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发病3~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 症状持续3~4.5h • 年龄≥18岁 •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3小时。 相对禁忌症: • 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 •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 (相对禁忌症取消了“年龄>80岁”、“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及“有
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
•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 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 s • 48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 血糖<2.8 mmol/L(50 mg/L)或>22.2 mmol(400 mg/L) • 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静脉溶栓治疗的质控:快速、安全
•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Ⅰ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 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 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充分准备应对紧急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并发症 和可能引起气道梗阻的血管源性水肿(Ⅰ级推荐,B级证据)
• 发病在6 h内,可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严格选择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血管介入治疗
• 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原则 • 即使患者符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适应症、临床评估后计划行血管内治疗,如果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跨地区专家会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解读
18 版指南内容的更新,主要集中在:脑卒中急诊救治 体系、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评估和诊断、血压控制、 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 的预防与处理)。
一、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二、院前处理 三、卒中单元 四、急诊室处理 五、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及其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5.早期康复 6.医患沟通 7.二级预防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
推荐强度(分为四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为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 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1的随机对照试验 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 病例对照研究 D级: 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 能缺损;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一)评估和诊断
⑸ 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急性卒中 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 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 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 例:脑梗死
现场处理及运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主讲人:靳凌 教授 单位 :南京脑科医院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时间的重新定义
与 14 版指南相比,18 版指南重新定义了急性期的时间, 一般指发病后 2 周内,轻型 1 周内,重型 1 个月内。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包括:1. 病史和体征 2. 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4. 诊断标准 5. 病因分型 6. 诊断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脑病变检查:(新增内容)脑病变检查中多模式 MRI:AHA/ASA 不推荐对发 病 6 h 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患者,推荐 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 6-24 h 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 CT灌注、MRI 、DWI 或 MRI 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筛选是否进行血管 内机械取栓治疗。AHA/ASA不推荐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常规进行MRI检查来排 查颅内微出血。
实验室检查及选择: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在血液化验结果回报之前,开始 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缩短 DNT,且未降低安全性。AHA/ASA 也有相关推 荐,不过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一定在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决定。
杨璐萌,程忻,凌倚峰,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前是否需等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 47(7): 464468. DOI: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7.006.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急性期评估和诊断
主要更新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2018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最新课件)
(1)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 流静脉,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 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2)CTA和MRA:两者是快速、无创性评价颅内、外血管的可靠方法,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 形或动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变的存在。CTA上出现的“斑点征”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如果 血肿部位、组织水肿程度,或颅内静脉窦内异常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成,应该考虑行MRA或CTA检查。
(4)多模式MRI: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FLAIR和梯度回波序列 (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的信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少或微量脑 出血十分敏感。
2020-11-19
9
二、影像学检查
2.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查有助于了解导致脑出血病变的血管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A、MRA、CTV、TCD等。
2020-11-19
4
诊断与评估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与病因分型等。
2020-11-19
5
一、病史与体征
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 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 者预后及指导选择治疗措施。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表。
2020-11-19
2
院前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体温管理
脑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中枢性发热,特别是 在大量脑出血、丘脑出血或脑干出血者。入院 72h内发热持续时间与临床转归相关,这为积极 治疗发热以使脑出血患者的体温维持正常提供了 理论依据;然而,尚无资料表明治疗发热能改善 临床转归。有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经血管诱导轻度 低温对严重脑出血患者安全可行,可以阻止出血 灶周脑水肿扩大。但低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和安 全性还有待深入研究。需注意的是。发病3d后, 可因感染等原因引起发热,此时应该针对病因治 疗。
六、分型
目前常用的脑出血分型包括按出血部位分 型及按病因分型。部位分型使用很广,而病 因分型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六、分型
1、按部位出血 (1)基底节区出血:壳核出血、尾状核头出血 (2)丘脑出血 (3)脑叶出血:额叶出血、顶叶出血、颞叶出血、枕叶出血 (4)脑干出血 脑桥出血、中脑出血、延髓出血 (5)垂体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
七、诊断流程
脑出血诊断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是否脑卒中? 第二步,是否为脑出血?行脑CT或脑MRI明确诊断。 第三步,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根据GCS或NIHSS量表 评估。 第四步,脑出血的分型:应结合病史、体征、实验室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
推荐意见
(1)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 查以明确诊断(I级推荐,A级证据)。 (2)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 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关实验 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 检查(I级推荐,C级证据)。在病情和条件 许可时,应进行必要检查以明确病因(I级推 荐,C级证据)。 (3)确诊脑出血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 早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I 级推荐,A级证据)。
(2)增强CT和灌注CT:需要时,可做此2项检查。增强 CT扫描发现造影剂外溢到血肿内是提示患者血肿扩大高风险 的重要证据。灌注CT能够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 变化,可了解血肿周边血流灌注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3)标准MRI:标准MRI包括T1、T2及质子密度加 权序列在慢性出血及发现血管畸形方面优于CT,在 急性期脑出血诊断应用上有其局限性,且MRI费用 高、耗时较长,尤其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有心脏 起搏器、亚金属植入物、幽闭恐怖症或脑出血后的 意识障碍、呕吐、躁动等)不如CT适应性好。
(3)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 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I级推荐,C级证据)。
(三)血糖管理
(1)高血糖:无论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的高血 糖均预示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和不良转归风险增高。 目前认为应对脑出血后高血糖进行控制,但还需进 一步研究明确应采用的降糖药物种类及目标血糖值。
(4)多模式MRI: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 (DWI)、灌注加权成像(PWI)、FLAIR和梯度回 波序列(GRE)等,其有助于提供脑出血更多的信 息,但不作为急诊检查手段。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对少或微量脑出血十分敏感。
二、影像学检查
2.脑血管检查: 脑血管检查有助于了解导致脑出血病变的血管及病因,
三、实验室检查
对脑出血患者都应进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 以了解基本状况,排除相关系统疾病。此外, 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医院条件,进行必要的专 科检查明确病因。
常规检查通常包括:(1)血糖、肝素功能和 电解质;(2)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3)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 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 血酶原时间(APTT);(5)氧饱和度,如疑 似颅内感染,可考虑做腰椎穿刺检查;否则 一般不需要做,因为无血性脑积液不能排除 脑出血。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并尽快送 到医院。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 痛、恶性、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
院前处理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 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进有条件的医院 (I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推荐意见
(4)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 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 I级推荐,A级证据)。 CTA和增强CT的“点样征”(spotsign)有助于预测 血肿扩大风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 II级推荐, B级证据)。 (5)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或肿瘤者, 可选择行CTA、CTV、增强CT、增强MRI或DSA检查, 以明确诊断( II级推荐,B级证据)。 (6)可应用GCS或NIHSS量表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II级推荐,B级证据)。
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 均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 因,且有手术适应症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一、内科治疗
(一)一般治疗 (二)血压管理 (三)血糖管理 (四)体温管理 (五)药物治疗 (六)病因治疗 (七)其他
(一)一般治疗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最初数天病情往不稳定, 应常规予以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持 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 饱和度监测。脑出血患者的吸氧、呼吸支持及心脏 病的处理,原则同《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2014》.
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检查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A、MRA、CTV、TCD等。
(1)DSA:能清晰显示脑血管各级分支及动脉瘤的位 置、大小、形态及分布,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提供可靠的病因病理解剖,仍是当前血管病变检查的(金 标准)。
四、疾病诊断
脑出血可依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缺损症状(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
损),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及不同程度意 识障碍;
(3)头颅CT或MRI显示出血灶; (4)排除非血管性脑病病因。
五、卒中单元
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 及时的病情评估和诊断至关重要。一项纳入13个随 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包括缺血性和出血 性卒中共3570例)显示,与普通病房相比,进入卒 中单元监护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及生活依赖;亚组 分析表明,对脑出血患者效果同样显著。
(二)血压管理
急性脑出血抗高血压研究(ATACH)和急性脑出血积 极降压治疗研究(INTERACT)为脑出血患者早期降 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显示将收缩压控制在 140mmHg以下可以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而不增加 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对3个月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没有 明显改善。
(二)血压管理
一项共纳入自发性脑出血6h内的患者2839例,均 伴有收缩压升高的研究表明,积极降压治疗没有显 著降低主要结局死亡率;而再次进行有序分析表明 积极积极降压治疗降低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可改 善功能预后;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评定结果表明积 极降压能改善患者自理、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 焦虑或抑郁等预后。其后续研究提示:收缩压的变 异性似可以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收缩压变 异性越大,预后越差。早期通过平稳与持续的控制 好血压,特别是规避收缩压的峰值可增强早期积极 降压的重要性。早期积极降压治疗措施的临床获益。 说明在脑出血早期平稳管理血压的重要性。早期积 极降压治疗仅限于个体化进行,尚不能常规普遍使 用,应严格选择合适的患者。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2018
概述
脑出血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 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12-15/10万人年。在西方 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 患者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18.8%-47.6%。脑出 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 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月内死亡率为20%30%。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统计 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年。因此临床医生 需要更多关注脑出血的诊治。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 已经有所进展,早期、积极与合理的救治可以改善患者的 临床转归,同时国内外研究者仍在不懈努力探寻有效的治 疗方法。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总结 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参考了相关的国际指南,在对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第一版脑出血诊治部分更新修订的基础 上编写了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外伤 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原发 性脑出血,继发性外伤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 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与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
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病情评 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 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 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可借助脑卒中量表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选 择治疗措施。常用的量表有:(1)格拉斯哥 昏迷量表(GCS);(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中(NIHSS)量表;(3)脑出血评分量 表。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丘脑出血
基底节出血
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
脑室铸型
脑室出血
颞叶出血
颞叶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六、分型
2 按病因分型:
(1)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指高血压性脑 出血(占80%以上),少数为脑淀粉样变性 及不明原因的脑出血 (2)继发性脑出血:是指继发于以下原因 的脑出血,如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 障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溶栓治 疗后、梗死后出血转化、血液病、烟雾病、 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静脉窦血栓形成、血 管炎、妊娠及其他明确的病因。
(2)CTA和MRA:两者是快速、无创性评价颅内、外 血管的可靠方法,可用于筛查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畸形或动 脉瘤,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病变的存在。CTA上出现 的“斑点征”是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因子。如果血肿部位、 组织水肿程度,或颅内静脉窦内异常信号提示静脉血栓形 成,应该考虑行MRA或CTA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