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民俗文化【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纳西族民俗文化
【民族概况】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农业是纳西族的主要经济部门,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米、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丽江马〞闻名全国。

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

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以享有“植物仓库〞之称闻名于世。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
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2003年丽江地区撤地设市,丽江市包括了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华坪县及永胜县。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普及乡村,根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the Naxi (Nahsi) ethnic group or the Naxis(Nahsis)
【纳西溯源】
纳西的传承
纳西族在丽江的居住上限可追溯到何时?从族源的考察,有三说:
一是土著说:主要基于考古发现。

据此说,纳西族在丽江的生成、生息时间最古、最长。

二是南迁说:据史学家方国瑜等研究认为,丽江纳西族源自古代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的羌人,秦汉时迁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即今四川盐源、木里、盐边一带,再西迁至今宁蒗永宁、中甸白地、丽江奉科、大具,再西迁入丽江坝。

秦汉时称旄〔m áo〕牛夷、白狼夷,晋常璩?华阳国志?称摩沙〔suō〕夷,隋唐时称摩些〔suō〕夷。

据唐樊绰?蛮书?记载,其实丽江县境金沙江沿岸多是些摩些部落,因而把金沙江称为“摩些江〞。

三是融合说:即丽江纳西族由土著者和南迁者融合而成。

此说已被多数学者认同。

按此说,古纳西族的分布中心,在汉唐时期逐渐完成了从滇川交界的东部向西部丽江的大转移。

【东巴发轫】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局部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

东巴经是东巴念咏的经书,纳西语称为“东巴久〞。

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书面载体,自然成为东巴文化的核心局部。

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而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

东巴文有两种,一是象形文字,二是格巴文——对一些象形文字简化或再造而成一字一音的标音文字。

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礼仪与禁忌】
一、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具有热情、知书达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纳西族内部团结和睦,对外开放吸纳、以礼相待,形成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公共场所忌高声喧哗、说粗话。

骑马到村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的地方。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那么在火塘边。

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

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

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或主动问候。

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时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

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

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不能给小孩吃。

不要在碗底留剩饭。

如果坐二人凳,起立时要照顾旁人坐好,防止旁人翻翘跌倒,造成伤痛。

共同进餐时,假设已经吃完
饭,最好陪旁人一会儿。

假设想提前离席,要招呼别人"请慢用"。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不可当着主人或客人的面打骂小孩,不要擅自进入老人和女人卧室。

在沪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

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跨竖在大门口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

忌坐在门槛上,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应恭送出门。

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

不准在厨房锅灶里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

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绩,无比忠诚,任劳任怨,平时要善待,死后要善葬。

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吹口哨。

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客人在座不能扫地。

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

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

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

忌吃不见血的肉。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

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

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

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

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人1月至7月这段时间,不准打鸟、不准狩猎,不准捕鱼。

不得污染水源,不准向水源吐痰、大小便、倾倒垃圾,不准在河流里洗涤污秽物品,取用井水要遵守规定。

二、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在纳西族地区,你不必因为一句随口而出的邀请便贸然参加婚宴,也不能因为主人的"谢绝"而错过吊丧的时机。

因为对纳西族来说,灾难和悲哀时刻得到的帮助将是友情最可靠的根底,甚至可以消除平时的积怨。

反之,如果你只知在喜庆时道喜,不知在悲哀时慰问,将被视作是为人差。

办红、白喜事,礼品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血亲的远近和交情的深浅而定。

办事当天,一般较亲密的亲友在公开场合要送米、麦、糖、酒和适量的钱。

这些礼品统称为"人情",由两位专人当场清点记录,称为"挂人情",当日结算后当面交给主人。

更亲近的亲友那么在内部场合赠送衣物、家具等。

如果是外地来客或一般朋友参加这种仪式,可随意挂一点"人情"礼钱,以表心意。

纳西族自古通行火葬,"改土归流"后改为土葬。

对死者一般都要念经超度亡灵。

丽江的丧葬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传统,人一断气,全家即号陶大哭,派人向亲友报丧。

家属披麻戴孝,跪在亡者两旁守灵。

来吊祭的亲友,向亡灵鞠躬或磕头或以哭泣表示哀悼。

然后,再向主人表示慰问,请主人节哀。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相克者忌在现场。

出灵发丧前族中长者或单位领导主持追悼会,宣读祭文〔或哭文〕,情景十分哀婉凄切。

发丧出灵时属相相同者须回避。

孕妇忌给死者引路搭桥。

孝男孝女忌食死者的伴
魂鸡肉。

东巴祭司忌吃献给死者的牺牲。

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孝男孝女不参加婚礼。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当主人家有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亦称"扯生"。

这时候,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贵人乞丐,都要当贵客接待。

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幸福水〕请"头客"喝,以此祝福母子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头客"。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在局部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对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议的女方父母。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管平原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局部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节庆】
纳西族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三朵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年俗
1,打瓦纳西努
丽江的过年其实是从腊月开始的。

纳西语中有一个比拟形象的说法:“打瓦纳西努〞。

意思是腊月开始,纳西人就了疯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个疯是因为采买年货,纳西人如同疯了一样。

从前,一进入腊月,整个农贸市场就分外地热闹起来。

人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动在市场中,似乎一切都是免费的。

现在疯得比原来推迟了不少,只是,一过腊月二十,那种疯的场面总是会出现的。

似乎全国临除夕都是会疯狂购物的。

2,刷佯撑
纳西族在春节快到的时候,差不多还有五六天就是丁光二十四。

然后就会到山上砍来一种长青的树,白蜡树。

然后全家大小都清扫,而白蜡树一般刷迷烟和蜘蛛网一类的。

其形式主要表达,刷去不好的,刷去倒霉,清扫好卫生,除旧迎新,迎接春节。

3,春联
从前纳西族的春联都是用东巴文所写。

到了除夕这天,刚吃过午饭,每家每户的男人们就开始忙着清洗大门,刮去旧联,换上新的春联。

妇女们当然在做年饭嘛。

年饭过后,慢慢地走,丽江古城里,欣赏刚帖好的春联,那是很有风雅的味道了。

虽然现而今的春联绝大多数充满了铜臭味,但偶尔遇到一付好的,就更是难得了。

纳西人秉承汉族文化传统,对春联极为重视,以前是自己不会写的也一定要请个他们认为不错的书法家书写一副,以表喜庆。

4,水饭
在纳西族中,不管过节,还是家里做了好吃的,都会在大门口顺墙角泼水饭。

水饭主要去各种菜的丁点,作为意思,然后掺进茶,水,酒等食品,节气点香,顺墙而泼。

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一家人的表现。

5,年饭
年饭开始前,必须的是在摆满菜摆完所有的菜后,在桌的上位摆上几碗饭,一般三碗,或者按离去的至亲人数摆,饭要盛很满。

然后全家一次向那个方向磕头,以表示对祖先的的尊敬和对逝去的人的思念和一家团团圆圆的意思。

对于纳西族的年饭,在除夕起床后,老人就会告诫小孩,这天里不能玩或摸铁的器物或者竹子,因为摸了铁或竹子的话,会在吃年饭的时候,会把肚子吃撑吃得很铁实〔玩铁器物〕或者空空的什么都没吃到〔摸玩竹子〕。

年饭于对每个纳西人都显得那么重要,重要到只能在自己家吃,嫁出去的女儿都不能回娘家去吃的。

年饭一般都会有猪头肉、公鸡(必须是骟了的)肉。

纳西话叫“布古挨排施〞。

这两年生活透着好了,吃什么都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圆的气氛。

年饭吃了,就开始洗脚,取“来年事事都赶趟〞之意。

看来我们的先民以前并不是每天都洗脚的,才会有除夕晚上必须洗脚的习俗吧:)。

洗完脚,就该给家里小孩子们发压岁钱了。

这几年行情看涨啊。

朋友、其他的亲戚在春节中候补就是了。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那碗油汪汪的猪头肉下面泡着油豆豉,真是天下美味啊。

6,初一
初一,也就是过了除夕,初一00:00开始,就要到沟边塘边或者水源处,放鞭炮,挑一担新的一年最新的水,新气象,健健康康。

然后早早起来,把大门完全翻开,代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而初一代表新的开始,代表今年要所发生的,所以男女老少在初一就不做什么活快快乐乐高快乐兴的,象征这一年就快快乐乐,高快乐兴,和和美美的。

7,扫墓
纳西族十分注重礼节,也十分尊敬祖先。

扫墓一般是书面说法,而土语就是上坟拜年。

纳西的拜年就是拜年长的,辈数大的,无论远近。

但首先要拜的是祖先,是习俗,也是尊敬。

所以一般初二属性不相克〔纳西属虎不上坟〕,就初二上,属性相克就提前初一上。

纳西人春节有扫墓的习俗。

每个家族的墓地一般都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所以如果有时机和纳西朋友上坟,就当成游玩好了。

其实本来也是这样,纳西人扫墓根本找不到悲伤的气氛的。

一般是初一或者初二去上山的。

9,春客
其实春客对纳西来说是还礼,因为在纳西族里一样有拜年,而拜年就是提着一些土产品〔现代很少)去比族里较亲的辈数大的族人家里拜年。

而辈数大的就不用去回拜,然后就以春客形式请回辈数小的。

纳西人家有春节期间互相请客的习惯,特别是家庭中如果有新婚──去年春节后结婚的都算──夫妇,那就更是必须请的。

如果家庭够大,这对新婚夫妇可就吃苦了,可能春节中一天就要赶好多个饭局。

还必须带上米、糖什么的礼品。

顺便被请的陪客就多了,如果家族够大,请一对新婚夫妇,陪客可能多到三五桌。

另外被请的重要的对象是在外地工作的族里人。

请他可能得排队,你家初一,我家初二的往下排,只排到人家必须离开的那天。

幸好现在春节放假都够长的。

10,放鞭炮
这跟汉族文化一致
11,正月十五棒棒会
春节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收官。

除了象其他地方一样吃元宵外,纳西族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叫“棒棒节〞,本来是买卖农俱、果树的,这几年这些东西依然在买卖,但主角根本变成了花卉,特别是兰花。

市场根本都在镇东路上,近一公里的长度,人声鼎沸。

爱凑热闹者可以如鱼得水了。

很有意思的节日。

12,聚众演出
春节的时候,四方街将会搭起一个高台,有各种表演。

晚上,在包括四方街的很多有小广场的地方,或者宾馆酒店前都会有民族打跳,这些是游客可以参与的,因为舞步
极其简单,一学就会了,学不会也没什么,乱跳就是,玩的就是这个气氛,免费的哦。

13,东巴祭天仪式
这是纳西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纳西人被称为“祭天的民族〞。

现在这种宗教仪式已经不怎么搞了,偏远的纳西族地区可能还在进行。

海坡会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

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

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
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

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收,畜牧兴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聚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

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

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

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

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

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

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

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

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

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一字排列的“七星〞。

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

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

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

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

一物两用。

【天文历法】
根据已翻译的二十多卷?东巴经?的记载,古代关于天象的专有名词即有数十种之多。

?创世纪?里还出现了专管气象、星辰和历法的忍劳、苏陀、尼罗、吉阿等人的名字;从?巴格图?和?十二生肖的来历?等经书上看,纳西族早就对四方四隅(类似汉族的八卦)有了较为明确的概念;确定了二十八宿的方位和用阴阳“精畏〞(“五行〞)配合
十二生肖推算六十花甲的方法;创制了以月亮圆缺定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共三百六十天的历法,并用十二属相来记日、记月和记年。

民间还从对天象及生物活动观察,摸出一套关于风、雨、花、雪,以及布谷鸟、野鸭、大雁、白鹤等的活动规律,来分别季节的特征,不误农时地进行农事活动。

【纳西族民居】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拟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根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指正房较高,两侧配房略低,再加一照壁,看上去主次清楚,布局协调。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

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上端深长的“出檐〞,具有一定曲度的“面坡〞,防止了沉重呆板,显示了柔和优美的曲线。

墙身向内作适当的倾斜,这就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

四周围墙,一律不砌筑到顶,楼层窗台以上安设“漏窗〞。

为保护木板不受雨淋,大多房檐外伸,并在露出山墙的横梁两端顶上裙板,当地称为“风火墙〞。

为了增加房屋的美观,有的还加设栏杆,做成走廊形式。

最后为了减弱“悬山封檐板〞的突然转换和山墙柱板外露的单调气氛,巧妙应用了“垂鱼〞板的手法,既对横梁起到了保护作用,又增强了整个建筑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主辅房屋、照壁、墙身、墙檐和“垂鱼〞装饰的布局处理,使整个建筑上下参差,纵横照应,构成了一幅既均衡对称又富于变化的外景,显示了纳西高超的建筑水平。

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管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

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局部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

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

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

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

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上下而组合。

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