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检测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劝学》练习题(重点实词释义+理解性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劝学》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重点实词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句式:)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句式:)二、理解性默写(一)真题1.(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2.(2020年高考天津卷)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1.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思想一致。
1《劝学》作业检测(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作业检测(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作业检测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劝学》习题
劝学(练习测试)一、填空1.假舆马者,,而致千里。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4.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5.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
6.课文标题是“劝学”,文章开篇即揭示了中心论点:,意思是说:。
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二、区别下边各句子里加黑的词的用法。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见者远无可寄托者(3)(而)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致千里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善假于物也——介词,相当于“向”。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种特殊的指示代词,不能象其他代词那样单独作句子成分,只能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者“的地方”、“……的事物”的意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表判断,助词。
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以不译出来;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
连接状语和动词中心语,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可译作“地(d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于是”。
三、选择词义。
1.“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强、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点。
试确定下面句中的“疾”字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在后面()里标明号码。
《师说》《劝学》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练习一、基础选择题(85分,每小题5分)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不耻相师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无常师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A.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其.如土石何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也,道相似也..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C.吾从而..贤于弟子..师之 D.师不必6.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士大夫之族.(类、辈)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是故无.贵无.贱(没有)8.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而耻学于师向②其皆出于此乎③于其身也④师不必贤于弟子比⑤不拘于时⑥学于余A.全相同B.各不相同C.只有①⑥相同D.只有②③⑤相同10.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学者必有师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1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师”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A.吾从而师.之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吾师.道也D.犹且从师.而问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②彼童子之.师的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B.②和⑤相同C.①和⑥相同D.②和④相同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
《劝学》《师说》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默写1.【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2022新高考卷Ⅰ江苏版】《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4.【2014全国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深圳2020届高三年级质检】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8.【河南安阳2019届高三调研考试】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九课《劝学》练习题(老师)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填空题
1.荀子,名,又称旬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
2.根据《劝学》原文填空。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3.说说下面句子各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翻译重点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随堂检测(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劝学》测试题
劝学》测试题劝学》测试题(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一、自我检测(18分)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木直中绳(zhòng),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
2.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上食埃土,上饮黄泉,用心一也。
(使用)4.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名式相同的一项是: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请你练一练(14分)1.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09山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得意。
(09安徽、10浙江)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07山东)4.XXX跪而二螯。
(11四川)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上海)6.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2上海)三、名句填空(20分)1.故木受绳则直,XXX则利。
人非生而知之,_______。
_______。
(07川、10陕苏、12北京安徽)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_______。
_______。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XXX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
_______。
(09全国2、09山东)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06北京、11沪)4)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致千里;假舆马者,非能行也,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者,方能致远。
(08全国、08天津)5)积善成德,日积月累,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方能成就大事。
(10皖、11福建、12山东)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09天津、10闽)7)非能水也,能登舟而过之;非能山也,能涉山而行之。
君子生非异也,能假于物而成其事。
《劝学》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劝学》文言基础梳理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01《劝学》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
(45分,每题3分)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金就砺则利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B.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C.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D.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指老者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全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而闻者彰(清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照)B.假舆马者(借助)锲而不舍,朽木不折(用刀雕刻)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在)C.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是故无贵无贱(无论)士大夫之族(类)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小学而大遗(遗忘)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月出于东上之上B.吾尝终日而思矣拔剑切而啖之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圣心备焉D.相与枕藉乎舟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2.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七十者衣帛食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3.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而耻学于师⑤不拘于时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而今安在哉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B.①⑥/②④/③⑧/⑤⑦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1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其曲中规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文言文阅读真题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真题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共8小题)1.(2022•金华)文言文阅读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 ɡ)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yòu )槁(ɡǎo )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学不可以已.:②水为之.,而寒于水:③虽有槁暴.:④輮使之然.也:(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 。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事例一 ←表达的观点→事例三 木受绳则直事例二 ← →事例四2.(2022•鞍山)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时,应该读出A.反问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嘲笑孔子时的得意和机智可爱。
B.疑惑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不理解,学识渊博的孔子居然不知道答案。
C.骄傲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对孔子的讽刺。
D.惊讶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感到很意外。
(2)根据文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赴汤蹈火:(3)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人物观点 理由 一儿甲一儿乙3.(2022•临城县)文言文阅读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③而入胡。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一」7、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从形式上说,同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相同,但含义却大不一样,对于这种词法现象,我们称之为“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车柔以为轮古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③蚓无爪牙之利古义: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9、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10、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答案:7、①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
②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识渊博。
③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④古义:托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
8、①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的原由,是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②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看的人(却)能看得很远;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④雕刻一下就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⑤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
9、《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效果。
“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10、参考角度:①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②学习要敢于超越前人,包括自己的老师;③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④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学习要善于积累;⑤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⑥学习要专心一致,且戒浮躁;荀子《劝学》练习题及答案「篇二」《劝学》是荀子所著的《荀子》的首篇文章。
劝学检测试题
劝学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是:A. 死记硬背B. 温故而知新C. 学而不思则罔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A. 定期复习B. 做笔记C. 只读不写D. 与他人讨论4. 学习中“举一反三”指的是:A. 通过一个例子理解所有情况B. 通过一个例子理解一个概念C. 通过一个例子理解多个概念D. 通过多个例子理解一个概念5.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A. 缺乏自信B. 过度自信C. 焦虑D. 懈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学习过程中,_________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7. 孔子认为,学习的最高境界是_________。
8. 学习中,我们应该避免_________,而应该多思考和实践。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中的_________。
10. 学习中,我们应该培养_________的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含义。
12. 请解释“知行合一”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13. 请简述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拖延症。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现代教育中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5. 请结合个人经验,论述如何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你的建议。
小明是一名高中生,他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大,对新知识的吸收很慢,而且经常因为玩游戏而耽误学习。
请分析小明的问题,并给出你的建议。
六、开放性问题(共30分)17. 请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谈谈你认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注意:请在答题纸上作答,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劝学》练习题
《劝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 《劝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
2. 文中提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
4. 文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用以比喻_________。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参省”指的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劝学》一文中,作者提倡的学习态度是()。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 温故而知新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根据《劝学》中的描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是()。
A. 学习可以超越前人B. 学习要持之以恒C. 学习要善于借鉴D. 学习要注重实践3. 文中“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所强调的是()。
A. 学习要循序渐进B. 学习可以超越自然C. 学习要注重思考D. 学习要勇于创新4.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句话用以比喻()。
A. 学习要刻苦钻研B. 学习要广泛涉猎C. 学习要不断进步D. 学习要善于总结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参省”指的是()。
A. 学习要广泛涉猎B. 学习要不断反思C. 学习要勇于实践D. 学习要注重实践三、简答题1. 《劝学》一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2. 根据《劝学》的内容,你认为作者对于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3. 《劝学》中有哪些比喻或例子用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四、论述题1. 结合《劝学》的内容,论述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劝学》中提到的“温故而知新”,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五、翻译题将《劝学》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六、应用题1.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怎样将《劝学》中的观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2. 假设你要向一位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推荐《劝学》,你会怎样介绍这篇文章?七、创新题1. 根据《劝学》的内容,设计一份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劝学基础检测试题
《劝学》基础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00分,每小题5分)1.下边加横线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对下边句中加横线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为下列各句加横线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兼词,“于之”,从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横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
今常用义为:加入)B.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
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
今指动词“跪下”的“跪”)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
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1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A.知明而行无过矣B.吾尝终日而思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于”相当于“从”,后“于”相当于“比”。
高一语文必修1《劝学》期末练习试题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鲁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劝学》期末练习试题选择题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C.镂金(lóu)弩马(nǔ)生非异(xìng)洞穴(xué)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乎己(xǐng)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D.人强马壮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 善假于物也③ 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⑤⑥D.②④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文言文阅读《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至今还有生命力?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中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第一段第一句话包含哪两方面的意思?写作特点(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4)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5)本文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劝学》练习题(含答案)二十三劝学复指导:1.XXX,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
“劝”的意思是________。
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一、基础知识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XXX(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设B.伪装C.借助,使用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边B.甚么C.助词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劳绩,功勋B.驾驶;事情,事情C.XXX车一天所走的旅程;胜利,成效D.量词;功用(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整天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阅读理解。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测试题(必修上全册)(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测试题带答案带答案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 卷B 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 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 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A 卷:夯实基础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高一语文必修三《劝学》当堂检测题 含答案
《劝学》当堂检测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检测题
2019-3-1 张翠荣
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其数①
②
舍也。
《礼》者,法之大分③
君子之学也/君子的学习,入乎耳/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箸乎心/记在心中,布乎四体/贯彻到全身,形乎动静/表现在举止上。
端而言,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蠕⑤而动,一可以
为法则。
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小人
..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口、耳之间才不过四
寸罢了,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之学者
..为己,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之学者为人。
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
傲,非也;,非也;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如向⑧矣。
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乐》法而不说,
《书》故而不切,
⑨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
②没:同“殁”,死亡。
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通“著”,显明。
⑤蠕:微动。
⑥傲:浮躁。
⑦: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仿效。
[精读设计]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解析:选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通达智慧的人。
解析:选D D项,学者,指求学的人。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选C 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二、语言表达专练
9.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
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的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
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
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
“会学”
“坚持学”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扣住“自主学习”四个字,还要仿照“能学”的解释来写。
注意要突出要点,“想学”要突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坚持学”要突出学习者的意志。
10.《劝学》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有的地方形成了“博喻”。
“博喻”是比喻修辞格中的一种铺陈形式,作者为了强调某事物,使之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便从不同的角度多方设喻,形成了一连串的比喻。
请写一段运用博喻修辞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