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

合集下载

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的中医音乐疗法探讨

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的中医音乐疗法探讨

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的中医音乐疗法探讨中医音乐疗法是一种将中医理论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疗法,其中,《黄帝内经》的五音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中医音乐疗法中。

在这种疗法中,音乐被用作治疗和调节身心健康的工具。

下面将探讨基于《黄帝内经》的中医音乐疗法。

《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理论是指五音关系对人体器官、组织和脏腑功能的影响。

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它们与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功能相关联。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五音与五脏功能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通过使用特定的音乐来调节五脏的功能,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在中医音乐疗法中,音乐被运用于调节身心平衡、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根据五音理论,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使用不同的音乐来治疗。

例如,对于心脏和血液循环问题,可以使用宫音;对于肝脏问题,可以使用角音;对于脾胃问题,可以使用商音;对于肺问题,可以使用徵音;对于肾问题,可以使用羽音。

通过调整不同的音乐频率、音调和节奏,可以刺激相应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促进健康的效果。

此外,中医音乐疗法还结合了音乐的美学原则,通过音乐的美妙旋律、和谐的和声和舒缓的节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焦虑,并提高情绪和心理状态。

音乐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得中医音乐疗法成为一种愉悦的疗法,同时也增加了疗效。

中医音乐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实施,如音乐疗法会话、音乐疗法训练和音乐疗法治疗等。

在音乐疗法会话中,音乐治疗师和患者进行交流,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音乐;音乐疗法训练可以帮助个人学习和掌握使用音乐来促进身心健康的技巧;音乐疗法治疗是将音乐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等,加强治疗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音乐疗法并非仅仅依靠音乐治疗身体疾病,它更重视平衡身心,调整思维情绪。

因此,中医音乐疗法需要患者和音乐治疗师密切合作,患者需要主动配合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总之,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的中医音乐疗法是一种将中医理论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疗法,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来调节五脏功能,促进健康和治疗疾病。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

中医五音疗法理论2000年前,《黄帝内经》就认为,音乐与宇宙天地和人体气机密切相通,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五音与五脏之气相对应,从而具有了治疗脏腑经络疾病的作用。

《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乐记》云:“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发现五音和五脏相关。

现代科学仪器也证实经络腧穴的传导,证实共振。

我们提出基于《黄帝内经》的五音五脏关系的谐频共振学说,这个学说不仅是老祖宗内证的结果,还是现代科学外证的结果。

五音对应五脏,实际上得从中医的“情志治病学说”说起。

例如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

如过思使脾胃功能降低,用“宫”音来调整;过忧过悲可以引起肺的问题,用“商”音来调整;过怒伤肝,用“角”音来调整;过喜伤心,用“徵”音来调整;惊恐过度可以引起肾的问题,用“羽”音来调整。

音乐调理,不是说音乐必须要跟哪个脏器对应,是因为人体有问题了,在调理时运用五音五脏、情志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中医五音理论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确立的声学与医学相关的具有特色的声学医学理论框架。

一般来讲,音源发出的声音总共有三个介质来传播。

第一,是空气传播的音乐声波,通过耳朵,到听觉神经进入大脑;第二,是物质身体传导,固体传导的这个音乐声波,通过皮肤振动觉感受器,感受通过神经细胞传过来声波,还有一个就是皮肤本身有的细胞组织,自身可以感受到这个振动;第三,通过水等液体传导。

用中医来讲,有一个经脉腧穴的接收途径,腧穴接收到音乐声波以后,通过经络影响五脏,达到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的功能。

比如用手按头上,人说话时可感受到振动,从而验证了人体实际上就是个大的共振腔。

五音与五脏相通

五音与五脏相通

五音与五脏相通《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此人与天地相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崔、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徽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徽,徽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徽、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抚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微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貌”。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微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角音疏肝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盆然之感,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常听角音,有助于气血调达。

人体以气血为用,气血流畅,全身气机调达,营养得以输送全身,身体代谢的废物也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人体内部脏器运动和谐,体现于外则神清气爽、容光焕发。

代表曲目《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23~1时气血流至胆经,1~3时气血流至肝经。

23点前睡眠有利于肝脏、胆脏的机能恢复。

所以收听时间可以安排在睡眠前1小时左右,并配合相应的穴位按摩,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适合人群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症。

肝对应怒,属木。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

论《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疾思想《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五音疗疾思想,并根据“五脏相音”理论把五脏与五音对应联系在一起,强调不同调式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具有不同的影响,以此来调理脏腑阴阳。

同时,可通过“五音闻诊”来诊断疾病,进而辩证施乐,对疾病进行判断与治疗。

本文从五音疗法的来源、音与声的区别、五音闻诊、辩证施乐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标签:五音疗疾;五脏相音;黄帝内经音乐疗法由来已久,《说苑》记载的5000年前原始部落苗父用竹管乐器为患者治疗疾病,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疗法的文献记录。

随着以《礼记》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关于音乐治疗理论的出现,五音疗法开始形成基本完善的体系。

《乐记》确定了角、徵、宫、商、羽五音。

其中“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等提法,是古代音乐体系的医学价值,是对音乐的高度评价。

1 音乐的来源《吕氏春秋》:“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本于太一。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1]可见音乐源于“太一”,由“阴阳”变化而来。

它对应天之五行、地之五季、人之五脏。

音乐乃是利用外在规律的声音秩序,来恢复人体内部阴阳的和谐,维持平衡发展,这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表现。

2 声与音的区别第一、声与音的本义不同,“声”的本义是指人从听觉中获得的声音,是天地万物间的一切声响。

第二、声与音的来源不同[2],有“外”与“内”之别,《说文解字注》中“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声是最简单的、没有节奏的;音是进行整合后复杂的、有规律变化的声。

“音”是由“声”变化发展而来,具备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3 五音闻诊五音首先是诊断方法其次才被用于治疗,它从一开始就属于诊断的范畴,如“闻其声,而知其形”。

《黄帝内经》中:“天有五音,人有五脏。

”可看出五音与五脏相互对应、相互影响。

肝—角—呼、心—徵—笑、脾—宫—歌、肺—商—哭、肾—羽—呻,并通过与五脏相应的五音变化,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进而诊断疾病。

五音疗法故事

五音疗法故事

五音疗法故事摘要:一、五音疗法的概念与起源二、五音疗法的作用与原理三、五音疗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四、如何在家中运用五音疗法自我调节五、五音疗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六、五音疗法的发展前景与挑战正文:五音疗法,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音乐来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早在《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中就有相关记载。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即心、肝、脾、肺、肾。

五音疗法的作用在于通过音乐来调节人的情绪、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五音疗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作用,音乐能够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愉悦、平静、悲伤等情绪,从而影响心理状态;二是生理作用,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刺激人的听觉神经,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实验证明,音乐能够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多巴胺等有益神经递质,降低应激激素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免疫功能等。

在实际应用中,五音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患有焦虑症的病人,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学习古琴。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显著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是因为古琴的音色、节奏等要素对人体具有舒缓、安定的作用。

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五音疗法进行自我调节:首先,了解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音乐;其次,安排固定的时间欣赏音乐,最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后,边听音乐边进行深呼吸、瑜伽等养生运动,以提高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五音疗法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例如,通过生物反馈技术检测病人的生理指标,为个体化音乐治疗提供依据;利用计算机算法,为病人量身定制音乐处方等。

未来,五音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五音疗法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五音疗法的优势,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

音乐可以治病——古老的“五音疗疾”音乐节奏与人体节律和谐,所以音乐疗法能促使人奋发,有利健康。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五脏与声音有密切关系。

五脏精气充足、气机调畅是发出各种声音的先决条件,即“五脏外发五音”。

由于五脏的形态结构不同,所藏精气有别,参与发声作用不同,所以五音又分别与五脏有选择性的相应关系,即“五音内应五脏”。

五脏有病,声音的高低、长短、徐促也不同,体现了“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中医整体观。

又进一步说明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我国于80年代初期开展音乐治疗,1995年后,音乐疗法得到不断发展和推广,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戴河疗养院及北京、哈尔滨、开封等地,都将音乐疗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西苑医院即用音疗当做处方,肺癌病房放「商」乐,肝癌病房放「角」乐。

五音化解(治疗)注意事项:A、控制音量,一般在40~60dB(分贝)即可,用于安神的可更低些。

B、选择乐曲应该根据患者的民族、文化、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可选择全部收听,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收听。

C、音乐治疗每日 2~3 次,每次以30 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免受外界干扰。

下面从土、金、木、火、水五行和宫、商、角、徵、羽五音方面分别介绍:1、五行补土宮属喉音,五行为土。

音乐补土。

脾胃虚弱者,可以常听宫调式歌。

宫调式歌属土、主脾胃,土主化助长,调和气血流通,平呕吐,特别对于食欲不振、小孩消化不良等症有疗效。

此类音乐有:《月光奏鸣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珊瑚颂》等。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

中医五音疗法中医五音疗法⒈简介⑴背景中医五音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它基于五音音乐对人体五脏的影响,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和音色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⑵原理中医五音疗法的原理是基于五音音乐与五脏的相对应关系。

根据《内经》记载,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

通过调节五音音乐的特点来刺激相应脏腑,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⒉疗法步骤⑴评估在进行中医五音疗法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脏腑功能、症状和体质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需要调节的脏腑和适合的音乐治疗。

⑵选择音乐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选择适合患者的音乐治疗方案。

音乐可以选择针对特定脏腑的五音音乐,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适合的音乐。

⑶音乐疗法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聆听选定的音乐,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呼吸和身体调节。

医生还可能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按摩、针灸等,增强治疗效果。

⒊应用范围中医五音疗法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⑴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⑵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⑶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⑷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⑸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帕金森病等。

⒋注意事项⑴专业指导中医五音疗法属于专业医学领域,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进行。

⑵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对音乐治疗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医五音疗法时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⑶没有副作用中医五音疗法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⒌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⒍法律名词及注释⑴中医: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

⑵五音:指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五种基本音,分别为宫、商、角、徵、羽。

⒎结尾本文档是关于中医五音疗法的详细介绍,包括疗法原理、步骤、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古琴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古琴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古琴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中国的音乐疗法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是真正系统地发展为一门学科,则是缘自《黄帝内经》的“五音对五脏”的观念。

根据中国音乐发源自上古“河图洛书”的数学模式,从而推衍出人体的生理节奏,导引出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理论系统。

五音为角、徴、宫、商、羽”;对应的五脏为“肝、心、脾、肺、肾”。

中医历来认为,人与大自然形成阴阳太极的整体性。

而人之所以有病,就是由于阴阳失调。

音乐疗法的作用于人体,就是调节人体“内易”的旋转,以便适应自然界的“外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界旋转的平衡与和谐,借以达到康复身心的目的。

这不仅是生命科学的一个新的途径,也是研究健康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黄帝内经・素问》中《五脏生成篇第十》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

”这好比现代声学中认识到不同的频率声波,传播到神经的边缘系统,透过此系统再作用于人体的不同内脏一样。

在古代医学论述中说:人体小宇宙中的五脏,正好对应于外界大宇宙中的五行,五脏各有对应的属音,正如五行一样。

木枝叶条达,有生发的特性。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主疏泄;火性湿热,其性炎上。

心阳具有温煦之功,故以心属火,主血脉。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脚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主气血。

金性清肃、收敛。

肺具清肃之性,肺气以肃降为顺,肺属金,主气。

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

肾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肾属水。

五音与五脏看来似乎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实都是可以经由“五行”的共通属性而彼此相互作用的。

当五音进入人体之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组织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进而便能够调整人们的生理机能。

因为人体是由许多有规律的、协调振动的系统所组成的,诸如大脑的电波运动、心脏的搏动、肺部的收缩、肠胃的蠕动和自律的神经活动等等,都是有着一定的节奏、节拍和频率的。

当有着一定频率的音乐节奏与人体的内部器官的振动节奏相吻合一致时,就能够产生同步共振作用,对脏器产生按摩作用,从而可以缓解或改变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五音与五脏相通

五音与五脏相通

五音与五脏相通《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此人与天地相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将角、崔、宫、商、羽五音分属木、火、土、金、水,从而五音与五脏相通,有了“五脏相音”学说,即宫声入脾,商音入肺,角声入肝,徽声入心,羽声入肾。

与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似,五音也是对立统一的,宫生徽,徽生商、商生羽、羽生角,于调式上为主属关系,此为相生;而商、角属金、木;徽、羽属水、火,均为大二度,系不协和音程,属相克。

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古人就将五音各调归类:“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郁,惨抚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微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貌”。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五脏相音”学说在音乐养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说来,宫调式和微调式色彩明亮,有健脾、养心的作用;羽调式和角调式色彩上较暗淡,有补肾、疏肝的作用,商调式介乎两者间,可使人感欣慰而有清肺之功效。

因此,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适当的音乐可获得较好的养生效果。

角音疏肝角音,相当于简谱中的“3”。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盆然之感,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常听角音,有助于气血调达。

人体以气血为用,气血流畅,全身气机调达,营养得以输送全身,身体代谢的废物也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样人体内部脏器运动和谐,体现于外则神清气爽、容光焕发。

代表曲目《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收听时间中医认为,23~1时气血流至胆经,1~3时气血流至肝经。

23点前睡眠有利于肝脏、胆脏的机能恢复。

所以收听时间可以安排在睡眠前1小时左右,并配合相应的穴位按摩,可以取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适合人群抑郁、易怒、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症。

肝对应怒,属木。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

“宫、商、角、徵、羽”五音应五脏,看看古人是怎么用五音治疗疾病的中医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均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成,二者基于共同的哲学基础。

古代音乐五音调系统在五行学说的指导下应用广泛,通过用不同音阶音色来影响情志,从而作用于五脏,改善健康,是为“中医五音疗法”。

五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五音是指常人能听到的所有声音,如《灵枢·脉度》中的“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狭义的五音是指古人对五声阶名的称谓,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就是《周礼·春官·大师》中的“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五音疗法的“五音”正是从狭义角度进行命名的。

一、中医五音疗法的历史渊源中医五音疗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关于“昔陶唐之时……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的记载可以视作中国音乐疗法的初现。

到春秋战国时代,随着以《礼记·乐记篇》和《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关于音乐治疗的成熟理论出现,早期中医五音疗法开始形成基本完备的体系。

《乐记》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旧有的音乐理论,确定了角、徵、宫、商、羽五音,同时深入探讨了音乐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

其中“乐者乐也,琴瑟乐心;感物后动,审乐修德;乐以治心,血气以平”等提法,更是明确了中国古代音乐体系的医学价值。

《灵枢·五音五味篇》《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金匮真言论》四篇则将五音与世界、个人、五脏乃至于五时、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味的联系作了辨证的论述和分析。

秦汉以来直到近代的两千年间,中医五音疗法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未能取得系统的、突破性的进展,但不乏大量的实践和试验,依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医界和音乐界都掀起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潮。

中医五音疗疾法

中医五音疗疾法

中医五音疗疾法古人说,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于调和五行的高手。

因为在我们传统医学中,五脏可以影响 五音, 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据说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 用音乐。

一曲终了, 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 《左传》 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音乐可以深入人心,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

在聆听中 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生理学上,当音乐 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 共鸣。

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用乐如用药 在繁体字中,樂、藥、療三字同源,音乐与药物、治疗具有天然的联系。

音乐可以舒体悦心, 流通气血,宣导经络,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有调治的能力。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 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

中国音乐追求的清、静、淡、远的意境,与中医学提倡顺 应自然“恬惔虚无”的法则出一辙。

阴阳五行体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窍:鼻、目、耳、舌、口 为了适应读者的五行排序,本文以“金”打头心——五脏中的君主 心脏通常不会偷懒, 它一刻不停的搏动完全符合属于火的特性。

心脏掌控着精神和血液的循 环,然而,现实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在减少的睡眠、很少运动的身体……无一不在伤害 我们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脏系统的不适。

心常见不适:失眠、心慌、心胸憋闷、胸痛、烦躁、舌尖部溃疡。

属心的音阶:徵音,相当于简谱中的“5”。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 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最佳曲目:《紫竹调》。

心气需要平和,这首曲子中,运用属于火的徵音和属于水的羽 音配合很独特,补水可以使心火不至于过旺,补火又可使水气不至于过凉,利于心脏的功能 运转。

五音疗法防治疾病

五音疗法防治疾病

五音疗法防治疾病
“五音疗法”是《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种民族调式音乐。

古人认为,这五种调式音乐与人的五脏对应,都能通过影响人的情绪来改善相应的脏腑功能。

宫调式乐曲风格优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一样宽厚深沉,中医认为,这种乐曲可入脾,对脾脏有良好的作用。

(脾在五行中属“土”)脾胃不好的人可多听这种音乐。

商调式乐曲乐声高亢、悲壮、雄劲、铿锵,具有“金”的特性,像敲击金属发出来的声音那样响亮、有力,中医认为,这种乐曲可入肺(肺在五行中属“金”)肺脏不好的人可多听这种音乐。

角调式乐曲能构成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的特性,能让人感觉好像置身在绿色世界一样,这种乐曲可入肝(肝在五行中属“木”),肝不好的人应多听这样的音乐。

徵调式乐曲旋律轻快、明朗、欢畅,具有“火”的特性,能让人产生一种轻松、活泼、跳跃的感觉,这种乐曲可入心(心在五行中属“火”)心脏不好的人适宜多听这类音乐。

羽调式乐曲风格清幽、明净、凄凉、哀怨,苑如白纱垂挂在天空,像行云,似流水,具有水的特性,给人以柔润、清纯之感,这种乐曲可入肾(肾属“水”),肾不好的人应多听这样的音乐。

音乐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特别是在防治肿瘤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很有关系,而音乐恰好能有效地调整人的心理和情绪。

五音对应五脏如何通过声音辨健康

五音对应五脏如何通过声音辨健康

五音对应五脏如何通过声音辨健康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的“闻”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黄帝内经》中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即五声对五脏,通俗来讲就是,仔细倾听五声,便能大概了解五脏的情况,可以说五声是脏器健康的窗口。

发怒爱喊肝火旺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

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还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问题,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适当吃些有助于清火的寒凉食物,菊花茶、荠菜、丝瓜都有利于疏肝解毒。

平常习惯“长吁短叹”的人,可能为肝气郁结,柴胡、薄荷、苏叶可以疏肝郁、防气结。

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提到,常发“嘘”字音,对肝火旺、肝虚、眼疾都有保健作用。

马上就要发怒的人多念几遍嘘字,也有助于自己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免怒气伤肝。

狂笑不止有心病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

心气足的人就会爱笑,笑声听上去也很爽朗,适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气。

如果一个人经常不明原因地狂笑不止,就有可能是心出现了问题。

同时,过多、过度的笑会耗伤心气。

如果多笑一会儿、多说一点话,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多为心气虚,就要注意保养心气了。

养心的关键是学会慢生活,工作时间特别紧张,下班了就要刻意放慢节奏。

食补方面,桂圆、莲子、百合、黑木耳,都能益心气养心阴。

六字诀中,常读“呵”字音可以补心气,对治疗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处。

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时可以吃些山楂干,酸味的东西有收敛作用,能阻止心气太过涣散,保护心脏,又能疏肝解郁,让心情平静下来。

唱歌没底气脾虚脾,在志为思,在声为歌。

因此,如果一个人歌声洪亮,脾就应该比较健康。

相反,如果一个人脾胃有病,唱起歌来就会声音低微,没有底气。

生活中,饮食不规律会把脾气打乱。

养脾的关键时期在长夏(7月初-8月初),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

《史记》云:“故采用音乐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埃及在远古时代的古典著作中称“音乐是灵魂之药”。

音乐疗法在临床上可分为单纯音乐疗法、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疗法。

单纯音乐疗法是单纯通过听音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它与一般欣赏娱乐性音乐有原则区别。

它是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听不同的音乐,使人体机能得以不同的变化。

可治疗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选曲原则,一种是按患者情绪给以同样的音乐。

如患者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就给予兴奋的音乐,去增强他的兴奋性,过一会儿,他就会感到疲劳了,自然会产生疲劳的情绪。

抓住这个时机,再给以有镇静效果的乐曲,最终会达到让兴奋情绪平静下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情绪处于郁闷状态,则应给以较压抑的小调。

因为某种情绪在音乐的支配下,达到顶峰时,会出现一个向相反情绪转化的时刻,而这一时刻,正是患者感到畅快的时刻。

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好选曲,而不是根据疾病的种类,对患者给以良好的音乐,会增加治疗效果。

音乐电疗法是患者接受音乐治疗的同时,还接受音乐电流治疗,电流与音乐是同步的。

其治疗方法是患者用耳机听音乐,音乐电流通过两个板状电极放在人体患部。

临床常用于神经痛、神经衰弱、头痛、失眠、早期高血压、扭挫伤等疾患的治疗。

音乐电针疗法是音乐疗法与针刺疗法相结合。

在进行音乐电针治疗时,病人一边用耳听音乐,一边进行音乐电针治疗。

由于音乐电流具有止痛、活血作用,从而加强了针刺的作用。

主要用于神经痛、肌肉萎缩等疾患及电针麻醉。

中医的音乐疗法中医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

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

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

五⾳(宫、商、⾓、徵、⽻)与五脏(脾、肺、肝、⼼、
肾)
⾳乐可以让我们⾝⼼放松,⾝⼼放松则利于⾝⼼的健康,可见⾳乐也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我们经常听到⾳乐胎教,这就是⾳乐的神奇功效之⼀,下⾯我们就为⼤家介绍五⾳保健的常识。

⽤⾳乐治病,早在⼏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了。

《黄帝内经》中记载:“肝属⽊,在⾳为⾓,在志为怒;⼼属⽕,在⾳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在⾳为宫,在志为思;肺属⾦,在⾳为商,在志为忧;肾属⽔,在⾳为⽻,在志为恐。


这是古⼈根据阴阳五⾏理论,把五⾳(宫、商、⾓、徵、⽻)与⼈的五脏(脾、肺、肝、⼼、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起,即五⾳配五脏,五脏配五⾏,五⾏配五志。

⽽“五⾳疗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的。

具体说:宫调乐曲,悠扬和谐,助脾健运,旺盛⾷欲。

商调乐曲特点:风格⾼亢悲壮、铿锵肃劲,善治躁怒,使⼈安宁。

⾓⾳调畅平和,善消忧郁,助⼈⼊眠;徵⾳抑扬咏越,通调⾎脉,抖擞精神;⽻⾳柔和透彻,发⼈遐思,启迪⼼灵。

古语有“百病⽣于⽓⽽⽌于⾳”,充分说明了⾳乐对⼈们健康的重要性。

历史上⽤⾳乐治病的例⼦有很多。

如宋代⽂学家欧阳修曾勤于政事,过于忧⼼,导致形体消瘦,医治数次⽆效。

后来,每天听古曲《宫声》数次,⼼情逐渐由忧郁专为愉快,不药⽽愈。

现在,五⾳疗法不仅会⽤于缓解精神压⼒、抗焦虑忧郁、治疗失眠等传统领域。

还能协同震动、光电、针灸、推拿等多种⼿段,治疗痛症、脑瘫、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发性⾼⾎压等多种疾病,显⽰出了⼴阔的发展潜⼒。

对于健康⼈⽽⾔,在⽣活中应善于充分利⽤五⾳调节情绪,养⽣保健,才是最实际的。

祖国医学中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祖国医学中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祖国医学中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传统中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建立了完善的人天整体理论,将五脏与五音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善的五脏相关理论。

祖国医学五音理论把五音与五脏联系起来,包含着声学与医学相关的科学因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就《内经》中所论五音的含义及与五脏的关系,简述如下:1.五音的含义五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五音,如《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这里,五音泛指各种声音。

狭义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

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

它们随调的不同而改变音高。

由这五个音所组成的调式叫五声调式。

所谓调式是指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组音(一般在七个以内),并以其中某个音为主音,形成的一个体系。

根据主音的不同,又有宫、商、角、徵、羽不同的调式。

调式不同,音乐的色彩亦不同,宫调式、徵调式色彩明朗,羽调式、角调式色彩暗淡,商调式介于其中。

由上可知,五音不仅是唱名,而且是调名,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色彩。

《内经》中关于五音的含义,古人也有论述。

如唐·王冰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五音:“角谓木音,调而直也。

徵谓火音,和而美也。

宫为土音,大而和也。

商谓金音,轻而劲也。

羽谓水音,沉而深也。

”后世医家多尊王注,如《素问吴注》亦云:“角为木音,和而长也”,对其他四个音的注则与王冰同。

现代论述五音,一般只简单提到它们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1、2、3、5、6五个音阶。

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一音一脏”相应的想法,可单个的音如何能影响及不同的脏腑?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五音与五脏的相应关系似乎牵强。

其实《内经》中的角、徵、宫、商、羽,并非指单声。

我们首先考察一下“音”字的本义。

据《说文·音部》:“音,声出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即简单的、没有节奏的谓之声,复杂的、有节奏的谓之音。

从王冰对五音的注也可以看出,五音并不是指单声。

《黄帝内经》里的音乐医疗思想

《黄帝内经》里的音乐医疗思想

《黄帝内经》里的音乐医疗思想《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其中涵盖了丰富的音乐医疗思想。

在整个书籍中,音乐得到了很高的重视,被赋予了重要的医疗功能。

下面将从“五音调五脏”、“音乐防病”、“音乐治疗疾病”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黄帝内经》的音乐医疗思想。

一、“五音调五脏”《黄帝内经》认为,五音包含了五个不同的声音,它们都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

这其中有金属的音色代表肺,可以发出哨音和洪亮的声音;有木的音色代表肝,可以发出高亢的声音和尖锐的声音;有火的音色代表心,可以发出热烈、明亮且刚烈的声音;有土的音色代表脾,可以发出中等频率并有节奏感的声音;有水的音色代表肾,可以发出低沉的声音和细节丰富的声音。

因此,五音调五脏,每个人体不同的音乐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二、音乐防病《黄帝内经》认为,不同的音乐会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音乐可以帮助舒缓精神,减轻疾病,增强免疫力。

同时,一些不良的音乐,如高音量和嘈杂的音乐,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人们应该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三、音乐治疗疾病《黄帝内经》提供了许多不同的音乐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例如在治疗头痛时,可以听一些低音频率的音乐、或者听一些慢节奏的音乐;在治疗失眠时,可以听如流水般的缓慢的音乐;在治疗血压高或情绪化不稳定时,可以听一些松弛的音乐等等。

另外,《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按阴阳五音”和“针灸配合音乐治疗”等等。

《黄帝内经》中的音乐医疗思想是非常深入且科学的,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现代音乐治疗也有类似的理念,例如采用特定的音乐治疗患者心理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通过学习《黄帝内经》的音乐医疗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运作方式,拥有更加科学的保健方法。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中医五音疗疾,听音乐调五脏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中提出“五音疗疾”,《灵枢·五音五味》详细论述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调治疾病的理论,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内相应的脏器(肝、心、脾、肺、肾)的功能活动,人的五志(怒、喜、思、忧、恐)相连。

五音-五志-五脏的紧密联系,是五行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聆听中国的五行音乐。

角音
角调阴(肝属木)
角音条畅平和、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对应五脏之“肝”,可疏肝解郁,调畅情志,用以治疗肝气郁结、易怒暴躁等肝胆疾病。

徵音徵调阴(心属火)徵音旋律热烈明快、轻松活泼,具有“火”之热情奔放,主入“心”,可用于治疗过伤心所致的心气不足、心神涣散病症。

宫音宫调阴(脾属土)宫音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如“土”般宽厚包容,入“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可治疗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商音商调阳(肺属金)商音高亢悲壮、铿锵有力,如“金”般肃杀,萧瑟,对应“肺”脏,可治疗过度悲伤所致的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所致病症。

羽音羽调阳(肾属水)
羽音风格清幽柔润、凄切哀恋,如水般婉转流淌,对应五脏之“肾”,可引阳入阴治疗极度恐惧引起肾气虚弱,肾不纳气所导致的病症。

五音的历史故事

五音的历史故事

五音的历史故事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分别是宫、商、角、徵、羽。

这五种音阶在中国音乐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五音的历史故事。

一、五音的起源五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具体来说,是黄帝时代。

传说中,黄帝命他的乐官伶伦制定音律,伶伦通过观察鸟兽的鸣叫声,从中找到了五种基本的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这五种音阶被广泛应用于古代中国的音乐和诗歌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音与五行在古代中国,五音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元素。

而五音则是与五行相对应的音阶,宫为土,商为金,角为木,徵为火,羽为水。

这种五行与五音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五音与五脏在中医理论中,五音还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这五种器官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五音则对应着五脏,宫音入脾,商音入肺,角音入肝,徵音入心,羽音入肾。

通过聆听和演奏五音,可以调和人体的五脏,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四、五音与诗歌在古代中国,五音不仅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在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主要特点的文学形式,五音则是构成诗歌韵律和节奏的基本元素之一。

通过运用五音,诗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宫音庄重沉稳,商音高亢悲壮,角音清新明快,徵音热烈奔放,羽音柔和细腻。

五、现代五音的应用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是五音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在现代音乐中,五音依然被广泛应用在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中。

同时,五音在音乐治疗和音乐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和欣赏五音,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

六、结语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古代到现代,五音一直在中国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和学习五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五音疗疾”,五音与五脏有何渊源?五音养生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五个基本音阶,相当于西乐的Do(宫)、Re(商)、Mi (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Xi),亦称为五音。

五音又是音韵学的术语,是古人依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和表记方式。

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其顺序是:宫—喉音、商—舌音、角—齿音、徵—牙音、羽—唇音。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徵、羽。

“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

”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灵枢·邪客》中把宫ɡōnɡ、商shānɡ、角jué、徵zhǐ、羽yǔ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

相当于现在的12356,即:do、re、mi、sol、la。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

在中医中,五音分属五行,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

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搭配对人的身体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

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古代的音乐和现在有所不同,只有五音:角、徵、宫、商、羽。

这五个音阶分别被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五行的属性: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脏:肺、肝、肾、心、脾五音:宫、商、角、徵、羽五窍:鼻、目、耳、舌、口宫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

“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统帅众音。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礼记·乐记》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调(式)又为众调(式)之“主”、之“君”,即就其今所谓之“调高”而言。

《隋书·音乐志》云:“每宫应立五调”“牛弘遂因郑译之旧,又请依古‘五声五律’旋相为宫:‘雅乐’每宫但一调,惟‘迎气’奏五调,谓之‘五音’;‘缦乐’用七调……”此所谓“宫”,与“均”通。

有以宫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六运仙吕宫,第七运黄钟宫。

”张炎《词源》亦曰:“十二律吕各有五音,演而为宫为调……黄钟宫(均):黄钟宫(调式)、黄钟商(调式)、黄钟角(调式)、黄钟变(变徵调式)、黄钟徵(调式)、黄钟羽(调式)、黄钟闰(闰宫调式)。

”宫调式音乐,可达到调神、稳定心理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脾胃、平和气血。

乐曲典雅、柔和、流畅,如大地蕴涵万物、辽阔宽厚。

宫乐的功能和适应范围宫为长夏音,属土主化。

正宫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兼有保肺气利肾水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可调和脾胃,脾胃较弱者,长夏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平和气血,促进入静,静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稳定心理,需深思熟虑,缜密思考时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稳定性,对需要发挥技巧的比赛项目,赛前过度紧张、心理不稳定者宜听用。

用于治疗:适用于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腹泻、饮食不化、腹胀、消瘦乏力、神衰失眠、肺虚气短、小便短少等病证。

乐曲介绍宫属土,宫调或音乐一开始即由埙吹奏出安详、平稳的音乐。

整首乐曲典雅、柔和而流畅,如同大地涵育万物、包容一切,辽阔且温厚。

商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

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

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入声商七调”。

商调式音乐,能达到调神、宁心静脑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肺气的宣发、肃降。

锣、钟琴明朗的演出配合坚实的曲风,传递出初秋清凉的感受。

商乐的功能和适应范围商为秋音,属金主收。

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肺较虚弱者,秋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聚气贮能,静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宁心静脑,对于用脑过度,兴奋不已不能自控者宜听用。

用于听育运动:可降低兴奋性,在运动后需放松、消除疲劳时宜听用。

用于治疗:适用于肺仔虚衰、气血耗散、自汗盗汗、咳嗽气喘、心烦易怒、头晖目眩、悲伤不能自控等病证。

乐曲介绍商属金,先强后渐弱的金锣声为商调式音乐揭开了序幕;之后由钟琴明朗而坚实的声音,娓娓的表现「金」的特性。

商调式乐曲,略带一丝悲伤的气息但却不凝重,描绘出「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的秋之景象。

角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角”为五音之第三级,居“商”之次。

古人以为,“角属木,民之象”。

有以角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上声角七调”。

在古代的调(式)中,有以角音为调之角调,或有以闰宫为角之角调。

角调式音乐,达到调神、提振情绪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肝胆的疏泄,兼有助心、合胃的作用。

流畅轻盈的民乐曲风、清脆嘹亮的笛音,让您感受充满生机的春意。

角乐的功能和适应范围角为春音,属木主生。

正角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展放,调节肝胆的疏泻,兼有助心、疏脾、和胃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可养肝畅气,肝不足者,春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经脉的疏通,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提神醒脑,因倦而又必需继续工作时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提高兴奋性,赛前竞技状态较差时,边作准备活动边听用。

用于治疗:则可防治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肋胀胸闷、食欲不振、胀气泛酸、腹痛下痢、性欲低下、月经不调、胆小易惊、心情郁闷、精神不快、烦躁易怒等病证。

乐曲介绍角属木,角调式由笛声吹出一片春天的气,息天地一片欣欣向荣,所见之处皆充满生机。

角调式的特殊构成,恰可描绘出草绿天青、轻风佛面的舒快;流畅轻盈的民乐曲风,也彷佛在邀约您一同泛游在明媚的春景。

徵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徵”为五音之第四级,居“角”之次。

古人以为,“徵属火,事之象”。

有以徵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羽】五音之一。

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

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徵调式音乐,可达到振作精神的良好效用;并能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热情高亢的唢呐与管弦乐的完美演出,充份传递激昂、欢乐的气氛。

徵乐的功能和适应范围徵为夏音,属火主长。

徵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升提,调节心脏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气的作用。

用于养生保健:心力不足者,夏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气血循行,动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宜听用。

用于体育运动:可激发斗志、提高兴奋性,准备活动后期至出场参赛前宜听用。

用于治疗:可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头晕目暗、神疲力怯、神思恍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情绪低落、畏寒、四肢寒冷等病证。

乐曲介绍徵属火,唢呐活跃高亢的声响与管弦乐气势磅礴的描摹”火”的属性;接着由轻快流泻的乐曲逐渐扬升,乐曲的气氛欢快活络而不过份激昂,充分的表现了徵乐的属性。

羽五音之一,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羽”为五音之第五级,居“徵”之次。

古人以为,“羽属水,物之象”。

有以羽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

如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的“平声羽七调”。

羽调式音乐特性,达到安神助眠的良好作用;亦可调和肾脏、膀胱功能,并抑制心火。

柔婉的琴音传达出如水般的清凉,带来通体的舒畅自在。

羽乐的功能和适应范围羽为冬音,属水主藏。

正羽调式能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兼有助肝阴制心火的功效。

用于养生保健:肾气较虚者,冬季宜多听。

用于练功:可促进贮能练精和丹田建设,静功宜配用。

用于调神:可镇定安神,对于大脑疲劳、气血上冲、头胀脑热、难以入眠者宜听用。

用体育运动:可抑制兴奋,对于赛后休整,减少能耗,恢复体时宜听用。

用于治疗:适用于诸般气逆、虚火上炎、心烦失眠、夜寐多梦、腰酸腿软、性欲低下、或阳萎早泄、肾不藏精、小便不利等病证。

乐曲介绍羽属水,琴音传神地表现了涓涓山泉汇成小溪、流过峡谷、流过平原的景象。

柔和温婉的音乐,熄去了烦忧的心灵之火,给您一份悠游在山边水湄的自在安祥。

五音疗法就是根据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应,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五音分属五行木、火、金、土、水通肝、心、肺、脾、肾五脏。

具体应用时应该在全面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针对病症发生的脏腑、经络结合阴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选择相应的音乐对病人进行治疗。

一般用来治疗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身心疾病。

对于失眠、神经衰弱可选择一些亲切、温存,曲调低吟、节奏徐缓慢而平稳的音乐,于睡前收听,以起到安神宁心、镇静的作用。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心悸、头晕、,可选择情调悠然、节奏徐缓的古典音乐与轻音乐。

对于忧郁症可选用格调欢乐、兴奋、舒畅、节奏明快活泼的曲目。

达到舒心解颐郁的目的。

对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者,可选用节奏平缓舒心悦耳之曲,以促进食欲,调节胃肠功能。

根据五音对应五脏的属性,对于肝气郁结,怒伤肝等肝胆疾病应该选择角调式曲目。

心气不足用徵调式曲目。

思伤睥致脾气虚脾胃不和者可选宫调式曲目。

忧伤肺所致肥气虚,肺失宣降所致咳喘,可选商调式音乐。

肾气虚、肾不纳气所致的咳喘,可选择羽调动式曲目。

另外,在用五音治疗情志时,可依据五志相胜的原理,选择相应的曲目。

如以悲切的商调式来音乐治疗因怒极而致的神经亢奋,狂躁的病态;用恐惧的羽调式音乐来治疗因过度喜悦而致的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的疾病;用鲜明、舒畅的角调式音乐来治疗思虑过度而致的神情低落、沉闷的疾病;用热烈、明快、欢乐的徵调式音乐来治疗因为悲哀过度导致的精神萎靡不振,时时哀叹哭泣的疾病;用敦厚、庄重的宫调式音乐来安定极度恐惧引起的情绪不稳定,治疗其神志错乱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