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操纵案例
操纵利润 财务舞弊案例
操纵利润财务舞弊案例案例一:“琼民源”事件“琼民源”公司,1988年7月在海口注册成立。
1992年9月,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STAQ)系统中募集法人股3000万股,实收股本3000万元。
1993年4月30日,以琼民源A股的名义在深圳上市,成为当时在深圳上市的5家异地企业之一。
上市后的第二年,“琼民源”公司便开始走下坡路,经营业绩不挂,其股票无人问津,在1995年公布的年报中,“琼民源”每股收益不足1厘,年报公布日(1996年4月30日)其股价仅为3.65元。
从1996年7月1日起,“琼民源”的股价以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已窜升至20元,翻了数倍。
在被某些无形之手悉心把玩之后,“琼民源”成了创造1996年中国股市神话中的一匹“大黑马”。
经过一番精心包装之后,1997年1月22日,琼民源公司率先公布1996年年报。
年报赫然显示:“琼民源”1996年每股收益0.867元,净利润比去年同比增长1290.68倍,分配方案为每10股转送9.8万股;年报一公布,“琼民源”股价便赫然飙升至26.18元;股市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动,有人为买入“琼民源”股票而欢呼,有人为错失良机而顿足、还有些人则报以疑惑——短短一年内有如此骄人的业绩,琼民源的利润从何而来?为了消除股民的疑惑,坚定投资者的信心,“琼民源”公司两次登报声明,进一步说明琼民源公司年报的正确性。
而对“琼民源”年报进行审计的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也公开站出来,在媒介上表示报表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公司和事务所的“声明”使股市得到暂时的平静。
然而,经过1997年2月28日罕见的、巨大的成交量之后,证交所突然宣布:“琼民源”公司于3月1日起停牌。
时至今日,“琼民源”仍未复牌,成为至今为止中国股市停牌时间最长者之一。
被“琼民源”股票牢牢套住的众多中小投资者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终于在1998年4月29日等来了中国证监会对“琼民源”一案的处理决定。
中国证监会对琼民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机构作出了行政处罚。
财务报告虚假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日益繁荣,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与此同时,财务报告虚假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报告虚假的案例,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业务。
公司于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为10亿元。
然而,自2012年起,A公司连续三年被证监部门查出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元。
具体案例如下:1. 2012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5亿元,虚增利润约1亿元。
2. 2013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0亿元,虚增利润约2亿元。
3. 2014年,A公司虚增收入约15亿元,虚增利润约3亿元。
三、案例分析1. 虚假记载的原因(1)业绩压力:A公司上市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业绩的预期,公司管理层采取虚增收入、利润等手段,以维持股价稳定。
(2)关联交易:A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关联方关系等手段,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3)内部控制缺陷:A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为虚假记载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虚假记载的手段(1)虚构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利润:A公司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等方式,降低实际利润,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3)隐瞒关联交易:A公司隐瞒与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将关联方利益转移至公司,从而虚增公司利润。
3. 虚假记载的后果(1)损害投资者利益:A公司虚假报告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误解,从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扰乱资本市场秩序: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3)损害公司声誉:A公司虚假报告行为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报告现象。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者其他目的,通过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对外界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财务造假的经典案例,以警示人们警惕财务造假的风险。
Enron公司。
Enron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却因为财务造假而在2001年破产。
Enron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等手段,制造了大量虚假的利润,从而掩盖了公司实际的亏损情况。
最终,Enron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导致了公司的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WorldCom公司。
WorldCom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而声名狼藉。
WorldCom公司通过虚构营收、操纵财务报表等手段,虚增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当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后,WorldCom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曾因为财务造假问题而陷入危机。
2018年,中兴通讯因为违反美国制裁令而被美国制裁,公司的股价暴跌。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中兴通讯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公司虚构了数百亿元的营收,虚增了数十亿元的利润。
这一丑闻使得中兴通讯陷入信任危机,公司股价再度暴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巨大危害。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避免财务造假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惩处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不当得利的经典案例
不当得利的经典案例不当得利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不正当利益,违背了公平、公正和合法的原则。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不当得利案例。
1. “地沟油”事件:地沟油是指由废弃的食品油收集、炼制而成的劣质食用油,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些不法商人将废弃油脂从污水沟和垃圾堆中收集出来,通过添加香料和色素进行再加工,以低价出售给食品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在使用地沟油制作食品后再以正常的价格销售,牟取暴利。
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公众的健康安全。
2. 药品销售欺诈:一些药企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销售,如夸大药物功效、虚假宣传,或与医生、药店等建立利益关系来推销药品。
这种行为会误导患者,使其购买不需要的药物,不仅造成金钱浪费,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3. 股市操纵:股市操纵是指通过非法手段控制、引导或干扰股票市场价格,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例如,一些无良操盘手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托庄、炒作等手段,人为地推高或压低某只股票的价格,然后进行交易获取利润。
这种行为扰乱了股票市场秩序,损害了正常投资者的利益。
4. 被骗的网络购物:在网络购物时,消费者可能会遇到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等不当得利行为。
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商品质量、功能,或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下单,然而实际商品与宣传不符,质量低劣。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电商行业的发展。
5. 黑社会非法集资:一些黑社会组织通过非法手段,如暴力威胁、敲诈勒索等手段,强迫他人为其提供资金,进行非法集资。
黑社会组织通过非法集资获取资金后,往往用于进行赌博、贩毒、非法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从中获利。
不当得利案例不仅损害了公众的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打击和制止。
同时,加强法规和监管,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是预防和遏制这些不当得利行为的重要途径。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摘要: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
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法和动机;会计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臵。
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利润操纵的方法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而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
从理论上说,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
而事实上有些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利用协议定价,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
①利用关联购销业务操纵利润。
例如:ST苏三山,1997年销售一批货物给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子公司,销售收入16002万元,销售成本14002万元,产生净利润2000万元,交易价格由协议确定。
这项交易利润占公司1997年利润总额的%。
②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
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企业之间是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的,但实际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拆借现象非常普遍。
如某公司对关联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按20%的比率收取固定回报,为企业创造了一大块利润。
③利用关联企业间的托管经营调节利润。
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及操作规范,托管经营就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另一方式。
改变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操纵利润翰宇药业案例分析
改变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操纵利润翰宇药业案例分析20xx年xx月xx日,公司发布公告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进行更改,其目的就在于调节利润,因为公司过往两年已经连续亏损。
所以其利润大幅预增也主要是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
为什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权益法核算变更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会产生大幅盈利?从会计角度来看,该项转换会造成以下分录调整: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转换日公允价值核算)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贷:投资收益从以上会计处理可以清晰看到,由于健麾信息已经上市,公允价值大幅提高,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大幅增加投资收益。
那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权益法核算的条件在于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方施加重大影响,重大影响的判断依据在于实质性的参与权,即“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关键点不在于现在是否在行使,而在于现在能不能行使。
所以,该公司在xx月xx日公告说该公司撤出一个董事席位并不派出董事,只能说明其现在没有行使该权力,但不代表其不能行使该权力。
所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提出,根据健麾信息的公司章程(20xx年1x月)第八十三条规定: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案的方式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以上的股东可以提案的方式提出非独立董事、股东担任的监事、外部监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
截止2020年末翰宇药业持股比例10.19%,拥有提名权,翰宇药业“派出董事的权利”仍在。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最终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无法进行更改,其原因并不在于企业财会人员对准则的理解存在歧异,而是其本身变更就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只是希望利用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利润调节。
所以,结合公司前期业绩预告,可以有这样一个猜想:企业原本寄希望于利用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调节利润以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但是由于审计机构不同意,所以调节利润失败,于是干脆进行财务大洗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次性亏完。
虚增利润案例
我们知道,推行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保证单位会计信真实、完整,保证单位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归根结底,是要促使单位自身的经营管理,为单位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姓名:张千慧........................................................................................................................... 1
班级:会计1+3(a)............................................................................................................. 1
我们需要市场监督,但这样的监督状况令人忧虑,尤其是当有关市场主体与单位有某种利益纠缠的时候。
让我们欣慰的是社会舆论监督,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及时揭露,银广夏神话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然事件的揭露首先归功于利益相关市场主体的质疑,而不是其他。
安然的财务资料,有众多市场主体在研究、分析,包括投资机构的买方分析师、卖方分析师、对冲基金分析师、资信评级机构的专业人士、债权人派出的代表、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等等。
比如,黎明股份、银广夏虚构销售对象、伪造销售合同、出口报关单等一系列假凭证虚增利润的事件,普通投资者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对此毫不知情,可以理解,但有关方面居然也一点都不知道,令人费解。
财务造假案例
财务造假案例财务造假案例之一:“庄家”与“资本运作”这个案例,是国内庄家们最常使用的所谓“财技”。
假设某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亿股,业绩较差,正常情况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润0.1元,此时的每股股价5元,则市赢率50倍(5/0.1=50)。
此时来了一个庄家,相中了这家上市公司,并经过一段时间购买了40%的股票,即4000万股,每股5元,庄家总共投入2亿元(4000万*5元)。
接着,上市公司把一笔分文不值的劣质资产高价卖掉,假设劣质资产多卖了1亿元。
暂时充当冤大头的买家往往就是庄家自己,则这笔买卖让庄家损失了1亿元,但让上市公司增加了1亿元利润,即每股利润提升1元,使每股利润达到1.1元(0.1+1=1.1)。
如果上市公司的市赢率还保持50倍不变,则股价为55元(50*1.1=55)。
此时庄家持有的股票市值为22亿元(4000万*55元)。
如果庄家能在这个价位卖掉股票,减去当初投入的2亿元和卖劣质资产损失的1亿元,庄家最终获利19亿元,投资汇报率850%(19亿/2亿-1=850%)。
以上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过程。
当初庄家吃的亏越多,为劣质资产付出的越多,就能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庄家最终的收益就越大。
实战中,过程会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空手套白狼”,也有人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
但无一例外,庄家都是巧妙盗用了收入、利润、市盈率等概念和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将缺乏财务知识的投资者骗入局中,达到轻松获利的目的。
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充斥了一批这样的公司,搞不清它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成天买这卖那地搞“重组”,吃小亏、占大便宜地搞“资本运作”,形成了这个“系”那个“系”。
而被重组的公司,去年还是ST,或者市赢率几百倍,今年每股利润就可以弄到1元多,市赢率只有10来倍,把普通投资者给绕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你说,这种重组,到底将什么进行了重组?财务造假案例之二:互相买卖这个案例,是去年被揭发的美国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造假的典型一例,是电信运营商和宽带网络运营商惯用的伎俩。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分析几个坐庄案例
分析几个坐庄案例坐庄案例是指一些投资者或者机构通过大量买卖股票来操纵股票价格,以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会对市场造成不正常的波动,给其他投资者带来损失。
下面将分析一些经典的坐庄案例,以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1.南京银行坐庄案南京银行坐庄案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一起典型案例。
该案发生在2024年,在南京银行股票上市前几个月的交易中,一名自称为“大哥”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巨额买卖操作,推高了南京银行股票的价格。
而后,该个人投资者将买入股票迅速以高价卖出,牟取巨额利润。
这一案例的成功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南京银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股票在市场上供给相对较少,而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这就意味着,当有投资者开始买入南京银行股票时,其他投资者也会跟风入市,推高股票价格。
其次,投资者自称为“大哥”,可以从中产生一种“神秘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追随他的操作。
这种“群体心理”也是导致投资者盲目跟风的原因之一2.美国股市股票坐庄案美国股市也曾发生多起股票坐庄案。
最著名的是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
当时,一些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通过高杠杆的方式进行股票交易,大量买入股票,推高了股票价格。
然而,由于市场供给过剩,并且一些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来赚取巨额利润,导致股票价格暴跌,市场崩盘,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3.阿里巴巴坐庄事件阿里巴巴在2024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也发生过一起坐庄事件。
据报道,一位机构投资者通过大量买卖股票,提高了阿里巴巴股票的价格。
然而,该投资者随后以高价卖出股票,赚取了巨额利润。
这一案例的成功背后,也是受到阿里巴巴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影响。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互联网巨头,其上市前的市场热度非常高。
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这就导致了更多的投资者跟风购买股票,推高了股票价格。
然而,坐庄行为通常会对市场产生不正常的波动,给其他投资者带来损失。
坐庄者通常会通过制造市场气氛和炒作手法,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入市,并在达到预期价格后迅速抛售以获得利润。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银广夏股价沉浮
惨痛的损失与刻骨的教训
银广夏造假案曝光,深圳交易所对其自 2001年8月9日起紧急停牌1个月,自2002 年9月10日复牌之日起,至10月8日收盘连 续15个跌停,流通市值缩减68亿元,相当 于流通股的投资者在一个月内损失68亿元。 股份从36元,最低跌至1元以下。 2002年2月26日,鉴于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在银广夏虚假陈述案中存在重大审计过失, 财政部吊销事务所和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执 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 相关业务许可证。
银广夏公司因此:
被中证•亚商评选为“第二届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 市公司50强”第38位; 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00年中国大陆一百 大上市企业排行榜”第8名。 2000年7月上旬《新财富》按国际标准排出新财 富100强,并且还隆重推出29家市场价值被严重 低估的蓝筹股,其中第6名就是银广夏。 《中国证券报》和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绩效评 价,将银广夏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盈利排行榜的第5 名。
操纵利润创造出的股市神话
——银广夏造假事件
案例分析——银广夏造假事件
一、公司简介
二、股价传奇
Contents
三、利润神话
四、深度分析 五、案例反思
一、公司简介
银广夏 - 公司简介: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 有限公司,简称“ST 银广夏”,在深圳证 交 券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557,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 公司。1993年11月26日,经批准,银广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 票74,000,000股,1994年1月28日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6月 1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曾因其骄人的业 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截止2007年 2月28日,公司总股本605,007,626元。
存货舞弊案例分析
存货舞弊案例分析一、前言上市公司出于完成财务计划、维持或提升股价、增资配股、获取贷款、保住上市资格等目的,常常采用各种手段虚报利润。
常见的利润操纵手段包括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等。
在形形色色的利润操纵手法中,资产造假占据了主要地位。
我国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财务报表舞弊案绝大多数与资产项目的造假有关,上市公司琼民源、蓝田股份、东方锅炉、成都红光就是其中的典型。
造假的公司一般使用五种手段来非法提高资产价值和虚增盈利,即虚构收入,虚假的时间差异,隐瞒负债和费用,虚假披露以及资产计价舞弊。
其中资产计价舞弊是资产造假的惯用手法。
而存货项目因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的特点,又导致存货高估构成资产计价舞弊的主要部分。
对其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中外上市公司中,涉及存货舞弊的案例为数众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麦克森&罗宾斯公司、斯温道色拉油公司、权益基金、ZZZZ百斯特公司,法尔莫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实业公司、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等。
这些公司所策划的舞弊方案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下面就选择其中较为典型的美国法尔莫公司案予以介绍。
二、法尔莫公司案例从孩提时代开始,米奇·莫纳斯就喜欢几乎所有的运动,尤其是篮球。
但是因天资及身高所限,他没有机会到职业球队打球。
然而,莫纳斯确实拥有一个所有顶级球员共有的特征,那就是他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求胜欲望。
莫纳斯把他无穷的精力从球场上转移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他首先设法获得了位于(美)俄亥俄州阳土敦市的一家药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又收购了另外299家药店,从而组建了全国连锁的法尔莫公司。
不幸的是,这一切辉煌都是建立在资产造假——未检查出来的存货高估和虚假利润的基础上的,这些舞弊行为最终导致了莫纳斯及其公司的破产。
同时也使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五大”事务所损失了数百万美元。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
施乐公司利润操纵手段和动机的案例分析美国国会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GAO)2002年10月公布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重述:趋势、市场影响、制度对策和存在的挑战》的报告。
报告称美国上市公司中由于会计违规而引起财务报告重新编制的次数从1997年的92次上升到2001年的225次。
根据这一趋势,GAO预计2002年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将比1997年增加170%以上。
报告显示,大规模公司由于利润操纵而引起财务报告重述次数增长尤为迅速,其中包括著名的施乐公司、安然公司及世通公司等等。
在众多会计违规处理中,由操纵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金额和时间而引起的财务报告重述次数仍然占总数的50%以上。
下面以施乐公司为例,分析其会计利润的操纵手段和动机,并讨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现状:一、施乐公司的两次财务报告重述施乐公司创建于1906年,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制造商及复印机的发明者。
施乐公司于2001年和200年两次重新编报以前年度的财务报告,大幅下调收入和利润。
1、第一次财务报告重述:2000年6月16日,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分部设立的异常准备金(unexpected provisions)被公开披露。
由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开始对施乐公司墨西哥地区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调查。
2001年4月3日,施乐公司向公众透露将延迟向SEC提交2000年度财务报告(10-K表)。
原因是施乐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和其外部独立审计师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将分别对财务报告进行复核。
2001年5月31日,施乐向SEC提交了复核后的2000年度财务报告,其中1998和1999年的比较合并财务报表被调整。
1998年度净利润下调122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30.9%;1999年度净利润下调8500万美元,比原来减少6%。
在两年的时间内,施乐公司累计虚增利润达20700万美元。
通过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案例
一、概述关联方交易是指发生在一家公司及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销售、服务提供、资金借贷等。
由于关联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关联,因此关联方交易可能会存在操纵利润的行为,从而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造成影响。
二、案例分析1. 公司A与其关联方公司B之间的产品销售交易公司A是一家生产家电产品的公司,其关联方公司B是一家销售公司。
由于公司A和公司B存在着股东、管理层等方面的利益关联,公司A向公司B销售产品的价格可能存在被操纵的可能。
公司A以高价销售产品给公司B,从而虚增销售收入,提高利润水平。
公司B再以较低价向真正的客户销售产品,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这种关联方之间的产品销售交易可能导致公司A的利润被人为操纵,进而影响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2. 公司C与其关联方公司D之间的资金借贷交易公司C需要资金周转,向其关联方公司D借款。
由于公司C和公司D 之间存在着利益关联,公司D可能以较高利率向公司C借款,使得公司C支付更多利息支出,从而减少税前利润。
公司D可能再通过其他渠道以较低利率融资,实现低成本融资,增加投资收益,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这种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借贷交易可能导致公司C的利润被人为操纵,进而影响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三、操纵利润的影响1. 对投资者的影响公司利润的操纵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误解,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投资者根据公司的利润水平来评估公司的价值,一旦公司的利润被操纵,投资者将无法准确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偏差。
2. 对债权人的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是债权人评估公司偿债能力的重要依据。
一旦公司的利润被操纵,债权人可能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偿债能力,从而增加债务违约的风险。
3. 对税收的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直接影响其应纳税额。
若公司的利润被操纵,将导致公司纳税基数被人为变动,从而影响税收收入。
四、防范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关联方交易的审批流程和原则,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审查和监督。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_王文红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11·10·28期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IAN LI FEN X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大地”)于2001年3月28日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3196万元。
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2007年12月21日,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女士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据悉,该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五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辞职。
2011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在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二、案例分析(一)利润操纵的手段1.随意更改业绩。
“绿大地”2004-2008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分别为3342万元、3724万元、4707万元、6441万元和8677万元。
可见上市前公司业绩稳步上升,表现良好。
但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绿大地”披露的2009年业绩预告和快报共变更了五次,由之前的预增过亿,变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正是这个原因证监会开始对“绿大地”立案调查。
2.虚构客户,骗取上市。
上市前,“绿大地”盈利主要依靠绿化苗木销售。
根据其招股书,2004-2006年及2007年上半年,“绿大地”的前五大销售客户包括昆明鑫景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昆明润林园艺有限公司、昆明滇文卉园艺有限公司、昆明自由空间园艺有限公司、昆明千可花卉有限公司、昆明天绿园艺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昆明企业以及部分成都、北京企业。
从表2可以看出,五大销售客户的的苗木采购订单占“绿大地”各年的销售收入比重相当高,但是这些采购大户与“绿大地”存在关联方关系的嫌疑。
虚增利润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法律后果
虚增利润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法律后果近年来,虚增利润案例频频引发公众关注,揭示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违规操作、虚假披露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分析虚增利润案例,探讨财务造假的法律后果。
一、案例分析1.1 公司A的虚增利润行为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经营状况,其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虚假销售交易、收入确认和费用资本化等手段,虚增当期的利润数据。
通过设置假账目、异常的交易和隐瞒成本等方式,企图误导投资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1.2 公司B的利润操纵行为公司B是一家上市公司,其管理层通过虚构交易、虚假收入确认和滥用会计准则等方式,操纵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数据。
这些操作违背了真实财务报告的原则,误导了投资者和金融市场。
二、财务造假的法律后果2.1 刑事责任财务报表造假涉及欺诈行为,违反了刑法相关规定。
一旦财务造假的行为被揭露,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刑事诉讼和刑罚,如担保金、罚款、刑事处罚等。
2.2 民事责任财务造假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了经济损失,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民事诉讼的索赔要求。
受损害方通常要求追回经济损失,并要求赔偿由财务造假行为导致的其他损害,如信誉受损等。
2.3 行政处罚财务造假违反了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责任人可能会受到行政部门的处罚。
行政处罚主要体现在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禁止担任公司高管等方面。
2.4 财产冻结和追缴对于财务造假的相关责任人来说,财产冻结和追缴是可能面临的后果。
一旦财务造假行为被确认,涉案人员的财产可能会被冻结,以便用于赔偿受害者或支付罚款等。
2.5 市场信誉受损财务造假行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企业可能因此失去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对企业的关注度下降,融资成本上升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防范财务造假的措施3.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合规性强。
包括完善财务管理流程、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制定有针对性的会计准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操纵案例
利润操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人为操作财务数据,以虚增或者减
少利润的方式来误导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利润操纵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市场信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法律诉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利润操纵的案例。
案例一,世纪华通公司。
世纪华通公司是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曾经被誉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然而,近年来,世纪华通公司因为被指控利润操纵而备受质疑。
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大量的收入和利润,以掩盖实际业绩的下滑。
由于利润操纵,世纪华通公司的股价暴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案例二,国际大宇汽车集团。
国际大宇汽车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但该公司却因为利润操纵而
陷入了困境。
调查发现,国际大宇汽车集团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实际上市场需求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导致投资者的损失,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
案例三,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某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因为利润操纵而陷入了信任危机。
调查发现,该企业在财
务报表中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企图掩盖了其实际上业绩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减弱。
这种利润操纵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导致了消费者对该企业的信任度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利润操纵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利润操纵不仅损害了投资
者的利益,还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任度,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杜绝利润操纵的行为,以维护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