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 合理膳食 : 宜摄入低热量 、 低脂 、 低胆固醇 、 低盐饮 食 , 多食 蔬菜 、 水 果和粗纤维食 物如芹 菜 、 米等 , 免暴 糙 避 食 , 意少 量 多餐 。 注 生活护理 : 控制 体重 , 饮食 的基 ① 在 础上 , 结合 运动和行 为治疗 等综 合治 疗 ;
放膀胱结石 位 。两腿 高度 以胭窝 的 自然 弯 曲下垂为准 , 两腿 宽度为生理 跨度 4 。 5
6 。 间 , 胭 窝 下 垫 棉 垫 或 治 疗 巾加 O之 在 以保护 , 防止腓 总神经损 伤。官腔镜及 附
一
件必须在 2 戊 二醛 内浸 泡 1 % 0小时 后 , 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擦干 , 以免残 留 药液进入宫腔损伤组织。将 导光束 、 摄像
资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院 2 0 我 08年 5月 一 00 2 1
一
7天。手术器 械 采用奥 林 巴斯 公 司生 产1天 , 了解 患者 一 须 般情况 , 因患者系少数 民族 , 文化程度低 , 语 言沟 通 困 难 , 易 对 手 术 检 查 产 生 焦 容 虑、 恐惧 、 怕等 心理 。应 尽量用 其本 民 害 族 的语 言与其 沟通 , 使其产生安全感。 向 患者介绍术 前注 意事项 , 讲解 手术 过程 , 使患者对所进行 的手术有一定 的了解 , 向 病人说 明操作过程 中可能 出现的不适 , 以 便配合操作 。 术 中配合 : 患者 排空膀胱后协助其 摆
全身症状 : 主要是 发热 , 伴有 心动 过 速、 白细胞增 高和红 细胞沉 降率 增快 等 , 由坏死物质 吸收引起 。一 般在疼 痛发 生 后 2 4 小 时 出 现 , 度 与 梗 死 范 围 常 4~ 8 程
呈正相关 , 温在 3  ̄ 体 8C上下 , 持续 t 左 周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系统化的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康复及对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现将我们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11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43例患者于发病6h内住院治疗,77例患者于发病后6h后住院治疗。
收治时有43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9例患者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20例患者有心功能不全。
101例患者有高血压史,2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3例患者有高血脂。
所有患者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确诊。
12治疗方法:监护、休息、吸氧、解除疼痛、溶栓抗凝治疗、纠正心律失常、治疗休克、心力衰竭、对症支持治疗等[1]。
13护理方法:131严密监护:立即进入CCU进行多功能监护,连续心电图观察,血压、呼吸、体温及血液动力学监测并准确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
132休息与活动:患者急性发作时,严禁患者进行任何活动,只能卧床休息,使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心脏处于最低耗氧量以期缩小梗死的进一步扩大,使心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严禁自行翻身,一切生活护理由专人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防止不良刺激。
病情稳定后在医生允许情况下方可下床活动。
一般第一周绝对卧床,第二周可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适量的床上活动,如深呼吸、伸展四肢等,使患者血流通畅,避免出现血栓,加重患者的病情。
第三周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若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因演唱卧床休息的时间[3]。
133解除疼痛:急性心梗患者疼痛得不到有效缓解,会加重患者的心肺活动量,加重病情的发展,使梗死面积扩大。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是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步骤。
心梗病人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
心梗病人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心梗病人需要接受及时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康复。
一、护理措施:1.保持安静:心梗病人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安静的环境,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荷。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心梗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以及体温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不齐或过快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心电监护:心梗病人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4.氧气供应:心梗病人可能出现缺氧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氧气供应,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5.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心梗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以减轻心脏负荷,促进血液循环。
6.心理支持:心梗病人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二、观察要点:1.疼痛观察:心梗病人常常伴有剧烈的胸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放射范围。
并及时记录,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心律观察:心梗病人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心率、心律的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3.血压观察:心梗病人的血压可能出现升高或下降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血压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降压药物或补液等。
4.呼吸观察:心梗病人呼吸可能出现加快或不规则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规律,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
5.体温观察:心梗病人可能出现发热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如给予退热药物或冷敷等。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心梗病人的心脏功能,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心肌梗死急性期ICU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出血 、过敏等。
环境与心理护理
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 康复。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增强其 信心和勇气。
家属沟通
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争取家属 的支持和配合。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 疗方式、预防措施等,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意识和自 我管理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心源性休克
观察血压和尿量,预防和及时处理 心源性休克。
心脏破裂
观察有无心脏破裂的征象,如心脏 压塞、心脏杂音等。
梗死后综合征
观察有无发热、胸痛等症状,预防 梗死后综合征的发生。
02
护理干预
急救护理
确保患者安全
01
在急性期,患者病情往往非常不稳定,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
护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快速诊断与评估
心肌梗死急性期ICU的病情观 察与护理干预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病情观察 • 护理干预 • 特殊情况处理 • 预后与康复指导
01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
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注意是否出现发热或体温 过低。
心率
注意心率的快慢,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
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注意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 值。
活动与休息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指 导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和病情,指 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避免过饱、过快、过热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和临床护理
表3 2 组患者 对不 同治疗 依从 性程度 的比较 [ 例 ( %)]
导致 咳嗽 ,并严密 观察患儿反应 、面色、心律 、呼吸等情况 。从 小剂
量开 始调节雾化最 ,每次雾化 吸人时 间不超 过2 0 m i n 。密切观察 患儿 的体 征 ,如 出现哭 闹烦躁 、呛 咳、呕吐 、面色 发绀、呼吸急促 、心率
1 . 1心理护理
理 ,就可 以减少梗死范 围和并发症的发 生,这是降低病死 率的关键 。 由于生 活方 式及饮食 习惯 的不合理 ,工 作压 力增强等 因素的影响 ,心
大 部分患者存在 不同程度 的恐惧和焦虑 ,护士要 以周 到的服务 、
和蔼 的态 度 、亲切 的言语 和精 湛 的技术 ,使患 者产 生安 全感和 信赖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2 2 8 — 0 2
急性心 肌梗死为 内科 常见急症 ,是指在冠状动 脉病变 的基础 上 , 发生冠状动脉 血供 急剧减少或 中断 ,以致相 应心肌发生持久而 严重的 心肌缺血 ,引起部分 心肌缺血 性坏死…。临 床上常表 现为严重 而持久
两样本率或构成 比的比较采用酬金 验, P <O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杂志, 2 0 0 9 , 8 ( 1 ) : 2 8 — 2 9 .
[ 3 】 郑 志英 , 郭 晓翠 , 林梅芳. 个性 化 护 理 干预 对 患 儿雾 化 吸 入依 从
性 的影 响[ J ] . 齐鲁 护理 杂 志, 2 0 1 2 , 1 8 ( 1 3 ) : 7 9 — 8 0 . [ 4 ] 邵 建英 _ f 1 诊 患 儿雾 化吸 入依 从性 的研 究及 护理 对 策 [ J ] . 实用预
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以及其效果评价,并为读者提供相关建议。
心肌梗死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早期识别及干预、迅速恢复血流、缓解心肌缺血、保护心肌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我将按照这些原则逐一介绍相关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首先,早期识别及干预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护士在接触患者时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稳定性、休息状况、心电图变化等。
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启动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给予氧气等。
这样的干预可以迅速减少心肌缺血导致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其次,迅速恢复血流是关键的护理目标之一。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护士在协助医生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和出血情况等,及时纠正并发症。
对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提供及时的护理干预,如监测冠脉造影部位出血情况、及时进行血管封堵等。
迅速恢复血流可以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提高心肌的存活率。
缓解心肌缺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心肌负荷和减少心肌耗氧量。
这包括保持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心肌负荷,及时缓解疼痛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如给予硝酸酯类药物。
此外,护士还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护理措施。
保护心肌功能并预防并发症也是重要的护理目标。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ST段变化、室性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护士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患者相关药物,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预防血栓形成。
护士还应教育患者合理饮食、规律锻炼等,以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心肌梗死的复发。
以上所述是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通过早期识别及干预、迅速恢复血流、缓解心肌缺血、保护心肌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患者常规安置于心脏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2、观察患者胸痛发作的特征,如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缓解方式等。
动态监测心电图演变及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改变。
如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时,立即给予吸氧。
3、尽快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毫克肌注或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注意观察呼吸、血压。
4、再灌注心肌治疗应在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尽快实施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若无条件实施介人治疗并且患者无禁忌证,应立即(接诊患者后30分钟内)行溶栓治疗。
5、遵医嘱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各类急性心肌梗死均需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和比伐卢定。
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病、新近手术创面未愈合、血压过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抗凝治疗。
用药期间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6、急性期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行肢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动与主动运动、协助患者洗漱、进餐。
若无低血压,第3天就可在病房内走动;梗死后第4~5天,逐步增加活动直至每天3次步行100~150米。
由床上过渡到室内活动时动作应缓慢,并且监测运动时的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
若有并发症,则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7、起病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
随后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宜少量多餐。
适量进食水果、蔬菜,常规给予缓泻剂。
嘱咐患者排便时切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猝死。
8、卧床期间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肢体的主动运动。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方**萍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述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预防方法
• 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 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自觉 戒烟、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不良因素。
• 2.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 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 3.放松精神,平衡心态,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 要能泰然处之。
临床表现
• 1 . 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 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 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 (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 2. 症状:
• 2.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
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 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 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
治疗
•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 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 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 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2. 镇静止痛。
• 3.心肌再灌注治疗:30min内溶栓治疗或90min内介入 。 • 4. 抗心律失常。 •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6. 其他用药 • • 7. 生活与工作安排。
• 7. 进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 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 衰),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胸 痛的变化。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I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 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 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3)中老年人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 严重心律失常而排除其它原因者;
(4) 心电图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高 尖、倒置;
(5) 发作时伴有血压剧增或剧降,心律失常,左 心功能不全.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5
临床症状评估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7
临床表现
2.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胃部,
背部,左上肢酸胀和不适,特别是某些老 年或糖尿病患者发生AMI时可无胸痛,仅 有周身不适、疲乏等非特异性症状和恶心、 呕吐 、出汗、面色苍白等体征。某些老年 AMI患者可以急性左心衰竭、高度房室传 导阻滞 、反复晕厥 ,甚至心源性休克为 首发表现。
11
诱发因素
(6)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 心律失常:
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 均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死。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2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 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 靠三个方面: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6
临床表现
1. 典型的临床表现:持续性心前区或胸
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样剧烈 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 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 吐.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也可向两肩、 两上肢、 颈部、 颏部或两肩胛区放射.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高血氧含量 , 加心肌供养 , 增 改善心肌缺氧 , 缩小梗死范围。
3 13 止痛 : .. 临床常用 : ①度冷丁 5 0 m 肌 肉注射或 吗 O一10 g 啡 5~1mg 0 皮下注射 , 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 ; 硝酸 H油 0 ② .
3 g或 吲哚 美 辛 5—1 m 舌 下 含 服 , 滴 硝 酸 甘 油 , 意 心 m 0g 静 注 律 和 血压 的变 化 。
或 消 失后 流 量 减 少 到 4~ l i, 持 1 2 , 效 的 氧 疗 可 6Mmn 维 — d有
因, 如输液过快过多 、 合并感染 、 心律失 常 、 大便用 力及情绪
激动等 。如发现突然呼吸困难 、 口唇 发绀 、 烦躁 不安 、 咳嗽 、 咳粉红色泡沫痰 、 心率增快 、 肺底湿音等 , 还有些老年患 者症 状不 明显 , 仅表现 为疲乏无 力和轻 度咳嗽 , 应及时 报告 医生 迅速处理 。① 立即抬高床头 , 患者端坐卧位 , 使 双下肢下垂 , 以减少 回心血量 ; ②备好 强心利尿剂 、 管扩张剂 及其他抢 血
率也高。我 院 4 7例 老 年 A I患 者 中并 发 心 律失 常 者 占 M 5 % ( 括再 灌性 心律 失 常 ) 多发 生 在发 病后 3~7 , 6 包 , d 以
2 h内最多见。可伴有乏 力 、 4 头晕 、 昏厥等 症状 , 室颤 、 如 完 全房 室传导阻滞 , 心搏骤停均是主要致死原因 , 因此 , 监护心 律失 常非常重要 。①严密观察心律 的变化 , 异常及时报告 有
速 或 伴有 严 重 心 律 失 常 、 力 衰 竭 、 压 大 幅 度 波 动 、 电 图 心 血 心
位置严 格固定 , 以免因位置之差影响分析结果 。严密观察病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针对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的心肌缺血 、缺氧等症状 ,可以通过 采取 吸氧治疗 的方法 来缓 解。吸氧时 ,护理人 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 用氧气 器械 ,用鼻导管 持续高流量吸氧 。一般情 况下 ,前3吸 氧流量 应维持 d 在4 / i之间 ,患者病情 缓解后可 间歇性 吸氧 ,吸 氧流量 应维持 ~6Lr n a
2 ・临床护理 ・ 9 8
者 ,头部 放水袋 ,并将头下垫 两层毛 巾,避 免局部冻伤 。给予2%葡 5 萄糖 2rg 0 加地 米2 m 静推 ,3mi再测体 温 ,以观察 降温效果 。对 a 0g 0 n
Ap i2 1 , 1 0 N 1 r 0 2 Vo. 。 o。2 l 1 后 ,咳嗽痰 多 , 清理呼吸道 ,病室每 日通风2 ,协助患者翻身 ,同 要 次 时给患者拍背 , 使痰易于咳出,鼓励患者进食后适量饮水 ,降低分泌物
理体 会报道如 下 。
病床上 翻身 ,并适度坐起活动 四肢 。第4 周患者视 身体状况 ,可 以 ~5
在 室内进 行简单的活动 ,并在 不引起心脏不适 的前提 下 ,适当 的逐步 增加 活动量 。 1_ _3疼痛护理 2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之一 ,由于发生突然 ,并常伴有压 榨 、窒息或烧灼感 ,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护 理 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性质 、时间及部位 ,并根据 患者的病情 , 遵医嘱使用适宜的止痛及镇静药物 ,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并观察患 者用药后有无不适症状 ,发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医师处理 。
于肢体触觉消失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削,每2 ' 4 时一
次协 助翻身 。用 5%酒精按摩骨 突处 。以免 发生褥疮 。给患者定时做 0 皮肤 检查 ,并教 会患者及家属检查 皮肤方法 ,并告 知局 部长期收呀产 生 的后果 。指导 家属给患者做肢体 按摩和被动活 动,进食 自理缺陷 与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医院业务培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内容,供医院业务培训使用。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并进行动态观察。
护士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的连续监测可以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第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护士的参与。
护士需要了解常用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等,掌握合理的用药原则。
护士需要正确计算药物剂量,并进行准确的给药记录。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处理还需要注意心理援助。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次严重的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疏导技巧,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最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需要在患者出院后继续关注他们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护士可以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防知识,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此外,护士还可以协助患者制定个人康复计划,通过定期复诊和康复训练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涉及早期干预、监护、药物治疗、心理援助和康复等方面。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只有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度过难关,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康复护理诊断
要点一
总结词
评估心肌梗死病人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肌梗死病人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管理,以促进身体和 心理的恢复。康复护理诊断需要对病人的康复情况进行评 估,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如运动康复、药物治疗、 营养指导等,以帮助病人逐步恢复健康。同时,康复护理 诊断还需要关注病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指导病人改变不 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详细描述
向病人和家属说明药物的名称、作用 、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强调按时 按量服药的重要性。
随访教育
总结词
定期复查与随访
详细描述
告知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05
心肌梗死病人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总结词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 理诊断和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 心肌梗死的概述 •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诊断 •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 • 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 心肌梗死病人的案例分析
01
心肌梗死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心肌坏死。
环境与舒适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为病 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锻炼
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 计划,逐步增加运动量,促进心
功能恢复。
健康宣教
向病人及家属宣传心肌梗死的预 防知识和康复知识,提高其自我
保健能力。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细胞突然断气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病例是心肌梗塞的原因。
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心肌梗死极为重要。
一、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中,首先需要做的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正确诊断、更改治疗策略、及时帮助确定恢复情况。
这一步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以及定期检查心电图的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病情监测。
2、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当然要做出相应的治疗,以便疗效更好。
医疗团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系列的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肌重塑治疗、练习锻炼以及心脏健康饮食指导等,以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患者。
3、生活安排生活安排也非常重要,例如晚餐应有营养搭配,调补钙、硒等营养素,作息安排早睡早起,多运动保持充分的睡眠,贴心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晨练等,以便更好的恢复和治疗。
4、康复护理护士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仅要重视治疗,还要注重康复护理,如功能活动量的恢复、心理应激能力的增强等,注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早期恢复活动及社会交往等,以促进患者健康康复。
二、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1、减少危险因素发病率比较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一定要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例如,要控制血压,少吸烟,不饮酒,多锻炼,恰当调控血脂和血糖,以及每周定期的运动,充分的休息,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2、增强心血管疾病的抗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一些间歇性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控制应激情绪,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抗病能力,以减轻心肌梗死的病情,提高恢复机会。
3、适应复健活动适当的复健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锻炼腿部肌肉,减轻腿部疲劳,防止心脏衰竭的发生,从而减缓心肌梗死的病情,改善恢复效果。
4、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每天服用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及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少喝饮料和不吸烟,保证充足的摄入热量,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坏死。
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这时护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发达国家已位居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首。
我国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AMI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
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对AMI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9~76岁,平均58岁;住院期间死亡1例,2例转院行手术治疗,35例治愈出院。
急救措施立即吸氧,持续性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避免梗死范围继续扩大。
应用鼻道管或面罩吸氧。
出现心源性休克者要给予高流量吸氧(6~8L/分),一般氧流量2~4L/分为宜。
应向患者解释吸氧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措施之一。
合理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供氧,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
同时吸氧对减轻呼吸困难、胸痛、发绀以及焦虑、恐惧等也有积极作用。
立即使患者平卧,停止一切活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开辟1条以上静脉通道以便抢救时用药。
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保持通道持久有效,并避免损伤血管。
迅速止痛,持久、剧烈的疼痛和胸闷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肌缺氧,扩大梗死范围诱发心源性休克。
因此,应根据医嘱迅速止痛,必要时可用度冷丁50mg肌肉注射。
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变化迅速,护士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表情、疼痛程度,应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各项指标变化。
非典型症状患者的观察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休息和活动
? 第1-3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躯体的休息及大脑的休息,减 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 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 第3-6天鼓励病人每小时深呼吸和屈伸双足数次。还可做些轻缓 的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以避免发生肺不张和栓塞。无并发症者 可在床上坐起,一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在床边使用便盆。
? 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 为不稳定型,且发作频 繁,程度较重,持续时 间较长,硝酸甘油疗效 较差,疼痛时伴心电图 明显缺血性改变。
心肌梗死的护理
? 吸氧。 流量4~6 L/min。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低氧症状,有助于减轻疼 痛。
? 心电监护。 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的监测,每15分钟记 录心电图一次,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为 恰当作出治疗方案,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 控制液体量,减轻心脏负担 口服液体量应控制在1000ml/d,可进食浓米汤、厚藕 粉、枣泥汤、去油肉绒、鸡绒汤、薄面糊等。
饮食指导(二)
? 清淡饮食 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为主;病情好转 后改为半流食质,总热能4.18MJ(1000kcal)/d左右。 可食用的有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及水果; 主食用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不且 过热过冷
? 按摩通便 每日3次按摩患者腹部,将两手搓热放在以脐部 为中心的腹壁上,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做环行按摩,每次 10 min,以促进肠蠕动,促使粪便排出。
缓泻剂的应用
? 根据患者便秘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可给予果导片、 麻仁丸等药物,每晚服用。也可给予开塞露通便,每 次1~2个。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饮食指导
?
? 限制总热能 急性心肌梗死2-3d时以流质为主,每天总热能为2.093.35MJ(500-800kcal)。可食用藕粉、米汤、菜水、去 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宝宝乐等。应少量 多餐,避免一次量过多,以预防心律失常。凡胀气、 刺激性流质饮食不宜吃,如豆浆、年奶、浓茶、咖啡 等。
饮食指导(四)
? 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 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第 1~2天, 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蜜水、藕粉等清淡流质 饮食。每日 6~7次,每次100~1 50ml。
? 若患者的心律失常有所好转,疼痛减轻后,可 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 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 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 食治疗,但饮食仍须柔软、易于消化。
? 限制脂类 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饱食原则; 病情稳定后,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可逐渐增加或 进软食。脂肪限制在40g/d以内,伴有肥胖者应控制热 能和碳水化物,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好。
饮食指导(三)
? 注意钠钾平衡 ? 适当增加镁的摄入,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并发症,
尤其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 发生与发展。 ?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若急性期小便中钠丧失得 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 ? 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根据病情随时调 整。
? 加强排便护理。
排便方法指导
? 由于环境及排便习惯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开始时不习惯 卧床排便或有人在旁。护理人员要耐心说明床上排便的重 要性,以取得患者配合,
? 如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便,可将床头抬高 20°~30°,以 增加患者舒适感。排便时叮嘱患者放松情绪,张口哈气以 减轻腹压,勿屏气和用力排便,必要时可预防性含服心痛 定10 mg,并做好床边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 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 恐惧等表现。
?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况,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 对病人的问题,耐心倾听,清楚解释,告之病情的正
向变化,多询问病人的自觉症状,态度亲切和蔼,服 务周到。使之得到安慰,有一种安全感。 ? 对病人进行冠心病知识教育,解释监护仪的使用和治 疗情况。 ? 与家属联系,给与情感支持,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以备患者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 备好除颤器及抢救车,置于备用状态。
心电监护仪之电极
位置
? 三电极(综合Ⅱ导联) 负极(红):右锁骨中点下缘; 正极(黄):左腋前线第四肋间; 接地电极(黑):剑突下偏右。
? 五电极 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胸导(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心肌梗死的观察和护理
华北油田中医院 鲍丽秀
心肌梗死的定义
?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 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 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特征
?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 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 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 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 态改变为特征。
?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排便护理
? 保持大小便通畅 ? 对于老年男性伴
有前列腺肥大者, 尽量避免插导尿 管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排便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卧床休息、进食减少、 使用吗啡等引起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用力排便时可使腹内压猛增,增加心脏负荷, 加重了心肌缺血和氧耗,易诱发心力衰竭、肺 梗死甚至心脏骤停。
? 第二周,可在床边走动,以不出现症状为限。逐渐增加活动量。 适当活动可有效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促进心肌梗死的 康复。
? 如在发病后曾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卧床时间可延长,直至并发症得到控制。病情稳定7天后再按上 述原则逐步增加活动量。
心肌梗死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
?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 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 人的生活及护理,对其病程 转归十分重要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但约有50 %~80%的病人发病前1~2天或更 长时间有先兆症状
? 及时处理先兆症状 ? 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
? 既往无心绞痛者出现心 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