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课件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第一节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班: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聚集在一起。
级: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的班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一)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班级是与“班级授课制”的建立联系在一起的。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莫斯。但公认的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从实践和理论上阐明了这一学校教育制度。“国语学校的一切儿童规定在校度过6年,应当六班,如有可能,每班一个教室,以免妨碍其他班次。”《大教学论》
(二)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班级不只是许多个体的简单集合,它一旦建立就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因素而存在。
在班级中,教师的影响通过班级环境对学生发生作用,班级本身也成了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一个大的教育组织,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一)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夸美纽斯《泛智学校》
(二)我国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班级授课制严格意义上始于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正式创立。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凡初等小学堂儿童之数,六十人人以上一百二十人以下,例置本科正教员一人;其力足添副教员一人。
国民初年,级任教员、学级主任
我国在教育实践中最早使用“班主任”这一名称的是在老解放区。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名以上者,得增设助教员一人。”1942年,《小学训导纲要》:“实行教导合一制,必须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否则教导主任忙不过来。”
1949年7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新区目前国民教育改革的指示》中,说“废除、训教分立制度,实行教导合一,这一原则从两方面实施”(1)教师不只教书,而且要参加具体的指导工作;(2)组织上训育与教务统一。在学校组织上校长下设教育主任。取消级任主任,班主任任教员。”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在中小学设级主任,后撤销级主任设班主任。 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正式命名“班主任”。 1988年,《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和《小学德育纲要(试行稿)》颁发,同时颁发小学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小学班主任与中队辅导员的区别:
共同点是:班主任与辅导员都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都是为了培养新一代,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不同点有:
1、职务归属不同。班主任出自教育行政管理序列,由校长领导和任免,只有班级一
个层面。辅导员是出自少先队组织序列,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辅导员由共青团选派担任,其中包含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省县(区、镇)总辅导员等多层级。
2、称呼称谓不同。老师、学生、班长、组长、班委会等,是班级管理序列的称呼;
辅导员、队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中队委员会等,是少先队组织的称呼。
3、教育手段相对有差异。班主任工作侧重培养良好班风、班貌、班纪、班规,通过
班会针对性进行教育。少先队强调让队员在组织生活和参与丰富队活动中、在体验和感悟中自我教育。
(三)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理解:
1、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就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
2、给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精神关怀者”,由于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的关系,这样
的教师角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且受到学生的欢迎。
给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精神关怀者”,强调教师对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所应担负的职责
精神关怀:主要是关怀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及其成长与发展,即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关怀他们当下精神生活状况和他们未来的精神发展.能与学生心灵沟通,如德国思想家布贝尔说的“我——你”对话。
精神关怀内容:
是很广泛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因而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真正学会,学好也是一个过程.
斯霞老师是爱心育人的典范.
关心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品质,并非每个教师一开始工作就具有关心品质的,关心品质的获得,如何关心是需要学习的
总之,班主任的教师角色和管理者的角色又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在管理中实施教育,在教育中实施管理。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一)小学班级
在我国,小学班级大致由6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同一年龄段上数十位学生固定地组成,班额一般认为以45人为宜。
小学班级是学习组织;平行中有少先队组织;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
(二)小学班主任
1、角色定位——小学班级的管理者
2、小学班主任的双重管理者角色(既是班主任又是少先队辅导员)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班主任特有的专业化的主要内容:
---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的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
---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
---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
---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能力;
---人性化班级管理能力;
---具有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第二节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二、班级管理
班主任对班级所实施的管理,是对班级组织的领导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两个层面上的理解:
1、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外部管理)
2、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内部管理)
班主任按照学校计划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班级内外的力量,进行班级教育任务的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各种活动。
(二)说“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引导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组织目标。
1.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班级管理服务的对象也是小学生。
2.小学班级管理应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
3.小学班级管理必须具有发展性
第二章、正确认识小学生
回顾:教育学视野中的“学生”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