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的意义

●了解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

●了解世界农业现状及区域分布特点

●了解当今世界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了解各洲农业和典型国家农业发展特点

●了解世界农业技术发展新动态和趋势

第一章、世界农业绪论

第一节、农业概念与特点

一、农业的概念与范畴

Agriculture中,Agri指的是土地的意思,Culture意为耕耘和栽培。

农业:直接或间接设法利用土地经营种植和饲养业以获得人类衣、食、住、行所需各种物品的生产事业。

农业的定义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指农业生产业,即农、林、牧、渔,真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农业,也叫“狭义农业”。

第二层含义

指农业生产加上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商业形成第二产业,又叫农业产业,也称“中义农业”。

第三层含义

指大农业,范围覆盖到农用工业和商业、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业行政管理、农业金融、农村建设等方面,可称“广义农业”。

二、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4.农业是工业和其它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5.农业是我国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一

第二节、世界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以解决人们吃穿问题的农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虽然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农业生产出现的迟早不同,发展的快慢不一样,但是,纵观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大都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原始农业阶段

1.主要特点

时间:开始于新石器时代。

●特点:磨制石器工具为主,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和收两个环节。

●地点:首先是在南纬10°到北纬50°之间的一些地方,开始了从采集、狩猎经济向

原始农业的过渡。

●生产的构成:这时的农业一般是兼有种植业和养畜业的混合农业。

●成就: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今天常见的主要作物和家畜大多在4000年以前已基本

完成驯化过程。

●问题: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植被的自我恢复,掠夺经营,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

●后果:转移农业,背井离乡。

● 2.成就

●在距今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已有石制和骨制的斧、铲、

刀、镰、耒耜等生产用具,并发现了碳化的粟、黍、稷、稻等农作物堆积层,表明已有农耕文化的存在。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就有粟、黍、稷、禾、麦、菽、稻等作物名称。

3.代表地区:

●西亚地区在今伊拉克、巴勒斯坦境内,距今八九千年前人类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在约旦河口的耶利哥和伊拉克的耶莫等地都曾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镰、石臼等经过磨制的石器; 还发掘出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的中间型粒系小麦和栽培六棱大麦的遗物。同时出土的还有豌豆和扁豆等。养羊业在当时也已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埃及埃及的原始农业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沿岸土地得到灌

溉,沉积下来的淤泥含有较多肥分,又有利于作物生长。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王国时期,已经有了牛拉的木犁、碎土的木耙和金属制作的镰刀;牛和毛驴已用作役畜;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亚麻,还种植橄榄、葡萄以及多种蔬菜。后来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又有所改进,形成发达的古埃及文明。

●中国黄河流域发现了不少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如河南有石斧、锄、石镰以及石制

杵臼等出土。这些农具磨制精细,配套完整。还发现有粮食和猪、羊等家畜骨骼以及纺轮等物。西安半坡遗址除出土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等农业和渔猎生产工具外,还有加工、贮藏食物的器具以及保存较为完整的粟和菜子。

印度已发现公元前2350年至前1750年之间的哈拉帕文化时期大小遗址100多处: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和豌豆等,并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亚洲棉花栽培,水稻栽培也已遍及许多地方;家畜有牛、羊、猪、鸡等,晚期遗址中还发现了马骨;除了木石农具以外,青铜制的锄和镰已有应用。

二、传统农业阶段

●这一时期农业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积累经验的方式来传承应用并有所发展的,

又常称之为传统农业。

时间:约为4000年前;

特点: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

犂、耙、耱、耧车、石转磨、翻车、扬车等新式农具纷纷出现,铁犂牛耕为其典型形态; 以人粪尿、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为土地提供营养;

精耕细作,连种制逐步取代了休闲制,采用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注意到了保持地力常新;

注意天时地利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顺应自然规律。

问题:对自然依附状态不能得到改善;

难以较大规模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男耕女织,固定农业;

主要地区和国家

希腊约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希腊克里特岛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文化,开始使用铜和青铜农具。到公元前1130年。多里亚人开始使用铁器。最早的铁制农具是镰刀,接着其他铁制农具也迅速发展起来。

罗马它继希腊之后在意大利中部崛起,并不断扩张其版图。奴隶制大庄园适应地中海沿岸冬季多雨夏季干燥的气候条件,实行二圃制的经营方式,从春到秋的休闲期中实行3~5次

休闲耕,在秋雨来到之后播种冬麦。冬季为了便于排水,田间多作畦掘沟。

中国从春秋战国实行铁犁牛耕进入传统农业阶段后,基本上结束了撂荒制,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土地的精耕细作为主,走上了土地连种制的道路。这一时期除扩大耕地面积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始实行深耕易耨、多粪肥田措施,而各地先后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以及约在西汉末年开始出现的龙骨水车(翻车),又为精耕细作提供了灌溉条件。

三、现代农业阶段

现代农业是有工业技术装备、以实验科学为指导、主要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

时间:始于19世纪4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大幅度增加;

特点:

化学化:化肥、农药、激素

机械电气化: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抽水机,电力生产、生活

良种化:遗传育种、杂交、筛选

水利设施化:水库、水井、灌渠、温室、覆盖

产业化:大规模、投资、经营、盈利

问题:机械化耕作,不合理的种植导致土壤流失;

化肥农药用量上升,引起严重环境污染;

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

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

经济发达,生态不合理。

第二章、农业生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第一节、农业生物起源简介

一、作物概念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广义上指农作物(field crop)、园艺作物(Horticultural crops)和林木(forest);

狭义仅指农作物。

关于起源中心的研究

●对作物起源问题研究较早的是瑞士植物学家德·康多尔。

●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等,对他们在世界六大洲60多

个国家采集到的30多万份作物品种材料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于1935年出版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认为全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有八大中心。

二、作物的起源中心

1.中国起源中心

中国起源地的特点是栽培植物的数量极大,包括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作物的代表。

在栽培植物种和属的巨大潜势上,中国超过所有其它起源地,有136种。

其中主要农作物有黍、稷、粟、稗、大麦、荞麦、高粱、大豆、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苘麻、紫云英等。

大体上黄河流域以黍、稷、粟、麻、麦、豆等旱作物为主,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它们都有8000年以上的历史。

粟在我国古代叫禾, 又叫谷子、小米。世界公认中国人最早将野生粟变成栽培粟。在古代,粟是我国的主粮,“粟”这个字是谷物、粮食的代表,就像英文“Corn”一词可代表所有谷物、粮食一样。

黍、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