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04 俯卧位通气治疗操作规范
患者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了解患者ARDS的严重程度,判断 是否需要俯卧位通气治疗。
评估患者耐受性
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 状态以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耐受时 间。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目的 、过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 合。
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调整头部、 胸部和下肢的位置,使腹部悬空
,保持呼吸通畅。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
免压迫和损伤。
医护人员配合
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确 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02 ARDS患者病理生理
ARDS发病原因
01
02
03
直接肺损伤
如严重肺部感染、吸入有 毒物质、肺挫伤等。
间接肺损伤
如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 综合征、大量输血等。
其他因素
如高龄、吸烟、慢性肺部 疾病、营养不良等也可能 增加ARDS的发病风险。
病理生理变化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导致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肺间 质和肺泡,形成肺水肿。
提高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的策略
优化患者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耐受能 力,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气
治疗方案。
加强团队协作
建立专业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团 队,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与协作,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 进行。
完善监测与评估
加强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的 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ppt
病死率。
俯卧位通气治疗简单易行,无需 特殊设备和技巧,可以在床边进 行,方便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
。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避免长时间 使用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引起的 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
压伤等。
02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 施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特 别是当呼吸窘迫症状无法通过其 他措施缓解时。
俯卧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肺组织向下压缩,减少胸腔内的死腔量,提高有效通气量。同时 ,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向胸腔内下半部分流动,改善了下半部分的通气/血流比值。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机参数 。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要性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作为ARDS 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 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降低
ARDS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以维持呼吸功能和氧合。
ARDS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烧伤 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肺泡上皮细胞 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发 急性炎症反应和肺水肿。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改善通气/ 血流比值,提高氧合。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脊柱 损伤或骨折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 品,如呼吸机、导管、胶 带、枕头等。
操作步骤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确保 头部、胸部和腿部放置合 适,保持呼吸道通畅,连 接呼吸机进行通气。
监测与调整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根 据需要调整通气参数。
俯卧位通气治疗简单易行,无需 特殊设备和技巧,可以在床边进 行,方便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实施
。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避免长时间 使用高浓度氧和机械通气引起的 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
压伤等。
02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实 施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特 别是当呼吸窘迫症状无法通过其 他措施缓解时。
俯卧位时,重力作用使部分肺组织向下压缩,减少胸腔内的死腔量,提高有效通气量。同时 ,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向胸腔内下半部分流动,改善了下半部分的通气/血流比值。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减轻呼吸机疲劳,降低呼吸机参数 。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要性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作为ARDS 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改 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功能,降低
ARDS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以维持呼吸功能和氧合。
ARDS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烧伤 等多种原因引起,导致肺泡上皮细胞 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发 急性炎症反应和肺水肿。
ARDS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原理
俯卧位通气治疗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改善通气/ 血流比值,提高氧合。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脊柱 损伤或骨折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和步骤
01
02
03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用 品,如呼吸机、导管、胶 带、枕头等。
操作步骤
将患者置于俯卧位,确保 头部、胸部和腿部放置合 适,保持呼吸道通畅,连 接呼吸机进行通气。
监测与调整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根 据需要调整通气参数。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有创 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 测,更全面地评估患
者循环状况。
神经系统观察与评估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 判断是否存在颅内高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瞳孔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对光 反射等变化,评估神经系 统功能。
颅内压监测
有条件时可进行颅内压监 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 高压等危险情况。
02 未来,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体位摆放和管道管理将更加人性化和 智能化。
02 同时,俯卧位通气技术也将与其他呼吸治疗技术 相结合,形成更加综合、个性化的呼吸治疗方案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俯卧位通气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1-30
目录
•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与步骤 •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理 • 俯卧位通气后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俯卧位通气基本概念与原理
俯卧位通气定义及作用
定义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是 指将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使肺组织在胸腔内的位置相 对更低,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的一种治 疗手段。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 面风险评估,包括心 肺功能、营养状况、 皮肤完整性等。
循序渐进
对老年患者进行俯卧 位通气时,需循序渐 进,逐步增加俯卧位 时间和角度,避免过 度通气。
并发症预防
加强老年患者并发症 预防,如肺部感染、 深静脉血栓等。
危重症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保持通畅,整个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防止病人因躁动等原因拔管。
ppt课件
17
俯卧位通气方法
操作 步骤
第一人发出口令,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 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再将患者双肩部、胸部、髂骨、膝部、 小腿部及骨隆突处垫上柔软的敷料,并使患者的腹部不接触到床 垫,敷料需要1-2小时更换。
16
四、俯卧位通气护理
1
注意保证病 人的安全
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选择最适当的翻身 方法,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保护好病人。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护理人员要充分吸出病人气管内的痰液或分泌 物,因为在实施俯卧位后在给病人吸痰时会很不方面,但在俯卧位通气 过程中可以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ppt课件
10
病例
患者,男性,60岁重型颅脑外伤于2016年10月8号入ICU, 在ICU治疗9天于10月16号因病情稳定迁至神经外科治疗,转走 时神志浅昏迷,留置气切套管,胃管,留置针,导尿管。于10 月17号神志转模糊,于当晚突发呼吸急促,最快达34次/分, HR 120次/分,BP 140/70mmHg,痰多,双肺呼吸粗,立即复 查头颅CT+胸部CT,胸部CT示两肺大片实变,拟重症肺炎, ARDS(中度)转ICU治疗。 患者于2016年10月18号17:00于俯卧位通气。
禁忌症
脊柱不稳定
绝对禁忌
未监测的颅 内压升高
ppt课件
21
禁忌症
相对禁忌
孕妇及过度肥胖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着力点损伤或骨折 颅脑外伤
ppt课件
22
ARDS中俯卧位通气的益处
减少肺内分流
益处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增加呼气末肺容积 改善呼吸力学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02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 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呼吸 系统疾病。俯卧位通气原理Fra bibliotek重力作用
减少肺内分流
俯卧位时,肺部受到的压力减小,肺 泡通气量增加,改善氧合。
俯卧位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 合。
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
俯卧位可以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有 助于改善通气血流比,提高氧合。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 绪,提高操作依从性。
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体位固定
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体位固定措施,防止患者因体位变动影响通气效果 。
监测与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 全。
06
俯卧位通气研究进展与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和并发症。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
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如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等,以评估俯卧位通气效果。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俯 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比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症
状改善程度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由于体位改变和呼吸机使用等因素,可能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血压 下降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定期翻身减压
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轻身体与床垫接触部位的受 压程度,预防皮肤压疮。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确保呼吸道不受压迫。
监测循环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循环系统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 疗方法,通常用于治疗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呼吸 系统疾病。俯卧位通气原理Fra bibliotek重力作用
减少肺内分流
俯卧位时,肺部受到的压力减小,肺 泡通气量增加,改善氧合。
俯卧位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 合。
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
俯卧位可以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有 助于改善通气血流比,提高氧合。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 绪,提高操作依从性。
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体位固定
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体位固定措施,防止患者因体位变动影响通气效果 。
监测与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安 全。
06
俯卧位通气研究进展与展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和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和并发症。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
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如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等,以评估俯卧位通气效果。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俯 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比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症
状改善程度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由于体位改变和呼吸机使用等因素,可能导致循环血量减少、血压 下降等循环系统并发症。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定期翻身减压
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轻身体与床垫接触部位的受 压程度,预防皮肤压疮。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确保呼吸道不受压迫。
监测循环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循环系统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PPT(共18张PPT)
实施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3 至少四个人站在病人两边,一人在病人头侧,
另一人负责放置垫枕。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 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 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 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垫枕放在额头、胸部、 腹部。
头部垫高20-30度,气管插管处悬空,头部左 右侧位1-2h更换一次
实施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 垫枕放在额头、胸部、腹部。
• 5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3 固定和放置各管路以有利于翻身为易,留足够长度。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2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8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4 预防因牵拉、挤压导致的神经损伤。 5 预防面部受压和眼部水肿,勤更换位置 (受压部位垫软枕)。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7 翻身方向:可向右向左翻,如颈内静脉 在右侧,通气时优先考虑向左翻。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精选全文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之二
那些在普通病房不宜实施的绝对禁忌证,若在 ICU 严密监测下则可有条件放宽实 施:包括 ①存在严重氧合障碍,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02)/吸氧浓度 (FiO2)]<100mmHg或SpO2/FiO2<140; ②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40次/ min ; ③经皮氧饱和度无法实现准确连续监测; 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血管活性药(在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仍存在收缩 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 ⑤神志异常或无法接受指令,不能与护理团队沟通,不能用语言或呼叫器呼叫帮 助; ⑥自主行动困难或受限,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自主调整位置以获得舒适 度或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4.持续时间:建议每次治疗时间尽可能维持12h以上。对于 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可考虑延长治疗 时间。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
03 PART three 经 典 俯 卧 位 操 作 规 范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应建立由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俯卧位治疗团队,职责分明,高效合作, 以确保疗效和安全。职责分工举例如下:
体位改变对健康人呼吸生理的影响
● 健康人由直立位转为卧位,功能残气量减 少约1升 ● 可出现后背部、底膈上肺泡塌陷或不张 ● 分泌或渗出物易积聚于肺后背部,不易引 流 ● 通气血流比的不匹配性更明显 ● 膈肌运动幅度减低和位置上移 ● 纵隔和心脏对肺压迫加重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适用于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 ECMO ,又称体外膜肺) 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该治疗应在 ICU 内实施。
同时,俯卧位后,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心脏压迫的肺叶体积缩小,部分被 心脏压迫的萎陷肺泡复张。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有利于膈肌松弛, 跨膈压降低,促进部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PPT课件
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变化
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降低ARD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深静脉血栓等 。
死亡率下降
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降低ARDS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俯 卧位通气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ARDS患者,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应谨慎选择。
诊断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
诊断标准
根据柏林定义,ARDS的诊断需满足 以下四个条件:急性起病、氧合指数 (PaO2/FiO2)≤300 mmHg、正位 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 无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水肿。
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氧合指数可将ARDS分为轻度( 200 mmHg < PaO2/FiO2 ≤ 300 mmHg)、中度(100 mmHg < PaO2/FiO2 ≤ 200 mmHg)和重度 (PaO2/FiO2 ≤ 100 mmHg)三级 。
05
俯卧位通气治疗并发症预防与 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皮肤压力性损伤
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俯卧位,身 体某些部位如面部、胸部、膝盖 等可能受到持续压力,导致皮肤
破损或溃疡。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俯卧位可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 易排出,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俯卧位可能改变胸腔内压力分布 ,影响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
报警处理
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及时查 看报警信息并处理,确保患者
安全。
04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评价
生理指标改善情况
氧合指数提升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 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吸入
氧浓度和呼气末正压,提高动脉 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
呼吸力学改善
(医学课件)俯卧位通气PPT幻灯片
3
通气(V)/血流(Q):0.8
V/Q
3
2
血流量(Q)
1
通气量(V)
肺尖V/Q大,肺底V/Q小
5432
死腔样通气 V/Q过大
(肺底) 肋骨数 (肺尖)
动-静脉短路 V/Q过小 4
“Lobar” Pattern of ARDS
5
ARDS柏林诊断标准:
时间 低氧血症 肺水肿原因 影像学改变
13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颅内 高压
血流动 力学不
稳
急性 出血
禁忌症
妊娠
脊柱 损伤
近期 腹部 手术
骨科 手术
1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膜损伤
15
病例介绍
3床 凌XX,女,48岁 诊断: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ARDS中度 AKI 2级
突发快速性心率失常,房颤
俯卧位通气2分钟患者出现心率快,呼吸快, 烦躁,被迫停止改为仰卧位通气
5%葡萄糖20ml+胺碘酮150mg静推 推注托拉噻米,急诊心电图
CT扫描见腹腔多个不规则脓腔
CT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出脓性液体 200ml
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烦躁明显,血压 给予加快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镇
治疗
3.25
3.29 4. 1 4. 4 4.11 4.25 4.29
患者血流动力学已基本稳定,尿量少
尝试间断脱呼吸机3天并成功脱机拔管,床边 CRRT治疗持续,鼻肠管泵入百普力25ml/h,耐 受良好
今晨呼吸费力,精神差,血气提示PCO2 床边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77mmHg
通气(V)/血流(Q):0.8
V/Q
3
2
血流量(Q)
1
通气量(V)
肺尖V/Q大,肺底V/Q小
5432
死腔样通气 V/Q过大
(肺底) 肋骨数 (肺尖)
动-静脉短路 V/Q过小 4
“Lobar” Pattern of ARDS
5
ARDS柏林诊断标准:
时间 低氧血症 肺水肿原因 影像学改变
13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颅内 高压
血流动 力学不
稳
急性 出血
禁忌症
妊娠
脊柱 损伤
近期 腹部 手术
骨科 手术
1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膜损伤
15
病例介绍
3床 凌XX,女,48岁 诊断: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ARDS中度 AKI 2级
突发快速性心率失常,房颤
俯卧位通气2分钟患者出现心率快,呼吸快, 烦躁,被迫停止改为仰卧位通气
5%葡萄糖20ml+胺碘酮150mg静推 推注托拉噻米,急诊心电图
CT扫描见腹腔多个不规则脓腔
CT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出脓性液体 200ml
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烦躁明显,血压 给予加快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镇
治疗
3.25
3.29 4. 1 4. 4 4.11 4.25 4.29
患者血流动力学已基本稳定,尿量少
尝试间断脱呼吸机3天并成功脱机拔管,床边 CRRT治疗持续,鼻肠管泵入百普力25ml/h,耐 受良好
今晨呼吸费力,精神差,血气提示PCO2 床边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77mmHg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
汇报人:xxx
2024-03-21
目录
• 引言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基础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评估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预防
与处理
目录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案例二:针对某复杂病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儿情况
一名3岁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 病和重症肺炎,导致严重呼吸衰
竭。
治疗方案
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包括清醒俯卧位通气、强
心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 转,呼吸功能改善,最终成功脱
离生命危险。
案例三:在急救场景中的成功应用
生。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效果
04
评估
临床表现观察
呼吸频率和节律
观察儿童呼吸是否平稳, 有无呼吸急促、呼吸暂停 等异常表现。
精神状态
注意儿童神志是否清楚, 有无烦躁不安、嗜睡等异 常表现。
肤色和口唇颜色
观察儿童面色是否红润, 口唇有无发绀现象,以判 断氧气供应情况。
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血氧饱和度(SpO2) 监测儿童血氧饱和度,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 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了解儿童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酸碱平衡 观察儿童酸碱平衡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生理
02
基础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01 呼吸道结构
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且气道软骨较为柔软, 这使得他们在俯卧位时气道更容易受到压迫。
汇报人:xxx
2024-03-21
目录
• 引言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生理基础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评估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预防
与处理
目录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案例二:针对某复杂病例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患儿情况
一名3岁女孩,患有先天性心脏 病和重症肺炎,导致严重呼吸衰
竭。
治疗方案
根据患儿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 方案,包括清醒俯卧位通气、强
心利尿、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 转,呼吸功能改善,最终成功脱
离生命危险。
案例三:在急救场景中的成功应用
生。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效果
04
评估
临床表现观察
呼吸频率和节律
观察儿童呼吸是否平稳, 有无呼吸急促、呼吸暂停 等异常表现。
精神状态
注意儿童神志是否清楚, 有无烦躁不安、嗜睡等异 常表现。
肤色和口唇颜色
观察儿童面色是否红润, 口唇有无发绀现象,以判 断氧气供应情况。
血气分析指标变化
血氧饱和度(SpO2) 监测儿童血氧饱和度,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 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了解儿童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酸碱平衡 观察儿童酸碱平衡状况,判断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生理
02
基础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01 呼吸道结构
儿童的呼吸道相对狭窄,且气道软骨较为柔软, 这使得他们在俯卧位时气道更容易受到压迫。
ARDS俯卧位通气及病人护理课件
监测营养指标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体重、血浆 蛋白、血红蛋白等,评估营养支持效果。
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以 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康复。
ARDS俯卧位通气护理案 例分享
案例一:成功救治ARDS患者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重症肺炎并 发ARDS入住ICU。
护理措施
保持合适体位
根据病情需要,协助患者采取 合适的体位,如半卧位、俯卧 位等,以改善氧合。
定期评估病情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 括氧合情况、呼吸功能等,为
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患 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心理疏导和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 疏导和支持,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ARDS俯卧位通 气及病人护理课 件
目录
ARDS俯卧位通气概述
ARDS定义
ARDS定义
ARDS,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急性、 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诊断标准
根据2012年柏林诊断标准, ARDS的诊断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即急性起病、低氧血症以及双肺X 线或CT扫描显示弥漫性浸润影。
鼓励家属参与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过程,给予患 者亲情支持,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提供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ARDS的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 管理能力。
营养支持
评估营养状况
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了解患者的营 养需求和摄入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 支持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肠内或肠外营 养等。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目的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1/2020
.
11
呼吸机的管理
俯卧位前调整好呼吸机管道支架位置,能 间断脱机者予100%氧吸人2rain后短时间脱离呼吸机,避免翻 身时牵拉气管插管而引起呛咳与不适。
7/21/2020
.
12
保持气道通畅
俯卧位通气有利于分泌物引流和促进呼吸。定时评估患者呼吸状况, 适时吸痰,其指征:患者频繁咳嗽,肺部听诊有痰呜音,呼吸机高 气压报警等。
7/21/2020
.
3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治疗的辅助手段,不仅能改善大部分 患者的氧合状况,降低FiO 、PEEP水平,从而减少患者肺 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且操作方便,更有利于气道通畅、减 少堵塞及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对缩短病 程,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7/21/2020
.
4
7/21/2020
.
10
管道护理
在操作前测量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气囊充气并记录。翻身前, 注意气管插管位置的固定,防止插管牵拉、脱落、扭曲,导致气道 阻塞通气障碍。
翻身前整理好呼吸机管路,倾倒呼吸机冷凝水。暂夹闭各种引流管, 防止引流液返流。
翻身时要确保管路及气管插管或Fra bibliotek切套管的通常,防止脱出、打折 弯曲发生。翻身后及时打开引流管,确定管路位置并妥善固定,并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
俯卧位通气操作前的 准备及方法
7/21/2020
.
5
操作前准备
沟通:向患者或家属说明俯卧位通气的意义和方法,做好必要的解 释、沟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监测:操作在患者持续的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 保证氧气供给:充分吸净气道内分泌物(吸痰前给予2分钟纯氧吸人)。 管道:认真检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将所有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性避免压迫生殖器。
7/21/2020
.
7
护理措施
7/21/2020
.
8
生命体征的监测 管道护理 呼吸机的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 营养支持 加强基础护理
7/21/2020
.
9
生命体征的监测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翻身时将电极片安置于背侧,记录翻身前后各参数值。
俯卧位通气时,应进行持续24 h的无创动脉血压、心电和血氧饱和 度的监测,必要时可在翻身前提高吸入氧浓度。在机械通气30 min 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对各种参数适当调整,主要是看潮气量、频率 、氧浓度是否符合患者目前状态,以防低氧未改善、通气不足或通 气过度。
在吸痰前,给予100%纯氧吸人2~5 rain,防止氧饱和度下降,吸 痰时由深向外扭转提出,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7/21/2020
.
13
加强基础护理
各项基础护理按时并集中完成。 为减少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当把患者置于俯卧位时,尽量增加患
者腹部的空间移动,因为腹部在通气时上下移动,会带动横膈膜下 移,使肺部扩张。 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在用面部垫专用的俯卧位头垫垫高头部的同 时,使患者双手向上,放于软枕上,并在其髋部及膝、踝关节处放 软垫,1 h后更换软垫位置。
7/21/2020
.
14
加强基础护理
受压部位涂抹赛肤润保护皮肤,保持床单的清沽平整,无屑元皱, 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压疮的发生。
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腕关节,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强直和肌肉 萎缩。
7/21/2020
.
15
课后补充: 俯卧位通气(2次/日,1次1h)
7/21/2020
.
16
谢谢聆听
7/21/2020
.
17
操作前2小时停止胃肠营养,检查有无胃内潴胃}后,夹闭胃管。 指导:指导患者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其需要,取得患者的配合
7/21/2020
.
6
操作方法
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翻身时4~5人一起进行, 患者头侧1人,保护气管插管及静脉管路不移位。 患者两侧各站2人,先将患者转为侧卧位,再转至俯卧位。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有助于观察呼吸道足否通畅及呼吸管路的情况。 双臂与身体平行,使患者的双手向上,放于软枕上,保持功能位置。 将枕头置于胸部,髋部及膝部,头部及膝踝关节处 软垫,防止压伤。 同时保证胸腹部有一定活动度,女性要让乳房处于舒适的位置,男
2015 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
7/21/2020
.
1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 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7/21/2020
.
2
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机制:俯卧位时水肿液重 新分布,肺内气体重新分布使背侧萎缩气泡复张,全肺通气 情况得到改善,同时在肺灌注不变情况下,背侧肺通气增多, 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从而减少肺内分流,俯卧位时因心脏直 接指向胸骨,肺脏几乎不受心脏重量影响,从而改善通气与 血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