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表面形态

合集下载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5)背斜和向斜的现实意义:
海门中学
背斜 储油
向斜储水
(6)背斜、向斜相互比较 )背斜、
海门中学
地表形态 岩层形态 早期 背斜 岩层向上 拱起 山岭 晚期 背斜成 谷
现实意 义 储油、 天然气 储存地 下水
向斜
岩层向下 谷地或盆 向斜成 弯曲 地 山
2.断层 断层
海门中学
(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强 )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度,岩层发生断层 地垒 (2)分类 ) 地堑 谷地 陡崖
褶皱 形成初期 ,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海门中学
2)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 在经受外力侵蚀 的过程中, 的过程中,背斜 顶部因受到 因受到张力 顶部因受到张力 的影响, 的影响,侵蚀程 度较大, 度较大,而向斜 因受挤压力, 因受挤压力,不 易侵 蚀,因而侵 蚀程度较小
一、地质作用
海门中学
1.概念: 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 1.概念: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 概念 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 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力是能的表现。 2.分类:按能的来源,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分类: 能的来源,将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分类 外力作用
斜成谷 (3)正态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正态地形: 斜成山
斜成山 (3)倒置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倒置地形: 斜成谷
*正态地形: 正态地形:
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
*倒置地形: 倒置地形: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活动题:见教材P37、38页
断层
褶皱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背斜与向斜
形式:
断层:地垒与地堑
岩层形态 新老关 系
背 斜


内老 外新 内新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褶向 皱斜
断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活动探究: 手工制作地质构造模型
要求:各小组有针对
性的做一种地质构造 形式,并能解释其形 成过程。
练习题:看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 D C 属于向斜的是 。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 山岭 山谷 中C处是 地貌,D处是 地貌,它们 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 外力 与 作用有关。
岛弧
美洲西岸的山脉 亚洲东部的岛弧
美 洲 板 块
太平洋 板块
南极洲 板块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海林林业局一中:杜广平
1. 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地质作用形成的
2.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能 量来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主要表现形 式分别有哪些?对地表有什么影响?
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 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 地质作用 • 外力作用
③ 侵蚀、搬运、沉积 ____________ ④ 侵蚀、搬运、沉积 ____________ 变质作用 ⑤ ____________
变质岩 岩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共4页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①为美洲板块,②为太平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为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2、(1)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2)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和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包括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二岛。

(3)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4)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3、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

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

(1)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岛(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伊朗高原(伊朗、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尼泊尔)、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印度尼西亚)。

(3)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欧洲)、阿特拉斯山脉(北非)。

(4)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西兰。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共4页(5)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美国)。

(6)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墨西哥高原(北美洲)、中美地峡(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7)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死海、红海。

(8)美洲板块与亚欧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大西洋,冰岛在生长边界大西洋“S”形海岭上(9)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10)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11)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张裂带,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欧亚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
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长 边界(填“生长”或“消
亡”)。
2.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
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分类2:大陆-大 陆板块挤压碰 撞:形成高大 的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冰岛
落基山脉
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东非大裂谷
花彩列岛 东亚岛弧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中脊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挤压碰撞叫: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 形成了什么地貌?
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系
东北平原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zxxk
喜马拉雅山
地球 表面 形态
2.2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 质
内力 表 作用 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板块 构造 学说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
地堑
东 非 大 裂 谷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板块 张裂
生长边界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3.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 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证实为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 的河流大峡谷。读图回答: (1)图中A属于_______板块,B属于_______板块,A、B两板块的分界线大 致是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是_______。 (3)简要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4)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
表现
张裂:裂谷或海洋 向斜 挤压:褶皱 背斜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六大板块
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注意点: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 没有大陆的板块是?跨两大洲的板块有哪些? 拉雅地震带,它与板块边界有什么联系?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断层找水 ④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潜水
承压水 潜水井 自流井 承压井 流量稳定性比较
读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 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 7--8题。 7.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 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8.若图中 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断层的实践意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 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水
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 利于地表水汇集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 碎,易开采,适宜建 采石场
背斜有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找水:向斜储水,如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什么构造?
B A B
修建隧道应选在何处?分析原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便于施工
(2)断层
破裂
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压力和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 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断层 ↓
组合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 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等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泰山
断块山: 庐山
平原
沙漠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
冰川地貌
1950年,面积约600多平方千米,现在面积达1200平方千米, 几乎增长了一倍。
珠穆朗玛峰在以每年10mm左右的速度在长高
8844.43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A.陆陆板块相撞挤压:
褶皱山系 B.陆洋板块相撞挤压: 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 两个板块张裂: 裂谷、海洋、海岭(海底)
【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
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
冰 岛
红 海 东非大 裂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反馈练习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
冲积扇、冲积平原、 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角洲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图6-9
返回目录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1) 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 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 群 C.东非大裂谷 D.安第斯山脉 (2)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 移动而形成( )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 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④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隆起或凹陷, 主要是地球内 变质作用、地震 使地表高低 部的热能 起伏 来自地球外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搬运、 部,主要是 凹地填平,使 沉积、固结成岩 太阳能 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米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 2. 流水作用 3.风力作用 (1)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2) 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地貌
1. 流水作用 2. 风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地貌
1. 流水作用: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 2.化学溶蚀
冲长积江扇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
思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
板块运动小结: ①板块张裂: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板块碰撞 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
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壑--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块相撞产生的。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内部 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
1.褶皱
褶 皱与地形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内力) (外力)
背斜

皱 向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形成山岭 背斜成谷 岩层下弯 谷地或盆地 向斜成山
2.断层
断层与地形
地垒
地堑
讨论:判断以下地形属于哪种断层?
华山
泰山
·地垒—块状山(如:华山、泰山)
·地堑—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汾河平原、吐鲁番盆地)
1、分析这里的地壳运动方向状况。
2、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 乙地?
3、如果你要找石油,一般在
处较易找到石油。
规律总结 —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断层 —大型工程(水库、隧道等)避免经过 背斜 —可选建隧道;寻找石油、天然气 向斜 —地下水多有埋藏
巩固训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
红海成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2、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2、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
背斜
褶皱
向斜
地垒
断层
地堑
⑴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分背斜、向斜两种形式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背斜 向上 中心老 拱起 两翼新
向斜 向下 中心新 弯曲 两翼老
对地貌 的影响
原因
一般成山 内力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角峰
流水沉积作用——冲积扇
流水沉积作用——三角洲
流水沉积作用——冲积平原
风力沉积作用——沙丘
海浪沉积作用——海滩
湖南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 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 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 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 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 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 形成冲积扇。
河流阶地地貌
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下切侵蚀。
峡湾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后气候变暖,冰川消 退,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而形成。
风力沉积作用——沙丘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本 节 小 结
§2.2 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
二、内力作用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被分成六大板块:亚欧 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 板块。 (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地震、火山活 动频繁。
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

2.2 地球表面形态-褶皱

2.2 地球表面形态-褶皱
2.2 地球表面形态-褶皱
制作人:赵勇军 怀乡中学
一、褶皱的形成
褶皱的形成
褶皱的分类
二、褶皱的分类
1.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 2.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同一水平面上岩层年龄新老关系有何差别?
判断背斜、向斜的 主要依据:
背斜:中间老 两翼新 即:新-老-新 向斜:中间新 两翼老 即:老-新-老
Ⅰ、岩层的弯曲方向;
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之一——岩层形态
图中两地哪处是背斜?
地 质 构 造 是 本 质 , 构 造 地 貌 则 是 表 象 !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向斜山
zxxk
找水:向斜储水,如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什么构造?
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或采取特别加析原因?
Ⅱ、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 斜 岭
向 斜 谷
向 斜 谷
背斜谷
向斜山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思考: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侵 蚀的过程中,背 斜顶部因受到张 力的影响,岩性 疏松,容易被侵 蚀;而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 小,反而成为山岭。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向斜 1 2 3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Thank you ! See you tomorrow!

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

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

《2.2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对认识地貌的形成和变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对地壳和地表形态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是自然地理中关于地形要素的重要内容。

对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选修的“旅游地理”的地质景观以及“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有着广泛的联系,起着很强的基础知识的作用。

(二).说教材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用理论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②.了解简单的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能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观察力;图文转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列表比较,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②.运用动画演示板块运动,更直观的去理解理论,解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③.通过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阅读分析,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

(三)、说教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把板块的两种运动形式对宏观地形的形成作为本节重点之一;②.重点之二即为两种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貌特征。

2.教学难点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从很大的尺度来介绍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生直接感知比较困难,须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一年级的同学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理解板块运动机制及其所形成的地貌方面会有一些困难。

地质构造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由于这种地貌不同于背斜、向斜的基本形态,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作为一个难点。

二、说学情心理特点: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习行为仍然以兴趣为引导,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故教学中运用音象、动画演示等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2.2地球表面形态(公开课教案)-教案-湘教版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技能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学会简单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构造地貌的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改造利用自然必修遵循自然规律2.内外力图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难点从内外力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背斜谷与向斜山的形成”教学方法和手段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法教材分析及策略导入A情境导入近日,我国南方旱情严重,江河干涸,农业灌溉大受影响。

甲乙两村由于遭受连日干旱,用水非常紧张,乙村开始打井,打到了哗哗的地下水,甲村也打了井,但是怎样打都没有地下水。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与这两个村地底下的地质构造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学习这一节的内容《(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学习新课B什么是地质构造那么什么是地质构造呢?请大家看两幅图片。

(展示褶皱和断层野外拍摄图片)。

岩层发生什么变化了?(弯曲了,断裂了)为什么会弯曲或者断裂?(地壳运动了)像这种地壳运动我们能感觉到吗?(不能)为什么?(因为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我们感觉不到是不是代表地壳不存在运动?(不是),证据呢?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地层剖面也就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便是很好的证据了,这种痕迹我们称之为“地质构造”。

那么现在你能归纳出地质构造的概念吗?(p39)(提出概念)这些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出现倾斜、弯曲甚至断裂的“痕迹”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叫做地质构造。

我们可以看出,地层变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变形,一种是变位。

我们来判断一下,人工湖属于地质构造吗?填海造陆呢?火山呢?C1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合作探究】各小组拿出纸巾地层模拟,探究以下问题①假设每层颜色的纸巾代表一个地下的岩层,如果黄色代表最老的岩层,那么纸巾该怎样放置?那么一般情况下,下面表示的岩层比上面这个岩层形成的时间要(早),也就是说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

2.2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2.2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概念已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学习,学生普遍对地形、地貌的概念较为熟悉,但对于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不足。因此,在进行本章节教学时,需关注以下学情:
3.结合时事新闻或身边的地理现象,如我国的地形地貌、自然灾害等,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介绍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等,并通过图片、实例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地形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知识联系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表面的特征,引发他们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好奇心。
2.提问:“大家认为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形态?这些形态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通过操作三维地形模型,亲身体验地形地貌的变化。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策略:
-通过案例教学,引入真实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分析地形形成的原因。
-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从实践中学习和理解地形的分类和特点。
-结合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全面理解地表形态对环境的影响。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美国五大湖 ——大陆冰川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碛地貌
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貌
表现形式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冲积 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沙丘;黄土高原的 黄土来源 沙滩 冰碛地貌
作用力
流水作用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峡谷,瀑布,V形谷;
流水沉积
黄河冲积扇
塔里木盆地山麓 冲积扇示意图
观察:冲积扇主要分布在什么 地方?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思考:它是如何形成的?
太行山
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 减弱—泥沙堆积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力侵蚀作用
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 蘑菇、风蚀城堡、风蚀 洼地、风蚀柱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CaCO3+H2O
CO2
CO2
Ca(HCO3)2
喀 斯 特 地 貌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
外 力 作 用
2、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 4、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②形成瀑布、峡谷地貌(V形谷) ③喀斯特地貌,溶洞、峰林等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块状山地 或高地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2.2 地球表面形态1

2.2 地球表面形态1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地震裂缝
拓展
野外观察与判断: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褶皱构造分层的原因?
2. 岩层弯曲的原因? 3. 背斜、向斜各形成什么地表形态? 4. 褶皱构造各部位的演变。
断 层 ↓
成 因
吐鲁番盆地 华山西峰
思考: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上升盘、下降盘)?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
日本富士山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地 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定 岩层受力达一定的强度发生断 义 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
的显著位移。
地 1. 裂谷或陡崖2. 块状山 貌 3. 谷地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地 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 垒 实例: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 地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堑 实例: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底
断 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水库等的回避处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风力沉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女 王 头 区

外力
侵蚀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黄土高原的沟 壑、 河床加 宽加深、 瀑 布、峡谷、沟 谷(V型谷) 喀斯特地形等
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形成的地貌: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 影响:造成地壳断裂、错动。
火山和地表形态
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火 山 形 成 的 地 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试要求
1、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二、核心考点
1、地质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分布区
外力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 润、半湿润 地区
沟谷、瀑布、峡谷、喀斯特 地貌(地下溶洞、峰林等) 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 原、河口三角洲等
干旱地区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 柱、风蚀城堡、戈壁
沙丘、沙垄、黄土
咼纬度、咼
海拔地区
U 形谷、冰斗、角峰、刃脊、 挪
威峡湾
三、当堂反馈
1、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
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
B. 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C.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D.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 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
背斜构造,
储油的可能性极大。

后经开采,原油喷
出。

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右图所示。

据此完成
25-26题。



2、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 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
岩石
年龄分布为


B.新一老一新
C.新一较新一较老一老
D.无规律
F 、
G 分别代表的是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2-3题 蒙古高原、 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 蒙古咼原 b -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一a
一>裸岩荒漠 风力沉积・沙 风力沉积・黄土塬 d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流水侵蚀・黄土沟谷
—c

图 A .
3、 ___ 伞匚 老—新—老 图中的E 、 气、水、油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A.①②
5、在c过程中,
①沙尘暴
A①②
B.②③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C.
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②水土流失
B.②③
C.
读下图地质剖面图,完成4 —5题
6、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 .②
C.③ D .④
7、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B .向斜 C
③④ D
③泥石流
④②
②④

④土地荒漠化
D. ③④


\②


.背斜.断层
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

印在它们背面。

读图4完成6〜7题。

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
禹4
&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
甲——内外力共同作用C •丙一一背斜顶
部侵蚀
9、丁地所受侵蚀作用最强的季节是A .春季
B .夏季
•乙一一断层下陷 .
丁――冰川侵蚀
•秋季•冬季
.C

1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 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 ,
C _________ (2) 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 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11、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地地形是 ____________ O
(2) 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 _____________ 力作用,其方向是__ (3) 甲地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____ ;乙地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___ O (4) 如果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则应该选择在甲、乙两地中的
地,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若图中所示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则应该选择在甲、乙两地中的 地,理由是 _ O (6)若要在图中所示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
则水井应打在甲、乙两地中
地,理由是
50


5
■ ■ ■ ■ '
O
,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