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观 察 要 点
饮食护理 : 合理膳食 : 宜摄入低热量 、 低脂 、 低胆固醇 、 低盐饮 食 , 多食 蔬菜 、 水 果和粗纤维食 物如芹 菜 、 米等 , 免暴 糙 避 食 , 意少 量 多餐 。 注 生活护理 : 控制 体重 , 饮食 的基 ① 在 础上 , 结合 运动和行 为治疗 等综 合治 疗 ;
放膀胱结石 位 。两腿 高度 以胭窝 的 自然 弯 曲下垂为准 , 两腿 宽度为生理 跨度 4 。 5
6 。 间 , 胭 窝 下 垫 棉 垫 或 治 疗 巾加 O之 在 以保护 , 防止腓 总神经损 伤。官腔镜及 附

件必须在 2 戊 二醛 内浸 泡 1 % 0小时 后 , 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擦干 , 以免残 留 药液进入宫腔损伤组织。将 导光束 、 摄像
资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院 2 0 我 08年 5月 一 00 2 1

7天。手术器 械 采用奥 林 巴斯 公 司生 产1天 , 了解 患者 一 须 般情况 , 因患者系少数 民族 , 文化程度低 , 语 言沟 通 困 难 , 易 对 手 术 检 查 产 生 焦 容 虑、 恐惧 、 怕等 心理 。应 尽量用 其本 民 害 族 的语 言与其 沟通 , 使其产生安全感。 向 患者介绍术 前注 意事项 , 讲解 手术 过程 , 使患者对所进行 的手术有一定 的了解 , 向 病人说 明操作过程 中可能 出现的不适 , 以 便配合操作 。 术 中配合 : 患者 排空膀胱后协助其 摆
全身症状 : 主要是 发热 , 伴有 心动 过 速、 白细胞增 高和红 细胞沉 降率 增快 等 , 由坏死物质 吸收引起 。一 般在疼 痛发 生 后 2 4 小 时 出 现 , 度 与 梗 死 范 围 常 4~ 8 程
呈正相关 , 温在 3  ̄ 体 8C上下 , 持续 t 左 周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护理常规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3.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放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率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一般护理】1.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 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6.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热量、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保健盒等,并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治疗。

6.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每15 30 分钟测量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2、心电图监测持续进行心电图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3、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

4、意识和精神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情况。

二、休息与体位1、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的 1 3 天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

2、协助翻身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但翻身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选择合适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三、吸氧1、吸氧目的给予患者吸氧,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

2、吸氧方式通常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 2 4L/min。

3、吸氧时间根据病情需要,持续吸氧 2 3 天,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少吸氧时间或停止吸氧。

四、饮食护理1、饮食原则发病后的 1 2 天内,以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果汁等。

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

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原则。

2、控制食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五、排便护理1、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仁丸等。

2、排便指导指导患者在排便时避免用力,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六、心理护理1、心理评估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专业看护

提供心理支持
应对焦虑:采用放松技巧,减 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教育患者和家 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
饮食指导: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 饮食建议 运动建议:指导适当的运动,提高心肺 功能
教育患者和家属
药物使用:向患者和家属详细 介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 专业看护
目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监测病情 保持通气道畅通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 教育患者和家属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的护理概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概述
护理目标:减轻症状、恢复心 脏功能、预防并发症 护理重点:监测病情、保持通 气道畅通、提供药物治疗、提 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和家属
提供药物治疗
提供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给予适当的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血管扩张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 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药物治疗
止痛药物: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物,缓解胸痛
提供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
情绪疏导:倾听患者的情绪,提供积极 的心理支持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和支持患者
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心电监测:连续监测心电图,及时发现 心律失常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 整药物治疗
监测病情
血氧饱和度监测:评估氧供需 平衡,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保持通气道畅 通
保持通气道畅通
姿势:保持半坐位,有利于呼吸道通畅 氧疗: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疗浓度
保持通气道畅通
咳嗽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有效 咳嗽,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一、病情观察:将病人置于抢救室或ccu,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的变化,预防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24h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

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病人洗漱、进餐,逐渐过度到床旁活动。

心肌梗死第5-7天后可在病室内、室外走廊散步,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

(2)饮食:起病后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随后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给氧:氧流量2-5L/min。

(4)心理护理: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病人恐惧心理。

(5)保持大便通畅。

2、用药护理:(1)给予吗啡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使用溶栓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

(4)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3、对症护理:(1)疼痛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予以心理护理,并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2)心源性休克应将病人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40°,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三、健康指导1、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

2、心理指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3、康复指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及活动时间过长。

4、用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随诊。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对其家属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护理人员,我在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此总结了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首先,及时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征象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气短、冷汗、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和呕吐等。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静脉血栓溶解剂等,以缓解疼痛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救治和护理,我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心脏监测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情况需要实时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血气分析等。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能准确地解读和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问题。

2.药物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并能正确推荐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

3.心肺复苏技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振荡器等。

熟练的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沟通和情感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例如,听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痛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解答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疑问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预防方法
• 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 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自觉 戒烟、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不良因素。
• 2.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 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 3.放松精神,平衡心态,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 要能泰然处之。
临床表现
• 1 . 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 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 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 (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 2. 症状:
• 2.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
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 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 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
治疗
•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 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 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 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2. 镇静止痛。
• 3.心肌再灌注治疗:30min内溶栓治疗或90min内介入 。 • 4. 抗心律失常。 •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6. 其他用药 • • 7. 生活与工作安排。
• 7. 进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 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 衰),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胸 痛的变化。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I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 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 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2)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
(3)中老年人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 严重心律失常而排除其它原因者;
(4) 心电图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高 尖、倒置;
(5) 发作时伴有血压剧增或剧降,心律失常,左 心功能不全.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5
临床症状评估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7
临床表现
2.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胃部,
背部,左上肢酸胀和不适,特别是某些老 年或糖尿病患者发生AMI时可无胸痛,仅 有周身不适、疲乏等非特异性症状和恶心、 呕吐 、出汗、面色苍白等体征。某些老年 AMI患者可以急性左心衰竭、高度房室传 导阻滞 、反复晕厥 ,甚至心源性休克为 首发表现。
11
诱发因素
(6)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 心律失常:
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 均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死。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2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 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 靠三个方面: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17.01.2021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及护理
16
临床表现
1. 典型的临床表现:持续性心前区或胸
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样剧烈 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 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 吐.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也可向两肩、 两上肢、 颈部、 颏部或两肩胛区放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1 . 卧床休息护理 .2 2
针对 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 的心肌缺血 、缺氧等症状 ,可以通过 采取 吸氧治疗 的方法 来缓 解。吸氧时 ,护理人 员应帮助患者正确使 用氧气 器械 ,用鼻导管 持续高流量吸氧 。一般情 况下 ,前3吸 氧流量 应维持 d 在4 / i之间 ,患者病情 缓解后可 间歇性 吸氧 ,吸 氧流量 应维持 ~6Lr n a
2 ・临床护理 ・ 9 8
者 ,头部 放水袋 ,并将头下垫 两层毛 巾,避 免局部冻伤 。给予2%葡 5 萄糖 2rg 0 加地 米2 m 静推 ,3mi再测体 温 ,以观察 降温效果 。对 a 0g 0 n
Ap i2 1 , 1 0 N 1 r 0 2 Vo. 。 o。2 l 1 后 ,咳嗽痰 多 , 清理呼吸道 ,病室每 日通风2 ,协助患者翻身 ,同 要 次 时给患者拍背 , 使痰易于咳出,鼓励患者进食后适量饮水 ,降低分泌物
理体 会报道如 下 。
病床上 翻身 ,并适度坐起活动 四肢 。第4 周患者视 身体状况 ,可 以 ~5
在 室内进 行简单的活动 ,并在 不引起心脏不适 的前提 下 ,适当 的逐步 增加 活动量 。 1_ _3疼痛护理 2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之一 ,由于发生突然 ,并常伴有压 榨 、窒息或烧灼感 ,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及休克。护 理 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性质 、时间及部位 ,并根据 患者的病情 , 遵医嘱使用适宜的止痛及镇静药物 ,及时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并观察患 者用药后有无不适症状 ,发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医师处理 。
于肢体触觉消失者,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削,每2 ' 4 时一
次协 助翻身 。用 5%酒精按摩骨 突处 。以免 发生褥疮 。给患者定时做 0 皮肤 检查 ,并教 会患者及家属检查 皮肤方法 ,并告 知局 部长期收呀产 生 的后果 。指导 家属给患者做肢体 按摩和被动活 动,进食 自理缺陷 与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观察与护理

稳 定 后 改 为 间断 吸氧 。持 续 吸 氧 时 , 日更 换 鼻 塞 1 每 ~2次 , 由 并
另一鼻孑 插入 , L 以减少鼻黏膜刺激 。 2 2 心理护理 . 心肌梗 死是急 危重症 , 多数患 者 的心 理压 力较
大 , 于 高度 紧 张 状 态 , 样 会 加 重 心 肌 的 缺 氧 , 梗 塞 面 积 扩 处 这 使 大, 因此 护 理 人 员 要 及 时 给 患 者 安 慰 及 心 理 支 持 , 解 除 紧 张 焦 以 虑 心 理 , 免 过度 兴奋 , 于 悲 伤 , 持情 绪 稳 定 , 持 环 境 安 静 , 避 过 保 保
23 生活护理 .
嘱患者绝 对 卧床休 息 , 急性期 患者 进食 、 漱洗 、
到改善症状 , 保证长期稳定预后的 医疗 目标 。
参 考 文献 『 ] 红 燕 .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监 测 治 疗 与 护 理 . 国煤 炭 工 1乔 急 中 业 医 学 杂 志 ,0 6 9 1 ) 14 2 0 , (4 : 1. 『 ] 灵 霞 . 肌 梗 死 的 护 理 . 国 医 药 与 临床 研 究 杂 志 ,0 8 5 2王 心 中 20 ,
量 吸 氧 ( 5L rn , 3~ / i) 以后 改 为 低 流 量 吸 氧 ( 2L rn , 情 a 1— / i) 病 a
血红 蛋 门失 去 运 输 氧 的 能 力 , 引起 心 脏 和 其 他 组 织 器 官 缺 氧 , 加 重动 脉 粥 样硬 化 的 发 生 , 进 冠 心 病 的形 成 。而 大 量 的 饮 酒 则 可 促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月 第 8卷
j _| | . .
第 2期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8第8页
9.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因为猛烈疼痛、恶心、呕吐、 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发低血压, 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 血量急剧降低,可引发心源性休克,收缩压 <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 神志冷淡,心率增快,尿量降低(<20ml/h)。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0第20页
4.皮肤观察 应帮助绝对卧床病人按时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及其它并发症。翻身动作要轻柔,协调一致, 既做好翻身及皮肤护理,又不影响病情。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1第21页
5.吸氧 在急性期3-5日应连续高流量吸氧(3~4L/min), 病情稳定后可改为间歇吸氧(1—2L/min),再逐 步改为必要时吸氧,总吸氧时间视病情而定,普 通7-10日。吸氧不但能改变心肌缺氧状态,减轻 疼痛,也可减轻气促、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早期吸氧有利于缩小心肌坏死范围。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5第15页
(3)体温 四肢是否温暖,来判断是否四肢末
梢循环良好。出冷汗时,说明末梢循环不
良,很可能是心P排血量低P 或者是P血容量不 足。同时应亲密观察中心静脉压。
(4)脉搏 若有室性期前收缩(早搏)应P-R注间意期:每0.28s 分钟期前收缩次数,及时汇报医师,并进
行对应紧急处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第1页
1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 2 病情判断 3 普通护理与观察
目 录
4 溶栓剂抗凝血治疗后观察
5 症状观察
6 并发症观察
急性心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第2页
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连续性缺血缺 氧所引发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猛烈而持久胸 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品不能完全缓解 ,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改 变,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 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1.执行心血管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1)发痛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可坐床边椅,有严重并发症者需延长卧床时间。

根据病情调整活动量,逐步提高活动耐力。

(2)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获得充足、高质量的睡眠.3.饮食护理(1)给予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

最初两天宜进半流质,病情好转后改为普食. (2)少食多餐,忌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酒。

4.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测,以防病情恶化。

(2)心绞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遵医嘱及时给予硝酸甘油、消心痛含服。

剧烈疼痛时给予强效止痛剂,并给予氧气吸入。

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

5.药物治疗及护理(1)止痛药物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镇痛药的效果。

同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脂类药物者随时监测血压。

(2)溶栓药物的护理准确、迅速地配置并输注溶栓药物,观察用药后有无寒额、发热、皮疹等过反应。

低血压,是否发生皮肤、粘膜、内脏出血等副作用,一旦出血应紧急处理。

使用溶栓药物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询问胸痛有无缓解。

(3)康心律失常药物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备急救药品、除频仪、起搏器,注意维持血药浓度;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抗休克药物的护理严密监测血压、神志、尿量、肢体温湿度等的变化,保持静脉通畅。

(5)抗凝药物的护理给药剂量、途径、时间准确,观察全身有无出血、过敏反应。

如抗凝剂治疗者应注意皮肤黏膜在无出血点、大小便颜色,并且实时监测思者的查血结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症处理(1)入院后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3~4L/min),以后根据病情改为低流量吸氧(1~2/min),病情平稳后停止吸氧。

(2)保持大便通畅,入院后常规给予缓泻剂,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嘱患者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发生意外。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心源性休克 : 可发生 在起病后 的数小 时至 l 内 , 周 主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 、 肤 皮 湿冷 、 呼吸加 快 , 脉搏 细而 快 、 汗淋 漓 、 大
烦 躁 不 安 、 量 减 少 , 峻 者 可 出现 昏迷 。 尿 严 心 力 衰 竭 : 发 生 在 起 病 的最 初几 天 多
高治愈率 , 少并发症 , 减 降低死亡率 。
关键词
06. 49 】
急性心肌梗死
护 理
分钟 内。因此 , 采取 加 强腹部 按摩 , 要 保
持 1 2天解 大便 1次 , 便 秘者可 作低 ~ 对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梗死面积继续扩大 , 诱发心 律失常及 其他
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 急性 心肌 梗死 发病 突然 , 疼 痛剧烈 , 有濒死感 , 极度恐惧和焦虑 , 尤
其 是 老 年 人 , 死 亡 的恐 惧 更 为 明 显 。 因 对
病 6小 时 以上 3 9例 , 心源性 休 克 1 , 3例 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 6例 , 心律失常 2 l例 ,
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般 护理 : 人 置 心脏 重 症 监 护 病 病
室, 专人护理 , 监测 生命 体征 , 绝对 卧床休
资料与方法

心肌梗 死 临床 观察. 国现 代 医生 ,09: 中 20
1 0.
息 1 以上 , 免搬 动 , 供一 切 生活 护 周 避 提 理, 保持环境安静 , 减少探视 , 无并发症者 第 2周允许在床上活动 , 然后逐渐加大 活 动量 , 离床站 立 、 内步行 等。给予 持续 室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AMI护理的目标是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并防止AMI的并发症。

以下是AMI护理的几个重要措施:1.快速诊断和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和血清心肌酶谱能够确认AMI的诊断。

ECG监测应从入院开始,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新的心电图变化。

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2.疼痛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或不适,应尽快给予镇痛治疗。

通常使用硝酸甘油快速缓解血管痉挛和减轻胸痛,可以通过舌下含片、静脉注射或静脉泵给予。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尝试吗啡等强力镇痛药。

3.血栓溶解治疗:AMI患者血栓溶解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UK)、重组人纤溶酶原激活物(rPA)等。

溶栓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并在特定时间窗口内使用。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包括血管再通及出血等并发症。

4.维持血液循环稳定:AMI患者往往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液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来维持血流稳定。

5.心脏监护和治疗:AMI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监护,包括持续ECG监护和定期测量心室功能。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给予负性肌力药物、抗凝剂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

6.控制危险因素:AMI患者通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护士应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理饮食、定期运动、戒烟和药物治疗等。

7.心理支持:AMI对患者来说是一次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打击。

护士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惧感,并指导患者和家属适应疾病和生活变化。

以上措施只是AMI护理的一部分,具体的护理措施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AMI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和紧急情况,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6/2
17
临床表现
2.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胃部,
背部,左上肢酸胀和不适,特别是某些老 年或糖尿病患者发生AMI时可无胸痛,仅 有周身不适、疲乏等非特异性症状和恶心、 呕吐 、出汗、面色苍白等体征。某些老 年AMI患者可以急性左心衰竭、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 、反复晕厥 ,甚至心源性休克 为首发表现。
2016/6/2
41
饮食
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 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 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 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 钠盐。
2016/6/2
42
排便
在床上排便者,应用屏风遮蔽,防 止干扰。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常吃些蔬菜、 水果及易消化、高热量 、 高纤维 素饮食。 尽量少用杜冷丁、吗啡药物。
2016/6/2
39
活动量安排
注:如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又有并发症,
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卧床休 息时间。如活动后反复出现心绞痛、 心动过速或心电图有明显缺血性改变 等,亦应延长卧床时间,减少活动量, 以保证心肌梗死部位能充分愈合。
2016/6/2
40
饮食
发病初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为 主,并避免过冷或过热的膳食。随 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增加半流食, 并逐步增加热能,允许进食适量的 瘦肉、鱼类、水果等。
2016/6/2
19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1. 肌酸磷酸激酶(CPK)在6-8小时开始升 高,24小时达最高峰。2-3日下降至正常, 特异性较强。 2. 肌酸磷酸激酶异构酶(CPK-MB)更具 有特异性敏感性。 3. 乳酸脱氢酶(LDH)在梗死后8-10小时 开始上升,3-5天达最高峰,约持续8- 14日方恢复正常。 4. 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1特异性较高。
2016/6/2 43
排便
心肌梗死患者应遵医嘱常规使用缓 泻药物,如麻仁丸,果导等。 劝告病人不要用力排便。 观察大便次数,保证每日一次。
2016/6/2
44
药物护理
硝酸酯类治疗: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止血压骤降, 发生低血压休克,影响重要脏器的血 供。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使用抗血
2016/6/2 31
血流动力学监测
AMI并有泵衰竭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 力学监测,以了解肺动脉收缩压(PASP) 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 (PAP)及毛细血管楔压(PCWP)并通 过漂浮导管热稀法测量心排血量。 护士应注意保持导管通畅,每2h用肝素盐 水冲管一次。
2016/6/2
临床表现特点,疼痛发作诱因,部位, 程度发作频率,疼痛是否放射以及伴 随症状,对硝酸酯类药物的反应。
2016/6/2
14
身体状况评估
2.尽早发现梗死先兆: (1)突然严重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 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2)心前区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 (3)中老年人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或 严重心律失常而排除其它原因者; (4) 心电图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 高尖、倒置; (5) 发作时伴有血压剧增或剧降,心律失常,左 心功能不全.
活动量安排
第2周,应逐渐增加体力活动, 可被动或主动地在床上坐起,并逐 渐增加床边起坐时间、次数和活动 量。
2016/6/2
37
活动量安排
第3周,可在床边室内活动和自 身护理。 第4周,可离开病室到走廊、厕 等处,作近距离的活动。
2016/6/2
38
活动量安排
1个月后可出院休养。 病后第7~8周,可行康复训练, 允许病人做一般家务劳动及完全自 我护理。 再过2~3个月可恢复工作。
2016/6/2 15
临床症状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 靠三个方面: 临床表现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2016/6/2
16
临床表现
1. 典型的临床表现:持续性心前区或胸
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的压榨样剧烈 疼痛,持续超过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 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 吐.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也可向两肩、 两上肢、 颈部、 颏部或两肩胛区放射.
2016/6/2
22
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社会状态:护士应了解病人的职业, 文化,经济条件,家庭成员和社会对 病人的支持程度等.
2016/6/2
23
护理措施
• • • • • • • • • 心 理 护 理
药 排 饮 活 缓 吸 加 一 物 便 食 动 解 氧 强 般 护 量 疼 监 护 理 安 痛 测 理 排
(4)便秘,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因 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
因排便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者并非少 见。所以,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应注意养成 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润肠 通便的措施。
2016/6/2
10
诱发因素
(5)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疾 走:寒冷刺激,特别是迎冷风疾走,易引起
人们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使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 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另一方面使血管收 缩,减少心肌供血量,二者促使心肌缺血, 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可使心肌坏死。
2016/6/2 20
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肌钙蛋白(cTnI) 在胸痛后 4-6 小时上升, 12 小时达高峰, 7 天 后才恢复正常,特异性强,是目前 诊断 AMI 诊的生化 " 金指标 " 。
2016/6/2
21
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心理状态:冠心病是心身疾病,AMI患者常 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 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 的情绪反应。主要有恐惧,焦虑,抑郁, 注意心理应激反应很可能是再次诱发和加 重AMI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善于发 现病人情绪和行为反应,并寻找应激源,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016/6/2
29
心电图监测
判断部位和范围:
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 心肌梗死的部位:如V1、V2、V3反映 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 映下壁。Ⅰ、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 变。
2016/6/2
30
心电图监测
监测中发现下列异常情况应及时报 告医生:室性早搏>5次/分;室性 早搏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早 搏及成对或连续的室性早搏;一度 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心房颤 动。
2016/6/2
4
病理生理机制
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由于某些机械原因(如高血压或冠 脉痉挛等)诱发了易损性斑块的破 裂和血栓形成,产生了急性冠状动 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结果。
2016/6/2
5
好发年龄
在中老年多发,男性多 于女性,亦可见于青年人; AMI起病急,发病凶险,死 亡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 极危重的表现类型。
32
吸氧
• 吸氧越早越好,方法有鼻导管吸氧法,面 罩吸氧法。通常在发病早期用鼻导管给氧 24-48小时,流量3-5L/min。 • 严重低氧血症者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 治疗,根据动脉PaO2变化调节流量。 • 对于伴有COPD患者,应给予持续低流量低 浓度吸氧。 • 用氧过程中注意用氧安全。
2016/6/2 33
2016/6/2 26
生命体征监测
神志:定时观察神志变化并准确记录。 血压:根据病情监测血压. 体温:每日监测四次体温,部分患者在发 病后24~48h,出现体温升高,一般 在38度左右,持续3~5天消退.是坏 死组织吸收热. 脉搏与呼吸:若出现脉搏细速,呼吸变快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
2016/6/2 27
2016/6/2
6
诱发因素
(1)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
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等均可加重心脏负 担,使心肌耗氧量猛增。由于冠心病患者 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管腔狭窄,不 能充分扩张以增加心肌灌注,造成心肌急 性缺血。缺血缺氧又可诱发冠脉痉挛,使 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严重时可促发急性 心肌梗死。
2016/6/2
小板、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出血 倾向.
2016/6/2 45
药物护理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剂量,忌突然停药,以防心 衰加重。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传导 阻滞或心率<60次/min时停用。合并有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重度肺气肿、 重度心衰和传导阻滞者应慎用或禁用 此药。
2016/6/2
手术、休克、严重 心律失常:
大出血、大手术、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 均可能触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而导致持续的心肌缺血,促发心肌梗死。
2016/6/2
12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 心理社会因素评估
2016/6/2
13
身体状况评估
1. 询问病人心绞痛发作史,疼痛加重的
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 称的T波。 2.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 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 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 3.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逐渐回到 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 4.恢复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此可 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
缓解疼痛
一般先给予硝酸甘油含服,随即静脉滴注 硝酸甘油。 疼痛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吗啡为首 选止痛药物。 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禁用吗啡。 吗啡用量为3~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派替定止痛效果较吗啡弱,剂量25 ~ 50mg,肌肉注射。
2016/6/2 34
缓解疼痛
在使用止痛药物过程中,要注意密 切观察:
① 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 部位、 发 作频率、 持续时间及对止痛药的反应情 况。 ② 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的 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