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
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纳西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西北、四川西南和西藏东南一带。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日常礼仪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1、饮食习惯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2、特色饮食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
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特有的风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纳西族的葬礼是其文化的象征之一,下面将为您介绍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一、纳西族的葬礼类型
纳西族的葬礼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葬礼、高级葬礼和皇家葬礼。
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仪式和规矩,但基本流程相同。
二、葬礼前准备
在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中,准备葬礼很重要。
此时,家人和亲戚会一起办理所有的事情。
首先他们必须申请一个适合安葬亡者的地方,必须遵循气候、风水和人文环境的规律。
接着,到政府申请运送尸体所需的手续,最后,开始收集丰富的物品,准备开展葬礼活动。
三、守夜和出殡
在纳西族文化中,守夜是葬礼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当天夜晚,家人和亲戚会聚集在灵堂旁,每隔两小时换一班人守夜。
另外,出殡游行时必须注意细节。
身穿传统服装的家人和亲戚们手持白色旗帜排成一长列,中间是装着灵柩的马车。
四、火化和安葬
火化是纳西族葬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进行。
在火化过程中,家人和亲戚们必须面朝火堆祭拜亡者。
另外,安葬也
是一个非常讲究的环节。
亡者的灵魂应该被好好安置,并留下祭祀的气息,以留住他们的精神。
五、宰牛和赏戏
在葬礼后的第二天,主持人会宰一头牛或羊,并进行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中,亲友们会一起吃宰杀的牛肉和羊肉。
另外,家人和亲友可能会表演纳西族民间舞蹈和音乐,庆祝逝者的一生。
这通常被称为“赏戏”。
以上就是纳西族葬礼的风俗,它体现了纳西族对逝者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饮食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纳西族古代以牛肉、羊肉、牦牛肉、养麦、稗干、园根(蔓青)为主食。
后来,在汉、白族影响下,农业发展较快,生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丽江坝区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食。
泸沽湖。
中旬、盐源、木里等地的纳西族,以稗子、青稞、玉米为主食,辅以养子、大米、小麦和土豆。
丽江坝区的村民于房前房后种菜,自己食用。
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
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
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
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二)婚俗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
他们直到今天,在婚姻家庭方面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
在以往典型的摩梭人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儿女以及母亲姐妹的亲生儿女,生身父亲被视为外人。
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显赫,家长由长辈高的妇女担任。
她还是家庭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
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人们习称为“阿注”婚。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有着自身独特的习俗文化。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
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纳西族的文化风俗
纳西族的文化风俗纳西族的文化风俗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那么属于他们的文化风俗都有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纳西族历史介绍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
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
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
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
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
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
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
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
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
纳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
用东巴文书写的东巴教经典的`《东巴经》,是研究纳西族社会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
纳西族的礼仪纳西族很重视人际关系,重感情交往,患难与共,讲求礼尚往来。
尊老幼是纳西族的美德。
老人在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倍受尊重。
凡遇天灾人祸,婚丧嫁聚,亲友村邻都会主动接济帮助,不计报酬。
好客是纳西族的传统美德,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若村中或家里来了客人,男女老少都会起来打招呼,热情让坐。
在家里,年青人要先顾老人吃和睡,要给老人端洗脸水、洗脚水,此种美德世代相传。
纳西族的节庆纳西族以农历记年。
主要节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正月十五日的“米拉会”(即棒棒节)、夏历七月中旬举办的丽江七月会,也称为“七月骡马会”等。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导语: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简介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
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
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
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
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历史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
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
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
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
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
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
明初,不少戍边的汉人也融合到纳西族中。
从明朝到清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其管辖地区基本上都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
尤其是清初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封建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纳西。
纳西族风俗简介 纳西族人都有啥禁忌
纳西族风俗简介纳西族人都有啥禁忌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在家中和村内忌唱“谷气”调。
办喜事时忌跳“哦热热”歌舞。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
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
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
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
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在家里不能吹口哨,否则认为会把鬼引来。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
妇女的裙裤不能晒在院坝里,妇女不能爬阳台和粮架。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和猎杀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忌伤害,应泼以牛奶或抹酥油,恭送出门。
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
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
忌自己穿过的衣物送给人。
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不可跷二郎腿。
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打主人家的狗,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在家中唱情歌。
吃饭时忌敲碗筷、翻菜、或连续夹菜。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束河、北盘江、道和、青龙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服饰与饰品: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男人穿着蓑衣和长裤,女人则穿着长袍,头戴百褶巾为主。
男人的蓑衣由斑驳的星图和花纹点缀,而女人的百褶巾则独具特色,色彩繁杂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的饰品也非常精美,男女通用的有吊坠、耳环等,女性还会佩戴手镯、发簪等。
二、婚姻习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
在传统婚礼上,男方一般要在早晨由朋友抬起一个门板,象征着“挣门”的过程。
而女方则需要派出好友来接新郎,称为“挣马”。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交换礼物、举行拜堂等。
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在婚后三天内跳一次“鸟舞”,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三、节日与庆典: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月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份,纳西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庆典,游客和居民会带着花束和香炉,沿着大街游行,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音乐。
此外,纳西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祀节、农耕节等。
四、民间音乐与舞蹈:纳西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传统音乐方面,纳西族以著名的“丽江古乐团”而闻名。
他们演奏的乐器有笛子、琵琶、二胡等,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情感。
而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则形态各异,有舞龙、舞狮、舞腰鼓等。
五、手工艺品:纳西族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木雕、石雕、织锦等。
纳西族的木雕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著名;石雕则多用于制作印章和神像等;而织锦则是纳西族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六、传统习惯与信仰: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和信仰。
例如,纳西族人们习惯在夏至节清晨用柳枝扫去门前的“血角”(指沾染到厄运的气息),希望获得好运;纳西族还有一种叫作“坑儿祭”的信仰仪式,为了寻求农业和养蚕的顺利,人们将猪脸画在墙上,并献上食物祭祀。
总结:纳西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服饰、饰品、婚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音乐与舞蹈、手工艺品以及传统习惯与信仰都展现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民俗
一、纳西族的形成与人口分布 约有人口30.9万(2000年统 计),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 纳西族自治县境内。 纳西族,牦牛夷,摩些蛮, 摩沙夷,纳西,纳汝,纳日, 纳恒等。 东巴象形字,东巴经,东巴 文。
二、纳西族的宗教信仰 东巴教、东巴文化
纳西 族民 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纳西族的服饰 “男女皆披羊皮” “披星戴月”或“七星披肩”
四、纳西族的饮食特点 “傣族糯米,纳西族小麦” 之说。
纳西 族民 俗
五、纳西族的社交礼仪 1、婚俗 2、音乐 3、禁忌
纳西 族民 俗
六、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海坡会 三朵节 棒棒会 春节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族源,学者界认为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中国西北河(黄河)湟(湟河)地带的古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徙至雅砻江流域,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以下是店铺为你推荐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纳西族的风俗:纳西族人口分布纳西族现有人口为30.8839万人(2000年) ,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聚居地,占纳西族人口的95.5%,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包括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有20.106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 。
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0.8725万人,占2.8%,西藏有0.1223万人,占0.4%;其余28个省份均有分布,共有0.4065万人,占1.3%。
纳西族集中分布地为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聚居区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乡: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文字羌语支和彝语支分界点上,与这两种语言具有双向相似性。
纳西语分化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
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丽江、香格里拉、维西、永胜等市县。
此外,鹤庆、剑川、兰坪、德钦、宁蒗永宁坝皮匠村和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盐源县的大咀、冷九主和西藏芒康县的盐井等地也使用西部方言。
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宁蒗、盐源、木里、盐边等县。
两个方言间虽然语音、语法基本一致,词汇相同率约在70%,但互相交流有一定困难。
洱源纳西族在家庭内部仍使用纳西语,由于长期和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际语言。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ser jel lv jel),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具体有哪些篇一: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图库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图库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图库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也在分布。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东巴象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中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喇嘛教。
其中:“丽江马”闻名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
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
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送客。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和价值观,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本文将介绍纳西族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一、三茅节三茅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举行。
这个节日源自纳西族人们对三茅神的崇拜。
纳西族传统信仰中,三茅神被认为是守护着土地与庄稼的神灵,祈求他们给予丰收和保佑是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
在节日当天,纳西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舞蹈、歌唱和燃放烟火。
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参与到庙会和游园活动中,展示纳西族独特的艺术和手工技艺。
二、腊八节腊八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这个节日在纳西族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腊八节被视为纳西族的新年,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拜访亲友,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纳西族人会准备一种名为“八宝饭”的美食,由腊八节特有的八种主要食材制成。
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相伴随的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例如采茶歌会、斗鸡比赛和篝火晚会等。
三、麦子节麦子节是纳西族农耕文化的传统庆祝活动,常在每年农历四月或五月的麦收季节举行。
这个节日标志着农耕生活的重要时刻,纳西族人会感谢大地的恩赐,庆祝丰收的到来。
在麦子节期间,纳西族人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例如舞蹈、赛马、射箭和各类竞技比赛。
另外,他们还会亲手制作各种美食、举办农民市集和举行传统音乐演奏会。
麦子节是纳西族人民欢庆丰收的盛大节日,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
四、水灯节水灯节是纳西族传统节日中最浪漫和富有情感的一个。
节日期间,纳西族人会在每年农历七月航放精美的灯笼,象征着将来的丰收和光明。
在夜晚的湖泊或河流中,成千上万个漂浮的水灯映照出迷人的光芒,与天空的繁星相映成趣。
纳西族人还会举行水上舞蹈、歌唱和婚庆仪式等传统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纳西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纳西族民族文化
纳西族的火把节要点很高的火 把,跳舞,直到火把烧完!从农历六 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 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 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 兴。
纳西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生活在中 国云南的纳西族有一个别具风格 的祭祀性节日,叫“三朵节”, 也叫“三多节”。 它是纳西族祭 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多的传 统节日。
三
多 节
纳 西 族
Hale Waihona Puke 纳西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它主要分布 在我国的云南、四川以及西藏等地,其中以 云南丽江的纳西族自治县人口居多。它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纳西族人民 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 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 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 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 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朵节、骡马会、农具 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来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一、纳西族的生活习俗纳西族的生活习俗和汉族有一些不同。
纳西族人喜欢早起早睡,每天都会在清晨起床打坐、打拳,当地人称之为“踏空”。
在宴席上,主人会用手抓饭菜,客人也要用手抓。
另外,纳西族人也喜欢吃狗肉和鸽子肉,但是这种食物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禁止了。
二、纳西族的传统节日1.水灯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也就是夏至后一周,纳西族人都会举行水灯节。
当晚,人们在河边点燃一盏盏漂亮的水灯,祈求平安和幸福。
2.三月会节三月会节是纳西族人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纳西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会穿上盛装,到镇上庙会上祭祀祖宗。
三、纳西族的民间艺术1.抢阵抢阵是纳西族传统的民间艺术。
在节日或婚礼时,几十个男子会手持木枪、木盾,排成两列,相互冲击,以展示勇气和力量。
2.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商路,贯穿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藏地区。
纳西族人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贸民族,他们擅长驯马、采茶及包藏奉送等本领。
1.侗寨建筑纳西族人居住的侗寨,以特别设计的风车为特色。
侗寨建筑均以柚木、板材和石墙等自然材料装饰修建,使其更具有纳西族传统建筑风格。
2.三塔式建筑纳西族人中的佛教徒都会建造三塔式建筑。
三塔由主塔、副塔和小塔三部分组成,寓意着佛、法、僧三宝。
以上就是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民间艺术和建筑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应该好好去了解和保护这个美丽文明的民族。
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
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纳西族民俗文化【民族概况】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
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2003年丽江地区撤地设市,丽江市包括了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华坪县及永胜县。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普及乡村,根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the Naxi (Nahsi) ethnic group or the Naxis(Nahsis)【纳西溯源】纳西的传承纳西族在丽江的居住上限可追溯到何时?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一是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
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
二是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
秦汉时称旄〔m 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
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摩些江〞。
三是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
纳西族民族风情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 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 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 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 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 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 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 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 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 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 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 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 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 歌舞,通宵达旦。
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 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来欢庆节日
民俗风情
•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 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 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 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 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 “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 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 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 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朵”上,通过这个节日,不断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丽江三朵节除
了祭祀“三朵”外,还是集歌舞娱乐、庙会、踏青、赏花、野炊及农特商品
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丽江三朵节是比较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
色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丽江三朵节期间,各地纳西族都需前往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各地“三朵阁”载舞。届
谢谢观看
!
• 棒棒会:
•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 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 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 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 歌舞表演。
三朵节
•
• 节日内容
•
丽江三朵节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纳西族
纳西族节日习俗是什么
纳西族节日习俗是什么纳西族节日习俗是什么纳西族的传统节日颇多,从年初的春节到年底的除夕,有些节日与其他民族相似,也有一些本民族独有的节日。
那么,他们的节日习俗是什么呢?一起随店铺去看看吧。
纳西族节日习俗介绍东巴会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东巴圣地--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
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
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
尔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习。
他们都热爱自已的民族,热爱民族文化。
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一起,为传承古老的纳西文化,并发扬广大而共同努力。
棒棒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
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
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
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交流会,纳西语叫白沙当美空普,意为白沙大宝积宫开门“.这是明代以来延续下来的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等庙堂年一度开门,让人们烧香拜佛,后来演变为以农具交易为主的传统节日。
交流会上,不仅农具种类齐全,而且小孩玩具及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所以俗话称”除了鸡鲁头之外,什么都能买到。
三朵节“三朵”为玉龙雪山之神灵,是传说中能征善战、济困扶危的英雄,故被纳西族千百年来崇奉为保护神。
据东巴古籍记载,三朵属羊,所以在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各地的纳西族都要到丽江白沙“玉龙祠‘(即北岳店)隆重祭拜三朵神,有的还在自己家中举行”祭三朵“仪式。
丽江古城纳西民俗文化
丽江古城纳西民俗文化丽江古城是一座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以其丰富的纳西民俗文化而闻名。
纳西族是丽江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与丽江古城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将介绍丽江古城纳西民俗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第一节:古城建筑和街巷布局丽江古城的建筑和街巷布局体现了纳西族的独特文化特色。
古城内的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纳西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一进三进四合院”的布局。
每座院落都有独立的花园和水井,形成了一个小社区。
古城内的街巷弯曲而狭窄,石板铺就的街面,使人感觉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
第二节:纳西族服饰和传统习俗纳西族的服饰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黑色长衫和蓝色短裤,头戴斗笠或弯月帽。
女性则穿着鲜艳多彩的服装,手工刺绣和织锦装饰丰富而精美。
他们还喜爱佩戴银饰,如银手镯、银耳环等。
在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纳西族人还会穿上华丽的传统服饰,展示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月街”。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丽江古城内会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这个节日是纳西族人民之间交流友谊、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三节:纳西族音乐和舞蹈纳西族音乐和舞蹈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观。
纳西族的音乐多以“丽江音乐”为代表,其特点是柔美、优雅、悠扬。
在古城的街头巷尾,常常可以听到丰富多样的纳西族音乐演奏,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纳西族的舞蹈也是一大亮点。
他们善于利用身体的流动和手臂的动作来表达情感,舞蹈动作优美而富有韵律感。
著名的纳西族舞蹈有《十八女儿》和《白水仙》等,这些舞蹈通过表演,展示了纳西族人的纯朴和勤劳。
总结:丽江古城作为纳西民俗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服饰、传统习俗、音乐和舞蹈而受到瞩目。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纳西族人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民俗文化。
丽江古城纳西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纳西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合集5篇
纳西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合集5篇纳西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 1又称“北岳神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举行。
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护神及战神“阿溥三朵”的盛大节庆。
玉龙山麓有座三朵神庙,因玉龙山在南诏时曾被封为:“北岳”,故该庙又称北岳庙。
根据纳西族的民间传说,古时有位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便背起来往家中走,走到现今庙址时放下雪石休息,再想背起时就沉得再也背不动了。
人们认定此石是神的化身,于是就地建一庙供奉之。
此后,人们屡见一位身穿白甲、头戴白盔、手执白矛、骑着白马的天神,时常来民间显圣,保护纳西人征战得胜,并免于疫病、水火以及兵祸等灾难。
这位天神被人们认为就是“阿溥三朵”,并当作本民族最大最具权威的神来拜祭。
纳西族木氏土司还大兴土木,拓修三朵神庙,铸大鼎和大钟详纪三朵种种圣迹,并奏请中央王朝敕封其为“大圣雪石北岳定国安邦景帝”。
从此,每年的二月初八日和八月羊日,远*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朵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朵颂”的隆重祭拜仪式。
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
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烧香祭拜。
在节日期间,青少年还可以相互邀约到野外或__场所,进行野餐和郊游等活动。
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决定,将三朵节确定为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地纳西族同胞的响应。
纳西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 2每年农历3月5日,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东巴圣地__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
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东巴会也是各地东巴“比武",展示各自才华、技艺的机会。
各地的东巴一个接一个按自已的风格诵东巴经,跳东巴舞。
尔后,相互交流经验,切磋学*。
他们都热爱自已的民族,热爱民族文化。
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一起,为传承古老的纳西文化,并发扬广大而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纳西族民俗文化【民族概况】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
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2003年丽江地区撤地设市,丽江市包括了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华坪县及永胜县。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普及乡村,根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the Naxi (Nahsi) ethnic group or the Naxis(Nahsis)【纳西溯源】纳西的传承纳西族在丽江的居住上限可追溯到何时?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一是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
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
二是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
秦汉时称旄〔m 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
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摩些江〞。
三是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
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
按此说,古纳西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
【东巴发轫】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局部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
东巴经是东巴念咏的经书,纳西语称为“东巴久〞。
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书面载体,自然成为东巴文化的核心局部。
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而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
东巴文有两种,一是象形文字,二是格巴文——对一些象形文字简化或再造而成一字一音的标音文字。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礼仪与禁忌】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
骑马到村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那么在火塘边。
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
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
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或主动问候。
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
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
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
不要在碗底留剩饭。
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照顾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造成伤痛。
共同进餐时,假设已经吃完饭,最好陪旁人一会儿。
假设想提前离席,要招呼别人"请慢用"。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擅自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
在沪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
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跨竖在大门口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
忌坐在门槛上,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应恭送出门。
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
不准在厨房锅灶里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
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绩,无比忠诚,任劳任怨,平时要善待,死后要善葬。
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
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客人在座不能扫地。
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
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
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
忌吃不见血的肉。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
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
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
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
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人1月至7月这段时间,不准打鸟、不准狩猎,不准捕鱼。
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向水源吐痰、大小便、倾倒垃圾,不准在河流里洗涤污秽物品,取用井水要遵守规定。
二、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时机。
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根底,甚至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
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哀时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
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
这些礼品统称为"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更亲近的亲友那么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如果是外地来客或一般朋友参加这种仪式,可随意挂一点"人情"礼钱,以表心意。
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改土归流"后改为土葬。
对死者一般都要念经超度亡灵。
丽江的丧葬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传统,人一断气,全家即号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
家属披麻戴孝,跪在亡者两旁守灵。
来吊祭的亲友,向亡灵鞠躬或磕头或以哭泣表示哀悼。
然后,再向主人表示慰问,请主人节哀。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
出灵发丧前族中长者或单位领导主持追悼会,宣读祭文〔或哭文〕,情景十分哀婉凄切。
发丧出灵时属相相同者须回避。
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
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魂鸡肉。
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
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有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亦称"扯生"。
这时候,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贵人乞丐,都要当贵客接待。
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在局部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对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管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局部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节庆】纳西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三朵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年俗1,打瓦纳西努丽江的过年其实是从腊月开始的。
纳西语中有一个比拟形象的说法:“打瓦纳西努〞。
意思是腊月开始,纳西人就了疯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个疯是因为采买年货,纳西人如同疯了一样。
从前,一进入腊月,整个农贸市场就分外地热闹起来。
人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在市场中,似乎一切都是免费的。
现在疯得比原来推迟了不少,只是,一过腊月二十,那种疯的场面总是会出现的。
似乎全国临除夕都是会疯狂购物的。
2,刷佯撑纳西族在春节快到的时候,差不多还有五六天就是丁光二十四。
然后就会到山上砍来一种长青的树,白蜡树。
然后全家大小都清扫,而白蜡树一般刷迷烟和蜘蛛网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