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pdf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软件工具,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3. 掌握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及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原则。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械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包括但不限于齿轮、轴、联轴器等;2. 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3.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构建,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2.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理解机械设计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团队合作在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设计能力。
目标设定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原则与步骤、力学分析基础、材料力学性质及选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与步骤,第三章 力学分析基础,第四章 材料力学。
2. 机械设计常用软件工具:介绍CAD、SolidWorks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六章 三维建模与工程图绘制。
3.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包括齿轮、蜗轮、带传动、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教材章节:第七章 传动系统设计,第八章 齿轮设计,第九章 蜗轮设计,第十章 带传动与链传动。
4. 控制系统及传感器设计:介绍控制系统原理,传感器选型及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十一章 控制系统,第十二章 传感器及其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题Ⅰ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南昌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前言本指导书是总结最近几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的基础上编写的。
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在设计中根据给定的机器工艺、功能,正确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型综合及尺度综合,进一步提高学生机械运动简图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内容基本覆盖了主要教学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科机械类学生入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大型综合设计,设计时间紧,内容多。
从教学角度出发,既需要活跃学生思维,又必须保证设计工作有序进行,这也是编写本指导书的另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工作,殷切希望参加设计的学生通过设计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机械设计及理论教研室2005年12月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1.学会机械运动简图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机构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使用技术资料,计算作图及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小平面刨削机运动简图设计及分析三、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和原始参数1.刨削速度尽可能为匀速,并要求刨刀有急回特性。
2.刨削时工件静止不动,刨刀空回程后期工件作横向进给,且每次横向进给量要求相同,横向进给量很小并可随工件的不同可调。
3.工件加工面被抛去一层之后,刨刀能沿垂直工件加工面方向下移一个切削深度,然后工件能方便地作反方向间歇横向进给,且每次进给量仍然要求相同。
4.原动机采用电动机。
四、机器的工艺动作分解及要求根据机器的工艺功能要求,其工艺动作分解如下:1.刨刀的切削运动:往复移动,近似匀速,具有急回特性。
2.工件的横向进给运动:间歇移动,每次移动量相同,在刨刀空回程后期完成移动,要求移动量小且调整容易。
工件刨去一层之后能方便地作反向间歇横向移动进给,同样要求反向进给量每次相同且易调整。
3.刨刀的垂直进给运动:间歇移动,工件刨去一层之后刨刀下移一次,移动量调整方便。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木工机械是现代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包括各种机器和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和修复。
为了提高学生的木工机械技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门适合学生学习的木工机械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门高质量的木工机械课程,并提供一份指导书。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木工机械技术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木工机械技术,让他们掌握木工机械的原理、使用方法、维修和安全知识。
1.3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木工机械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维护和保养、机器操作、安全知识等方面。
1.4 课程时间:本课程为选修课程,共计36学时,每周2学时,持续18周。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2.1 教学方法:教学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2.2 教学资源:教室内配备了多种类型的木工机械设备,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机器的使用方法。
2.3 实践环节:每周将安排2小时的实践环节,学生将有机会亲自操作木工机械设备,掌握机器的使用技巧。
第三部分:课程大纲3.1 第一单元:木工机械基础3.1.1 木工机械的定义3.1.2 木工机械的分类3.1.3 木工机械的结构3.1.4 木工机械的工作原理3.1.5 木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3.2 第二单元: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3.2.1 机器操作技巧3.2.2 机器操作中的危险与安全防护3.2.3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3.2.4 机械的运输和安装3.3 第三单元:实践操作3.3.1 木工机械设备的使用3.3.2 木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3.3.3 机器操作实践3.3.4 安全操作实践第四部分:教材选择4.1 木工机械基础4.1.1 《木工机械技术》4.1.2 《木工机械工作原理与维护》4.2 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4.2.1 《机器操作与安全知识》4.2.2 《木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4.3 实践操作4.3.1 《木工机械实践操作教程》4.3.2 《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第五部分:教学评估5.1 考试形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完整版)《机械原理》毕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第1章概述1.1 机械设计的过程、内容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意义设计是创造性的建立满足功能要求的技术系统的活动过程。
机械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产品规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改进设计阶段。
1. 产品规划阶段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做出市场预测,对产品开发的可能性作综合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报告,本阶段最终目的是确定任务并给出详细的设计任务书。
2. 方案设计阶段通过规划阶段明确了设计任务,确定了系统的功能。
当然能实现同一功能的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同一原理又可以有不同的运动方案。
通过功能分析并确定了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工艺动作构思,初步拟定出从原动机经传动机构到执行机构的运动方案,并画出各执行构件动作相互协调配合的运动循环图,设计各执行机构,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计算,这是机械产品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3. 详细设计阶段该阶段是将机械运动简图具体化为机器及零部件的合理结构。
完成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部件和零件设计,完成全部生产图纸并编制设计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4. 改进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试验、使用、鉴定所暴露的问题,进一步做出相应的技术完善工作,以确保产品的设计质量。
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而在设计的四个阶段中,方案设计的创新及其优劣尤为重要,它对机械系统功能的实现、性能的好坏、经济性及其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机械设计全局的成败,因此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在整个机械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正是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本方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则是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一个综合训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它对初步掌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综合运用机械原理及相关课程所学内容,针对一个实际机械系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1. 巩固和加深对机械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2. 初步掌握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并对机械设计的全过程有个初步了解;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进行初步训练;4. 培养学生自学、查阅资料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课程设计手册

机械设计课程课程设计手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承、齿轮、联轴器等;(3)熟悉机械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4)掌握机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如力学分析软件、设计手册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2)具备分析机械系统性能的能力,对机械设备进行优化设计;(3)掌握机械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技巧;(4)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提高专业素养;(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3)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如轴承、齿轮、联轴器等;3.机械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等;4.机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如力学分析软件、设计手册等;5.机械设计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机械设计基础》等;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74页PP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大纲A 、总论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内容1、课程设计目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总体来说,目的有三个: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和公差配合、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2)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任务由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出,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数据、设计条件和设计内容等。
格式如下: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1 设计要求(包括主要指标、数据及工作量)1.1 传动系统示意图1.2原始数据1.运输带的拉力F= N2.运输带工作速度V= m/s3.卷筒直径D= mm1.3设计条件:1.工作条件:锅炉房运煤(室外、多尘);两班制,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起动、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2.使用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为8 年,每年工作250 日;检修期定为三年;3.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生产几十台,无铸钢设备;4. 设备要求 : 固定; 5.安装形式:卧式; 6.生产厂:校办工厂 1.4 工作量1. 减速器装配图 A 0(A 1)一张2. 零件图 1~ 4 张5 陈铁鸣主编 . 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6 王科社,滕启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2001 年7 周开勤主编 . 机械零件手册,第 5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7 月8 滕启,米洁,王科社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指南,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 2002 年指导老师签字: 年月日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滕启,米洁,王科社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指南,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2 年
指导老师签字:
年月日
2
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2)原始数据:
(1)工作机:带式输送机。
表 4 任务分配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10Leabharlann 题目A1A2
A3
A4
A5
J1
J2
J3
J4
J5
精确校核的轴 1
2
1
2
1
2
1
键进行计算。并按疲劳强度进行精确校核这根轴。设计蜗杆减速器的同学计算蜗轮轴及其蜗轮轴上的零、部件。
2)设计蜗杆减速器的同学的零件应画四张(蜗杆、蜗轮装配图、轮芯、轮缘)。如果精确校核的轴为齿轮轴,
则零件图只画一张。
(2)电动机: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3) 设计条件:
1.设备要求:固定
4.安装形式:卧式
简
图
传动比范 最大值
围一般
特点及应用
直齿≤3 斜齿≤5
10 用于输入轴与输出轴相交的传动。
直齿
(≤4)
斜齿
10
(≤6)
8~40
60
8~40 60 8~40 60
轮齿可为直齿、斜齿或人字齿。箱体常用铸铁铸造,支承 多采用滚动轴承,只有重型或特高速时才采用滑动轴承。
是两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 称,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输入输出轴上的齿轮常布置 在远离轴输入输出端的一边,以减小因弯曲变形所引起的 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高速级常用斜齿,低速级可用斜齿 或直齿。建议用于载荷较平稳场合。
3) 传动装置设计计算阶段
第一周 周 5~周 6 2 月 25 日~2 月 26 日 2 天
4) 减速器装配图设计阶段 5) 零件工作图绘制阶段 6) 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阶段 7) 设计总结和答辩
第二周 周 1~周 6 2 月 27 日~3 月 6 日
6天
第三周 周 1~周 2 3 月 7 日~3 月 8 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案
A、总论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1、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总体来说,目的有三个: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的理论 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2)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 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任务由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出,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数据、设计条件和设计内容等。格式如下:
减速器分为标准减速器和非标准减速器两类。 标准减速器是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其主要系列有以下几种: 1) 圆柱齿轮减速器 2) ZL 型轴装式减速器 3) 起重机减速器 4) 起重机底座式减速器 5) 辊道电机减速器 6) 运输机械用减速器 7)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减速器 8) 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 9) 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 10) NGW 型行星齿轮减速器 减速器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下所示:
0 号图纸或 1 号图
方案 G:电机->两级同轴式圆柱齿轮(斜齿或直齿)减速器 ->工作机
方案 F:电机->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斜齿或直齿)减速器->工作 方案 J:电机->蜗杆蜗轮传动->工作机 机
4
方案 H:电机->圆锥圆柱齿轮(斜齿或直齿)减速器->工作机
2)电动机的选择(类型、具体型号),传动比分配; 3)传动装置动力参数计算; 4)传动零件(皮带轮、齿轮)的设计; 5)轴的设计和计算; 6)轴承及其组合部件设计; 7)键、联轴器的选择和校核; 8)减速器箱体、润滑和附件等的设计; 9)装配图(0 号或 1 号图纸,用手)、零件图(用计算机)的绘制; 10)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6000--8000 字); 二、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步骤
精确校核的轴 1
2
3
1
2
3
1
2
3
1
零件图
精确校核的轴和其上装的一个齿轮
学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题目
H1
H2
H3
H4
H5
H6
H7
H8
H9
H10
精确校核的轴 1
2
3
1
2
3
1
2
3
1
零件图
精确校核的轴和其上装的一个齿轮
说明:1)在设计减速器时,应对所有有必要进行强度计算的零件、部件都进行计算,但课程设计安排的时间有限,
低速轴上的齿轮相对于轴承为对称布置,载荷沿齿宽分布 较均匀。中间轴危险断面上的转矩是传递转矩的一半。高 速级多用斜齿,同一轴上齿轮一边右旋,另一边左旋,轴 向力可抵消,结构较复杂,需多用一对齿轮,轴向尺寸较 大。建议用于变载荷场合。
箱体长度较小,两大齿轮浸油深度可以大致相同。但减速 器轴向尺寸及重量较大;高速级齿轮的承载能力不能充分 利用;中间轴承润滑困难;中间轴较长,刚度差;仅能有 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限制了传动布置的灵活性。
正常进行、阶段性自我检查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4) 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尽量采用标准件,以降低成本。 4.成绩评定
优 秀 态度认真,按时完成,小错误不多于三处; 良 好 非原则性错误不多于六处;
中 非原则性错误多于六处,但原则性错误不多于六处两处; 及 格 基本完成,原则性错误两处以上; 不及格 错误过多,不能独立完成。
2 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封面 (标题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键联接选择和计算
目录(包括页次)
联轴器的选择
设计任务书
减速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简单说明并附传动简图)
润滑油牌号的选择和装油量计算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与设计
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2天
第三周 周 3~周 4 3 月 9 日~3 月 10 日
2天
第三周 周 5
3 月 11 日
1天
四、主要参考资料、要求、注意事项与成绩评定 1.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 册》。 2.课程设计要求:态度认真,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求实创新。 3.注意事项 1) 正确处理参考已有资料与创新的关系; 2) 贯彻“三边”设计方法,即:边计算,边绘图,边修改; 3) 及时整理和记录设计过程中的数据,包括计算结果、重要数据、参考资料来源,使设计有理、有据,以利于设计的
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设计小结(体会、优缺点、改进意见)
轴的设计计算
参考文献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3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 7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
2 卢颂峰,王大康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
3 毛振杨等编、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1985 年 8 月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 机 械 设 计 基 础
设计题目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1 设计要求(包括主要指标、数据及工作量)
1.1 传动系统示意图
1.2 原始数据
1.运输带的拉力 F=
N
2.运输带工作速度 V=
m/s
3.卷筒直径 D=
mm
1.3 设计条件:
1.工作条件:锅炉房运煤(室外、多尘);两班制,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起动、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
4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机械零件设计指导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年
5 陈铁鸣主编.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7 月
6 王科社,滕启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1 年
7 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第 5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7 月
6
B 、 减速器产品简介 一、减速器的用途和分类 1.减速器的用途
减速器是指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并相应地增大转速。在某些场合,也有用作增 速的装置,并称为增速器。
减速器是一种典型的机械基础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冶金、运输、化工、建筑、食品,甚至艺术舞台。 2.减速器的分类
7
名称
单级锥齿轮 减速器
圆 柱 单级圆柱 齿 齿轮减速 轮器 减 速 器 两级展开
式圆柱齿 轮减速器
两级分流 式圆柱齿 轮减速器
两级同轴 式圆柱齿 轮减速器
三级展开 式圆柱齿 轮减速器
单级锥齿轮 减速器
锥 齿 两级锥齿 | --- 圆 柱 齿 圆 轮减速器 柱 齿 轮 三级锥齿 减 --- 圆 柱 齿 速 轮减速器 器
2.使用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为 8 年,每年工作 250 日;检修期定为三年;
3.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生产几十台,无铸钢设备;
4.设备要求:固定;
5.安装形式:卧式;
6.生产厂:校办工厂。
1.4 工作量
1.减速器装配图 A0(A1)一张 2.零件图 1~4 张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 6000~8000 字
过程,作出进度计划; ◆ 借好教室、图板、资料,准备好图纸和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