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信息化教学提纲
信息化教育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息化教育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信息化教育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网络设备等。
第三条信息化教育设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设备运行安全,防止设备故障影响教育教学。
2. 合理使用:合理分配设备资源,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 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 节约成本:合理控制设备采购、使用和维护成本。
二、设备采购与管理第四条设备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采购制度执行。
第五条设备采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确保设备性能、质量和售后服务。
第六条设备采购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设备台账。
第七条设备入库后,应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第八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三、设备使用与维护第九条设备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1. 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2. 非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卸、维修设备。
3. 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不得将设备用于非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条设备维护保养应遵循以下规定:1.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不得擅自维修。
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应完整、准确。
四、设备报废与更新第十一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因技术更新等原因需要更换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或更新申请。
2. 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确认设备报废或更新。
3. 报学校领导审批。
4.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设备报废或更新。
五、责任与考核第十二条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教育设备的采购、管理、维护和报废工作。
第十三条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保养和报修。
第十四条对信息化教育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学校对信息化教育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考核。
装备保障信息化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
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 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
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及使用。
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及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 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 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通过装备保障资源及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
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提纲(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提纲
——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互联网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1、展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
2、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导入新课;
3、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讲解教学重点、难点内容;
4、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技能训练、测验、练习等;
5、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总结、复习;
6、展示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
基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的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
具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装备保 障信息化课程 的领域基础知识 与实践经验 . 而该课程的授课 对象主要
由于金融学课程 概念复杂 、计 算量很大 ,本文将 E cl x e 引入金融学教学中.为金融学教学改装备保 障各个领域 的信息化建设都有着理 工作 同时 。 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是“ 适应装备保障 及现状 .
模式转变以应对未来任务与能力需求 ”的必 由之路 , 对 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 已成为提高部队装备保障能 现
矩 现 金 流量
0 1 2 3 4 —8 00 lo 0 1o o l 0 0 1 o 0
N V 的影 响 P
10o 0 0.0 0% 3% 6% 9% l0o 0 O.0 691I 38 4 48.9 3 2 5-5 5 3
9 1 0
5 6
7 8
1o 0 l0 o
1 0 0 l 00 1
l % 2 1 % 5
l % 8 2l %
lo6 0 .5 - 43 2 .7
一1 6. 2 2l 一2 09. 81
Re m t xn mC l 一1 n mCos ) Di mar (u os , u i l 一1
[ 收稿 日期 ] 1 - 4 1 2 0 0—0 0
障 系讲 师 , 士 , 要 研 究 方 向 : 备 保 障 信 息 化 。 硕 主 装
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 而装备保障是军事装备工作的重要
[ 作者简介 ] 陈煜 (9 8 ) 中国人 民解 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装 备保 组成部分 , 17 一 , 是保证军事装备经常处于完好状 态的基础性
部队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研究
Value Engineering•139•部队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研究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A r m y's E q u i p m e n t S u p p o r t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武永乐W U Y o n g-l e;李三群L I S a n-q u n(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3)(O rdnance E n g in e e rin g C o lle g e,S hijiazhu ang050003 ,C hina)摘要: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战场信息化将成为未来战场的基本特征。
分析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以及对装备保障速度、手段和 指挥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战时信息化装备保障的基本要求,并从装备保障网络、装备保障指挥和装备保障技术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进 行了探索。
A b s tr a c t:The m odern b a ttle w ill be in fo rm a tio n-b a s e d b a ttle,and in fo rm a tiza tio n w ill be the basic ch a ra cte ristic about b a ttle fie ld.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 a ra cte ristic about in fo rm a tio n-b a s e d w a r and the in flu e n c e on speed o f eq u ip m e n t support,means and com m and,puts forw ard the basic require m en ts o f in fo rm a tio n a lize d eq u ip m e n t s u p p o rt,explores the developm ent ten den cy about e q u ip m e n t support ne t, eq u ip m e n t support com m and and con structio n o f eq u ip m e n t support tech nolog y.关键词:部队;信息化条件;装备保障K e y w o rd s:a rm y;in fo rm a tiza tio n c o n d itio n;e q u ip m e n t support中图分类号:E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7-0139-02〇引言信息化战争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等多 维战场空间实施的,以信息为主导、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 基础、以信息化作战为基本作战方式的战争形态。
新大纲军事理论教案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第五章信息化装备教学目标: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第一节信息化装备概述一、信息化装备概述信息化装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单一或多种信息功能的装备。
如精确制导武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及加装数据链和相关信息系统的飞机,舰船等。
●推进军事变革的重要举措:一是“嵌入融合法”提升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
二是“系统集成法”提高装备体系的作战能力。
三是“一步到位法”直接跨越提升新研武器装备的研制能力。
二、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演变●萌芽发展时期●单一功能发展时期●系统发展时期●体系发展时期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战场监控能力成倍提高●一体化水平空前提高●指挥控制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显著提高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趋势●信息化作战平台向高机动、隐身化、多功能方向发展●指挥信息系统将向分布式、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弹药向低成本、智能化、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发展第二节信息化作战平台一、信息化作战平台的内涵信息化作战平台是信息化武器及其载体的总称,是指以信息化武器控制系统为核心,具有运载、投送和管理控制功能,并可作为武器依托的载体部分。
●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主要功能:传输功能,探测功能,对抗功能,定位功能。
二、陆上作战平台三、海上作战平台四、空中作战平台五、太空作战平台第三节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概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在信息时代的军事斗争环境下,为满足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利用综合集成方法和技术将多种电子信息系统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大型军事信息系统。
二、指挥控制系统●国家作战中心●军(兵)种作战指挥中心●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三、预警探测系统●天基预警探测系统●空基预警探测系统●陆基预警探测系统●海基预警探测系统四、情报侦察系统●航天侦察系统●航空侦察系统●地面侦察系统●海上及水下侦察系统五、军事通信系统六、导航定位系统七、信息对抗系统●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对抗系统●光电对抗系统●网络对抗系统八、军用数据链第四节信息化杀伤武器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分类:精确制导导弹精确制导弹药:末制导弹药、末敏弹药。
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
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建设目标,分析了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专业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完善授课内容与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车辆装备保障为了培养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的车辆装备保障初级指挥军官,满足车辆装备保障岗位任职需求,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必须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为主旨,进行课程建设。
1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建设目标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以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学员的信息能力为目标,按照“按需施教、强化素质、注重创新、培养能力”的原则,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形成与培养满足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的高素质装备保障信息人才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条件,建成一支能适应高素质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信息知识”,又要有“信息能力”,更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素质”。
2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2.1课程内容不够完善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是一门以信息化为基础,与信息技术发展和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
课程于2005年开始规划创建,由于建设时间比较短,知识积累略显不足。
地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部队信息化建设大步向前,相比之下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很多应用于装备保障领域的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
因此,单纯地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讲解,不利于学员对新知识的掌握,也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手段方法单一在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其实质仍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理论教学”。
学校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发展方案
学校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发展方案一、现代教育装备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装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现代教育装备不仅可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还可以支持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
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育装备的发展现状目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加大对教育装备的投入。
从硬件设备来看,学校逐渐配置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
从软件方面来看,学校也逐渐引入了各类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老旧、教师应用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
三、教育装备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装备在信息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装备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四、教育装备选购原则对于学校来说,选购合适的教育装备至关重要。
首先要考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其次要考虑设备的适用性,能否很好地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设备的价格和可靠度。
五、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校应该重视培养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交流平台,供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六、学校教育装备的更新与维护学校教育装备的更新与维护同样重要。
学校应该勇于投入资金,及时更新设备,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七、教育装备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育装备仅仅是一种手段,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运用教育装备,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八、教育装备与学生的关系教育装备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
适当的使用教育装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然而,教育装备并不是万能的,学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最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知识,依个人的理解对其整理了一下,现传给大家供参考,有问题之处多谅解并欢迎指正。
石强1、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
第二,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
第三,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教案
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教案篇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类型、功能及重要性。
2.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有效培养学生对国防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使学生清晰认知各类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特点和功能。
2. 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的基础操作流程。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在国防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价值。
2. 怎样帮助学生将国防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相关知识。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演示信息化装备的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4. 实践法:安排学生参与模拟操作竞赛等实践活动,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同学们,咱们先来看一段精彩的军事视频!(播放一段展示现代化国防力量中信息化装备运用的精彩片段)大家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呀?是不是有很多先进的装备?这些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哟!二、背景介绍(10 分钟)国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防领域的重要趋势。
在过去,战争的方式相对简单,而现在,依靠信息技术,我们的国防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信息化装备能够让我们更快速、更准确地获取情报,更有效地指挥作战,从而保卫我们的国家。
三、知识讲解(20 分钟)1. 介绍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类型,比如卫星通信系统、电子侦察设备、指挥控制系统等等。
2. 详细讲解每种装备的功能,比如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电子侦察设备能够探测敌方的电子信号。
3. 强调信息化装备在国防中的重要性,它们是提高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
四、作者介绍(5 分钟)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些为国防信息化装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拥有了强大的国防力量!五、课文朗读(10 分钟)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本中关于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的相关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信息化装备的魅力!六、问题思考(15 分钟)1. 信息化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2. 我们国家在国防信息化装备方面有哪些成就?3. 如何保障信息化装备的安全和可靠性?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国防教育信息化装备是现代国防的重要支撑,它们涵盖了从通信、侦察到指挥控制的多个领域。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提纲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提纲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2.教学目标:a.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步骤和方法;c.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0分钟)a.信息化教学的定义;b.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c.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理。
2.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步骤和方法(40分钟)a.确定教学目标;b.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c.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d.制定教学活动及其序列;e.设计评价和反馈机制。
3.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实践(40分钟)a.小组活动:根据提供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信息化教学案例;b.各小组展示和讨论。
4.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的评价与反馈(20分钟)a.学员对其他小组的案例进行评价;b.教师总结评价标准和优秀案例。
三、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a.讲义:包括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原理和案例设计步骤;b.案例材料:提供不同教学情境的案例材料。
2.评估方式:a.小组活动的案例设计;b.学员对其他小组的案例进行评价;c.教师对学员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1.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方法:a.授课法:通过讲解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原理和案例设计步骤,为学员提供基础知识;b.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案例,让学员亲身参与实践,提高设计能力;c.展示与讨论法:通过展示和讨论不同小组设计的案例,促进学员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时长及教学方式1.教学时长:2个学时(120分钟)2.教学方式:a.第一学时:讲授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案例设计步骤和方法;b.第二学时:组织小组活动,设计案例并进行展示与讨论。
六、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1.教学效果评估:a.学员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程度;b.学员在小组活动中的设计能力和表现;c.学员对其他小组案例的评价水平。
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
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一、背景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信息化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保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二、建设目标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的建设目标是:1.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高效化;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3.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4.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5.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
三、具体措施1.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撑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跨地域、跨时间的学习机会,同时,还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
2. 配置完备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配置是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符合教学需要的硬件设备。
3. 软件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软件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图形处理软件、多媒体开发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能够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
4. 教师培训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还包括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保证信息化教育教学顺利开展。
5. 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对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信息化教育教学保障措施的建设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和全面推进,同时需要教师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技术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信息化教育教学,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xx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教学提纲
小学XX学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本学年度,xxxx开发区第一小学根据市局精神,在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全面开展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职能管理的分工与要求,每月地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了自查。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高标准配置教育现代化设备,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水平,在实验室、图书室及其他各类专用室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重视装备建设与配备,促进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队伍,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1)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
张承智校长任组长,钱宇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王熹梅、金永清、施宇峰、李国清。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
(3)配备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具体人员。
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有关要求设岗,专兼职人员数量基本达标。
目前拥有实验室管理人员3人(兼职),图书馆管理人员1名(有图书管理员证书),电脑房管理人员1名,美术室管理人员3名,音乐室管理人员2名,舞蹈房管理人员1名,体育器材室管理人员1名。
具体工作人员在装备工作小组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2.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装备到位,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提供硬件保障学校每年安排充足的专项经费,保证教育装备的添置、更新和补充,特别是这学期结合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的契机,又不断加大投入,使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完善,达到省一类标准。
(1)关于科学实验室装备。
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3个,每个实验室面积均达到标准,科学仪器准备室1个,面积为64平方米。
实验仪器基本能按照《省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标准配齐。
(2)关于图书馆装备。
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楼一座,面积441平方米,拥有书库1个,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1个,学生电子阅览室1个,教师电子阅览室1个。
装备保障实现信息化的措施探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性
1 2 3
提高装备保障效能
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装备保障活动的 全面优化和提升,提高装备保障的效能和效益 。
促进军事变革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够推动军事组织形态、作战方式和作战理论 的变革。
增强部队战斗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使装备保障与作战行动 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和 生存能力。
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装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装备保障的精 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提升装备保障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服务质量
推广信息化应用
推广各类装备保障信息化应用,如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化决策 支持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满足 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技术研发不足
我国在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 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难以满 足实际需求。
政策支持不够
我国政府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 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措施。
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管理机制。
系统应用成效和评估
应用成效 提高保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缩短了保障时间,提高了保障效率。 降低保障成本:优化了保障资源配置,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系统应用成效和评估
• 增强作战能力:提高了装备保障水平,为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系统应用成效和评估
系统运行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未出现重 大故障和异常情况。
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
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备与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学校建设标准化为目标,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搞好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环境和条件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整齐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
具体目标:(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用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保障措施。
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需要学校科学统筹做好组织与保障工作。
学校将重视舆论宣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实施计划,确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一)观念保障。
校领导将首先组织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进行学习,充分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内涵,切实把握精髓;其次,在全校教师中间进行充分的动员与宣传,使教师理解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进而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浅谈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
浅谈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各行业的推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现代化战争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战争。
未来战争,必然是各种类型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在多维空间进行协同作战,想要取得胜利,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对武器装备开展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化作战。
【关键词】装备保障;信息化;作战装备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呈现信息化作战的佐证,而且对各种武器装备的消耗率大幅度增加,战争进程较快,传统武器装备保障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作战的实际要求。
近些年,我国对于信息化部队的建设力度越来越大,新装备也在快速更新入列,对武器装备保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当前信息化作战背景下,如何做好武器装备的保障工作,使作战部门的装备保障能力得到提升。
一、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特点为了满足现代化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要打造信息化武器装备保障模式,实现指挥智能化、保障部队一体化以及保障模式立体化三大特点。
首先,保障指挥智能化模式下,需要全面提升当前的指挥决策、指令传输、作战计划等,确保相关的数据信息得到快速传输,要不断增强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其次,保障部队一体化。
在信息化战争下,联合协同作战是最为显著的一项特点,但同时也对战场装备保障的要求有了很大提升,单纯依靠单一兵种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最后,保障模式立体化。
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新的装备保障方式,将社会资源快速进行整合利用,确保立体化保障得到贯彻落实,有先进、快捷的输送武器装备输送方式。
二、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一)满足现代化军队建设要求一个国家的军队,直接关系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虽然新中国成立时间较短,在近些年我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猛的,与世界强国的军事差距越来越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于作战装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对作战装备的信息化保障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建设现代化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学第一学期教育技术装备(含信息化)学期工作计划
中学第一学期教育技术装备(含信息化)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重点围绕智慧校园创建开展工作。
结合我校每年教育装备更新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在使用培训、维护等方面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减负增效提供硬件和技术上的服务。
同时,本着教育教学第一的原则,始终坚持围绕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工作这一思想,努力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工作内容(一)教育技术装备方面工作重点:配合其他职能部门做好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三星级)创建工作。
装备条线涉及以下具体工作:1、做好学校硬件配备管理的资料整理工作。
(具体已经有初步分工)2、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网络。
加强装备队伍建设,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常规管理。
将各个专用教室,各个岗位落实于专人(包括新调入教师的相关岗位职责落实),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要求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帐目的疏理、资料建设及以机器设备摆放等工作,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
3、抓好教育技术装备的常规使用管理工作。
在全校完成讲台的更换后,造成了部分教室网络终端模块遭到较大破坏,在此情况下,及时做好维护、调试及沟通。
同样,在初三年级整体完成了“希沃交互智能一体机”的更换情况下,将设备尽早调试到正常。
新增设备调试正常后加强对班主任班中电教设备管理的培训,要求各班做到专人管理,实行“谁管理谁负责,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并汇报”制度。
4、创造机会做好相关装备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加强对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设备仪器的维护、管理能力(比如未来教室和各教室中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强化责任心。
从而,促进专用仪器的使用率,设备故障能及时处理,使各类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按省一类标准继续做好图书、实验仪器、专用器材等设备设施的添置工作。
利用网络管理平台一如既往地抓好实验教学的管理,做到“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100%。
202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的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信息技术装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第四条中小学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装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制度。
第五条信息技术装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的安全可靠、合理使用。
第六条中小学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教师能够有效使用信息技术装备进行教学。
第二章信息技术装备的采购与配置第七条中小学应当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制定信息技术装备的采购计划,确保符合师生教学需求。
第八条信息技术装备的采购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遵循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确保装备的性能和质量。
第九条中小学购买的信息技术装备应当具有保修、维护和更新等服务承诺。
第十条信息技术装备的配置应当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合理分配给各教师和教研组织使用。
第三章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管理第十一条中小学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装备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师和学生按照规定正确使用装备。
第十二条教师应当按照教育教学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装备,不得滥用或私自将装备运用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第十三条学生应当按照学校规定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装备,不得损坏设备,不得非法使用网络。
第十四条信息技术装备的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计算机软硬件使用档案,记录装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状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装备遇到故障,应当及时报修,并按照维修流程进行修复。
第十六条中小学应当建立信息技术装备的借用制度,确保装备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保管。
第四章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与更新第十七条中小学应当制定信息技术装备维护的计划和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中小学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信息技术装备的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老化设备,提高装备的性能和效能。
中小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工作计划
中小学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要紧紧围绕教育局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导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推进建设、强化管理、促进应用”,全力“保障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对照xx省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的Ⅱ类标准,坚持应用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构建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为我校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优化信息化环境,构建教育信息化高平台。
1.管好用好信息化硬件。
学校信息中心一方面注意对全体教师做好服务、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制订的各项信息化管理制度督促全体教师管好、用好信息化设备,并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将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列入教师绩效考核。
2.构建校园办公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资产及教育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科研管理、校园常规管理、图书管理信息化。
3.继续加强对学校门户网站、学科类专题网站、特色专题网站建设,规范学校门户网站建设,网站各个栏目分配责任到人,通过引进、开发增加教育信息中心资源的容量,进一步丰富各类网站的资源,注重构建网上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能力,强化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全面提升网站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4.强化网络管理。
积极实施《xx学校上网安全管理制度》《xx学校入网计算机使用和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杜绝教师于工作时间在网上聊天、打扑克和玩游戏等不良现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
5.进一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
学校充分利用每位教师配备的电脑,一方面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各类办公软件,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
每学期,45周岁以下的教师需向学校资源库提交了电子备课每周1课、课件2个、反思2篇、论文1篇以上。
6.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上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课和示范课,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备保障信息化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
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
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与使用。
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
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通过装备保障资源与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
“无缝衔接”的装备保障系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松散性保障进行根本改革,使整个装备保障体系中条条和块块实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衔接,使得装备保障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在战略层,应对装备保障力量严格区分为统供和专供,并对统供部分着眼全局,整体谋划与运用。
在战役战术层对通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控,充分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效能,最终对通用保障力量的运用形成“五个一体”的格局,即纵向自身军兵种内部的“上下一体”,横向各军兵种之间的“左右一体”,战役战斗各个阶段的“前后一体”,保障力量在地、空、海等空间布局上的“空地一体”,保障力量构成上的“军民一体”等。
“主动配送”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保障力量的可视化,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方式,通过灵活调遣保障力量,以很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保障设施,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将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它是针对传统的“反应性”或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而言的。
配送式保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进了现代企业的“价值链”观念,在观念上以用户即作战部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流的服务,获取最大价值的回报;另一个特点是以有效管理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的库存物资,以物资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或者说是以配送“管道”代替了仓库。
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包括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种装备保障活动的信息化和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
1、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主要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它是实施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依据与指南。
例如全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及装备保障信息化安全防护策等。
2、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
装备保障力量由装备保障人员、物资、保障装备及设备组成。
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装备保障力量的可视化,保障装备的信息化和拥有大量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
装备保障力量的可视化,主要是指实现及时、准确地向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保障部(分)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所在位置、状况、特性与物资器材的请领跟踪信息等信息。
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保障设备可看作固定性或相对固定的保障装备,它与保障装备的区别在于是否便于移动。
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指在提高现有保障装备机械化程度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加以横向一体化改造,使其具有横向协同性和联动性,就可大幅度提高整个装备系统的整体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
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
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修养和丰富的装备保障理论知识。
3、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
主要指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与指挥通信网络,为装备保障信息快速、畅地流动提供平台。
广义上,保障装备和设施的信息平台也属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
4、各种装备保障行动的信息化。
主要是指在装备保障战备、组织指挥、防卫、维修保障、弹药和器材保障等行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保障活动效能的过程,还包括形成的各种相应的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
5、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
主要是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装备)要以统一的标准、接口和内容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与互通性,也包括以统一的标准对器材或保障装备及保障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等。
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
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军事革命,使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作战理念,同时也对装备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在保障空间上,必须实现由“偏后”到“前伸”的转变。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是在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战场上实施的,欲使装备保障与非线性战场作战相适应,必须改变“保障偏后”的传统模式,才能确保装备保障与作战同步。
为此,应根据可能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优化装备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储供网络,打破传统的按照编制序列和隶属关系实施保障的模式,使装备保障物资和技术力量尽量前伸,做到仗打到哪里,装备保障就跟到哪里,形成超时空保障、超对象保障的灵活、高效新模式。
2、在保障时间上,必须实现由“慢”到“快”的转变。
装备保障的本质体现为“信息流”控制下的“物资流”的实现过程。
因此,快速的装备保障取决于流畅的“信息流”和流畅的“物资流”。
“信息流”包括保障需求的获取、保障资源的把握、保障方案的生成和保障行动的指挥控制等,这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物资流”则代表了物资、装备和人员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传输过程,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机械化建设的进程。
因此,要实现快速的装备保障必须从信息化和机械化2个方面着手,缺一不可。
3、在保障资源上,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合成、精干、灵活、高效是装备保障新模式的指导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需要科学配置各种装备保障资源,集中使用各种保障力量,改变过去那种“小而全”、“条件分割”的“粗放型”装备保障模式。
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由战区直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突出重点、集中优势,产生“拳头”效应。
4、在保障方式上,必须实现以“物资化为主”到以“信息化为主”的转变为了适应武器装备等于“火力+电子”、“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装备保障必须从以武器、弹药、器材供应和机械修理为主,转向以供应信息化武器软硬件及配套器材、抢修信息化装备为主。
战区应把信息作为重要的保障资源,建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和分系统,将装备物资储供、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信息融合为一体,为战场技术保障和供应保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此外,还应综合利用维修信息网络和远程支援信息系统,为战时装备抢救抢修提供科学决策。
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只有快捷、高效、精确、实时的装备保障,才能够有效地满足信息化作战的需求。
而这一切的实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将信息“物化”到装备保障工作的各个要素之中,发挥信息的“倍增器”效应,才能极大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指挥控制、战场感知、快速部署、实时保障的能力。
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将从传统的“机械化保障”转变为“信息化保障”,这是信息化战争需求和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四、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
深入分析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是搞好装备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所呈现的新特点,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以下6种能力。
1、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节奏和作战样式的转换速度是传统机械化战争无法比拟的。
战场态势可谓瞬息万变,信息种类之繁多,信息数量之巨大,信息真伪之难辩,信息处理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知乃行之先导,一支机械化部队与一支信息化部队的战争,无异于盲人与武士的对决,这是信息单向透明的结果。
作战部队是这样,我们所从事的装备保障也是如此,没有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必然会陷入盲目的行动之中。
因此,利用信息化网络和各种信息化监视手段,实时获取敌我双方作战部队的完整的态势信息,是实施装备保障的先决条件。
2、可视的资源感知能力。
装备保障的快速、准确、有力,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
常言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显然,“知己”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知彼”后采取对策的基础;特别是在“彼”,如作战样式、强敌介入程度等因素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知己”则尤为重要,“知己”是在“知彼”后快速应变、采取对策的先决条件。
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装备保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保障机构、保障人员、保障设备和供应物资等全部保障资源可视化的静态管理;在保障过程中,实现对各类保障资源的位置、运动和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控,实现对装备保障活动全时间和空间的可视可控,是装备保障部门运筹帷幄,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必然要求。
3、快速的方案制订能力。
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各项方案、计划的制订,需要大量、准确的供需信息的支持,需要周密的分析和计算,需要多方案的比较和评价,需要实施前的模拟和进一步优化。
因此,传统的作业手段是难以完成这样庞大而又复杂的数据处理的,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才能快速准确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方案,这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中心环节和必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