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密西西比河风光》第一课时
3《密西西比河风光》第一课时

3:《密西西比河风光》设计思路老师介绍背景知识,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然后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安排景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密西西比独特的风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习利用关键字句,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所有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
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
3密西西比河风光第一课时

►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代表之一。著有小说《阿达拉》 《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 《美洲游记》等。他的文学活动, 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风 文题阐释 光》选自《世界名人 漫游札记》,有改动。 本文是作者游览密西 西比河后写下的一篇 游记。密西西比河是 美国第一大河,它与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 非洲的尼罗河、中国 的长江并称为世界四 大河。
课前预习
5.重要词语释义
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媲美: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魅力: 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作者写了密西西比河哪两 处的风光?
作者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东岸 和西岸的风光
•
3. 作者写了两岸风光的什么
特征? 先描写西岸的万籁无声, 在描写东岸的骚动与聒噪。
槭树( qì )
鸟喙( huì )
啁啾( zhōu ) 酩酊( mǐngdǐng )
吞噬( shì ) 低哞( mōu )
课前预习
1.易读错写错的字
劈开( Pīkāi ) 喇叭( lǎbā) 锥子( zhuī ) ) 草莓( méi ) 蜀国( shǔ ) 鸟瞰( kàn ) 粗犷( guǎng ) 葵花( kuí ) 魅力( mèi )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读 写。 2.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 解本课生词。 3.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
自学提示
1、 朗读课文,注意本课的生字生 词。 2、 思考:作者写了密西西比河哪 两处的风光? 3. 作者写了两岸风光的什么特征?
1.易读错写错的字
旖旎( yǐnǐ ) 长髯( rán ) 媲美( pì ) 熠熠( yì ) 聒噪( guō ) 潺潺( chán ) 斑鸠( jiū ) 山巅( diān )
3、密西西比河风光(1)

(二)根据课时任务,提出问题(3分钟)
你觉得初学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课文?
预设:1、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当照顾学困生。(5分钟)
针对同学们自设的问题进行自探,自己在自探中不懂的问题,一会儿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分小组展示学习生字。
3、小组评价。(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4、交流本课新词意思。
“旖旎”、“酩酊”“媲美”、“万籁无声”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初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2、讨论:全文共几节?各写的是什么?全文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城县实验小学教案
科目:语文年级:六年级
课题:3、密西西比河风光第1课时主备人:王金萍
教材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疏通文章,扫除阅读障碍。学生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并不陌生,积累了大量描写景物的文章,但大多是我们国内的景物。本文描写的密西西比河风光与我国迥异,这对学生的理解是一大考验。同时也会令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流经地区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基本信息。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欣赏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密西西比河风光的感受。
第二章: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和流经地区。
2.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2.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地理特征。
学生听讲并提问。
2.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地理特征的练习题。
第三章: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听讲并提问。
3.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练习题。
第四章: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生态环境。
学生听讲并提问。
4.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生态环境的练习题。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景点和活动。
5.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5.3 教学活动教师详细讲解密西西比河的旅游资源。
学生听讲并提问。
5.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相关旅游资源的练习题。
第六章:密西西比河的艺术与文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地位,包括相关的诗歌、小说和歌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6.2 教学内容介绍密西西比河在艺术与文学中的作品和作者。
3《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

鉴赏与写作
2.写作技法
在对比中体现景物的特点。
➢ 作者描绘的是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他
没有像一般的游记那样描绘了一处的风光后, 再去描述另一处景致,他采用的是描绘了两 岸的风光之后,再将东岸的风光与西岸的风 光对比来写。这样,就使读者对两岸不同的 风光有了明晰的印象与感受,突出了两岸风 光的不同特点。
2021/8/22
解词 1.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2.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十分辽
阔。 3.漫游:随意游览。4. 飘拂:轻轻飘动。 5.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6.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7.酩酊:大醉的样子。 8.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9. 万籁无声: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
印象。这一句是文章的总起,也是文 章的中心句。
2021/8/22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 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 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
2021/8/22
• 2.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 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 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 这句中的“劈开”“游”“卧”“望”等动 词写出了野牛自由自在的样子,让我们也能 感到野牛在荒野上的无限快乐以及它无忧无 虑、悠闲自在的内心世界。
点儿声响都没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 音,后来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 发出的各种声响。
2021/8/22
10.骚动:①扰乱,使地方不安定; ②秩序 紊乱,动乱
11.吞噬:吞吃,吞咽,整个地吞下去。 12.粗犷: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 13.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
密西西比河风光第一课时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设计胡新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和选取典型事物突出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资料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长6262千米,是世界第4长河。
2.多媒体课件播放密西西比河美丽的风光,学生欣赏。
播放课件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画面,说说看后的感受。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密西西比河,欣赏那里迷人的风光。
(板书课题:密西西比河风光)【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之美。
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再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写了密西西比河哪两处的风光?(作者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东岸和西岸的风光)【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两岸无限的风光1.默读课文,扣课题中的“风光”一词,想一想课文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哪些景色?为什么说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呢?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东岸: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和无数的动物。
《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学课件

重难点探究
2、怎样理解“它踌躇满志,凝望着那 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作者描绘的是一头年迈的野牛, 年老而不颓唐,似乎还在为未来做 着某种积极的思考和准备。作者借 这头年迈的野牛来表现自己的情怀。
鉴赏与写作
1.语言风格 语言活泼优美,生动有趣。
★在一篇小短文中如果将两岸的风光描绘得全 面无遗,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却用活泼优美, 生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一难题化解了,使两岸风 光的不同之美,动植物所创造的生机活力之美 都体现出来了。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描述丛 莽中各种动物的活动,酩酊醉态的熊的蹒跚、 鹿群的沐浴、黑松鼠的嬉戏、鸽子的踯躅等, 都给人以生动活泼的美感,而又充满生趣。
鉴赏与写作
2.写作技法
在对比中体现景物的特点。
作者描绘的是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他
没有像一般的游记那样描绘了一处的风光后, 再去描述另一处景致,他采用的是描绘了两 岸的风光之后,再将东岸的风光与西岸的风 光对比来写。这样,就使读者对两岸不同的 风光有了明晰的印象与感受,突出了两岸风 光的不同特点。
整体感知
密 西 西 比 河 风 光
西岸—— 草原 广阔无垠 万籁无声 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东岸—— 丛林
奇 伟 壮 观
重难点探究
1、怎样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切身 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 风光的奇伟和壮观。无论是无垠的草 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机 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 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zhi zuo : ying mei
生字学习 蜀 shǔ 瞰 kàn 蜀客 潺 chán 潺潺
鸟瞰 犷 guǎng 粗犷 劈杀 喇嘛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 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 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 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 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荒野的 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 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 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 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 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多 么奇伟的声音!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 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整体感知
密 西 西 比 河 风 光 总体印象—— 西岸—— 东岸 旖旎
草原、野牛 新月
多姿多彩的植物 各种各样的动物
对 比
纷繁聒噪的章的主题思想? ★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根据自己切 身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 岸风光的奇伟和壮观。无论是无垠的 草原,还是热闹的丛莽,都给人以生 机勃勃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表 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读一读
2.易读错写错的字
nǐ ) 旖旎( yí 长髯( rán ) 媲美( pì ) 熠熠( yì ) 吞噬( shì ) 山巅( diān ) 斑鸠( jiū ) 聒噪( guō ) 潺潺( chán ) 酩酊( mǐngdǐng )
槭树( qì )
踯躅( zhízhú )
鸟喙( huì )
啁啾( zhōu )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 全文,总写密西西比河给人的印 象。 •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出 了西岸草原的广阔,野牛的闲适。 •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 河东岸风光的热闹、喧嚣。 •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对前 面的总结仍然是用优美的语言写 出了两岸风光的不同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

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 ②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 的词语或句子作答。
• “醉态酩酊、蹒跚、沐浴、嬉戏、麻 雀般大小、踯躅、飞来飞去……”
鉴赏与写作
1.语言风格 语言活泼优美,生动有趣。
★在一篇小短文中如果将两岸的风光描绘得全面 无遗,是很不容易的,而作者却用活泼优美,生 动有趣的语言将这一难题化解了,使两岸风光的 不同之美,动植物所创造的生机活力之美都体现 出来了。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描述丛莽中各种 动物的活动,酩酊醉态的熊的蹒跚、鹿群的沐浴、 黑松鼠的嬉戏、鸽子的踯躅等,都给人以生动活 泼的美感,而又充满生趣。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密西西比河风光
作者简介 走近作者
► 夏多布里昂(1768—1848),
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代表之一。著有小说《阿达拉》 《勒内》和散文集《墓畔回忆录》 《美洲游记》等。他的文学活动, 对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读文本,你认为文章 可以分为几部分?
万簌无声 骚动 聒噪
•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密 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特点。
•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写出了东岸风光的特点。
东岸和西岸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密 西 西 比 河 风 光 广阔无垠 西岸—— 草原 万籁无声 生机勃勃 热闹非凡
东岸—— 丛林
作者抓住了河东岸的 那些事物进行描写?
• 植物、动物、声音
在文中寻找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 法,并讨论,通过对比作者着重突 出了哪些内容?
• (1)第二自然段开头:“东岸的风光不同, 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通过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对比突 出了西岸的特点是:植被构成比较单一, “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 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而东岸却是植物丰 富,姹紫嫣红,动物众多,神态各异。
3.密西西比河风光

模块一 字词积累
• 1.会读会写:
• • • •
淤(yū)、 蜀(shŭ) 葵(kuí )、 锥(zhuī) 瞰(kàn)、 莓(méi) 骚积累
• • • • • • • • • • 2.释义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广阔无垠:形容宽大广阔、没有边际。 一望无际: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辽阔。 俯瞰: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醉态酩酊:形容喝醉酒的样子。 蹒跚:形容腿脚不灵便。 熠熠发光:形容闪光发亮。 万籁无声:形容周围很干净,一点声音也没有。 粗犷:粗豪、豪放。
密西西比河风光
夏多布里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淤、蜀、葵、锥、 瞰、莓、骚、笃。 • 2.理清文章层次,能够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能说出密西西比河 西岸的 风光特点。
密西西比河
•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 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 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 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如果以其 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 是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 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 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 面积第三。
模块二 领略西岸风光
• 1.读第二段内容,说一说西岸风光特点
• 学法导航: • 在段中划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野牛
草原
模块三 领略西岸风光
• (2)仔细细读这一段,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草原 和野牛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中得 出来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出来。
比如:草原---文中都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词,体 会再读读相关句子 野牛---圈出表示动作的词,体会再读相 关句子
语文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推荐《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第一课时 ppt课件

课堂练习
课文所描述的景色是我们每个人都 向往的,但是我们周围的自然景色却日益 面临着恶化,要保持住这些优美自然风光,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二。
2.学会文中的生字。
板书设计
密西西比河风光
东
西
美丽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密西西比河
风光的?
新课学习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 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
新课学习
河心岛
新课学习
作者抓住了河东 岸的那些事物进行描 写? 植物、动物、声音
结论总结
通过描写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从中我 们感受到密西西比河的美丽。作者想让我 们从中学到什么呢?——让我们下节课一 起来学习。
称之为“崇高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
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
跟黄河的“崇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
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密西西比河。
3.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新课学习 课文分析
你认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西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 课
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旖旎:柔美的样子旖旎从风。 逶迤 :蜿蜒曲折。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添加学生“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导入新课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 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 岸的人民。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
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

03
密西西比河的流域范围覆盖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平原、高原、森林、沙漠等,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当古印第安人开始在该地区定居时。
密西西比河及其流域成为了美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市和小镇都沿着这条河建立起来。
密西西比河及其流域对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农业、渔业、旅游业等。
文化遗产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其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游客可以乘船游览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城市和风景名胜区。
旅游胜地
密西西比河的文化遗产与旅游价值
密西西比河的治理与保护
04
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
水资源监测和评估
推广节水意识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控制,限制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废水排放,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10-26
《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密西西比河简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貌与生态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密西西比河的治理与保护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与旅游《密西西比河风光》课件总结与展望
密西西比河简介
01
1
地理位置
2
3
密西西比河位于北美洲中部,是北美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动物与生物多样性
密西西比河的历史与文化
03
密西西比河的命名
密西西比河的命名源于当地的印第安语,意为“大河”或“众水之父”。
重要的航道
密西西比河作为美国最大的河流,曾是内陆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19世纪初期,汽船的引入使得密西西比河成为连接东部和西部的重要航道。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黄家4360由分享时间:2021-11-15 15:16:18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密西西比河风光》课文原文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yū)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
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
它们从槭(qì)树伸延到鹅掌楸(qiū),从鹅掌楸伸延到蜀(shǔ)葵(kuí),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zhuī)形圆顶。
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kàn)着整个丛林。
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lǘ),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mǐng)酊(dǐng)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pán)跚(shān)。
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méi)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yì)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密西西比河风光 第1课时

夏邑县济阳初中六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2、密西西比河风光第1课时班级:学生姓名:自学——质疑——解疑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3.读通.读懂课文,了解密西西比河沿岸的风光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1.查工具书来解决一些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自测——互查——互教一:初读课文1.看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教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2.查资料书,说说对作者的了解3自由读课文,认识生字并理解词语(1)给生字注音淤巅锥葵瞰莓骚笃(2)解释词语旖旎:耸立:俯瞰:媲美:酩酊:蹒跚:吞噬:展示——反馈——导学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全文,了解大意2.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4.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自测——反馈——点拨1:读拼音.写词语Yūníshǔkuízhuīxíng fǔkàn sāo dòng ( ) ( ) ( ) ( ) ( ) guōzào niǎo huìyíwàng wújì( ) ( ) ( )2:组词锥()喙()骚()犷()准()缘()搔()旷()3:写出下列反义词嘶鸣--- 繁茂--- 赞叹——4词语朋友一线牵鸟喙啄击橡树干咕咕叫野兽穿越丛林砸砸声动物吞噬食物笃笃声斑鸠沙沙声回顾——总结——反思把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抄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密西西比河风光》
设计思路
老师介绍背景知识,展示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然后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学习作者安排景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密西西比独特的风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学习利用关键字句,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所有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密西西比河。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2.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自我感悟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出示密西西比河风光的图片、老师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
正如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民族,密西西比河也以他的伟岸身躯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雄壮的,气势宏伟的,我们称之为“崇高的美”。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景,这又是什么样的美呢,它跟黄河的“崇高的美”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今天就先欣赏一下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优美风光吧!
(密西西比河干流发源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西侧,源头在海拔501米处的伊塔斯喀湖,全长3950公里,南北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
如果以其支流密苏里河为源,全长则为6262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
密西西比河汇聚了2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达322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美国领土的百分之四十多,居世界流域面积第三。
密西西比河西侧支流大多发源于落基山脉,有密苏里河、阿肯色河、雷德河等;东侧支流大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地,有俄亥俄河、田纳西河、康伯河等。
夏多勃里昂是法国19世纪颇享盛名的作家,他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对当时法国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不仅在作品中带有浓厚
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创立了消极浪漫主义的基础。
他的作品文笔优雅,词藻华丽,诗意盎然,但其情调是忧郁、伤感的,甚至显得有些矫揉造作做作。
)
二、老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问题如下:
1.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要把这篇文章分部分,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3.你最喜欢那一段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在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读通文章,并能够初步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
所以应该调动学生大胆的朗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多读多听,句子中的意蕴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问题。
问题如下:
1.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了众多动物的神态,目的是什么?
3.最后一段作者说“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你认为这是褒义还是贬义?
在这一阶段,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特点,但并无优劣之分。
同样生活在这里的无数的动物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甚至心之所想(最后一句)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四、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意境美。
把课文中的一段话拿出来,一块分析欣赏。
例如: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同学们,通过这段话你们能想象出画面的样子吗?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数千头野牛徜徉漫步,这时一只老野牛越过波涛,钻进河心小岛的草丛里……
这一段话虽然很短,但是给我们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动作、形态、还有神态,可以让画面在头脑中清晰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我们写文章,描写一种东西也应该这样掌握好用词和炼句。
五、完成课后习题二。
六、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2.练习并且默写课后“写一写、用一用”中的词语。