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合集下载

第十三章 希尔德吉德·E·佩普劳的人际关系理论

第十三章 希尔德吉德·E·佩普劳的人际关系理论
第十三章 希尔德吉德·E · 佩普劳 的人际关系理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屈清荣
学习内容
1 2 3
理论家简介 理论的来源 理论的基本内容
4 5 6
理论的应用
理论的分析与评判 案例应用
理论家简介
Hildegard E.Peplau
希尔德吉德· E· 佩普劳
1909 年 9 月1 日出生于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
理论家简介
所获荣誉

“精神病护理之母(mother of psychiatric nursing)
“世纪护士(Nurse of the Century)” 1995年入选为50位美国杰出人物之一 美国护理研究院(Fellow of the AmericanAcademy of Nurising,FAAN)院士
们产生实质性的变化

护理和护理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促使人的发展趋
向成熟;护理是一个可以应用各种原理和方法指导 解决人际之间问题的过程
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理论的基本观点

Peplau指出,护理是一个治疗性的人际互动过程;
护患共同目标是病人的健康,是治疗性人际间互动过
程的起因

Peplau将护理视为“使人成熟的力量和教育工具 ”

环境 Peplau环境是存在于有机体之外,与文化紧密
联系的一种力量

护理 Peplau认为护理是一个治疗性的、有意义的人 际交往过程,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一种教育工具, 是一种促进成熟的力量,其目的是使个体的生活向更 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生产性、个性化和一致性的方 向发展
理论的基本内容
(六)人际关系理论与护理程序
马斯洛的著作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2013)

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

劳动社会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2.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3.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4.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她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5.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单选: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4.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多选或简答:1.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的六个部分:(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2.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3.科层制(韦伯)的基本要素: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及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管理学考试题库试题答案全()

管理学考试题库试题答案全()

一、选择1、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的十四项原则不包括( C )。

A 权力与责任B 统一指挥C 统一协调D 等级链E 集权与分权2、( C )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 亚当斯密B 罗伯特欧文C 泰罗D 法约尔3、可以使管理幅度增加的因素是( A )。

A 下属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B 主管人员处于较高层次C 下属的能力较差D 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较快E 下属空间分布分散4、下列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 A )。

A 冷热分析法B 等级尺度法C 多因素平价法5、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中,最直观、人们最易感知的部分是( C )。

A 精神层B 制度层C 物质层6、在各个控制类型中,( D )的控制标准Z值有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A 程序控制B 跟踪控制C 自适应控制D 最佳控制7、下列不属于激励过程理论的( B )。

A 强化理论B 成就需要论C 期望理论D 公平理论8、关于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正确的是( D )。

A 有部下或追随者B 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C 具有明确的目的D 没有上级9、组织文化的特性不包括( D )。

A 民族性B 多样性C 整体性D 绝对性10、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内部提升的是( A )。

A 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选拔B 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C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11、不属于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的是( D )。

A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与他人的关系C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 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12、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相关专家或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B 所发表的建议必须深思熟虑C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D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13、下列关于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与业务计划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A 业务计划与人事计划是为财务计划服务的B 财务计划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C 人事计划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14、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属于辅助活动的是( B )。

管理学考试题库试题答案全

管理学考试题库试题答案全

一、选择1、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的十四项原那么不包括〔 C 〕。

A 权力与责任B 统一指挥C 统一协调D 等级链E 集权与分权2、〔 C 〕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A 亚当斯密B 罗伯特欧文C 泰罗D 法约尔3、可以使管理幅度增加的因素是〔 A 〕。

A 下属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B 主管人员处于较高层次C 下属的能力较差D 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变化较快E 下属空间分布分散4、以下方法中,主要应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比照分析的是〔 A 〕。

A 冷热分析法B 等级尺度法C 多因素平价法5、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中,最直观、人们最易感知的局部是〔 C 〕。

A 精神层B 制度层C 物质层6、在各个控制类型中,〔 D 〕的控制标准Z值有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

A 程序控制B 跟踪控制C 自适应控制D 最正确控制7、以下不属于鼓励过程理论的〔 B 〕。

A 强化理论B 成就需要论C 期望理论D 公平理论8、关于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 有部下或追随者B 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C 具有明确的目的D 没有上级9、组织文化的特性不包括〔 D 〕。

A 民族性B 多样性C 整体性D 绝对性10、以下情况下,宜采用内部提升的是〔 A 〕。

A 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选拔B 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时C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11、不属于人际关系学说主要观点的是〔 D 〕。

A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与他人的关系C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 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12、以下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B 〕。

A 相关专家或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B 所发表的建议必须深思熟虑C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D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13、以下关于财务方案、人事方案与业务方案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

A 业务方案与人事方案是为财务方案效劳的B 财务方案研究如何从资本的提供和利用上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C 人事方案分析如何为业务规模的维持或扩大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14、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以下属于辅助活动的是〔 B 〕。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 要理论 3、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4、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附:历年真题 作业布置
二、人际需要理论 (二)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兹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了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舒兹假设每个人都有三种人际需要: 1、人际需要的基本内容 (1)人际沟通需要。(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形成和保 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 •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 要理论 3、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4、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附:历年真题 作业布置
历年真题
单选
• • •
3、著名的“霍桑实验”的结果是形成了(A ) A、人群关系理论 B、人际需要理论 C、人际交换理论 D、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 要理论 3、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4、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附:历年真题 作业布置
(2)人际支配的需要:人际关系中的所谓支配权。 儿童时代的这种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 “拒绝型”: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拒绝支配权或不负责任,甘
当服从者
“独裁型”:倾向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 “民主型”:对自己掌权和服从别人支配都能感到满意
第二章 人际关系学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第二节 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要理论 第三节 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第四节 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人群关系理论和人际需 要理论 3、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4、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 附:历年真题 作业布置

《管理学》章节习题

《管理学》章节习题

《管理学》习题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一、单项选择:1、管理活动的本质是:A、对人的管理B、对物的管理C、对资金的管理D、对技术的管理2、管理的目的:A、获取信息B、协调各方关系C、寻求市场机会D、实现组织目标3、以前常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但现在的实践证明,“外行"领导“内行”也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甚至有时比内行领导内行更成功。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

业务上的外行更适合担任:A、基层管理者,因为管理的内容比较简单B、中层管理者,因为对中层管理者来说业务并不重要C、高层管理者,因为高层管理者重在决策,而不是具体业务D、外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领导内行4、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A、计划、控制、组织、领导B、计划、领导、组织、控制C、计划、组织、控制、领导D、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下列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是:A、工资金额的多少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6、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A、管理不重要B、有最好的管理模式C、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D、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7、洞察事物,抽象形成概念的能力对下列哪类管理人员最为重要:A、基层管理人员B、中层管理人员C、高层管理人员D、B和C8、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A、技术技能B、诊断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分析技能9、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为此,信用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在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

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A、重效率,轻效果B、轻效率性、重有效性C、重效果,轻效率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10、一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下属人员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工长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11、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收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诊断技能B、人际关系技能C、概念性技能D、技术技能12、高鼎公司的销售副总裁组织一个专门团队走访了公司的重要客户,在这一过程中,副总裁主要行使了管理者的什么角色?A、人际关系的角色B、谈判者的角色C、决策者的角色D、检察者的角色13、在组织的运行过程中,遇到冲突或问题时,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这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是A、决策角色B、信息角色C、人际角色D、联络角色14、对于所有层次管理人员重要性大体相同的技能是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分配技能15、管理者的基本功能在于()。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人际关系学派早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埃尔顿梅奥(elton.mayo),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它的组织理论观点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论曾担任过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的哈弗大学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人,1920xx年接手在伊利诺伊州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环境与生产效率研究实验,即有名的霍桑实验。

通过长达五年时间的研究,他们发现,与生产率增长相关的因素是这样一些社会因素,如劳动群体的士气、小组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和有效的管理。

这种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劳动小组的行为。

“为此,要采用激励、劝告、领导、交流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

所谓有效的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活动达到管理的目的。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1943年发表了他的《人的激励理论》,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需求层次共有五个,它们是彼此关联,并按优先等级排序的。

这种排序说明什么?说明最优先的需求目标将主导人的意识,并往往激起人的相应行为。

从他的五个层次来看,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作为自然人生存的基础层次。

尊重与自我实现则是作为社会人的较高层次和高层次的需求。

而介于基础层次和高层次需求之间,则是“社交的”需求。

为什么马斯洛要把社交的需求摆在中间,因为它是自然人社会化的必然需求。

他认为,高层次的需求在生理、安全与社交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满足之前,一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优先等级越高,需求满足的百分比越低。

他提出了一个百分比:普通人在生理需求方面满足85%,安全需求方面满足70%,社交需求方面满足50%,自尊方面满足40%,自我实现方面满足10%。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传播问题,即他所谓的社交、交往已经被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全国2024年10月自考本科护理管理学03006考试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10月自考本科护理管理学03006考试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10月自考本科护理管理学03006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是______。

A.发病率B.对戒烟的支持率C.居家护理率D.健康教育覆盖率2、属于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的是______。

A.发病率B.对戒烟的支持率C.居家护理率D.儿童生长发育指标3、由护士所在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对其进行的评价,属于绩效考核的______。

A.自我评价B.同行评价C.下属评价D.直接领导评价4、发现企业内部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是______。

A.科学管理理论B.一般管理理论C.行政组织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5、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工作效果和效率承担责任,所扮演的角色是______。

A.代表人角色B.发言人角色C.领导者角色D.监督者角色6、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______。

A.建立质量管理体系B.制定护理质量标准C.持续改进护理质量D.进行质量教育7、下列关于护理风险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护理风险的主体是护理服务对象B.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C.护理风险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D.护理风险的诱发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8、属于卫生事业组织的是______。

A.中华医学会B.中国红十字会C.卫健委D.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贫乏管理的领导方式是______。

A.1.1型管理B.1.9型管理C.9.9型管理D.9.1型管理10、下列属于控制主体的是______。

A.作业B.决策机构C.组织的总体绩效D.信息11、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后的是______。

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过程控制D.反馈控制12、发现企业内部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是______。

A.科学管理理论B.一般管理理论C.行政组织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13、由护士所在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对其进行的评价,属于绩效考核的______。

A.自我评价B.同行评价C.下属评价D.直接领导评价14、下列属于控制主体的是______。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综合整理)《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

《劳动社会学》章节复习知识点(课程代码:00294)第一章:绪论一、单选、多选知识点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4、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7、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8、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

9、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10、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1、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二、名称解释、简答12、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 19 世纪 20-30 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 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13、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14、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15、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1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1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人际关系学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第一章
人 际 关 系
定西师专 霍夏梅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论
人际关系概述
知 识 结 构
人际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与变革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
的演变过程,掌握人际关系的含义、实质和特
点,理解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及趋势。

教学重难点:人际关系实质、特点;人际关
系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举例法、



(二)人际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舒茨人际需要理论

提出者: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
维理论。 主要观点: 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 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 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交往的类型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大类。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 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

“物质交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的主要形式是工业生产、商品 交换和武力战争。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物质交往 就没有所谓的精神交往。物质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交往,
格式塔心理学与平衡理论

提出者: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Wetheimer,1880~1943)、苛勒 (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
主要观点:旨在解释人类的行为是如何与视觉经验产生关联的。 格式塔理论解释了我们的眼睛对一个事物及对象的理解是一个综 合的体验,而不仅仅是我们所见的简单叠加,它还包括我们以前 对该事物及对象曾经有过的感受。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的理论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的理论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的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主要讲什么?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

所谓社会人假设,立足点是对经济人假设的超越,而不是简单的否定。

在这一点上,罗特利斯伯格的理论推理要比梅奥严密。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前提是对人类理性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梅奥在批评经济人假设时,主要针对李嘉图的“群氓假设”,从人类的团体性角度反驳“群氓”的个体理性观念,从而导致他虽然激烈地指斥李嘉图已经过时,却在逻辑上无法彻底否定经济人假设。

而罗氏主要是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非逻辑角度指出经济人假设的不足,给理性留下了恰当的领域,从而使社会人假设能够同经济人假设衔接起来。

罗特利斯伯格指出:“工作中的人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人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并不完全是一种逻辑的动物。

他们有感情。

他们希望能感到自己重要并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工作重要。

他们虽然也对自己的工资袋大小感兴趣,但这不是他们关心的首要之事。

他们有时更感兴趣的是,他们的工资报酬能确切反映他们所做不同工作的社会相对重要性。

有时甚至比维持社会承认的工资差距更为重要的是上司对待他们的态度。

”由此出发,罗氏把“效率的逻辑”和“感情的逻辑”(罗氏还特别指出了感情的非逻辑性)统一到管理活动的整体之中,由二者的统一推导出了他的全部论点。

罗特利斯伯格明确指出,在大规模的经营组织中至少存在着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是来自于经营管理当局的体系,另一套是来自工作伙伴之间的体系。

两套体系中来自管理当局的就是正式组织的评价体系,而来自工作伙伴的就是非正式组织中对成员基于一致性要求的评价体系。

前者由正式组织的业绩与效率等标准所构成,可以在实践中去测量;后者是由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性行为规则所构成,是“一些惯例、价值观、准则、信念和非官方的规则”,难以测量。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简述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是一种关于人们相互作用和交往的理论。

这种理论主要探究人类的感知、情感和行为,以及人际互动的动力学和影响因素。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互动模式:梅奥认为人际关系是由互动模式决定的。

这些模式是人们在交往中所表现的方式。

互动模式涉及到身体语言、语音、文字等各种交流方式。

2.自我感受:梅奥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是与个人自我感受的转变相关的。

自我感受通常是指个人对自身情感反应的主观感受,包括自尊、羞耻、愧疚等。

3.自我展示:梅奥认为人们在交往中通常倾向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良好形象,以获得他人的赞赏与接纳。

这种自我展示也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4.归属与认同:梅奥认为,个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常是通过与群体、社区等社会集体的联系来建立的。

5.情感表达与倾听:梅奥认为情感表达和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们需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倾听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以建立互信和共识。

总之,梅奥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关注人们在交往中的情感、行为和交互模式,试图解释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际关系理论是当今社会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探索和研究人类之间的交互、相互影响、以及人际关系。

其以交互主义派为主导,研究人际关系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关注于个体之间相互交往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个体的行为维系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形成的影响机制等问题。

一般认为,人际关系理论主要揭示人际关系四个关键要素: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责任和相互尊重,试图解释有关交互进程质及结果的全部内容。

特别是,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由双方因相互之间交互理解而感知到彼此情感、思想、价值观等,并共同参与让人际关系正式建立的一种因果关系;在关系维护时,也要求双方尊重形成的关系,通过给双方提供良好的交互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确保人际关系经受住长时间的磨合。

此外,人际关系理论中,还认为关系中并不会一成不变,演变性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让人们拥有共同的记忆,并以此缔结友谊,不断深入发展彼此间的情感关系,进一步促使关系深入表达、宽广张扬。

总而言之,人际关系理论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主要理论,研究目的是探索和研究人类之间的交互、影响及人际关系的质变,以及参与交互的个体在不同时期如何影响和改变人际关系,旨在更好地理解人类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人际关系

第九章 人际关系

1.恐惧与亲和需要 沙赫特经典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斯坦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呆在一 个小房间里。这个小房间与外界完全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也不让其他人 进入。最后,有两人应聘参加实验。实验结果是一个人在小房间里只呆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出 来了,另一个人呆了8天。这个呆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让我在里面再多呆一分钟, 我就要发疯了。”
(六)相互性: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 阿伦森和兰迪实验:受到夸赞和喜欢的被试都倾向于仍然选择原来的伙伴,而受到抱怨和拒 绝的被试倾向于拒绝原来的搭档。 此外,阿伦森还发现了人际吸引的增减规律。人们对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肯定自己的交往对 象喜欢程度最高。
(三)外表吸引力
1.外表吸引力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斯特1996以明尼苏达大学新生为对象举行电脑舞会由电脑随机安排舞伴 不得交换中间休息时填写一个问卷以了解每个人对其舞伴的印象得出的结论是对方被喜欢以 至想进一步与其约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外表条件。 外貌甚至影响选举结果。 西格尔实验发现有魅力的女性比无魅力的女性更影响男性的交往行为。
第四节 爱情
一、爱情的含义 (一)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鲁宾认为,爱情和喜欢是相互密切相关但是又各不相同 的情感。爱情的三个主题包括依恋、 关怀和奉献、信任。爱情有较多的幻想,爱情是狂热而激烈的,爱情往往和性欲有关,爱情 具有占有性和排他性。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1.爱情的行为。斯文森区分出了七种爱情行为(1)口头表述(2)身体语言(3)自我暴露 (4)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感情(5)有形的爱情表征(6)无形的爱情表征(7)容忍缺陷
三、公平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忽视了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平。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 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他们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平性,即双方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基本 是相同的,此时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快乐的。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doc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doc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理论主要讲什么?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简述(1)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假设,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

梅奥认为,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以效率为其行为准则,它忽略工人的感情因素,因此容易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其行为准则,其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和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

这些非正式组织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

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者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

梅奥认为,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薪酬只是第二位的。

工人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是生产效率就越高。

人际关系理论的简介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

他们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即"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内容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内容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内容
1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是梅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旨在指
导人们如何处理他们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难,并帮助人们
解决相关的关系问题。

它还提供了引导个人发展的实践建议。

梅奥的
理论体现了自助概念、利他主义和人际关系发展的理念。

2 自助概念
梅奥的理论根植于自助概念,认为人们必须承担责任,学会克服
困难,以此追求自我实现。

它强调的重点是鼓励人们主动发挥自己的
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位置,探索他们的目标。

它还要求人
人自立,尊重他人权利,彼此尊重、互相关心和帮助,以追求自我的
真正意义。

3 利他主义
梅奥的理论将有利他主义关到人际关系中。

它强调我们必须有礼貌、尊重并保持合作,以维护彼此关系。

梅奥认为,世界上不同的文
化表面上可能不尽相同,但基本相似,人们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义务。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必须从意识到他人情感和需求,避免
片面和刻板。

4 人际关系发展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解交流的重要性,强调人们必须参与他人的生活以便获得交流,并活跃在人际圈中,以增加了解他人的机会。

此外,梅奥的理论认为一种努力去维护人际关系也是建立强大关系的信誉。

梅奥还建议人们多去学习理解他人,因而促进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

人际关系三维度理论舒茨

人际关系三维度理论舒茨

人际关系三维度理论舒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

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目录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包容需要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

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

相反,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

支配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

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

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倾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管理学知识总结与归纳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管理学知识总结与归纳

《管理学》一、最强简答题1、罗伯特▪卡茨的管理制度技能理论认为管理者具备哪些技能,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有什么不同?答: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各层管理者对人际技能的要求基本一致,而高层管理者对概念技能的要求更高,基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更高。

2、简述科学管理论的主要内容答:①标准化操作方法;②工作定额原理;③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改进管理方法: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3、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答: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②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③领导在于通过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简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答:①企业对环境的责任;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③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④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⑤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5、简述如何对员工进行道德管理答:①制定和颁布正式的道德规则;②聘用符合组织道德准则的人;③管理者以身作则;④制定可行的工作目标;⑤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⑥依据道德准则,奖罚分明。

6、简述授权与分权的区别答:授权是将属于上级的权利授予下级,是一个短期性质的行为,而分权则是某一部分权力本来就较多地放在下级那里,是一个长期性质的行为。

授权是上级决定的,而分权是组织、权责制度规定的。

一个企业只有经常地授权,才能知道下属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如果令人满意,才能长期的进行分权。

7、简述双因素理论中双因素的作用答:保健因素是维持因素,有维持现状的作用。

保健因素处理的不好,会引发员工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的好,可以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

但这类因素并不能对员工起激励作用,只能起维持作用,所以保健因素又可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起激励作用的因素。

与激励因素相关的工作处理的好,能够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其不利效果顶多只是没有满意情绪,而不会导致不满。

8、简述运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问题答:①经过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发生;②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③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④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引言
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与他人的交往、沟通和相互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和
规律,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本文将简要介
绍几种主要的人际关系理论,包括社会交换理论、互惠理论、亲密关
系理论和自我扩展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利益和成本的平衡。

根据这一
理论,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会计算得失,并根据自身利益来决定是
否与对方建立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了利益和成本的权衡,以及人
们在交往中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

社会交换理论还提出了交换关系和共同利益作为人际关系的两个重
要要素。

交换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相提供和获取资源、信息
和支持的过程。

共同利益则是指双方在交往中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利益。

互惠理论
互惠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基于互相给予和回报的原则。

根据互惠理论,人们会根据对方的行为给予对应的回报,以保持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互惠理论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互相合作和回报的倾向,这种回报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情感支持和帮助。

互惠理论也提出了公平和公正的概念。

根据互惠理论,人们在关系中追求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即努力使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保持平衡。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付出远远超过了回报,他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并可能采取行动来恢复平衡。

亲密关系理论
亲密关系理论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和亲密程度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亲密关系理论,人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动机是满足彼此的情
感和需求。

亲密关系理论还指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时间和
共享的经历,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互信和情感联系。

亲密关系理论还提出了四种亲密关系的类型,包括亲密关系的肯定
特征、情感投入的程度、情感稳定性和亲密关系的语境。

这些类型描
述了不同亲密关系的特点和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

自我扩展理论
自我扩展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为了满足个人自我概念的扩展和升华。

根据自我扩展理论,人们选择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人能够为他们提供新的经历、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发展自己。

自我扩展理论还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共享的活动和亲密关系。

共享的活动是指人们在交往中共同参与和享受的经历和活动。

亲密关
系则是指人们与他人之间建立的紧密和深入的情感联系。

自我扩展理
论认为,共享的活动和亲密关系是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和满足自我扩展
需求的重要因素。

结论
人际关系理论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和规律。

社会交换
理论强调了利益和成本的平衡。

互惠理论关注互相给予和回报的原则。

亲密关系理论研究了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自我扩展理论探讨了人
际关系的目的是满足自我扩展需求。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人际
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和指导,并有助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