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经学
谶纬与古文经学
谶纬与今文经学的区别
在天命观方面,今文经学认为天是自然之天 是道德之天,是命运之天,具有绝对的权威。 而谶纬则注重天的人格形象和神话迷信。 在如何看待上古圣王方面,今文经学十分推崇 上古圣王,但更多的是推崇他们本人所具有的 德性和所创建的功勋,是出于对祖先的祟拜。 而谶纬则是将圣王纳入神话系统之中作为人格 神来加以推崇。 在看待孔子问题上,今文经学宣扬孔子是受命 为汉制法,而在谶纬中则完全将孔子神话了。
谶纬迷信的流行的原因 谶纬迷信的流行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汉代社会是一 个神学迷信气氛十分浓厚的时代,尽管经过了 先秦诸子百家的理性反省和批判,经过了秦汉 之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还应认承认, 这个时代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还不足 以战胜和推翻神学迷信的统治。
其次,汉代的今文经学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神学 成分,与谶纬有相通的地方,因而谶纬得以依 托经学得到发展,反过来,得到极大发展的谶 纬又成为今文经学阐释经典的指异和权威。今 文经学的政治观和历史观都是以天命为根据的, 朝代的更换和历史的发展都是天命的体现,社 会政治生活也都是以天命为最高的权威。
谶纬
坤灵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著录《易纬·坤灵图》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著录《易纬 坤灵图 附按语称: 卷,附按语称 儒者多称“谶纬” 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 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史记·秦本纪 秦本纪》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史记 秦本纪》称卢 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纬者,经之支流, 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纬者,经之支流,衍及 旁义……盖秦汉以来,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各 盖秦汉以来, 旁义 盖秦汉以来 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 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 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如伏生《尚书大传》,董 仲舒《春秋阴阳》 核其文体,即是纬书。 仲舒《春秋阴阳》,核其文体,即是纬书。特以显有 主名,故不能托诸孔子。其他私相撰述, 主名,故不能托诸孔子。其他私相撰述,渐杂以术数 之言,既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 之言,既不知作者为谁,因附会以神其说。迨弥传弥 又益以妖妄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 失,又益以妖妄之词,遂与谶合而为一。
谶纬的名词解释
谶纬的名词解释谶维,这一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被广泛使用的神秘学术语,往往被人们用来研究并解释未来的预言和预测。
它是一个集宇宙、时间和人类历史于一体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方向。
谶维的含义既有超自然的预言和预测之义,也涵盖了周易、天文、历史、占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宇宙和人类的发展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先贤们就开始研究谶维,他们追寻着显而易见的事物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并试图通过解读宇宙的奥秘,来推测和理解人类的命运和历史走向。
谶维的研究方法十分繁复,其中包括算命、卜卦、批判性解读和模拟等多种途径。
谶维所揭示的信息往往是以象征和符号的形式存在的,需要经过深度解读才能理解其内涵。
比如,在《易经》中,八卦和六十四卦是谶维学中最常见的符号,其中每个卦都代表着不同的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各种事物。
通过解读卦象的组合和排列,人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和趋势。
另外,香港开奖现场直播结果-官方网站中的预言与谶维也有一定的关联。
在中国古代,为了预知未来,人们会以农历和天文观测等方式来研究谶维,比如揽星历法。
通过准确观测星体的运动,人们可以预测天灾人祸或是国家政局的变化,从而对社会和个人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而,谶维并非只有超自然和天文方面的预言,它也包括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类行为的解读。
历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谶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预测,比如法国大革命和中国的历史变革。
通过深度研究历史资料和时代背景,人们可以揭示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谶维的研究不仅限于中国,世界各地也有许多文化都有类似的预言和预测方式。
比如,希腊的神庙预言、麦基化预测法、犹太教的卡巴拉等。
这些文化中的预言和解读方式与谶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通过超自然力量和符号解析,来预测和解释未来的发展。
然而,谶维的研究并非完全科学可靠,对于它的真实性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儒学史话:谶纬的兴起与衰亡
儒学史话:谶纬的兴起与衰亡兴起于西汉武帝时期、泛滥于西汉哀平之世、盛行于东汉时代、衰落于魏晋之际的谶纬学说,对两汉的政治与思想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所谓"谶",是方士把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而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言,常附有图,又称图谶。
谶的记载,当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卢生奏录图书之语为最早。
而最古的谶书是《河图》和《洛书》。
所谓"纬",是针对"经"而言的,为方士伟托孔子用诡秘的语言来解释经义的著作。
纬书的内容萌牙于伏生的《尚书大传》和继起的董仲舒的《春秋阴阳》,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托名于经书的纬书,同为神学预言,谶的产生先于纬。
汉武独尊儒术,经学被抬到崇高的地位。
在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影响下,神化孔子和经书的谶纬于此时兴起并发展起来。
当时,《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和《孝经》都有纬书,总称为"七经纬"。
哀帝、平帝之世,阶级及政治矛盾相当激烈,豪强、宗室以及后党、外戚为争夺政权,展开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
谶纬作为各种势力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在此时泛监成灾。
王莽、刘秀称帝,都利用了鹰纬。
他们在建立政权以后,发诏颁命、施政用人也引用谶纬。
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
汉江武帝中元元年(56),刘秀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计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还有托为伏羲到孔子演绎的三十篇,加上"七经纬"三十六篇,共八十一篇,使图谶成为法定的经典,享有神圣的地位。
刘秀还将其定为功令的必读书,"言五经者,皆凭谶纬说"。
儒生为了利禄,都兼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而原来的经书反被称为"外学"。
其后,汉章帝又召集博士和儒生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把谶纬和今文经学糅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谶纬化。
浅论谶纬的起源及其象数思想
王 亚 平
( 国地 质大学 ( 中 武汉 )马 克思 主 义学 院 湖 北武 汉 40 7 ) 3 0 4 摘 要 : 认 识 谶 纬哲 学 的 本质 , 揭 开 披 在 它 身 上 的神 秘 面 纱 ,树 立 科 学 的世 界 观 、人 生 观 、价 值观 ,破
.
●.● ● _ .● .
O
l’ I ● ◆ .
。
●—●-●-●—●—●
河圈
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
一
一
球 体 是 由纵 横斜 各 方 向的 原 面交 叉成 的 。 同样 的 洛书 也有 一 个 口诀 :戴 九 履 一 、左 右 七 、 四 为 肩 、 八 为足 。四边 形 二 六 的 四正 四 维 ( 边 四 角 ) 四 皆合 于 十五 。 等 图象正 是 希 腊毕 达 此 哥拉 学 派 用小 石 子 表示 数 字 有 一定 的 相似 之 处 。 谶纬迷信在近现代中国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除少数知 识分子受近代以来科学风气的影响 , 不信谶纬外 , 上到上层统 治者 , 下至普通百姓 , 都不 同程度的迷信谶纬 。 从某种意义上 说, 同的谶纬信仰和习俗使民众有一种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 共 感, 它不仅促进 了一盘散沙似的民众结合在一起 , 也有利于国 家和社会对民众的控制 。 天命论 、 君权神授说是封建神权思想 的核心 , 也是近代以来没落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近代之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 , 科学的发展 , 人们越来越多的对谶纬 的功能 提出质疑 ,谶纬在近现代逐 步丧失了它存在的社会与文化基 础, 其危害性 日渐暴露。 这主要体现j=其一, 芏 谶纬观念禁锢 了民众思想。 谶纬预言使民众笃信宿命 , 崇尚天命, 消磨 了他 们 的意 志 , 使其 安 于 现状 , 思 进取 。 一 , 不 其 一些 民间 宗教 或 迷信 职 业者 利 用 人 们对 谶 纬 的 迷信 , 展 妖 术 、 施 装神 弄 鬼 、 骗 取钱 财 , 至 危 害人 们 的健 康 和 生命 。 三 , 甚 其 反动 的 秘密 宗 教 利用 谶 纬 危害 社 会 , 坏革 命 。 破 由于 多数 秘 密 宗教 带 有封 建 性 和落后性 , 加之宗教高层领导人政治野心的膨胀 , 在抗 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时期 , 这些反动的秘密宗教组织在 日寇与国民党特 务分 子 的 策动 下 , 动群 众 , 煽 成群 结 队 , 求医 治病 , 乩 问 , 扶 制造 谣 言 ,甚 至 举 行武 装 暴 乱 。 古人在观察宇宙中,物象和数是有一定联系的 ,物质几 其运动规律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关系。 质的存在形式时间 物 与空 间 ( 、 原 长、 方形等 ) 都可以借用数字表现 出来 《 乾凿度》 关于象数的思想歪曲的表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 《 但 乾凿度 中 有一段这样总结 “ 乾坤者 ,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这就 倒过来认为易卦的象与数是事物的根本 , 这样就变为完全的唯
谶纬与两汉经学
、
神 化 经 典
作 为儒 学 之根 本 的五经 ,随着儒 学 向统 治 哲 学— — 经学 的演进 ,其 地位 日益提 高 。 至谶 纬 说 解 的 出现 ,五 经 的地 位 之 高 更 是 达 到 了 登 峰 造 极 的地 步 。 说 《 诗》 则有 《 秋说题辞 》 诗者 ,天地之 精 ,星辰 之度 ,人 心之操 也 。在事 为 春 :“ 诗 ,未 发 为煤 ,恬谈 为心 ,思 上世 为志 ,故诗 之 为言 志也 。 诗 纬含 神雾》 诗者 ,天 ”《 :“ 地之心 ,君祖 之德 ,万 福之宗 ,万 物之户 也 。集微 揆著 ,上统 元 皇 ,下序 四始 ,罗列 五 际 。 ‘诗》之 为学 ,情 性而 已” … 《 ,然欲知 情性 ,却须 “ 之 以六台 、五行 “ 参 ,于是 喜 、 怒 、好 、恶 、哀 、乐之情性 就融 人 了神秘 的天人 台一 之 中 。 《 书》本是 历 史文献 的汇编 ,汉谶 纬亦 赋之 以神性 。《 经纬援 神契》 孝 :“《 书》考命 符授 河 。 ”渭 《 书》 记授 《 图》 洛 书》事 ,以考命 符 ,《 河 、《 书》不仅 是先王 的陈述 ,同 时也成 了天命 的记 录。 《 书纬 璇玑 钤》 云 : “ 尚 尚者 ,上也 ,上 天来 文象 ,有 节 度 :书 者 ,如 也 ,如天行 也。 ”又云 :“ 书》 务 以天言之 ,因 而谓 之 《 ,如 ‘ ’以尊之 《 书》 尚 ” 《 秋说题辞 》 云 :“《 春 尚书》者 ,二帝之迹 ,三 王之 义 ,所 以推期运 ,明命授之 际。 书
[ 中周 分类 号 】K 3 [ 献标 识 码 】 A 24 文 [ 者 】 山 东 太学 文 学院博 士研 究 生 作 济南
[ 章 编 号 】10"0 3 (O 2 0—02 文 04 '63 20 )0 1 9—∞ ' 200 5 10
中国古代的谶纬中国古代谶纬神学
中国古代的谶纬中国古代谶纬神学一、谶纬的名义谶纬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现象,学界多认为其兴起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时尚存遗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谶自谶,纬自纬,并非一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六·易类六》附录《易纬》案语云:“儒者多称谶纬,其实谶自谶,纬自纬,非一类也。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史记·秦本纪》称卢生奏录图书之语是其始也。
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史记·自序》引《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汉书·盖宽饶传》引《易》‘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
’注者均以为《易纬》之文是也。
盖秦汉以来去圣日远,儒者推阐论说各自成书,与经原不相比附。
……则谶与纬别,前人固已分析之。
后人连类而讥,非其实也。
右《乾凿度》等七书皆《易纬》之文,与图谶之荧惑民志,悖理伤教者不同。
”1清代学者多沿此说,但谶纬并非如其所言截然不同,二者实有关联。
谶与纬常并称谶纬。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谶’,验也。
有征验之书,河雒所出书曰谶。
”2也就是说,“谶”指的是指示预言的书。
“纬”,本是相对“经”而言,段曰:“‘纬’,织衡丝也。
……汉人左右六经之书谓之秘纬。
”3也就是说,纬书是依附经义,以五行术数等方式来解释经书,主要是依托经书对谶进行解释。
可见二者是互相依附的。
谶语出现的时间较早,《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记载始皇三十二年(前215),方士燕人卢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4,于是,秦始皇派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匈奴。
始皇三十六年(前211)更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今年祖龙死”等多条谶语5。
这些谶语多有“秦亡”的含义。
谶语的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李贤注《后汉书·光武帝纪》引《尚书中候》。
由于谶的主要功能是制造舆论,为了扩大影响力,谶还经常和谣联系在一起,方便传唱,且多出于乱世。
《隋书·五行志》中也记录了相当数量的谣谶。
两汉时期的谶纬文化
两汉时期的谶纬文化一、谶纬的起源谶纬是中国古代预测吉凶的一种神学文化,是谶和纬的合称。
《说文解字》:“谶,验也。
有征验之书。
河洛所出之书曰谶。
”东汉科学家张衡说:“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
”可以看出,所谓谶,即是可验证的预言,我们今天常说的“一语成谶”中的谶便是应验的意思。
最古的谶书是《河图》、《洛书》,谶书多托名于天命、神意。
《说文解字》:“纬,织横丝也。
”纵线为经,横线为纬,我们今天讲的经度、纬度,即是沿用的这个意思。
如同“纬”之于“经”,纬书也是相对于经书而言的,即由儒家七经引申而来,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
纬书出现晚于谶书,多托名孔子,对吉凶祸福和治乱兴衰的现象做出解释。
后来谶、纬逐渐合流,统称谶纬。
无论是谶还是纬,都是走向神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谶纬的流行是当时经学神学化的一种发展倾向。
二、两汉时期的谶纬思潮两汉时期的谶纬之学盛极一时,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
它的兴盛迎合了民众对于未知事物认知的渴望,也顺应了“君权神授”合法性的舆论需要,同时,其与两汉经学的紧密关联,也给研究经学的士人提供了“神圣”的学术依据,促使儒学走向神学化。
两汉谶纬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哀帝之前,谶纬多是揭示灾异,讽谏、批判现实,谶纬学者要么不被重视,要么不为所容。
第二,王莽篡汉-刘秀复汉时期,谶纬在“助王”和“拥刘”之间产生分化,但功能上都是为合法性提供论证依据,骂对人的谶纬学者后来都当大官了。
第三,明帝、章帝之后,谶纬辅经、释经,后来发展为与经学并驾齐驱的正统思想,这时候流行经纬兼修,学好什么都有饭吃。
在谶纬盛行的时候,仍有一些学者反思谶纬的性质与功能后,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科学家张衡。
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下,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三、经学与纬学的关系首先,谶纬的最初形式来源于儒家经学,而又不同于经学,它侧重的不是对现实的维护,而是对现实的批判,甚至通过对未来预言的鼓动作用,反过来使预言得以实现。
历史趣闻谶纬是什么?什么是谶纬之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谶纬是什么?什么是谶纬之学?导语: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
主要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
它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
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
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谶有谶言、图谶等形式,如“亡秦者胡也”即为秦代的一句谶言。
“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
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大概起源于先秦时期,《左传》中就有一些谶语的记载。
纬则较为晚出,通常认为出现在西汉。
后来谶、纬逐渐合流。
发展东汉初年谶纬大盛。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
谶纬学说——精选推荐
谶纬学说 兴起于西汉武帝时期、泛滥于西汉哀平之世、盛⾏于东汉时代、衰落于魏晋之际的谶纬学说,对两汉的政治与思想产⽣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所谓"谶",是⽅⼠把⼀些⾃然界的偶然现象作为天命的征兆⽽编造出来的隐语或预⾔,常附有图,⼜称图谶。
谶的记载,当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卢⽣奏录图书之语为最早。
⽽最古的谶书是《河图》和《洛书》。
所谓"纬",是针对"经"⽽⾔的,为⽅⼠伟托孔⼦⽤诡秘的语⾔来解释经义的著作。
纬书的内容萌⽛于伏⽣的《尚书⼤传》和继起的董仲舒的《春秋阴阳》,汉武帝以后才出现托名于经书的纬书,同为神学预⾔,谶的产⽣先于纬。
汉武独尊儒术,经学被抬到崇⾼的地位。
在董仲舒天⼈感应的神学⽬的论影响下,神化孔⼦和经书的谶纬于此时兴起并发展起来。
当时,《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和《孝经》都有纬书,总称为"七经纬"。
哀帝、平帝之世,阶级及政治⽭盾相当激烈,豪强、宗室以及后党、外戚为争夺政权,展开了极其尖锐复杂的⽃争。
谶纬作为各种势⼒达到⾃⼰⽬的的⼯具,在此时泛监成灾。
王莽、刘秀称帝,都利⽤了鹰纬。
他们在建⽴政权以后,发诏颁命、施政⽤⼈也引⽤谶纬。
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
汉江武帝中元元年(56),刘秀正式"宣布图谶于天下",计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还有托为伏羲到孔⼦演绎的三⼗篇,加上"七经纬"三⼗六篇,共⼋⼗⼀篇,使图谶成为法定的经典,享有神圣的地位。
刘秀还将其定为功令的必读书,"⾔五经者,皆凭谶纬说"。
儒⽣为了利禄,都兼习谶纬,称"七经纬"为"内学",⽽原来的经书反被称为"外学"。
其后,汉章帝⼜召集博⼠和儒⽣于⽩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由班固写成《⽩虎通义》,把谶纬和今⽂经学糅合在⼀起,使经学进⼀步谶纬化。
论汉代的谶纬之学
[ 要 ] 谶 纬是 汉 代社会 一 种特 殊 的文 化现 象 。谶 纬的 产 生有 两 方 面的 条件 : 摘 汉代 经 学的发 展 与特 点是 谶 纬 的 思 想文 化
基础 ; 而儒 家以及 儒 生在 汉代 的社会 地 位 则是谶 纬 产生 的社 会 条件 。汉 人 对谶 纬的批 判 出发点 并 不 一样 , 大致 有 学术 思想与 意 识 形 态 两个 方 面。 而谶 纬 的消 亡则是 经 学与儒 生社 会 地 位衰 落 的必然 结 果。
与 客 观性 , 加之 儒 者 阶层 自身 的价 值趋 向相 当强 烈 , 这必 然 而 会产 生 背离 甚至 危 害统治 阶级 利益 的思想 。谶 纬 的产生 与 发 展及 其 主要 的学 术 内容 在 这 两方 面都 是 十 分 明 显 的 , 这个 从 意 义上 讲 , 纬正 是汉 代 经学 合 乎 逻 辑 的 发 展与 其 特 征 的 充 谶 分 体现 。具 体地讲 , 纬在 以下 三 个 方 面 充分 体 现 了经学 的 谶 特 征 : 维方式 、 思 思想 观念 、 术 形 态。 学 汉人 在 思维 方式 上 的特点 无疑 以“ 人感 应 ” 中心的 天 天 为
神其说 。殆 弥 传 弥 失 , 益 以 妖 妄 之 词 , 与 谶 合 而 为 一 。 又 遂
… …
后 人连 类 而讥 , 其 实也 。右 《 非 乾凿度 》 等七 书 , 易纬 》 皆《
之文 , 图谶之 萦 惑 民志 、 理 伤教者 不 同 。 《 与 悖 ” 易类 六 》 在此 很 明显 作者 将 他 们眼 中的 “ 妄 之 词 ” 除 出 了纬 书 之外 , 妖 排 而归
一
的思 想 文化 意 义与 历 史意 义都 是 巨大而 深远 的 。关 于谶 纬 的
两汉谶纬之学的源流与兴盛
两汉谶纬之学的源流与兴盛摘要西汉末年出现的谶纬之学是两汉时期一种特殊的学术思想。
本文从分析谶纬之学产生的思想来源及深刻的社会根源入手,全面地论述了谶纬之学在西汉末年的兴起过程,并且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考察。
笔者认为:谶纬之学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上古时期的天人关系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董仲舒构建的天人感应理论体系。
此外,本文深入分析了谶纬在两汉之际形成的社会根源,文章指出:汉初,谶言的流行是谶纬兴起的前奏;汉武帝定儒学于一尊后,儒生和方士群体的合流是谶纬兴起的社会基础;而两汉之际的衰乱政局则为谶纬的兴起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本文还对谶纬在两汉社会中的影响做了概述,本文认为:谶纬之学对于两汉的影响包括了政治、思想学术、科技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
随着东汉政权的灭亡,谶纬亦逐渐衰落。
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谶纬之学中的很多思想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谶纬;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祥瑞灾异The Origin and the Rise of Chen Weiin the Han DynastyAbstractChen Wei, which has formed in the end of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a special ideological phenomenon.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rise process of “Chen Wei” in the end of Western Han Dynasty from every side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e for it through analy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social origins of “Chen Wei”. My opinion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origins of “Chen Wei”,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witchcraft in ancient time, the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the theory of man-God relationship in pre-Qin period, and the New Confucianism that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iddle time of Han Dynasty. The social origin of “Chen Wei” was the declin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end of Han Dynasty, and the political needs of the ruler arising by it. At last,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fluence of Chen to Han Dynasty from many angles, including political, ideology and culture.Key words: Chen Wei; New Confucianism;Auspicious and Cataclysm目录前 言 (1)(一)选题的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2)一 “谶”、“纬”及其合流 (6)(一)“谶”、“纬”释义 (6)(二)“谶”、“纬”的区别及合流 (8)二 谶纬之学的思想渊源 (12)(一)上古天人关系思想 (12)(二)阴阳五行学说 (13)(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体系 (17)三 谶纬之学兴起的社会根源 (20)(一)谶纬兴起的前奏——汉初“谶言”的流行 (20)(二)谶纬兴起的社会基础——儒生、方士群体的合流 (22)(三)谶纬兴起的时代背景——两汉之际的混乱局面 (23)四 谶纬对两汉社会的全面影响 (28)(一)谶纬与两汉政治 (28)(二)谶纬与两汉经学 (34)(三)谶纬与两汉科技文化 (36)结 语 (40)参 考 文 献 (41)后 记 (44)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45)前言作为两汉学术界的一种特殊的思想潮流,谶纬在两汉的思想发展中所昭示的思想文化意义与历史意义都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研究谶纬的产生与流变对于我们了解并研究两汉时期乃至其前后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及政治方面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论汉代谶纬
浅论汉代谶纬赵月刚韩志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摘 要]谶纬是汉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来解释经学而产生。
谶纬盛行是与经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与汉代儒生的社会地位有关,又是“学随术变”的必然。
在特定的环境中,谶纬被一些人用作王权争夺的工具。
王权们不断改造谶纬的功能,使谶纬限制王权的积极功能减弱,加上学者对谶纬的怀疑批判和古文经的突起,导致谶纬逐渐衰落。
[关键词]谶纬;经学;学随术变the Preliminary Discuss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between the Western Han andthe Eastern Han DynastyAbstract: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a kind of uniqu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h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y. It came from the explanation of Confucianism using the way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core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t became prevalence in the Western Han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which was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the inflated desires and the social class of the adherent of Confucius,the way of popular thinking in that period and the learning changes with the academy.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was used as an undisguised tool to fight for royal power by some people in the particular political background. The rulers transformed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and made it lose the active particularity function to limitation the royalty gradually. In addition,the suspicion and criticism of schol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uwenjing which resul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Key words: the mystical Confucianism;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divination combined with mystical Confucianist belief谶纬是汉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过程及其动因
第25卷第5期2003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5No.5Sep.2003汉代经学谶纬化的过程及其动因①蔡慧清(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摘 要: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
研究汉代思想史,不能不考察经学谶纬化的过程,今、古文经学派对于谶纬的态度及其与谶纬的关系不完全相同。
儒生的方士化是经学谶纬化的前提,而“学随术变”则是导致经学向谶纬化方向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
关键词:经学;谶纬;学随术变;动因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3)05-0068-04 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至两汉之际达到极盛,并在此后至东汉末年的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思想发展的重要方面。
研究汉代思想史,不能不梳理经学谶纬化的历史过程,考究其动因。
一谶纬是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或图记,一般采用隐语的形式。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颜师古注亦云:“谶,符命之书。
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
”按照传统的说法,“谶”通常不是普通的预言,而是关于社会灾异变化和帝王受命于天的符验。
“纬”相对于“经”而言,是汉时儒生假托孔子名义编写而成的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主要指七纬。
所谓七纬,就是附丽于《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七部儒家经典的著作。
这些书在宋代以后散失殆尽,只有《易纬》尚保存完整。
谶纬的起源很早,但具体出现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认为谶纬的起源可以推至古代河图洛书的传说。
《易》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据《史记・赵世家》所载,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得过一种怪病,睡了七天七夜,醒来后说他见到了上帝。
上帝告诉他“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安”。
谶纬学说——精选推荐
谶纬之学1概述编辑本段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
“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
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存世。
谶纬之书除其中包含的迷信成分外,还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2简介编辑本段西汉末年,随社会矛盾的加剧,谶纬之说开始广泛流行。
谶纬是一种庸俗经学和神学的混合物。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的图书符箓。
这类宣扬迷信的作品,往往有图有文,所以也叫图书或图谶;为了显示它的神秘性,又往往作一些特殊的装饰(如王莽的《金匮书》和刘秀的《赤伏符》)或染成一种特殊的颜色(如《河图》、《洛书》被染成绿色),所以又称符命或符箓。
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解释。
因为经文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为了把儒学神学化,纬书就假托神意来解释经典,把它们说成是神的启示。
谶纬说中虽然也包括一些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迷信的内容。
这时今文经学同谶纬之说结合起来,更成为十分荒谬、烦琐、庸俗的混合物,成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严重障碍。
东汉统治者一开始就利用谶纬之说,并力图把它合法化。
光武帝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把图谶国教化。
汉章帝更于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集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的讨论记录,后来由班固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或简称为《白虎通》、《白虎通义》,成了谶纬国教化的法典,使今文学说完成了宗教化和神学化。
3事例编辑本段3.1公孙病已当立西汉孝昭帝元风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泰山是古代中国的天子偿进行封禅的之地,对于当时地汉王朝许多人来说,泰山既神秘、又神圣。
谶纬之学原文及翻译
谶纬之学原文及翻译谶纬之学原文及翻译卷十六·谶纬之学图谶星纬之学,岂不或中,然要为误人,圣贤所不道也。
眭孟睹公孙病己之文,劝汉昭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不知宣帝实应之,孟以此诛。
孔熙先知宋文帝祸起骨肉,江州当出天子,故谋立江州刺史彭城王,而不知孝武实应之,熙先以此诛。
当涂高之谶,汉光武以诘公孙述,袁术、王浚皆自以姓名或父字应之,以取灭亡,而其兆为曹操之魏。
两角犊子之谶,周子谅以劾牛仙客,李德裕以议牛僧孺,而其兆为朱温。
隋炀帝谓李氏当有天下,遂诛李金才之族,而唐高祖乃代隋。
唐太宗知女武将窃国命,遂滥五娘子之诛,而阿武婆几易姓。
武后谓代武者刘,刘无强姓,殆流人也,遂遣六道使悉杀之,而刘幽求佐临淄王平内难,韦、武二族皆殄灭。
晋张华、郭璞,魏崔伯深,皆精于天文卜筮,言事如神,而不能免于身诛家族,况其下者乎!译文以文字、图画、星相等预卜言凶祸福的图谶星纬之学;当然也有偶而言中的时候,但是更多的则是使人误入岐途,因而不为圣贤所道。
眭孟看到公孙病己之文,劝汉昭帝求索贤人,禅让帝位,却不知此举宣帝实应之,硅孟因此被诛。
孔熙先知道宋文帝将祸起萧墙,江州当出天子,因此谋立江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为帝,却不知孝武帝刘驶实应之,孔熙先因此被杀。
当涂高之谶,汉光武帝刘秀以此诘问公孙述,袁术、王浚都自以为姓名或父亲的名应之,结果以取灭亡。
而其兆实为曹操的魏国,两角犊子之谶,周子谅以此弹劾牛仙客,李德裕以此影射牛僧孺,而其兆实为朱温。
隋炀帝听说李氏当有天下,于是诛灭李金才之族,而最终却是唐高祖李渊取代隋朝。
唐太宗知女武将篡夺李唐家江山,于是大量地处死姓武的`女子,而武则天几乎使李家的江山改换了主人。
武则天认为取代武周的乃是刘氏,而刘姓没有强有力的人物,估计大概是流民,于是派六道使者将他们全部杀掉,而最后却是刘幽求帮助临淄王李隆基平定内难,韦、武二族都被诛灭。
晋代的张华、郭璞,北魏的崔伯深,都精通天文卜筮,料事如神,却不能保护自己的身家避免被诛灭的命运,更何况是造诣还不如他们的人呢!。
谶纬之学名词解释
谶纬之学名词解释
谶纬之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卜筮学派,也称为“谶学”、“纬学”,主要研究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卜筮预测。
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神秘主义和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卜筮体系和丰富的卜筮理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谶纬之学包括两个方面,谶和纬。
谶是指以自然界的变化为依据的卜筮,主要涉及天文、地理、气象、动物、植物等多个方面的观察和推断,例如:“望气”、“鸟卜”、“梦卜”等。
谶学认为,自然现象的变化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可以预测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
纬是指以人类社会的变化为依据的卜筮,主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观察和推断,例如:“演兵纬”、“马前纬”、“左传纬”等。
纬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变化与人类自身的行为和选择息息相关,所以通过观察社会的变化和人类的行为,可以预测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
总之,谶纬之学是整个中国卜筮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1)、中国传统经学
据《北史·儒林传》记载,南学《周易》尊王弼,摒弃象数、发挥义理,《尚 书》流行《孔传古文尚书》,《左传》盛行杜预撰《春秋左传集解》;北学《周 易》、《尚书》主郑玄,《左传》主服虔。“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 其枝叶。”从学术风格上讲,南学受玄学和佛学影响比较大,能博取众家之长,又 喜标新立异,反映了其哲学思辨能力的提高,而北学受北方游牧民族质朴风尚的 影响,保持了汉朝经学以章句训诂为宗的特点。
经学与儒学
经学:解释、阐明、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 《 四库全书》经部收录经学著作1773部、20427卷。
经学与儒学的关系
儒学的出现早于经学: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艺”,儒家成为中 国社会正统思想,朝廷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形成专门的经学。汉代儒学是以 经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宋明清儒学以性理之学的形式存在和发展。 儒学的范畴比经学宽泛:汉武帝崇经崇儒,只尊《五经》;汉魏佛道兴起 后,非佛道的学说称儒学。 中国传统学术分类上,经学与儒学一直并行存在:《四库全书总目》中程 颐的《伊川易传》和朱熹的 《四书集注》收录到“经部” ,而《二程文集》和 《 朱文公文集》却收录到“集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谶纬之学
中国两汉时期一种把经学神学化的学说。
“谶”是一种隐秘的语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告人政事。
谶书是占验书,“纬”是相对“经”而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谶与纬作为神学预言,在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就产生的先后说,则谶先于纬。
汉以前在燕齐一带的方士中就造有“谶语”。
秦始皇时,方士卢生入海求仙,带回《图录》一书,中有“亡秦者胡也”的谶语。
《史记》中也载有《秦谶》。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经学地位提高,产生了依傍、比附经义的纬书。
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西汉中期以前,谶纬不过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到西汉末年,方士化的儒生,大量造作谶纬,并编辑成书。
东汉刘秀以图谶起兵。
他即皇帝位后,崇信谶纬,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
计有《河图》9篇,《洛书》6篇(见河图与洛书),还有托为伏羲到孔子演绎的30篇,再加上经纬35篇,共80篇。
谶纬书的名称都是很奇怪的,如《易纬》的《乾凿度》、《稽览图》,《书纬》的《璇玑钤》、《考灵曜》,等等。
这些名称显示了谶纬的神秘性。
谶纬以阴阳、五行为骨架,是数术迷信与经学的结合,内容庞杂,其中有解经的文字,有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天文、地理及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但它的核心则是神学。
在谶纬中,孔子被塑造成一个能知过去、未来的伟大的“神圣”,并说孔子是“为汉制法”的神人。
谶纬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论。
谶纬中的“天”即上帝,是最高的神,有意志、思想、感情,能赏罚。
天的意志通过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表现出来。
按阴阳五行和天象的变化,可以占验吉凶祸福,了解“天意”。
谶纬中,天人感应论被广泛应用,比附得十分细密,也极为烦琐。
谶纬在东汉时,号为“内学”,尊为“秘经”,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凡经说上的分歧,甚至国家的礼乐制度,都要以谶纬决断,所以谶纬在东汉一代具有神学法典的性质。
谶纬诸篇中也保存着一些古代的科学资料。
《河图》说:“地恒动不止。
”《河图·开始图》说:“阴阳相薄为雷。
”《春秋·元命包》说:“阴阳激为电。
”这些都是宝贵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
魏晋以后,历代统治者都禁止谶纬,谶纬之书遂大量散失,剩下的只是零篇断简。
后人的辑本有明代孙□的《古微书》,清代赵在翰的《七纬》、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黄□的《逸书考》。
20世纪70年代日本明德出版社出版的安居香山、中村□八合编之《纬书集成》,综合参校各家辑本,并附有校勘、索引,是比较完备的谶纬辑本。
(钟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