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代表人物
• 早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和穆勒(John Stuart Mill)。 • 沃斯通克拉夫特是早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她的代 表作是《为女权辩护》。在这部名著中,她批判了卢梭的女性观。她 的主要观点是:首先,否认女性在理性和理智方面的能力低于男性; 其次,提倡男女两性受同等的理性教育;再次,她认为,男女两性的 道德水准是相同的,都可以对品德做出自由的理性的选择;最后,她 明确提出,两性的价值平等必然会导致两性的权利平等。她认为,理 性是公民资格的基础,理性包含着克服或控制爱情与热情的能力。虽 然她承认女性的性存在,但却坚决认为,同爱情一样,女性的性欲也 必须服从于理性,因此,女性的结婚和生育必须建立在理性的选择之 上。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两个高峰期
• 第一次浪潮(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西方女性主义 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 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 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 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性主义运动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 ,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 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一时期,女性主义还没有 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第一次浪潮运动 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益 。
• 第二次浪潮(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于美国 ,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它引发了女性主义 的理论研究热潮,更多的女性为争取女性在文化 、历史、习俗上的更多自由而投身到这场斗争中 。第二次浪潮基于男女差异与女性主义观点上, 探讨性别歧视在思想、文化与社会的根源与运作 。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文化都把妇女视为 “文明 的敌人”,认为妇女在本质上是与自然 界相 联的,代表自然界中的一切非理性的、 原 始的、反社会的因素。奠定了西方男主 女 次、男尊女卑的二元论思想,女人处于 被 动无权状态。
习俗:日本 韩国把丈夫看作君 主 非洲:割礼 阿拉伯国家:妇女蒙面纱 印度:沙帝 中国:裹小脚
三、女权运动的第三浪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流派)
法国朱丽娅 克里斯特瓦《妇女的时间〉〉,把时间 分为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 欧洲女权主义三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要求在父权制社会中获得同男人平等的权 利。 第二阶段:差异派女性主义,强调性别的差异和女性 的独特性,颂扬女性 本质,并以差异为名否认男性秩 序。 第三阶段:拒绝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提倡三个阶 段的女性主义方法相互融合或共存于同一历史时间之 内。注意女权、女性、女人的统一。
一、基督教文明中的妇女观 在基督教<<圣经>>创世纪故事中, 上帝用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这个女 人,从此规定了女人依附男人的从属地位。 妇女被看成是生儿育女的工具,是诱惑 者。法国文学理论家朱丽娅.克里斯特瓦在 <<中国妇女>>:女人只不过是功能性的, 从属于男性的客体,她只拥有躯体、性,生 殖的物质特性。
《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 贵。” 《礼记 内则十二》:“男子居外,女子居内, 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司马光《训子孙文》“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 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汉代班昭《女诫》: 一诫: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 谓卑弱下人也。 二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三诫: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敬顺之道,妇人之大 礼也。 四诫: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 谓妇德。 五诫: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 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

女性主义理论ppt课件

女性主义理论ppt课件
争取其权益与机会。激励过程帮助案主就其处境采取行动并作自己生活的 主宰,因此鼓励其以自己的语言叙述其自己的故事,经由自身的经验,确 认自己的知觉、需要与感觉,最后以行动解决问题。同时协助女性确认其 愤怒,并清楚而直接表达出来,愤怒与勇气是对案主健康的表达途径,因 为文化中学习来的好淑女形象导致女性压抑无法表达主张。
案例1
在寻求社会支持时,医疗系统(如医院的 医生)、司法系统(如法院的法官与公安 的警察等),则对她的选择与想法产生了 质疑,致使她对自身的想法也产生了怀疑 及困扰。
张女士是当地烟草公司的一名会计,月收入两千多元。丈夫 是当地的一个事业单位的职员,月收入三千多元。俩人于 1985年结婚,夫妻初次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于2003年5月。原 因是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而发生口角,于是,丈夫第一次殴 打了妻子。之后,丈夫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妻子发生口角, 并多次殴打妻子。张女士曾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但法院 没有判离,理由是夫妻感情没有破裂。但一年之后,张女士 在再次遭到丈夫的暴力虐待后,又到法院信访处进行法律咨 询,以准备进行第二次离婚起诉。
02 Part Two 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女性主义三大家: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 主义女性主义
新女性主义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
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 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精神病理学治疗方法强调病理 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强调的是个人的病理而不是社 会情境。
总体而言,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对于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大 体上都归结于他们没有强调社会性别的 “差异”。受困女性 的不同想法被掌权者(专家等)所限制,不能表达对家庭生 活体验的感受的巨大差异。就此方面而言,传统的社会工作 有着其局限性。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论。

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

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内容包括:(1)妇女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压迫是阶级压迫的特殊形式,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实现。

(3)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4)妇女解放长期的历史过程,不仅受生产关系制约,也受生产力水平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

(5)妇女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有伟大作用;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妇女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主要有: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方面、经济体制等)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传递、巩固。

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

社会性别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传入中国。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 角色理论:这一理论涉及女性家庭与工作双重角色问题。 这两种角色一旦发生冲突女性的工作角色往往服从于家庭 角色,女性因此丧失大量工作和升迁的机会,造成女性的 事业动力下降,在女性集中的职业里缺勤率高、精力投入 少,因此,变得价值感降低、收入也较少。
• 动力期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 的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降低 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利。如果某位女 性想反潮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在这种情况 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巩固。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目 录
女性主义的起源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派别 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的起源
•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起源于19世纪末,最早出 现在法国,意味妇女解放,要求男女平等,这一要求 首先表现在妇女要求选举权上。20世纪20—30年代西 方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 活与人们的观念中,妇女与男性仍不平等。女权主义 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利的问 题。所以女权运动着重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强调性 别分析。 •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女权运动,是指为结束性 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 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在对社会关 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性主义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 析以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 与议题。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 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
2、个体的即关系的 女性的自我感建立在她们可以建立和发展关系的
能力之上。关系成长是女性生活中的组织因素,
但是女性的关系在男权社会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 视,只是简单的标签化为具有依赖性或缺乏独立 性。社会工作的聚焦就是女性身处其间的不同关 系,包括社工与案主之间的关系,并且要特别注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吸收了女性主义哲学的思想,强调尊重女性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并希望借助与女性合作的方式,推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不仅为妇女发声,更成为为所有相对弱势群体一方争取权利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方式,它承认服务对象群体作为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能动性,将个人问题认定为公共议题的一部分,通过团体互助,寻求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之道。

社会性别是从女性主义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其主要观点有:(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及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于男性。

(2)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3)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生物角色的延伸。

(4)社会性别的角色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学习来的,它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结构有利于男性,女性是受歧视和排斥的群体。

(6)性别既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也存在于公共生活领域。

(7)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的不认可和挑战。

(8)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身份,它与其他社会身份(如阶层、民族等)交织在一起。

(9)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会结构分析的视角理解人的问题,把女性放在社会分工、地位等级这样的社会处境中理解她们的遭遇,而不能仅从个人或者家庭这样的私人生活处境出发分析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女性主义理论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理论,对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承认并支持女性的力量,认为进行服务时应当深入了解女性案主所处的生活背景。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旨在让更多的人尊重女性,消除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促进我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doc

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doc

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女性主义运动自诞生以来,就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消除两性之间的一切不平等现象,倡导性别和人际间的平等、合作与交流。

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并服务于席卷全球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社会和自身的视角,对当前的学术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所倡导的人性化思想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与教育学科紧密相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显然没有理由拒绝女性主义理论的参与。

女性主义理论中关于性别平等、身份认同、双性同体等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方式方法等范畴研究有共同之处,把女性主义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出发点,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精髓内容和核心观点做出分析,指出女性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一、女性主义理论有助于完善教育对象的性别主体意识受男权文化的影响,男女性别被传统社会定义为不同的身份标签。

女性被定义为柔弱、顺从、附属等特质,这种刻板定义压制了两性(尤其是女性) 的发展,阻碍了自我的主体认知和超越能力的发挥。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一流行语的出现,更是折射出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

主体意识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格的异化和裂变,导致对自我的否定。

受教育者性别主体意识的树立,则有助于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主体性体现人的那种永远不满足于既在的生存境遇而去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价值,以获得一个更新的精神自我的行为和意识的特征。

女性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男权文化认同,首先要树立女性主体意识,唤醒女性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女性主义意识是在被扭曲、被鉴赏的男性目光下自我主体的觉醒,是对男性世界压迫者的抨击和反抗,是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自我肯定,对其在客观世界中地位、意义和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洞悉。

它是激发女性自立自强,发挥自我主动性,直面现实社会,创造美好人生的内在力量。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

女性主义理论全解女性主义理论是指从女性解放的角度,以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理论体系。

女性主义理论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和美国,当时,妇女们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包括投票权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现代女权主义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自由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自由女权主义自由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流派主张个人自由,强调女性的权利和选择,并反对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

自由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利,如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育方式。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和贝蒂·弗里登。

文化女权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女性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角色。

该流派认为,性别是一种文化构建,女性在社会文化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反对女性在文化中的被压迫和边缘化地位。

文化女权主义强调女性参与文化生产,强调女性的文化创造力和独特的女性观点。

代表人物包括贝拉·胡克斯和朱莉娅·克里斯特娜。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该流派主张以阶级斗争为基础,认为性别不平等是一种阶级问题。

更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男性控制生产资料,并在家庭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导致女性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抵消这种不平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强调社会所有制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重新组织。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安格拉·戴维斯和西尔维娅·弗雷德里克。

结论女性主义理论既包括对权利和自由的渴求,也强调文化和社会构建中的性别问题。

不同的流派强调了不同的方面,但所有流派都认为,改善女性的社会和文化地位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和自由。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是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它也继续面临挑战和反对,如反对女性堕胎权利的反堕胎运动。

女性主义(名词解释)

女性主义(名词解释)

沿革
两性平权
两性平等
两性同格
19世纪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 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 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女性主义运动带来了美国和欧洲女性就业率的大幅度上升。1950年代美国婚后女性就业率仅为11%,甚至少 于1920年代。经历了在1960年代、1970年代伴随着带有浓烈地左翼色彩的民权运动而出现的的女性运动高潮后, 1978年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上升到50%。1997年达到61%,在21世纪初头几年的经济繁荣期时,认同“返回家庭相 夫教子”的“选择女性主义”回潮,已婚女性就业率曾经回落到54%,在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因为生 活压力增大所迫,美国已婚女性就业率重新上扬,在2010年上升到69%左右,与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婚后女性就 业率下降到77%的中国大陆已相差不远。
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他们相信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任何一个地方发 生的不公义都是对所有地方公义的威胁。(A threat to 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因此,有些女性主义者通常都会去支持其他社会运动,比如公民权利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 以及最近的父亲权利运动。同时,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如贝儿·胡克斯(bell hooks),批评女性主义运动为白 人女性所把持。女性主义者所宣称的女性不利之处,通常都是西方社会中女性的处境,而和黑人女性生活较没有 关系。这个观念正是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关键点。许多黑人女性主义者会比较喜欢使用女人主义(womanism)这个 名词来表示她们的观点。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她的杂文集首次点出这个名词,亦点出了女人同女性主义微妙 关系的本质。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 性别刻板印象,女性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地位受限
女性主义理论在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方面的贡献

强调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歧视
• 提高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减少性别歧视现象
• 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提供理论支持
关注女性权益,提高女性地位
• 揭示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等方面面临的权益问题
• 为女性争取权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保障女性权益,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 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目标
女性权益的历史与现实挑战
女性权益的历史挑战
女性权益的现实挑战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女性争取选举权和教育权
• 职场性别歧视,女性晋升和发展受限
• 20世纪初至中期,女性争取就业平等和生育权
• 家庭暴力,女性人身安全和尊严受威胁
益的全球性问题
性别差异的平衡
• 加强女性主义理论的实践指导,推动性别平等与女性权
• 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问题,寻求全
益的实现
球化与性别平等的结合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 保障女性在职场பைடு நூலகம்的权益,提高女性职业发展机会
• 关注女性在职场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提高女性在职场环
境中的幸福感
女性主义理论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倡导性别平等,改善家庭关系
关注女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 消除家庭领域的性别歧视,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 倡导女性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提高女性在社会中
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目标
• 促进性别平等,实现人类在家庭、职场、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性主义的理论主张
1.⽬标:⽗权制→⼆元对⽴→权⼒关系
→核⼼:⽡解⽗权制
→托马斯·拉奎尔《性的创造》
⽂化差异
⼥性主义的理论基础
思想-创作-政治运动
1.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经济基础的决定作业、商品剩余价值
2.精神分析 弗洛依德演讲《⼥性⽓质》
3.解构主义→语⾔
⼥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起源:18世纪
Mary Wollstonecraft《为⼥权辩护》
1.第⼀次浪潮(19世纪中期-20世纪60年代)
异中求同
泰勒《⼥性的选举权》
巴霍芬《母权论》
穆勒《妇⼥的屈从地位》
伍尔夫《⾃⼰的⼀间屋⼦》
波伏娃《第⼆性》
朱丽叶·⽶切尔《妇⼥:最漫长的⾰命》
2.第⼆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同中求异 →英美派(实证派)vs法国派(理论派)
法国派:埃莱娜·西苏《美杜莎的笑声》、露丝·伊瑞格瑞《此性⾮⼀》《他者⼥⼈的窥镜》、茱莉亚·克利斯蒂娃《诗性语⾔⾰命》
英美派:伊莱恩·肖⽡尔特《她们⾃⼰的⽂学》《⾛向⼥性主义诗学》《荒野中的⼥性主义批评》、凯特⽶莉特《性政治》、舒拉⽶斯·费尔斯通《性的辩证法》、吉尔伯特《阁楼上的疯⼥⼈》、安妮特·克罗德尼《为⼥性主义批评下定义的⼏点想法》、劳拉·莫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女性主义的理念有哪些?我们是否需要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念有哪些?我们是否需要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念有哪些?我们是否需要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思潮,其主张的核心是平等、尊重和自由。

女性主义强调,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女性应该得到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那么,女性主义的理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我们为何需要女性主义呢?一、女性主义的理念1. 反抗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认为,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包括收入不平等、职业歧视、性骚扰等。

女性应该有权利和能力反抗这些不公平待遇。

2. 倡导女性平等。

女性主义主张,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应该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平等对待。

女性与男性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包括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方面。

3. 强调女性的自我决定权。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拥有自主决定权。

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职业、伴侣、生育和家庭生活方式,而不受到外界的强制和社会压力的限制。

4. 打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女性主义指出,社会上存在一些固化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比如“男子汉大丈夫”、“女孩子要温柔”。

这些刻板印象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女性主义主张打破这些陈规,让人们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5. 关注女性的健康权利。

女性主义关注女性的健康权利,包括性健康、生育健康、心理健康等。

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健康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女性应该有权利接受信息和知识,自主做出有关健康的决定。

二、我们为何需要女性主义?1. 促进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的出发点是促进性别平等,强调女性应该得到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实现了性别平等,才能真正让每个人发挥最大的潜力,才能让社会更加公正和繁荣。

2. 让女性发挥潜力。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女性的权利和地位长期受到限制。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自主决定权,在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

3. 消除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它会给受到歧视的人带来伤害和痛苦。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

一般而言,前两次女性主义思 潮被称为现代女性主义,而产 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三次 女性主义又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 主要观点

第一,它否认任何关于妇女问题的 本质主义的宏大理论。 第二,它力图建构一套女性的话语 权力理论。 第三,它反对二元论,主张多样性 和差异性。 第四,关于标准化或正常化及惩戒 凝视(disciplinary gaze)的理论 。
“我一贯视自立为人生之最大 幸福、一切美德之根基;即便 生活在贫瘠荒凉之地,我也要 寻求自立,哪怕是降低需求。”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第一节:西方女性主义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8月—1918 年11月),西方国家高呼“女权也是人 权”掀起女权运动的狂潮。在女权运动 的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 权、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社会主 义女 权 主义和 激进 主 义女权 主义
20世纪 70年 代后 期
克里斯蒂瓦 后现代 (JuliaK 女 risteva), 塞克瑟斯 权 (Helene 主 Cixous), 伊丽加莱 义 (Luce Irigaray)
女性主义观点
妇女研究理论和妇女运动两个领域,都可以追溯到西 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运动 对妇女和性别的哲学思考。围绕着如何认识妇女所处 的被压迫地位以及如何使妇女摆脱这种压迫。
结果
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 权、财产继承权、受 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 等基本权利
已经认识到父权制在 所有的社会中运行, 它通过教育、文学和 宗教这些手段的强 化,使人们将其对妇 女的压迫和歧视内化 在心灵深处。
唯本论继承了传统女权主义的男女 二元分界,试图在承认男女差异的 基础上消除男女不平等。构成论则 从根本上否定男女二元分界,强调 性别角色的社会性,把男女平等的 主张看成父权制的产物。

简述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

简述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

简述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性主义理论
沃尔夫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启示有三点:
(1)肯定了女性文学有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题材、语言和风格等,并努力寻找妇女自己的文学传统,初步体现了对传统男性中心论文学史观的反叛。

(2)明确提出“双*性同体”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力量一个女性力量。

这种双性和谐合作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保证,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同男性中心的单一标准相对抗,体现了对性别二元对立进行解构的一种最初尝试。

(3)对妇女创作的考察常常注意从经济地位、社会阅历和文化教养入手,认为在父*权制社会中,不仅广泛的生活经验之门对妇女关闭,法律和习俗也严格限制了她们的感情生活,这是妇女创作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种社会学批评,既抨击了男*权中心社会对妇女创作的压制,又在方法论上直接启发了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女性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地位和角色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对性别差异和女性经验的分析,探讨和呈现了一系列核心理论和观点。

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推动性别平等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与观点。

一、性别概念与性别建构性别概念是女性学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它指的是社会对于什么是“男性”和“女性”的理解和定义。

性别概念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而非生物决定的。

女性学认为,性别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中的逐渐习得和内化形成的,而非与生俱来的特征。

性别概念的建构是在社会和文化的环境中进行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是女性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主张性别平等和性别正义,并呼吁消除性别歧视和压迫。

女性主义的观点分为多个流派,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等。

尽管不同流派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重点议题,但它们都关注女性权利、女性解放和女性经验的可见性。

三、父权制与性别不平等女性学研究还揭示了父权制对性别不平等的重要作用。

父权制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它通过规范和规定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导致了男性的优越地位和女性的次要地位。

女性学指出,父权制对于维持社会和性别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女性的权力和自由。

四、身体政治与女性性别女性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身体政治和女性性别的。

身体政治是指对于身体的控制和操控,其中包括对于女性身体和性别的社会规训。

女性学研究将性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通过研究女性的身体和性别,揭示了身体政治对于女性自我认同、性别表达和权力运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女性经验与个体主义女性学关注女性经验的研究是为了揭示女性作为个体的真实体验和独特视角。

女性经验理论关注女性在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体验,强调了个体主义和差异的重要性。

女性学认为,通过关注女性的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理论与媒介研究

第十二章  女性主义理论与媒介研究

4、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发展可以分为两个 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之 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之 后。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大众文化
大众媒体对于女性地位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 大众媒体对于女性地位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女 70年代末 年代初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 年代末80年代初, 性主义研究也从妇女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 性主义研究也从妇女运动、到女性主义通俗文化, 再到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变化。 再到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变化。人们常常把这样 的媒介研究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的媒介研究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1978年 1978年,美国传播学女学者塔奇曼与他人主编 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出版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论文 集,标志着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正式成为传播学研 究的一个分支。 究的一个分支。
2、女性主义媒介文化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 女性主义媒介文化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一种实证主义学术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一种实证主义学术研究方法, 强调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强调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精神分析批评是从弗洛伊德学说理论出发, (2)精神分析批评是从弗洛伊德学说理论出发, 把女性表现为依附于男性。 把女性表现为依附于男性。 (3)意识形态分析主要是运用符号学和阿尔杜 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文本的阅读寻找意义, 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文本的阅读寻找意义, 指出女性地位受制于意识形态。 指出女性地位受制于意识形态。
思考题: 1.什么是女权运动,你觉得女性意识中最 重要的应该是什么? 2.你喜欢《超级女生》吗,你认为超级女 .你喜欢《超级女生》 生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女性意识? 3、从《超级女生》到《非诚勿扰》,我国 、从《超级女生》 非诚勿扰》 电视女性意识的变化?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是指一系列关于女性权利和社会地位的观点、理论和观念的学术体系。

它涉及了对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的探讨与争取。

女性主义理论源自对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反对,试图通过批判和重构现有的社会体制来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保障。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主义理论以不同的形式和理论框架发展,展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历史回顾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和演变过程。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时期,关注于争取妇女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而在20世纪中叶,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揭示了性别歧视的深层结构,并追求性别解放和性别平等。

此后,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强调多元化和包容性,关注性别、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重身份认同的交织。

核心理论观点女性主义理论包含了丰富多元的理论观点和范式,其中一些核心理论观点包括:- 结构性性别歧视理论:揭示社会体制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结构,强调性别是社会建构的产品。

- 父权制批判:批判父权制作为社会组织原则对女性的压迫和限制。

- 后现代女性主义:探讨性别认同、权力关系和文化表达的复杂性,强调个体和主体性的反思与实践。

-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性,指出性别平等与生态平衡的密切联系。

当前挑战与反思尽管女性主义理论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和影响,但在当今社会仍面临种种挑战和困境。

性别暴力、职场性别歧视、性别薪酬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

同时,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女性主义面临着认同、包容和传统文化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代社会中维护女性权益和实现性别平等仍需深入探讨和实践。

未来展望在未来,女性主义理论将继续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

女性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迁,引领性别平等与女性权益保障的发展。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理论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它关注着性别平等、女性权益和社会变革。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全人类男女平等。

主张女性主义的学者普遍认为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家庭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而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背景人为建构起来的。

女性受到压迫,并非由于她们属于某个阶级或处于某种地位而构成的,而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遭遇的。

男性主义是造成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所以女性主义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和男性主义相对的。

女性主义反对认为一个社会应由男性统治,以男性男性中心。

提倡女性在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都理应有资格占据权威的位置,并被认可自己的价值。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宏观理论包括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分析女性独立的社会贡献,及女性在各个领域重要角色。

而微观理论也是门类繁多,如网络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所以造成了两性发展机会的巨大差异。

角色理论:当女性的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发生冲突,女性往往要服从家庭角色,因此丧失了大量的工作和升迁的机会,因此变得价值较低,报酬也较低。

地位期望理论:男女两性在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体时,由于群体对男性的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群体互动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力。

如果某位女性想反潮流而动,群体内的两性都会反对她,敌视她。

这种情况下,性别期望模式得到了巩固。

符号互动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心灵、自我和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和话语制造出来的。

女性往往在社会教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社会对男尊女卑的符号定义,于是遇事常常会自责,取悦和讨好男性以避免惩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性之间的巨大差别。

虽然女性主义理论千差万别,但是在一点上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男权制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恒的,它是人为建构的,是可以改变的。

在女性主义思想史中,被列为女性主义奠基作品的共有七部:较为突出的第一部是Christine de Pizan的The Book of the City of Ladies女性之城,1405出版。

(完整word)女性主义理论

(完整word)女性主义理论

一、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一词起源于 19 世纪的法国.虽然自古以来女性已处于边缘地位,但随着三次女权运动浪潮的催生,大众才逐步意识到性别区隔的矛盾与不公义.西蒙娜·德·波伏娃(2004)在其著作《第二性》中表明了性别是后天制约的,而不是天生自然而成的,女性被视为“他者”,其地位是因男性主体的关系来定位的。

“被动"、“依赖”,甚至“臣服"被塑造成女性的“应然”特质,造成了女性在历史上的边缘地位。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将女性反抗的声音第一次全面地正式地引入到政治生活中,在此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众多被唤醒的女性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争取政治权利、教育权利、工作权利到批判及反抗父权制意识形态压迫,对以性别压迫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抗.第一波运动中出现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非常重视女性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其基本立场可以被表述为一种社会正义的立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获得平等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其主要目标就是为女性争取到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即在现有社会结构之内为女性争取男性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之后的激进女性主义开始用父权制来描述男性对女性的系统压迫,通过这套话语体系,女性被被严格限定在家庭中的妻子、母亲的角色。

激进女性主义革命性地提出了一个口号“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女性经历的困扰和痛苦不只是个人生活的苦难,更是性别关系的权力压迫下的结果.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还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后者认为,女性问题在工人运动、社会民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将得到根本的解决。

女性解放最主要的途径是进入社会主义劳动市场.对女性参与有薪工作的提倡首先建基于对家庭神圣性的破除,这让女性从从属地位走出来,并显示出了家务劳动对于家庭利益的价值。

而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出现则对之前的女性主义有了一个颠覆性的冲击.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女性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人物:沃斯通克拉夫特,泰勒,穆勒
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标志,以男女平等,所有人都有权实现个人自由为最终 目标。 运动结果:欧美妇女获得了选举权,财产继承权,受教育权和经商权等基 本权利 但是在选举权运动胜利之后,失去了明确目标,女权运动戛然而止。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反女权主义逆流嚣张。
代表流派: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杨晶晶
1. 性别分析:女性运用其经验、需要,及其关心的事进行了解与分析 ;
2. 性别歧视:对女性及其性别角色之刻板印象,导致其行为与态度上对女性之 差别待遇 ;
3. 异性恋主义:认为异性恋为优越与对的 ; 4. 女同志:女人性与情感上偏好女性 ;
5. 女性物化:专注在女体与性感吸引视之为物体般 ; 6. 人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人的问题需回到环境脉络思考。此环境脉络为男 女不平权,需经由社会行动改变,人的问题为政治问题 ;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主要观点: 1、女性受压迫有着深刻的阶级根源 2、无偿的家务劳动构成了妇女压迫的物质基础 朱丽叶特· 米切尔《妇女的地位》 3、反对强调男女两性的区别 4、为妇女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和阶级斗争
局限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一个矛盾的混合物。因为它过度强调阶级利益,忽 略同一阶级中的性别关系,忽略了不同国家、种族之中妇女的差异。
传统社会工作中家长制的专家与案主关系 • 强调专家知识的作用,不看重案主的知识 •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强调女性独一无二的经验
传统社会工作中的公私二分法 • 传统的社会工作者习惯认为妇女和儿童受虐待只 是个人问题而不是公共问题。
• 服务的受益方,没有把女性的群体福利放在重要 位置,仅仅停留在个体女性层面。
精神病理学治疗方法强调病理
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强调的是个人的病理而不是社 会情境。
总体而言,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对于传统社会工作的批判大 体上都归结于他们没有强调社会性别的 “差异”。受困女性 的不同想法被掌权者(专家等)所限制,不能表达对家庭生 活体验的感受的巨大差异。就此方面而言,传统的社会工作 有着其局限性。
女性主义与社 会工作的张力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的 批判以及社会工作的自我反思

表 1.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忽视女性需求 2.传统社会工作中家长制的专家与案主关系 3.传统社会工作中的公私二分法 4.精神病理学治疗方法强调病理
案例1
张女士是当地烟草公司的一名会计,月收入两千多元。丈夫 是当地的一个事业单位的职员,月收入三千多元。俩人于 1985年结婚,夫妻初次发生家庭暴力事件于2003年5月。原 因是妻子怀疑丈夫有外遇而发生口角,于是,丈夫第一次殴 打了妻子。之后,丈夫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妻子发生口角, 并多次殴打妻子。张女士曾到法院起诉,要求离婚,但法院 没有判离,理由是夫妻感情没有破裂。但一年之后,张女士 在再次遭到丈夫的暴力虐待后,又到法院信访处进行法律咨 询,以准备进行第二次离婚起诉。
各流派的差别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框架是理性与感情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点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关注资 本主义阶级社会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关注女性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问题; 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自然与文化的问题,关注对女性的暴力、性、生育 等问题
03
Part Three
案例2
案例2
个案二则得到了外界的支持 ,由此,她也坚定了离婚的 决心。
凌女士,大学毕业,在一个外贸公司工作,与丈夫结婚已有8 年。案主自诉婚后与丈夫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可是最近两年, 夫妻一吵嘴,丈夫就动手打她。而案主的丈夫是公务员,中专 学历。不过,在这个家庭中,妻子的经济收入与学历均要高于 丈夫。案主自诉,她赚的钱比丈夫多,丈夫心里就不平衡。如 此,凌女士进一步分析说,丈夫的施暴行为,完全是大男子主 义所致。同时,案主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她离婚,认为这样的丈 夫不值得留恋。
女权思想的产生
全世界第一位女权主义者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法国女作家克里斯提娜· 德· 皮桑,《妇女之 城》。 民主、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直接推动了女权思想的传播 1791年,法国的阿伦普·德 · 古杰 《妇女和女公民权力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妇 女权力宣言,标志着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和运动正式开始。古杰以“丧失了女性应有品德 的阴谋家”的罪名被送上了断头台。
女性主义与社 会工作的张力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的 批判以及社会工作的自我反思

表 1.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忽视女性需求 2.传统社会工作中家长制的专家与案主关系 3.传统社会工作中的公私二分法 4.精神病理学治疗方法强调病理
传统社会工作服务忽视女性需求
• 家庭的整合性和统一性
• 不利环境中的弱势群体 • 分析女性问题时,流于个人化,过于功利性
女性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运用
兼容性
张力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发展的时间过 程,及发展原因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 特点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和工作方法
传统社会工作与女性主 义社会工作的对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女性主义社会 工作的兼容性
一.对于差异性的强调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经验的重要性与多样性 社会工作强调案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二.对于公平正义的承诺 批判的女性主义理论为社会工作打开了更宽阔的理论视野,帮助社会工作者 认识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不仅是有关妇女的社会工作,更是与性别生产和再 生产有关的认识过程和改变过程,这与社会工作自身对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 的承诺一脉相承。 三.女性议题的一致性 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放在理论的中心议题中,社会工作向来也包括服务女性 的内容,两者在工作内容上具有共同的使命。
运动的规模和特色: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70年代末期,仅 英国就有9000多个女性协会,美国、加拿大涌现出了大量女性组织。 争论重点: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 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代表流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
第三次浪潮
局限
1、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种类的压迫,尤其不承认阶级压迫的存在。 2、在两性关系上采取及其宽容的态度,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去最求“性自由”的 观点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3、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两性平等要求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忽略了两性的 生理区别 4、仍旧以男性的规范为标准,要求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忽略了女性品质所特有 的价值
凌女士,大学毕业,在一个外贸公司工作,与丈夫结婚已有8 年。案主自诉婚后与丈夫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可是最近两年, 夫妻一吵嘴,丈夫就动手打她。而案主的丈夫是公务员,中专 学历。不过,在这个家庭中,妻子的经济收入与学历均要高于 丈夫。案主自诉,她赚的钱比丈夫多,丈夫心里就不平衡。如 此,凌女士进一步分析说,丈夫的施暴行为,完全是大男子主 义所致。同时,案主的家人也非常支持她离婚,认为这样的丈 夫不值得留恋。
争取其权益与机会。激励过程帮助案主就其处境采取行动并作自己生活的 主宰,因此鼓励其以自己的语言叙述其自己的故事,经由自身的经验,确 认自己的知觉、需要与感觉,最后以行动解决问题。同时协助女性确认其 愤怒,并清楚而直接表达出来,愤怒与勇气是对案主健康的表达途径,因 为文化中学习来的好淑女形象导致女性压抑无法表达主张。
正确解读女性\女权主义(feminism):
女权(woman’s rights): 一切女性身为人类的完整权利
01
Part One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产生
被歧视的女性
亚里士多德 女性之为女性是因为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性幸福的工具 尼采 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美国《独立宣言》在宣布人人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an,公 然将人口半数的女性排除在“人”和“人权”之外。
1792年,英国的玛丽 · 沃斯通克拉夫特 《女权辩护》是人类史上,也是妇女 运动史上第一部站在妇女立场上来研究妇女权利的理论著作,奠定了她在 女 权主义思想史上先驱者的地位。她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 痛心,主张女性的权利 应该与男性的权利平等。
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出现了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斗争的主要目标是获取 妇女的参政权。 泰勒《妇女的选举权》 穆 勒《妇女的屈从地位》
20世纪70年代后期
代表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 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个崭新的流 派,有人称之为女性运动的第三次浪潮。
背景:6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和将男女二元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使无数家庭 破裂,艾滋病泛滥。女权主义者开始反思,特别是在消除男女二元对立方面,形 成了“温柔的女权主义”“绿色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在法国首先兴起,1968年这一思潮出现在女性 主义之中。 1、挑战关于解放和理性的宏大叙事,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应当对我 们的社会合法性所建立的法则和原理作重新的审视。认为所有其他女性主 义理论都是以偏概全,没有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反对二元,提倡多 元的模式。 2、反本质主义的社会建构,反对性别二分和性别不平衡;而且反对性别概 念本身,反对性别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
第二次浪潮
20世纪60-70年代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从属于男性的基础。 运动中心:由欧洲转移至北美 主要目标: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认为当时女性虽然有了选举 权、工作权和受教育权,但是表面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 标志性开端:贝蒂· 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 运动的“圣经”:波伏娃的《第二性》
案例1
在寻求社会支持时,医疗系统(如医院的 医生)、司法系统(如法院的法官与公安 的警察等),则对她的选择与想法产生了 质疑,致使她对自身的想法也产生了怀疑 及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