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a4ecf50e2524de5187e3f.png)
(小结)动画片中所有的人物情景都是由一根线条把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这根线条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线条的魅力。
出示课题《线条的魅力》
2、探究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在动画的结尾部分看到这根线条怎么拉?
生:被一个球打得稀巴烂、变形了……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编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评一评
评价: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卡通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
*课外延伸:
利用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参加校、社区等地的饿卡通大赛或展览。以米老鼠的形象试分析早期的形象设计与现代的米老鼠形象设计有何不同?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场地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快 乐 动 漫 (二)
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动漫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放大课本中的范画
2,做简易的取景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
![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5c068a8bd63186bcebbced.png)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小学美术教案第1课快乐时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欣赏、讨论和评价,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通过作画表现快乐时光。
2、引导学生选择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的快乐时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来创作。
3、通过表现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回忆和欣赏,用自己喜欢的工具与画法表现快乐时光。
难点如何通过工具表现出快乐的情境。
教学过程:1、回忆引导阶段播放歌曲,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有过快乐时光吗?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你难忘的?揭题:快乐时光2、欣赏、评析阶段欣赏画家作品和学生作品,描述表现的内容、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评析内容;可以从画本身的构图美、色彩美、造型美、内涵美等方面进行评析。
3、练习、深入阶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以“快乐时光”为题创作一幅画。
4、巡回指导阶段单独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做泥工人物组合时,要注意人物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在人物和道具上做一些机理。
5、评价阶段展示学生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教后小记:第2课黑白灰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中黑白灰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黑白灰的含义以及在画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掌握用黑白色调配各种灰色的方法,并进行以黑白灰为主色的创作练习。
3、体会黑白灰对画面的视觉效果和对观众心理情感的影响。
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运用所学的黑白灰知识,分析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黑白灰调子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特征,初步运用黑白灰来组织画面色调。
难点是学生对画面形式感的把握,并能运用黑白灰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1、交流导入请学生欣赏几幅作品,谈一谈,它们美在哪里?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得出: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不仅在构图、造型、色彩等要素上是成功的,在画面中的黑白灰艺术处理上也必定是成功的。
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4511fb5acfa1c7aa00cc95.png)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十册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小学五年级是儿童在四年级的基础上由记忆画、空间环境想象和色彩理论应用的初步阶段正式转向理性认识的阶段,线描写生画,速写、色彩写生画等都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儿童色感和造型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提高作用。
所以,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多带学生外出感受,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描绘。
二﹑教学目的任务:(一)绘画1、学习插图配画的设计绘画方法。
2、绘画与环境,人文结合,学习绘画创作。
3、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知识,进行水墨画练习。
4、学习黑白灰的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绘画色彩表现力。
(二)工艺1、学习广告招贴画知识与设计技巧。
2、用剪、折、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纸工模型。
3、用泥塑,雕塑等的形式制作简单的艺术品与装饰品。
(三)欣赏欣赏中外各类艺术作品,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艺术评论能力。
三﹑本册教材重教学难点::第10册共有24课。
本教材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教学教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完成任务的措施: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要认真实行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基、培养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进行班内、班际作品展评,以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习,提高美术兴趣。
【54页精品】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54页精品】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be37e5b561252d380eb6e39.png)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最新苏教版美术教案】【54页精品】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最新苏教版美术教案】【54页精品】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841df49caaedd3383c4d3f6.png)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含优秀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含优秀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ad9d008bd64783e09122b99.png)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含优秀计划小学美术学科第十册教学计划第一课:快乐时光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快乐时光,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快乐时光有很多哪些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
难点是如何来表现快乐时光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回忆1、谈话:生活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游戏、艺术节、玩沙、旅游……)2、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游戏1、以小组形式表演生活中有趣的经历。
2、思考用什么工具和画法来表现。
(三)、创作1、把生活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快乐的特征。
2、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
3、教师教一些表现人物动态的画法。
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来表现.(四)、展示与评价1、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2、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3、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第二课:黑、白、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欣赏黑白灰艺术作品,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②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
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
③引导学生用黑白灰进行绘画作品的简单创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难点是运用黑白灰知识创作一幅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欣赏:黑白灰的艺术作品。
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二)、讨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启发:作为观赏者,你认为这些作品用黑白灰画面来表现,是否表现得很好,谈谈你的感受和评价。
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或真实感受。
体验:看彩色画面,说感受。
再戴上墨镜看彩色画面,体验黑白灰的层次感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d0b4a95901020207409c9a.png)
第1课近大远小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物体反射的光线透过人的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变化,人们只是在视觉上产生偏差,却能“真实”地表现画面的空间感。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通过观察自然界与生活中常见景物的远近变化、分析和讲解现象产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通过学习把有关透视的原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学生情况:透视学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五年级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理解力、观察力相对较弱,透视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难懂的。
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常见透视现象的感知以及切身体验来形成相应的感性经验,把握透视规律,理解透视现象形成的本质。
再通过直观演示表现方法,化难为易,将规律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去。
教学方式、手段:1. 充分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可反复的演示方式,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进行观察,主动分析并归纳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 巧妙运用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知“近大远小”现象的形成,使抽象的原理直观具象,通俗易懂。
3. 范画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得到了具体的运用,使“近大远小”的表现有法可循,直观呈现色彩速写过程,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给予学生技术支持。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制作材料,水粉、油画棒、有色卡纸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铅笔、水粉色、炫彩棒或油画棒等画材,彩色便利贴纸片、有色卡纸或白色画纸,课前布置准备相应的风景照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bb9a6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2.png)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内容丰富,涵盖了绘画、手工、设计等多个方面。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对绘画、手工等有兴趣,而且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教材中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力、创新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学习重点,如绘画技巧、手工制作方法等。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专业术语和技巧的掌握可能会有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老师在教学中,对美术知识、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2.演示法: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绘画、手工等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
3.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通过提问、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与示范: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
3.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4.总结与拓展: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6d49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f.png)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自然与人文风景- 主题:湖光山色,各有千秋-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欣赏不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学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特点和美-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2. 观察和描绘人文景观3. 分析、比较各种景观的特点和美- 教学重难点:1. 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绘画技法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2. 能够观察和分析不同景观的特点和美3. 能够通过画画表达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感受-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多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和实物2. 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3. 教授简单的绘画技法,指导学生描绘景观4.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感受第二单元:实物的外形和构成- 主题:用笔画出实物的形状和结构-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绘实物的外形和构成,研究简单的透视方法,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常见实物的外形和构成2. 了解基本的透视原理3. 练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外形和构成-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准确观察和描绘实物的外形和构成2. 能够应用简单的透视方法绘制更加精确的实物3. 能够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质感和立体感-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常见实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他们正确观察2. 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模仿绘画,提高学生的描绘能力3. 教授基本的透视原理,示范如何运用透视方法绘制实物4.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实物的质感和立体感第三单元:色彩艺术- 主题:发现色彩的美,创造色彩的美- 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欣赏色彩的美,了解色彩的基本常识,研究少量的色彩理论,通过创作绘画作品感受色彩的美- 教学内容:1. 了解基本的色彩常识,如颜色的名称、三原色、色轮等2. 了解少量的色彩理论,如冷暖色调、色彩对比等3. 观察和欣赏大师的色彩作品,感受色彩的美4. 通过创作绘画作品运用色彩知识,表现自己对色彩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准确辨别并使用基本的颜色和色彩常识2. 能够感受、分析和应用颜色的美感3. 能够通过创作绘画作品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策略:1. 向学生展示色彩丰富的作品,激发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和兴趣2.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演示基本的色彩常识和理论3.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创作,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1a5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5.png)
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案一:认识剪纸艺术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剪纸的基本工具和技巧•创作自己的剪纸作品教学内容:1.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剪纸在中国民间的应用和传统意义2.展示剪纸作品:–样例展示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地区的剪纸特色和风格3.学习剪纸基本工具和技巧:–剪刀的选择和使用–剪纸的基本切割方式–补刀和补剪的技巧4.实践剪纸创作:–向学生展示简单的剪纸样板–引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可以使用老师提供的剪纸图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5.展示和评价作品:–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进行作品评价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2.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剪纸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展示剪纸作品,介绍各地的剪纸特色和风格。
4.学习剪纸基本工具和技巧,讲解剪刀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剪纸的基本切割方式。
5.进行剪纸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样板或自由创作。
6.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7.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剪纸艺术。
教案二:了解西方绘画大师教学目标:•了解西方绘画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并表达感受•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绘制自己的作品教学内容:1.介绍西方绘画大师:–列举几位西方绘画大师的名字和代表作品–讲解他们的风格和贡献2.欣赏西方绘画作品:–选择几幅经典的西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3.学习不同的绘画技法:–介绍几种常见的绘画技法(素描、水彩、油画等)–示范和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绘制作品4.实践绘画创作:–提供不同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选择并绘制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绘画技法5.展示和评价作品:–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作品评价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教学步骤:1.导入:用图片引入几位西方绘画大师的名字和代表作品。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e08810763231126edb1143.png)
第一课近大远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
教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
教学设计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
)2. 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
(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
)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 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
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
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 教具演示。
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
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侧面(如图①)看相同大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②)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2. 揭示原理。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abf68df121dd36a32d82c4.png)
苏少版五年级美术下全册教案教案课:快乐时光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生活的快乐。
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快乐时光,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快乐时光有很多哪些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
难点是如何来表现快乐时光二、教学过程设计:回忆谈话:生活过得快乐吗?你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还有什么见闻用简短语言与大家交流,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
游戏以小组形式表演生活中有趣的经历。
思考用什么工具和画法来表现。
创作把生活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快乐的特征。
配上题目,突出画面主题。
教师教一些表现人物动态的画法。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来表现.展示与评价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第二课:黑、白、灰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①欣赏黑白灰艺术作品,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②感受黑白灰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运用产生的独特效果。
激发学生对黑白灰的兴趣,产生用黑白灰进行创作的欲望。
③引导学生用黑白灰进行绘画作品的简单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了解黑白灰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难点是运用黑白灰知识创作一幅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欣赏:黑白灰的艺术作品。
有齐白石的《虾》、水粉作品《斑马》、摄影作品《毕加索的早餐》、纸版画、黑白图案等。
讨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印象是怎样的?启发:作为观赏者,你认为这些作品用黑白灰画面来表现,是否表现得很好,谈谈你的感受和评价。
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黑白灰艺术作品的独特见解或真实感受。
体验:看彩色画面,说感受。
再戴上墨镜看彩色画面,体验黑白灰的层次感觉。
通过对彩色和黑白灰作品的对比,说说对黑白灰作品的感受。
构思: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设计的黑白灰作品,互相提出不同建议。
创作:以黑白为主,画一幅画。
表现题材不限,表现方法自选。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全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793e2a58fafab069dc02ae.png)
(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
(2)师:下面考考你们,看下老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
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 跟我找。
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①大片向日葵。
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
②林荫道。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
③学生在园林中写生的场景。
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
(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
)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 跟我学。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
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
3. 跟我画。
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
(正立面林荫道)教师示范:在四开淡绿色卡纸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
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地天空的大色块。
师: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6437a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3.png)
苏少版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融入生活的美术艺术1.1 课时一:人艺和鲁迅艺术品欣赏教学目标:学习欣赏中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 人艺和鲁迅艺术家介绍 - 人艺和鲁迅艺术品欣赏教学步骤: 1. 导入:回顾上学期学习的艺术家作品。
2. 引入:向学生介绍人艺和鲁迅艺术家。
3. 欣赏作品:展示人艺和鲁迅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并与学生一起欣赏。
4. 分析作品:通过讨论,分析作品的意境、颜色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5. 总结:总结人艺和鲁迅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贡献。
1.2 课时二:生活中的美术造型教学目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美术造型,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
教学内容: - 生活中的美术造型 - 近观和远观的观察教学步骤: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人艺和鲁迅艺术家的作品。
2. 引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美术造型,如建筑、雕塑、家具等。
3. 观察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一个物体,先进行近观,再进行远观,分析观察到的差异。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美术造型进行观察,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总结近观和远观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第二单元:色彩运用与创作2.1 课时三:色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了解色彩的分类和运用。
教学内容: - 色彩的基本分类 - 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教学步骤: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活中的美术造型。
2. 引入: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分类,如主色、辅色、冷暖色等。
3. 分类学习:讲解各个色彩分类的基本特点和运用方法。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在纸上进行色彩的搭配练习,体验不同色彩组合的效果。
5. 总结:总结色彩的分类和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2 课时四:色彩构成的艺术品欣赏教学目标:学习欣赏色彩构成的艺术品,理解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和意义。
教学内容: - 色彩构成的艺术品介绍 - 色彩在艺术品中的表现形式教学步骤: 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色彩基础知识。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78417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9.png)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绘画、手工、设计等多个方面。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为主,通过有趣的课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中的作品和案例均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技能掌握不扎实,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此外,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各有差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热爱美术,乐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能,提高审美素养。
2.教学难点: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创新改编和创作过程中,如何把握审美原则和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对美术基本理论和技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示范法:老师现场演示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情境教学法:老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2.教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3.课件: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4.教室布置:适当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以一幅生动有趣的画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一幅美好的美术作品。
2. 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特点等。
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1948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b.png)
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
思)
一、引言
本文档是针对新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的编写与反思。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培
养其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案内容
1. 第一课: 线条的表现形式和运用
- 目标: 通过研究不同线条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们能够运用线条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练演示。
- 教学资源: 图片、铅笔、纸张等。
2. 第二课: 色彩的运用与感受
- 目标: 培养学生们对色彩的敏感度,了解不同色彩的表达意义,能运用色彩进行创作与表达。
-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研究。
- 教学资源: 色彩盘、彩笔、画板等。
3. 第三课: 空间的创造与构成
- 目标: 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空间的创造技巧,能够运用空间构成表达自己的创意。
-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实践操作。
- 教学资源: 图片、纸张、剪刀、胶水等。
...
三、教案反思
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一些优点和可以改进之处:
优点
1. 教学方法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能够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改进之处
1. 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设定可以更加具体明确,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评价,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案的编写和反思,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苏少版 美术五年级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全册合集
![苏少版 美术五年级下册 全册精品教案 全册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f50180fb5022aaea998f0fdd.png)
板
书
设
计
近大远小
近:大清晰
远:小模糊
教
后
反
思
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课题
第2课快乐动漫
初备教师
复备教师
学
习
目
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漫画的基本知识及绘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操作目标:学习动漫画的表现方法,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格动漫画。
学
习
重
、
难
点
重点:用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一个或多个动漫形象。
难点:课堂上学生应能创作个性化的动漫形象设计。
教具准备
动画片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动画片(学生观看一组动画片)
2、师:看了刚才的一组动画片,你们喜欢哪些形象?这些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形象有些不一样,他们就是动漫形象。动漫来自英文Cartoon的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漫画。现代动漫艺术包括幽默讽刺画、连环画和动画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画的风格也不断变化,一般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
学生设计一动漫形象或在原有动漫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改画、编连环故事。
巡回指导时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动漫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改画、添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说一说动漫画的特点
三、继续完成连环漫画的创作练习
四、评一评
小组评出最优秀的动漫形象和动漫故事。
展示最优秀的学生作品
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动漫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色等评述),动漫故事最生动。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doc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doc](https://img.taocdn.com/s3/m/bd5463814028915f804dc2b7.png)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最新)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课题第1课近大远小初备教师复备教师学习目标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忆能力。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各种材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3、再次欣赏。
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三、感知与体验1. 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 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怎样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错觉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2 课《快乐动漫》,探寻动漫 的奥秘。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找一找 比较狼的原型和动漫形象,发现动漫形象的特点 1、师: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里面都有哪些动漫 形象? 你最喜欢谁呢? (分别出示“羊”的原型和动漫形象图片) 2、师:仔细观察,比较一下生活中的羊与它们的动漫形象,他 们的外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交流 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正是因为动漫设计者采用了(夸张 变形 拟人 添加)等方法才有了这么多可爱的动漫形象。 4、师:我们就可以采用刚刚说到的夸张、变形、拟人、添加等手 法来创作动漫形象。 教师示范:以人物或动物、植物形象,示范动漫画的创作绘制 过程(铅笔定稿、设计外形——赋予其动作、神态——给予其色 彩)。(师示范画动漫的大树)说说这棵大树怎样? 活动二、议一议
标 用丰富的表情手段添加或创作独幅、多 难 化的动漫形象设计。
格动漫画。
点
教具准备
动画片 绘画工具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动画片 (学生观看一组动画 片) 2、师:看了刚才的一组动画片,你们喜欢哪些形象?这些形象 与我们生活中的形象有些不一样,他们就是动漫形象。动漫来 自英文 Cartoon 的中文音译,实际上就是漫画。现代动漫艺术包 括幽默讽刺画、连环画和动画片。随着时代的发展,动漫画的 风格也不断变化,一般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塑造各种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说一说近大远小的关系。 二、继续完成绘画创作 三、展示与评价 作业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运用“透视”一词描述 同学的作业。 四、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深藏着无数的规律。很多科学家对这 些神奇的规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期待着这些规律能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今天我们观察了近大远小的 现象,发现了近大远小的规律,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规律来造 福人类呢? (学生思考之后回家画出近大远小的规律能造福人类的画面, 也可以制作出立体的造型,完成之后再拿到学校与同学一起分 享创作的快乐。)
2 课时
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你又准备以哪个动漫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车昂自己更 喜欢的动漫形象? 出示各种动漫形象 学生欣赏各种造型、各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动漫形象 2、小组讨论: 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形象? 你又准备以哪个动漫形象为基础,重新改画,添加自己更喜欢 的故事情节? 3、师生交流,编画连环漫画。 活动三、画一画,(音乐) 学生设计一动漫形象或在原有动漫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改画、编 连环故事。 巡回指导时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动漫图片,供学生欣赏、临摹或 改画、添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说一说动漫画的特点 三、继续完成连环漫画的创作练习 四、评一评 小组评出最优秀的动漫形象和动漫故事。 展示最优秀的学生作品 比一比谁设计或改画、添加的动漫形象最可爱(从外形特征、颜 色等评述),动漫故事最生动。 五、小结 同学们刚刚设计创造了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动漫形象。动漫王 国奇趣无穷,里面上演一个又一个由许多的动漫形象组成的故 事。我们接着还要学习由动漫形象组成的独幅漫画,多格漫画 和连载漫画。希望同学们继续进行我们的动漫之旅。 播放音乐 《动画城》 六、课外延伸:利用自己设计的动漫形象参加校、社区等地的 动漫大赛或展览
教师讲授视平线、消失点。 学生总结:近处的物体不但看上去大,细小的部分都能观察得 到,而且颜色很鲜艳;远处的物体不但变小了,而且看上去很 模糊,颜色也较灰暗。 老师小结:外界的物体透过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就会 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外界物体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是错觉造成的。‘近大远小’现象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这就 是美术中所谓的透视规律。 环节二:连线游戏 学生讨论:怎样表现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如何把他们设 计到同一画面中,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在颜色上又如何区分。(得 出结论:首先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色彩的选择上要注意 把近处的色彩运用得鲜艳明亮一些,远处的物体色彩要概括模 糊一些。) 环节三:找一找建筑生活中的近大远小 课件展示建筑图片 环节四:种树小游戏 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路的两旁种上小树。请学生到黑 板上演示。教师巡视指导。 四、创作练习 画一张能体现近大远小的儿童画。
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你发现了什么?”
三、感知与体验
1. 欣赏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的“透视”效果。
2. 到教室外,欣赏周边的景物(花草、建筑、人群及周围环境), 教师引导,看了老师的图片和真实的景物,你们发现了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近大远小 环节一:找一找,图中近大远小现象 再次欣赏图片及大师作品,学生讨论: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 些细节,物体的色彩怎样?远处的东西能看到些什么?色彩又 怎样?
板
教
近大远小
书
后
近:大 清晰
设
反
远:小 模糊
计
思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课题
第 2 课 快乐动漫
初备教师
复备教师
1.认知目标:了解动漫画的基本知识及 学
学 绘制、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习 重点:用临摹或创作的形式,画
习
重 一个或多个动漫形象。
目 2.操作目标:学习动漫画的表现方法, 、 难点:课堂上学生应能创作个性
的近大远小的变化。
点 原理和规律,使描绘的物象更真
实。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图片等。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制作工具及 教学课时 2 课时
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
1、学生欣赏有明显的透视效果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画面透视的
效果,打开学生思维。
2、初步联想,挖掘出生活的经验
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的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
天山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方案设计
课题 第 1 课 近大远小
初备教师
复备教师
教学重点:
情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追 学 认识物体近大远小变化的规律,
学
忆能力。
习 并用彩笔把变化了的物体画出来。
习
认知:认识自然界特别是周围事物中存 重
目
在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 教学难点:
标
操作:学习用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出物体 难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
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图片资料。
问题:
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
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看上去色彩又怎样?
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
表现近大远小的在绘画中。
二、引导启发
“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