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苏联现代化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 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 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 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 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1)帝国主义包围威胁。 (2)苏俄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小农经济 占优势)与历史传统制约 。 (3)斯大林个人因素。(追求形式——公 有制和计划经济、速度) (4)苏联建立(1922年)
35
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 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 度就会灭亡。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 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 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 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 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罗斯福新政 资产阶级专政 以私有制为主体,经济实 力强大 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 在国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前提下,国家加强对经济 的干预和调节。 以经济措施为主,涉及社会保 障、失业就业、工人权利等内 容,改革具有社会性 工业 促进生产力发展,遏制美国法 西斯势力,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发展模式得到较好延续和发 展,并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命脉-国有|中小型、国家暂无力经营-国内外资本家|私 人小企业-私人)
③流通:币制改革、自由贸易 ④分配: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21
阿曼德·哈默: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 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 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 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 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 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 "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 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 勇敢的人"。
29
§小结: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直接 过渡
一适应 适应战时需要 两非常
非常时期(内忧外患)
间接 过渡
非常政策 (最大限度集中人 力、物力、财力) 一适应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两允许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30
新经济政策
前提 经济 基础 根本 目的 实质 手段 方式 涉及 范围 侧重 作用 影响 力
无产阶级专政 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 相对落后 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 义经济体制,巩固工农联盟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的前提下...... 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来 发展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 的干预。 集中于经济领域
农业 经济恢复发展,巩固工农 联盟,向社会主义过渡 改革的原则与精神没有 有效地继承与发展
13
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日益不满。 1921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 生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严重的是, 2月28日发生喀琅施塔德水兵叛乱,他 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 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叛乱的水兵大多 来自农村,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1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①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 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粉碎了国内外 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 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重地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引发了1921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途径。
斯大林模式
——新型工业化模式
1.形成背景: 2.主要内容: (1)工业政策: (2)农业政策: (3)经济体制: 3.突出特点: 4.评价、启示:
32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 张伯伦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到 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 完成。
1930年克服重重困难开始着手创作《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
5
材料 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 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 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 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 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 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 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36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过程):
项 目 工业政策 内 容 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 业、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农业政策 农业集体化(1937年基本完成)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 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 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6
1917年9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能保 持政权吗?》中写到:“粮食垄断、面包 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 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 的手段。”这表明当时在列宁看来: A.粮食国家垄断是巩固政权的手 段 B.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最有效的 C.暴力革命是巩固政权的必然选 择 D.普遍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标志
1
20世纪现代化模式之观察
观察之二: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2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背景目的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新经济 政策 斯大林 模式 赫鲁晓夫 改革 勃列日涅 夫改革 戈尔巴乔 夫改革 时间内容 特点 实质 评价
7
上映于1939年的前苏联著名影片 《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 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逐见成效
8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与目的: 1.背景: ①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 ②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③经济困难,物质奇缺。 ④列宁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 2.目的: ①保障军事供应,取得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 。
19
列宁说:“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 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 这反映出列宁: A.主张采用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国家 B.已经认识到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性 C.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信心 D.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20
§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与内容: 1.时间:1921(俄共(布)十大)--1928年 2.内容: ①农业:固定粮食税 ②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大型、关乎国家经济
3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目的
时间、内容 特点 实质 评价(成效、 局限)
新经济政策
4
尼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年)
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 1919年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因重伤复 员。 1921年积极投身铁路的修筑工作。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22
1921年3月,得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 策后,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 “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 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 带到哪里去?”这是因为新经济政策 A.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B.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C.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 D.促进生产关系根本变革
23
1927年,苏俄有1%的富裕农民户和 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 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使用雇佣劳动 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 要影响是( ) 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加速农村土地兼并 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7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 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 动了!” ——《大国崛起》
28
§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①经济上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 基础。 ②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工农 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了一条适应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15
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 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 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 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 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 的。”这表明列宁( ) 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 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 D.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16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 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现 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 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 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 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 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9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与内容: 1.时间:1918--1921年 2.内容: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实物配给制 ⑤劳动义务制
10
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 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 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 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 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 “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 额达58%~65%。
17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 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 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 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 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 须重建资本主义。
18
§列宁新经济政策背景与目的: 1.背景: ①长年战乱及严重自然灾害使苏俄国民 经济几近崩溃(而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 所有企业的生产)。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 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③直接:1921年喀琅施塔得海军兵变。 2.目的: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 苏维埃政权。
24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 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无产阶级国家主导下多种所有制 并存、市场经济的经济发展模式。
25
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 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 “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 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 力作斗争。这一主张( ) 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 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 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1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 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利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 的全面运用。
12
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于1920年6月 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 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 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 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款。他们抱怨 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 他们又说“不”。
本部分主要复习20世纪不同国家经济 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跨度上从20世纪 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与现今隔得最 近的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既有继承 传统并进行了重大调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 制,又有新产生的并在探索中形成的社会 主义经济体制。这些创新和调整从现代化 进程来看,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 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
26
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 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 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 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 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些措施 A.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 B.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