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
秋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杨震暮夜却金》精品
![秋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杨震暮夜却金》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a1b0a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2.png)
杨震是怎样说的,是怎样做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
来理解。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 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 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 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 (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情感体会。) ② 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
(这一点非常重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是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 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关键。同时也是文本于现实结 合的关键之处。)
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习了 文言实词,在朗读中也体会了本文运用 简洁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的方法,向大 家展示了一位廉洁奉公、品德高尚的清 官,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也要立志 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仕(做官)
(知道)
举(推荐) 使(让)
之(到 ...去) 遗(赠送)wèi
谒(拜见)
(遗留)
厚(重,深)
yí 或(有人)
应该掌握下列文言实词的含义:
• 却:不接受,推辞。 • 迁:调任 • 举:举荐、推举 • 谒:拜见
遗:赠与、送给 知:了解、知道 何:怎能
课文解读
课文翻译
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 守。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举 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 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着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怎 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 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 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 羞愧地退出去了。
人物简介
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人。少 年时期,家境清贫,开私塾与租田务农为生,他勤 奋好学,博览群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 究”,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当 时被誉为关西孔子。五十岁才步入仕途,历任荆州 刺史、东莱太守、涿郡太守。他做官清正廉明,后 被提拔到朝中历任太仆、太常和司徒等职,颇受朝 廷重用。但因好直谏不久受奸人诬陷被撤职,蒙受 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 了“四知书院”。
《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学习指导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学习指导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1c21486137ee06eff918a4.png)
《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学习指导及练习本文是关于《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学习指导及练习,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撮cuō它当量词用时读zuǒ栎lì树的一种,俗称“柞树”荆jing莱lái谒yè晔yè遗:在本句中读wèi,当“赠与”讲。
还读yí,当“丢失”讲。
2.形似字毯tǎn毛毯地毯毡zhān毡子毡靴愧kuì愧疚愧色槐huái槐树槐花密mì密度密码蜜mi蜜腺蜜液3.词语低语:低声说话。
这是具有抒情特点。
摇曳:摇荡。
多用来形容细而长的物体。
衷肠:内心的话。
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
这是亲昵打招呼的意思。
4.作者范晔:南北朝时代南朝史学家。
他博学经史,善为文章,精通音乐。
著有《后汉书》。
此书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陈寿的《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二)阅读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白桦林、守林人的内含,把握文章的抒情脉络。
2.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三)写作能力目标学会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抒发赞美之情的写作方法,能写短小的抒情散文。
(四)思想教育通过这两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三.教师建议《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文章,因此老师建议你们用“朗读法”学习课文,这样能更好理解课文。
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才能很好地感悟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文章中的“情”有时是讲不出来的,却能读出来。
《杨震暮夜却金》是同学们入初中以来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一定把它学好学透,打牢文言文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学习文言文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
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所以老师建议你们用“五字解读法”来学习文言文,所指“五字解读法”是指“读”、“解”、“译”、“析”、“练”。
六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精编
![六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7a0a72c77375a417876f8f22.png)
六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子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②至之市(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⑤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2.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一猫伏缸上。
()急跃起,全身皆湿。
()缸中有金鱼。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1]将小古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思是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原文)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5bff52198762caaedc33d412.png)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3分)给加点字注音。
昌邑.谒.见遗.震。
2.(3分)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翻译整个句子。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迁:
句意:
(2)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谒:
遗:
句意:
(3)密愧而出。
愧:
句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
1.yì;yè;wèi;2.升迁。
;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拜见。
;晚上。
;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惭愧。
;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
【推荐】《杨震暮夜却金》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
![【推荐】《杨震暮夜却金》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0253c166852458fb770b56aa.png)
【推荐】《杨震暮夜却金》阅读答案-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杨震暮夜却金》阅读答案
读《杨震暮夜却金》完成作业:
1、解释词句:
当之郡--- 到、去故所举---以前、从前遗--- 赠送
谒见--- 拜见故人---旧时密愧而出---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2、读了《杨震暮夜却金》你有什么感想?
答:我从文章中体会到杨震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品质。
我想,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北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北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255cb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6.png)
北师大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字词解释: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或:_______ 治:______2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字词解释:相:_______ 嗜:_________ 谏:______ 唯:______色:______ 枉:______ 给:______3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字词解释:或:______ 诸:______ 弗:______尔:______ 与:_______4拷打羊皮露真相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
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602b5a69dc5022abea0081.png)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练习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训练。
杨震暮夜①却金(杨震)四迁②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③,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④昌邑令,谒见⑤,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⑥震。
震曰:“故人知⑦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⑧?”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⑨无知者?”密愧而出。
-——选自《后汉书》(注释)①幕夜:深夜。
②迁:升迁;升官。
③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之:上任。
④为:做。
⑤谒见:拜见。
⑥遗:赠与,送给。
⑦知:了解,知道。
⑧何也:怎么回事。
⑨何谓:怎么能说。
[1]《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________的事。
[4]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得过且过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
其粪即“五灵脂”。
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比至(____)(2)遂自鸣曰(____)(3)得过且过(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鲧禹①治水洪水滔天,鯀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
鲧复生禹⑦,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⑩。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63c82e70f242336c1eb95ee6.png)
《杨震暮夜却金》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教学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古文教学的三大任务来展开。
一、理解重点字词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试读课文。
然后简要地解题,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大家一起交流。
如:迁、故、谒见、子、君不知故人、何谓等。
二、读出古文韵味小学安排了古文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简约、精练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韵味。
如:自读、互读、细读、分角色读等。
教师范背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老师范读时,语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仔细听,听清楚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并在课文上做好记号。
接着,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师生一起评议。
最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理解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或小组读,上台示范读。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基本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
三、感悟人文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基本明确课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这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显得水到渠成。
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一,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其二,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今天阅读此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老师点拨,同学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
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
【同步练习】《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
![【同步练习】《杨震暮夜却金》(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0df492dc524de518964b7d68.png)
《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给加点字注音。
昌邑.( ) 谒.见( ) 遗.震( ) .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翻译整个句子。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迁:句意:()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谒:遗:句意:()密愧而出。
愧:句意:.《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 ,题目的意思是: 。
.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 的事。
.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杨震暮夜却金》中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之:()故:()为:()遗:.用现代汉语写出杨震第一句话的意思。
答:.古文中有的句子常常有字面义与深层含义,写出杨震第二句话的字面义和深层含义。
答: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ì èè.()升迁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拜见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惭愧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范晔杨震夜晚推却了王密送给他的十金。
.不好,因为“暮夜”二字说明了杨震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拒收重金。
更能表现杨震的高尚品质。
.夜深人静,拒绝王密送来的十金。
.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课后能力提升.()到、往;()过去;()做、当;()赠、送.我知道你的为人,你却不知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字面义: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呢?深层含义: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坚决拒收贿金。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杨震暮夜却金》PPT课件(4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杨震暮夜却金》PPT课件(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1a60a352ea551810a687b4.png)
范晔(公元398—445年), 字蔚宗,祖籍顺阳(今河南 南阳市淅川县),范家自西 晋永嘉之乱后移居山阴(今 浙江绍兴市),范晔是南朝 刘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史 学名著《后汉书》的作者。
廉洁:不损公肥私;不贪污。
“廉洁”一词《辞源》上解释为“公 正,不贪污”。 《辞海》上解释为“清廉,清白。” 屈原《楚辞》中有“联幼清以廉洁兮” 之诗。 王逸注释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仕 (做官)
(知道)
举 (推荐) 使 (让)
之(到 ...去)遗 (赠送)wèi
谒 (拜见)
(遗留)yí
厚(重,深) 或 (有人)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问题,理解中心;
(1)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2)杨震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杨 震当时的话应该怎样朗读 ?)
(3)你认为杨震是个什么样的人?经 过了杨震的教育,你认为王密会怎样想, 怎样做呢?
后转涿郡太守。公性廉,不受秘谒。子孙常 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③,震不 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初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内容; 简要分析文章结构。
1、杨震的为官之路 2、杨震暮夜拒金 3、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精讲课文。
1、解释加点实词; 好 (喜欢) 知 (了解)
•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谈谈对 当今社会中“慎独”现象的感受。
人物简介
• 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 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 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 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 升任荆州刺史。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 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 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精选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阅读答案
![精选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bf8291011ca300a7c39082.png)
杨震暮夜却金文言文阅读答案震孤贫好学,明①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②,众人谓之晚暮(晚暮:年纪老了,出来做官太迟了),而震志愈笃。
邓骘闻而辟③之,时震年已五十余。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④,道经昌邑,故(从前、原来)所举荆州茂才⑤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遗震。
震曰:“故人(老朋友我)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①明:精通。
②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
③辟:征召(某人做官任职)。
④当之郡:当他到郡上任时。
之:上任。
⑤茂才:秀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众人谓之晚暮( ▲ ) ②而震志愈笃 ( ▲ )③夜怀金十斤遗震 ( ▲ ) ④密愧而出(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邓骘闻而辟之A.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2.用“/ ”按要求标出下面两句的朗读停顿。
(2分)(1)时震年已五十余(主语和谓语间停顿)(2)不答州郡礼命(动词和宾语间停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河中石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的杨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述。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4分)①说,认为②更加③赠送,赠给,给予④惭愧,羞愧(2)(2分)D(表承接)(A表修饰;B表并列;C表转折)2.(2分)(1)时震/ 年已五十余(主语和谓语间停顿)(2)不答/ 州郡礼命(动词和宾语间停顿)3.(4分)(1)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2)如同他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杨震暮夜却金](https://img.taocdn.com/s3/m/4a9c0b510b1c59eef8c7b4e1.png)
杨震暮夜却金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杨震是王密的上司,又是他的恩师。
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
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
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古今译文对照,理解古今不同的词意。
教案一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1课时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①学生自读杨震说的话→小组内练读→在全班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②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杨震的神态、动作、语气。
(神态是非常严肃的、严厉的、可能还有一点失望;动作语气可让学生上来边说边作边演。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杨震暮夜却金》优秀教案(1)(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杨震暮夜却金》优秀教案(1)(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40b0f21ee06eff9aef807e6.png)
《杨震暮夜却金》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言文,反复吟诵,对照译文粗通文意,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语言,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3.教学中可以和现实生活联系一下,让学生谈谈对当今社会中“慎独自律”现象的感受。
教学重点: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
联系实际体会“慎独”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语言,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方法:本文的故事性强。
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先讲一遍,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诵读,铭记于心,然后仔细揣摩语言。
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杨震的生平资料。
2.学生搜集相似的小故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
通过“手机”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2.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到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不完全的话教师补充。
(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有用的资料)(1)杨震,字伯起,东汉时华阴人,少时聪敏而且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被誉为关西孔子。
后因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从师者如市。
(2)50岁时,经朝廷大将军举荐,开始步入仕途,升任荆州刺史。
任职期间,曾举荐茂才王密担任了昌邑县令。
(3)后因受奸人诬陷,蒙受冤屈而四,后沉冤昭雪,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了“四知书院”。
二、学生自读、齐读。
1、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遇到的生字词。
2、同位互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课文,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4、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中心。
1、学生读书理解,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①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②结合王密的目的猜测;③结合着当时王密的内心理解。
2、杨震是怎样做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重点抓住杨震的语言来理解。
但还要引导学生揣摩当时杨震的神态、语气,动作等,加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体会杨震的高贵品德。
语文北师大六年级上册(2011年6月修订)《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1
![语文北师大六年级上册(2011年6月修订)《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2d948eec08a1284ac850436b.png)
《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魁()密()
槐()蜜()
愧()
二、解释下面词义。
却:迁:
之:故:
举:为:
谒:至:
遗:知:
君:何:
谓:愧: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王密为什么要暮夜给杨震送礼?
2、杨震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本文对人物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什么?
4、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魁梧槐树惭愧密码蜂蜜
二、却:拒绝,不接受。
迁:调任。
之:到。
故:过去。
举:推荐,举荐。
为:做。
谒:拜见。
至:到。
遗:赠送。
知:知道,了解。
君:你,表示尊称。
何:怎能,怎么。
谓:说。
愧:羞愧,惭愧。
三、1、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2、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3、语言描写。
4、文章以对话勾勒人物形象,并用对比与衬托的手法
来刻画人物,更突出杨震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小古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课件)配套
![【小古文】杨震暮夜却金(教案+课件)配套](https://img.taocdn.com/s3/m/667166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d.png)
杨震暮夜却金《后汉书》杨震道经昌邑,故所举①荆州茂才②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③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注释】①举:推荐。
②茂才:即“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③遗(wèi):赠送。
古文详译杨震路过昌邑县,他从前所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王密夜晚怀揣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而你不了解老朋友,为什么啊?”王密说:“夜晚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退出去了。
知识链接《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北朝时期南朝史学家。
“四史”: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何”的意义和用法1.表示疑问,可译为“什么”“为什么”。
如“何也?”意思是:为什么呢?2.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意思是: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3.表示感叹,可译为“多么”。
如“水何澹澹。
”意思是:水势是多么浩大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所举荆州茂才____________ (2)夜怀.金十斤以遗震____________(3)君不知故人..____________ (4)密愧.而出____________1.(1)以前(2)揣(3)老朋友(4)惭愧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朋友了解你,而你不了解老朋友,为什么啊?(2)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3.“暮夜无知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4acf56a8114431b90dd896.png)
《杨震暮夜却金》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教学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古文教学的三大任务来展开。
一、理解重点字词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试读课文。
然后简要地解题,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杨震的资料。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大家一起交流。
如:迁、故、谒见、子、君不知故人、何谓等。
二、读出古文韵味小学安排了古文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简约、精练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韵味。
如:自读、互读、细读、分角色读等。
教师范背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老师范读时,语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仔细听,听清楚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并在课文上做好记号。
接着,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师生一起评议。
最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理解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或小组读,上台示范读。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基本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
三、感悟人文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基本明确课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这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显得水到渠成。
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一,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其二,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今天阅读此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老师点拨,同学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
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大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杨震暮夜却金 北师大版学习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796baa9ec3d5bbfd0a74ec.png)
杨震暮夜却金教材分析本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
杨震是王密的上司,又是他的恩师。
王密在夜晚趁没人时主动送来,带有感恩、谢恩之意,从某一个角度说,也带有人之常情之意。
可是,就是这样杨震也是坚决不收。
他认为,收受这“十金”天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
可见,他是严于律己的典范,他是清正廉洁的楷模,人格高尚,品德高尚。
就今天来看,杨震的行为和品德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目标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对“高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自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反复吟诵,准确深刻理解杨震却金的教育意义。
古今译文对照,理解古今不同的词意。
教学构思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或者教师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对照译文,读懂意思。
先自己读,读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全班交流。
接着配乐朗读课文(古文)并指导背诵。
最后讨论《杨震暮夜却金》的意义。
教学准备查找体现古人高风亮节的小故事和有关杨震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你知道那些古人高风亮节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
你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二、读通文章1.自读课文2.范读、领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反复的自由的朗读,读完古文,再读读译文。
三、对照译文,读懂意思1、先自己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读不懂?在书的旁边做批注2、小组交流,再把问题集中起来。
全班交流3、古文与现代文对照,你发现哪些词的意思不同?重点指导:却:不接受,推辞。
遗:赠与、送给。
迁:调任。
知:了解、知道。
举:举荐、推举。
何:怎能。
谒:拜见。
4、指名自己试着练习说说故事的内容。
5、讨论、理解杨震的高尚行为,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杨震“却”的是什么东西,多少东西?你体会到什么?(他却的是“金”,而且是“十金”,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拒绝接受巨额财产,可见他不爱财,更不贪财,为官廉洁,品德高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震暮夜却金》同步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昌邑.()谒.见()遗.震()
2.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翻译整个句子。
(1)(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迁:
句意:
(2)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谒:
遗:
句意:
(3)密愧而出。
愧:
句意:
3.《杨震暮夜却金》的作者是 _________ ,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题中去掉“暮夜”二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到郡上任时,__________________ 的事。
6.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杨震暮夜却金》中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之:________(2)故:________
(3)为:________(4)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杨震第一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中有的句子常常有字面义与深层含义,写出杨震第二句话的字面义和深层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yì yèwèi
2.(1)升迁杨震四次升迁,担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拜见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3)惭愧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3.范晔杨震夜晚推却了王密送给他的十金。
4.不好,因为“暮夜”二字说明了杨震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拒收重金。
更能表现杨震的高尚品质。
5.夜深人静,拒绝王密送来的十金。
6.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
课后能力提升
1.(1)到、往;(2)过去;(3)做、当;(4)赠、送
2.我知道你的为人,你却不知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
3.字面义: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知道(这件事)的人呢?
深层含义: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坚决拒收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