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和知识构建的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和美国教育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等人提出的。
它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内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思考和交流等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和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原理1.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考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2. 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的。
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等方式,将外界的信息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3. 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和理解。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方式:1. 问题导向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建构和理解。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和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一、概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流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其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主张知识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和理解的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学习的深化和拓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的主观性、学习的主动性、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合作与交流的必要性。
它认为,知识不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客观存在,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
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将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形成新的理解和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而合作与交流则是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倡创设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平衡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述评和分析,以期对读者深入理解该理论并有效应用于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总结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
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 知识的重组
•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
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
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在协作学习过程进 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
改和重建,以适应坏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 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
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 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变的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 示无法同化坏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化,及调节原有图示或重建新 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 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及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 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承认或比他成熟度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 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及“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主要观点
• 知识观:
• 1)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任何一种传载只是的符号系 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 2) 只是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的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 问题解决都使用的方法。
•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 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 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 (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这些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应用实践及不足之处。最后,文章总结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前景。
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深受教育界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建构性。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 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建构的。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评价标准 不统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4、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总结与反思阶段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及对学生 和教师的反思和提升。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教学目标: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了有效实现。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念,它强调学习者的主 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意义建构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教育、培训、康复和心理学等领域提 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发展思路。
摘要
本次演示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详细探讨了其发展历程、主 要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然后从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
未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等技 术来支持意义建构和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 加实践和案例研究
,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将更 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首先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教学改革如何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善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还将综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其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理解和描述。
它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等待被填满,而是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个体。
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和感知,主动地构建和解读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主观的、情境化的、不断变化的。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理解,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的。
这种建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性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课例3
设计课堂任务以鼓励学生相互作用
当学生完成一个实验后,老师让他们口头描述 他们的结论。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鼓 励学生对差异进行详细讨论,并指导他们作出 有效的解释。 英语课老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课堂 上正在学习的文学作品。教师要求每个小组对 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单作出回答并与全班同学分 享他们的结论。
BIG6 :一种新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
--------- 模式、案例
四、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学中的应用(五)
主题网站学习
主题学习网站一:地球村
主题学习网站二: 和氏壁
四、建构主义学习观在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提供具体经验以使学生建构起他们自己对 概念意义的理解(课例1) 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中理解重要的概念 (课例2) 设计课堂任务以鼓励学生相互作用 (课例3)
课例1
提供具体经验以使学生建构起 他们自己对概念意义的理解
美术课教师在透视课画法课上,首先让学生观 看各种滑道、滑坡,并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自 己的作品。当学生交上自己的画后,教师将每 幅画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让学生讨论透视画法 在每幅画中有怎样的体现。 为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课教师 让学生们写下一段发生在当地的时间或现象的 “历史”。他要求学生寻找各种基本的资源, 与他人面谈,并将有关的结果写进各人的报告 中。
三、学习的建构性实质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 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 验背景。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 的信息而建构成的。 (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 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学习的,意识的学习理论,建构主
义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一个主动的、针对性的构建知识的活动。
它重
视与环境中的个人活动之间的交互。
此外,它还强调对对象的浓厚兴
趣以及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等,从而引入他们自己的经验,满足他们学
习的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以下几项: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和理解是一个主动过程,是学习者从曾经做过的事件中获得知识并将
其应用到新的环境和新的任务中;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目的,
是帮助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形成知识、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趣的过程,应该受到肯定的情
感反馈,以促进学习者的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有效地发展学习者个性化知识、兴趣和情感,并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
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主流的学习理论思想。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动机,并
且强调学习者的兴趣、理解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有
助于学习者获得更高效、贴切的有效学习和深入理解。
(完整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ocx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也译作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皮亚杰(发展为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重视不够)、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先驱者。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个体建构主义,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被称之为社会建构主义。
另外,布鲁纳的“认知 -发现式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 -同化学习理论”也都具有明显的建构主义倾向。
基本思想:学习是建构过程,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建构主义者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和准确表征,只是人们借助于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一种“解释” 、“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和标准答案。
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
(2)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们是在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经验来建构知识的意义,因而人们无法确定他们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规律和法则,它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不可能一用就灵,而是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原来的知识进行加工改造。
(3)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每一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够由他自己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并取决于特定背景下的学习过程。
(4)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5)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知识不是被发现的,而是主体为适应环境而发明的工具、手段,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探究和掌握真理,而是为了生存。
(6)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在教育和心理学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育技术以及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主导性地位。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通过客观而理性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对教学活动起到帮助。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bstract: 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emerged as a cognitive theory in the 1980s. It has a huge influence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and it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focus of research based on 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has also changed. Understanding objectively and rationally 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can be helpful to the teaching.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the learning theory一、引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大环境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传统的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便由此兴起。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建构主义简介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五、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简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作者:温彭年;贾国英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建构主义——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这以后许多人从事过与这一思想有关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1.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理解在本质上是联系动作的。
由此出发,他将立足于“行动”的学习与不确定情境中的探索联系在一起,正是情境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才能使探索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索的前进。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经验的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的知识产生新概念。
2.维果茨基教育思想俄国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建构主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维果茨基坚信,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
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
他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维果茨基很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将学习者的日常经验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而把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才能成为自觉的、系统的知识;而自上而下的知识只有与自下而上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成长的基础。
3.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观点建构主义的先导当属皮亚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教学改革则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教育界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思想。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它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构建个体认知结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
它认为学习者应该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在教学改革中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几个方面的应用:1. 基于问题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积极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活动。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分享知识和经验,在合作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基于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真实和有意义的过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将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冲破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综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和基本教学思想。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人为本、国内外现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由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演变而来,她认为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有一套全面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且个体认知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回答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什么是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不是因为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特定的社会文化下,收集知识信息,借助他人帮助,来建构知识的意义,获得新知识。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了: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有关资料方面的协作、与教师及其他帮助者的会话和事物本身相互联系的意义建构这四个要素。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大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就是“图式”,“图式”是指学习者个体对事物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因此,学习者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能力决定了学习知识的多少。
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是教师,意义建构的信息加工主体是学生。
学习者想要成为主动地意义建构者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者要用创造性思维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要主动收集有建构意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假设再论证。
最后学习者要把学习内容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建构的意义,这个过程中要懂得互相“协作”。
教师作为意义的建构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动机,要创建学习情境和提示连接线索,要组织协作学习和展开讨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
例如,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广为流传,都是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了解上述理论是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是:(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为此,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另外,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教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简介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的奠基人。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论也对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核心思想: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是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在自己的经验背景下建构起来的,并不会有着同样的理解。
学习观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改造,用以解释新消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过程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合作互动来完成。
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孤立于书本之上,而是嵌于实践之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关注与书本知识相关联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教学观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和确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生长”。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结构。
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
基于建构主义的观点,课堂对于课堂内容的呈现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而且强调核心概念的掌握。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
强调学生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把它当做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观建构主义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简单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在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来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最近发展区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理论,经过长
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习理论体系。
对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进行综述,有利于了解该理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一)国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
家维柯 (Giambattista Vico),他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1]]建构主义的思想源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
他认为:人在
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了人类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了自身。
[[2]]在建构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受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的影响也很大,杜威指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建构他们知识的过程。
[[3]]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
他创作了《结构
主义》(1970)[[4]]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个体思维的发生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与
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
[[5]]在皮亚杰理论的
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
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
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俄国著名心理学
家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
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所有的这些研究都
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6]]
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开始兴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提供了相应的物质条件。
[[7]]美国心理学家 Herron和 Bodner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学科教学的研究上。
Aderman and Russell也表达了自己认为未来建构主义理论将在基础教育教
学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次年,RE Yager 发表了《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在文章中他提出建构主义是“a most promising of learning”[[8]]
21 世纪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已经成为热门话题,FR Dinter
在《Constructivism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中分析了建构主义在
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建构主义在教学设计中的优点、缺点、特征进行了分
析和解释。
[[9]] FC Lunenbery 在《Constructivism and Technology: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 Successful Education Reform》中将建构主义与
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阐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利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设计的
原则,同时对美国教育部门设计的现代教育项目进行了展示。
[[10]]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至今,已经有多个国家的教育学者、一线教师从不
同角度或浅或深地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影响,这些实践研究已经关
联了数以万计的学校。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己经对现代的教育理论、方式和
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12]]
二、国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现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类研究
这类论文主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缘起、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和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例如温彭年和贾国英的《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杨维东、贾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陈威
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王沛和康廷虎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邹
艳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隋俊宇和石卉的《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简析》、邓学明的《从前概念到建构观——浅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的研究
杨晓娟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高芹的《“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吕京和杨敏的《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刘传明的《“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艳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周军平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赵静和赵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等。
这类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没有运用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把建构主义运用在学科教学的研究范围广,涉及多个学科,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
例如刘丽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王瑜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初中阶段图形运动的单元教学设计》、王毅敏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钟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陈实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李崇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例研究》、王文华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活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惠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尝试》、杨晓萍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曹贤文和高荣国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陈荣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音乐情境教学》、张梅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王雯秋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17-22.
[2]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17-21.
[3]皮亚杰结构主义J].哲学动态1987(03):37.
[4]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
究,2002(05):27-29.
[5]匡雅辉.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学设计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
[6]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7]RE Yager.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J]. Science Teacher,1991,58:52-57
[8]Dinter F R.Constructivism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9]Lunenberg F C.Constructivism and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1998,2:75-81.
[10]修子雯.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部编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D].塔
里木大学,2022.DOI:10.27708/ki.gtlmd.2022.000048.
[11]杨列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
大学,2018.DOI:10.27159/ki.ghzsu.2018.000140.
[[1]]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5):17-22.
[[2]]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17-21.
[[3]]王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17-21.
[[4]]皮亚杰结构主义J].哲学动态1987(03):37.
[[5]]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05):27-29.
[[6]]匡雅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学设计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
[[7]]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8]]RE Yager.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J]. Science Teacher,1991,58:52-57
[[9]]Dinter F R.Constructivism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10]]Lunenberg F C.Constructivism and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s for[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1998,
2:75-81.
[[11]]修子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部编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D].塔里木大学,2022.DOI:10.27708/ki.gtlmd.2022.000048.
[[12]]杨列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8.DOI:10.27159/ki.ghzsu.2018.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