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1)追求平等的咨访关系。

(2)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

(3)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

(4)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行为。

(5)咨询时咨询师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来访者作决定,什么好,什么不好,从来不给予正面回答。

(6)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7)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而地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要以当前的情绪状况为重点。

(8)咨询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

(9)咨询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而不是人格的结构。(10)把咨询关系看成是建设性人际关系的特例,强调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等。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步骤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目标

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让来访者的人格得到成长、发展和改变,使来访者真正成为一个机能完善者,它的最终效果在

于人性的自我

实现和人格的改变。

二、来记者中心疗法的条件

第一,来记者自身存在并认识到自我概念上的矛盾之处。

第二,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

除了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外,咨询师在人格与态度上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2.无条件积极关注

3.共情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若干阶段与步骤

1.人格改复的7个阶段

第1阶段:

这个阶段个人的体验是凝固的而且是冷漠的,此时当事人不可能自愿地来寻求治疗。

第2阶段:

当处于第1阶段的当事人被置身于理想的治疗条件下,即他体会到咨询师对他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以及真诚的态度相待,以致他能够产生被接受

的感觉,他就进入了第2阶段.

第3阶段:

假如第2阶段稍稍有点松动、有点流动的情况能够继续而不受阻

碍,而且当事人能够感觉到咨询师对他这个人是完全接受的话,那么他象征性表

达还会出现进一步的松动和流动。

第4阶段:

当事人感到,在阶段3的水平上,它的存在经验的各个方面得到理解、欢迎、接受、这时僵化的自我构念逐渐松动,个人情感开始较为自由地流动,

出现以下诸如此类的活动性特征。

第5阶段:

当我们继续在这个连续谱中探索时,能找出第5阶段的特征。在第4阶段,如果当事人感到他的表达、行为以及体验方面者被接受了,那么,这种

在起作用的心理定势还会坦步松动,机体流动的自由度还将得到提高。

第6阶段: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假如在治疗关系中当事人继续得到充分的接纳,那么阶段5的鲜明特点往往会戏剧性地出现。

第7阶段:

在某些意义领域内,如果当事人已经达到第6阶段,被咨询师充分接受仍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这已经不再是必需是的了。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12步骤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咨询师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积极情感要加以认识和接受。(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9)疗效的产生。

(10)进一步扩大疗效。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治疗结束.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多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于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从一开始,罗杰斯就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坚持把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 一、确定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有以下5条: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以上5点,既是求助者中心治疗的结果,也是这一治疗流派的治疗目标。从根本上来说,以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使其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二、掌握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罗杰斯认为咨询关系是求助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种关系被表述为: 1、两个人有心理意义上的接触。 2、第一个人,我们称其为求助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具有攻击性或处于焦虑中。 3、第二个人,我们称其为咨询师,他在这种关系中是一致的或处于内部整合的状态。 4、咨询师无条件地接受和关注求助者。 5、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经历表示共情,并努力与求助者交流。 6、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的共情交流和无条件关注是最基本的。 在求助者中心治疗中,关系是最根本的,它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关系应是安全和相互信任的,而且一旦建立了一种安全和相互信任的气氛,就能促进咨询关系的发展。 由于求助者中心疗法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因此在罗杰斯的治疗策略中并不包括为求助者做什么的技术,取代它们的就是对这种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技术有以下三种: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包括关注、设身处地的理解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使用沉默的技术等。 2、坦诚交流的技术 艾根的帮助技巧系统是来源于罗杰斯的理论的。按照艾根的观点,对坦诚的交流包括: a)并不固定角色 b)自发性 c)无防御反应 d)一致性 e)自我的交流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有各种叫法,如接受、尊重、关心以及珍视,艾根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称为尊重。 在艾根看来,咨询师可以不同方式向求助者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a)表现为是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的潜力这一基础上而对他的尊重

第五章来访者中心疗法

第五章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来访者为中心或围绕来访者的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 第一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性理论 (一)人的主观性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生活在他个人的和主观的世界之中的,即使他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或其他相似的领域中,具有最客观的机能,这也是他的主观目的和主观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他强调了人的主观性,这是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性。人所得到的感觉是他自身对真实世界感知、翻译的结果。来访者作为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主观的目的和选择,这也是导致来访者中心一词出现的原因。 罗杰斯认为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总是有所怒而发,决不是受到肾上腺素的影响;当他爱的时候,也总是有所爱而爱,并非盲目地趋向某一客体。一个人总是朝着自我选择的方向行进。因为他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他总是要实现自己的需要。 由于罗杰斯相信每个人都有其对现实的独特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进一步认为人们的内心是反对那种认为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观点的。因此,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或来访者中心治疗强调了人的主观性的特性,为每个来访者保存了他们的主观世界存在的余地。 (二)人的实现的倾向 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但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身上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在这一过程中,有机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增长和繁衍自己。这种实现的倾向操纵着一切有机体,并可以作为区分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鉴别标准。 罗杰斯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就认为人类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心理咨询与治疗应趋向于此种人类的天性。以后,他更加坚信人类的发展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的,具有实现的倾向。他从其对个体和小组治疗的经验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3]基于他的这种观点,他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 中的应用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 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关 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 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 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 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 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后来,罗杰斯把 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 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 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 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 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作为度麦 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无数成功的案例 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 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

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 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 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 “老师,你不会骂我吧?” 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他明显地放松了一点,但下一秒又紧张起来,再一次确认: “我说什么你都不会骂我?” 我用更坚定的语气告诉他:“不会,无论你说什么都不会。” 他沉默了。在安静的等待中,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和抗拒在慢 慢消失。直到他再一次抬起头看着我,我才轻声地问:“有谁骂过 你吗?” 他犹豫了一下,小声地说:“我上次找的咨询师,他指着我的 鼻子说‘你有病’!”说完这句话,他紧张地看看我,发现我依然 保持认真倾听的姿势,他才慢慢地放松下来。 接下来,咨询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信任一 点点增加,而他也越来越放松。 这个案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对来访 者“无条件积极关注”的重要性。罗杰斯在其人格理论中提出了 “机能健全的人“的概念,意指那些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 这样的人有这样一些特征: 1、经验的开放性。对一切经验采取开放态度,个体毫无拘束地 体验所有的情感和经验,他们不封闭自我。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1)追求平等的咨访关系。 (2)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 (3)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 (4)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行为。 (5)咨询时咨询师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来访者作决定,什么好,什么不好,从来不给予正面回答。 (6)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7)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而地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要以当前的情绪状况为重点。 (8)咨询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 (9)咨询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而不是人格的结构。(10)把咨询关系看成是建设性人际关系的特例,强调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等。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步骤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目标 罗杰斯认为,心理治疗的目标就是让来访者的人格得到成长、发展和改变,使来访者真正成为一个机能完善者,它的最终效果在

于人性的自我 实现和人格的改变。 二、来记者中心疗法的条件 第一,来记者自身存在并认识到自我概念上的矛盾之处。 第二,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 除了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外,咨询师在人格与态度上还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2.无条件积极关注 3.共情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若干阶段与步骤 1.人格改复的7个阶段 第1阶段: 这个阶段个人的体验是凝固的而且是冷漠的,此时当事人不可能自愿地来寻求治疗。 第2阶段: 当处于第1阶段的当事人被置身于理想的治疗条件下,即他体会到咨询师对他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以及真诚的态度相待,以致他能够产生被接受 的感觉,他就进入了第2阶段. 第3阶段: 假如第2阶段稍稍有点松动、有点流动的情况能够继续而不受阻

以人为中心疗法理论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中心治疗”。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势力”。 第一节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历史发展 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附近的一个清教徒家庭。 2.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发展 对于以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他提出“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月日。由于罗杰斯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也改变为“以人为中心取向”。 第二节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这种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它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它不但维持着人的有机体,而且还要不断地增长与发展。 这种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不但存在于人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有机体,体现了生命本质。任何生物,只要被赋予了生命,他(它)就一定会出现强烈生长的趋势。罗杰斯说:“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朝着有方向性的那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这是罗杰斯积极人性观的理论前提,也是本疗法理论的核心。 柏瑞德利阐述了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个体有远离不适当调节并趋向心理健康的内在能力,个体内部的成长力量提供了治愈的内部资源。求助者是处于根本的地位,有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是罗杰斯理论中的一个独特的概念。罗杰斯假定有机体自身拥有一种评价经验的能力,它称之为“机体智慧”,其表现就是“有机体评价过程”。他认为,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他认为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也就是说,有机体的评价标准是自我实现倾向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而且,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个体当时的需要状态不同而不同。 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中,经验总是被准确地接受,较少歪曲,把个体的经验与自我实现有机地协调配合,使人不断地迈向自我实现。 强调人的主观选择能力,这就是此疗法的只有求助者最了解自己,只有他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认识前提。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当事人中心疗法

当事人中心疗法(一) 咨客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

验。”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简言之,有以下几点: (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如:当自己生病时,不能装成正常人。 (2)在他承认自己不完善,接受别人的真实感情时,他才能有所改变,和别人相处也会更有效些。 (3)对别人理解越深,自己和被理解人的关系越会有所改变。罗杰斯说,他从了解患者的各种体验中学到了改善自己的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责任心的人。 (4)用他的态度创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氛围,能减少和别人之间的隔阂,才能互相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能接受别人的感情、态度,包括愤怒的感情和仇视的态度,才能助人成长,因为这才是他真实的、要害的部分。 (6)他不急于叫别人照他的意愿去做。即不去塑造别人,越是如此,就越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变化。 (7)应当相信自己的经验。别人评价好的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例如:罗杰斯不是医生却在做心理治

人本主义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理论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杨慧慧 一、人本主义理论流派的简介 1、发展历史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在人本心理学家看来,精神分析学说受原始的性冲动的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源于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主要性。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2、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就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

来访者中心和认知疗法

摘要:来访者中心疗法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对心理学乃至其他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应用非常广泛。近几年来,虽然没有以前的声势,但是,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渗透到各种新兴的理论之中。认知疗法作为上个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新型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正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咨询者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访者的心理潜能,并使来访者的问题行为进行转变。因此,心理咨询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并在咨访实践中,精通某一种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学会融合其他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善于具体解决某一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咨询风格。本文结合心理咨询实践,以成功的个案为基础,论述了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可能及中国人文化、思维、问题解决方式等特点的需要,证明咨询者可以把二者综合运用到具体的心理咨询实践之中。 关键词: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 前言:心理咨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有益工作。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具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来访者,它对心理咨询者的知识、能力、及个人人格品格要求很高。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者,首先,必须人格完善,个性品质优良,具有自我觉知的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责任能力,能通情达理、欣赏关心他人,并有迅速

建立亲密咨访关系的能力。其次,必须系统掌握咨询理论与各种咨询技术;再次,还应该精通心里咨询理论中某种或几种理论与技术,形成自己独特的咨询风格。本人自学心理学多年,现在又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心里咨询理论和治疗技术,通过咨询实践,认为来访者中心疗法与认知疗法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作为解决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治疗手段,并无根本矛盾和冲突,二者可以兼修并用。 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与评价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的主要观点是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他的基本假设是:精神疾病的产生在于自我和环境及经验之间产生了不协调,个体无法接纳全部的经验。认为只要给个体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给来访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他强调来访者与咨询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因此,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建,被人们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一次心理疗法的革命,因而,来访者中心疗法在心理咨询中广泛应用。 1.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第一,在咨询实践中,他强调对来访者的非指导性,要求咨询者对来访者提出的疑问,坚持中立,不给予直接回答,也不给予任何规劝,而是让来访者自主决策,鼓励来访者言尽其意,直抒己见,以创造一种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来访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 第二,他主张将最基本的责任放在来访者身上。他认为人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而咨询者处于被动境地,只作为跟随者。用罗杰斯自己的话说“我是跟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产生背景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一手发展起来。由“人本主义学派”的鼻祖罗杰斯(提出“咨客中心”)及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等所创,又由弗兰克(提出“存在主义”)和皮尔斯(提出“格式塔”)等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学家力行实践总结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亦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中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即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这种疗法取向以个人为中心,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均衡发展,在当代心疗领域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发展 卡尔·罗杰斯在1955年发表了一篇杰出的论文《是人还是科学?》,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这种疗法不但在人道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人性和内存和谐发展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效果。并指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也是可行的。罗杰斯在文章里呼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科学方法的实践效用,而抛弃其他的观念,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客观认识中会获得更多建设性行为,这些行为作用于有机体的生成进程!在文章中罗杰斯表述了两项关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本质的原理:(1)大部分人对自身的经历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这些人对于社会是具备可塑性的;(2)个体的内在动机对个体发生改变起作用,改变的方向使人们对经历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使人们的行为与自身和社会都有益,乃至与宇宙的振动一致。 其中一个关键思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治疗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当事人学会且更理智成熟的方式将自己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主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由治疗师主导一切的倾向。这种非指导性治疗关系的建立给为类提供了一个相互关心理解、自由宽容和接受的典范,建立在这种程度的理解能够使其鼓起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 直至《当事人为中心疗法》的出版为标志。罗杰斯的体系一直叫“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当事人为中心是什么意思呢?它表达出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主题,该主题已经在经验、与他人的互动和研究中得到了认识。该主题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被证明效果良好。其中,关于人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得以更深入精析探讨。这种疗法的核心假设简述如下:个体在其自身内部有着无限的潜力可用于自我理解,改变自我概念、自我理想、自我形象、自我尊重和自我导向的行为——并且只要向其创造一种具有促进作用的可界定氛围,那么这种潜力就能被开发出来。 无论在治疗师与当事人的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领导与小组成员的关系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还是管理者与同事的关系中,营造适宜改变的氛

来访者中心疗法

1.3.1 主动倾听用坦诚和谐的态度用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设身处地地感受患者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引导其说出内心的希望、要求、痛苦、郁闷和压抑,在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护患关系,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想高兴的事,乐观看待疾病,积极对待困境,珍惜生命存在的意义。232 例高血压中,除了语言沟通障碍及智力障碍者外,采用主动倾听的方法与患者沟通,患者都能表达出自己的症状,说出自己的担心和焦虑。针对患者的担忧,采取对症处理的方法,对担心经济的主动介绍医保政策和收费政策,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向领导汇报予以适当的减免;对担心因病导致家中家务无人问津的,主动与其子女沟通,分担家务,让患者安心住院;对特别担心病情,害怕将来会瘫痪在床或有猝死隐忧的,向其讲解高血压的发病原理,介绍治愈或好转的案例,激发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允许患者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谈论感受,护理人员不干涉、不评判并表示出尊重、关怀、温暖和理解的态度,让患者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担忧、紧张、恐惧等情感,更加开放地体验自己,关注自己。当患者的情感得到释放,对医护人员没有了隔阂,就更愿意接受治疗。尤其是对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的患者,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发病的原因及病程,鼓励患者表达对所患疾病感受,承认“患病”这一客观现实,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理智的面对疾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增 加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4]。 1.3.3 准确共情即感情移入性理解。用患者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问题,洞悉患者的心理所需、所感,感受并理解患者,表达出尊重、关注患者的愿望,发现患者自身的潜力,并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1 例94 岁老年男性患者,血压高达24.9 /15.8kPa,但患者不肯吃药,认为药里有毒,家属的劝说也不起作用。他曾经历过万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对那时的每一件事都记忆深刻,非常怀念部队首长。从咨询中得知他的经历后,决定用他的思

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的分析评价

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的分析评价 【摘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与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不同,不是靠探究潜意识领域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的行为,而是动员当事人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关键字】:人中心治疗评价 一、引言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支强大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与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相提并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和方法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这种理论的假设是:人们有了解自己问题的能力并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人们对咨询师的需要是理解、真诚、支持、接受、关心和积极的评价。因此,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心理治疗应把重点放在求助者身上,帮助求助者自我探索,发现自身问题及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助人自助,让求助者不断获得自我概念,形成健康的人格,咨询师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设身处地地为求助者着想。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概述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其基本理念是: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促进和协助来访者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对他人的看法,从而进行自我指导,最终依靠自

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该疗法创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见度易名。最初,在1942年,称之为非指导式咨询,意在强调相信来访者在适当的条件下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到1951年改称为受辅者中心治疗,到1974年又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这不仅进一步把他的理论和方法有运用到家庭、社会其他人际关系领域中的可能,而且更充分地体现了他主张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 疗方法,它改变了心理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把人看作消极的、被动的看法。它的治疗理论以来访者的成长潜能为焦点,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实质,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 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和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 我的部分,使其恢复真正的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协助来访者寻找迷失的自我,探索真正自我,重建新的自我的过程,也是来访者学习与改变自我的过程,来访者的自我变得 较为开放、协调;来访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罗杰斯写道,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目的, 是要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里的感受方式, 认识他的本来面目, 并创造一种自由气氛, 使他对自己 的思想、感受和存在感到无拘无束, 爱怎样就怎样。”“这种自由可以变得愈来愈接近他真正的自己。抛弃那用来对付生活的伪装, 面具或扮演的角色。发现某种更本质、更接近于他真实自身的东西.”总而言之,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在真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也有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

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简言之,有以下几点:(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如:当自己生病时,不能装成正常人。 (2)在他承认自己不完善,接受别人的真实感情时,他才能有所改变,和别人相处也会更有效些。 (3)对别人理解越深,自己和被理解人的关系越会有所改变。罗杰斯说,他从了解患者的各种体验中学到了改善自己的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责任心的人。 (4)用他的态度创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氛围,能减少和别人之间的隔阂,才能互相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能接受别人的感情、态度,包括愤怒的感情和仇视的态度,才能助人成长,因为这才是他真实的、要害的部分。 (6)他不急于叫别人照他的意愿去做。即不去塑造别人,越是如此,就越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变化。 (7)应当相信自己的经验。别人评价好的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例如:罗杰斯不是医生却在做心理治疗,批评和鼓励的人都有,可以不去管它。 (8)经验是最高权威。罗杰斯认为,不论是圣经或预言,不论是弗洛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 【摘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来源于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通过调整态度和行为表达自己的存在方式,以创造出一种促进成长与发展的氛围。而当在这种氛围中挖掘潜在的个人力量被感知后,经验会表明它将会被用于个人和社会的转化。从而让个人在自我实现与心理上达到完善和谐发展的倾向…… 关键词:以人为中心疗法人本主义自我实现 一、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产生背景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一手发展起来。由“人本主义学派”的鼻祖罗杰斯(提出“咨客中心”)及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等所创,又由弗兰克(提出“存在主义”)和皮尔斯(提出“格式塔”)等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学家力行实践总结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亦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中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即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这种疗法取向以个人为中心,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均衡发展,在当代心疗领域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发展 卡尔·罗杰斯在1955年发表了一篇杰出的论文《是人还是科学?》,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这种疗法不但在人道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人性和内存和谐发展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效果。并指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也是可行的。罗杰斯在文章里呼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科学方法的实践效用,而抛弃其他的观念,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客观认识中会获得更多建设性行为,这些行为作用于有机体的生成进程!在文章中罗杰斯表述了两项关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本质的原理:(1)大部分人对自身的经历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这些人对于社会是具备可塑性的;(2)个体的内在动机对个体发生改变起作用,改变的方向使人们对经历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使人们的行为与自身和社会都有益,乃至与宇宙的振动一致。 其中一个关键思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治疗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当事人学会且更理智成熟的方式将自己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主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由治疗师主导一切的倾向。这种非指导性治疗关系的建立给为类提供了一个相互关心理解、自由宽容和接受的典范,建立在这种程度的理解能够使其鼓起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 直至《当事人为中心疗法》的出版为标志。罗杰斯的体系一直叫“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当事人为中心是什么意思呢?它表达出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