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艺术审美特征
关于建筑的美
建筑美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主要涉及建筑艺术的审美属性。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美、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以及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等方面。
建筑的形式美。
这主要涉及到建筑的线条、色彩、质感和空间等视觉感受的元素。
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稳重的美;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则通过高耸的塔尖和精细的雕刻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美。
建筑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不同的建筑往往反映出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敬和王权的至高无上;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则反映了当时基督教的虔诚和信仰。
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
这类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的造型美,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美景令人赞叹不已,楼阁亭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总的来说,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内涵。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都会对建筑的美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略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美 建 筑 是 实 用 艺 术 、 型 艺 术 、 境 艺 术 的 综 合 体 。 它 反 映 把 愉 快 的 和 有 益 的 东 西 结 合 在 一 起 。 ” 学 最 基 本 的 功 能 是 教 造 环
教 激 着 国 家 的 政 治 体 制 、 代 的 审 美 时 尚 、 族 的 建 筑 特 色 以 及 人 人 热 爱 生 活 , 人 热 爱 美 创 造 美 , 发 人 的 聪 明 才 智 。 如 果 没 时 民 们 的 审 美 情 趣 。建 筑 不 像 一 些 暂 存 的 或 抽 象 的 艺 术 , 易 似 过 有 美 , 类 文 明 也 就 难 以 进 展 ;如 果 没 有 美 学 , 筑 文 化 就 会 容 人 建 并 眼 云 烟 般 被 人 随 意 抹 去 或 不 经 意 间 遗 忘 。它 的 完 整 而 明 确 , 庞 衰 败 。 当 然 , 不 能 由此 而 轻 视 建 筑 的 实 用 功 能 。 我 们 的 责 任 大 而坚 实的 体态 , 经百 年 、 年 的时 空考 验而 长期 留存 , 在 于在 最 大限度 地 满 足建 筑 的实 用功 能 的基 础 上 ,充分 发挥 能 千 让
义 ; 代 建 筑 艺术 在 造 型 空 间及 同环 境 的搭 配 上 呈 现 出 多方 面 的 美 学特 征 。 现 关 键 词 : 筑 艺 术 ; 学 ; 美特 征 建 美 审 中 图分 类 号 : U一8 T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4 ( 0 2 0 — 0 2 — 0 10  ̄ 6 0 20 )3 0 2 2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3期
Vo _2 l 2 N0 . 3
开封教 育学 院学报
J u n lo i n n t u e o u a in o r a fKa f g I s i t fEd c t e t o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与技术,也呈现了独特的审美特色。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和园林景观三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的建筑艺术与审美。
一、建筑结构故宫建筑的结构以"三进式"和"五进式"为主,形式庄重端庄,中轴线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
故宫采用的是传统的均贴式榫卯结构,木料选择优质的整根杉木,通过榫卯的嵌合将各根木材牢固地连接起来。
建筑结构稳固耐久,具备抗震能力。
故宫建筑还采用了严格的平衡原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施工技术,实现了建筑主体的重心均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装饰艺术故宫的装饰艺术是其建筑魅力的核心所在。
建筑外观以砖木结构为主,以黄色琉璃瓦为覆盖材料,色泽明亮,质地细腻,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宫殿内部的装饰则以彩绘,雕刻和镶嵌为主要手法,细腻华丽,展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彩绘是故宫建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之一。
彩绘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创造出壮丽绚丽的艺术效果。
宫殿内壁上的彩绘内容丰富多样,有景物、人物、花鸟等各种题材,每幅画都精雕细琢,色彩鲜艳,令人目不暇接。
雕刻是故宫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装饰艺术形式。
雕刻出现在宫殿的门、栏杆、柱子等部位,造型各异,富有立体感,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工艺的精湛和独特。
镶嵌是故宫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
镶嵌使用珍贵的宝石、玛瑙、琥珀等材料,将它们镶嵌在器物表面,形成精美华丽的图案。
镶嵌工艺既考验工匠的技巧,又需要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有深入的了解,制作出的作品具备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园林景观故宫的园林景观也是其建筑艺术与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以"天人合一"的理念,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山水之气"的观念。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古代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1.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繁多,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方特色。
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至今,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南方的园林式建筑以及西南地区的藏族建筑等。
1.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受到封建帝王统治的影响,宫殿式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建筑通常是巍峨壮丽的,由多个殿堂、宫殿和建筑群组成。
最著名的宫殿式建筑是北京的故宫,它是中国皇帝的居住和办公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1.2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常见。
这种建筑风格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内外景观的交融。
中国的园林式建筑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
苏州的古典园林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1.3 藏族建筑藏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藏族聚居地。
这种建筑风格与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并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藏族建筑通常是由石头、木材和土坯等天然材料建造的,外观粗犷简约,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2. 建筑特点的彰显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还包括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
2.1 木结构与檐角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特点。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具有坚固、灵活和耐久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的檐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檐角饰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形成了建筑独特的形象。
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有 明显 的宇 宙论 印迹 。 在古代 印度人 看来 , 他们 的城市 中
心 , 是宇宙的中心 。 就 那座住着高级神碉 的弥 卢山( o n M ut
Mr ) e u ,就是宇 宙之 山。因此,他们 的城市 ,就是宇 宙之
城 。所 以, 这 座 城 市 的 四 大城 门 都 有 天 神 把 守 。
门 以建 构 空 间 为 终极 目标 的艺 术 , 建筑 的独 特 性 又是 什 么
图 3 黑森 林农 庄
呢? 为了节省篇幅,这里 主要从 四个 方面来谈。
( )象 征 性 一
建筑 的象征 性,首先是古代人类对建筑 的一种带有 始源性的解释, 或者说 , 是古人 为城市 或建筑构拟的一种 宇宙起源论模式 。 这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的解释赋予建筑
101920中国建筑与中国古代头饰之比较右图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戴冠男俑21庞德对建筑所作的人种和社会学方面的解释22布拉格顿对建筑所作的拟人的解释23玛丽莲梦露优美的身体曲线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图24矶奇新北九州市图书馆餐厅梦露式屋顶曲线轮廓本期特稿艺苑从旅游者的角度说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建筑而只是一种景观
图 5 耶路撒 冷 旧城
在这一点上 , 柬埔寨 的吴哥城更具典 型性。 吴哥城代 表着用绵延的山峦和神话 中的海洋 围绕起来的整个世界。 城市中心 的庙 宇象征弥卢 山, 庙中的五座宝塔象征弥卢 山 的五峰。 中的次一级的神殿 象征 着按 照其轨道顺序排列 庙 的各星宿,即其宇宙时 间。随着时 间的步伐 穿越空 间, 这 座庙宇实际上是一张 时间表, 象征 和支配着其神圣 的宇宙
遂 ,万 物 生 长 繁 茂 亨 通 ;“ 者 , 义 之 和也 ” 利 ,也 就 是 天 地 阴阳
总之,城市也好 ,建筑也 好,在古代人类的心 目中,全然 成了世界 的镜像,宇宙的成像 。 黑格尔说: 我们可以把独立的建筑艺术叫做一种无机的雕 “
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性格与审美特征分析
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性格与审美特征分析中国古代庭院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中的瑰宝,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和审美价值。
这种建筑形式既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与自然融合的态度,也展示了对人的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推崇。
中国古代庭院建筑具有独特的经营与审美特征,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
本文将分析这些性格与审美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其注重和谐和平衡。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概念对中国古代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庭院建筑的布局、建筑物的形式与位置,以及庭院内各种元素的组合都在追求和谐与平衡。
这种和谐的目标体现在庭院的布局中,通常是以一水、二树、三山、四草、五牆为基本要素。
水体代表湖泊或池塘,树木代表茂密的森林,山代表丘陵和山脉,草则代表草地,牆则代表围合的界限。
每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平衡的,形成一个整体,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其次,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性格还表现在注重环境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追求与自然融合的态度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庭院建筑。
庭院的建筑物通常是依山傍水,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地形,将自然景观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物质的,还包括精神的。
庭院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元素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提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此外,庭院建筑还注重通过高低起伏、曲水流觞等手法,营造出多重空间感和视觉效果,使人在庭院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气息。
另外,中国古代庭院建筑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其讲究空间的流动与层次感。
庭院建筑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建筑物的设置,创造出一种层次分明、有规律的空间流动,使人在庭院中可以游览而不会感到单调。
庭院中的建筑物通常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周围环绕着次重要的建筑物,形成层次感。
此外,中庭、前庭、后庭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被合理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空间的流动与层次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愉悦的游览体验。
论建筑“硬”美感
论建筑的“硬”美感摘要: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人没都没停下对于“美”的追求的脚步,在经历过无数的风雨之后,终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美学理论,而建筑美学,则是其重要的分支。
自开始学习设计以来,对于体块感强烈的建筑我就有一种特别的偏好,直到研究很久之后才得以总结出一个可以形容这种感觉的词——“硬”美感。
建筑的“硬”美感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
“硬”美感的本质还是和谐,“以人为本”永远是建筑设计不可动摇的原则。
关键词:气势符号氛围适度相互作用一.人类对“美”的追求与探索当人类第一次把捡到的贝壳、石子等小物品挂在手腕、脖颈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探求,这可称之为最早的艺术吧。
在此以后,不论是各类图案的运用,还是洞穴画的出现,都是人类对“美”不断探求的结果。
远古时代的“美”,总是在随着人类生活的而发展。
欧洲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人们对于哲学,文学,天文学等开始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以上这些,成为在此期间推动美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进而,美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性的,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学科出现在人类的发展史上。
人类对“美”的探求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美学体现在理论上应该是属于哲学,文学等各类自然学科对于各类艺术的美的总结,他系统的总结展现了“美”理性的一面。
人类对于美学的认识体现在个人方面就是审美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建筑美学亦是如此。
在建筑出现之初,人类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其美态的问题,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有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更深层次的内容。
于是,建筑艺术的美学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建筑美学,从理论上说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是承接在建筑学以及美学的基础之上,来研究和探索建筑领域里的“美”以及“审美”问题的一个学科。
在建筑美学研究范畴方面,美国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十大法则——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范畴。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人类建造的精美的艺术品,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一、造型独特,源于传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最显著的是其独特的造型,建筑大多严谨细腻、精致典雅,多以建筑的曲线为主要构成,极具表现力和古典气息,它们的装饰也十分丰富,从建筑的外立面到室内细节,几乎每一处都能看到如海洋、云彩、鱼类及花卉等传统形象的装饰作品。
二、精致而细腻
中国古代建筑表面往往采用精美细腻的瓦片覆盖,瓦片以其精致华丽的外表,及能够抵御风雨、防止水渗漏的功效,壮观绝伦的把握了整个建筑形象风貌,其能否准确隆重,决定着建筑在形体和风格上的成败。
三、对称结构精谨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精致的对称结构,从立面到细部,建筑师都能根据自身的要求,把每个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都与整体的主题性协调,使建筑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形成一种统一的建筑风格,以此体现建筑主人的艺术审美观念。
四、彩绘有灵性
中国古代建筑中不乏各种彩绘之美,从粗到细都有可见,且多以古典的花鸟、人物、神兽、山水等传统主题作为绘画内容,并采用精
美的色彩进行装饰,形成了一种生动的艺术效果,给人以非凡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享受。
五、融合了自然与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融合了自然与艺术,囊括了中国建筑的精髓,无论是外立面、室内细节,还是其中所结合的传统文化,都可以从中看到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它们把自然美景与艺术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每一处古建筑充满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是非常独特的,它们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艺术精髓,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多样性
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多样性建筑艺术作为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以及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寺庙,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现代化建筑,都展现出建筑艺术的独特之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多样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建筑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审美价值得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建筑艺术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外观设计和空间结构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式建筑还是现代的摩天大楼,都蕴含着精心的设计和独特的美感。
建筑师们通过运用各种元素,如线条、色彩、比例等,创造出富有艺术感的建筑作品,让人们在欣赏时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视觉冲击,还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空间利用和流线设计的独到见解。
其次,建筑艺术在传递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也体现了审美的价值。
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代的宫殿、神殿等建筑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独特魅力。
而现代的建筑也在不断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的思潮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历史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吸引人们的目光,并成为城市的地标,展示着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的传承。
最后,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还在于其能够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
建筑物的设计不仅应该考虑到外观美感,还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一个好的建筑作品能够为人们提供合适的室内外空间,使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
建筑师应当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光线、通风、采光等因素,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使得建筑物既具有美感,又具备舒适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审美的价值。
二、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建筑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首先,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例如,古代中国的宫殿式建筑注重庄重和对称,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强调奢华与华丽,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与简约。
不同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审美标准的差异,展现了建筑艺术的多元发展。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
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浅析摘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等。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关键词: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建筑艺术是一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
但建筑艺术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空间形象。
它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欣赏主体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体验与鉴赏活动,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主观心里意绪。
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环境空间更加艺术化,就必须能够发现、感受建筑艺术的美,能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去充分领略它的魅力。
而这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对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一、建筑艺术是物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
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
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
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
试想,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
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在于它的耐久性。
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试论巴渝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巴渝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者:霍晓娜邹伟民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4期巴渝建筑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地域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吊脚楼是巴渝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巴渝人民与自然作斗争的结果,是巴渝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吊脚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本文以吊脚楼为研究对象,浅析了巴渝建筑的审美特征,以此把握巴渝建筑艺术的精髓,有助于进一步发掘本土建筑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和构建更和谐的城市建筑生态。
建筑源自人类躲避自然灾害和猛兽袭击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的实用目的。
它是人类生存实践的结晶,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学规律,运用线条、形态、色彩、建材、光线以及装饰等建筑艺术独特的建筑语言要素使建筑形象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实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巴渝地区全年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欠足。
地形以山地地形为主,古人云:“山在城中、城在山上”。
同时巴人尚武,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渝地区“郡与楚接,人多劲勇,少文学,有将帅才”“故日:…巴有将,蜀有相‟也”,因此独特的文化地理特征造就了巴人百折不挠和兼容并包的巴渝文化。
同时也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巴渝建筑,而吊脚楼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以吊脚楼为研究对象,对巴渝建筑的审美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1.1功能实用建筑源自人类生存的实用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建筑才逐渐的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才逐渐具有艺术的性质。
建筑的艺术性结合其实用性,适应了人们各种生活需求。
因此,在建筑中实用性是首要的,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且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
吊脚楼很好的反映了这种实用性。
据研究证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最先就是为了防蛇,防毒虫之害,其次才是防洪,防潮。
巴地多蛇。
《山海经》称为巴蛇、修蛇、食象蛇。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毒蛇无疑极大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
简述中国古建筑艺术审美之——和谐美摘要:我国古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此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不论在结构还是形式风格上我国建筑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独有性和完整性。
虽同是东方世界,我国建筑鲜明的特色与日本、韩国等地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差异。
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
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构成一个美观又合乎使用功能的空间,是人们的最终目标。
材料的组合过程是经过人们加工制作实现的,人们的思想在制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筑被誉为能够以实物表达人们思想过程的产物。
我国建筑的布局形式多以群组方式横向为主,对建筑的高度不做过多的要求。
建筑总体主要呈显著横平的线条,自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楼阁式佛塔类建筑得以盛行。
也使建筑组群出现横竖结合的立体布局,但除塔类建筑外很少有其他建筑采用这样的布局方式,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在建筑领域彰显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形式风格;功能合理;思想过程但凡艺术,尤其是高品质的艺术,其特质就是一个“美”字。
印度的泰戈尔说:“艺术是以美的象征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
”法国的雨果说:“艺术多种用处就多一种美。
”鲁迅说过:“真与美是构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的两大要素。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同时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装饰和艺术上。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三大特点——群体的和谐性、组合的向性、阴阳的融合性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历史更是闻名世界。
而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也不甚一样,各有特点,但其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材料与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点。
一.群体的和谐性无论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皇家园林还是居民的居住群建筑和谐性的展露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注重这种和谐性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融合之美。
可以说“和谐性是中国群体建筑艺术的灵魂。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谐性大多表达在严谨纵直的“中轴〞理念,从井然有序中层层扩大,左右延展,呈现和谐对称的态势,崇尚中轴的理念和依恋的情结,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条的秩序感和对称均齐的和谐性。
下面将以故宫为例展开论述:故宫是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典型案例和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造物观和设计技法与工艺的集中表达。
在其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
再如,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那么,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表达着皇帝的至尊。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
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
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
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
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
建筑的艺术美
建筑的艺术美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环境,即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建筑艺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三建筑艺术的特征1建筑的形象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建筑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状态:古希腊表现的是优美的时代,古罗马表现的是武力的时代,早期基督教表现的是虔诚的时代,哥特表现的是渴慕的时代,而文艺复兴表现的是雅致的时代。
到了近现代,由于人们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形象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建筑形象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的外观。
建筑师运用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手段进行创作,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2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包括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
艺术空间一前言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寺庙、园林等等。
建筑的艺术美和建筑的坚固性、实用性、经济性不可分割,后者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建筑艺术美是建筑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指建筑的外在形式美,还包括建筑的使用空间的舒适美观。
建筑艺术的美
建筑艺术的美建筑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艺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本文将从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历史演变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三个方面,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一、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1.形式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外观造型上。
建筑物的线条、形状、色彩、质感等元素,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如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其柱式的比例、尺度以及装饰,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形式美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园林等,也以其精美的雕刻、彩绘和布局,展现了东方建筑艺术的形式美。
2.结构美建筑艺术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物在承重、稳定、空间划分等方面所展现的技术和艺术水平。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圆形剧场,再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建筑艺术的结构美体现在人类对建筑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创新。
如我国的赵州桥,以其独特的拱桥结构,成为世界桥梁建筑的典范。
3.意境美建筑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建筑物所传达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堆砌,更是建筑师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简洁的线条、独特的造型,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传递着浪漫、自由的气息。
在我国,苏州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优美的景观,展现了东方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二、建筑艺术的历史演变1.古代建筑艺术古代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宗教、宫殿、陵墓等方面。
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台农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等,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
这些建筑物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人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2.中世纪建筑艺术中世纪建筑艺术以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其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窗等特征,展现了中世纪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光明的向往。
3.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以意大利为代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追求古典建筑的和谐与秩序。
建筑的审美特征
建筑的审美特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虽是一种比喻,但它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形象的一种审美意蕴,钱钟书先生说:“比喻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因素,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不合不能相比;两者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正由于音乐同建筑有颇多类似之处,所以人们对建筑的音乐效果早有认识,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诗人歌德认为:“建筑是一种僵化的音乐。
”德国古典美学大师黑格尔以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之美为例,说明由于台基、柱身、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比例的差异,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不同的美学特征,就类同于音乐中的颂歌、抒情曲和多声部合唱。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从数的概念中领悟到美的事物包括音乐艺术都是“依靠数的关系”而存在的,即依靠数的比例关系而构成和谐整一之美。
我国先秦《国语?楚语上》说:“夫力。
黑格尔对建筑与音乐作了具体比较:“音乐尽管和建筑是对立的,却也有一种亲属关系。
”其“对立”指两者的物质材料不同,建筑材料是具有三度空间的庞大体积,“而音乐则运用脱离空间物质的声响及其音质的差异和只占时间的流转运动作为材料”;再者,音乐与建筑两者形象存在形态的不同,“建筑用持久的象征形式来建立它的巨大的结构,以借外在器官的观照,而迅速消逝的声音世界却通过耳朵直接渗透到心灵的深处,引起灵魂的同情共鸣”。
这是黑格尔对二者“对立”的分析说明。
但他又指出两者具有“亲属关系”,即音乐形象和建筑形象都具有“节奏”和“旋律”,具有数的比例关系。
以建筑来说,建筑形体的大小错落、高低变化,布局的主从倚正、疏密呼应,线条的刚健柔和,质感的粗糙细腻,与环境的组合关系等等,都贯穿着一种数的比例,正是这种比例关系,使建筑形象富于节奏感、和谐有致,给审建筑是“立体的画”。
这同样是一种形象的比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关键词:建筑;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就其物质性而言,建筑是人类抵御风雨烈日的使用生活设施,人类与他朝夕相处,生老与共;就建筑的精神性而言,建筑又使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最庞大的,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建筑由于他的耐久性和社会性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1]。
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建筑是人类文明史诗中最辉煌的篇章。
建筑艺术作为”石头写成的史书”无处不在,它组成了大城市、小城市和乡村居民点,是人们最常见的艺术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审美意义,因而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审美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一、建筑的艺术性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和,建筑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巨大的工艺”可见在人类早期,建筑就与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黑格尔《美学》一书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许是一门最早的艺术”[2]。
他认为建筑是艺术的起源,是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象征型艺术的代表。
认为要找到建筑美在内的建筑艺术的全部意义,关键在于找到建筑本身的自有意义。
这是”打开建筑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秘密的唯一一把钥匙,也是贯穿到迷径似的建筑形式中的一条线索”[3]。
在西方美学视域里,建筑是一门与雕刻、音乐、绘画相提并论的艺术。
当然,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建筑作为一种广义的艺术,也是从人类劳动生活中起源,并发育成熟于”实用”这一母体--即”待风雨”“避群害”的实用性。
同时,建筑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其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仍然是追求艺术的普遍性、和谐性、确定性和明晰性。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从美感要求。
在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从而可知,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同时,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故建筑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历代建筑艺术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的制约。
建筑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直接的最表象的反应者。
建筑是不仅仅是一种居住空间、活动场所,更是艺术的一种。
从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建筑,再到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
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发展,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反应着社会思想。
二、建筑艺术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建筑艺术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
建筑是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同时,作为审美对象,建筑和其他文化一样,他的审美功能鲜明地表现为社会功能。
只不过建筑艺术突出了它的实用性。
建筑艺术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符合人类物质生活的技术活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使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过程。
建筑艺术是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它既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发挥着精神功用.实用功能是建筑的基础. 建筑首先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生产活动,建筑的最初目的完全出于人类本能的需要,具有直接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淡水着人类社会发展,人类队建筑的审美处理越来越自觉和显著.王振复先生曾经总结道,建筑之美,是一种以一定物质材料与结构建造,再与一定自然环境结合,使一定社会人生内容抽象地展现于时空,具有实用与审美,认知,有时兼崇拜的褚种社会功能,一般地渗透着艺术因素的科学技术。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建筑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从科学的意义上的理论来说,就构成建筑学的全部内容。
而从美学意义或艺术意义上的理论来说就构成了建筑美学的全部内容[4]。
但总的说来建筑艺术的”美”都很难完全独立它的实用性。
现在的建筑作为一种实用技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是建筑最根本的审美特征。
三、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
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组织、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空间造型艺术。
它的审美特性体现在它的建筑造型或空间形式上。
建筑艺术虽然是实用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与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
建筑的形式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问题。
纵观人类建筑历史的发展,建筑艺术从古典主义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建筑师们一直在探索建筑的结构造型与美的关系。
如:古典主义的古希腊的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古罗马建筑,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建筑表象形式就是力求向上空间发展的,给人以震撼的美感。
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建筑的造型和美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材料的创新和发明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如: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庇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功能要求及环境地段的特点,决定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和布局位置,并按照使用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在设计上吸取抽象美术的构图手法,突破对称的格局,注重自由活泼的体积组合,讲究动态和对比效果.使校舍具有高低错落、多向伸展、优美灵活的建筑形体,给人以极强的形式美的愉悦。
后现代建筑语言,更是追求造型美,具有”触目惊心”的美感效果。
如法国建筑家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以其怪诞的形式与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惊叹。
同时建筑艺术除了强调建筑的造型上,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性除了它自身的空间形式外,还包括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中。
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城市机体的一个部件,成为周围建筑物和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建筑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
因此建筑家在创作时不向一般艺术家那样自由,必须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整体构图。
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使建筑艺术境界更为广阔和深远。
如北京的颐和园、美国现代建筑家莱特的”有机建筑”等等。
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包括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上,还应和周围的建筑群协调一致,要把社会人文景象纳入建筑的整体空间构型中。
从而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更深的层次上加强建筑的审美特性。
四、建筑艺术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反映,建筑不是具体地描慕客观生活,而是用物质实体,几何形体,去抽象地象征、隐喻某种宽泛、朦胧的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本质。
一座建筑物并不能具体地反映生活内容,它只是以建筑的空间形式、体量规模、色彩装饰等方面的处理,创造出一种整体氛围,从而激起人们或庄严、肃穆、爽朗、神秘等情感反应,引起人们的联想与共鸣。
因此,有人把建筑艺术称作抽象艺术、象征艺术的代表。
如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祭天的天坛用圆形,祭地的地坛用方形,就隐喻了天圆地方的观念。
古希腊建筑用轮廓刚劲挺拔的陶立克柱式象征男性的雄健,用外形修长轻盈的爱奥尼亚柱式象征女性的温柔。
欧洲天主教堂用十字平面象征基督耶稣的受难。
在现代后现代建筑中,象征与隐喻运用得更为普遍。
如纽约的twa候机楼、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朗香教堂、我国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等等。
都是运用象征、隐喻的杰作。
建筑艺术是永恒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利益,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物质精神、实用审美、认知甚至崇拜等多种要求。
尽管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道路曲折而漫长,建筑美富有更多的审美特征,但是建筑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的审视和超越。
当代建筑将会更全面深刻的表现和反映人类的审美能力,人类也将创造出更多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的建筑!参考文献:[1]陈超南,姚全兴.走向新世纪的审美文化[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0:169.[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7.[3]唐孝祥.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j].南方建筑,2004,(1).[4]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苑文艺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赵兴瑞(1983.2-),男,满族,河北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现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马艳华(1982.1-),女,蒙古族,河北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学士,现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