支配下,在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大批的自愿失业者。2002年有人作的专题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中自愿失业者占失业总人数的比例大约为19.6%。这个比例可能还在逐年提高。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研究生的就业率反而低于大学生的就业率的现象,其原因就是因为研究生比本科生、专科生更不愿意光顾第二劳动力市场,在他们当中出现了更多的自愿失业者。
三、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相对性
大学生失业现象相对于其他一些社会群体而言,在失业的时间上相对比较短,在失业人数的比例上相对比较低。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