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4 循环小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4 循环小数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7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掌握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数、小数、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速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整除:整除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

2. 质数与合数:质数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合数的定义、性质、分解方法等。

3. 分数:分数的定义、性质、约分、通分、分数运算等。

4. 小数:小数的定义、性质、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小数的运算等。

5. 因数分解:因数分解的定义、方法、应用等。

6.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性质、求法等;最小公倍数的定义、性质、求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数、小数、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数、小数、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数、小数、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数的整除、质数与合数、分数、小数、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应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的讲解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速度。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篇(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五单元思维导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篇(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五单元思维导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篇(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五单元思维导图)下面是我分享的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篇(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五单元思维导图),供大家参阅。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情境图:把4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2.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新课1.教学例6把刚才呈现的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引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每人分得的不满1块,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提出要求:那么,可以用怎样的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形纸片,把它们看作3块饼,按照题目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学生操作,了解学生是怎样分和怎样想的。

组织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小结: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4/3块。

完成板书。

把题目改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算式提问:3除以5,商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小组交流。

2. 总结归纳谈话:请大家观察上面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板书a÷b=a/b讨论:b可以是0吗?3.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学生尝试填空。

202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X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进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进程,教学资源的挑选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动身,还必须善于营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202X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进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进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定,并作出适当的说明,和同学交换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换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产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知道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红球3个黄球3个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产生,有些事情会不会产生难以肯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

今天我们连续研究可能性问题。

(板书:可能性)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亮口袋)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

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学生自由猜测(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落后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4:找因数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四课,题目是《找因数》。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和一些练习题。

然后,我会讲解因数的定义和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一个数的因数的寻找过程,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数是因数。

接着,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对于因数的理解。

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找因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巩固因数的概念和找因数的方法。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看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和资源,让他们在学习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数学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和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所以我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因数的概念,并掌握找因数的方法。

如何快速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这些数是因数,以及如何 systematically地找出所有的因数。

因此,我需要通过详细的解释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找因数的过程,并能够独立地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_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_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_青岛版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明白得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数学学习的体会,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进展数学思维。

3.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确实学习适应。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混合运算顺序,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现、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从三峡工程学到许多数学知识,事实上水库依旧专门漂亮的旅行景点,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情境图)观看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黄金周期间,山城旅行社平均每天比阳光旅行社多收入多少万元?那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2.交流汇报。

(通过学生对题目的分析,阐述算式的含义)①分步运算先求前两期有多少②综合运算从总数中连续减去(板书这两种算法,其余只要合理,老师都要给予确信)3.对比异同(1)对比这两种思路有什么相似的地点,(2)对比算式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题目的分析与对比)4.列综合算式学生摸索,尝试列式,学生可能显现:算式1:52.5÷7-47.6÷7算式2:(52.5-47.6)÷75.明确运算顺序7.4×6÷(11-8.5)31.2÷[2.6×(2.6×(3.7-2.5)]6.归纳运算顺序。

谈话:今后的算式中假如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我们又该如何运算?教师依照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自主练习1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然后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依照显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灵活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真正体会到了他们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帮助梳理,总结概括;走进生活,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看书质疑,为对新知有疑惑的学生搭建解答疑问的平台;小结新知内容等五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从而使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认识循环小数,并能够正确识别循环小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3. 循环小数的性质4. 循环小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识别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循环小数2. 课题内容: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性质、应用3. 关键点:循环小数的识别、循环小数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循环小数知识3. 拓展题:研究循环小数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堂氛围,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分: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性质是学习循环小数的关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重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重点]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一)(累计12)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268÷4 224÷4 252÷6 345÷15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任选一题说一说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除法)2.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已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一下。

方法一: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方法二:22.4×10=2244×10=40224÷40=5 (24)3.师:这样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更简便的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5.64 ﹚ 22.4202 4 ……24个十分之一2 4思考:(1)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这个24又表示什么?(2)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3)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分之一呢?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比较: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认识小数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认识小数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总结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

教材分析: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已经介绍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小数点左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的小数部分。

所以,在给出小数344.725以后,教材提出问题“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的7在哪一位上,表示多少?2和5呢?”引导学生分析小数的组成。

这些问题应分两段回答,先分别指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再分别说出7、2、5所在的数位,各表示多少。

例题不要求分析整数部分的组成,因为这就是整数的组成,学生应该掌握得比较好。

分析小数部分的组成是新知识,能整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体验小数的意义。

分析小数部分的组成,要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是百分位、千分位……要说清楚各个数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怎样的单位。

这样的分析与整数的组成很相似,只是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不同而已。

通过分析能加强对小数部分数位顺序的体验,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就内容来说,小数的性质并不复杂,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也不难。

但是,体验小数性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却不是很容易的。

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帮助学生形成小数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性质改写相关小数。

联系具体事实,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材里的小数性质,不是直接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现象里发现和体验的。

这样的体验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多次,两道例题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前,一些练习题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最新2014年教育部审定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最新2014年教育部审定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教学难点: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2、讨论法、
3、演示法4、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2、讨论法、
3、演示法4、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2、讨论法、
3、练习法
教学准备
视频展示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3.4 循环小数 》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3.4 循环小数 》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3.4 循环小数》教案(2) 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特点。

•能够识别并转换循环小数为分数形式。

•能够灵活运用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特点和性质。

•将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的方法。

3.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4.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

5. 教学过程5.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循环小数示例,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循环小数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循环小数表示为分数形式?5.2 讲解1.首先,老师讲解循环小数的定义和性质。

2.然后,老师演示如何将一个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形式,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5.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的练习,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错误。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知识进行解答。

5.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循环小数有多个循环节,应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循环小数问题。

5.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循环小数知识,强调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目:将指定的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形式,并解答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拓展活动•提供更多难度适中的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意识。

8. 复习反馈•下节课开始前,老师对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掌握循环小数转换为分数的方法,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第一课时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第一课时

标题: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循环小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循环小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循环小数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循环小数的概念2. 循环小数的识别3. 循环小数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识别。

2.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的除法运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小数除不尽,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是一个无限小数,它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

(2)循环小数的识别识别循环小数的关键是找出循环节,即重复出现的数字。

可以通过长除法或者观察小数部分的方法找出循环节。

(3)循环小数的计算循环小数的计算主要涉及到四则运算。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循环小数转化为分数进行计算,或者保留一定位数的小数进行计算。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高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循环小数的概念、识别方法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老师布置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循环小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2. 板书内容:(1)循环小数的概念(2)循环小数的识别(3)循环小数的计算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识别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识别循环小数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和进行四则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教案中,循环小数的概念和识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循环小数的基础。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

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倒置的确定。

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2.一个数除以小数……………………3课时3.商的近似数…………………………1课时4.循环小数……………………………1课时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6.解决问题……………………………2课时7.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四单元:可能性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1课时主备人:罗秀珍使用人:五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目标:1、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认识小数,使同学们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初步能读、写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含义,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元、角、分1角是多少元?你能用与例1相同的方法来说一说吗?3角用元作单位,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如果现在拿出的是1元几角,怎么改成用元作单位的数,你们也会说吗?二、探究新知1、小数的含义像0.1、0.3、1.3、11.25……这些数都是小数,“.”是小数点,读作“点”。

2、讲解例13、讲解例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三、巩固练习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分米=()米 3分米=()米1 角=()元 7 角=()元2、根据规律填小数3、在每个图的右面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4、小结①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的一位小数。

如:1/10 写成:0.1 。

②读小数时圆点要读成“点”。

③在写小数时,应把表示整米、整元的数写在小数点的左边,把表示十分之几米、十分之几元的数写在小数点的右边。

5、试一试:老师身高1米6分米,谁能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老师的身高?想一想:①1米6分米是由几部分组成的?②只要把哪个部分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就行了?③这个小数该怎样写?四、课作1、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1厘米=()米=()米1毫米= ()米=()米5分= ()元=()元98厘米=()米=()米153毫米= ()米=()米2、读出下例小数0.6 5.86 0.007 0.75 9.58 0.304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

4分=( )米 5米3分米=()米7角=( )元 5角4分=()元1米5分米=( )米 58分=()元五、思维训练用数字1、2、3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不同小数?试着写出来。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四课时单元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四课时单元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单元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四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目标:1.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循环小数。

2. 学会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表示循环小数。

3. 掌握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循环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1. 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特别是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循环小数的除法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循环小数的PPT课件,循环小数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循环小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特别是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特别是循环小数的除法运算。

4.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四则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单元循环小数|人教新课标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四则运算方法。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四则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回家后,用计算器计算一些循环小数的四则运算,加深对循环小数的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例题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四则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特别是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反思中,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商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 商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求出商的近似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形成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求出商的近似数。

2.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除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除法运算吗?能举个例子吗?2. 探究新知- 利用PPT展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除法运算的性质。

- 引导学生总结除法运算的性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除法运算,并求出商的近似数。

- 引导学生总结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与除法运算和求商的近似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除法运算的性质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能总结一下吗?5. 课后作业- 设计一些与除法运算和求商的近似数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确保准确性。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4循环小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4循环小数教案

循环小数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爱听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

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这个故事老师能讲完吗?1.同学们认真倾听,发现问题。

1.做一做。

0.6666…≈(0.7)(保留一位小数)0.6666…≈(0.67)(保留两位小数)2.7467467…≈(2.7)(保留一位小数)2.7467467…≈(2.75)(保留两位小数)2.7467467…≈(2.747)(保留三位小数)2.是呀,像这样不断重复的现象不但故事中有,生活中有,在有的计算中也会遇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研究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第33页例7情境图)。

(1)认真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列竖式计算。

(3)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4)讨论:商总是重复出现,该怎么表示呢?教师板书:400÷75=5.333…2.自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自学提示:A.除到哪位可以不除了?B.什么是循环小数?C.什么是循环节?1.(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了解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3)学生汇报遇到的问题: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总是重复出现“3”。

商和余数总是重复不断出现,除不完。

(4)学生汇报:可以在3的后面加省略号,表示无数个3。

2.(1)学生在草稿本上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观察自学提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相关概念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2)学生汇报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一个小数不是循环小数,就是有限小数。

(×)(2)1.258258…的循环节是258(√)(3)0.454545是循环小数。

(×)4.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在男子100 m决赛中以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

我们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因数的概念,学会如何找两个数的因数,并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任意两个数的因数。

2. 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找因数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难点则是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因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

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些卡片来找出数字的因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数字卡片,请大家尝试找出这些数字的因数。

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感受因数的概念。

2. 讲解因数的概念:我会给大家讲解因数的概念,解释什么是因数,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找因数的例题,让大家通过例题来理解找因数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动手找因数,巩固所学知识。

5. 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我会讲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让大家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还是因数。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找因数的方法和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找出10个数的因数,并写出每个数的因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是否理解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大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找因数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数的概念,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理解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沟小学王娟王凤玲孔艳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38——43页观察物体二、要点解析1、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 、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三、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单个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

4、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5、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会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立体图形,辨认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策略实施1、注重数学活动本单元教学有大量的观察、搭拼等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资源。

充分利用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猜想、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强化数学思维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教材的体例编排正式体现了这一特点,有物体到图形逐步抽象;内容的呈现也是由整体到部分。

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资源。

教师要通过学生眼看----脑想----心记----口说----手做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五、共性点击1、站在任意位置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2、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二、新授课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三:构建空间想象力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第四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新课程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数与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有量,再有数,从量到数是人类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并由此产生了算数的理论。

随着生产的发展,用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就显得无能为力。

于是必然引起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抽象,即用字母表示数。

有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方程出现了,数学中的定理、性质、定律、法则、运算定律等也能用字母公式简洁表达出来。

采用字母表示数摆脱了使用具体数字研究问题的局限,提供了揭示数量关系一般性的可能,有助于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在探索事物的表达方法、解题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也由此揭开了代数篇章。

本章的学习,正是由算数向代数过渡的桥梁。

作为算数向代数的承上启下的转折,本章的学习将引领学生的思维经历第二次数学认识的抽象,作用重大。

本章的研究重点-----含有字母的式子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世界,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

1、抽象性。

用字母表示数,本身具有强烈的抽象性。

习惯了运用数来描述来计算的小学生,在初步接触本章学习时,往往感到很难理解研究的对象,尤其容易混淆字母与数之间的关系。

比如3米有多长,1小时是多久,学生有具体的认识,而对a米,t小时就很难把握和认识。

又比如,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任意性特点,用字母表示数时的取值限制性特点,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对确定性特点,用字母表示数的规范性特点等等,要求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学生会感觉枯燥抽象。

2、符号化思想。

法国数学家韦达被西方称为“代数学之父”,在他的成名作《分析入门》一书里,把代数看作一门完全符号化的科学。

作为数学符号系统中的元素符号,字母早在低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

用字母指代图形的边,用字母表达式来概括四则运算定律。

对于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有比较初步的感受。

用字母表示数,作为今后学习的用字母表示代数式的基础,再向上学习,即是符号表意思想。

那么,本章的学习除了引导学生对字母这种符号在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时,进一步体会符号的简洁易记的特点外,还要明确的教会学生使用这些符号和表达式描述数量关系,进行表达、交流与解决问题。

3、情境与模型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需要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活动来实现。

教材的编写也注重了情景的创设。

在学习含有字母的式子时,教材创设了年龄关系的情景,比年龄,探究年龄关系,从具体的数量变化中,发现数量之间内在的本质关系没变,从而使用字母来描述数量关系,构建数学表达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组织大量的现实情景来引领学生体会字母表达式描述数量关系的科学性。

比如,猜身高,比速度,求发行量等等。

三、学生的学情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在中低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用字母表示图形的边,比较熟练的使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计算公式。

在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学生也接触到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有初步的体会。

对于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也已经熟练掌握并且记忆深刻。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第一次接触用非具象的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体的数量,对他们仍然是一种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尤其,学生已经习惯于一般常用的加减乘除号,并习惯了以往的书写算式的顺序和方式,在接受字母公式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表现方式时,受已有知识经验的负迁移影响,学生不太适应。

比如: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数字与字母之间乘号略写时的规定,字母或数字与括号相乘时的书写规定。

以及关于带单位的代数式的书写格式的规定等。

比如a米与(a+b)米的区别。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中,熟练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常见数量关系的字母表示方法,会有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3、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符号化意识,培养初步的创造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一)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2)、(3)小题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二、新授: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