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历程.30页PPT
中国的现代化-PPT课件
5、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影响 •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 电、自来水、电影、广播、等等逐渐改变 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思想 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包括 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 传统式的婚姻等等都逐渐被废除。
6、对传统史学的影响
• 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 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 史学,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的史 学界。到了民初时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 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 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 逐渐形成。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政治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政治的民 主化。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戊戌变法开始。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 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 西学东渐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逐渐发生的。 包括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 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 的发展成形。而新的科学、管理、金融等技术的 传入及应用,更是逐渐整个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 输、生产方式、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物。
第九单元 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九单元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949~1976)新中国“现代化”内涵:政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经济: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目标思想: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技、文化、艺术:“双百”方针教育;“科教兴国”社会生活:从单一到多元化,具有时代性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阶段:1、1953~1978:中国现代化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1978年至今:中国现代化发展“新”时期过渡时期:1、概念: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一段时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2、时间:1949年——1956年3、内容:(1)政治: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经济:A、生产资料由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B、经济形态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计划经济)4、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线索(一) 政治建设1、新中国建立初三大民主制度创新(1949—1956年)(1)基础:新中国的成立①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颁布《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成立:1949年10月1日(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①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立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内容:规定国家性质、政治制度、人民权利和义务;C、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人民意志,具有广泛群众性;D、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②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标志: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内容: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原则:民主集中制;D、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③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形成基础:民主革命时期,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有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B、形成标志: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C、主要合作形式:政治协商;D、合作组织: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起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平台;E、指导思想: 50S“长期共存,互相监督”;F、作用:是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④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建立原因:新中国要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B、建立过程:1955—1965年,先后建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民族自治区(1947年已成立内蒙古自治区);C、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新型政治制度2、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56——1976年)(1)开始探索的历史背景:①国内: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但缺乏经验②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客观上有利于破除苏联经验迷信(2)有益的、成功的探索:①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报告——标志着中共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9单元新中国现代化进程-PPT课件
课堂训练 (2019· 安徽名校高三第一次考试)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 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分别颁布于1875年、1689年、1954年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972年)
1966——1976 )
1975年, 首颗返 回式遥感卫星发 射成功
特征:发生严重内乱,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 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 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中国近代化历程
•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 ——起步 • 民国前期(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发展 • 民国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曲折前进 • 新中国现代化进程(1949—1976)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腾飞
(1949——1976年)
“大跃进” 教育大革命
中美敌对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双百”方针 遭到破坏 “两弹一星 ”
积极发展同第 三世界国家的 友好关系
1956—1966 )
中国现代化历程-PPT课件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知识整合一
看过影像一的图片,你能想到的新中国的 现代化有哪些主要的成就? (提示:注意从现代化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考总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政治上: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一化三改 经济上: 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思想上: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8年
山东文综 材料题29-2 宁夏文综 选择题33题 广东历史 材料题28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9题 材料题23-3 北京文综 材料题37-4 重庆文综 材料题39-4 上海春季 选择题3题 上海历史 选择题14题 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分 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历程 13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分 新时期的思想和经济实践 6分 新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 12分 新时期的经济 6分 居民选举 2分 大跃进 2分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静静地想一想
怎样做图片资料题?
看懂图片
抓关键词 展开联想 写出要点
梳理思路,整理答案,规范格式
高考链接
走苏联的路
(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 是先生教出来的,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 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1)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绩?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 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 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 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 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 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2分)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 国经济迅速发展。 (2分)
近三年高考涉及的中国现代化内容——09年
山东文综 选择题13题 辽宁文综 材料题37题 江苏历史 选择题10题 广东历史 选择题13题 材料题27-3 天津文综 选择题10题 材料题12-5 福建卷 选择题19 安徽文综 材料题36-3 上海历史 选择题23 新时期的工业化 4分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37分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分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分 建国后政治、经济的发展 4分 建国初的时代背景 4分 文革及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10分 国有企业改革 4分 新时期外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6分 建国后初期的经济发展
影像4——骄傲的中国龙
GDP快速增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 国庆大阅兵——鹰击长空
火树银花映鸟巢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功夫
——厉害无比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
③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 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 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 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 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 工业到轻工业。 • 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 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 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 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 沿江地区。
• ② 瓦解过程: A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 中国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 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 解体。 B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 C归宿: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废 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 完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被消灭了,社会公 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 (2)突出特点: •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 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 ①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 ②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扮 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 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2、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 (2)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 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 发展。
3、不利因素:
• • (1)先天的不利条件: 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缺乏资金储备; • 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 机械化操作技术; • 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 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 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 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 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 工业的思想障碍。
《中国现代化历程》PPT课件
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两次航海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有何启示? 1.西方航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西方为原始资
本积累所驱动,远航事业蒸蒸日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 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南京市宁海分校刘向荣设计制作(2009年)
2.明清易代:错失现代化转化的机会
战乱阻碍中国向近代转型
清代高压导致固步自封
清入主中原加固旧制度
明清对外来文明态度迥异
——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华帝国的衰落》,《中国社会科学院 报》2009年第39期,中国历史课程网 /kczy/xwss/200905/10941.html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
中国古代史,始于约170万年前的元 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 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 史。
政治: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思想文化:儒家、道家和佛教
南京市宁海分校刘向荣设计制作(2009年)
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 出现。
③推动了欧洲商业的发展,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更深层次的看法:第一,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角度出发,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 大陆转向海洋,是人类文明发展取向的创造性突破。这一大突破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 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 世界的最早起步。第二,从对美洲生活发展的影响看,其后果是多方位的,有革命的 一面,也有灾难的一面。第三,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大航海是新旧两个世界,亚、 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2.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 的需求,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影响有限。并且因损耗过大,加之闭关 自守、海禁政策的影响,航海业每况愈下。 3.启示: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现代中国(1949~1956)
4、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工业指标超额完成。①全国工业 总产值大增。②新建了一批大型工业项目,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③我国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 步基础。 5、两大阵营对立中的中国外交: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等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 志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 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在亚 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洪武二十年(139应7年了)商中品禁经人济民发无展得的出要海求与。外国互
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
市场,—阻—碍张了晋社藩会《经中济国的法发制展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 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材第料8法私系条三律有。面财阅前产所读有人;材法人契国料平约人,等 具都; 有回享保 法有答护 律民问事题权。利。 第5效37力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英制国外颁,布私人《得权自利由处法分案属》于其 所有维的护财了产资。产阶级革命确成立果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1成13为4条资本依法主成义立世的界契的约美法,国律在通缔结过契1约7当8事7 人年间宪有法相当 于法法律经响律规典的定;效的对力 原世。 因界前 取产项消契之生约。广确法,泛立国影仅了通得联依过当邦—1事8制—人7《共相5拿互年和破的宪政仑同法体法意典或;》
A A.1951年,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13讲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PPT精品文档
(1)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向社会主 (2)经济上,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义过渡 (3)教育上,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1)经济建设有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 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 双百”方针 (3)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 成就也有教训
2.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 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 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1956 ~1966年
曲折中 前进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政治上,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受政治运动的冲击,经济建设几乎停滞 (3)教育上,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教授受到批斗 (4)文化上,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 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1)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得到发展和完 善 (2)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 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3)外交上,发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努力争取世界 的和平与稳定 (4)教育上,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得到 全面发展 (5)文化上,“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 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康乾盛世时的东西方世界
1644年,清军入关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54年,荷兰《航海法案》,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 166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英国从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 改名为纽约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4年,伏尔泰出生(1778年逝世) 1774年,北美大陆会议召开;法国路易十六继位; 1789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确立;法国大革命 1794年,魏源出生(1794年-1857年);法国大革命结束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第一帝国建立;德国哲学家康德 逝世(1724年出生)
第三课第一节《中国的现代化之路》PPT)(人民版九年级).ppt
C
人口素质 截至2002年,每10万人口 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 我国仅为454人,而日本 为4909人,美国为3676人, 俄罗斯为3587人,韩国为 2193人。在技术工人中, 我国高级技术工仅占3.5%, 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
核心企业竞争力 美国硅谷占地不过7500 平方公里,2000年的产 值是5000亿美元,相当 于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 值的一半;而中国企业 500强的收入总额仅相当 于世界500强前3名之和 的80%。
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2010年中外在校大学生占全国人口对比
俄罗斯 加拿大 54% 48.3% 1 2 以色列 43.6% 3 日本 41% 4 美国 40.3% 5 中国 8.9%
?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选 举 制 度
信 访 制 度
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 段的原因
自学思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中 国 的 现 代 化 之 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期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共同目标 5党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
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中国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 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 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5、要搬走这三座大山,根本办法是
(
A)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 保护资源和环境 C 控制人口的增长
基本路线的 目标
(改革开放) 动力系统
探索交流:你能运用上述材料说明我 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吗?
总结历史经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 落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PPT教学课件
两种变异类型之 间的本质区别是
什么?
变异类分为可遗 传变异遗和传不物可质遗是 传变异否。发生改变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由于遗传物质的 变异,不同品种或同 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 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 不同,通过人工选择 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 牛选择出来,通过繁 育,后代还会出现各 种变异,再从中选择 产奶量高的奶牛繁育, 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 保持高产奶量,甚至 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4、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变异?是打“√”,不是打 “”
( ) a.哥X 哥视力正常,弟弟近视。 ( X) 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 c.父亲双眼皮,儿子也双眼皮。 ( X) d.姐姐有耳垂,妹妹没有耳垂。 ( √) e.小麦地里出现的矮杆小麦。 ( √) f.玉米种下后出现了白化苗。 ( √) g.龙生龙,凤生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 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 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 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 培育出了“三系杂交 稻”。1976至1987年间,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 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 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 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 产5%—10%的两系品种 间杂交组合。
普通青椒
航天诱变 育种成果
太空青椒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 的结果,基因型比较稳定,表现型容易 受环境的影响。
环境既可以引起可遗传的变异,也可 引起不遗传的变异,只有引起遗传物质 发生改变的变异才是可遗传的变异。
随堂演练
1、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为B型,却生下 1 了O型的子女。
这属于__可__遗__传___的变异。
结合书本阅读材料《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 思考: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ppt课件
1978
1840
1921
1956
2000
2050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
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949年:新中国成
立;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改革开放;
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鸦片战争(1840-1842)的失败。中国从此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利:
1、综合国力增强; 2、经济全球化; 3、政治多极化
不利:
1、生产力水平不高; 2、科技实力不强; 3、国民素质低;
有利条件:
1、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3、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不利条件: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提问,交流,多媒体资料展示等多种手段,拓展 学生的视野,从而促使学生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明确我国现 阶段的奋斗目标,坚持党基本路线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到我国处于初 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帮助学生 感受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社会主 义道路的信念。
2、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
3、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 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课本34页)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最新中外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对比(%)
中国 农业人 7.37亿
口
总人口 13.16亿
所占比重 56%
美国 600万
3亿 2%
加拿大 33.95万
关于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PPT课件
24
• 我们认为,1860年代既是中国引进西 方新式工业生产力的开端,洋务派又开 始建立新式学堂,开始有组织地较大规 模引进西学,可以此为中国现代化的起 点。洋务派官僚是这一阶段现代化的领 导力量,新式产业中也以官营模式占主 导地位;
25
• 从1895年开始,清政府改变对民间工商 业的政策,民间开始大量创办新式工商 企业。同时中国较多的士人、绅商等更 注重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变革。几经波折, 制度变革在辛亥革命后达到高潮,思想 文化的变革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时 达到高潮。
8
• 分两大段时间(20世纪前,20世纪),
• 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社 会整合、知识与教育等5方面来研究中国现代化历 史;
• 在空间上,除了讨论上层的政治、宏观的经济、普 遍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问题外,还对社会尤其 是基层的情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关各个时期中 县级乃至县以下的权力构成和运作机制、乡村的宗 族制度、城乡人民的家庭结构及思想观念,都有扼 要而深入的分析讨论,
13
• 3、社会变迁的迟滞, 最明显的是土地分 配不均问题没有改进。
• 4、人口压力、帝国主义和天灾人祸等等 造成动乱,动乱与现代化两不相容。
14
4、三对矛盾和四个过程架构
• 罗荣渠先生指出中国现代化从十九世纪中叶 以来面临的三对矛盾:
• 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反侵略 的矛盾;
• 资本主义新生产方式与中国古老的小农 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 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现代化这一历史 大变革趋势是各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 产物,因而要具体地从生态、人口、社 会、文化这四项“慢变因素”和经济、 技术、政治、国际交往这四项“快变因 素”入手,逐一考察并作综合联系的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