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以色列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以色列医疗卫生体制考察报告
以色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比较健全,管理运行高效有序,有效地保障和维护了公民健康福祉,政府、居民和医生都比较满意。以色列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其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精细化管理经验对我国深化医改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以色列医疗保险制度1948年开始实施,在1995年《国家健康保险法》实施前,居民是自愿参保,覆盖人群只有50%左右,基金来源不稳,使用效率不高,经常发生负债运行。1995年政府出台了《国家健康保险法》,使医疗保障制度有了法律保障,很快覆盖到全部以色列居民。国家健康保险资金来源有三个:参保人缴费、国家预算、疾病基金直接收入。2004年,三个渠道的比例分别为50.4%、44.2%、5.4%;到2013年变为52.9%、40.7%和6.4%。由此看,以色列政府在医保筹资中的责任有减少的趋势,而个人正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但居民个人看病负担比例很低(约为7%),而且也获得了较高质量的服务。因此,老百姓总体满意,达到90%以上。可见,经济发展水平上去后,老百姓还是愿意花钱购买物有所值的服务。
以色列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所有以色列公民必须参加,年满18岁居民要按收入比率缴纳健康保险费。一般来讲,个人每月缴纳医保费占工资收入的3—5%,对收入高的群体设定了封顶线,最多只能缴纳全国平均工资的4倍;职工所在单位按1:1比例缴纳。退休人员、失业者和享受福利待遇的人员每月只需交纳100以色列币;未满十八岁的居民、不外出工作的已婚妇女和未满一年的新移民免缴。总的筹资理念是收入高缴费多,收入低缴费少,富人帮助穷人,促进了公平公正,也建立了稳定的筹资机制,做大了基金盘子,形成了规模效应。
以色列健康保险运行实行管办分开,公平竞争。根据医保法,政府授权独立于各部委
的nii(国家医疗保险机构)统一管理收取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同卫生部门制定统一的医保相关政策。具体经办服务则委托给4家有资质的医疗保险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每季度公开基金运行情况,接受nii、卫生部和公众的监督。公民根据每家公司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情况决定下一年度选择参加哪个基金公司,公民医保账户可自由“转会”。这种做法既有利于促进经办机构提高服务水平,也适应了人口流动的需要。nii根据每个基金公司参保人数进行拨款,同时考虑参保人的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址,基金公司参保人中,老年人、已婚孕龄妇女以及居住在城市郊区的人群所占比例高的,拨付基金时给予倾斜。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以色列有46家综合性医院,2000多个社区诊所。46%的医院由政府直接举办,30%属于医保基金经办公司,16%属于非政府组织和一些宗教组织,私立的很少,只占8%。以色列每千人口医生数是3.3,床位数1.9。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是2.06名,低于以色列,床位数为4.55张,远高于以色列。与其他国家比较看,以色列卫生投入和产出比是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所有的医疗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布局,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一是医疗机构层级和功能较为清晰。有四类:初级保健服务,主要是社区门诊,50%由卫生部直接管理,其余由卫生部拨付资金给其他机构管理。社区门诊主要是为居民提供便宜、便捷的小病、常见病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综合医院诊疗服务,主要是指一些大病和疑难杂症。一般而言,住院患者不可自行挑选专科医生,只能到排班表分配的专科医生处就诊。急救医疗服务,以色列各大医院急诊部、紧急医疗服务中心和夜间医疗服务中心提供急救服务。康复医疗服务,主要是由大医院转诊出来的患者,费用由医保和个人共付。
二是医疗机构间建立了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类似于我国一些地方正在推行的“医联体”。各医院之间、医院与诊所之间甚至是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都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我们考察的meir医院是以色列最大clait医保基金会直接举办的综合医院,其下属有8个社
区医疗服务中心,26个大诊所,152个初级卫生保健诊所,形成了很大的医疗联合体,服务人群61.2万人。在医联体内,实行统一的法人治理机制,医生可以自由流动,设备和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覆盖的人群大都在医联体内有序就医。我们感觉医联体就像一个大的加工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像个车间,之间分工明确,形成了工作流水线,运转有序高效。医院床位设置比较合理。meir医院是以色列最大的医院之一,床位数为750张。他们认为,医院规模过大,床位太多难以管理,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据了解,美国医院床位大都保持在300—500张,很少超过1000张。
三是根据疾病谱及医疗费用规划建设医疗机构。在以色列,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中,5种慢性疾病占用50%以上的医疗费用,根据这一情况,卫生部专门规划建设收治老年病和慢性病的医疗机构,大大减轻综合医院负担。
四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在行政区域内建立中心实验室,所有医疗机构都可以使用。这既节约了政府的投入成本,也确保各医院对检查结果互认共享。
五是把各种卫生投入集中起来,基本建设、价格管理、资金使用由卫生部门统筹安排,通盘考虑布局医疗资源,这种设计使以色列很注重预防保健的投入,这种谋全局、管长远、算大帐的做法是以色列医疗卫生投入绩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看,以色列医疗资源规划布局综合、精细、科学、专业,特别是统筹考虑了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的变化,立足当前、注重长远。而我国往往侧重于医院规模和床位的扩张。
(三)分级诊疗制度完善。以色列对患者就医流向进行严格的管控。30年前,患者看病也都挤到大医院。医保制度建立后,就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引导病人到基层首诊,病人遇到医疗问题,首先看家庭医生,如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到上级医院就诊,会为病人出具推荐信,没有家庭医生的推荐信,病人是不能到大型医院就诊的。据了解,如没有家庭医生预约,
到大医院看病的门诊费高达1000多以色列币(折合人民币约560元)。同样,危重疑难病人在大医院诊治后必须转到社区继续康复治疗。这种严格的转诊制度和有序的病人流向,避免了社区门诊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弊病。由此看,医保在推进以色列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当然,以色列分级诊疗制度有很好的基础。一是依靠家庭医生,以色列全国有10000名家庭医生,平均700人就有1名家庭医生,而我国每万人口只有1名全科医生。目前,以色列全国医生14.6万人,57%在医院,28%在社区诊所。二是通过利益引导大医院专科医生到社区诊所为居民服务。以色列大医院有许多兼职专科医生,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合同获得额外报酬,其收入都高于全职医生。所以,医生大都愿意到社区服务,但兼职医生的条件要求也很高,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我们考察的meir医院有600名医生,只有100名符合要求与社区签订了合同,每周少则一天,多则三天到社区或诊所执业。
(四)人才培养和薪酬制度健全。以色列医学人才培养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周期长。以色列医学生培养是非常严格的,完成四年制大学本科后才能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学制为七年;毕业后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还需通过临床专科考试。一般来说,一名医学毕业生获得独立执业资格,都得在35岁以后,有的甚至40多岁。二是重视家庭医生培养,每所医学院校都设家庭医生专业。大学毕业后,如想成为家庭医生,还要经过四年的住院医生培训,经两次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家庭医生行医执照。三是注重医学实践。以色列医学生在校学习七年,有三年临床见习,一年临床实习。这种培养方式,确保了每一位医学生几乎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教育,保证了医生队伍整体素质。而我国医学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教育周期长短不一,培养模式千差万别,结果导致了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差别很大。
以色列执业医生整体收入水平比较高,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从医。医生薪酬一般由政府、医保机构和医生工会协商确定,收入水平是社会平均工资的2倍以上,医院收入中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