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缺血性卒中血压管理及降压药物的选择指南推荐意见(一)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推荐:1.对于血压<220/120mmHg,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并且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最初的48~72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对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Ⅲ类推荐,A级证据)。
2.对于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如血压≥220/120mmHg,同时不伴有其他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合并症,在发病初期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的疗效尚未明确。
在卒中发作后最初24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Ⅱb类推荐,C级证据)。
3.对于AIS患者,如伴有其他共病(如同时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出血转化或先兆子痫/子痫),则有早期降压治疗指征,初始血压降低15%可能是安全的(Ⅰ类推荐,C级证据)。
4.卒中后必须纠正低血压与低血容量,从而确保全身灌注以支持重要脏器功能(Ⅰ类推荐,C级证据)。
5.在AIS患者中,通过药物诱导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Ⅱb类推荐,C级证据)。
6.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80mmHg以下(Ⅰ类推荐,B级证据)。
7.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a类推荐,B级证据)。
8.目前尚无充足的数据指导AIS后降压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恰当地选择降压药物(Ⅱa类推荐,C级证据)。
(二)二级预防的血压管理《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推荐: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成立修订专家组
由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组成修 订专家组,负责指南的修订工 作。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收集和分析的证据,制定 修订方案,明确修订的重点和 方向。
形成最终版本
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形成最 终版本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第二版)》。
02
脑血管病概述
脑血管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随访内容安排
包括患者功能状况评估、药物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指导、康 复训练指导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07
总结与展望
并发症防治
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01
防止再出血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 烈运动。
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 。
03
02
防治脑血管痉挛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防 治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疗法
可行脑脊液置换疗法以减轻头痛和 防止脑积水。
mRS评分
评估脑卒中后患者残疾程度,预测预后。
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康复计划。
05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符合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快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节选版)——卒中康复管理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19节选版)——卒中康复管理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是降低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
卒中康复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康复治疗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证据和基础,规范卒中康复的治疗行为,帮助医疗机构按照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方案进行操作,提高康复疗效。
1 、卒中康复管理模式——三级康复网络三级康复网络流程见图1。
推荐意见:·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三级康复网络,实现三级康复的系统服务,使患者享有终身康复(I类推荐,A级证据)。
·急救中心内可以建立急性卒中单元,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型康复中心应该建立综合卒中单元,基层医院和中小型康复中心可建立卒中康复单元(I类推荐,A级证据)。
·完成一级、二级康复后,推荐卒中患者通过医联体模式转入三级康复机构继续治疗。
在设定统一的康复方案的前提下,可以达到康复治疗的同质化疗效(I类推荐,B级证据)。
·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家属的陪同或参与可能是有益的(IIa类推荐,B级证据)。
1.1 早期康复推荐意见:·建议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由康复治疗团队提供早期康复(I类推荐,A级证据)。
·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最先收入卒中单元,有条件的进行溶栓、机械开通血管等综合治疗,稳定病情后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和全面的康复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给予相关的康复评定,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实施康复治疗。
评价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IIa类推荐,B级证据)。
·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选择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I类推荐,A级证据)。
2019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
2019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完整版)摘要自《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发布后,近年来脑出血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以期体现急性脑出血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其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位居第二。
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脑出血的比例更高,占脑卒中的18.8%~47.6%[1,2,3,4]。
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 d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5],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6]。
近年来,在脑出血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众多进展,且国内外学者仍在努力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参考了相关国际指南[7,8,9],在对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0]更新修订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自发性脑出血(继发于外伤的脑出血不在本指南讨论范围)。
本指南的修订原则、推荐强度及证据等级标准遵循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的相关共识[11]。
院前处理院前处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往医院。
脑出血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脑出血的诊断与评估包括:病史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及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与体征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脑卒中发生的时间、症状、当时患者的活动情况、年龄及下述情况:是否有外伤史、高血压病史、卒中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吸烟饮酒史、用药史(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栓药)、有无药物滥用(如可卡因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肝病等)。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更新要点及解读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更新要点及解读一、修订及增补要点1 血肿扩大与点征《指南2019》较《指南2014》突出了监测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重要性(Ⅰ级推荐,A级证据)。
指南推荐“点征”作为血肿扩大预测风险的影像学标志,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如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增强CT发现“点征”是提示血肿扩大高风险的重要依据(Ⅱ级推荐,B级证据),在脑出血超急性期可选择性进行该项检查以便预测预后。
2 病因分型以往脑出血的分型通常采用出血部位进行分类,将脑出血病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脑出血,《指南2019》摒弃了以往的分型方式,采用了SMASH-U病因分型将脑出血病因分为:血管结构性损伤、药物、脑淀粉样血管病、系统性疾病、高血压和不明原因。
这种病因分类与脑出血后期生存率密切相关,脑出血的病因诊断,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个体化的诊疗。
3 早期血压管理血压升高可影响血肿扩大以及预后,《指南2019》肯定了超早期降压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也推荐了降压目标:收缩压在150~220 mm Hg的病患,如无急性降压禁忌证,可于数小时内将收缩压降至130~140 mm Hg(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收缩压>220 mm Hg的病患,可持续静脉药物降压至160 mm Hg,降压过程需要监测血压,避免降压过度(Ⅱ级推荐,D级证据)。
4 止血药物与抗栓药物相关脑出血(1)止血药物:《指南2019》特别提出不推荐重组Ⅶa因子(recombinant factorⅦa,rFⅦa)用于脑出血的治疗,推荐级别为(Ⅰ级推荐,A级证据)。
氨甲环酸能限制脑出血内血肿体积扩大、降低患者早期病死率,但其长期获益性不能确定,不建议无选择的使用(Ⅱ级推荐,A级证据)。
(2)针对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s,OACs)相关脑出血:《指南2019》指出在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相关性脑出血(VKA-ICH)时,可考虑选择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替代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Ⅱ级推荐,A级证据),治疗的同时需给予维生素K静注(Ⅰ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
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1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1.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推荐意见:·询问家族史可有助于识别卒中风险高的个体(IIa类推荐,A级证据)。
·患者有罕见的卒中遗传病因(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Fabry病、COL4A1基因相关的脑出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关节松弛皮肤脆弱综合征Ⅳ型等)时,可考虑转诊去做遗传咨询(IIb类推荐,C级证据)。
不建议在人群中为预防首次卒中进行常规遗传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2例患SAH或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考虑应用CTA 或MRA等非侵袭性筛查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是合理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SAH,或≥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可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对肌纤维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2.1 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1.2.1.1 高血压推荐意见:·建议常规进行人群血压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建议每年进行血压复查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I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的目标值(I类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类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PPT课件
100%
出血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等,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等 。
80%
其他类型脑血管病
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临 床表现各异,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进行诊断。
辅助检查方法选择
神经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CT、MRI等,可明确 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
脑血管检查
康复方法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训练、 坐起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 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促进患者 功能恢复。
二级预防策略制定
01
02
03
危险因素控制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有效 控制,降低复发风险。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预 防,如抗血小板药物、他 汀类药物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形成,增加患脑血管病的风险 。
预防措施建议
控制高血压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当运动
定期体检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脑 血管病的风险,应大力宣 传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 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 摄入,有助于预防脑血管 病。
鉴别诊断
需与颅内肿瘤、颅内感染、代谢 性疾病等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进 行鉴别,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 的类似表现。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策略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出现时间窗内(通常<4.5小时),无明显禁忌证,经影 像学评估符合溶栓标准。
禁忌证
近期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部外伤史;近期接受过颅内手术、活检、 动脉瘤夹闭术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内出血;已知对溶栓药物过 敏等。
2023年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是由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国医学科学院颁布的权威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脑血管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高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2023年发布的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以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综合考虑临床实践和专家共识,对脑血管病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的病理改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这些疾病具有发病率高、逝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而制定并实施临床管理指南,则是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战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次2023年发布的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出台,对于促进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一、指南的制订依据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是由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我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制定的。
该指南以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实践,经过多次专家讨论和修订,最终形成了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临床管理指南。
第二、指南的主要内容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脑血管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特点;二是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三是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四是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这些内容涵盖了脑血管病的全面诊疗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和具体的指导。
第三、指南对临床实践的意义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发布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指南明确了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专业的医疗知识,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前言董漪; 王伊龙; 刘丽萍;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9(014)007【总页数】2页(P690-691)【关键词】脑血管病; 管理; 推荐; 证据; 中国卒中学会【作者】董漪; 王伊龙; 刘丽萍; 徐安定;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委员会【作者单位】120004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于2017年6月做出决议,制定和推出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为此,学会组织国内专家,历时2年,制定了这套包括脑血管病预防、诊疗、康复、组织化管理和卒中医疗质量管理等全方位的临床管理指南。
本指南分成7个主要部分:卒中组织化管理、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脑出血临床管理、SAH临床管理、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和卒中康复管理。
指南全文以专著形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9年6月正式出版。
为了更好、更快地在全国范围推广该指南,学会决定同步在学会官方中文期刊《中国卒中杂志》发布指南节选版,包括指南的推荐意见、流程图和其他重要内容。
1 指南目的及用途该部指南定位于提供全方位的卒中临床管理规范,主要供从事卒中防治、护理、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使用,也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相关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相关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2 指南制定方法学2.1 指南制定方法学原则中国卒中学会为了保证所制定指南、专家共识、科学声明等的科学性、规范性,组织专家委员会于2016年撰写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卒中学会指南制定指导手册》。
本指南制定方法和全过程均依照该手册规定的原则;在指南撰写的形式上,则借鉴了澳大利亚国家卒中基金会《卒中临床管理指南2017》。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出血临床管理
01 引言
目录
02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 理指南
03 脑出血临床管理
04
指南与脑出血临床管 理的结合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国是脑血 管病发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200万。脑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 型,占脑血管病的10%以上。为了提高脑血管病和脑出血的临床管理水平,中 国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制定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和《脑 出血临床管理指南》。本次演示将围绕这两个指南展开讨论,旨在阐述指南的 发展历程、主要内容、适用范围及其在脑出血临床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针对高危人群的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脑健康检查和药物治疗的 基础上,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 语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提出的针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策略是非常有效 的。通过脑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综合管理, 可以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未来,我 们期待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工作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完善和 提高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情评估是脑出血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生需要通过初步病史询问、体格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出血 部位、出血量、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 患者的危险程度和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和管理是脑出血临床管理的核心。药物治疗是脑出血治疗的基础,包括止 血、降颅压、防止感染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开展 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2章卒中组织化管理推荐意见》(2023)【摘要】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但医疗机构后勤服务支撑能力的异质性为卒中组织化管理的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
为进一步完善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提升卒中治疗的科学性及系统性,本指南就院前急救系统及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急诊多学科协作团队的管理、绿色通道的持续质量改进、卒中单元及卒中门诊的组织化管理、卒中中心的区域协同网络建设、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推荐意见。
1院前急救系统的组织化管理1.1 院前迅速识别卒中推荐意见:急救人员采用"中风120〃、BEFAST.CPSS x RoS1ER或FAST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卒中院前筛查,使卒中患者得到快速识别(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急救人员采用RACE、1AMS或G-FAST量表进行卒中院前筛查大血管闭塞(a类推荐,B级证据,修订)。
1.2 急救人员的现场诊疗推荐意见:EMS调度员应利用卒中院前识别和筛查工具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并优先派遣救护车和EMS人员(类推荐,B级证据)。
EMS人员在现场应对疑似卒中患者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包括确定发病时间,处理呼吸和循环问题,进行心电图检查及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因院前干预而延误转运(类推荐,B级证据)。
13快速转运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推荐意见:卒中急救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转运目的,EMS人员在遵循就近原则的前提下,应结合患者病情和转送医院对卒中救治能力等因素制订合理的转运方案(级推荐,A级证据)。
对发病在时间窗内可能需要静脉溶栓的疑似AIS患者,EMS人员应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最近的有资质的PSC/CSC(级推荐,A级证据)。
疑似1VO所致AIS患者,在时间窗内(最长发病24h内)可能需要急诊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患者应及时转运到能开展血管内治疗的CSC(级推荐,A级证据).〃直接转运〃模式、〃分级转运〃模式和〃移动诊疗〃模式各有利弊,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和转运距离合理选择转运方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完整版)中国目前约有高血压患者2.7亿,糖尿病患者1.1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而且这些卒中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继续攀升。
大量研究证明,减少脑血管病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重视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早期干预管理。
1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1.1 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推荐意见:·询问家族史可有助于识别卒中风险高的个体(IIa类推荐,A级证据)。
·患者有罕见的卒中遗传病因(如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Fabry病、COL4A1基因相关的脑出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关节松弛皮肤脆弱综合征Ⅳ型等)时,可考虑转诊去做遗传咨询(IIb类推荐,C级证据)。
不建议在人群中为预防首次卒中进行常规遗传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一级亲属中有≥2例患SAH或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考虑应用CTA 或MRA等非侵袭性筛查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能是合理的(IIb类推荐,C级证据)。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SAH,或≥1名亲属罹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可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对肌纤维发育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应用CTA或MRA等非侵袭性方法筛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IIb类推荐,C级证据)。
1.2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2.1 证据充分的可干预危险因素1.2.1.1 高血压推荐意见:·建议常规进行人群血压筛查,并对高血压患者予以适当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建议每年进行血压复查和高血压相关的健康体检(I类推荐,A级证据)。
·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140/90mmHg的目标值(I类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I类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管理》(2019)要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年发病率为(1~27)/10万,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风险增加。
中国人群SAH年发病率在各个地区也不一致,在南部、北部地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
1 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1.1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推荐意见】:•突发的迅速达到顶峰的剧烈头痛应谨慎鉴别SAH(Ⅰ类推荐,B级证据)。
•怀疑SAH患者应首选CT平扫检查,若CT检查阴性应行腰椎穿刺进一步检查(Ⅱa类推荐,B级证据)。
1.2病因筛查【推荐意见】:•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是CTA,因此建议急诊应配备CTA(Ⅰ类推荐,B级证据)。
不能行头颅CTA的患者,可依次选用增强MRA、3DTOF MRA检查,对于疑似动静脉畸形引起SAH的患者,应加做MRI的SWI检查(Ⅱa类推荐,B级证据)。
•CT检查阴性或者可疑阳性的SAH患者,在脑脊液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时,行MRI(FLAIR序列、质子密度成像、DWI、梯度回波序列或SWI)检查可能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C级证据)。
•DSA作为SAH患者病因诊断的金标准,也可进一步用于评估治疗,如介入治疗或者评估手术(Ⅱa类推荐,B级证据)。
首次造影阴性患者发病1~6周后,可考虑再次行DSA检查(Ⅱa类推荐,C级证据)。
1.3诊断流程及病因筛查急性发病疑似SAH患者的临床诊断流程见图1。
1.4严重程度评估【推荐意见】:•使用临床分级系统如Hunt-Hess量表、 WFNS分级等对SAH 患者进行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Ⅰ类推荐,B级证据)。
•使用影像学分级量表对患者的迟发性脑梗死及血管痉挛风险进行评估,可选用较为简易的Fisher分级或改良Fisher分级(Ⅱb类推荐,B级证据)。
2 急性期管理急性期的管理需要兼顾病因治疗、急性期的监护及并发症的对症处理,流程见图2。
2.1医疗机构的学科配置及转运【推荐意见】:•SAH患者应尽可能到有丰富诊疗经验的卒中中心救治,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Ⅱa类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的干预选择如下(图1)。
图1 具备外科干预指征的脑出血患者干预选择1. 颅内压监测:目标颅内压<20 mmHg,脑灌注压50~70 mmHg(Ⅱ类推荐,C级证据)。
2. 脑室穿刺外引流:挽救因脑积水出现意识变化患者的生命(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 血肿清除术(1)幕上出血:早期血肿清除术没有明确的优势(Ⅱb类推荐,A级证据),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可考虑幕上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Ⅱa 类推荐,C级证据)。
(2)幕下出血(小脑或脑干):如伴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脑干受压,应尽快行血肿清除术(Ⅰ类推荐,B级证据)。
4. 个体化综合考虑脑出血与原发病关系:危及生命的继发性脑出血,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应根据挽救患者生命和祛除原发病因的相对风险和获益对治疗策略进行权衡(Ⅱb类推荐,C级证据)。
5. 按照指导方案注入rt-PA:不改善功能预后,可降低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6. 去骨瓣减压:联合/不联合血肿清除术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Ⅱb 类推荐,C级证据)。
7. 影像引导血肿抽吸及内镜下血肿清除(1)影像引导下血肿抽吸联合rt-PA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影像引导的内镜血肿清除术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不同等级的医疗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备的医疗设施和经验选择手术方式(Ⅱa类推荐,C级证据)。
(4)对单纯性基底节出血,使用微侵袭抽吸引流术可能是有效的(Ⅱa类推荐,C级证据)。
(5)微创治疗应尽可能清除血肿,使治疗结束时残余血肿体积≤15 ml(Ⅱ类推荐,B级证据)。
微创血肿清除脑出血患者外科微创干预指征证据见图2。
图2 脑出血患者微创干预指征证据推荐意见:1. 在有条件的医院等卒中中心,经严格选择后,可以考虑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选择性使用溶栓药物)等微创外科手段清除血肿,相较于内科治疗可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功能获益尚不明确(Ⅱa类推荐,A级证据,新增)。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内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脑卒中、颅内动脉瘤、脑血栓形成等多种疾病。
脑血管病在中国人口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对个人和社会的负担也很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临床管理指南对于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针对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给出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首先,对于急性脑卒中,指南强调实施快速的静脉溶栓治疗,以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同时,指南还推荐积极开展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合理选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颅内动脉瘤,指南提出了定期随访和可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动态监测动脉瘤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破裂很重要,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决策。
当动脉瘤出现破裂或生长过快时,指南推荐行介入治疗,以缩小动脉瘤的大小。
这将有助于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指南还关注了脑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有脑血栓形成病史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指南还涵盖了其他一些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狭窄等。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南的发布将为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临床决策依据。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的发布将推动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通过指导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诊断、准确评估疾病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大大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指南还呼吁广大公众重视预防,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2023的发布对于中国脑血管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指南内容,提高医生和公众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必将有效改善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状况。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
2、健康饮食:为患者提供健康饮食建议,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 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等。
3、规律作息: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生活习 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等。
3、规律作息:鼓励患者保持规 律的作息时间
1、医院方面:医院应建立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制度,完善危险因素评估 流程,加强医生培训,提高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同时,要与 社区和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参考内容
引言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 的特点。为了规范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中国制定了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本指南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提供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 理的最佳实践建议,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管理目标
2、社区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 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同时,要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 对脑血管病预防的意识。
3、家庭方面:家庭成员应积极参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管理,监督患者遵 循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护理。同时,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给 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之,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水平。通过规 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造福于更多的患者。
2、社区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 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和服务。同时,要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 对脑血管病预防的意识。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解读PPT课件
04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要点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翻身拍背,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必要时使用抗生 素。
尿路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导尿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合理选 择抗生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下肢 静脉输液,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或药物 预防。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
急性期救治措施
快速识别与评估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 手段,迅速识别并评估脑血管
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溶栓治疗
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合适 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以恢 复血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血管内治疗
包括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 ,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等严重情 况。
神经外科手术
针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出血性卒中,可考虑神经外 科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
二级预防策略及药物选择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 于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抗凝药物
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适用于心源性栓塞等特定病
因患者。
降压药物
积极控制血压,降低卒中复发 风险。常用药物有ACEI、 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调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稳定斑块,减少血管事件。
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 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
方案。
心理疏导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等方 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治疗 信心。
音乐疗法
运用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焦虑、抑郁 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更新内容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更新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更新内容介绍脑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中国人口影响尤为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常见的疾病
之一。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我国脑血管病学会组织了一
支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定了《2019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
该指南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系统的脑血管病诊治指导,促进我
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提升。
一、脑血管病的定义和分类
1. 脑血管病的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的病变,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2. 脑血管病的分类
根据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脑血管病可以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
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短暂性缺血发
作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则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1.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等。
控制和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脑血管病具有重
要意义。
2. 预防措施
预防脑血管病的措施包括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行适量的运动,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三、脑血管病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肢体乏力、感觉障碍等。
2. 辅助检查
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包括CT、MRI、脑血管造影、颅内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多普勒等,这些检查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了解病情。
四、脑血管病的治疗
1. 急性期治疗
对于急性期的脑血管病病人,应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包括溶栓治疗、介入手术、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2. 恢复期治疗
对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应进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并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
五、脑血管病的管理和护理
1. 病情观察
对于脑血管病病人,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
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2. 护理措施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应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包括情绪支持、营养支持、体位护理、皮肤护理等。
六、脑血管病的康复
1. 早期康复
脑血管病病人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和
功能恢复。
2. 长期康复
脑血管病病人的长期康复需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和专业指导,并应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七、结语
《2019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是一部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临床指南,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系统的脑血管病诊治指导。
我们相信,通过全面落实本指南,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将得到显
著提升,从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以上就是《2019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的主要内容,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对今后的诊治工作有所启发。
感谢大
家的阅读!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
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脑血管病的诊
治和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仍然需要不断地加强对脑血管病的
预防和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加强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和控制。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脑血管
病的发生。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医生在面对可能患有脑血管
病的患者时,需要对病情进行及时而准确的判断,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CT、MRI等,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特别是在急性期的治疗中,及时的溶栓、介入手术等措施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急性期的治疗,脑血管病的管理和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
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
者的安全。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也需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和专
业指导。
通过康复训练和长期的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全社会都需要关注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脑血
管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医疗
机构需要加强脑血管病的诊治技术和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为脑血管病的防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我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提供了对脑血管病诊治的科学指导,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能够有所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