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1《乡愁》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乡愁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情感。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表达的乡愁情感的理解。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
(2)准备相关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回顾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提问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和回忆,引出本课的主题《乡愁》。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纠正发音和朗读的准确性。
(3)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4. 诗歌结构与表现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结构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描述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结构和表现手法,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乡愁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朗诵、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诗歌文本。
2.相关诗歌朗诵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中及其作品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余光中的其他作品。
二、诗歌朗诵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三、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诗歌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大家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二、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三、诗歌仿写1.教师引导学生仿写诗歌,以“乡愁”为主题,要求运用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乡愁》。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主题、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朗诵、分析、解读、欣赏、仿写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余光中的《乡愁》,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听朗诵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诗歌的节奏?它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用手指敲打桌面,找出诗歌的节奏。
九年级语文下册 乡愁讲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够读出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为学习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教师利用课前5分钟放罗大佑的歌曲《乡愁四韵》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听到的是某某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某某的现场演唱会上,这首歌曾使在场观众热泪潸然。
是啊,对于那些生于大陆、长于某某的游子们来说,哪一位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哪一位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余光中纠结于内心40余年的情结吧!(点击鼠标,屏幕上显示)板书:乡愁余光中(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二、作者介绍:1、余光中1928年生于某某,1950年入台,致力于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
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的某某与大陆之间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
但很多某某人,包括海外游子,都是身在某某,心在大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如泣如诉、充满忧伤之情的《乡愁》。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三、朗读:检查预习:学生听伴奏试读,评,师:课前很多同学跟老师说喜欢这首诗,可是又说这首诗读起来很困难,很难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那么,要读好一首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语速,节奏,轻重音。
四、听读〖朗读欣赏〗余光中的《乡愁》FLASH朗读欣赏, 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师: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感情基调应该是?生:忧郁深沉。
师: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生:稍慢。
师:对,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下面我们看节奏,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的时候,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首《乡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首诗,这首诗抒写思乡愁绪,是以思乡为主题的经典诗歌,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不仅有对母亲、对妻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而且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愁之浓,浓到思乡情结无法解开。
这首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中国新诗的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能够较为充分的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情感美。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其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够,欣赏易停留在表面,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
此外,诗人对每一个意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渗透了诗人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应对诗中的精彩处和难点作必要的讲析,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朗读,学习诵读诗歌的技巧;2、品味语言,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乡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乡愁,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
四、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指导诵读诗歌的技巧;2、把握意象,品味语言,领会诗情,感悟乡愁。
五、教学难点感悟乡愁,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
六、教学方法1、诵读法: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为此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合作朗读等贯穿课堂始终,且教师辅以适时地指导,帮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厚重的主题,我通过视频资源、教师配乐范读以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乡愁。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欣赏探究这首被诗人自认为的“浅易之作”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正确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板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诗歌,扫除生字词)1、师: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比谁能读准字音。
.XX你先读,其余同学仔细听,发觉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忙订正。
(一人读一节,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同学更正,老师板书;如无,则罢。
)2、齐读字词两遍。
三、其次次“先学后教”(二读诗歌,放录音,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练习读,3分钟后比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诗歌,理解,背诵)1、自学指导:下面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背这首诗,边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6分钟后比谁能背诵全诗,并能回答课后的第三题。
2、同学自学,老师巡察,了解学情。
五、检查自学背诵诗歌1、指名背诵师:会背的同学请举手,比谁背的好,(若举手多,则检查;若不多,则再给两分钟;生若背错了,请其他同学更正)2、男生、女生比谁背的好3、比哪一组背得好4、齐背这首诗(二)思索与练习1、小组沟通:师:同学们,大家已能背诵全诗了,通过自学能把课后第三题回答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有不会的,就请前后桌争论(可进一步弄懂某些词语的含义,如这头、那头指什么?)2、全班沟通师:谁来回答这道题?(喊多名同学回答)(着重弄懂这头、那头指什么?说明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明确:这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予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予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久分开了!(以上三种乡愁是在三个特定时期最令思念的)而现在,一弯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简单经历,理解诗人将乡愁寄托在四个不同的物象上并层层推进。
2、能力目标: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通过诵读理解本诗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深刻的主题和近趋完美的形式,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情感目标:深刻理解作者深深的怀亲之爱、乡关之思、爱国之情,由背景引申开去,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思乡曲》和《乡愁四韵》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伴着《思乡曲》音乐,教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师: 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进房间。
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和朗诵中)师: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么好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学一学?生:想!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
(学生朗读)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里感受?生: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
生: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生:我感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学生报以掌声)师: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认为这首诗应该用一种什么语调、语速来读呢?生: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思乡的愁绪。
师:说的非常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来齐读一遍,注意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进入诗人创造的世界,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乡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乡愁教案余光中一,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指导诵读,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的主题。
3,通过学习本诗,试着模仿创作诗歌。
二,重点:学习朗诵技巧,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及主题。
三,难点:学习创作诗歌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乐响起)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在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有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 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四个要素:A,准确。
不读错字、漏字,不重读。
B,停顿。
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重音。
两种读法,一种是延长读,一种是加强音量。
D,情感。
把握感情基调。
2,教师范读课文(背景乐:雏菊)学生把握情感基调,勾画重音,标注停顿。
最后教师再多媒体展示。
3,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4,学生单独诵读诗歌。
(教师和学生均可点评)5,全班集体诵读诗歌。
(四)赏析诗歌(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完成。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明确: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看出来的。
2,请找出每个时间段不同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分别寄托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明确:邮票,寄托母子分离的情感。
船票,寄托夫妻分离的情感。
坟墓,寄托母子死别的情感。
海峡,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对于这些意象,诗人分别用了什么修饰词。
有什么样的效果?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作者以一种轻描淡写的修饰语,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4,诗人将不同时间段的情感贯穿起来,最后升华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作者由一种思念亲人的儿女之情,上升到家国之思,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深切怀念。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乡愁》教案设计备课教师:郑海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
诗歌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
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
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诵读欣赏,想象体会,引申迁移。
通过这三个步骤重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一种气氛,给学生思维的启动构建一个平台,也为本诗的理解铺设一个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
)1.师: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
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
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
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
《乡愁》(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学问与力量: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育同学鉴赏诗歌的力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同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让同学体会美。
难点:通过诵读体会肤浅的思乡之情。
课时支配:一课时一、导入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家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她是我们生命的根。
出门在外的游子谁不思念家乡?罗大佑唱的这首《乡愁四韵》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这首《乡愁四韵》的是台湾闻名诗人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诞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月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刚才我们听的《乡愁四韵》便是其中闻名的一首。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闻名的怀乡诗《乡愁》。
二、整体感知1、同学自读《乡愁》,划出诗的节奏,并初步感知诗的情感。
2、同学再读《乡愁》,完成下列任务:(1)思索: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2)标出重音,并说明理由。
(3)确定朗读的语速、语调。
3、(1)同学相互争论(2)师生共同探讨,明确。
a感情基调:愁闷肤浅或哀伤怅惘或肤浅中带着哀伤b重音: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老师顺势讲解:(托物寄情)、(渗透诗人情感的形象要重读)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个人的家乡之思--祖国之思)乡愁(托物寄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能否删去?明确:(这几个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3、“这头、那头”;“里头、外头”:明确:(无比思念,却不能见面,真令人销魂。
)c语速: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感动的或紧急的,语速应快;表现的内容是哀思的、低沉的或抒情的,语速应慢;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语速应不快不慢。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乡愁》。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课文朗读与理解1.1 让学生朗读课文《乡愁》,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1.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生词和短语学习2.1 给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朗读并记忆。
2.2 通过对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修辞手法分析3.1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表达方式学习4.1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表达方式,如描述、议论、抒情等。
4.2 通过对表达方式的分析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写作练习5.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5.2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乡愁》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句。
4. 表达方式的分析和例句。
5. 作文纸和评价标准。
教学评估:1. 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情况的观察,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生词和短语的记忆和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通过学生的修辞手法分析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通过学生的作文写作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情感态度探讨6.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乡愁》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6.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第七章:文学鉴赏能力提升7.1 分析《乡愁》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节奏等。
7.2 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册《乡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2. 诗歌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注释和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诗歌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余光生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解释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
5.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乡愁》与其它乡愁主题的诗歌,如《登高》等。
(2)学生分析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1)学生尝试仿写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乡愁情感的感悟。
八、作业布置1. 学生背诵诗歌《乡愁》。
2.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乡愁主题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乡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乡愁”,如此浓烈的味道,如此深沉的情感。
这是一种和故乡、和故人、和往事相关的情感状态,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文化。
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课文精读》中,由亿晓倩先生作词,周杰伦先生作曲的歌曲《乡村》成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中表现的乡愁之情打动了许多人的心灵,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故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节有关“乡愁”的主题活动。
一、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发现、思考与认识,以及对于“乡愁”这一情感状态的感受与理解;2.促使学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和文明责任感,增强乡村和社区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乡愁”情感状态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海内外一些有关乡村、农夫等的文化现象。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吸收乡愁情感时,走出自己的视野,探讨乡村文化现象,培养自己与周围发生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 活动一:研读周杰伦的歌曲《乡村》,欣赏中华民乐《清明上河图》,搜集乡愁情感的氛围。
2. 活动二:开设“我和乡村的认识”板块,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乡村的认识,以及自己最不愿意丢掉的东西是什么,这些东西对于乡愁的构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 活动三:和家人一起体验乡村的生活方式,了解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写下对于自己的乡愁情感的感受,以及自己所期望的乡村的未来发展方向。
4. 活动四: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了解社区文化现象。
鼓励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展现自己的文明形象。
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了解社区与乡村的融合,以及文化的作用。
四、活动设计详细活动一:全班展示个人的乡村认识和各自心中的乡愁步骤一:展示乡村认识在课前请同学们准备,自己对于乡村的认识,并准备好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或视频素材。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村认识,展示自己的相关资料,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⑵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2、过程与方法: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⑵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⑶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的时候,你们回想家吗?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两隔,长期不能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余光中那浓浓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着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朗读,整体感知1、听录音磁带范读课文,注意感情基调、语速、节奏、重读。
2、指定学生诵读全诗,看谁读得好,教师作简要点评。
3、全班齐读。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深情朗读,我们体味到了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四、小组讨论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教师小结: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概括了诗人整个人生,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母子分别家愁(亲情)长大后(青年)──夫妻离愁家愁(爱情)后来(中年)──丧母哀愁家愁(亲情)现在(老年)──思归浓愁国愁(祖国情)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的?邮票──写信可寄家愁船票──乘船可解相思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小结:这首诗,诗人借助四个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抒发了自己浓浓的乡愁,子思母念,乡愁可人;夫妻爱恋,乡愁动人;祭母奠土,乡愁感人;愁绪祖国,着笔惊人!所以,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着的主导情感不仅仅是乡愁,还有对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间
学生活动
一、
一导入
二、朗读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三、品味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邮票——母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