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木兰诗》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2.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再加上生活在和平安泰的年代,而且生活经历短暂,所以对《木兰诗》的思想内涵的感悟也存在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精心指导学习内容,力求做到凸显个性,兼顾全体,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法与学法主要采用①诵读法、②复述法、③鉴赏法、④讨论探究法等方法学习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内容【知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不仅流芳百世,而且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2024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木兰诗》所描述的古代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掌握诗中的基本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木兰诗》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诗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修辞手法。
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木兰的形象、诗的主题、重要修辞手法。
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鉴赏其艺术价值。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用于展示《木兰诗》原文。
教学软件,如“云课堂”APP,用于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出木兰这一特殊形象。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木兰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诵、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简述木兰代父从军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逐段解析《木兰诗》,介绍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巩固练习:提供与诗中修辞手法相关的练习题,如仿写、选择填空等。
归纳小结:总结《木兰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口头反馈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馈:及时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木兰诗》。
作业布置:背诵《木兰诗》全文。
写一篇关于你从《木兰诗》中学到的启示或感悟的小短文。
选择《木兰诗》中的一个修辞手法,模仿写一段短文。
教师自我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讲解文化背景时可能过于简略,未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细节补充。
同时,应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木兰诗》集体讨论交流后形成的共案:《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乐府民歌特色和表现手法。
2.品诗中字词句,分析木兰形象。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分析木兰形象,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品诗中字词句,分析木兰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梳理情节,品1-3节,分析木兰形象,背诵1-3节。
导入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女英雄吗?请简要说说她们的英雄事迹。
一读,初感民歌味学生活动:把注解的注音注回原文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资料助读:《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木兰诗》这首诗歌中的诗句大多是五言,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3式停顿,长句子要特别注意;句子押韵,句式相同,可以配乐演唱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正字音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 hán)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溅溅(jiān)燕(yān)山胡骑(jì)啾啾(jiū)戎(rónɡ)机金柝(tuò)云鬓(bìn)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齐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有一定的节奏。
、二读,论事1.默读课文,说说《木兰诗》说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诗中写了“替父从军”的哪些环节?(平行班略去这环节)故事情节:决定准备行军凯旋辞官还乡四、品诗,识人学生活动:木兰身上有独特的魅力,独特的美,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的喜爱,下面大家读1-3节,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木兰,请结合诗中的字、词、句分析。
品第一节预设:勤劳的木兰,忧愁的木兰(当户织,叹息)朗读指导:用舒缓的语调,渐读渐慢表现忧愁叹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重难点
1、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2、抓关键句子品木兰之美;
3、体会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课前序曲
学生欣赏
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
活动一:
导入
1、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X胡兰、江姐、撒切尔夫人。
第10课《木兰诗》
执教人
主备人
上课
时间
教案数
学
生
预
习
内
容
重
点
字
词
作
家
作
品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共同被誉为“乐府双壁”。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歌.其中<<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不平凡的经历.千百年来木兰的传奇故事一直在广大群众中以各种形式流传不息.
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几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背诵)(板书)
在理清了文章情节结构之后,我们可以用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八个字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可别小看这八个字,因为它木兰伤心过、拼搏过、哭过、笑过,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节课我们解决
活动四:
课堂总结
学生体会领悟。
结合内容、板书总结
活动五:
在《木兰诗》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不少缺陷。“著我旧时裳”指导“裳”的读音时,读对了,板书时却随手写错了;还有“出郭相扶将”“将”的读音,也出现了失误,这在语文课上是非常失败的。同时在整个课堂流程中,教师还是有些紧X不够熟练,课堂语言略显生硬,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待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诗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忠诚勇敢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国家和个人责任。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如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情怀。
3. 诗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的全文、生字词、重点句子和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字典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查找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讨论木兰的勇敢、智慧、孝顺和爱国情怀。
(2)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诗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木兰诗》,加强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抄写《木兰诗》的准确性和读后感的内容深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优秀教案
9 木兰诗【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多媒体播放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学们知道这出戏的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府民歌《木兰诗》,进一步了解木兰这一形象。
二、美读诗歌,读准音韵1.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2.根据朗读提示,划分朗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示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焦虑,“叹息”拖长)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轻声缓慢)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大声地,焦急地,快速地)军书十二卷,卷一卷一有一爷一名。
(焦虑万分,一字一顿压低声音)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一爷一征。
(坚定地,果决的)可让学生合作朗读。
【明确】第3段,要读出木兰准备军备物资的匆忙,读出行军路上思念家乡亲人的悲苦。
第4段,要读出沙场征战的艰辛、夜晚难寐的痛苦和战争结局的悲壮。
第5段,要读出归来见天子,拒绝奖赏的果断。
第6段,要读出回家后亲人团聚的欢愉,木兰回归女儿身时“火伴”的错愕。
三、再读诗歌,女儿故事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结合注释,理解段意,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明确】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荣归故里的故事。
2.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情节,力求文字简洁、工整。
【明确】(1)停机叹息——略(2)代父从军——详(3)备战出征——详(4)征战沙场——略(5)还朝辞官——详(6)团聚改装——详(7)双兔设喻——略(略写英雄气概,详写女儿情态)教师总结:《木兰诗》说尽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全过程,故事情节很完整,充分体现了民歌的叙事性特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木兰诗》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木兰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吗?如:武则天、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刘胡兰、江姐、杨开慧、任长霞、居里夫人、希拉里[美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2008年12月1日,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提名希拉里出任美国国务卿,并于2009年1月21日正式就职。
2000年2月,尚未离开白宫的希拉里宣布竞选纽约州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谋求公职的第一夫人。
同年11月7日,她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2006年,她获得连任。
在2008年美国总统民主党党内预选期间,希拉里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曾一度领先奥巴马,但最终以失利告终]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谓:铁腕夫人,令世界折服的“铁娘子”;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美国前国务卿赖斯---黑人等在《水浒传》中,巾帼指的是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文学常识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木兰诗》的寓意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忠诚、勇敢、善良、孝顺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的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将《木兰诗》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木兰辞》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木兰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表现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2)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美德和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木兰诗》,并对其中的生僻字词进行注音。
2.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 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
10.木兰诗教与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与学重难点1、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与学方法1、诵读法。
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1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示范来读,其他学生注意字音(自己不会读的标上注音,同学读错的指出来)1、学生示范来读,其他学生听、记;2、老师指出一些难读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杼zhù军帖tiě帖花黄tiē可汗kèhán 愿为市鞍马wéi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鸣溅溅jiān 鸣啾啾jiū朔气shuò金柝tuò十二转zhuàn3、学生在疏通字音后,齐读,要求:读对字音,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课文主要内容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大致归纳意思。
可以同桌讨论,组织文字表达)主要可以分为:1—2节决定从军3节从军途中4节战争岁月5——6节凯旋回家7节比喻(比喻的好处是用生动的比喻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概括故事的精彩)或者可以分为:木兰忧愁——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归来(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熟悉故事)(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探究理解木兰形象)1、不同的情节下的木兰,心里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木兰的勤劳、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家庭、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3)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理解《木兰诗》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木兰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木兰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木兰诗》,理解诗歌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5. 写作练习:(1)让学生根据《木兰诗》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引导学生关注木兰的品质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木兰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4. 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木兰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南朝民歌的特色和修辞特色。
2、学会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育研究能力教课要点议论和研究问题,养成利用各样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觉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育主动研究的精神,享受研究问题的乐趣。
教课用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一段美国迪士尼动画巨片《木兰诗》的一个片断作为激趣手段。
二、归纳介绍《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交口称赞的优异诗篇。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以后正字正音。
四、情节借助说明逐句理解,理清故事①停机惋惜,代父参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疆场,凯旋回朝④立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返乡,亲人聚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五、千百年来,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人人皆知,木兰形象向来深受人们喜欢,领会并沟通木兰有哪些美好道德?勤奋和善,刚毅英勇,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成立功绩。
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传奇故事恒久不衰的原由。
六、小结课文第二课时一、朗读《木兰诗》,回想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二、听写词语,正字正音,增强基础训练三、内容商讨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到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尽写,哪些简单写?这样办理有什么作用?(答案略)2.写木兰征战准备,为何要分东西南北来写?有什么利处?(东西南北泛指,是一种排比铺陈的写法,翻译时要注意相互交织增补,从互文修辞角度来认识)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说将军都战死,壮士都归家了吗?假如不是,该如何理解?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要相互交织着来理解?4.诗中两次写“不闻但闻”这样的句式有什么特色?目的安在?这样的复沓形式诗中还有哪些?5.商讨讲堂生成的新问题如“出郭相扶将”是爷娘相互搀扶仍是见了木兰一块儿扶?再如结尾为何要写到雄兔和雌兔 , 跟人物有什么关系?“虚无缥缈”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等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乐府民歌知识。
(3)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三、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四、教学时数:____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导入语:豫剧《花木兰》歌词: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乡亲门才有这吃喝穿你要不相信那就往那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他们裢那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婚来嫁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个不如儿男唉咳唉咳唉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啊啊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力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呢是个女郎都只为边关紧军情急征兵选将我的父在军急就该保边疆见军贴不由我愁在心上父年迈弟年幼怎比胡狼难回答忠孝心来广议啊要替父去从军不用商量我的娘疼女儿她苦苦阻挡说木兰我发了疯啊言语巅狂为从军避仆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箭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啊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花木兰呢啊啊啊花木兰改木力我的元帅啊你莫保证荒.唐啊啊啊竟有此事啊自那日才改扮呢巧装男子移千山涉万水轻丝重金在军阵常胆心我是个女子啊举止间是女藏在心里唯恐她被发觉犯了军纪贻误了军情事难退强敌那一日在军阵中箭伤疗孟元帅来看病又把亲来提那时我赖箭伤啊装腔作势啊险轻点露出来女儿痕迹随元帅十二载转回故里啊收拾起纺织袍穿上我的旧时啊啊啊2、欣赏花木兰图片二、配音朗读,幻灯片显示。
1、出示本文重点字音,让学生读并纠正。
机杼(Zhù) 可汗( hán) 鞍鞯(jiān)辔头(Pèi) 燕山:(yān)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著(Zhuó)学生齐读:3、指导阅读学生分层模仿朗诵,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木兰诗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好”字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
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
当然还有花木兰,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
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
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二、背景解题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2、《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3、关于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
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机杼Zhù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燕山yān 胡骑jì戎机róng 朔气Shuò金柝tuò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傍地走bàng四、整体感悟,概括文章大意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五、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串译文章。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六、重点字词1、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出门看火伴:“火”通“伙”2、古今异义字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3、一词多义市: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愿为市鞍马买(动词)4、数词运用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六、作业布置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梳理诗歌展现的木兰的传奇经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4)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6)比喻作答,赞美木兰。
本文叙述了木兰女拌男装,代父从军、万里转战、凯旋而归、不贪功名、解甲归乡、全家欢聚的故事,洋溢着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拌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华,着实让人惊叹。
所以故事具有传奇美。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⑤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2、概括木兰的形象①她很孝顺。
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
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
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②木兰聪明机智。
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③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
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④木兰美丽非凡。
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
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
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四、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1、排比: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结构相同,由4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用来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2、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4、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5、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6、复沓句: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现在一般叫叠句或重复。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展现征途遥远,行军神速,衬托木兰思乡之情。
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