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点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转化问题学生的几点体会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那么几个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他们由于受

到家庭、社会或是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问题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负面影响不小,轻则涣散着班风、学风,损

坏着学校形象,重则还有可能给他人或者自身带来伤害。因此,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使他们逐步克服和摆脱不良习气,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意义之大毋庸置疑。

现实中问题学生多数学习成绩不好,但成绩不好一般不是他们问题的起始原因。恰恰相反,是由于其他方面的“问题”才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想成功转化问题学生,首先要分析每个问题学生究竟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成因是什么?“问题”的表现有哪些?然后找到能够打开他们心门的那把专属钥匙,只有这样才有望达到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的目的。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很难。这除了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教育方法、教育智慧等)外,还必须有着强烈的责任心、爱心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摧的毅力,也就是恒心。如果没有责任心,谁也不愿意去做这等出力却不一定讨好的麻烦事;同样,如果没有爱心,那就只会眼看着这些问题学生破罐子破摔,继续堕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不良习气的形成也绝非一天两天,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曲折性、反复性也会让教师废精伤神,所以没有久久为功的韧劲、缺少水滴石穿的恒心,难堪此任。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过不少弯路。特别是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愿意与同行共勉,以期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方面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一、对待问题学生必须与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做到一视同仁。

(一)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

情景一:同样是迟到。对待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会轻描淡写,甚至不做任何批评就让其回到教室;而对待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情况就不同了。轻则训斥几句,重则还会罚站,赶出教室。

情景二:同样是没有完成作业,对待平时表现好一点的学生,老师会和风细雨问明原因,然后叮嘱以后注意就基本完事;而对待表现差一点的学生则会一番暴风骤雨,罚写罚站,甚至向家长告状。

平时校园里上述类似情境虽然不能说是司空见惯,但也绝对不难看到。同样的

一件错误,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出现大不相同的处理结果,只能说明我们老师没有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爱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听话、表现好的学

生”这是普通人的共性,无可非议。但是作为教师,只要站在了三尺讲台,他就不是“普通人”,他必须做到即爱成绩好的学生,也爱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既喜欢表现好的学生,也喜欢表现不是那么好的学生。

说实话,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几年,我也是戴着有色眼镜来对待班上学生的,可悲的是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没有觉悟,倒觉得“合情合理”,直到有一天——

那是2009年冬天一个很冷的早晨,天上飘着零星雪花,当我走进教室门口的时候

发现左扇门掉了一页玻璃,学生用一张旧报纸临时取代,以抵风寒。班长告诉我是小A不小心弄破的(小A学习成绩中下,而且上课总爱说闲话,甚至搞点恶作剧),我听后立刻火爆三丈,不容分解,劈头盖脸责骂了一番。这时坐在小A侧位的小B (小B则是一个成绩好,且听话的学生)怯怯地站了起来,说明玻璃不是小A 弄

破的,是自己进教室时没有带好门被风刮开,碰在墙体上震碎的。小A是做好事帮助用报纸贴上。也奇怪,小B说明了情况后,我立马消了气,心平气和地说“好了,都坐下吧,以后小心点就是了。”我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谁知当我刚要离开教室的时候,突然后面传来小A石破天惊的一声怒吼:“你偏心!你不配当老师!!”我当时的尴尬处境可想而知。尽管事后我真诚地向小A做了道歉,也取得了小A的原谅,但那一声怒吼每时每刻都萦绕在耳边。从那以后,我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转变,逐渐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我的教训让我体会到:坐在讲桌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尽管他们中有的考试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尽管他们有时淘气,甚至做出一些违纪的行为,但是他们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的人格和尊严。希望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不要再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平等。“一视同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二)安排座位的时候要一视同仁。

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好多班主任

习惯把问题学生的座位安排在教室的后排或者角落。据我观察,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普遍了,但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同样在教室里,为什么前排座位或是中间位置永远是好学生坐在那里?难道后排位置或者教室角落就是问题学生的专属?

安排座位看似事小,实则不然。

一方面,一直或长期让问题学生坐在教室后排或角落位置无异于在学生身上贴

上了“身份标签”,让他们时时感觉到自己是不被重视的,这会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被歧视的感觉,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或行动上排斥学校,抵制教师,形成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并做出一些逆反行为。典型表现是故意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破罐子破摔。

另一方面,总是处于这样的边缘位置,不利于教师的监督和教育。问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觉性本来就差,如果再缺少有效的监督,上课开小差、说小话、自己玩等等不良行为就在所难免,久而久之行为会越发散漫,成绩会越发下降,教育转

化越发艰难。

在安排学生座位方面,为了做到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而且有利于全班发展,我考虑更多的是学生性格特点、身材高矮、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等。学生成绩高低、表现好差需要考虑,但是不能作为唯一依据,更不能把那些成绩不太高、表现不太好的学生集中安排在边缘地带。此外,座位安排好后,每两周或每月可有序“滚动”一次,这样每人机会均等,更加公平,易为学生接受。

二、问题学生的心尤其脆弱,切莫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一)尽量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也有自尊心,甚至更敏感、更脆弱。他们犯错误是常事,但尽量不要在大家面前数落。如果这样循环下去,他们也就真的不在乎了。越是这样说,尤其是众人面前,他们的脸就会在一次次数落、一次次训责下不由得变大变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导致他们心灵扭曲,真的,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因此我觉得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单独谈谈的,没有必要公之于众,尤其是犯错误这种事情。如果老师能够这样体贴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会是很感激的。慢慢地,这种“感激”就会变成“感动”、化为“感恩”,从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转变,行动上的改变,以报答老师。

(二)尽量不要拿问题学生说事。

曾听班上有个学生私下说,“XX老师真可恶。很多好事想不到我们,而一遇

到破事,就拿我们说事。”

其实学生这样说还真没有冤枉我们个别老师。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教育其他学生的效果,总愿意拿一些问题学生来举例,或做反面教材。也许老师这样说本身是无意的,更无恶意,但是传到学生耳朵里,特别是让学生听到,那结果就不一样了。本学期我们高一级部就发生了一件类似事情。

有一次单元测验之后,任教二班化学的于老师在教室外面与一位考得不理想的

学生小C交谈,谈话内容涉及到班上另一名学生小D。可能是老师更加器重小C,

也或在老师心目中小C就该更加优秀,就随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能和他(指小D)比呢?”不巧,这句话被正好从教室走出的小D听了个清清楚楚。小D也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遇事总愿“多想”,很长时间一直闷闷不乐。幸亏班主任及时发现小D的这种变化,一番询问之后小D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当班主任与任课的于老师沟通的时候,于老师感到很惭愧,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给学生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好在于老师很真诚地与小D做了友好的沟通,这才消除了误会,恢复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小D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问题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愿意当“典范”,愿意被“举例”,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面的“典范”,受表扬的“例子”。

三、对于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好的表现要及时肯定和表扬。

一般来说,问题学生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表面上看,他们好像对批评已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