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说课稿
说屏教学一等奖说课稿3篇
1、说屏教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其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几个精华,包括园林建筑,名胜古迹。
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说“屏”》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
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
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 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已有一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掌握了简单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说“屏”》是一篇语言优美,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
但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说课稿
15、《说“屏”》说课稿【序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
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三、【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
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说“屏”》说课稿
说“屏”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名为《说“屏”》。
该课是一篇议论文,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屏风的形制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认识。
本课紧扣话题,层层推进,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屏风的定义和形制特点。
•理解屏风在生活中的具体用途和艺术价值。
•掌握论述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撰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屏风的定义和形制特点。
•理解屏风在生活中的具体用途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本节课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了解屏风的基本概念和形制特点。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轮流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述方式。
第三步:开展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就屏风的用途和艺术价值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屏风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导学生了解屏风的基本概念和形制特点。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学习课文1.轮流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生词:“琳琅满目”、“大观园”、“文人雅士”等。
通过词语解释和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重点句子:“屏风,从古时候就被当作屏障、隔断、装饰品而流传下来。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述思路。
3.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屏”的概念和本义;(2)了解“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和用法;(3)初步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2、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2)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诱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屏”的概念和本义;(2)了解“屏”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含义和用法;(3)初步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2、教学难点:(1)理解“屏”的不同含义和用法;(2)掌握“屏”的应用组合与变化。
三、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听说结合法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说‘屏’”(2)通过图片或视频呈现“屏”能代表什么?Step 2:阅读(1)让学生阅读一篇名为《区别文化的奥妙在“屏”中》的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A. 根据文章,理解“屏”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B. 根据文章,简述文中说到的日本“障屏”和印度“纱屏”(2)学生交流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分享答案Step 3:听说互动(1)让学生听老师读出一段文字,并观察其中与“屏”的相关结构(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针对问题进行回答,例如:A. 文字中提到的“屏幕”是一个由什么两部分组成的词语?B. 通过“屏幕”可以想到哪些其他的概念?(3)各小组进行汇报(4)以“屏幕”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构词法分析:屏(i)+幕(n),则“屏幕”的字面意思为“屏住(或遮住)的帷幕”。
Step4:运用(1)教师先呈现一些与屏有关的词语或词组,例如:屏幕、屏障、屏风、屏息、屏幕保护、石屏山等(2)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活动,掌握这些词语的基本应用。
比如构思一则有屏障的情节,描述在何种情况下,由于屏障的存在,必须克服一些困难等。
Step 5: 总结(1)针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应用,教师进行梳理及加深学生对“屏”的认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说“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说“屏”》说课稿【导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一节课,主要讲解了难字词“屏”的读音和用途。
本节课注重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图示和实物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屏”的用途。
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屏”在文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屏”的读音和用途;2. 认识“屏”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3.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汉字“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汉字“屏”的用途和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领会“屏”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课件PPT、文学材料;2. 屏风、壁屏等实物;3. 白板、粉笔、草稿纸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学生自我介绍;2. 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引出“屏”的话题。
二、讲授“屏”的用途和意义(10分钟)1. 出示屏风、壁屏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描述;2. 介绍“屏”的用途和概念;3. 引导学生探究“屏”的字形来源和演变;4. 教师板书“屏”的拼音和基本解释。
三、解读《楚辞》中的“屏风”(10分钟)1. 出示《离骚》中的屏风描写,让学生观察、解读;2. 引导学生了解《楚辞》中的“屏风”在文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学生自行翻译课文中的“屏”(15分钟)1.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上的“屏”;2. 学生将“屏”的意义和用法进行翻译;3. 教师纠正学生中的错误认识和用法,并加以解释和讲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若干幅图片,让学生辨别图片上与“屏”有关的词汇;2. 教师提问并导入下一环节。
六、巩固复习(10分钟)1. 教师出题,让学生回答和运用汉字“屏”;2. 学生自行总结“屏”的用途和意义;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板书设计】屏 píng1. [píng] 见物面而正对的物体,用以遮挡风、光、烟尘等;2. 板屏、屏风等实物;3. 课文中的“屏”。
2024年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
2024年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说屏《阅金沙·说屏》教学设计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诗词《阅金沙·说屏》的内容;2. 学生能够掌握诗词中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3.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诗词中的比喻、夸张手法,并通过概括、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释诗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4. 学生能够通过诗词的欣赏,培养审美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主体地进行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2. 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3. 运用PPT展示、字帖、反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比喻、夸张手法,把握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用意;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增强学生认识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阅金沙·说屏》李清照不解长寝室,何处卧芳草。
纵知说屏东立,到探说屏南失。
无谓有高价,后来常受辱。
万金难赎怜君,可赎怜君乎?经典解读:本词描写的是一件宫中的木屏风,通过叙述揭示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整首词以屏风逆行为线索,交叉借寓作为手法,表达了李清照对曾经的奢华生活和失去的爱情的思念。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热身。
(15分钟)1. 引入话题:“你们家里有没有家具?”“你们家里最好看的家具是什么?”2. 引导学生谈论家具的功能和装饰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一件普通的家具可以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4. 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对本词的思考。
Step 2:教师示范阅读诗词。
(15分钟)1. 教师朗读全诗,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把握词的韵律和语调。
2. 教师解读词的意思,并让学生理解词中的常见词汇、短语和句式。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比喻、夸张手法等修辞手法。
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
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说课内容)【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说屏》的课文。
大家有没有听过“说屏”这个词呢?其实,说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骈文,它是一种短文,风格幽默而活泼。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和学习这篇课文,探究怎样运用幽默的语言写作,并体会文字的韵味。
【导入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尝试念一遍,感受一下其中的节奏和韵味。
【导入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和课文中描述的“小说”相似的情节呢?也许你们看到别人文书写“表示”,也会笑得像课文中的人一样,“对!对!”呢?为什么大家听到或看到那些搞笑的话语、情节,都会忍不住笑出声呢?从小孩到老人,无论男女老幼,我们都会对幽默感充满兴趣。
同学们有想过,为什么人们会把这种幽默的情感表达,写进文章、写进文学作品中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跟进】这就需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幽默的表达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幽默是用笑料来娱乐人们的一种技法,用来提供搞笑效果的笑话、滑稽情节等,会让人们感到愉快、轻松、舒畅,从而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思,引起读者共鸣。
而写作幽默文章,通常都会通过夸张、对比、反转等手法来制造笑点,引发人们的笑声。
【解读一】在课文《说屏》中,苏轼就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幽默情节。
比如,文中描述了屏物中的景物和同一个屏物相比的另一个物体,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强调屏物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通过作出对比,课文中的描述既夸张有真实,使读者感到新奇有趣,从而引发读者的笑声。
【解读二】同时,课文中还引入了对话的手法,通过屏物与人们的对话,增加了语境的幽默效果。
课文中屏物说“不要指望借我的帮助增加美的作用”,把人们对屏物的期望与事实进行对比,强调屏物的不可替代性。
整个对话既逗乐,又展示了屏物的价值。
这种幽默的对话,使文中的情节更吸引人,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互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体会,如果用正式的语言或平铺直叙的方式来描写屏物,读起来会不会没有那么有趣?通过幽默的手法,课文中写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说屏》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屏》说课稿1一、说教材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3、作者简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
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说课稿【序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
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三、【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
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说屏的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5课《说“屏”》。
下面,我主要从对文本分析,课程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及课程目标的确定。
1、教材分析:《说“屏”》是陈从周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作者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凭借建筑家的深厚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说”的对象有几分古朴,有几分清雅;“说”的内容有几分专业,有几分见地;“说”时有一点悠闲,还伴有几许深情。
文本向我们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文本的重点内容,文本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地使用屏风,让现代的建筑融入一点古典之美。
基于文本的以上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单纯的说明文来处理,而应在教学中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应关注语言,品砸其中的情味。
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拟定兼顾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二是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美。
2、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文本诗情画意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读可能会喜欢上的,但这种喜欢是感性的、浅表的,要完成从文本知识到阅读能力,从文化积累到技法欣赏,从文字表面到内心感动的飞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合作和探究,通过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交流来完成,有机构建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灵动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话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味古典美与现代美的兼融。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学生资源分析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重难点的确定:关注语言的情味,理会行文的技巧2.学生资源分析:我们知道:面对课堂,教师是资源,文本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说“屏”》说课稿孙璐尊敬的各位领导,⼤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是《说“屏”》,我将从以下三⼤板块来说课。
⼀、豁然开朗“析”中来——析教材,析学情(⼀)析教材课标中说:“实现阅读教学的⽬标,关键是要建⽴现代阅读理念。
”⽽现代的阅读理念绝不仅仅是搜索阅读处理⽂字信息,⽽应该是建⽴在读者与编者、与作者的精神对话上。
所以在解读《说“屏”》时,我从编者⽂本、教者⽂本两个⾓度进⾏了深⼊研究,最终选择了最容易被学⽣所接受的解读⽅式。
⾸先从编者⽂本的⾓度,《说“屏”》是⼈教版⼋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篇科学⼩品⽂,这个单元是由五篇课⽂事物说明⽂组成。
⼏篇课⽂⽤严谨、科学的语⾔为我们展⽰了祖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
阅读这组⽂章,可以使我们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化的⾃豪感。
其次,从教者⽂本的⾓度来解读,⽂章短⼩精悍,结构清晰。
五个段落,采取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写,⼀⽬了然。
作者在第⼀⾃然段围绕⼀个“巧”字,总述“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屏”这种古典器具的向往、赞赏之情,在⼆到四⾃然段分别从屏的作⽤、分类、设置三个⽅⾯对“屏”的特征加以介绍,最后⼀段,作者表明期待,希望“屏”在现代社会中也能得到利⽤。
本⽂语⾔优美,引⽤多出古诗来营造⼀种诗情画意,加上“屏”这种古典器具,本⾝就有种古朴典雅的⽓息。
所以,我将“诗意”语⾔的品析作为本课的重点。
(⼆)析学情⼋年级学⽣已经学习了四篇说明⽂,有⼀定的说明⽂阅读基础,学⽣基本已经知道关于说明⽂的基本概念,⽐如说明顺序、说明语⾔、说明结构、说明⽅法等。
但学⽣对于这些概念的活⽤还是存在⼀定的问题,抓关键语句的能⼒也是参差不齐,对于说明⽂语⾔这种诗情画意的理解⽆法调动情感体验去真正的体会。
⼆、有的放⽮“标”导航——定⽬标,定重难(⼀)定⽬标⼀堂语⽂课究竟应该做什么?李⽼师曾如此说:“从内容层⾯讲,第⼀要有语⾔训练,第⼆要有情感训练,第三要有精神启迪”。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该单元以了解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组元。
《说“屏”》是一篇说明文,主要通过对屏的特点、作用、种类的说明,让我们了解“屏”这种事物,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在七年级上册接触了说明文,并且本单元的前四篇课文也是典型的说明文,所以学生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掌握上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三、教学目标依据本册教材及本单元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识读本课的生字、词。
2、能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可以准确地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并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及在建筑美学中的作用的了解。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说明“屏风”这种事物时融入的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以朗读和阅读教学为经,以学生的品读、讨论、感悟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思索,反复品味,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提升感情。
六、教学准备本节课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需要用到的教具有多媒体(用途:便于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屏风”这种事物)。
七、教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在餐厅、宾馆中见到的“屏”说起,使用多媒体展示屏风图片,告诉他们“屏”以来已久,并且在古诗词中出现多次,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引出本课-------《说“屏”》。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说起,又能引发学生兴趣:古诗词中怎么写的?为什么说它充满诗情画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可做指导。
《说“屏”》说课稿(3篇)
《说“屏”》说课稿(3篇)《说“屏”》说课稿(01)《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第15课。
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5课,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上课程序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说教材。
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
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
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
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
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其次说教学法。
《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
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说教材《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该单元以了解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
《说“屏”》是一篇说明文,主要通过对屏的特点、作用、种类的说明,让我们了解“屏”这种事物,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了两篇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应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四中的前四篇课文没讲,但学生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掌握上不会存有太大问题。
教学目标依据本册教材及本单元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制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水平目标: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感知古诗句的意境美,基本能完成练笔。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将其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学习使用说明方法,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并使用到练笔当中。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感知古诗句的意境美。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以创设情境,指导点拔为主。
学法: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思索,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提升感情。
教学准备本节课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需要用到的教具是多媒体(用途:便于学生更直接地了解“屏风”这种事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理解屏风这种家具吗?大屏幕显示一组屏风图片,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了一种器物文化,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屏”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美丽的身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说“屏”。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了解作者。
(课下注解知识识记)2、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
大屏幕打出字词。
三、感知课文,了解内容。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什么是屏?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设计意图:根据题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归纳、概括信息的水平的过程,也能引导学生实行深层思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说“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说“屏”》说课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生活中常见的屏风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表达和创作等环节,让幼儿充分体验屏风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本次活动还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知道屏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知道屏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屏风实物、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画纸、一支画笔、一把剪刀、一瓶胶水。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一个关于屏风的短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屏风的历史和特点。
2. 知识讲解(5分钟)简要讲解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让幼儿知道屏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 动手操作(10分钟)发放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属于自己的屏风。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知道屏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屏风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说屏1
《说“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中学语文组号,我说课的题目是《说“屏”》,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所节选的课文主要是介绍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教学时要注意理清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体会准确周密的语言。
《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文章特点鲜明,多处引用古诗文,因此不能单纯作为一般的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
二、说教学目标八年级听障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和听障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古诗词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2、自主合作探究,团队互动解决问题,运用多元智能进行干预,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高美的品位。
考虑到八年级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品味语言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体会文中引用古诗文的含义”作为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我在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创造了视听结合的完美情境,在教学时采用讨论点拨法、拓展延伸法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清障、自主悟读、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为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一个理念,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一)激趣导入开课之初,播放古代屏风的课件,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图文并茂的导入从视觉和听觉上带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为学生感悟文本作好铺垫。
新课标指出要了解作品中涉及的重要作家的知识和文学常识,因此接下来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作者陈从周,了解古建筑园林专家的生平和相关著作。
在检查生字词预习环节,我将课堂交给学生: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看谁能当小老师,由小老师带领同学扫清文字障碍,学习手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屏”》说课稿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说“屏”》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
说“屏”是一篇自读课,也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
作者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凭借建筑家的深厚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说”的对象有几分古朴,有几分清雅;“说”的内容有几分专业,有几分见地;“说”时有一点悠闲,还伴有几许深情。
2.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都是说明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文知识,本文的说明方法已不再是难点。
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屏风已淡出我们的生活。
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这种时空上的隔膜,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兴趣和对文本的理解品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展示一些屏风图片,让他们对屏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教材以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文中古诗的含义及作用。
3.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雅致。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借助课前查阅资料及课下注释,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三、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1.教法:
(1)情景创设法,通过PPT、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手工实践法,让学生课下动手做一个小屏风。
2.学法:
(1)圈点勾画法,帮助朗读。
(2)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
2.学生展示搜集的屏风照片、图片。
3.学生展示导学案中本文的概括内容。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室播放小视频展示屏风图片、位置等,唤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师激情导入: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来说“屏”(板书课题、作者)(三)速读课文,展示所知。
让学生速读文章,圈点勾画关于屏的知识。
设置以下活动: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1.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2.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3.你将采购进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让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要点:1.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和种类。
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2.是向顾客介绍屏的设置。
3.实际上是让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关键是一个巧字。
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把握了文章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探讨用什么方法介绍会让顾客更了解自己
的商品。
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篇文章所学的说明方法。
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穿越时空摇身变为屏风店的老板,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解读文本的兴趣。
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完成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细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你喜欢哪些语句,读一读、品一品,为什么喜欢,说给你的同学听。
设置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让学生明白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对屏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情,从而把“审美”和“感动”的种子播洒到学生心灵,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
设计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作业:
1.把课堂上所说的器物,选择一件东西,写一段话来介绍它的特征及功用。
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2.手工制作一个纸质小屏风。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课堂内容完成板书:
“屏”:作用、种类、设置上——“巧”
因“巧”生情:赞赏期盼
结束语: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让我们期待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散发出不朽的魅力,也翘首期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在今天流芳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