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5课《最后一课》教案 鄂教版

合集下载

春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春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最后一课》ppt课件
提问: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小结: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韩麦尔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写上了法兰西、阿尔萨斯,意思是阿尔萨斯永远属于法兰西,绝不属于普鲁士;这些字帖成了飘扬在孩子们心上的国旗。因此习字时也就格外地专心,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是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虫来“光顾”,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专心致志!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是表现了一个儿童对入侵者的仇恨与讽刺。
都德
《最后一课》
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提问:小弗郎士不能背出书来,韩麦尔先生的态度与语言表现了什么感情?讨论、交流。
小结:韩麦尔先生是一贯以严格与严厉著称的老师。现在,当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时,他没有严厉的批评,而是真挚、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首先,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这是对小弗郎士的教育,也是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还有,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这是对家长的善意的指责。这两点都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民族责任感,也体现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一种使命感。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

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四、熟悉本课结构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鄂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鄂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鄂教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教学难点: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概括、讨论与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即将亡国时,当这个民族的人民即将成为亡国奴时,当他们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人们的心情将会怎么样呢?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现在回想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痛苦,仇恨。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资料助读1、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走近作者。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的儿子,龚古尔学院院士。

与著名排犹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德吕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极右的一方。

他自己也拥护民族沙文主义。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课题: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

(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

心理活动。

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

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五、作业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二【创意说明】《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推荐鄂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第15课《最后一课》参考课件

推荐鄂教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第15课《最后一课》参考课件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设置了 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5
上课前
小弗郎士来到学 校,发现今天上 课的情形和平日 上课的情形大不 一样,有哪些不 一样的地方呢? 这说明了什么?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6
一、上课路上 (1-6) 二、上课前
(7-10)
(11-23) (24-29)
•11
三、上课中 四、下课后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
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 ____在最后一课 韩麦尔先生 高度 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__________ 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 国热情.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5
时代背景
•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 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 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 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 不准再教法语。 •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6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9
整体感知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 了哪些人一节法语课。
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最新中小学课件资料 •10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
开端
结 构 及 发展 其 线 索
高潮、 结局
总结
1.教室里没有以往的喧闹,显得异常肃静。
2.韩麦尔先生态度温和又严肃。 3.韩麦尔先生的衣着与往常不同。 4.镇上有很多人来听课,但个个很忧虑。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一课》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节课为“一课”?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讲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练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4.扩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定期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

鄂教版语文八下《最后一课》word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下《最后一课》word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词。

2.分析层次理解大意,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3.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教学准备幻灯机,相关幻灯片;自制的小图片等等。

教学步骤一,作者:都德,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二,生字词:郝叟哽懊悔祈祷三,课文分析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讨论分析:心里描写,写出了一个贪玩淘气的学生。

2,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我还能管住自己。

讨论分析:环境描写,写出课法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这么美丽的故乡却被普鲁士所侵略。

3,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讨论分析:反语,表讽刺。

意思是这最后一天的法语课你还去得这样晚。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讨论分析: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5,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讨论分析:单独成段,表示自己的遗憾与后悔,同时也写出了对侵略者的痛恨。

6,可怜的人!讨论分析:韩麦尔老师是可怜的人,自己不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吗?7,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讨论分析:对祖国语言的最高赞美。

8,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有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农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讨论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的统治与封锁”比作“监狱的大门”。

9,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讨论分析:渲染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10,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讨论分析:表示对德国愚蠢行为的讽刺与嘲笑。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讨论分析:最后一课的结束,代表着德语将代替法语。

12,法兰西万岁!讨论分析:表示韩麦尔先生相信法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显示了他的爱国热情。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

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因为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

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占领以后进行的文化侵略。

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

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

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

小说精心运用了大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应,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教学设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2、难点: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鄂教版语文八下《最后一课》word教案

鄂教版语文八下《最后一课》word教案

最后一课教学目的1.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其中的生字词。

2.分析层次理解大意,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3.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重的重点字词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教学准备幻灯机,相关幻灯片;自制的小图片等等。

教学步骤一,作者:都德,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

二,生字词:郝叟哽懊悔祈祷三,课文分析1.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讨论分析:心里描写,写出了一个贪玩淘气的学生。

2,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我还能管住自己。

讨论分析:环境描写,写出课法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这么美丽的故乡却被普鲁士所侵略。

3,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讨论分析:反语,表讽刺。

意思是这最后一天的法语课你还去得这样晚。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讨论分析: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5,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讨论分析:单独成段,表示自己的遗憾与后悔,同时也写出了对侵略者的痛恨。

6,可怜的人!讨论分析:韩麦尔老师是可怜的人,自己不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吗?7,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讨论分析:对祖国语言的最高赞美。

8,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有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农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讨论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的统治与封锁”比作“监狱的大门”。

9,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讨论分析:渲染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10,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讨论分析:表示对德国愚蠢行为的讽刺与嘲笑。

11,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讨论分析:最后一课的结束,代表着德语将代替法语。

12,法兰西万岁!讨论分析:表示韩麦尔先生相信法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显示了他的爱国热情。

初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经过人物的言语、表情、举措和心思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情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体会本文所表现剧烈的爱国主义肉体。

教材剖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域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外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情。

最后一课,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环境,由于从此以后学校里不许再教法语了,小孩从此要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言语,接受异国文明。

这是侵略者在军事占领当行停止的文明侵略。

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小说在艺术上有两个值得特别留意的中央。

一是巧妙的表达视角。

作品的主题十分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

作品原来还有一个副标题是〝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作者选择一个淘气淘气的男孩作为主人公,经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思的变化,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域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遭到了史无前例的教育,读者也遭到了感动。

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思描写。

小说精心运用了少量描写,表现人们在最后一课上的种种反响,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

教学想象先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先生传达新知识的同时,应思索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先生来说,全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依据这个状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言语、神情、举措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往常上课不一样的详细表现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剖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进程中应加以启示和点拨。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上下文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

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作者情况和写作背景资料。

2.熟读文章,处理字词。

3.试划分情节结构,找出人物描写的语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仅三千字左右,但在文学史上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们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最后一课》,来消除心中的疑问。

二、检查预习(一)字词(课件展示)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郝叟懊悔钥匙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诧异”“懊悔”“惩罚”三个词连词成段。

(二)简介作者(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三)简介背景(生根据自己搜集资料简介,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三、整体感知(课件出示问题)(一)生速读课文后,根据课件展示图片复述课文,师给予评价。

(二)指生说课文结构,师生达成共识。

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

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生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只要情节概括准确,语言简洁无误,教师就给予鼓励。

)(四)生用“这是……的最后一课”句式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合作探究(课件出示问题)(一)师: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生读文后详细回答,师生达成共识: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

(二)师: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全体学生和村里老人们的悲愤及爱国热情。

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

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中。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生思考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三)师: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

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

在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时,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细读文章,举例回答。

生四人结组讨论后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

作者没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是借助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例如: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5.然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其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6.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以上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而定,更多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给予必要的表扬和鼓励。

(四)师:文章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举例如下: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2.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联想,表现出小弗郎士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五)师: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请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件展示)师说归纳中心的方法,生独立思考,归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质疑问难(课件出示重点问题)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某些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问题举例:1.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安排组织的?(七)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1.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文章内容、中心、写作方法等方面谈。

(生谈收获)2.你对我们的母语有哪些新的认识?(生谈对母语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感。

)(八)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发挥你的想象力,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郎士写一则练笔。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以上两题,任选其一,课下完成。

(九)总结(播放国际歌)师: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同样的,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美妙的语言之一。

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负载着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

同学们,努力吧,让我们的母语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后反思普法战争是以法国的惨败告终的,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

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作为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高度精练的范例,它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这一重大的主题和题材,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所有这一切又是以平易的风格和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最后一课》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不仅由于它在内容上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还在于它具有卓越的艺术特色。

这里凝结着作者的艺术劳动的可贵经验,对我们仍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在对本文的学习中,第一课时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分析情节结构,谈读后感受,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深入细致地品味和体会小说的语言、人物心理。

对初读印象进行深化和具体化。

初读是基础,品读是关键。

学生谈对母语的认识培养学生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