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5张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 通假字。
2020年8月21日
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那年 信用
30
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
期 —不期而遇:未经约定而意外遇见。
舍 —锲而不舍: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
不放弃,喻有恒心
舍身取义: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2020年8月21日
22
当堂训练
5、补充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友)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元方)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元方 )答曰:“(家父 )待君久 (你(友))不至,( 家父)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我 )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你 )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 你)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5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 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 率,聪敏。
①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
②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2020年8月21日
16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 旨)?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 敏,懂礼识仪。
2.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不久,一会儿。 就,然后
2020年8月21日
20
4、重点语句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 就走了。太丘走后, 那人才到。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9张PPT)精选全文

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9张PPT)精选全文

全文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 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 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待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 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 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 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 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又 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待之。
不失礼:元方年仅7岁,不应该对其求全责备, 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还对子骂父,对 这样无信无礼的人可以拒之门外。
深入探究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记叙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 明理,落落大方,告诉我们做人要方正,做事要诚信。

父友:怒——非人哉
友 期
高潮 元方:曰——无信无礼

父友:下车引之 结尾
元方:入门不顾
元 直率坦诚 方 守信懂礼
聪颖机智
无信无礼 易怒粗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友 人
知错能改
深入探究
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些错误?
1、期日中,日中不至——无信 2、对子骂父——无礼
深入探究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cán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人物介绍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因为担任 过太丘这个地方的长官,所以被称为陈太丘。 陈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4张PPT)

课堂小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习了本篇古文, 我们应当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 我们也要学会待人礼貌、真诚。
今天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学会了,为人要懂礼 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希望同学们
今后能牢固树立讲诚信的观念。努力践行。
1.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友人虽无信无 礼,却已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也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 相待。 (2)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 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表现,至于有人说 友人既已知错,元方不该如此对待父亲的朋友,可以考虑元方年仅七 岁,只是个小孩子,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
合作探究
2.思考: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①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义、正直不阿。 ②批判友人的无信无礼的行为,同时肯定他的知错能改。 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拓展延伸
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已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拓展延伸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 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 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 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 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 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 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 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2张PPT)-最新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22张PPT)-最新

• 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应 以诚为本, 以礼待人。
广东精神: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
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
不?”(元方 )答曰:“( 家君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尊君在不? “不”通”否”通假字
古今异义:
• 1.陈太丘与友期 古: 约定

今: 日期
• 2.相委而去 • • 3.相委而去
古: 丢下、舍弃
今: 古:
委屈、委托 离开
•回头看

今: 照顾或顾客
四、深入思考求真意 1问、题本思文考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哪几个?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揣摩说话者的
神态、语气, 扮演不同的角 色,表演对话。
2、在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 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3、从文中找出描写客人和元方言行的语句读 一读,想一想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你由此 悟出了做人要信守哪些原则?
• 可按此模式回答: • 从“……”语句看出,友人(或元方)是-----的人
,由此,我认为做人要-----------。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理由
你收我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 受到了哪些启发?
约定 正午时分
太丘舍 去,去后乃 至。
放弃 离开 才 到
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当时 年龄
嬉戏(玩耍)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通“否” 等待
尊称,“您”
(尊称)你父亲
偏指一方,代词, 这里译“我”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5张PPT).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共25张PPT).ppt

二、辨 析
3.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信:信用 礼:礼貌
三、品评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哪里
可以看出来?
人物
言行
性格形象
陈太丘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守信守时 善于教育孩子
友人 元方
过中不至
对子骂父
惭,下车引之 对友人始终使用敬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朗读探究
3.用朗读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 客人:礼貌—怒-惭 元方:礼貌—批评-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A: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在先;元方懂礼明理,他用“入门不 顾”的行为来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 的教训,体现了他“方正”的性格特征。
B: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 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主题感悟 诚信有礼 为人方正
疏通文意
舍弃,丢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舍弃。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才。
即陈纪(129—199),字 元方,陈蹇(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丢下(他) 而离开。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 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 (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课文导入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 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 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 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目录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第二部分 译文注释 第三部分 写作背景 第四部分 原文赏析
第壹部分
-作者简介-
刘 义 庆
品读课文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这句话。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 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 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 依据。
品读课文
文中写了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 什么特点。
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言 简意赅。他的语言简洁而内容凝练,“期日中”“日中不 至”“对子骂父”,寥寥数字便将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 清楚。其次,他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是 “期日中”,再指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理有 据;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 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原文 赏析
①主题思想: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 示的。 ②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也有三句,抓 住实质,击中要害。 ③使友人失去辩驳的根据。
行文 立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细节微言、涵 泳无穷。不论是情节上的起伏变化,还是 人物情态上的自然生动,乃至文字之下隐 藏着的本真性情、坦率品质,都值得我们 琢磨品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43张PPT)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 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 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南朝宋 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 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 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 短篇为主。全书共6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 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 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 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信: 信用
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
惭愧 拉 回头看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 来,想跟元方握手(表示友好), 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 门。
称呼
(亲属)
妻子: 尊夫人,贤内助 父母: 家父,家母
自己的 儿女: 犬子,小女
妻子: 拙荆,内人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便:

哉:
语气词,表感叹
相: 表示行为作用的对象,可指代一、二、
委:
三人称。
舍弃,丢弃
译文: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 自个儿走了。”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6:09:55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共38张PPT)

Sunday, October 20,
6
201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Sunday, October 20,
7
2019
听读
Sunday, October 20,
8
2019
陈太丘与友期
自学指导一
二、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 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Sunday, October 20,
9
2019
1.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 敏,懂礼识仪。
2.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Sunday, October 20,
17
2019
当堂训练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否”, 不。
Sunday, October 20,
18
2019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古:约定 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期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正午 过了那个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候离开了,

嬉戏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 人问元方: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4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4张ppt)

课后学习
咏雪
文中怎样体现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
回答:
课后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下课!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未若:不如比作。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
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
史等。
咏雪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第三节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
作品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咏雪
理解赏析
你认为“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 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8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80页)
古: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儿女
今:指儿子和女儿
•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俄而: 不久,一会儿。
骤: 急。
欣然: 何: 似:
高兴。 什么。
像。
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 的大雪像什么呢?”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句,即“白雪纷纷所似何?”
主谓倒置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 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品味赏析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 妙在何处?
①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 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写法探究
语言精练,叙事简约。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 未若、舍、乃、期、委、去、引、顾等。 2.学习摹景状物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的故事,学习古 人的才智和美德。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太傅(fù) 俄而(é) 雪骤(zhòu) 差(chā) 可拟(nǐ) 无奕(yì) 尊君在不(fǒu) 撒(sǎ) 柳絮(xù) 惭(cán)
陈太丘走后那人才至。元方当时才七岁,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等待
“尊 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 了。”
不是
丢下,舍弃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好一起走, 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本文很短,文中的首句仅用了十五个字便交代出 了人物、事件、环境,精练而内容完整。文章客 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 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谢道韫的身 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于叙事之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二则 教育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二则 教育课件

技法总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 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 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 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 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约定 ) (2)去后乃至( 才 ) (3)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 (4)下车引文( 拉 )
•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 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 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
品评人物的风貌
•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 明确: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这种不给错误者留情面
课文品读
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 两点错误?
“无信” “无礼”
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颖 机智 懂得为人
课文品读
3、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 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 流传。而作为学生我们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摆正立场,信守诺 言,把诚实守信的美德发扬光大。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做到 诚实守信,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 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 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课前自主学习
1.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 2.读出感情,流畅自然。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课前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初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友人听了元方的回答后有怎样的表现?
友人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 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又无礼的品质 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语言粗野。
5.面对友人责骂自己的父亲,元方是如何回答的?这表现出他 怎样的特点?
元方针锋相对地反驳友人,指出对方的无信、无礼,有 理有据。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聪慧过人。
研读课文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从“远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时年七岁”交代了元方年纪小,为下史突出他的聪慧明
理做铺垫;“门外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3.元方回答客人的话表现了元方怎样的特点?
表现了元方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中心,文章略写了陈太丘等友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友人 的对话。
主旨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 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 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 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拓展延伸——传统文化之窗
范式守信
东汉时期,山阳郡(今属山东)有一个叫范式(字巨卿)的读书人,他 在京都洛阳的太学游学,与汝南(今属河南)的张劭(字元伯)成为好友。 有一次他们二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太学读书, 到时会去拜访你的父母。”于是他们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 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 亲说:“离别了两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 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失约的。”母亲说:“如果是这样, 我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范式果然来了,大家在大厅一起喝酒, 十分尽兴。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课件PPT
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8 、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 4、不知从何时起,成长的烦恼组合了起来,对于有着许多牢骚要发泄的我来说,这个题目好亲切。辛弃疾曾经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或许 是他老人家的少年时代无忧无虑,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把越来越多的烦恼,统统留给了我们。
• 友人:
• 暴躁易怒,无信无 礼,知错就改
• 元方:
• 聪明伶俐,懂礼识 仪,率真
? 议一议
有人认为友人既已认错,元方 应当原谅他,而元方居然“入门不 顾”,弄得友人尴尬之极,无地自 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
(1)并不失礼。“入门不顾” 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 就该原谅他 。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询问,很客气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有礼貌,客气的说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愤怒,音调很高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声调不高,但义
正言辞
赏析人物
请以“XX是一个________人,我从 __________(字、词语、句子)中可以 看出”的句式说话。
15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9 、每个人在成功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的洗礼,才能有丰富的成功。要珍惜每个人的态度,再平凡的人 也有自己的主见,也会决定你的质量。
3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 悲喜哀痛七情六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5、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9、我们要多设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健康、强壮、富裕和幸福,将那些贫困、疾病、恐惧和焦虑驱赶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把垃圾倒在 离家很远的地方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 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 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 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 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 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 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在人际交往中,课 文给我们一个什么 启示?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 守信、尊重他人。
——我们要学会聪明应对他人。
小结
•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 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 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 优秀品质。同时,从另一侧面告诫 人们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 会失去朋友。
•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 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刘义庆
听录音朗读: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 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 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 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2)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元方年 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 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 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 外。
• 4、通过友人和元方的对话,你 认为友人和元方各是什么样的人?
• 友人:“无信”“无礼”
• 元方:明事理、懂礼仪;伸张正 义;落落大方;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 人才来。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

不守信用。
• 2、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什么?(用课 文的句子回答)可以看出友人是一 个怎样的人?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 不仅不反省自己的过失,还怒责 陈太丘,可见他是无礼之人。
3、面对友人的怒责,元方是怎样反 驳父亲的朋友的?
先指出其无信,又指出其无礼,逼 得对方无言可答;然后“入门不顾”, 令其尴尬至极。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 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
➢“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
补充举例: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
以今证古
• 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约定) • 太丘舍去---- 舍近求远 (放弃) • 相委而去---- 去危就安 (离开) • 下车引之---- 引吭高歌 (拉) • 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回头看)
通过查阅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 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 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 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 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 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 不阿的性格特征。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 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 (友人 )去后(太丘)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 答曰:“(我父亲)待君久不至, 已去。”
理解字词句,翻译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
翻译文言句子:
•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
不见朋友来。 •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 ③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
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友人听了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
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 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⒈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与友期行 约定 不期而遇 太丘舍去 离开 去日苦多 入门不顾 回头看瞻前顾后
过去的
下车引之 拉 引吭高歌
放开
太丘舍去 放弃 舍己为人
牺牲
则是无信 诚实,守信信口开河 随意、随便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 人才来。
•红体字的意思你知道吗?
•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好、约定 • 2.太丘舍去: 舍弃、丢下 • 3.去后乃至: 才 • 4.门外戏: 玩耍 • 5.尊君在不: 通“否” • 6.相委而去: 抛弃、丢下; 离开 • 7.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诚信
• 8.下车引之: 拉
• 9.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 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 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 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 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 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 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 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 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 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 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
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演 读 课 文
问题探究: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元方 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