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教案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教案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
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
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
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范文(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难点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生:火烧圆明园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
这是什么战争?【讲授新课】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生:反帝爱国运动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
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生:帝国主义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二、经过(1900.6~8.)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2、统帅:西摩、瓦德西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
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3、廊坊大捷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众在列强侵略和剥削的压力下,特别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顽强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了初步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事件。
但学生对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两次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
2.难点: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短视频,让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历史史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击八国联军》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以及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文字,展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妥协以及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理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认识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争中的具体细节、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战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次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史实。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3.讨论法:学生探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情景模拟法:模拟战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案(大全五篇)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案第四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的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重点和难点:《辛丑的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一、八国联军的入侵: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2、八国联军的入侵:(1)组成:(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
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
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
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
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
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
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
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
”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
罗荣光严词拒绝。
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史实;义和团运动口号及其局限性;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要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如何兴起的?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本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二)、讲授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胡作非为,配合外国的侵略活动的猖獗,中华民族和外国侵略势力矛盾尖锐。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清政府态度: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于是,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北京。
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优秀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并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视频短片,教师设问,寻机引入新课)(板书)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师设问过渡)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它们为什么要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得从教材第一子目说起。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本目为阅读课文,教师提出如下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可)1.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2.后来义和团又提出了什么口号?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说明了说明问题?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说明问题?(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
便于1900年6月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主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目标:1.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背景。
2. 分析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3. 探讨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教案时长:2课时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影像素材,介绍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历史背景和运动过程。
侧重介绍义和团对外国势力的抵抗行动,以及清朝政府的态度。
2. 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原因和经过。
重点介绍八国联军的构成和入侵中国的地区。
3. 教师可借助PPT、图片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步骤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例如:对中国社会民众的影响、对中国政府的影响、对外国势力的影响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步骤四:总结和展望(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家的挫折和觉醒。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意识?步骤五: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并提出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建议。
教学资源准备:1. PPT和多媒体设备。
2. 图片和影像素材。
3. 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问题。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 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口头报告。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教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过程及后果。
三、教学难点1.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义和团运动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它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何关系?2.讲解义和团运动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民族危机、外国侵略、教案问题等。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从山东兴起,发展到北方,波及全国。
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讲解战争起因:义和团运动对外国使馆和传教士的攻击,引发八国联军侵华。
讲解战争过程: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讲解战争后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
4.分析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性质,触动了列强的利益,导致八国联军侵华。
5.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分析: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为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6.小结强调历史教训,教育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祖国。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线。
2.思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
教材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到抗击八国联军,再到最后运动的失败,全面展示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在外敌侵略面前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义和团运动这样的特定历史事件,他们可能还存在着许多疑问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
2.掌握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
3.认识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和结果。
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论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和结果。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 historical events,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师: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复下列问题。
师:指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归纳内容,系统知识。同时,从内容中引申出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师:提示学生主要从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的结果以及影响等方面进展分析。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络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拟、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清朝末年,我国有4.5亿人口。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有一个,赔款数量到达了4.5亿两,意在让每一个中国人赔一两白银。这是哪一个条约呢?这个条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签订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寻找答案吧。
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问题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阅读教材第三段。找出义和团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应怎样正确认识这个口号?
篇章二:抗击八国显英雄——抗击八国联军
【问题1】八国联军侵华
阅读教材“抗击八国联军〞一目,
观察第三十三页?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录?图片。答复:〔1〕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什么?〔2〕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概括答案:〔?南京条约?等,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任务】
教
学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案【本节重点知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及其评价;3、义和团运动发展的标志及其主要原因、影响;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战斗;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历史意义;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统帅及主要罪行;7、《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个数)、内容、危害、影响。
【知识结构】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1898年)、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空前严重。
②主要原因:各地人民的斗争——19世纪末,洋教遍布;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教会活动更加猖獗,肆意欺压百姓;官府“”,民冤难伸;强占进一步刺激了民众。
2、标志:年首领在冠县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3、影响:年义和团斗争蔓延到、许多州县;的名称被普遍采用。
4、口号:“扶清灭洋”——评价:①进步性:具有的性质,反映了当时与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扶清”有利于争取;“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斗争。
②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的警惕;“灭洋”带有的色彩。
5、结果:山东巡抚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接原因:要求尽快扑灭义和团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899年)、原因:①年春,、的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地区②慈禧太后对义和团的策略由“”改为“”,默许义和团,企图。
2、标志:义和团进入、。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时间:年2、战役:①、阻击战——侵略军遭受重创,逃回。
②天津保卫战:清军将领阵亡,陷落;侵略军成立,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③进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战斗:A、原因:外国侵略者在城里枪杀战士;B、影响:对外宣战;义和团运动达到。
3、结果:义和团运动失败了①失败原因:在逃亡途中命令“铲除”义和团,联合绞杀义和团。
②历史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狂妄计划。
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优秀教案范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
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新课导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新课探究】一、义和团运动教师:(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或让学生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相应)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学生: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教案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课程名称:新川教版第三单元第7课,第38-42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故事;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记住《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收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暴行资料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搜索、下载、整理信息及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课程类型:新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形结合法、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刚刚讲了戊戌变法,它是属于哪个阶级的改革?(资产阶级)面对中华民族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分别做了哪些事?结果如何?(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
结果都失败了。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了解到,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小结:
本课注重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在本课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教师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只要是学生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都尽量让学生来回答,在不断讨论争鸣的过程中,尽力地启发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被不断地调动。
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本课设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讨论,比较、归纳,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挖掘、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列举“八国联军的暴行”,归纳“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表格,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从课堂效果看,基本落实了目标要求。
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收集资料不足,全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学生只停留在是非层面,缺乏多因素的考虑,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