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捆小棒
中班数学:捆小棒
示例二:捆小棒的进阶方法
总结词
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难度,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捆 小棒的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小棒,让学生尝试 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捆好。在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根据小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捆法,并总结出捆小棒的进 阶方法。
示例三:捆小棒的应用拓展
动手操作能力强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捆小棒的 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过程中,学生们学 会了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共 同完成任务,提高了他们的合作
意识。
分析课程不足之处
1 2 3
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
有些学生在捆小棒时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任务 完成的速度和效果,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课堂秩序有待加强
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 序有些混乱,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 顺利进行。
教学深度不够
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动手操作和游戏化教学,对于 数学概念的深入挖掘和讲解不够,需要进一步完 善教学设计。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
加强操作训练
01
针对学生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操作训
中班数学:捆小棒
• 课程介绍 • 教学方法 • 教学内容 • 教学示例 • 总结与反思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捆小棒的基本技巧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使孩子掌握捆小棒的 基本技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激发孩子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捆小棒游戏,引导孩子理解数量 的概念,初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增加小棒数量
逐渐增加小棒的数量,提 高学生的计数和分配能力。
捆小棒课件
1个十,9个一,是19. 10 + =
2.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20
2个十,是20.
2.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20
2个十,是20. 10 + 10 =
十位 个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3.读直尺上的数.
练一练 1.看图写数.
14
练一练 2.按顺序写数.
15
18
17 16
12
练一练 3.画一画.
十位 个位 10
十位 个位 15
十位 个位 14
十位 个位 20
练一练 4.
(1)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14). (2)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12).
练一练
5.
10 + 3 = 10 + 0 = 10 + 5 =
6 + 10 = 3 + 10 = 10 + 10 =
1.数一数,捆一捆.
( 十)个一
( 一)个十
பைடு நூலகம்
2.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11
1个十,1个一,是11. 10 + 1 = 11
2.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15
1个十,5个一,是15. 10 + 5 = 15
2.摆一摆,想一想.
十位 个位 19
1个十,9个一,是19.
2.摆一摆,想一想.
《捆小棒》教学设计2篇
《捆小棒》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binding sticks《捆小棒》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捆小棒》教学设计2、篇章2:《捆小棒》说课教学设计篇章1:《捆小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捆小棒教学文档
捆小棒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三、活动二:快速拨数.(一)师生互练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二)生生互练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四、活动三:对口令.(一)师生互对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二)生生互对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一)出示图片:写一写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二)教师提问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探究活动听口令,做动作活动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活动准备1-20的数字卡片活动过程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捆小棒教学策略及教学反思
捆小棒教学策略及教学反思作为老师,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习的技能。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教学策略尤为重要。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如果教学策略不当,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打折扣。
在这里,我想要讲一讲我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最为得心应手的捆小棒教学策略,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教学反思。
我们要明确一个教学目标: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捆绑两个或多个对象。
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首先进行了两方面的准备:准确掌握自己要教授的内容,并对捆小棒这个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在讲解捆小棒时,我会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让每个小组拥有一份棒和一些小物件,如小球、小花、小叶等,然后对他们进行操作展示。
我会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小物品摆放在桌子上,然后让他们自己找到两个或多个比较相似的物品,比如两个小球,或者两片小叶子。
我再和学生们一起说出捆绑两个物品的步骤:首先将一根棍插入一个物品中,再将另一个物品插入到同一根棒上,就完成了捆绑。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练习。
练习的难度是逐渐加大的。
在最初的练习中,我会让学生捆绑2个物品,比如两个小球;在练习中期,我会让学生捆绑3个物品,比如一个小球,一个小圆环和一片小叶子;当学生的捆绑技巧逐渐熟练时,我会让他们进行组合练习,这时我会在桌子上放置一些小物品,例如2个小球和1个小花,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捆绑方式,将3个物品捆在一起。
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捆绑5个甚至更多的物品,这对于学生来说相对于以前的练习来说更加具有挑战性和难度。
通过捆小棒教学策略,我成功地培养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在开始进行这个教学方案之前,我曾经也用传统的方法尝试教授这个概念,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我相信,捆小棒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玩具,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教学反思: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自己所选择的物品,并判断这些物品是否可以被捆在一起,需要进行分辨和判断。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方法,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含义,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数学运算与具体的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些小棒,问学生:“你们看这些小棒像什么呢?”学生回答:“像一些数字。
”老师再问:“你们能猜出这些数字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每个数字对应的小棒数量。
2.讲解示范:老师拿出一个小棒,让学生数出它的数量,并写出一个数字。
然后老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在一起,表示数字的加法。
再让学生数出另一个小棒的数量,写出另一个数字,并示范如何将它们捆在一起,表示数字的减法。
3.学生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动手进行捆小棒的练习,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演示他们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课堂练习: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并计算出结果。
5.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选择一些物品代表数字,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了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使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通过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讲解示范之后,老师出示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里选择一些物品代表数字,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老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适合年龄:中班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计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的小棒。
2、准备一个大的计数器。
3、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写有数字。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并引导幼儿了解小棒的用途和捆绑方法。
2、教师出示小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教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绑在一起,并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4、教师将小纸条上的数字出示给幼儿,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小棒捆绑在一起。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在捆绑过程中的错误。
6、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活动亮点:1、活动采用了实际的物品小棒和计数器,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2、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活动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步骤,让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活动建议:1、活动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幼儿已有的数学基础和兴趣,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2、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3、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本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和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错误,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活动目标】1、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一些具有顺序特点的图案卡片,如数字、形状、颜色等。
2、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展示一些图片和排序规则。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问:“小朋友们,这个数字是几?”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那么,接下去是几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
中班数学《捆小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孩子们能够学会使用小棒捆扎图形,并理解横竖、左右、上下的概念。
2.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3.练习孩子们握笔、手指协调运动等操作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升手眼协调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大棒模型 x 12.小棒 x 203.计时器 x 1•学生准备1.铅笔 x 12.练字纸 x 1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让孩子们用铅笔在练字纸上画出四条线段,形成一个矩形。
2.请孩子们绕过这个矩形,让他们感受物体空间与自己的位置关系。
3.请孩子们用双手感触矩形四条边的不同特点,比如长短、尖钝等。
2. 授课内容(10分钟)1.让孩子们分为两组,每组领取一支铅笔和10根小棒。
2.给孩子们展示大棒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大棒模型有横竖之分,并提醒他们左右和上下的概念。
3.请孩子们模仿大棒模型,用小棒在练字纸上捆扎出横线、竖线等图形,并强调横线与竖线之间的区别。
4.在操练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关注小棒捆扎顺序、角度等细节,以避免操作不规范难以理解。
3. 操练环节(20分钟)1.给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自由操练,让他们捆扎出尽可能多的图形,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在5分钟后,停止操练,让孩子们将捆扎的图形展示给大家。
3.让孩子们分析展示的图形,讨论每个图形由几条小棒组成以及捆扎小棒个数和捆扎顺序的差异带来的图形变化。
4. 拓展练习(15分钟)1.让孩子们分别拿出纸板剪成的几何图形,要求孩子们用小棒将其完整地围起来,并找出图形中的横竖线段等。
2.请孩子们互相交换,互相查看彼此捆扎出来的图形是否正确,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3.最后请大家来一次总结,检查横竖、左右、上下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总结通过此次课程,孩子们了解和掌握了小棒捆扎图形的操作技巧,在操练过程中提升了手眼协调和固定空间特征的能力,还有有目的的展示和贡献,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在数学学习中,大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并注重关注细节,避免操作上的过失,从而使得本节课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捆小棒中班科学教案
捆小棒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2.观察和描述小麦的生长过程;3.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和投影仪;2. 小麦种子;3. 土壤和花盆;4. 水;5. 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一种常见的植物,它可以用来做面粉、烤面包和馒头。
你们猜猜是什么植物?”学生可以随意猜测,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展示(10分钟)教师使用PPT展示各种不同的植物图片,然后指出其中的小麦图片。
教师自己带一个盆栽小麦植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麦的特征。
3. 实验(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并解释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子、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2) 教师将小麦种子分发给每个学生,并指导他们在土壤中种植小麦。
3) 学生将小麦种子放入花盆中,用土壤覆盖,并浇水。
4) 学生负责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小麦生长情况。
4. 探究(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和探索小麦的生长过程,帮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 小麦芽是如何从种子中长出来的?2) 是什么让小麦在土壤中生根?3) 小麦的叶子是如何生长的?4) 小麦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是怎样的?5. 总结(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小麦的生长过程,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麦的生长过程,并对比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6. 达标检测(5分钟)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判断它们是否是小麦,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课,学生对小麦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亲自动手种植小麦,增强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班学生来说,课堂时间较长,可能会容易出现学生的分心和不集中注意力的情况。
《捆小棒》教案
《捆小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第二节《捆小棒》,详细内容包括: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捆小棒,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2. 学生通过捆小棒活动,掌握数的十进制原理。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重点:通过捆小棒活动,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计数器、PPT课件。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捆小棒,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举行捆小棒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中小棒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原理。
(2)讲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让学生通过计数器进行实际操作。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捆小棒比赛,比一比哪组捆得又快又好。
(2)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捆小棒成果,并说明捆法和数的组成。
六、板书设计1. 《捆小棒》2. 内容:(1)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的组成与分解(3)数的十进制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棒捆法表示出下列数:25、53、89。
(2)分解数:45、72,并说明分解方法。
2. 答案:(1)25:两捆十根的小棒,五个一根的小棒;53:五捆十根的小棒,三个一根的小棒;89:八捆十根的小棒,九个一根的小棒。
(2)45:四捆十根的小棒,五个一根的小棒;72:七捆十根的小棒,两个一根的小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捆小棒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针对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棒表示更大的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十进制原理,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
中班数学教案捆小棒
中班数学教案捆小棒教案:中班数学教案捆小棒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记忆数字1-10;2. 以小棒为教具,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数目;3. 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1. 小棒(不同颜色和长度的小棒);2. 数字卡片(印有数字1-10的卡片);3. 布置整洁的教室环境。
三、教学步骤:1. 数字认识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印有数字1-10的卡片,并逐个依次读出数字,鼓励孩子们跟着读。
重复几次,帮助孩子们记忆数字的形状和名称。
2. 小棒的介绍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颜色和长度的小棒,并介绍小棒的用途。
告诉孩子们,我们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例如,一根小棒代表数字1,两根小棒代表数字2,以此类推。
3. 认识数目教师将数目卡片和小棒放在一起,每次从中抽出一张卡片,并告诉孩子们这个数字代表了多少根小棒。
然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数出相应数量的小棒,并放在桌子上。
例如,如果卡片上的数字为3,教师和孩子们应该数出3根小棒并摆放在桌子上。
4. 数字匹配教师将数目卡片洗乱,并放在桌子上。
然后,将小棒和卡片一起交给孩子们。
孩子们需要逐个选择一张卡片,并找出相应数量的小棒,并将它们放在一起。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孩子们正确匹配。
5. 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小棒和数目卡片。
每个小组需要根据卡片的要求,使用小棒进行相应的配对和摆放。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完成任务。
6. 游戏时间选择一些数目卡片,并将相应数量的小棒隐藏起来,让孩子们进行探寻。
每个孩子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寻找相应数量的小棒。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时间限制,看看谁能够最快完成任务。
四、教学延伸:1. 数量概念扩展: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更大的数字概念。
例如,可以使用更多的小棒代表更大的数字,让孩子们尝试组合和分离小棒,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2. 加减法概念引入:利用小棒可以很好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将两组小棒放在一起,让孩子们数出总数,并引导他们理解加法的概念。
中班捆小棒教案
中班捆小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习用小棒进行捆扎,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
3、增强幼儿的数数能力,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捆小棒方法,能够将小棒整齐地捆扎在一起。
引导幼儿通过捆小棒,正确地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在捆小棒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注意力,避免出现混乱。
如何让幼儿能够将小棒的数量与数字准确对应,理解数量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1、足够数量的小棒(可以是彩色的)。
2、橡皮筋或细绳若干。
3、数字卡片 1 10 。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已经捆好的小棒,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棒捆在一起是不是很整齐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捆小棒。
”2、认识小棒和数字教师将小棒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小棒的特点。
同时,展示数字卡片 1 10 ,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数字。
3、示范捆小棒教师拿起 5 根小棒,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我们先把小棒对齐,然后用橡皮筋或者细绳从中间捆起来。
”捆好后,举起小棒问幼儿:“这是几根小棒呀?”引导幼儿数一数并回答。
4、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选择一定数量的小棒进行捆扎,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自己数数,并与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5、游戏环节教师说一个数字,让幼儿迅速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捆得又快又准确。
6、巩固与拓展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捆小棒,如交叉捆、绕圈捆等。
增加小棒的数量,挑战更高难度的捆扎和数数。
7、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问幼儿:“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捆小棒和数数。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
五、教学延伸1、在家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用筷子或吸管进行类似的捆扎活动,巩固幼儿的技能。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小棒和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六、注意事项1、确保小棒的边缘光滑,避免刺伤幼儿的小手。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教学反思第一篇: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教学反思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
孩子们对于数数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觉得肯定很简单,以至于在活动一开始有点“轻视”的感觉,都说:“我早就会数数了”、“太简单了”。
直到我出示不同排序方式的点卡,刚才说太简单的孩子就开始有一些为难的表情出现了。
整个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观察能力不仔细,容易错数漏数我们一般的点卡中的点数都是按照普通顺序排列的,都是为了方便而排序的。
所以当我出示普通点卡的时候,班级中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快地数出点数来。
但当我出示改变排列形式的点卡后,问题就出现了。
像新朔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数的时候也要稍微缓一缓,心里默数一下才能得到正确地点数。
所以其他孩子在点数不同排列形式的点卡时就有错误出现,有的把7个点数成6个点,有的把5个点数成6个点。
问他们怎么数出这些点数的,孩子们就说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一个一个数的话错误率不会这么高。
于是我请个别孩子上来数,发现他数的时候就把一个点子给漏数了,因为点子的排列顺序其中一个点子排在了最边上,他就没有发现,所以就数错了。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孩子们太不轻视数数的活动了。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们任何学习都要认真不能马虎对待,而且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手口数数未能一致,还需多练习数数对于我班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局限于光用嘴说1~10,要让孩子手口一致地数数还是有困难。
在今天的捆小棒活动中就都体现出来了。
我出示一个5的点卡,让孩子们先选好5根小棒,在选小棒的时候我就看到鹂芸边数边拿小棒:“1、2、3、4、5。
”但是她却拿了6根小棒,因为她在数4的时候拿了两次,所以总数里就多出一根来了。
有的小朋友数的时候念的时候太快,而拿的慢,所以数的数是正确地,而拿的小棒却是少了一根的。
小学数学《捆小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捆小棒》教学设计学校数学《捆小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详细的活动中,熟悉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培育同学的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使同学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育合作意识。
3、通过好玩的数学活动,使同学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欢乐。
教学重点:把握数的意义和组成。
教学难点: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预备:20根小棒、2根橡皮筋、一台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老师带来一位好伴侣,看,是谁?机器猫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聪慧,想和你们玩一个猜数嬉戏,你们情愿吗?(1)、比4大,比6小的数是()(2)、由7个一组成的数是()(3)、10后面的一个数是()2、机器猫请你摆出11根小棒,看谁摆的又快又准。
同学们,你们给老师出了一个难题,老师一眼望去,看不出来是不是11根,你有什么好方法,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有多少根吗?拿出一根皮筋,借助它来试一试。
(同学汇报捆法,说说捆的理由,选出最佳捆法)老师把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给同学们呈现一下,这节课我们就用捆小棒的方法来学习1120数(板书:捆小棒)二、熟悉及组成1、机器猫想知道哪位同学的反思速度最快,谁能快速读出小棒的数量。
2、一捆小棒是1个十,10根小棒是10个一,一捆小棒里有10根小棒,1个十就是10个一。
(板书)记一记,说给同桌听。
学校数学《捆小棒》教学设计3、为了更好的学习,老师今日还请来一位伴侣,它是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
11里面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表示1个十,11里面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拨一个珠,表示1个一。
4、有人说个位上的“ 1” 和十位上的“ 1” 意义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不对(个位上的“ 1” 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 1” 表示1个十),谁能再把二个一所表示的不同的意义说给同学们听。
《捆小棒》教学反思
《捆小棒》教学反思《捆小棒》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捆小棒》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捆小棒》教学反思1《捆小棒》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于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却不清楚。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我首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力求体现师生间的双向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数一数”“捆一捆”“拨一拨”“说一说”“画一画”,初步体验10个一是1个十,以及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
教师提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关于这些数你还知道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操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成功之处:1.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 教学形式多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的回答立即获得反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趣味性,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美育、体育、品德教育。
《捆小棒》教学反思2《捆小棒》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排列顺序和组成,重点内容是对数位概念的理解,具体到解题思路时,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十”为单位计数的简便性。
对于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孩子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建立数位概念却不清楚。
因此,我首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通过学生数一数,捆一捆等活动形式,创设了猜数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北师大版数学《捆小棒》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捆小棒》说课稿捆小棒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援助同学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
这是运用同学原有的阅历,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援助同学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
二是摆一摆,想一想。
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同学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同学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同学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二、说学情一班级的同学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却一点也不了解。
一班级的同学自我约束技能差,留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同学认真观测、动手操作,激发同学对数学的新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主动参加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控20以内数的顺次、大小。
2. 经受观测、思索等数学活动,培育同学的思维技能。
3.培育同学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同学对数学的新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使同学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预备:同学:小棒、计数器、老师:课件、小棒、计数器、四、说教法和学法〔一〕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阅历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
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同学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而且让同学充分展示才能,为理解和认识20以内数的.组成做好充分的预备,也培育了同学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补。
合作学习是同学猎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沟通摆法,相互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培育了同学合作沟通的技能。
捆小棒-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捆小棒-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捆小棒-北师大版教案示例捆小棒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一)数小棒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1)、现在是几根小棒?(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三、活动二:快速拨数.(一)师生互练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二)生生互练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四、活动三:对口令.(一)师生互对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二)生生互对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一)出示图片:写一写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二)教师提问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七、活动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案点评: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