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浅谈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摘要: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异义互补,合而见义”。
互文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类型。
运用互文可以整齐句式,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感;可以丰富诗文的表达内容,深化句意;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气势。
阅读使用了互文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做完整理解,否则会割裂文义。
关键词: 互文对举诗文修辞互文,又叫“互文对举”,“互文见义”,就是在一篇作品连贯的语句中,上下文各省略一些字词,使它们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共同表达完整的意思,阅读时必须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理解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互文被广泛运用到古代诗词文赋的创作中。
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和杜牧《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两句,可谓运用互文的经典之作,备受世人推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与“汉”对举,“秦时明月”省略了“汉”字,“汉时关”省略了“秦”字;“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烟”与“月”对举,“烟笼寒水”省略了“月”字,“月笼沙”省略了“烟”字。
“秦”与“汉”、“烟”与“月”互文见义。
互文可以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类型。
一、当句互文,即出现在同一句话里的互文例如:(1)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曹丕《燕歌行》)(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3)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贺《李凭箜篌引》)(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杜牧《阿房宫赋》)(5)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仲淹《登岳阳楼记》以上所举都是当句互文的例子。
前面提到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和“烟笼寒水月笼沙”两句也属于当句互文。
它们都是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在一句话里的上下文中。
例(1)中“群燕”与“鹄”互文,即“群燕与鹄辞归南翔”;例(2)中“主人”与“客”互文,即“主人客人下马在船”;例(3)中“老鱼”与“瘦蛟“互文,即”老鱼瘦蛟跳波与舞”;例(4)中“朝”与“夜”互文,即“朝夜歌,朝夜弦”;例(5)中“岸”与“汀”互文,即“岸汀芷,岸汀兰”。
木兰诗的互文句
木兰诗的互文句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
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分析王合义(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互文”现象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
“互文”的特点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使文字简炼而意义完备,字有限而内涵丰富。
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容易产生误解,应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关键词]互文修辞方式现象分析“互文”现象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常见修辞方式。
所谓“互文”就是参互见义,指两种事物在意义范畴上由上下文中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汉儒解经时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郑玄在《礼记注》中称之为“互相备也”、“文互相备也”、“互言之也”、“文相变也”、“互辞”、“互文”、“互其文”、“互相足”、“互相明”、“互相成”、“互相挟”、“此互文以相见耳”等,虽用语不同,然实为一事也。
唐人解经继承了汉儒传统,或称“互文”,或称“互言”。
贾公言在《仪礼注疏》中明确解释互文现象:“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又云:“凡言互文者,各举一事,一事自周是互文。
”清?俞樾在其《古书疑义举例》一书中将此类现象归为“皆互文以见义之例”、“亦参互以见义也之例。
”总之,历代的训诂学家遇到前人诗文中的一些词句,觉得从一句话本身去索解,显得窒碍难通或文义不周备时,常改从上下文或相对的两句话来考察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把彼此结合起来,参互见义,获得了圆满的解决。
由于“互文”具有“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的特点,使后世读者容易产生误解。
如:一、名词“互文”之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若理解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隘”就错了。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九》中解释道:“备胡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互文也。
”该句是说明月照关塞的景象,从秦到汉直到诗人眼前都是如此。
2、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并非烟只笼寒水而不笼沙,月也并非只照沙而不照水.该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濛濛水气和淡淡月色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互文性”阅读理论视野下的古诗词
|文|陈晓兰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很多,旨在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古诗词诵读”栏目,一共选编了10首诗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些诗词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古诗词。
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能理解编者编写的意图,还在采用“单篇教学”的方式,一篇一篇地进行讲解,使得阅读“低效化”“空心化”。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采用“互文”关联的方式,整合文本,提炼主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解与运用,从而体会古诗词的深刻内涵。
下面,本文结合这10首古诗词,运用“互文”关联的方式,从文本整合、语言品味、活动开展三个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捕捉“互文”联系点,进行文本整合“互文性”教学强调围绕同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多角度的探索。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古诗词的意象、主题、情感、体裁等写作特色,寻找一个核心议题,进行文本组元,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首先,巧设核心议题,整合文本。
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是议题的选择。
一个好的议题是群文阅读的出发点,也是支撑整个阅读教学有序开展的支撑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文本的文体特质,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头脑风暴和值得探讨的议题。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10首古诗词,分别为《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
笔者执教的时候紧扣诗词中的“象”,确定了“多情多意之意象”的议题,要求学生梳理出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其内涵和情感。
其中,“水”“花”“雨”三个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作者不同的情感。
围绕大的议题,笔者又设立了小的议题,如“听花语”等,要求学生梳理出相应的诗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并且将之编辑成册。
其次,紧扣时空变化线,整合文本。
编者将这些诗词放到一起可谓别具匠心。
古诗文中的互文、合文和变文
古诗文中的互文、合文和变文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都会涉及到文言文修辞问题,理解它们特别是互文、合文、变文三大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包括成语),把握文意,鉴赏评价作品特色等,平时的学习不可忽视。
一.互文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
例如: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即:朝夜歌弦,意即:从早到晚唱歌弹弦。
这既描写出了阿房宫的歌舞之盛,又点出灭亡后六国后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成了供奉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
这是“单句相互”,即“本句互文”。
其它又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过秦淮》),“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成语中也不乏其例,如“南来北往”、“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偷梁换柱”、“粗枝大叶”、“狼心狗肺”、“抱子弄孙”、“雕梁画栋”等。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这是杜甫为好友崔明府(明府,唐代官名,即县令)来访而作。
这两句前后映衬衫映衬,情韵浓厚。
全联意思是:花径不曾为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
上下两句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拼合,是对句互文。
其它又如:A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D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王勃《滕王阁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桃符”,本来是一个词,即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后来在上面贴着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本句中“桃”与“符”分置两处,要把它们拼合起来才可理解。
句意是:总把新桃符换旧桃符。
这是把一个词分开放在两处,构成互文。
总之,互文是由于受到句子字数或格律等限制而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开放在两句之中,理解时必须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做到前后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通畅明白,意思完整。
参互成文,互文见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句解析
参互成文,互文见文——课本古诗文中的“互文”句解析作者:李弗不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4期古诗文中哪一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很明显,就是“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叫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人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懂得或不注意互文的手法,翻译古诗文句时就很有可能出错,或翻译得不准确。
如有人曾经这样翻译“主人下马客在船”:送行的主人刚刚跨下马背客人就已经在船上准备离去了。
很显然,这种翻译是违背生活现象和事理逻辑的,哪有送行的主人不和客人同步而滞后那么多的呢,岂不失礼?正确的翻译是:主人客人一同下马一同上船。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只有懂得了这一点,才能准确翻译。
使用互文手法的古诗文句,简直是俯拾即是,有时在同一篇课文中都大量存在。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就非常多:去国怀乡(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日星隐耀,山岳潜行。
(日月星辰的光辉消失了,山岳也隐藏在阴霾之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上边雕刻有唐代和现代名人的诗和赋)在古诗文中,互文的形式一般有以下五种类型:一、短语互文。
如:①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②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解析】①“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香冽”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②“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二、单句互文。
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②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解析】①实际上就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古代诗文鉴赏中的互文,比兴与铺陈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我们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
”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互文性解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互文性解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顺宏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9年第12期古诗词是我国特有文化,以精简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展示丰富的内容,提升阅读者思想水平。
在当下,古诗词教学也变为重要的一部分,互文性解读教学手段在此方面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本文,扩展眼界,那么如何开展互文性解读教学,是當前教育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通过学识积累,建立互文视野在课堂中利用文本互释和课外扩展的形式,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教师和学生互文视野,增强语文学识积累。
1.多形式文本互释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入多元异质性文化,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本质,将古诗词和同等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开展互文赏析。
如《天净沙·秋思》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其大意后,要求其改写,从古诗文变为诗歌形式,培养其诗词想象能力。
有的学生将“古道西风瘦马”改写成“古老的栈道上,西风紧吹,这时来了一匹瘦马”虽然将其中要点都展示出来,但最终意境却不如原诗句,束缚了读者的想象力。
要让学生明白,古诗词的改写首先要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意境,当学生充分掌握这两点后,自然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2.开展课外隐性课堂开发和利用学生周边环境中含有教育性因素的资源,潜移默化熏陶学生文化素养。
隐性课程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校园中的文化,周边自然环境和本地人文景物等。
如面对教材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公园中,通过所见所闻,回忆起有关诗句,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带领学生在雨后的秋日欣赏公园景色,感悟作者情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带领学生在傍晚观察风景等。
通过一草一木,唤醒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和学习,进而在互文性解读的沟通中,迁移古诗词语言。
另外,教师还在班级中定期举行诗词赏读交流大会,或者举办经典诗词诵读活动,通过对诗词的吟唱和创新,陶冶性情,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并在系统的学习后,建立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情感,更加积极参与到互文性解读教学中,唤醒学生互文意识。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互文性文本解读分析
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文本是一种常见现象。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性质。
在古诗文教学中,互文性文本的解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首先,互文性文本的解读需要关注文本与文化、历史的联系。
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与《望岳》就是两首典型的互文性文本。
《登高》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与《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相呼应,体现了唐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通过对两首诗的比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境界。
其次,互文性文本的解读需要注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例如,东晋谢灵运的《咏鹅》与唐代骆宾王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以写鸟或草原为主题,十分类似。
然而,《咏鹅》是一首轻松幽默的诗,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是一首悲壮感人的送别诗。
通过比较两首诗的差异,可以深入剖析不同诗人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手法。
另外,互文性文本的解读还需要关注文本内部的自我呼应。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既是写草的生命之短暂,又是流露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这句诗又恰好呼应了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两位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描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上所述,互文性文本的解读分析是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比较和归类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可以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诗人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浅谈中学古诗文中的互文
浅谈中学古诗文中的互文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学生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直译为“将军身经百战死去了,壮士经过十年的战争回来了”,将“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直译为“秦朝时的明月汉朝时的边关”。
甚至还有学生发问,既然将军都战死了,壮士都回来了,那谁还愿意去做将军呢?秦朝时期的边关和汉朝时期的明月又去了哪里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不理解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
下面就笔者粗浅的认识谈谈中学古诗文中的互文现象。
互文是一种修辞方法,在古诗文中经常被运用。
其基本特点是在连贯的语言里本当连起来说的两种事物或两个词语,上下文各出现一个而各省去一个。
互文就其结构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在同一句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交错,相互补充。
如“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与“怀”、“国”与“乡”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理解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而不是理解为离开国都,思念家乡。
又如“朝辉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朝”与“夕”、“ 辉”与“阴” 相互交错,相互补充,理解为早晨和傍晚有晴有阴,景象千变万化,而不是理解为早晨有晴傍晚有阴,景象千变万化。
其二,双句互文形成对偶。
所谓双句互文,即在上句中隐含有下句要出现的词语,在下句中隐含有已在上句中出现的词语,且上下句形成对偶。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理解为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上句中隐含有“恨别”“ 鸟惊心”,下句中也隐含有“感时”“ 花溅泪”,而不是理解为感慨时政使诗人对花流泪,离别亲人使诗人闻鸟惊心。
而且上下句也形成了非常工整的对偶。
又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上句中隐含有“往来”与“无白丁”,下句中也隐含有“谈笑”与“有鸿儒”,上下句形成了非常工整的对偶,可理解为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运用互文手法的古诗词
互文手法运用如下:
朝晖夕阴.《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例子(3)《木兰诗》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例子(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毛泽东(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
是互文.)例子(5):《观沧海》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例子(6):《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与“燕山”互文)例子(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不因为外部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例子(8)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例子(9)酸儿辣女.。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
xx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木兰诗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有: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xx,对镜帖xx.”【互文修辞手法简介】一、什么是互文,它有何特点?互文是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所谓互文,指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将它拆开,分别放在两句中(多数情况是这样,有时也放在一句中),在理解时应前后拼合,才能正确理解语意。
其特点是上下文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的语言形式多为两句式,也有其他句式,但极为少见。
在具体的使用中,互文能使文字简洁、含蓄、生动并加强语气;也能使语言表达具备形式美和音乐美,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二、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互文修辞现象?互文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二是在成语中的运用;三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援例时主要以中学阶段学习的篇目为主,并辅之以少量课外的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文。
1、互文在古诗中的运用。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辞》)(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4)旦视而暮抚。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杜牧(《阿房宫赋》)(9)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其中(1)(2)(3)句为初中所学篇目,此三例的互文理解依次是:(1)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好而喜,也不以外界景物和自己的境遇坏而悲。
(2)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互文在初中语文文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互文在初中语文文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向往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35期【摘要】互文是初中文言文中较为传统的一个修辞手法,是古人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采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将本应在上下文中都出现的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各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据此,互文手法的翻译,可以相互叠加,补充省略的成分;对两事各举一边的互文,整合起来,概括翻译。
【关键词】互文;初中语文;运用一、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一)互文的历史发展源流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刚开始源于民间,如《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到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互文发展更为成熟,运用更加普遍,例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艺术运用最为纯熟的,要数《木兰辞》了,可以说,互文在《木兰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以《木兰辞》为例互文最早起于民间,后来经文人改造,成为诗词曲赋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法,并在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是说将军身经百战,最后都死了,当兵的十年后就回来了。
这里上半句省略了壮士,下半句省略了将军,上下文补充完整,正确解释应该是: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换句话说,将士们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有的战死了,有的十年后才凯旋。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上半句省略了西阁床,下半句省略了東阁门,这里也是代指屋子里的所有门窗和床,古代的床是一种坐具,相当于椅子,所以,正确解释应该是:打开屋子里所有的门窗,在每张椅子上都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上半句省略了对镜,下半句省略了当窗,在古代,镜子一般都架在靠窗的位置,所以当窗的同时也正对着镜子,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如果说成当着窗子梳理云鬓,对着镜子贴花黄,一个动作拆分成两个,多此一举。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的意思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互文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意思是:将士们历经百战,牺牲无数,幸存者十年后才凯旋归来。
2、这句诗需要用互文的方式来翻译。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例如上文中的——“将军”和“壮士”、“百战”和“十年”互文见义。
这是古文的用法,并非特指将军百战死,壮士也有百战死的,后句也是如此,只是为了音韵和意义的需要而分开了,百和十也不是确指,而是战斗之多,时间之长,可这样翻译,将军和壮士士兵们身经百战,打战多年,有的死了,(活着的)有的归来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修辞手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着汉时关塞”的意思。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字是交错使用的。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离家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注释:①出塞:出关,出征。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即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
③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
④但使:只要。
⑤龙城:指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⑥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
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⑦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⑧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⑨度:越过。
⑩阴山: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赏析:诗句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
此句互文见义,含蕴丰富深远。
在时空的大背景上诗人挥洒如椽巨笔,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
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写怨情。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不禁触发起乡关之思,不禁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
有互文的诗句
有互文的诗句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译:谈笑和来往都是博学的人,而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男有分,女有归。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译:男女都应有职业,及时婚配,即都应成家立业。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译:由于战乱,感慨时政和离别亲人,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惊心。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11、前者呼,后者应。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前后的人彼此呼应。
1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欧阳修《醉翁亭记》)译:背东西的和赶路的都在路旁树下休息、唱歌。
1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奇异的山水,为天下独一无二。
1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
15、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诗文鉴赏中的互文-比兴与铺陈
3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比兴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例1、(《诚信——永远的绿卡》)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树老根多,人老识多4、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5、花无千日红,人无百日好6、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7、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8、水深的河寂静,博学的人谦逊
9、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10、竹要空心,人要实心
11、茶越泡越浓,人越交越厚12、饭要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做
(1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 雪》(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
(14):《观沧海》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俗语中的起兴手法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互文又叫互辞,也称“互文见义”,经常是上文里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或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彼此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人回味无穷;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互文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
例如:
去国怀乡。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压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泉香而酒冽。
(欧阳修《醉翁亭记》)
“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压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回”与“倒”,“清”与“影”,同义互释。
可译为“江水素净青碧,倒映秀色清影”。
2. 单句互文
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句中的“秦”与“汉”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
句中的“主人”与“客”互文,“主人”一词包含了“客人”,“客人”一词又包含了“主人”。
前后词语相互补充、照应,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并登上了船。
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此句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晖”意“阳光灿烂”;“阴”意“天色阴沉”。
“朝晖夕阴”实际上应理解为“朝晖夕阴,朝阴夕晖”,即“(有时)早晨阳光灿烂,傍晚暮霭沉沉;(有时)早晨天色阴晦,傍晚云霞灿烂”。
3. 对句互文
利用互文见义的方式,在诗文的上句隐含着下句的词语,下句又隐含着上句的词语,将意思较为复杂的事情分开来说,简洁明了。
但它们在意义上却是一个整体。
例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控”,“拉”;“都护”,“官名,负责征讨和安抚边邑”。
上句中的“将军”与下句的“都护”互文,边塞天寒,将军和都护连弓都拉不开,连铠甲也因为天寒而难以披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
“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写出了空寂、清冷的感受: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来匡扶。
谨使臣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司马迁《鸿门
宴》)
“奉白璧一双”,“奉”,同“捧”;“奉大将军足下”,“奉”,义同“献”,上下互文,皆有“奉献”义。
4. 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例如: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这两句互文应作“在东西南北叫嚣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嚣”来理解。
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此例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压缩形式。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可译:将领和战士们在多年的行军中,经历千百次的殊死战斗,有的葬身沙场,有的活着回来。
5. 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例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陌上桑》)
可译:(我丈夫)十五到四十岁期间当过府小吏、朝大夫、侍中郎、直至太守那样大的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
意为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就掌握了织素等才能,并非一年学会一种,表现了兰芝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
6. 隔句互文
这种形式的互文,在相邻的句子中,是中间隔了一句。
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与“忧其君”为互文,中间被“处江湖之远”隔开了。
这几句的意思是:无论是身在朝廷做高官,还是在江湖的边远地区,要时时为国君和人民担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分号前的“先汉”与分号后的“后汉”为互文。
意思是说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西汉)和后汉(东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先汉和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王勃《滕王阁序》)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
“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
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