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核舟记》(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同步测试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二黍.许()罔.不()贻.余()箬.篷()糁.之()轩.敞()多髯.()衣褶.()弥.勒()倚.之()一楫.()椎髻.()篆.章()壬戌..()()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因:象:(2)尝贻.余核舟一贻:(3)箬篷覆之.之:(4)雕栏相望焉.焉:(5)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矫:不属:(6)其船背稍夷.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盈:3.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4.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思。

5.找出下列通假字,写出本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2)诎右臂支船通(3)左手倚一衡木通6.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朝编著的《》,作者,朝人,全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7.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8.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

(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看见)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奇妙)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尚、竟然)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1.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A.代词,代指人物、事B.语气助词C.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动词,可译为“去”、“往”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各是什么用法?将序号A、B、C、D分别正确填入句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练习试题(含答案)

11.*核舟记A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贻()有奇()()衣褶().....诎()楫()壬戌()()虞山().....2.按要求填空。

(1)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_____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 朝代 ) 嘉好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________。

“山高月小,真相大白”是《________________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_______》中的句子。

3.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有奇巧人()(2) 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 长曾不盈寸()...(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若有所语()(10) 其两膝对比者()..(11)佛印绝类弥勒()(12) 矫首昂视()...(13)神态与苏、黄不属 ()(14) 珠可历历数也()....(15) 若听茶声然()(16) 其船背稍夷()...4.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 诎右臂支船()() (3) 左手倚一衡木()()(4)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解说以下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能以径寸之木.()(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致鸟兽、木石()文曰“初平隐士”(..(3)明有奇巧人()(4)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5)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7)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8) 盖大苏泛赤壁云..局内人语云.6.以下语句朗诵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明有奇巧人/ 曰王叔远。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

11《核舟记》(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wǎng)器皿.(mǐn)贻.(yí)笑大方B.衣褶.(zhě)袒.露(tǎn)黍.(shù)子C.船楫.(qí)箬.篷(ruò)糁.(sǎn)D.矫.正(jiǎo)壬戌.(shù)髯.(rán)公【答案】A【解析】A.正确;B.错误,“黍子”的“黍”应读“shǔ”;C.错误,“船楫”的“楫”应读“jí”;D.错误,“壬戌”的“戌”应读“xū”;故选:A。

2.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因.势象形(根据)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还)其两膝相比.者(比较)尝.贻余核舟一(曾经)B.高可二黍许.(上下)能以.径寸之木(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C.明有奇.巧人(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左手倚一衡.木(横)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D.尝贻.余核舟一(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高)雕栏相望.焉(看见)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弯曲)【答案】C【解析】A.句意分别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因:根据;曾:还;比:靠近;尝:曾经。

解释不正确。

B.句意分别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许:上下;以:用;简:挑选;属:类似。

解释不正确。

C.句意分别为: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

奇:奇特;奇:零数;衡:同“横”;徐:缓缓地。

解释正确。

D.句意分别为: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核舟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核舟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C【解析】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代汉语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是一个词”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指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B.《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悟见解。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脍炙人口的精美记叙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答案】D【解析】《核舟记》是说明文。

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

B.诎右臂支船。

C.罔不因势象形。

D.左手倚一衡木。

【答案】C【解析】A.“要”同“邀”B.“诎”同“屈” D.“衡”同“横”。

4. 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C.东坡右手执卷端.。

/其人视端.容寂。

D.全石以为.底。

/武陵人捕鱼为.业。

【答案】D【解析】A.1句qí形容词,奇妙;2句jī名词,零数,余数。

B.1句副词,大约;2句助动词,可以。

C.1句名词,东西的一头;2句形容词,端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时一、填空:(1)本文选自( 清) 朝(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 。

作者( 魏学洢),字(子敬),( 明末)(朝代)著名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箬篷(ruò) 糁之(sǎn) 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三、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解析】选D。

正确的停顿划分应为“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核舟记》第二课时一、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盖大苏泛赤壁云4.为宫室5.尝贻余核舟一6.能以径寸之木7.篛篷覆之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石青糁之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三、阅读第一、二段填空。

(1)文中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 ( )。

(2)表现原料小而题材广的句子是( ) 。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

四、问答题。

(1)第1段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说明了什么?(2)文中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回答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加以归纳。

参考答案: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介绍核舟上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似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所以“矫首昂视”;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如八扇窗“左右各四”,有对称之美。

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

窗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雕刻者将其刻入核舟,体现了用心之细、构思之巧。

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等生活化事物的刻画都体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把握。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行文的。

参考答案: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首先,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被刻为船舱、船篷。

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的缘故。

其次,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原卷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A.贻.(yí赠送)有奇.(jī)钩画了了..(清楚明白)B.启窗..(分明可数的样子)..(打开窗户)而观为.(wèi)宫室珠可历历C.髯.(rán)绝类.(类别)弥勒通计.(jì)D.水波不兴.(起)二黍许.(xǔ许多)佛印居.(住在)右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绝类弥勒(绝):极,非常 B.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C.如有所语(如):比如 D.钩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珠可历历数也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技亦灵怪矣哉4.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5.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因:()(2)罔不因势象.形象:()(3)尝贻.余核舟一贻:()(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5)如有所语.语:()(6)其两膝相比.者比:()(7)佛印绝类.弥勒类:()(8)其船背稍夷.夷:()(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8.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明朝人。

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体裁)文。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课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课后解析)

11《核舟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现,富有诗情画意。

解析:课文第2-5段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生动地描绘了核舟上人、物、景、字等。

归纳概括即可。

二、参考答案第一问:核舟的部位| 说明的具体事物说明顺序船舱若篷、小窗、对联船头佛印(右)、苏轼(中)、鲁直(左)空间顺序船尾右舟子(仰面)、左舟子(视听)船背题名、篆章第二问:原因有二: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还可以开合,由此写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后赤感赋》《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解析:本题意在使同学们充分了解本文的主体部分,用心体会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参考答案:l.句中“奇巧“总说雕刻技艺的高超。

“能以径寸之木……木石”说明雕刻者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很广;“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

这个句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这一特点。

2.“可”,“大约”的意思;“许”,“上下”的意思。

这个句子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这段话描绘了船尾两个具有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舟子的形象。

先写总体布局,再细写两个舟子的姿态、神情。

一个“啸呼”,闲散不羁;一个“视端容寂”,专注沉静,一个“听“字,突出了该舟子等待茶开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育。

这段话体现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解析:结合句子描绘的具体内容,扣住关键词体会语言特点。

七、参考答案: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卷横幅书画长卷。

2.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3.总计这一核舟,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竹船篷、船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解析:古汉语中使用数量词时,往往省略量词,有时数词还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时一、填空:(1)本文选自( 清) 朝(张潮) 编辑的(《虞初新志》) 。

作者( 魏学洢),字(子敬),( 明末)(朝代)著名散文家。

著有(《茅檐集》)(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贻(yí) 有奇(jī) 二黍许(shǔ)箬篷(ruò) 糁之(sǎn) 峨冠(guān)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三、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虞山/王毅/叔远甫/刻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解析】选D。

正确的停顿划分应为“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核舟记》第二课时一、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盖大苏泛赤壁云4.为宫室5.尝贻余核舟一6.能以径寸之木7.篛篷覆之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石青糁之二、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三、阅读第一、二段填空。

(1)文中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 ( )。

(2)表现原料小而题材广的句子是( ) 。

(3)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

四、问答题。

(1)第1段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说明了什么?(2)文中第二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

罔.不(_____)贻.(_____)有奇..(_____)(_____)衣褶.(_____)诎.(_____)楫.(_____)壬戌..(_____)(_____)虞.山(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中/轩敞者/为舱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3.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B.石青糁之。

C.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D.居右者椎髻仰面。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

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具答之。

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三、课文理解8.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明朝人。

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________(体裁)文。

(2)“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八下语文第11课《核舟记》(解析版)

部编八下语文第11课《核舟记》(解析版)

第11课《核舟记》一、基础填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多髯.(_____)袒.胸(_____)衣褶.(_____)楫.(_____)椎髻.(_____)壬戌.(_____)篆.章(_____)罔.(_____)贻.余(_____)糁.之(_____)2.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__编辑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________为主而兼有________、________成分。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①君子好逑.( )二、单项选择题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B.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5.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的本文作者“简核桃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

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中峨冠..糁之..而多髯者为东坡B.石青C.居右者椎髻....仰面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最为丰厚的营养。

B.青岛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3核舟记 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3核舟记 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核舟记》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

罔()袒()矫()髻()戌()糁()髯()诎()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衡:简:有: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二、课内精彩阅读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下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2)其两膝相比者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三、课外类文阅读【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核舟记》(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核舟记》(附答案)

3 核舟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1 《核舟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

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回答本题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加以归纳。

参考答案:第一,雕刻材料体积虽小,内容却十分丰富。

如船体长度和高度“八分有奇”“曾不盈寸”,只有“二黍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箬篷、船楫、炉、壶、手卷、念珠各一,对联、题款共三十四个字,可见雕刻技艺的精湛。

第二,雕刻的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展现出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中介绍核舟上共雕刻了五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现。

苏轼是黄庭坚的前辈,所以他是“左手抚鲁直背”,表示爱抚;黄庭坚是苏轼门生兼友人,所以与苏轼共处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如有所语”,似乎在发表自己的见解;佛印是僧人,高蹈脱俗,所以“矫首昂视”;两个舟子,一喜动奔放,一喜静安然,动静相宜,互为补充,富有情趣。

第三,于精细微小处绝不马虎了事,展现刀笔之神与“象”外之韵。

如八扇窗“左右各四”,有对称之美。

互相对望的雕栏也是对称的。

窗上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分别出自《后赤壁赋》和《赤壁赋》,雕刻者将其刻入核舟,体现了用心之细、构思之巧。

再有如“舟尾横卧一楫”等生活化事物的刻画都体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点拨:本题考查对本文说明顺序的把握。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我们首先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行文的。

参考答案: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舟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

首先,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被刻为船舱、船篷。

所以首先介绍中间部分,这是这条船视觉上的“主体”的缘故。

其次,中部的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名校同步训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一、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罔不 ( wǎng)贻( yí)有奇( jī)...二黍许( shǔ)箬篷 (ru ò)..峨冠 ( guān)多髯( rán)..糁之( sǎn).椎髻 (j ì).篆章 ( zhuàn)衣褶 ( zhě)诎 ( qū)...2.解说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象:模拟..(2)尝贻余核舟一贻:赠.(3)水波不兴兴:起.(4)中峨冠而多髯者峨:高.(5)若有所语语:说话.(6)其两膝对比.者比:凑近(7)佛印绝类弥勒类:像.(8)矫首昂视矫:举.(9)其船背稍夷.夷:平(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居然盈:满..(11)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精选.3.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

(1)诎右臂支船“诎”同“ 屈”,曲折(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 横”4.辨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指雕琢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判断动词,是 ) (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巧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3)之能以径寸之木 ( 构造助词,的 ).石青糁之 ( 代词,代指所刻的小舟).5.翻译以下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神态。

全都是就着 ( 资料本来的 ) 样子刻成 ( 各样事物的 ) 形象,各有各的神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他 ) 以前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琢成的船,( 刻的 ) 是苏轼游赤壁 ( 的情形 ) 。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阔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其两膝对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相互凑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眼睛正视着( 茶炉 ) ,神情沉静,仿佛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这技艺也真奇特啊!6.文学知识填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综合测试(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综合测试(含答案)

综合测试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无不B.尝贻.余核舟一贻:赠C.佛印绝.类弥勒绝:超越D.诎.右臂支船诎:弯曲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突出雕刻者技艺之高。

4.下列句中虚词的用法判断有误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介词,用)B.罔不因.势象形(因为)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D.技艺灵怪矣哉..(“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在文中空白处填入相应的语句,并说明这两个句子的出处。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shǔ)许。

B.中轩.(x uān)敞者为舱。

C.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核舟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衣褶.()诎.()楫.()椎髻..()虞.山()篆.章()..()壬戌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因.势象.形( )()()..人( )2.罔不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箬篷..覆之..( )()()8.雕栏相望.焉(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17.珠可历历..仰面( ) ..数也( )18.居右者椎髻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便要还家()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选贤与能( )8.矜、寡、孤、独、废疾者( )9.荡胸生曾云( ) 10.混黄华叶衰(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核舟记》重点识记及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11.《核舟记》重点识记及强化训练(附参考答案)

11.《核舟记》重点识记及强化训练【重点识记】(笔记整理)(一)字词积累1.生难字。

器皿(mǐn)罔不(wǎng)尝贻(yí)二黍(shǔ) 轩敞(xuān) 箬篷(ruî)石青糁之(sǎn) 多髯(rán) 手卷(juàn)两膝(xī) 衣褶(zhě) 不属(zhǔ)诎(qū) 楫(jí) 椎髻(chuíjì)虞山(yú) 篆(zhuàn) 有奇(yîu jī)2.重点词语解释。

(1)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2)尝贻余核舟一(赠送)(3)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原来,表推测)(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5)高可二黍许(大约)(6)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文中是“用箬篷”的意思)(7)石青糁之(一种矿物的蓝色颜料,文中是“用石青”的意思)(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两腮的胡须,文中泛指胡须)(9)苏、黄共阅一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书画长卷)(10)其两膝相比者(靠近)(11)佛印绝类弥勒(极;像)(12)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1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14)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15)居右者椎髻仰面(椎形发髻)(16)左手倚一衡木(同“横”,横着)(17)其人视端容寂(正)(18)其船背稍夷(平)(1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2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21)矫首昂视(举)(举)3.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2)左手椅一衡木(同“横”,横着)(3)约八分有奇(同“又”)4.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有,表存在)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同“又”)(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动词,做,文中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动词,是)(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指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正)5.古今异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核舟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_______(人名) (2)兴:________________(3)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开可闭。

C.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进行雕刻。

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字。

5.三、四、五段按__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和船背。

6.“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2)____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4)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期间。

初视之,不甚了了。

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山桃核为之. B.左臂挂念珠倚之.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康肃笑而遣之.2.下面对《核舟记》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选段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选段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

3.下面对《记桃核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选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八十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计有五百个。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4.用“/”给《记桃核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口技(节选)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乙] 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 (2)罔不..因势象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琢冰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人无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 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被.以衣裳军士吏被.甲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C.子之技诚巧.矣明有奇巧.人D.子何.不范金琢玉风声一何.盛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工记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